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感悟人生

合集下载

道德经读后心得感悟(通用5篇)

道德经读后心得感悟(通用5篇)

道德经读后心得感悟(通用5篇)道德经读后心得感悟篇1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智慧。

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

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沉默寡言却内涵丰富。

说着悦耳动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动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了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

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

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做一个善良的人:公道自在人心,善良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

花言巧语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老实善良之人从不诡辩。

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解释越是掩饰。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

做一个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以理服人。

做一个聪明的人:脑袋聪明的人知识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明就是资本。

知识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明,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明不如内心聪明。

睿智高于聪明。

与其聪明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明。

而"明"就告诉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明,明他,明事,明礼,明人生。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自明,只有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正确,才能内心明达而自明明他。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多涉猎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人睿智使人聪明使人深刻。

做个聪明的人,明明德,明归止。

做一个懂得奉献和付出的人。

给予是一种美德,奉献是一种品质。

一味的索取只会让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虽然奉献有可能失去些什么,但是人总要明白有时候失去是另一种方式地得到。

可能失去了"物质",但是却赢得了"精神",给予的帮助越多,得到的内心满足感越多。

当然奉献与付出不是毫无保留地,一味的付出不计回报并不是可取的。

懂得付出和奉献的度,适可而止就好。

道德经 10句人生哲理 经典至极 看后受益颇多

道德经 10句人生哲理 经典至极 看后受益颇多

道德经 10句人生哲理经典至极看后受益颇多《道德经:10句人生哲理》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常常感到困惑,迷失在生活的琐事之中,感到无法摆脱。

而《道德经》这部经典至极的文学作品,却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清晰的道路,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能够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以下是《道德经》中的10句人生哲理,希望你读后也能受益颇多。

1.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在《道德经》中,提到了“素抱朴”这个概念,意味着返璞归真,摒弃世俗的虚华,返回真正的本心。

少私寡欲也是对于物欲的一种呼应,教诲人们要减少私心和欲望的糅合,回归平静和淡泊的心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领悟内心的本质。

2. 淡泊明志,宁靜致远。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远离世俗的纷扰和浮躁,心灵淡泊,立志明确,并且要过着简朴宁静的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内心变得宁静、纯净,并且追求更高远的目标,实现内心的升华和开阔。

3. 知足常乐,守静笃实。

《道德经》中强调了知足常乐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贪心苛求,才能真正的得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守静笃实也是要求人们要守正和静心,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真实,踏实的生活在当下的每一刻。

4. 勇往直前,淡泊明志。

这句话诠释了《道德经》中对于人生追求的一种态度。

勇往直前要求人们要积极进取,充满勇气,不怕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做到无畏无惧。

也要保持内心的淡泊之心,明确自己的志向和目标,不被外物所迷惑。

5. 见贤思齐,聚精会神。

《道德经》中提到了“见贤思齐”这一概念,告诉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很多,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有所提高。

还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分散心神,尽心尽力地完成每一件事情。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道德经》告诉我们,天行健,君子应当效法天地的刚健和永恒,不断地自我提升,奋勇向前,坚强不息,迎接挑战,充分展现自己的坚韧和坚持。

7. 温良恭俭让,先行省事。

这句话提到了温良恭俭让的做人之道。

道德经的人生感悟

道德经的人生感悟

道德经的人生感悟《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代表作,被誉为道家文化的经典之作。

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揭示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以下是《道德经》中的人生感悟,以800字为篇幅进行阐述。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道德经》为我们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谦逊、自律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首先,谦逊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道德经》中强调“柔弱者胜刚强”,它告诉我们不要自高自大,要学会谦逊和包容。

人生中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只有谦逊的心态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接受这些挑战,并从中成长。

其次,自律是成功的基石。

《道德经》中提到“无欲,则刚自胜”,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克制欲望,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

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抵御外界的诱惑,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并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就。

同时,《道德经》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它告诉我们要与自然相融合,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如果我们顺势而下,遵循自然的流动,就能够避免冲突和摩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够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此外,《道德经》还强调了非争的原则。

它告诉我们要远离争斗和争夺,而是要追求和平、宽容和谐。

人生中的争斗和冲突只会带来痛苦和伤害,而非争则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道德经》还强调了“无为而治”的理念。

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应该学会顺其自然,不要强求和抵抗,而是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以最轻松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只有在无为而治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获得真正的成功和满足。

《道德经》给予了我们许多人生的感悟。

它告诉我们要保持谦逊、自律和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远离争斗和争夺,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学会无为而治。

这些智慧和真理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对现代人生有着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以《道德经》为指南,追求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幸福。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5篇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5篇

