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解放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㈡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政治较量和人民解放军的作战,国民党反动派和人民革命力量对比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具备了向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的条件。
⑶战略反攻的展开(时间、人物、部队、标志)
★选定中原为战略反攻主攻方向的原因
①国民党军队主力集中在陕北和山东,此地是国民党军队兵力空虚之地。②此地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西扼武汉,东下南京,所以,出击中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②第二次机遇
㈠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③第三次机遇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⑴背景: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①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 第17课 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一历史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一)阶段特征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是抗日战争到国内战争地过渡时期。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经过战略进攻阶段和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崩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退出中国大陆的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确立过程,又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过程。
(二)学习重点1.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使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强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以建立世界霸权。
美国在中国推行扶蒋反共的基本政策,以发展美国侵略势力和控制中国。
(3)为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4)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有了较大发展,这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包括各民主党派,要求和平、民主的呼声十分强烈。
以上这些情况表明,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 全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①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力图避免内战,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② 与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使民主力量取得了主动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优秀教学案例{第17课解放战争}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树立和平发展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三、教学策略
2.设计相关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请问同学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哪些了解?解放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2.解放战争的过程:详细介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斗经过和战果。
3.解放战争的意义:阐述解放战争对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4.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讲述彭德怀、林彪等将领的英勇事迹,以及普通战士的奉献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解放战争中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一场战役或人物。
3.持续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相关的书籍、影视作品等,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作为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的教学案例,具有以下五个亮点:
1.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提出与当下时事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他们对解放战争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这种结合时事热点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18张PPT)

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10)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国统基区本任务是:举行全
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
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
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区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 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课本剧
第一幕 时间:1945年8月14日 地点:重庆蒋介石办公室 人物:蒋介石 陈诚
第二幕 时间: 1945年8月23日 地点:延安会议室 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
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他为什 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为什么要赴这场“鸿门宴”?
第17课
1948年,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 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 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 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 还是“民意”?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 还是“民意”?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战略反攻阶段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6---1948.9)
战略决战阶段 三大战役 北平谈判 渡江战役 (1948.9---1949.10) 占领南京 新中国成立
1948年,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 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 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 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1.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2.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3. 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 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 决战:1948年秋,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1941年1月发起总攻➢平津战役:1941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结果: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 1949年4月,《国内和平协定》,和谈破裂2.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3日,占领南京。
3. 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前言: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
国民党特务使用暴力破坏了这次集会。
较场口事件后,国民党不顾政协协议和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
总结: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内战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战略反攻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进行重庆谈判,进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共59张PPT)

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作准备 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材料3 (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 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 民,将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自由、统一、 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3、使中华民族错失了很共好和国的的发土展地机。 遇。
一些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是推 动历史前进最伟大的动力。
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 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 根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 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 的最大危险。…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 位……
