2.1.1-45分钟

合集下载

2.1.1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1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钠及其化合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3.小组讨论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主题,完成讨论报告,包括讨论内容、观点和结论。
作业反馈:
1.及时批改作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如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实验操作不规范等。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学生的作业中的错误,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如加强知识点的记忆、改进实验操作方法等。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直观地了解钠的化学性质。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钠的性质和反应机理的理解,互相交流观点,促进思维碰撞。
(3)案例分析: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钠及其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
1.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2.钠与水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性质
3.钠的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
1.钠与水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2.钠的化合物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与联系
3.钠及其化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2.利用多媒体动画和模型演示,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钠与水反应的过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动物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动物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动物细胞图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可以进行批判性思维,如分析显微镜的发展对生物学研究的贡献,以及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差异对生物学研究的意义。
4. 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方法
- 制作载玻片:将动物细胞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染色剂(如碘液)。
- 盖上盖玻片:轻轻放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 观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的焦距,找到细胞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
5.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比较
-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细胞质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内质网。
- 光源:内置或外置光源
2.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 取镜和安放:握住镜臂,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 观察: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2.1感受我们的呼吸教学设计
- 学生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呼吸系统相关问题。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空气质量对呼吸健康的影响,提出保护呼吸系统健康的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堂听讲、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 学生在预习和课堂活动中,通过观察、思考、提问、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新课内容(25分钟):
- 通过课本内容,介绍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 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呼吸过程中胸廓、肺部的变化。
- 引导学生认识到呼吸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
3. 课堂活动(10分钟):
- 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系统?
-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保持良好空气质量、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等方法。
4. 行为习惯:
- 部分学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 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发言不积极,影响课堂氛围。
5.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 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知识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 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将影响他们对呼吸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 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将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4. 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关注健康问题,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学情分析
四年级(2)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备以下特点:
1. 知识层面:
-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识,如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但对呼吸系统的了解尚不深入。
-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呼吸过程、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2.1.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1.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铜都双语学校物理跨界大课堂登山型创感学道八年级班姓名日期9月3日编号W201课题§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课型设置【自研·互动45分钟+展示45分钟】一、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了解我们人耳是怎样听见声音的;5.初步学习体验法、转换法、放大法等研究方法;6.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三层级巩固达标训练】(15min)基础题:1.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自行车铃,就听不到铃声了,是因为。

2.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不变、变小)。

发展题:3.用金属敲打钢管的一端,耳朵贴近钢管的另一端听,会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中第一声是通过传入人耳朵的,第二声是通过传入人耳朵的,这说明,如果把这个实验拿到月球上去做,耳朵贴在钢管的另一端会听见次响声。

4.中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在宿营,士兵枕着中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能够传播声音,且比空气中传播声音的速度。

5.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提高题:6.下列古诗句中描述的声现象是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声的是()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汽车以43.2m/s的速度行驶,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求此时汽车距山崖多远?(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2.1.1 函数---王后雄

2.1.1 函数---王后雄

2.1.1 函数教材知识检索考点知识清单(1)设集合A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对A内____,按照__一,都有____和它对应,则这种对应关系叫做集合A上的一个____,记作____,其中x是____,自变量取值的范围(数集A)叫这个函数的____.(2)如果自变量取值a,则由法则,确定的值y称为函数在a处的.一,记作____或____.(3)所有函数值组成的集合叫这个函数的____.(4)要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函数关系,只要检验:①____ 是否给出;②根据给出的对应法则,____.(5)映射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____,在集合B中________。

