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RaWAN协议的远距离无线通信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LoRa通信距离优化技巧

LoRa通信距离优化技巧

LoRa通信距离优化技巧引言:在物联网时代,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低功耗广域网(Long Range Wide Area Network, LoRaWAN)作为一种新型的LPWAN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智能化、环境监测、农业物联网等领域。

然而,尽管LoRa具有良好的覆盖范围和低功耗的特点,但在实际应用中,要优化其通信距离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LoRa通信距离优化的技巧。

一、选择合适的频段LoRa通信运行在433MHz、868MHz和915MHz三个ISM频段。

不同的频段在传播特性和使用规定上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频率越低,信号穿透能力越强,但传输速率较慢。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频段,可以有效提高通信距离。

二、合理设计天线天线是LoRa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合理设计天线可以增加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效率,从而提高通信距离。

在选择天线时,要考虑其增益、方向性、极化和阻抗匹配等因素。

同时,天线的安装位置和高度也会对通信距离产生影响,应选择避免遮挡、减少多径传播和干扰的位置。

三、优化传输参数LoRa通信系统有多个参数可供优化,包括扩频因子(SF)、带宽(BW)、纠错编码率(CR)等。

其中,扩频因子越大,传输距离越远但传输速率越慢;带宽越宽,传输速率越快但传输距离越短;纠错编码率越高,误码率越低但传输距离越短。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传输参数,可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增加通信距离。

四、优化信道计划在LoRaWAN网络中,设备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的信道来避免冲突。

一个良好的信道计划可以减少干扰,并提高通信距离。

优化信道计划包括选择合适的信道数量和分布、避免邻近信道间隔过小和避免与其他无线设备共用信道等。

五、有效抑制干扰干扰是影响LoRa通信距离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实际环境中,存在来自其他设备、电磁辐射和自然噪声等干扰源。

为了提高通信距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有效抑制干扰:使用频谱扫描技术寻找空闲的信道;采用频率跳变技术来规避干扰信号;增加前置滤波器来削弱干扰信号。

lora方案

lora方案

lora方案随着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领域中,Lora方案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Lora方案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它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

一、Lora方案简介Lora(Long Range)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网(LPWAN)协议,专为远距离通信而设计。

它采用了一种低功耗长距离扩频技术,能够在城市和乡村等不同地形环境下提供广域覆盖,实现长达数千米的通信距离。

Lora方案具有以下特点:1. 长距离通信:Lora技术采用了扩频调制和碰撞避免机制,使得信号可以在较长的距离内传输,覆盖范围广。

2. 低功耗:Lora设备使用低功耗的收发器和微控制器,使得终端设备的电池寿命可以达到几年甚至更长。

3. 宽带宽:Lora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多达100Kbps的带宽,可以支持大量的传感器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4. 安全性:Lora方案支持加密技术,保证通信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5. 开放标准:Lora是一种开放的通信标准,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可以与其他通信系统相互配合。

二、Lora方案的应用Lora方案在物联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城市智能化:Lora技术可以用于城市智能化系统,如智能照明、智能交通、无线抄表等。

通过Lora方案,各种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2. 农业监测:农业领域对气象、土壤和作物等参数的监测要求较高。

Lora技术可以实现农业传感器和控制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效益。

3. 物流追踪:在物流行业中,Lora方案可以应用于物品追踪和仓储管理。

通过在货物上安装Lora设备,可以实时跟踪货物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运输的可视化管理。

4. 环境监测:Lora技术可以用于环境监测系统,如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等。

通过传感器将监测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可以及时掌握环境状况,为环保工作提供支持。

Lora技术与WiFi的融合应用方法

Lora技术与WiFi的融合应用方法

Lora技术与WiFi的融合应用方法引言:在当代信息社会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其中,Lora技术和WiFi都是当今最为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之一。

Lora技术以其长距离、低功耗、低速率、大容量的特点而备受瞩目,而WiFi则以其高速率、大带宽、高容量等特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Lora技术与WiFi的融合应用方法,以期进一步发挥二者的优势。

一、Lora技术与WiFi的基本原理1. Lora技术原理Lora(Long Range)技术基于LoRa通信协议,其工作在未授权频段,具有长距离和低功耗的特点。

