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东农机化未来十年发展的思考
广东养猪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

X推广窗y WINDOWS广东养猪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O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李展群蔡庆进广东养猪业机械化发展现状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催生畜牧设备机械化发展,也将促使信息化技术、智能化设备更多应用于畜牧养殖业,”互联网+”在畜牧养殖业的应用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国畜牧机械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广东是畜牧大省,养猪规模化程度在全国领先,规模化比例约为68.5%。
目前,广东万头猪场约有300多家。
据统计,2018年广东生猪出栏3757.3万头,占全国5.42%,猪肉年消费量达到了460多万吨,大约还有200多万吨的猪肉缺口,猪肉自给率61.2%,猪肉长期主要从湖南、广西调入,广东属于猪肉调入省份。
广东于201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粤府办〔20⑼25号),要求到2025年,建设30个10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基地),300个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基地)。
猪肉生产保持在245万吨以上,生猪出栏量保持在3300万头以上,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
目前广东猪场养殖模式主要有密闭猪舍自动化养殖、半开放猪舍集约养殖、小农户养殖。
在粪污处理方面,处理方式主要有集中处理、发酵床以及综合利用等。
总体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
近几年,许多规模养殖场开始大范围推广智能、自动化设备来提高养殖场的生产效率。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养殖巡检机器人、饲喂机器人、3D农业级摄像头等先进设备在畜牧养殖业的推广应用,广东省畜牧养殖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
二、主要养猪设备的介绍广东省近年新建的畜牧养殖场中,很多饲养关键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或自动化作业。
养猪设备主要包括养殖栏舍、环境控制设备、自动饲喂设备、粪污处理设备、智能化设备等。
1.保温密闭的养殖栏舍。
现代生猪养殖栏舍建造采用保温密闭的结构和材料,在注重保温隔热的同时保证通风设备的使用效果,为生猪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
一般使用保温棉、薄膜、天花板等保温隔热环保材料,保证栏舍整体的密闭性、耐用性和环保性。
广东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现状与发展探析

广东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现状与发展探析广东省是我国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广东丘陵山区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发展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广东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进行探析。
目前,广东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农机设备仍然不够先进。
广东农机技术相对滞后,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
在丘陵山区,农机设备的性能和适应性有待提高。
这不仅会影响到农民的生产效率,也会影响到整个农业的发展进程。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广东丘陵山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由农机合作社和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
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团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农民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不够迫切,很多农民还倾向于传统的人工劳动方式。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涉及到农机合作社、政府部门和农民等多个主体,目前各主体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还不够紧密。
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导致服务流程不畅,服务质量不稳定。
农民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认知度有限。
由于信息传播渠道的不畅和人们观念的滞后,很多农民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了解有限,对其重要性和优势认识不足。
这使得农机社会化服务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投入不足。
广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一些农民在经济能力和观念上的变化,使得他们更加倾向于购买自己的农机设备,而不是选择农机社会化服务。
这导致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不足,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运营模式有待改进。
目前,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由农机合作社和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但是这些服务主体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理念仍然较为传统。
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创新的经营模式,限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效益。
加大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力度。
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农民购买新型农机设备。
鼓励农机合作社和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提升农机设备的性能和适应性。
广东农机未来的发展,我们只选择一种计算方式,乘法——众志成城 圆一个现代化之梦

幅增 长 ,推动 了农机 装备 结构 的优 化 升级 。 江 门市农 业局 李树 湛 调研 员告诉 记者 : 江 门市
根 据 议 案 》 项 目的 要 求 , 结 合 当 地 农 业 生 产 mt o 农U — d g e e 代 rL i C !