《道德经》的心得体会5篇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他会带给我梦想。

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上;我要插上书的翅膀,飞向更高的成长阶梯;我要插上书的翅膀,让他带着知识,伴我飞向未来的梦想。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的心得体会5篇_道德经心得感悟,希望大家喜欢!《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一我最早接触老子,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对老子的印象,能够说起初是很模糊的。

近期,我局第六届读书会开始了,局领导向我们每一位干部推荐了《道德经》等书,最后有机会认真拜读老子的《道德经》了,那洋洋五千言中的智慧身影,让我如获至宝。

随着一页一页的翻看阅读,《道德经》那智慧的灵光在我的眼前一道道地闪现。

想起林语堂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的确如此,当我掩卷沉思,《道德经》给于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一部蕴藏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

千百年来,人们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时代,“物质第一”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逐步失去了重心,大家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其衡量的尺度变得十分物质化和金钱化。

对于一名国家公务员来说,如何去应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个人以为,就是要按照《道德经》一书中所倡导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到:守静处世,清静自省,消除贪念,宽以待人,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一、致虚守静是安于本职工作的根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

”这句话强调……我一向认为,生活中应少一些浮躁喧嚣,多一些笔墨书香。

《道德经》是人类礼貌的精华,它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标准,是文化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用心品读《道德经》是很美的,而恰恰是这些文字,在失望痛楚处给人以抚慰。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

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精选16篇)学习道德经篇1老子《道德经》的另一个广博在于任何人读之可以感悟出个体自己领域内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贴切的答案和个体标准。

以上是从宏观上对《道德经》的感受。

而在微观上,老子对自然存在、科学、宇宙守恒、人文、国家管理、战争、人性、生命、名利、权位甚至物理都有自己独到精确和细致的认识。

下面对《道德经》的某些段落、重要的文句与自己的观念给出个人的感受:(1)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章)“道”可以泛指,自然的方面可以指自然规律,如:星系的运动轨道,物质的自然混成及固有的运动轨道和方式;人文方面可以指人道、道德、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

“可道”是指出宇宙自然规律的确定性和因果关系。

也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的可以被人类认可和确定的现象。

“非常道”又指出人类一旦用言语文字来表达就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用物理的观念来分析就可以认为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使一切都不确定。

也可以认为是指出人类的有限性而难于道出自然界的全部或准确的自然动态。

“名可名”就是人类对一切现象的命名,名可名是老子认可了人类思想活动对自然的`命名。

另一方面,又用“非常名”区分了“人类的名”和“自然的不可名”。

所以这样的一对排比句道出了宇宙无常和人类有常的界限。

前面简单的6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就道出了人类不同参照系下的各种理论体系的存在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现象。

(2)“无为而无所不为”是一脍炙人口的名句。

无为,不是字面上的直解不做任何事情,而是不做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

当你不做违反自然和违反社会规则的事件时,你所做的其它事件就是无所不为。

当然,在这里对“什么是违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无为”事件的判断是必须具有各种层次的经验和高度智慧。

举一些在自然低层次且简单的例子;例如:你不会游泳,就不要只身跳入海里。

不跳海就是一种“无为”。

这种不跳入水里就是一种经验的“无为”,而这种无为会给你的生命存在带来关于该问题的保障,这种保障就是一种变相的“无所不为”。

道德经给我的启示

道德经给我的启示

道德经给我的启示
道德经是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涵盖了许多智慧和启示。

以下是一些道德经给我的启示:
1. 谦逊和谨慎:道德经强调了人们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

它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自信,要谦虚地对待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谦虚才能真正学习和成长。

2. 养成宽容和善待他人的品质:道德经教导我们要宽容和善良待人。

它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提醒我们要对他人保持友善和宽容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3. 尊重自然和生命:道德经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它告诫我们要尊重自然和生命,并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4. 学会适应变化和转化:道德经强调了变化和转化的概念。

它教导我们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中的起伏。

只有适应变化,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改变。

5. 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道德经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宁静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不要过度追求物质和外在的成功,而是要关注内心的和谐和宁静。

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和满足。

这些是我从道德经中获得的一些启示。

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深邃而广泛,对于我们的人生和处世方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老子《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人生感悟

老子《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人生感悟

老子《道德经》的人生智慧人生感悟1.惟道是从,因任自然。

2.凡事不要做过头。

3.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4.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5.留有空间才好发展。

