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国民党军总部 南京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 辽沈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80 万头 粮食 0.7 亿斤
160 万 13800 副 6750 辆
淮海
平津 合计
150 万 30.5 万副 88 万辆
180 万 20000 副 40 万辆 490 万
6300 头
100 万头
4.3 亿斤
3 亿斤
180 多万头 8 亿斤
5、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A、对于中共来说? B、对于国民党来说?
6、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了有中共和国民党 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中心内容: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 争论的实质: 要不要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要不要 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军的合法地位。
结果: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时间: 北 平 谈 判
1949年4月初
双方代表: 共产党以周恩来首, 国民党以张治中为首 文件: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国民政府拒签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 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 动派之间的矛盾。
2、三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A、国民党 消灭共产党等进步力量,建立国民党
一党专政,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加强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实际上是使 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1948年11月 先打两头、 ─ 49年1月 后取中间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
国民党: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目的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思考:
三大战役结束后,敌我力量对比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共消灭国民党军 队150多万人,可以说全国胜利就在 眼前,那么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之下, 中共为什么还愿意和国民党举行和 平谈判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30张PPT)

第三次电报内容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
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 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 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 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 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 前途实利赖之。兹巳准备飞机 迎接,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励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 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商讨 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 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 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 有期,特此奉复。
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建立真正自由、民主、 统一的新中国。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1945.8-1945.10)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1)重庆谈判
背景
主要矛盾:抗战后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
党发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课堂练习
3.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 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 … 全在 于共党。”当时的形势是 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 B.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 C.战略决战解放军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
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美国: “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间
第一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14日 第二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0日 第三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3日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9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9张PPT)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430万人 373万人
国民党军队:
195万人 130万人
100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 (1947-1948) 1.经济: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内容: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 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 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 以前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 地所有权。 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由选举产生;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经营等。
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 (2)结果: 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 利等)但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未达成协议 (3)影响:使中共政治上取得了主动,赢得了民心;使 国民党政治上处于被动、孤立地位; 2. 1946年初召开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二、过程: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 1946年初召开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意义: 使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 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战略反攻阶段(1948.9---1949.1)
2.军事方面: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鄂豫晥 三省交界处)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 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 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 就必然的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 影响: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 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 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 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①方针政策: A、战略上:藐视敌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战术:a、作战方法:运动战
b、作战目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②结果: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陕北和山东
解放区)进攻。
2、战略反攻
①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 ②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阶级
探索
结果
为什 近
么党 领导
代 前 期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人民
走社
资产阶级
会主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义道
路是 近
历史 代
的选
后 期
择?
党派 国民党 反动派 民主党派
共产党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4.北平谈判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谈判,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蒋介石拒绝签字!
5.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练习:请填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 获敌指挥 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 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 四十七万 9月-11月 多人
中原、华东 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1948、11 1949、1
五十五万 多人
东北、华 北野战军 1948、11 五十二万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
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巩固练习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
要原因是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 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 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 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
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 生产的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入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 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 一个可靠保证。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的胜利
1、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20张PPT)
(2)现实:美国的支持和援助;装备精 良;控制的地盘、人口、军队占优势 历史: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胜利经验。
(3)原因:经济崩溃,不顾民生; 专制独裁,一党专政; 贪污腐化。 举措: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尽量争取和平与民主;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优待国民党俘虏; 1949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提出建立 民主联合政府。
2、先做完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检查全对
+2 ;规定时间内小组全部完成且全对+2
3、小组选代表来演示正确答案
4、展示同学回答正确+3 小组+3 点评同
学+3-4分 其他小组同学注意认真聆听、纠错、
补充,+5
题号 1
2
3
展示 G2
G5
G7
点评 G1
G3
G6
(1)原因:受正统观念的影响,南京国 民政府是合法的政权; 抗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的威望提升.
第17课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 放战争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 大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 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和平、民主
社 中日民族矛盾 会


矛 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 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
派的矛盾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
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 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 内和平问题,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如果毛去: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 部署内战
磨好刀再杀
思 毛泽东是否应该去重庆谈 考 判?
一是尽量争取和平
二是揭露美蒋“假和 平真内战”阴谋
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 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3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3张PPT)
第17课 解放战争
2020/6/10
1
一、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背景:(1)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和战争创
伤的中国人民,一致渴望和平,反对内战,重 整家园,发展生产,安定生活;
(2)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希望中国实现和
平,国共和平解决矛盾;更重要的是,国民党
的主力部队还远在西南、西北等大后方,军事
1948年秋
2020/6/10
22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 《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 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这一切都使人 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促使战争胜利的方 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2020/6/10
2020/6/10
9
结果: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双十协定》 内容: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的内容: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2020/6/10
10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2020/6/10
重庆谈判后张治中为毛泽东送行
11
意义:
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 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态势还不利于立即发动内战。
2020/6/10
2
社会主要矛盾分析:
抗日战争胜后,
国内阶级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已转化为中国人民同 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2020/6/10
3
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5张PPT)