Lora技术利用扩频调制技术,通过改变信号的频率、相位和幅度来传递信息,从而实现通信的目的。

此外,Lora技术采用自适应速率调制(ADR)和多载波接入(MCMA)等技术,可以在广泛的应用场景中实现可靠的通信。

2. WiFi技术原理WiFi技术基于IEEE 802.11标准,主要工作在2.4GHz和5GHz的频段。

WiFi技术通过无线电频率传输数据,采用OFDM调制技术,将数据分成多个子载波进行传输,从而实现高速率和大带宽的传输需求。

此外,WiFi技术还支持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MIMO)和波束成形等技术,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

二、Lora技术与WiFi的融合应用方法1. 无线物联网(IoT)应用Lora技术以其长距离和低功耗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物联网应用。

可以将Lora 技术作为主干网络,负责连接多个WiFi接入点,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泛、能耗较低的物联网系统。

通过使用Lora技术收集物体的传感器数据,再通过WiFi技术将数据传输给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实现了物联网应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2.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Lora技术和WiFi技术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

Lora技术可用于交通信号的远程控制和监测,同时还可以用于车辆跟踪和驾驶行为分析等功能。

如何进行LoRa通信距离的调试与优化

如何进行LoRa通信距离的调试与优化

如何进行LoRa通信距离的调试与优化近年来,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对低功耗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 WAN)通信技术的高度关注。

LoRa(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远距离通信能力、低功耗、低成本的新兴通信技术,成为物联网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LoRa通信距离的优化和调试相对复杂,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如何进行LoRa通信距离的调试与优化。

1. 信号传播与环境因素LoRa通信距离的调试与优化首先需要了解信号的传播特性以及环境因素对通信距离的影响。

信号的传播受到路径损耗、干扰、多径传播等因素的影响。

路径损耗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传输介质吸收、散射等导致的信号功率减少。

干扰是指其他无线设备或噪声对LoRa通信信号的干扰。

多径传播是指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个路径到达接收端,引起传播信号的失真和衰减。

针对这些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优化和调试:- 合理安排通信设备的位置,尽量避免遮挡物和干扰源;- 选择合适的传输功率和传输速率,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通过设置合理的传输参数,如扩频因子、带宽、纠错码率等,来提高通信距离和抗干扰能力;- 使用天线增益较大的设备,可以提高传输距离。

2. 网络拓扑结构与设备数量LoRa通信距离的调试与优化还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和设备数量对通信距离的影响。

根据实际需求和环境,可以选择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比如星型网络、网状网络等。

对于大规模设备部署的场景,需要合理安排网关和设备的位置,以实现较长的通信距离。

此外,设备的数量也会影响通信距离。

设备数量过多可能导致网络拥塞和干扰增加,影响通信质量。

因此,在进行LoRa通信距离调试与优化时,需要合理规划设备数量,并针对设备密度进行测试和优化。

3. 数据包重传与冲突处理在LoRa通信中,数据包传输可能会受到信道冲突、多路径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包的丢失和错误。

为了提高通信距离,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数据包重传和冲突处理。

lora组网方案

lora组网方案

Lora组网方案概述Lora(Long Range)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网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远距离通信。

Lora组网方案则是指基于Lora技术构建物联网应用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的方案。

Lora组网方案的关键目标是实现高效的远距离通信,同时保持低功耗和长时间的续航能力。

本文将介绍Lora组网方案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拓扑结构、通信协议以及应用场景。

Lora组网方案的基本原理Lora组网方案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低功耗的Lora调制解调技术进行远距离通信。

Lora技术采用扩频调制方式,通过扩展频率带宽来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距离。

Lora组网方案通常由一个或多个Lora网关和多个Lora节点组成。

Lora网关负责与外部网络(如互联网)进行连接,接收来自Lora节点的数据并转发到互联网上的服务器。

Lora节点是物联网设备,它们通过Lora网关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Lora组网方案的拓扑结构Lora组网方案的常见拓扑结构包括点对点(P2P)、星型(Star)、网状(Mesh)和混合(Hybrid)结构。

点对点(P2P)点对点拓扑结构是最简单的Lora组网方案,只包含两个Lora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