施 农 机 购 置 补 贴 政 策 , 不 仅 激 发 了 农 民投 资 农 机 的 积 极 性 , 而 且 拉 动 了农 机 生 产 和 流 通 企 业 销 售 的 大
项 目建 设 成 效有 目共睹
台 山 市 水 稻 生 产 全 程 机 械 化 示 范 基 地 项 目建 设
成 为广东省的样板 工程。从 2 0 。 4年 初 开 始 实 施 的 台 山 计 划 核 心 区 建 设 , 该 项 目由 1 亩 核 心 区 、 1 万 2万 亩 辐 射 区 、2 3万亩 带 动 区组 成 , 辐 射 带 动 面 积 3 6万 多 亩 , 占 台 山市 种 植 面 积 的 5 % 共 投 入 议 案 资 金 , 3
带 和 亚 热 带 区 域 , 水 稻 生 产 可 一 年 三 熟 , 是 发 展 农 业 的 “ 地 ” 也 是 农业 机械 化 发展 的 “ 宝 , 用武 ”之 地 。 广 东省 扶 持 农 业 机 械 化 发展 议 案》 实 施 以 来 ,
东省 农业 厅农 机化 办, 积极争 取立 项 。在省 农业 厅 和省 财政 厅 的支持 下 ,争 取 承担 了 “ 山市 水稻 生 台
回 顿 篇
维普资讯
圈匿 圃 目 一 最
★ 亮点
・ 江 门 I 水 稻 生 产 全 程 机 械 化 综 合 } 『 水 平 超 过 51 %
・ 江 门市 农 业 装 备 总 动 力 占全 省 农 业 装 备 总 动 力 的 7. % 6 ・ 江 门 市 巾 小 型 拖 拉 机 拥 有 量 占全 省 巾小型拖 拉机总 台数的 l 0%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资源环境学院制药工程3班201230220317 刘小红【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对我国的生产作用相当重要。
广东省的农业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针对广东省的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就目前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定的预测,由此而得出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可实现的结论。
【关键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应予以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农业耕作技术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农业改革。
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的载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主要地之一,加快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了解广东省的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广东省地理环境概述广东省坐落于中国地理位置的南部,海拔较低,大多数的地区为平原或者是丘陵,非常有利于耕作,沿海地区的水产业丰富,为广东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效益。
广东省有着适宜的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阳光充足,热量充沛,降雨量适中,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而与港澳毗邻,则又是一大优势,这大大地促进了广东省的农业商品化,有助于推动广东省的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广东大部分地区是属于多山地区,很多农田都是小面积的,而这将成为限制广东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近十多年来,广东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提高了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
由于广东省很多农民的素质不高,导致他们对农机缺乏一定的认识。
而现在好多了,在增强对农机的推广能力后,很多农民开始慢慢地去接受并学会使用农机了。
(2)农机装备总量有了一定的增长。
广东是比较发达的,但在很多农村地区都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农机。
自2005年以来,农机开始有了一定的增长,农机化进一步优化,水稻联合收割机,节水灌溉机,谷物烘干机等农机开始得到推广,而水稻生产也开始向蔬菜,花卉,水产养殖,畜牧等各个领域发展。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黎子煜201230370309摘要: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作用日益重要,为了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对农业机械化做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就此对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广东农业机械化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广东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现状趋势前言: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中,农业机械化面临着难得的新机遇。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主要标准。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先进科学技术应用的载体, 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桥梁,作为现代农业的基础, 农业机械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先进生产手段和先进生产条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广东的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实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既是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劳动率的重要措施。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了解当今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广东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广东是我国农业创汇大省。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业机械化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工作基础。
根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究》的综合评价结果,广东虽然位居第 23,2007年农业机械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已达35.3% ,农业机械化综合保障能力指数已达57.94%。
表明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接近并正向中级阶段迈进,农机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
尤其是2004年国家出台农机补贴政策后,更是推动了农机化水平迅猛提高。
这是政府扶持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机。
今年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广东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5亿元,预计全年新增农机总动力70万千瓦,农机总动力达到2415万千瓦,全省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机具超过20万台(套),受益农户10多万户,带动农户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
在政府的支持下,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突破广东省农机化技术“瓶颈”——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议案》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并对 相 关 科
批 提 高 科研 设 计 手 段 的先进 设 备
,
建立 了科研
研 攻 关 项 目予 以 大 力 支 持
所 自身 研 发 的 广 联
“
(( 议
一
案》 立 项 支持 省 农 机
1
.