6.树立自己坚定的信念。

7.学会客观地观察自己。

8.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9.培养洞察细微的能力。

10.遵循水的大智慧。

11.无为而后才有大作为。

12.无为才能无所不能。

13.凡事总是过犹不及。

14.不居功者成大功。

15.不自满才能不断进步。

16.世间的根本在于“道”。

17.委曲才能求全。

18.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19.生活中惟一不变的就是变。

20.以柔克刚才是取胜之道。

21.人生一定要有梦想。

22.谦退无私才能成大事。

23.稳步推进胜于强出头。

24.善于借用他人之力。

25.正确看待人生的成败得失。

26.不争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27.清静无为,远离死地。

28.保有冷眼旁观的人生态度。

29.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30.掌握好说话办事的分寸。

31.做人做事都应善始善终。

32.学会找准自己的位置。

33.深藏不露容易成功。

34.创造“天时”与“地利”。

35.真正聪明的人不卖弄自己。

36.忧患只能来自我们自己。

37.挫其锐,解其纷。

38.要有大者宜为下的气度。

39.小不忍则乱大谋。

40.沉默是金,寡言是福41.看透人生的祸福变换。

42.道的本意在于师法自然。

43.保持纯真自然之美。

44.坚持纯真的本性。

45.不要被贪欲所左右。

46.用辩证思维去观察世界。

47.立身处世的三件法宝。

48.珍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49.参透生死之间的奥秘。

50.久处巅峰必有隐患。

51.凡事一定要适可而止。

52.好心态赢得好生活。

53.过一种快乐而不享乐的生活。

54.当于静处品味人生。

55.保持一种简单的快乐。

56.保持一种清静无为的心态。

57.以静养智的大智慧。

58.得意忘形,便会乐极生悲。

59.功成身退也是一种智慧。

60.保持自我,不入流俗。

61.学会宽以待人。

62.解怨不如不结怨。

63.不自大才能成其大。

道德经感想和心得(通用10篇)

道德经感想和心得(通用10篇)

道德经感想和心得(通用10篇)道德经感想和心得篇1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

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己灭亡。

而老子便是这样子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

但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但是“道”亦为虚幻。

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

今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

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

人们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

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

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

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
知道《道德经》,对老子也非常崇拜,但一直没有认真仔细的读过。

近来,翻看几遍,细细品味,听了宫玉海老师的讲解,我感悟颇深,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看法。

知足常乐,从人生的态度上讲,我原本崇尚进步,崇尚追求,经过7余年的工作,我的人生态度有所改变,挣多少钱,当多大官都是身外之物,都不如一个健康的身体,都不如一个美好的家庭。

何为社会进步,何为繁荣富强,都要建立在全民健康的大环境下。

知足常乐不是安于现状、裹足不前,更不是厌世嫉俗、消极怠工,而是把心态摆正,把境界提升,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已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人生,保持最佳状态。

第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就是说要尽量使自己的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状态,牢牢地保持住这种宁静;万物都在蓬勃生长,我由此看到了循环往复的规律:万物纷繁、茂盛,最终各自又会返回到它的本原。

返回到本原,这叫做平静,即无欲、无知、不争、不乱,平静就叫万物返回到上天赋予的本性。

大道无形,来去无踪。

“道”就是自然规律,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无时不刻不在伴随着我们,顺之则成功,逆之则必然失败。

这是自然规律与人生的哲学思辨,所以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就应该研究什么是“道”,然后在遵循“道”的基础上思考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1、人不能浮躁,心态要平和,不能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失去自己。

“致虚极”,让我们的内心达到极度的虚旷,让我们的心灵就像天籁一样极其地安宁,让自己的心灵充满无穷的力量;“守静笃”,一是要守住自己内心的寂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假如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失去了自己,你的心态就不会平和,二是要朝着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

你就是你,你有自己的身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对生命、自然的理解,要把自己的生命、躯体看得无比神圣,千万不要失去自己,要有自己的见解,坚持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不能人云亦云。

同时,我们又要忘记自己,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想着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是非巧拙,自己的成功失败。

一个“小我”的境界是会限制一个人思想自由和行动自由的。

当我们闭上双眼,把自己变成一颗星星在寂静浩瀚的宇宙中漂浮,变成一片雪花在山顶上沉思,变成一株小草在草原上摇曳的时候,忘记自我,忘记一切功名利禄的牵绊,把自己融入自然,你会发现自然就是你,你就是自然,当你的灵魂和肉体与自然融为一体,拥有了“道”的力量,你就会变的无比强大,就将无往而不胜,最终成就一个大的自我。

2、一定要按规律做事。

要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确定我们的目标,修炼内心的定力,朝着我们的目标“守静笃”。

当我们
忘记自我,深入研究自然之道、做人之道和育人之道时,“致虚极,守静笃”,内心会无比安宁,我们就不再担心别人的评价,不会担心事情的结果,按照大道的要求,向着心中的目标全力以赴。