这种结构适用于需要可靠而且长距离通信的场景,如智能物流追踪系统。

星型(Star)星型拓扑结构是最常见的Lora组网方案。

它由一个集中式的Lora网关和多个Lora节点组成,Lora节点与Lora网关之间都是直接通信的。

这种结构适用于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如智能城市中的环境监测系统。

网状(Mesh)网状拓扑结构是一种自组织、自修复的Lora组网方案。

每个Lora设备都可以与其他设备直接通信,形成一个多跳网络。

这种结构适用于需要覆盖较大区域并具有高可靠性的应用,如农业环境监测和智能电网。

混合(Hybrid)混合拓扑结构是将多种拓扑结构进行组合的Lora组网方案。

例如,可以在一个星型结构中加入网状结构,以扩展通信范围和提高可靠性。

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

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

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传输技术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特定情境下,传统的有线传输方式无法满足需求,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种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该方案可以在长距离范围内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2. 方案概述本方案基于LoRa无线技术,LoRa(Long Range)是一种低功耗广域网无线通信技术,特点是具有长距离传输能力和低功耗特性。

采用LoRa主要有以下优势:•长距离传输:LoRa技术可以实现数公里到数十公里的远距离数据传输,这对于远距离无线传输非常重要。

•低功耗:LoRa无线模块具有低功耗特性,可以大大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适用于需要长时间无人值守的应用场景。

•抗干扰能力强:LoRa技术采用了多触点扩频技术,可以抵御大部分干扰,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3. 系统架构远距离无线传输系统的架构如下图所示:graph TDA[传感器节点A] -->|LoRa无线模块| B(网关)C[传感器节点B] -->|LoRa无线模块| B(网关)D[传感器节点C] -->|LoRa无线模块| B(网关)B(网关) -->|互联网| E(云服务器)上述架构包含了传感器节点、网关和云服务器三个关键组件,其中:•传感器节点:每个传感器节点都配备了LoRa无线模块,用于收集环境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网关。

每个传感器节点都通过唯一的标识符与网关通信。

•网关:网关负责接收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将数据整理并传输给云服务器。

网关可以同时连接多个传感器节点。

•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负责存储和处理从传感器节点传输来的数据。

通过云服务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数据并进行分析。

4. 数据传输协议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在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中使用了以下数据传输协议:•LoRaWAN协议:LoRaWAN(Long Range Wide Area Network)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无线智能设备的低功耗广域网通信协议。

Lora技术与LoRaWAN协议的兼容性与通信稳定性探索

Lora技术与LoRaWAN协议的兼容性与通信稳定性探索

Lora技术与LoRaWAN协议的兼容性与通信稳定性探索近年来,物联网(IoT)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而在众多的物联网通信技术中,Lora技术以其低功耗、远距离、广覆盖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而作为Lora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LoRaWAN协议的兼容性与通信稳定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Lora技术是一种基于超窄带调制技术(NB-IoT)的无线通信技术,它能够在长距离的情况下实现低功耗、广覆盖的通信。

Lora技术的出现填补了传统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的不足,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而LoRaWAN协议则是Lora技术的一种通信协议,它定义了设备和基站之间的通信方式。

LoRaWAN协议采用了一套灵活、可配置的通信模型,使得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调整。

同时,LoRaWAN协议还规定了设备接入网络的方式,确保设备能够无缝地连接到网关和云服务器。

在物联网应用中,兼容性与通信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方面,由于物联网应用场景多样,设备种类繁多,因此各种设备之间的兼容性成为了一个挑战。

另一方面,物联网设备通常运行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中,如城市、室内、地下等,这些环境中存在着多径传播、干扰等问题,因此物联网设备的通信稳定性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针对Lora技术与LoRaWAN协议的兼容性与通信稳定性问题,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在兼容性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设备进行充分测试,以确保这些设备能够相互通信。

同时,制定一套统一的认证标准,使得不同设备能够方便地接入网络,也是保证兼容性的重要手段。

其次,在通信稳定性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无线信道的建模和仿真,对物联网设备的通信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同时,利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提高了物联网设备在复杂无线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

此外,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和协议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然,Lora技术与LoRaWAN协议的兼容性与通信稳定性问题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低功耗广域网(LPWAN) - LoRa远距离无线技术