信息 管理 系 统
田 问 数据 信 息 的 采集
,
、
科研开 发能
,
珠江
4 L Z
5
”
系列全 喂人 稻
,
力 和 科研 综合 管理 的 能力 加 强
。
不 能 满足 南方 收 割机 械化 的 市场
中心
,
”
建设 中
,
该 所跟 踪 国 外先进 技 术
,
பைடு நூலகம்结合广 东
、
要求
适 用 机 具 的缺乏 在 很 大程 度 上 制约 了广 东 水
,
特色
购 置 和 自行 研 制 了 水 稻 生 产 机 械 化
、
园艺 作
稻 机 收 的推 广普及
12 %
2 0 0 3
年
,
特色创
一
流
”
调研 篇
打 造 农 机 科 研 自主 创 新 平 台
作为典 型 的 中国式 南 亚 热带 农业 生 产 区 域
期 以来
, ,
得 了喜人 的成效
长
,
,
攻克了
一
批制约广东省农机 化发
,
展 的 关 键 技术
20
,
科 研 成 果 转 化 率达 9 0 % 以上 发表 了
50
一
取得
广 东 省 还 有 许 多 农 业 机 械化 关 键 问题 待解
广东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推广窗WINDOWS2020.12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广东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光、热和水资源非常丰富,十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历来是我国蔬菜生产和出口的大省,尤其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交汇地段的湛江、茂名、阳江、云浮等粤西地区,还是国内重要的“南菜北运”蔬菜生产基地。
近年来,广东各地不断启动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岭南特色蔬菜生产更是“菜篮子”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广东蔬菜种植品种多,农艺复杂的产业特点以及人多地少、山地丘陵较多的省情,导致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偏低。
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从业人员短缺等因素,进一步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机械化生产需求十分迫切。
目前,广东省农机推广部门已将发展蔬菜生产机械化作为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 种植面积大,产值高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的建设推进以及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广东蔬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不仅满足了广东本地市场的供应,还外销香港和北方市场,为全国蔬菜周年供应、丰富“菜篮子”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8 年,广东省农作物种植面积为427.94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2%。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为215.10万公顷和1193.49 万吨,较上年分别下降了0.9%和1.3%;而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达128.56 万公顷和3330.24 万吨,较上年分别增长了3.5%和4.6%。
蔬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四,成为当地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2.岭南特色蔬菜品种优势明显 广东省菜篮子基地监测数据显示(图1),广东蔬菜种植以白菜类和绿叶蔬菜为主,面积占比分别为56%和21%。
如黄瓜、茄子、番茄、大白菜、西兰花和生菜等全国分布较广、种植面积大的大宗品种蔬菜,种植户都在有意识缩减产区,种植面积较2018年降幅均超过了20%。
清远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十三五”发展思路

一、前言清远市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南连广州和佛山市,北接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及东北部和韶关市交界,西及西南部与肇庆市为邻,下辖二市四县二区,人口406万;全市土地总面积1.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6%,是广东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农用地总面积166.48万公顷,其中农作物播种面积540多万亩。
二、农机化发展情况1.农机装备和农机化作业水平截止2013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114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26377台,联合收割机1463台,水稻插秧机388台,耕整机27352台,植保机械22002台,谷物烘干机械54台、水稻大棚育秧设备3套、温室大棚488亩、畜牧养殖机械15614台、渔业机械17901台、茶叶生产加工机械195台。
2013年清远市完成农作物机耕面积355.2万亩,机收面积173.1万亩,机插面积14.4万亩,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36.11%;其中水稻机耕面积175.7万亩,机插面积14.36万亩,机收面积141.9万亩,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58.48%。
2.农机社会化服务情况截止2013年底,清远市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10582个,其中拥有农机原值20万~50万元的专业户89个,拥有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专业户8个,农机专业合作社44个,社员323人,注册资本1665万元。
三、清远市农机化发展目前存在问题1.农机推广机构设置不合理,工作缺乏手段,活力不足清远市农业(农机)系统经历了多次机构改革,目前,除英德市保留农机局建制有较健全的机构人员外,其余大部分县(市、区)农机推广机构和人员设置都不甚合理。
主要原因:一是工作人员少且老化严重,性别和学历结构不合理。
全市大部分县局负责农机工作的干部只有一人,有些县甚至只有一个干部还要兼顾多项其它工作;二是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少,推广手段落后。
目前全市农机工作人员中,没有一个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技术力量、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三是乡镇农机推广力量薄弱,推广业务难以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2014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10周年。
这10年是我国农机化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十年来,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令世界农机同行瞩目。
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和购机用机热情持续高涨,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5%,较10年前提高了27个百分点。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农机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服务环节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扩展。