材料1
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 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 商,…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 临,…现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材料2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 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 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淮海
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平津
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解放战争历程:
一、战略防御:爆方发式::
1946.6—1947.6 阶段:
二、战略反攻:标志:1946.6,刘邓率晋冀鲁豫
1947.6—1948.8 解放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
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名称、部队、特点、战果
1948.9—1949.1 意义:规模战果空前;基本消灭国军主力
人民群众的支持
材料6:(1948年12月11日电文)“尤其不可将 张家口…诸敌(傅作义的35军等)都打掉,这 将迫使…诸敌迅速决策狂跑…为着不使蒋介石 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我们准备…留下 杜聿明指挥…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 部署。”
第17课 解放战争最全版

第17课解放战争【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导入: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但对中国民主革命来说,无论反帝的任务,还是反封建的任务,都还没有完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它最后一个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最后一个时期。
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解放战争的进程:1945.8------和谈时期--------46.6------战略防御----------47.6-----反攻----------48.9-----决战-----49.1----------49.4渡江战役-------49.10.1---46.6-------------49.4为战争时期问:抗战胜利后,人民的迫切要求是什么?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国内阶级矛盾,准确的表述应为: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之间的矛盾。
要结合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形势来理解这句话。
抗战胜利即为二战结束,世界形势基本是一方面在东欧和亚洲一些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即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和人民民主运动在壮大。
另一方面是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旧的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这些是对中国革命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世界形势则是美国的全球扩张和扶蒋反共政策。
战后的美国,仗强大的实力,到处扩张,想称霸世界。
而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控制中国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愿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就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具体做法是:帮国民党装备军队、运兵[飞机、军舰]、训练军事人员、提供贷款和物资。
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的对内政策则是独裁内战,那么他为什么要打“和平建国”的纲领呢?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没有完成,二是迫于人民的和平呼声和国内舆论压力。
这时候,国民党数百万军队还在大西南、大西北,发动内战的军事部署没有完成,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反对内战是极不得人心的。
第17课 解放战争

(1945—1949年)
学习目标
1、了解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国民党全面进攻和 重点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及渡江战 役。 2、背诵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3、探究重庆谈判的背景、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选择。
自主学习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努力 2、解放战争的三大阶段及主要事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东北野战军
)
52万
作用 解放了东北全境, 此后我军总数首次 超过国民党军
奠定了解放长 江以南的基础
解放华北全境, 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历史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变国民党军队一百五 十多万人,是战争史上空前的决战,国民党军 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外线作战:人民解放军将主力打到国统区,属进攻性质。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8年秋
三、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淮海战役示意图
宿县
杜聿明
渡江战役。
(2015·北京文综·18) 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 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 中空白处应该是( )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二十 二十三
三十 三十二
四十
目录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筹建新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支持+正确领导︰腐朽政府 材料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 为毛设立一个公式 十专制独裁=革命必胜 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 解答材料一的问题 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材料四
中华民国拉壮丁的告示
翻身农民积极参军,支援解放战争
通过上述材料分析,中共解放战争获胜的 关键是什么?
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共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党派)。
(一)内战爆发
1.国民党全面进攻(1946.6——1947.2)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2.国民党重点进攻(1947.3—1947.6)
陕北
重
山东
点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内战第一年(1946.6——1947.6): 解放军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万人 373万人19 Nhomakorabea万人130万人
100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二)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中共正确的战略决策也是中共赢得最后胜 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 合 书 本 P79 的 “资料回放”思考: 我军何为 “内线”? 何为“外线”?人民 解放军为何反攻方向 选择在中原地区?
共产党在稳操胜券情况下,为何要和谈?
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2.渡江战役
视频介绍 渡江战役
/edu/ppt/p 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 Id=55e011a9af508f0099b1c83a
4月23日,占领南京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第17课
解 放 战 争
1.本课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作为切入点,并结合抗战胜利后的桂林作为突破口, 从而引出解放战争是一场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从而将课文内容重新整合, 分为“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重庆和谈、1946年政协会议;“争取 和平民主的军事斗争”——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争取和平民 主的最后斗争”——北平和谈、渡江战役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三大版 块;这样突出了本课的主旨,也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本课的重点是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 命胜利意义;对于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主要通过材料分析,明确当时 国民党采取的两面手法,为的是维护独裁统治,进而理解中共夺取政权是为 了建立真正的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对于三大战役的胜利,主要结合图片 展示和视频播放,明确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 基础;而对于新民主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要让学生明确解放战争只是整 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直接在讲述完解放战争胜利后总 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让人感觉会有些生硬,因此通过相应探究题, 引导学生结合书本内容一起思考,明确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训美 练军 国教 民官 党帮 军助
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
——重庆谈判和1946年政协会议
根据材料指出,抗战胜利后,国内各派力量的愿望 是什么?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前途?