低功耗广域网(LPWAN) - LoRa远距离无线技术

芯资讯低功耗广域网(LPWAN)LoRa远距离无线技术(第一版)王志杰2016-05-05版权所有,翻版必究目录1简介 (2)2低功耗广域网(LPW AN) (2)2.1低功耗广域网(LPW AN)的特点 (2)2.2LPWAN无线技术比较 (3)2.3LoRa联盟 (4)2.4中国LoRa应用联盟- CLAA (5)3LoRa技术 (6)3.1LoRa技术 (6)3.2LoRa无线技术主要特点 (6)4LoRa和LoRaW AN技术概览 (9)4.1简介 (9)4.2LoRa®是什么? (9)4.3LPWAN适合在那里? (10)4.4LoRaWAN是什么? (11)4.5LoRaWAN™区域概述 (14)4.6比较LPW AN技术选项 (16)4.7LPWAN成本对比传统系统 (17)5LoRaW AN解决方案 (18)5.1 简介 (18)5.2 解决方案平台架构 (19)5.3 产品 (20)5.4 网络服务器(Network Server) (21)5.5 网关(Gateway) (21)5.6 节点模块 (23)5.7 测试节点(Test Node) (25)5.8 开发设计 (26)5.8.1 NP-LINK Mote SDK (28)5.8.2 开源资源 (29)6LoRa应用案例 (29)1简介低功耗广域网(LPWAN)的是物联网领域中一个新的发展热点,由于其低功耗、广域的特点,非常适合于物联网大规模的部署。

在中国制造2025和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低功耗广域网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下面可以从几个方面了解一下低功耗广域网:近距离和远距离:常见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通信距离一般几十米,若要覆盖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网络,则部署成本会较高。

而低功耗广域网无线通信距离可达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

无线通信距离的增加,为物联网应用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补上了物联网无线通信距离的短板,为物联网大规模的应用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芯在路上
基于LoRaWAN协议的远距离无线通信解
决方案
王志杰
2016/5/25
跟随芯片发展的脚步
追寻产品发展的轨迹
探索市场发展的趋势
记录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与芯同行芯在路上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目录
1解决方案概述 (1)
2解决方案平台架构 (1)
3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产品 (2)
3.1 NPLink网络服务器(NPLink Network Server) (2)
3.2 网关(Gateway) (3)
3.3 LoRaWAN™ 节点模块(LoRaWAN™ Module) (4)
网关架构 (5)
宏网关架构 (5)
3.4 测试节点(Test Node) (6)
4开发者资源 (7)
5应用案例 (8)
《芯在路上》1解决方案概述1解决方案概述
物联网应用中的无线技术,除通信网的2G/3G/4G外,还有局域网和短距的多种通信技术,比如2.4G 频段的WiFi,蓝牙、Zigbee和Sub-Ghz等等。

这些短距无线技术,优缺点也都非常明显。

而且从无线应用开发和工程运维人员角度来看,一直以来都存在这样一个两难问题:即设计人员在更长的距离和更低的功耗两者之间只能二选一。

而采用LoRa技术之后,设计人员现在可做到两者都兼顾,最大程度地实现更长距离的通信与更低的功耗,同时还可节省额外的中继器成本。

基于LoRa扩频通信技术,NPLink打造从感知器节点端到物联网云端,两者之间完整物联网通讯解决方案,NPLink解决方案具有广域通讯、高容量、低功耗、低成本、抗干扰特性,适合无线感测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应用。

除此之外,NPLink亦适用于智慧城市物联网通讯、行业大数据的采集、计费计量服务业、人/物追踪定位服务、监测与安全领域等等的应用。

2解决方案平台架构
本方案系统架构为:云/应用服务器、LoRa网络服务器、LoRa网关、LoRa节点等。

如下图所示:
3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产品
解决方案中提供的产品有:网络服务器(Network Server)、网关(GateWay)和终端节点(Note)。