500
450
430万400源自350300250
200
150
120万
100
中共 国民党
50
0 兵力
“打到延安去,活抓毛泽东” ——1946.10 蒋介石
人民解放军采取运 动战方式,集中兵 力,大歼敌人,国 民党军队被迫由全 面进攻转为重点进 攻。1947年春,中 原解放军的胜利突 围,宣告国民党 “围歼”毒计破 产。
政治欺骗
二、经过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 议》,国名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
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 1946.61947.6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 1947.61948.9
• 挺进大别 山
• 1948.91949.1
• 三大战役
战略决战
最后的胜利
• 1949.4 • 渡江战役
(一)战略防御
解放战争开始时敌我力量对比(1946年7月)
小结
和平民主
一个 目标
两次 谈判
重庆谈判 北平谈判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三个 阶段
四大 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 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巩固练习
1.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 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毛泽东转战陕北途中
张家口保卫战 上党保卫战
(二)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解开反攻的序幕
三军配 合,两翼
牵制
刘伯承、邓小平
(三)战略决战
进入战略决 战时机成熟
1948年国内局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要矛盾分析:
抗日战争胜后,
国内阶级矛盾上升 为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已转化为中国人民同 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 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的发展或解决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2.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原因:
国民党方面:一是由于国际国内的舆论给蒋
介石一定的压力;第二,也是最关键的,即蒋尚未 完成打内战的全部准备工作,因此采取了“假和平、 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
《双十协定》 内容:
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协会议; 保证人民权利等。
未达成协议
的内容: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重庆谈判后张治中为毛泽东送行
意义:
第一,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在人民面前 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
第二,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各民主党派中 扩大了影响。
第三,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在政治 上陷于被动地位。
重庆谈判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 这期间,毛泽东或者单独,或在周恩来、王若 飞的陪同下,或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参加下, 就国共两党关系的重大问题直接与蒋介石进行 了多次会谈。有关国内和平问题的具体谈判, 则是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政府 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 的。
130万人
1946年月
1948年秋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颁布了 《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革命。
土地革命的开展使解放区后方更加巩固,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还积极承担抬 担架、送粮草、运弹药等任务,这一切都使人 民解放军的力量大大增加,促使战争胜利的方 向转向人民解放军。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重庆谈判前的合影(右起:毛泽东、 王世杰、张群、蒋介石、蒋经国、赫尔利)
3.政协会议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会议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焦点:政权和军 队问题;通过了改组 国民政府、召开国民 大会、实施和平建国 纲领、整编全国军队、 制定宪法等有利于人 民的决议。
中共代表周恩来在政协会议上讲话
淮海战役示意图
黄伯韬
杜聿明
黄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
平津战役示意图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国共北平和谈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后,国 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 为基础进行谈判,企图以谈判为手段,阻止人民 解放军渡江,划江而治,以便卷土重来。中共中 央早已洞悉其奸,但仍从尽快结束战争,实现和 平的愿望出发,同意谈判。谈判中,中共代表团 明确表示,无论谈判成功与否,人民解放军都必 须渡江,“长江在历史上从来没有阻止过中国的 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谈判达成的《国内 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其假和谈的骗局 彻底暴露,美蒋“守江谋和”的图谋终成泡影。
孟良崮战役
(1946.6-1947.6)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
山 东
八个月歼敌七十多万, 全面进攻被粉碎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 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 反攻的序幕。
战略反攻
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原因:
共产党军队采取运动战方式,以歼灭敌 人有生力量为主,壮大自己的力量,在此期间, 歼敌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2)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由于力量不足,
改为重点进攻。解放军仍然在毛泽东“存人失 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思想 指导下,采取运动战方式,成功地粉碎了国民 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进行的重点进攻。
中共方面: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毛
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经过:
1945年8月底,毛泽东、 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 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 代表张治中陪同下,由延 安飞抵重庆。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左 一)、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右三)在延安机场。
毛泽东在机场向记 者发表书面谈话:“现 在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 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 要。目前最迫切者,为 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 主政治,巩固国内团 结。”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内战的爆发
1.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背景:(1)饱受日本侵略者蹂躏和战争创
伤的中国人民,一致渴望和平,反对内战,重 整家园,发展生产,安定生活;
(2)国际上,一些国家也希望中国实现和 平,国共和平解决矛盾;更重要的是,国民党 的主力部队还远在西南、西北等大后方,军事 态势还不利于立即发动内战。
2.战略决战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连续 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 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 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 被消灭。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4.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议,开始向 中原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阵地上的我军战士
1946年11月,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举 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以大量事实痛斥蒋介石 发动反革命内战,全面进攻解放区的罪行 。
(1)国民党全面进攻: 1946.6——1947.2:大举进攻共产党解放区
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1945年10月10日, 国共双方代表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 要》,即双十协定,并公开发表。国民党政府 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协 议“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 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 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结果:经过谈判,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1)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的 数量迅速下降,士 气低落,尤其是国 民党发动的反人民 内战,遭到广大人 民的强烈反对,处 境十分孤立。
与之相对应 的是人民解放军 的数量迅速增加, 装备有了很大改 善。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万人
365万人 280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