和它对应,则称f是集合A到集合B的____,称y是x在映射f的作用下的____,x称为y的____.(6)如果映射f是集合A到B的映射,并且对于集合B中的任一- 元素,在集合A中原象,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的元素之间存在____,并把这个映射叫做集合A到集合B的一,要点核心解读1.关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古典定义和现代定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两种定义形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古典定义侧重“运动变化”观点,现代定义侧重“集合映射”观点,不论用哪一种形式去对函数加以定义,函数的内涵“研究从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会因为其定义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函数的定义中涉及两个非空数集和一个对应法则,即定义域A、值域C和对应法则,,我们称之为函数的三要素,其中对应法则是核心.由于函数的三要素确定以后,函数随之确定,因此说函数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的总和,又由于函数的值域由其定义域和对应法则唯一确定,因此,有时我们也说函数有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2.相同函数的判断判断两个函数是否相同,只需判断这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对应法则是否相同.(1)定义域和对应法则都相同,则两个函数表示同-函数;(2)定义域不同,则两个函数不表示同一函数;(3)对应法则不同,则两个函数不表示同一函数;(4)即使定义域和值域都分别相同的两个函数,它们也不一定是同一函数,因为定义域、值域不能唯一地确定函数的对应法则;(5)两个函数是否相同与自变量用什么字母表示无关.3.函数的定义域(1)求函数的定义域之前,尽量不要对函数的解析式变形,以免引起定义域的变化.(2)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求使得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①当f(x)是整式时,其定义域为R;②当以茹)是分式时,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的集合;③当f(x)是偶次根式时,其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的集合;④若f(x)为指数式,其定义域是使底数不为0的实数的集合;⑤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要受实际问题的制约.4.映射f 下的象与原象及映射个数的确定(1)对于一个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f 而言4中的每个元素x ,在,作用下,在B 中都对应着唯一的元素y ,则y 称为象,而X 称为原象.(2)对于给出原象要求象的问题,只需将原象代入对应关系中,即可求出象,对于给出象要求原象的问题,可先假设原象,再代入对应关系中得到象,而它与已知的象是同一个元素,从而求出原象;也可根据对应关系,由象逆推出原象.(3)映射个数的确定①若集合A 有n 个元素,集合B 有m 个元素,则A 到B 的映射有m“个;②对于给出A 到曰的映射需要满足某些特殊要求,求映射的个数问题,其关键是将映射具体化、形象化(如用列表法、图示法、数形结合等). 5.映射与函数 的异同(1)相同点: . 。

教案2.1(1)

教案2.1(1)

华杰双语学校构建式生态课堂八年级数学教案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总编号:014 备课日期:2012-9-18 上课日期:2012-9-20 主备人:于红审核人:王晓艳课题:2.1勾股定理自研课(时段:晚自习时间: 10 分钟)1、新知自研:自研教材P44-P45的内容。

展示课(时段:正课时间: 45 分钟)一、教学目标(1min):1.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及其证明,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应用它进行有关的计算。

2.初步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式。

当堂反馈(5min ):同类演练即当堂反馈。

训练课(时段:晚自习 , 时间: 30分钟)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基础题:1.在Rt △ABC 中,∠C=90°(1)若a=5,b=12,则c=________; (2)b=8,c=17,则S △ABC =________。

2.下列各图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

(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 答:A=________,y=________,B=________。

3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___cm 2。

二、选一选4.在Rt △ABC 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之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 )A 、5、4、3、;B 、13、12、5;C 、10、8、6;D 、26、24、105.如图,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2cm,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要爬行的最短路程( 取3)是 ( ) A.20cm; B.10cm; C.14cm; D.无法确定.6.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 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 ) A. 12 cm B. 10 cm C. 8 cm D. 6 cm 三、你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7.如图,在⊿ABC 中,∠ACB=900,AB=5cm,BC=3cm,CD ⊥AB 与D, 求:(1),AC 的长; (2)⊿ABC 的面积; (3)CD 的长。

人教版生物七上2.1.1练习使用显微镜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上2.1.1练习使用显微镜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10分钟达标练习)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在显微镜对光操作时,图中不需要调节的结构是()A.①反光镜B.②遮光器C.③物镜转换器D.④细准焦螺旋【解析】对光时,转动③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转动②遮光器选择合适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①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一个小组用目镜为“16×”,物镜为“10”,在显微镜的视野内看到10个细胞,如果想看到更多的细胞,他们应该如何更换目镜和物镜()A.目镜换为“10×”,物镜换为“40”B.目镜不换,物镜换为“40”C.目镜换为“10×”物镜不换D.都不需更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即可【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所以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要使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该是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