为部署方案,还提供了测试终端节点(TN)。

为方便应用评估,NPLink提供了阿里云服务器接口用于测试演示,云服务器也可以自己来独立架设。

解决方案提供了远程的无线通信部分,中间封闭,两端开放的模式。

两端的网络服务器和节点提供相应开放的SDK软件开发包,开发者可基于SDK开发自己的应用。

3.1NPLink网络服务器(NPLink Network Server)
网络服务器使用运行Linux的服务器,也可以部署到阿里等云服务器上。

本解决方案部署了阿里云的一个服务器,方便用户测试和验证。

∙全称:NPLink™ Network Server
∙型号:NP-NS-R007
∙遵循LoRaWAN™ specification
∙实现中心网管平台功能
∙与应用服务器数据交互
∙实现LoRaWAN™ MAC部门
∙负责 Gate way 网管及配置工作
∙Mote配置及OTA
∙与应用服务器数据交互
∙基于源数据选择最佳的下游路径
∙RTCM高精度定位差分数据广播( 选购)
∙调度下行流量
∙Gateway 接入数据:2000台
∙Mote接入数量:>500万
注:
1.网络服务器中已含5000个Mote 接入许可(Licenses permit),如需增
加接入量请咨询代理商相关售价。

2.支持云服务器
3.2网关(Gateway)
LoRa网关(Gateway),或者称为LoRa基站。

通过网关可以搭建简单的星形网络。

∙全称:NPLink™ Gateway
∙型号:NP-GW433/470/490/780/868/915MHz
∙可同时接收同一信道流量
∙8个channel,每个channel可同时收发多个数据
∙易于扩展,增加网络容量
∙可同时解调2MHz的带宽
∙简单的星形网络、无延迟、无损失
∙自适应链路速率
∙同时通讯节点10万指标
∙回传接入方式:LAN*1个、3G/4G模块1*个(可选)
∙发射功率:27dBm (可调)
∙链路灵敏度:-157dBm
∙距离:1.5KM
∙频率支持:433/470/490/780/868/915MHz
∙电源:POE
∙尺寸:250(L)X230(W)X970(H) mm
∙工作温度范围:-40°C到+85°C
3.3LoRaWAN™ 节点模块(LoRaWAN™ Module)
∙LoRaWAN™ Module 内置STM32L051C8T6 CPU
∙完整实现LoRaWAN™ 1.0协议栈
∙板载STM32L051C8T6 CPU
∙支持LoRaWAN™ Class A、Class B、Class C
∙使用TCXO
∙168db动态范围 RSSI
∙9.9mA低RX电流,200nA寄存器保持
∙FSK, GFSK, MSK, GMSK, LoRaTMand OOK 调制
∙频率范围: 433/470/490/780/868/915MHz
∙输出功率: +20dBm(100 mW)
∙电源:2.4~3.6V
∙灵敏度:-147dBm
∙距离:>1.8km
∙尺寸:27(L)X23(W)X2.5(H)mm ∙工作温度范围:-40~+85°C
∙模块提供SDK开发包
网关架构
宏网关架构
3.4测试节点(Test Node)
∙全称:NPLink™ Mote-Test Node
∙型号:NP-Mote-TN433/470/490/780/868/915MHZ
《芯在路上》4开发者资源∙Test Node适用于网络覆盖质量评估
∙Test Node适用于网络Sniffer
∙内置0.96寸OLED屏
∙红色指示灯一个
∙绿色指示灯一个
∙按键一个
∙外接端口15pin(RS232 SPI I2C I/0)
∙外接USB接口和编程接口
∙串口支持MAVLINK协议透传
∙串口支持AT指令集配置工作参数及IO口工作模式
∙频率: 433/470/490/780/868/915MHz
∙输出功率: +20dBm
∙电源: 5V / 200mA
∙灵敏度: -147dBm
∙距离: >1.5 km
∙尺寸: 49(L)X35(W)X12(H)mm
∙工作温度范围: -40~+85°C
4开发者资源
NPLink开放了云端和终端节点的SDK开发包,并发布在了github上(SDK不定时更新,敬请关注):
《芯在路上》5应用案例开放的开发包有如下:
∙NPLink-Cloud-SDK 云服务端开发包
∙NPLink-Mote-Ambiq-SDK Mote端开发包
∙NPLink-Mote-STM32-SDK Mote端开发包
开发者可以从GitHub上下载:GitHub上的SDK
5应用案例
微-信联络:iwangzhijie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和本人的一些整理。

对于本文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本人不承担任何的责任。

对于内容或软件的更改、修正,本人也不承担通知的义务。

本人不会对任何原因造成的特殊的、偶然的或间接地损坏负责。

对于使用所出现的任何结果或效果,本人不承担任何的责任。

本文仅供参考。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的商业目的或用途。

版权©2014 王志杰
保留所有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