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课程教学方案表(卫星气象学04级) (NXPowerLite)

合集下载

中山大学学科设置

中山大学学科设置

030302 社会工作 030401 政治学与行政学 030402 国际政治 030404 思想政治教育 050101 汉语言文学 050102 汉语言 050201 英语 050207 日语 050407 艺术设计学 060101 060103 070101 070102 070201 070301 070302 070401 070402 070601 070701 历史学 考古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应用化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地质学 地理科学
教高函 [2002]5号 教高函 [2003]2号 教高函 [2005]7号 教高函 [2002]5号 教高函 [2003]2号
教高函 [2002]5号 教高〔2008 〕2号 教高〔2008 〕2号 教高〔2008 〕2号 教高 [2008]10号 教高〔2010 〕2号 教高〔2010 〕2号 教高〔2010 〕2号 教高〔2010 〕2号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0808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081001 环境工程 081101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202 交通工程 100201 预防医学 100301 临床医学
中山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010101 020101 020102 020103 020104 030101 哲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法学 年限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2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4年 学位授予 门类 哲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开办时间 1960年 1972年 1986年 1986年 1993年 1980年 2000年 1987年 2002年

中山大学东校区2013学年第二学期(秋季学期)通识教育课程安排一览表

中山大学东校区2013学年第二学期(秋季学期)通识教育课程安排一览表

中国古代戏曲名著品鉴(通识课) 陈志勇(讲师(高校)) 星期一 9-11 节/东B205(2-12 周) 公共政策学(通识课) 社会政策分析(通识课) 西方民主理论与实务(通识课) 资源与环境管理 中国古代哲学(《红楼梦》的精 神)(通识课) 陈琤 星期二 13-15 节/东C304(2-12 周)
李继红(讲师(高校)) 星期一 2-5 节/东E302(1-17 周) 袁文娟 星期一 2-5 节/东E303(1-17 周)
中国文化典籍英文译本选读(通识 李红满(讲师(高校)) 星期五 2-5 节/东A501(1-17 周) 课) 动物转基因克隆安全争议(通识 课) 观赏鱼养殖 基因组导论(通识课) 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通识课) 免疫与健康 丛佩清(讲师) 李水生 张擎(副教授) 胡建(副教授) 黄盛丰(副教授) 星期三 13-15 节/东B204(2-12 周) 星期三 13-15 节/东B301(2-12 周) 星期三 7-9 节/东D203(2-13 周) 星期二 9-11 节/东B402(2-13 周) 星期三 12-14 节/东A105(2-13 周)
肖文明(师资博士后) 星期四 13-15 节/东B304(2-12 周)
影像中的日本历史及其民族性--日 朱坤容(讲师(高校)) 星期四 9-11 节/东B103(2-12 周) 本电影的视角(通识课) 《金瓶梅词话》导读(通识课) 道家文化与中国文学(通识课)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戏剧 汉字的奥秘(通识课)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通识课) 陈志勇(讲师(高校)) 星期二 9-11 节/东B302(2-12 周) 钟东(副教授) 倪彩霞(副教授) 田炜(副教授) 夏茵英(副教授) 星期二 13-15 节/东C305(2-12 周) 星期四 9-11 节/东C301(2-12 周) 星期三 1-3 节/东B202(2-12 周) 星期三 13-15 节/东B302(2-12 周)

(整理)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整理)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数计学院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 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组成原理、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六、专业特色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几何与代数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注:课程名前带有“*”的为建议学生选修的课程,学生须在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2学分。

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说明:(1)表中所列必修课及选修课。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大气科学是以地球大气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应用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以及业务工作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公共必修课3824.5%公共选修课1610.3%专业必修课6441.3%专业选修课3723.9%毕业总学分(实践教学学分)155(39)课内总学时2700五、专业核心课程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与预报、数值天气预报。

六、专业特色课程热带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等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附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周学时课程负责人大学英语1College English122162/3、3/3、5/3、6/3王哲体育Physical Education41442/2、3/2、5/2、6/2何江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Basis of Law3543(东)/3古南永中国近现代史纲要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2362(东)/2柳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62726(东)/4黄寿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3545(东)/3夏银平军事课Military Course2+14周31/古添雄公益劳动Physical Labor for PublicWelfare200小时每周1小时漆小萍黄毅形势与政策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2362-12/每学年9学时漆小萍钟一彪A类课程就业指导Employment Guidance12011/岳军公共必修课B类课程4大学语文College Chinese2362/2倪彩霞模块一:中国文明4722-12/模块二: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2362-12/模块三:全球视野2362-12/公共选修课核心通识课程模块四:科技、经济、社会2362-12/甘阳1 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完整word版)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大气科学是以地球大气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应用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科学的研究以及业务工作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学制为四年,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与预报、数值天气预报。

六、专业特色课程热带气象学、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等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附表大气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数计学院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 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组成原理、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六、专业特色课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几何与代数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进程表(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注:课程名前带有“*”的为建议学生选修的课程,学生须在这些课程中至少选修22学分。