四个选项,A、10×40═400(倍),B、16×40═640(倍),C、10×10═100(倍),D、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会上提镜筒,不会改变细胞数目多少,只能改变物像的清晰度;C选项中显微镜放大100倍,放大倍数比该小组使用显微镜放大倍数160倍小,所以其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多。

故选:C。

3.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通过目镜没有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原因不可能是()A.未开灯,没有充足的光线B.未转动反光镜,缺少反射光线C.未将物镜和光圈对准通光孔D.未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解析】显微镜对光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1.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1.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绝对值计算错误:在计算绝对值时,容易忽视符号的影响。
作业布置与反馈
1. 作业布置:
- 基础题: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2.1.1的第1-6题,巩固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 提高题:选做课后练习题2.1.1的第7-10题,运用有理数加法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 拓展题:设计一道综合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问题。
其次,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不够深入,特别是异号相加的部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通过更多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巩固练习环节,我发现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还是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特别是对易错题型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 有理数的分类:
- 正数:大于零的有理数。
- 负数:小于零的有理数。
-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有理数。
3.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 同号相加: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相加,结果的符号与加数相同,绝对值为两个加数的绝对值之和。
- 异号相加: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加,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加数决定,绝对值为两个加数的绝对值之差。
2. 设计具体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完成有理数加法运算的题目,通过角色扮演互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 利用数轴教具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感受有理数加法的规律,增强记忆。
4.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例题和错误案例,结合板书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5. 通过数学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6.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页 共 35 页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鉴别、染色体 和DNA的变化规律。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现象的A、C 为有丝分裂,其余为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染色单体,但减数第二次分裂细
胞中无同源染色体。A为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D为减
13.人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可形成23个四分体,则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数分别是( A.46、92、92 C.23、46、46 答案:A ) B.46、0、46 D.92、92、92
解析:23个分子。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着丝点未分裂。
第29页 共 35 页
16.下图中A~F表示某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G表示其 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A、C图内的字母表示染色体,请据图 回答:
第30页 共 35 页
减数 有丝 (1)细胞图D→F属于__________分裂;D→A属于___________ 分裂,判断的理由是 D~F中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A中子细胞染色体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页 共 35 页
9.下图为某动物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情况,该卵原细胞经减 数分裂产生三个极体和一个卵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 成是1、3,则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 A.2、4 C.1、3或2、4 B.1、3 D.1、4或2、3 )
第15页 共 35 页
答案:C 解析:若已知染色体组成为1、3的极体是由第一极体产生的第 二极体,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4。若是由次级卵母细胞产 生的第二极体,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1、3。
第12页 共 35 页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 染色体移向两极,自由组合。对于含AaBb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 级精母细胞来说有两种分离情况:若一组是A与B组合,另一组 则是a与b组合,经第二次分裂和变形后分别形成两个AB和两
个ab的精子;或者是另一种分离情况,即形成两个Ab和两个aB
第4页 共 35 页
解析: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不一 定都是同源染色体,故A项错误。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也不 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故B项错误。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 数第一次分裂中都存在,故D项错误。
第5页 共 35 页
3.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②四分体 就是4条染色单体 ③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形成四分体 ④ 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形成四分体 ⑤四分体时期可发生
第7页 共 35 页
4.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若从一极观察,染色体的排 列情况是( )
第8页 共 35 页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在星射线的牵拉作用下,着丝点排 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位置上。如果从一侧来观察一个平面, 只能发现一条直线,所以从一侧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分布, 会发现染色体分布在细胞中央的一条“直线”上;而从一极 观察,则会发现染色体均匀分布于一平面上。
第16页 共 35 页
