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_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共37张PPT)

2020/6/10
22
• 日本正在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 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使其国际影响力越 来越大。
• 2004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联 合国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话称,日本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中国表示理解,但强调: 联合国安理会不是公司董事会,
2020/6/10
18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2本020/6国/10 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的汽车工业 19
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意大利
1952— 8.2 2.8 2.7 7.5 1960年
1961— 11.2 4.1 2.8 4.8 1970年
4.8 5.8 5.8 5.6
1960—1970十年里,日本工业生产水平年增长16%。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3%,超过美国2.69倍,英 国4倍,联邦德国2.4倍;国内生产总值在1966年超过 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国。
2020/6/10
20
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反映了欧共体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 什么变化?
—— 政治上奉行独立自主,美国霸权地位严重
削弱。
2020/6/10
9
1、原因: 2、联合过程: 3、影响:
(1)促进西欧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 。(2)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
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 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高一历史 必修一26 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统一关税与外贸 1967年 欧 洲 共 同 体 共同的农业政策 趋向货币一体化
发展
趋向政治一体化
共同的外交政策 趋向军事一体化
煤钢共同体
原子能 共同体 经济共同体
1993年称 欧洲联盟
欧洲共同体
1993年11月1日,欧共体 更名为欧盟。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
会旗为天蓝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 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 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2、影响
(1)资本主义世界形成日、美、西欧三足鼎立 (2)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促使世界向多 极化发展。
材料: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 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 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 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 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 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谋求做一个 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并 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1、原因: 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概况: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铁托
尼赫鲁
纳赛尔
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
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1、创始人 铁托、尼赫鲁、纳赛尔
2、成立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 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铁托
成为资本主
义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日本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 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 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及其形成背景,掌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表现;
2.了解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特别是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3.掌握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2.讲述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分析多极化趋势初步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阐述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在这一背景下所采取的应对策略;
4.结合现实案例,讲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趋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史料教学,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讨论我国在这一背景下应如何应对;
2.探讨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这一趋势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结合现实案例,分析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具体表现。
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同时,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概念与形成背景;
-美苏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及多极化趋势的初步形成;
-世界多极化趋势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政治舞台上多极化趋势的具体表现及其影响。
2.请学生从以下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深入思考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在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2.方法方面:强调史料教学、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6: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1.原因 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 ⑶美国大力扶植。 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⑸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5.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B)
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D.中国加入联合国
1.原因 ⑴二战后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⑵各国战后经济凋敝,出现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⑶美苏争霸的影响 ⑷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联合 ⑸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2.进程
1950年,舒曼计划 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7年,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共同体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本课小结
战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 金时期”。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 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 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
同步练习
1.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B)
A.联合抗衡美苏
B.共产主义的需要
3.影响
⑴标志第三世界的崛起,作为一支新的独立政治力量登上 国际政治舞台。 ⑵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⑶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⑷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
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 代化建设上,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迅 速发展,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地 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意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 ②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的联合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
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
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
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
》(1950年)
④关键因素: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
材料四: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 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 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 陆。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 欧罗巴梦想。
美国 西欧
苏联苏联日本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中在经国济上 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不…结现盟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
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 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 西欧、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①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②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对欧洲
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高考历史必修一】5.1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解析版)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考纲要求】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和影响2.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过程、影响;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影响。
【基础落实】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作用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①初期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②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教新课标)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学者徐蓝说,欧共体实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协定》为代表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尽管存在缺陷,却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更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加强其欧洲特性的突
出表现。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发展中国家与欧洲结盟
C.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D
2.1961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段话道出了( )
A.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 B.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初衷
C.北约与华约建立的目的 D.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事实
答案:A。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原因1: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欧洲一体化 的根本动因。
一、走向联合的西欧
材料2: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 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 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 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 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 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 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 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 码。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一、走向联合的西欧
一、走向联合的西欧
1.二战后西欧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材料1 :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 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对经济凋谢、 政治危机、社会动乱等诸多困难,西欧各 国纷纷实行社会改革,发展经济。在经济 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开始了一体化的过程。
西欧的联合最后是向哪方面发展 的? 这种发展对欧洲经济和世界格局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最大规模扩大,成员国 达到25个。
4﹑影响
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 发生变化。 从而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二、迅速崛起的经济大国日本
材料1 :如右图,这是美国 占领日本后,盟军总司令麦 克阿瑟会见日本天皇时的合 影。
根据材料1,从这幅合影中,你 能看出二战后初期美日两国的地 位是怎样的?
材料2 日前解禁的美国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 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 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 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 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 瑞龙网《史海纵横》
——引自斯坦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我们是被亚非拉 的朋友们抬进 联合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 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 的附庸。
和平道路???军国主义道路???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正式形成的标志 3、作用
铁 托
纳尼赛赫源自尔鲁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⑵、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 ⑶、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D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
四、中国的振兴
新中国建立 恢复发展 文革挫折 改革开放 和平崛起
中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欧洲的联合: ---欧洲共同体(1967)→欧盟(1993)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20世纪80年代开始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贝尔格莱德
关键性的障碍法德矛盾;解决方式-法德煤钢联盟
(1)1951年,《巴黎条约》: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三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4)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合作探究:欧洲一体化有何特点? 成员国不断增加、 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从经济一体化发展到政治一体化。
2、概况:
标志:1961年,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内容?)
政策:
非集团、不结盟
重要任务: 反对霸权主义
铁
行动纲领: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托
3、影响:
推动……,加速……;标志……,冲击……
不结盟运动真的不结盟吗?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和与 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 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 “冷战”。
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B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6.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
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
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
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
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4)引进技术和管理,并本土化,形成一套具有日 本特色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2.影响: (1)政治上:改变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政策, 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新的目标: 政治大国 (2)经济上: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 经济大国。资本主义经济领域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冲击了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 ---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外因:最重要的推动力是美国。 (1)根本原因:民主改革,铲除…进一步消除生产 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2)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条件 (3)免除赔款,还设备,资金和物资 内因:日本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和忧患意识,赶超先 进国家的强烈愿望。 (1)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活动 (2)“教育立国”。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国内为中心 转向以国际通商为中心; “贸易第一”“出口第一”
什么叫新殖民主义?
在被迫承认原殖民地、附属国政治独立的情 况下采用不同于以往武力征服、直接统治,而是 比较间接的、隐蔽的方式实行经济扩张。同时采 用非经济手段,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控制。
练一练: 5.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
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
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该国际
3.影响:
(1)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冲击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美国在日本广岛投 掷原子弹
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 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回答,日本有何利益诉求?对国 际格局有什么影响?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 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开了所谓的“多边自主外 交”。1972年9月,日本和中国恢复邦交。1982年上 台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场合公开声明,日本还要 谋求做一个政治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 并积极争取得到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
2004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联合国 总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称, 日本希望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的表现:1.与西方大国 平起平坐,扩大再国际 社会的发言权。2.在亚 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中起 主导作用。3.成为新的 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以 此维护日本的自身利益。
——联邦德国总理 阿登纳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1)现实原因:
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2)根本原因:
西欧国家在恢复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
美苏争霸影响:两极格局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4)思想因素:
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源远流长 。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2.经过:
“多极化”: 指的就是多个具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
且对国际事务有较大影响力、作用力和协 调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如欧盟、日本、 中国等。
根本原因:多个力量中心的兴起
20世纪60、70年代,促使世界多极化因素 1.欧共体的形成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3.不结盟运动兴起 4. 中国的振兴
合作探究:阅读课本标题下小字和下面材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