材料一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 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 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 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 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二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 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 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材料三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 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 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当时国内力量主要有两种意愿:
材料四 (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 (1)走和平民主独立的道路; 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 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2)走内战独裁屈辱的道路; ———《美国外交文集》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1948年9月提出:继续在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长江以北作战,……并特别要求准备打若干次,每次 消灭国民党军两三个兵团的带决战性的大会战。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中共《战争第三年军事计划》
430 万人
373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人 数
人民解放军
430万
国民党军队
370万
365万 280万
358万
190万
127万
204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949年1月
三、争取和平民主的最后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的进程之快大大超出人们的意料,国民党集团为了 挽回败势,又一次重演“假和平真内战”的丑剧,中共为了能尽快 结束战争,迎来和平民主局面,接受了国民党又一次的和谈,在人 民面前呈现出一贯的和平民主诚意。国共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修正案,但蒋拒绝签字,其假和谈的骗局彻底暴露,美蒋“守 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
时间
1948.9— 1948.11 1948.11— 1949.1 1948.11— 1949.1
部队
东北解放军 中原、华东 解放军 东北、华北 解放军
战果
解放东北全境 歼敌47万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 华东和中原地区 歼敌55万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歼敌52万
意义:
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二、争取和平民主的武装斗争
——内战爆发、战略反攻、三大战役
国民党撕毁了和平的协议,内战终于爆发,但 在军队数量、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方面都占优势的 国民党军队,为何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最终丢失了政 权;而在各方面处于劣势的中共,为何能取得最后的 胜利?
蒋介石对于发动内战时的 材料一:内战爆发初期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 心态怎样? 解的数学题: 430万 ︰ 127万 =? 志在必得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 材料二:这位在重庆上飞机时只有油条吃的接收大员,到了北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专员” 平,一下飞机立即被接去大吃。看着鱼翅端上桌。金专员心里来了 国民党贪污腐化、 的所作所为暴露了什么? 首四句联:「登机吃油条,下机吃鱼翅」 ,接收大员就伙同老北 平汉奸开始强占民宅,或逼人贱卖或接管、转卖日本人的房子及其 不得民心 被没收的珠宝财物。不多久,接收大员也弄了三个女人,有戏仔, 也有良家妇女。 ——长篇小说《五子登科》
原因:
(1)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压力 (2)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 (3)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专程到延安 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周恩来、王若飞陪同前往。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78的内容。 中共赴重庆和谈,取得了哪些有利于人民的成 果?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没有解决? 《 双 十 协 国民党没有诚意解决当时的政权和军权问题。 定 (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假和平,真内战”) 》 成 果: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和平民主是国内人民的共同愿望。
1.重庆谈判(1945.8—10)
思考: ①国民党为什么要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材料一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 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 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将 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 材料二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 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请用一个词来描述你的感受?面对战后的这种 局面,你认为当时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
抗战的胜利给人民带来的喜悦是短暂的,当时的中国仍 然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重斗争。为什么赶走 了侵略者的中国人民依然不能迎来和平民主?
抗战胜利后的桂林
党美 的国 军援 事助 装国 备民
美 军 在 塘 沽 登 陆
七律·人民解放軍 佔領南京
鍾山風雨起蒼黄 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間正道是苍桑
1949年4月 毛泽东阅读南 京解放的消息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80的最后一段。
有人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既 是对历史的回顾,又是对经验的总结,还有是 对世界的影响。”请按照此三个方面,分析新 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回顾历史: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屈 辱历史,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世界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 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3)总结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未达成: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③重庆谈判有怎样的意义?
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国民党处 于被动状态; 第二:扩大了共产党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 的影响,赢得了民心。
2.政协会议(1946年初)
政 协 会 议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1946年1月10日,毛泽东发布停战令,提出中 国已进入“和平民主新阶段”。2月1日,周恩来 在《就政协问题答记者问》中指出:“现在已经 进入和平时期,愿与国民党及各党派长期合作。” 中国共产党甚至准备参加国民政府。1946年2月3 日,朱德在延安说:中共准备参加政府,以便实 现政协决议,保证国家民主化。 1946年6月,国民党30万大军进攻中原解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