10.已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含有2N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经过 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A.2N条 C.N条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如果某动物体细胞内含2N条染色体,那么 B.4N条 D.3N条 )
该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中也含有2N条染色体。原始生殖细胞
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第26页 共 35 页
第27页 共 35 页
(1)图乙所示的a、b、c、d四个细胞内的染色体图像,分别是A图 所示的①~⑤中的哪个时期? ⑤ ③ ① ④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乙图所示的a、b、c、d中DNA量与正常体细胞内DNA量相同 d 的是__________。 b和c (3)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相当于乙图的__________的染色体
第21页 共 35 页
14.下列各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请据图回 答:
第22页 共 35 页
4 (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条,该动物可以形 4 成__________种类型的精子。 B、D、E (2)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__________,含有染色单体 B、C、E 的细胞是图__________,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 D、E __________。 2 (3)图B所示的细胞有__________个四分体,图C所示的细胞所 有丝分裂中期 处的分裂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图D所示的细胞经细 精细胞 胞分裂后形成的是__________。
解析: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有联 会现象、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 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与有丝分裂的过 程大体相同,其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分裂
前后不变。
第3页 共 35 页
2.一定是同源染色体的是(
)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B.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的染色体 C.减数分裂时能够联会的染色体 D.只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染色体 答案:C
答案:D
第18页 共 35 页
解析:这是一道以水稻为例,检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 和DNA分子含量变化的题目。解题时只要掌握它们的变化规 律,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N,DNA分子含量变化为 4a→2a→a,就能化繁为简,求出水稻体细胞染色体2N=24
条,DNA分子含量a=24个。然后依照这一变化规律就能正确找
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不等分。C图分裂产生的子细胞
一个含Ab,另一个含aB。
数目。
(4)乙图所示的a、b、c、d四个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b、c和d b和c __________,含有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
第28页 共 35 页
解析:从图甲看出,①→②为有丝分裂,②→③→④→⑤为减数 分裂,其中③→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⑤为减数第二次分 裂。图乙中,a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期,c是有丝分裂前期,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第10页 共 35 页
6.某动物的精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 胞中存在的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 别为( ) B.32、8、32、64 D.16、0、32、32
A.32、16、64、64 C.16、8、32、32 答案:A
解析:精细胞有16条染色体,则精原细胞中为32条,染色体复制
第9页 共 35 页
5.(2010·江苏)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 选)(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 223
答案:ABC
解析: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
1~2 __________。 1 (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________次,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数目减半_______
次,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3页 共 35 页
8 8 (4)A细胞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__个DNA分子, 4 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 体细胞 __________。 C→A→B→E→D (5)此5个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亲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细胞和A细胞依次叫做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31页 共 35 页
aB、Ab (3)写出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类型_____________。 (4)图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与a的分离发生在坐标G中的
后成为初级精母细胞,着丝点未分裂,染色体数不变仍为32条, 染色单体数为64条,DNA分子数加倍,是64个。
第11页 共 35 页
7.下列符号代表精子的染色体,A和a,B和b分别是两对同源染 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不考虑染色 单体间的互换)( ) A.Ab、Ab、ab、ab C.Ab、aB、Ab、aB 答案:C B.aB、Ab、AB、AB D.AB、Ab、ab、aB
第32页 共 35 页
(6)请在坐标G中画出该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分子 变化的曲线图。 答案:如下图
第33页 共 35 页
(7)若图中细胞是卵巢内细胞的分裂图像,则需修改的图是 C图和A图 ________________,画出修改后的细胞图像。
第34页 共 35 页
解析:图中C图为同源染色体分开,A图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且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B图、E图为染色体的着丝 点排列在赤道板上,B图中无同源染色体,F图为有丝分裂末 期,G图中0~1为间期,1~2为减Ⅰ分裂,2~4为减Ⅱ分裂。初级卵
交叉互换现象,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类型
⑥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联会 ⑦细胞中有几个四分体, 就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A.①④⑤⑦ C.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⑦ D.③④⑤⑦
答案:A
第6页 共 35 页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后 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 生交叉互换,使得产生配子种类增加,因此,四分体是一对同源 染色体上的4条染色单体,发生在联会之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