3、要干成一番事业,就要学会把自己不正确的思想清空。

坐下来“致虚极”,探究自然规律,用对自然的认知把自己大脑中纷繁的杂念排挤出去,让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们的心胸就会像海洋一样广阔,我们的心境就像天空一样无垠,我们的心灵就可以在这广阔无垠的空间里纵横驰骋,我们就会对人类和自然界的规律有所洞察,符合自然规律的思想就会跃入我们的大脑,我们最终一定会成就伟大的自我。

第二,“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委屈才能够保全,弯曲才能能够直伸。

有的人非常有个性,任何时候都不弯腰、不低头,其结果可想而知。

底洼反而可以充盈,陈旧反而能够更新;少取反而可以获得,贪多反而迷惑人心。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不自我表现,反能德行更加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显示长处。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与他争。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
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要有良好的心态。

人的健康百分之七十靠心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良好的心态对人的事业、身体、生活、人脉打造都是一种绝好的支撑。

1、不与人争,不自以为是。

不属于你的你争不来,属于你的别人争不去。

不与人无争,就是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战胜自己,主动成长,全力发展。

人生的目的不是与人竞争,而是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

当你忘记自己,不与人争,把自己融入自然,承借自然力量发展自己,成就一个大的自我时,谁还能与你竞争?要有自知之明,与人要和合,不要总是夸耀自己,更不要一味表现自我而贬损别人,不善不合违背规律,它会让你的心情灰暗,让你失去人缘。

佛的面容为什么那么舒展、安详?因为他不与人争,不坑人、不害人,心底非常坦然。

现在有种说法,利人利己的事多做,损人利己的事少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不做,作为教师,我们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更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这符合我追求的学校文化,也符合人生之道。

2、做工作直取不来,可以走曲线之路。

事实证明,“人定胜天”是错误的,我们不能与自然抗争,否则就是以卵击石,我们只能在自然面前委曲求全,依照自然成全自我,这就是中庸之道。

再者,不能急功近利,按照自然法则,凡事功到自然成。

条条大路通罗马,干成事情的方法很多,一条路走不通,我们可以
多种尝试,换种方法,迂回即可到达。

3、修炼好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委曲求全,达到中庸的境界。

不要与自己、与别人、甚至竞争对手过不去。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一生就是处理两个关系的过程:一是与自己的关系,二是与环境的关系。

“胜己者强”,处理与自己的关系就是要战胜自己,不走极端,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处理外界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与家庭的关系,不要把自己的坏心情带回家,要尊重、关爱自己的家人,让家人时刻感受到自己的仁爱和温情,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

其次要处理好与同事和朋友的关系,不在背后贬损别人,不划小圈子。

当朋友需要的时候鼎力相助,当朋友走出困境时就默默离开,不把自己的帮助挂在嘴边,当朋友过得非常快乐幸福的时候,与他保持距离,不干扰他平静的生活,这才是最好的朋友。

不要贬低甚至诋毁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果过分关注对手,我们自然就会放慢自己前进的步伐,就会脱离自然之道的怀抱。

当我们自己成长得足够强大,对手甚至敌人也会向我们敬礼。

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适应、享受是最聪明的方法。

第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崇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作为善人居处要像水那样选择低下的地方,心胸要保持深沉宁静,交
友要真心相爱,说话要诚信可靠,从政要依法治理,干事要利用特长,行动要抓住时机。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世无争,才没有过失。

老子在《道德经》中最为推崇的就是水,“上善若水”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启示:
1、我们要像水一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

世界上再也没有像水一样坚持目标始终如一的物质了。

大雁南飞有可能迷失方向,但水自始至终都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大海,奔流不息。

遇山绕行,遇洼填平,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奔向大海,永不言弃。

如果我们具备了水的这种品质,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行,那么我们也将无往而不胜。

2、水能够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

冲下悬崖,不惜把自己摔得粉身碎骨,遇到石头缝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挤过去,向前进;遇到热量,升腾上天,再到需要的地方降下甘霖;默默潜入地下,滋润大地万物,滴穿坚石、涤荡万物。

水还能够迂回曲折,保全自己,填平洼地、爬上高坡继续奔向自己的目标。

3、我们要象水那样低调,心中保持深沉宁静。

水变化多端、无处不在,它滋润万物,理应受到顶礼膜拜,但水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待在低洼处,去别人不愿去的地方,只做符合“道“的事业,只是默默施善于别人,而最终世人就会明白水是生命之源,对水和水的精神膜顶崇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