附表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说明:(1)表中所列必修课及选修课。

2012年中大新华大三第一学期更新的最终课表

2012年中大新华大三第一学期更新的最终课表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1-68号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1-68号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选修
商务英语 战略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必修 选修 选修
管理学系 10 管理学系 10 管理学系 10 管理学系 10 管理学系 10 管理学系 10
管理信息系统(上机) 选修
工商管理 69-136号 管理信息系统(上机) 选修 税法 公选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
D103 D103 D103 D103 管理学系 机房 第一机房 C201 D103 B402 B402
硕士
硕士
备注
10电商工 管合班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校区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系 年级 专业 教学班 课程名称 国际金融 商务写作 必/选 选修 选修 学分 3 2 2 2 3 4 周学时 3 2 2 2 3 2 3 3
3 2 2 2 3 2 2 2
管理学系 10 管理学系 10 管理学系 管理学系 管理学系 管理学系 10 10 10 10
星期一 1-3 5-6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上课地点 D103 B301
硕士 134 主任编辑 77 讲师 硕士 经济师 硕士 硕士 硕士
副教授 讲师
134 134 134 134 134 134 88 116+40 121 116
5-6 1-2 5-7 3-4 5-7 5-7 9-11 3-4 1-2 3-4
服务营销 市场研究 商务策划管理 公选 公选 公选
-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表(2012年9月-2013年1月)
总学时 54 36 36 36 54 36 54 54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专业教学计划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大气科学专业2010级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大气科学是以地球大气为研究对象,进行大气探测、信息分析处理以及预测的现代学科。

大气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外语基础,掌握大气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大气科学理论、应用气象学和大气环境的研究以及业务工作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到气象、环保、民航、核电、城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防军事、防雷业务管理、防雷技术及其设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及业务工作,优秀毕业生还可以继续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热爱科学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热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奉献精神。

2、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发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水平,能阅读所学专业的外语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

4、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格,能够履行建设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大气科学基础、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统计分析与预报、天气分析与预报、热带天气学、数值天气预报。

六、专业特色课程卫星气象学、雷达气象学、现代气候学基础、大气化学、边界层气象学、污染气象学、环境气象学、城市气象学、数据采集技术、气象资料处理及可视化、并行计算及其在气象中的应用等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附表一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大气科学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2、双专业要求50个学分或以上;双学位要求75个学分或以上,须做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8个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周
第四章卫星观测仪器和观测要素及分辨率
一、卫星观测仪器;
二、卫星云图的图象表示和增强处理
教科书及主要参考书
1、《卫星气象学》,陈渭民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
2、《卫星气象—系统、资料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P.K.Rao等编,许健民等译,气象出版社,1994。
3、《卫星云图—分析图册》,陈渭民、肖稳安编著,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系,1988。
第二周
第二章卫星运动规律和气象卫星轨道
一、卫星轨道参数和轨道的摄动;
二、气象卫星轨道的分类;
第三周
第三章卫星遥感辐射基础
一、电磁波谱和辐射度量;
二、辐射基本定理;
三、卫星接收的辐射
教改设想
在每一章内容讲授完后,让学生结合在网上或本系新接收的实际卫星云图,讨论其反映的天气系统与形势,以巩固所学的有关知识。
2、如主讲教师为聘请外单位的,辅导教师为研究生的,则应注明。
第七周
第六章中纬度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分析
一、中纬度地区茂球教研室主任签名:
中山大学教务处制
周次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参考书目)
周次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参考书目)
复习
第十二周
三、台风发生发展的云图特征;
四、卫星云图确定台风强度;
*新接收的卫星云图的集体讨论分析及答疑
(3学时)
第十九周
答疑
第十三周
五、热带气旋强度的预报方法;
六、热带气旋路径的卫星云图预报方法;
第二十周
考试
第十四周
第八章夏季对流性云系云图分析
一、卫星云图分析触发对流云的条件;
二、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六、高空急流云系的卫星云图分析
第十七周
第九章由卫星资料估算气象参数
一、卫星资料估算降水;
二、卫星资料估算风;
第十一周
第七章卫星云图在热带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一、卫星云图在热带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二、热带天气系统的卫星云图特征;
第十八周
三、卫星遥感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新接收的卫星云图的集体讨论分析及答疑
第八周
三、卫星云图分析高空天气系统;
四、锋面云系
第十五周
三、中尺度雹暴云团和我国强暴雹云团发生发展;
四、中尺度暴雨云团(非飑线云团)的分析和预报;
第九周
“五一”节放假
第十六周
五、夏季对流性暴雨云团的预报;
*新接收的卫星云图的集体讨论分析及答疑
第十周
新接收的卫星云图的集体讨论分析及答疑
五、温带气旋云系
第二十一周
填表人:简茂球教研室主任签名:
中山大学教务处制
中山大学课程教学方案表
填表日期2007年3月5日
课程名称
卫星气象学
周学时
3
总学时
54
学分
3
周次
教学进度(包括课程进度、各种教学环节的安排及参考书目)
设课专业、年级
大气科学、应用气象、04级
学生人数
83
课程性质
限选
第一周
第一章绪论
一、卫星气象学与卫星遥感;
二、卫星资料在大气科学和其它领域的应用简介;
三、气象卫星的种类及其发展概况
4、《气象卫星图集》,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气象出版社,1991。
第五周
第五章卫星图象的分析基础
一、卫星图象的基本特征;
二、卫星云图识别云的六个判据;
第六周
三、卫星云图上各类云的识别;
四、地表特征分析
填表说明:
1、此表于开课学期前由主讲教师认真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审定,开课第一周向学生公布,一份交学生所在系办公室。
主讲教师
简茂球
所在系
大气科学系
授课学期
辅导教师
所在系
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目的及要求
培养学生了解气象卫星的种类、掌握其探测地球大气各种气象要素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卫星探测资料如何应用于业务天气预报以及大气科学研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应具有卫星云图的识别,卫星云图在天气尺度云系的分析、热带天气和台风分析与预报以及在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暴雨分析与预报等中的应用的基本能力,同时了解卫星探测资料在大气科学各个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