农机工业的制造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我国已经跃居世界农机制造大国之列。
这十年也是广东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十年,为全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广东农机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1.2003-2011年,农机化议案的实施推动广东省农机化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2002年,广东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广东省政府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成为在全国率先实施的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有力推动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发展。
到2010年实施期满,40个产粮大县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水产养殖池塘的增氧机、清淤机应用率达73%。
这八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
根据广东省政府的议案总结报告,从2003年至2010年,全省农机总动力从1740万千瓦增加到2345万千瓦,增长了34.8%;主要农机拥有量从207.4万台(套)增加到267.5万台(套),增长29%;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从4938台、3951台和28台分别增加到15734台、18237台和3141台,分别增长了2.2、3.6和111.2倍。
畜牧饲养机械和增氧机跃居全国第1位。
2009年,全省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进入中级阶段,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10年,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3.7%,8年间每年提高3.68个百分点,是全国同期的2.4倍,是1978-2002年全省平均每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的21.6倍。
2)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机科研推广体系、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三大体系”得到大发展。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建设了区域性农机专业市场3个、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66个、农机户近100万户、农机专业户16万户。
形成了鱼塘清淤专业化服务队伍,改变了“人拉、手耙、肩○文/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机学会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十年来,广东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为全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分析了广东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提出了对未来十年广东农机发展的8点建议。
挑”的传统方式。
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补贴农机具35万多台(套),受益农户20多万户,带动农民直接投入近25亿元,社会投入近65亿元。
农机科研推广体系方面,农机科研基础能力不断提高,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研发出水稻收获和干燥、荔枝龙眼剥壳及产后加工、种猪智能测定、智能化母猪群养以及蔬菜、水果清洗分级包装等近百项农机关键技术和适用机具。
重点扶持的广东省农机推广站推广能力和手段不断增强,农机推广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在水稻、甘蔗、水果和蔬菜生产机械化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成立的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有3位教授成为体系农业机械化专家,占全国27位农机化行业的专家的十分之一。
农机安全生产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方面,农机化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农机作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下降,2008-2010年连续3年实现了零死亡记录。
农机试验鉴定能力明显增强,2006年5月广东省农业机械鉴定站成为农业部设施农业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先后通过省级、国家级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具有收割机、插秧机等42种(类)农机产品的部(省)级农机推广鉴定能力。
3)有效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农机化议案的实施,加速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2003年以来,广东省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从24.3%提高到53.7%。
渔业养殖机械等现代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益,一组深水网箱养殖的产量相当于400亩鱼塘产量。
2010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虽比2003年减少了50多万亩,但产量和单产分别提高了19%和25%,单位水产品产值是2003年的13.6倍。
广大农(渔)户在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直接受惠,农机化经营收入从2003年的65.6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96.6亿元,提高了47%。
4)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素质提高。
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入厂打工经商。
广东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1559.6万人减至1536.7万人,减少22.9万人。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具在农村的广泛使用,补充了劳动力的不足,培育了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118多万人,为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廉江市吉水镇西莲塘村,由于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全村转移劳动力700多人,其中有400多人进厂打工,200多人到外地从事建筑等工作,全村每年增加工资性收入550多万元,全村农民人均一年增加收入1700元。
5)有效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农机化议案实施以来,全省以机械化、自动化现代生产方式为标志的规模化健康生猪重点养殖场达300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614个,农业名牌产品达499个。
全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62个,产品102个;无公害水产品501个,有效期内绿色食品562个,有机农产品498个。
全省农产品抽检总合格率均稳定在96%左右,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提高。
2.近几年的新发展近几年来,广东农机继续快速发展。
至2013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250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约40%,其中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3%。
见表1。
1)各级农机部门加大力度,推进农机购置补贴改革。
2013年广东省购机补贴从差价购机改为全价购机,直补农民,结算到户到卡,有效提高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富农效应,推动了全省农机化发展转型升级。
2013年,全省各地受理农机购置补贴申请资金超过2.56亿元,受益农户50000多户,申请补贴机具161800多台(套)。
2)不误农时,及时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机械化烘干是广东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这几年广东省着力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和烘干工作:一是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为抓手,着力突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难点。
2013年抓了40个省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开展多种培训活动,40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县共完成机插秧面积200多万亩。
二是抓了农业机械化示范县的工作。
2013年,继续对首批15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县投入45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着力提高广东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三是在全省范围内选择200个村,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整村推进工程。
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突破63%。
插秧机数量近9100多台,新增844台;烘干机数量近753台(套),新增445台(套)(其中种子烘干机18台,粮食烘干机427)。
召开演示会360多场,举办培训班400多次,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近万名;2013年机插秧面积达300万亩,机插率约为12%,全省新增稻谷机械化烘干能力达25万吨。
3)在着力抓好水稻机械化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节水灌溉设备、大棚设施园艺机械等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
4)培育农业机械化社会服组织。
各地农机合作社呈现加快发展趋势,全省涌现出一大批不同层次、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组织形式的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农机生产组织化经营水平和农机利润总额进一步提高。
全省农机专业社已发展到700个。
5)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三率”水平。
二是加强执法检查督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三是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全面增强安全意识。
四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和发挥典型模范作用。
6)加强农机质量监督。
一是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制定了相关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在用量大面广的收割机、微耕机质量跟踪调查,重点对全省的收割机、微耕机等15家企业产品,10多种机型1000多台机器进行质量跟踪调查;规范农机推广鉴定认证工作,在农业部办公厅农机推广鉴定工作抽查的8个省份中广东省名列第一位。
二是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继续推进全省农机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建设,指导各地科学公正及时处理好质量纠纷。
三是在提高维修质量方面,通过举办全省农机维修管理工作培训班,开展规范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核发放培训工作,指导各地加强维修网点分级分类管理,引导和扶持农机合作社建设维修点和推广维修节能减排技术。
3.存在问题1)和全国其他省份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高。
2014年,全国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1%,而广东省预计才达到43%,在全国排名靠后(2011年排在全国第20位)。
其中主要作物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和干燥机械化仍是短板。
2)现代农业装备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结合本省农业产业特色,按照农业发展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技术装备产品等方面还处于较落后水平。
3)现代设施农业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种蔬菜、水果和花卉生产是广东省的特色农产品。
设施农业是提高蔬菜和花卉生产水平的有力保障。
广东表12004-2013年广东省农机化水平省很多地方地处热带风暴带,台风对设施农业装备有很大的破坏性,必须进一步加强全省现代设施农业的研究和开发。
4)现代农业装备公共服务能力不足。
5)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三、对未来十年发展的思考今后十年,广东省农业机械化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更需要加强全省农业机械的创新发展,特别是要加强以下8个方面的科技创新。
1.主攻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水平广东省水稻生产机械化最主要的薄弱环节是水稻育秧插秧机械化。
应大力加强机械化大棚集中育秧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工作,以提高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
稻谷干燥机械化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加强新型节能减排稻谷干燥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建设一批以村为中心的集中干燥示范基地,以促进稻谷干燥机械化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
田间管理和植保机械化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航空植保技术和高地隙宽幅喷雾机。
收获机械化中要重点研究大喂入量收获机和减少收获损失的各种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