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一 第17课解放战争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共31张PPT)

根据材料思考:国共双方参加重庆谈判各自 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双十协定”,1946年1月中国各党 派代表和无党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 庆举行;会议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 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但 会后国民党不顾人民反对,继续坚持一党专制 独裁方针,加紧内战准备,一旦时机成熟,蒋 介石就丢掉伪装,公开发动内战。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重
点
南京
武汉
战决 略战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365 280 万人
万人
各地人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抗战结束后国际主要力量对华态度?
漫画:窃贼和他的老板
抗战结束后国际主要力量对华态度?
党美 的国 军援 事助 装国 备民
美 军 教 官 帮 助 训 练 国 民 党 军
美 军 在 塘 沽 登 陆
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7课 解放战争
(二)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原因
阶级 矛盾重新上升 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 _____ 主要矛盾 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坚持一党独裁 专政;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 两党性质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 裁统治 美国 推行全球霸权政策,企图控制中国, 二战后 _____ 国际环境 扶蒋反共 军事力量 国共双方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共23张PPT)

结果: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 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 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假和平、真内战”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间
第一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14日 第二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0日 第三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3日
第三次电报内容
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探究问题2
阅读“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 开展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呢? ①土改的进行发展了解放区的经济,为解放战 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共产党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 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假和平、真内战”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间
第一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14日 第二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0日 第三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3日
第三次电报内容
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探究问题2
阅读“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 开展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呢? ①土改的进行发展了解放区的经济,为解放战 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共产党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2张PPT)

• 2.“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 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 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 史史实应该是( )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 C.政协会议召开 D.抗战胜利
3.下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图 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革命要胜利了”是 指( ) • A.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大反攻 • B.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 • C.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 • D.开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
三、抗战的胜利
1、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2、胜利原因:“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共工”。日本:侵略的 非正义的 法西斯战争; ②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确立,全民族的抗战; 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3、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一对矛盾:中日矛盾
中 共——全面抗战路线 两条路线: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中 共:敌后战场 三个战场: 国外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 国民党政府 三个政权:日扶植的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 汪伪政权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 4.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 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 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 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 是 • 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 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_解放战争

山东解放区 重点进攻: 陕北解放区
标志: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由被动作战到主动作战 过程: 辽沈、淮海、平津 意义: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北平谈判:背景、结果
渡江战役:南京政府覆灭 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历 史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淮海战役示意图
黄百韬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
黄维
杜聿明
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国民政府覆灭
机动 形 总 军队 兵力 兵力 势 人民 280 优于 主 解放军 万 敌军 动
装 后 备 方
大为 改善 巩 固
士 气
高 昂 低 落
国民党 军队
365 不足 万
被 动
略占 危机 优势 四伏
决战时机成熟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 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1、战略防御阶段(1946.7~1947.6)
内战爆发初期,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 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430 ︰ 127 =?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
党美 的国 军援 事助 装国 备民 美 军 在 塘 沽 登 陆
标志: 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 意义:由被动作战到主动作战 过程: 辽沈、淮海、平津 意义: 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北平谈判:背景、结果
渡江战役:南京政府覆灭 追歼残敌: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历 史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淮海战役示意图
黄百韬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敌55万余人
黄维
杜聿明
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52万余人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国民政府覆灭
机动 形 总 军队 兵力 兵力 势 人民 280 优于 主 解放军 万 敌军 动
装 后 备 方
大为 改善 巩 固
士 气
高 昂 低 落
国民党 军队
365 不足 万
被 动
略占 危机 优势 四伏
决战时机成熟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年9月---11月 歼敌47万余人 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 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1、战略防御阶段(1946.7~1947.6)
内战爆发初期,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 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430 ︰ 127 =?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
党美 的国 军援 事助 装国 备民 美 军 在 塘 沽 登 陆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9张PPT)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430万人 373万人
国民党军队:
195万人 130万人
100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 (1947-1948) 1.经济: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内容: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 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 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 以前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 地所有权。 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由选举产生;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经营等。
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 (2)结果: 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 利等)但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未达成协议 (3)影响:使中共政治上取得了主动,赢得了民心;使 国民党政治上处于被动、孤立地位; 2. 1946年初召开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二、过程: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 1946年初召开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意义: 使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 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战略反攻阶段(1948.9---1949.1)
2.军事方面: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鄂豫晥 三省交界处)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 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 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 就必然的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 影响: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 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 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 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①方针政策: A、战略上:藐视敌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战术:a、作战方法:运动战
b、作战目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②结果: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陕北和山东
解放区)进攻。
2、战略反攻
①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 ②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阶级
探索
结果
为什 近
么党 领导
代 前 期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人民
走社
资产阶级
会主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义道
路是 近
历史 代
的选
后 期
择?
党派 国民党 反动派 民主党派
共产党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4.北平谈判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谈判,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蒋介石拒绝签字!
5.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b、作战目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②结果: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陕北和山东
解放区)进攻。
2、战略反攻
①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 ②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阶级
探索
结果
为什 近
么党 领导
代 前 期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人民
走社
资产阶级
会主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义道
路是 近
历史 代
的选
后 期
择?
党派 国民党 反动派 民主党派
共产党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4.北平谈判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谈判,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蒋介石拒绝签字!
5.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
重庆谈判
北平和谈
背景 抗战胜利,中国 面临两种道路的
选择
经过战略大决战,人民 力量占有绝对优势,国 民党退败到长江以南
提出
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蒋介石对谈判没有诚意:
1.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没达成 协议。共产党作出了让步,蒋介石执意要取 消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 2.谈判前夕,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运输军队 到内战前线,协定刚刚签定,蒋介石下达进 攻解放区的密令。 3.制造重庆较场口事件。 4.撕毁政协协议,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 放区。
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华北全境解放 战役 聂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北平和平解放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民工 160万 150万
担架 13800副 30.5万副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
重庆谈判
北平和谈
背景 抗战胜利,中国 面临两种道路的
选择
经过战略大决战,人民 力量占有绝对优势,国 民党退败到长江以南
提出
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蒋介石对谈判没有诚意:
1.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没达成 协议。共产党作出了让步,蒋介石执意要取 消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 2.谈判前夕,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运输军队 到内战前线,协定刚刚签定,蒋介石下达进 攻解放区的密令。 3.制造重庆较场口事件。 4.撕毁政协协议,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 放区。
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华北全境解放 战役 聂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北平和平解放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民工 160万 150万
担架 13800副 30.5万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练习:请填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 获敌指挥 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 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 四十七万 9月-11月 多人
中原、华东 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1948、11 1949、1
五十五万 多人
东北、华 北野战军 1948、11 五十二万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
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巩固练习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
要原因是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 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 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 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
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 生产的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入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 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 一个可靠保证。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的胜利
1、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内战的背景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国略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 共产党争取和平
结果: 《双十协定》、人民军队和解放区 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 (1946.1)
依据: 《双十协定》内容
结果: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毛泽东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 数
430万
370万
365万
280万
190万
127万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58万
204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949年1月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948.9-1949.1)三大战役
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遂告破产。
(2)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山 东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 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 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 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 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问题:我军战略反攻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解放区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农民为 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
解放区农民踊跃参加解放军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
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 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就必然的走向 全国的胜利。”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条件: 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 (3)意义:
(1948.9--1948.11)
长
关
春
门
打
狗
锦锦州 州
沈阳
营口
(1948.11 - 1949.1)
分各 割个 包击 围破
陈官庄 双堆集
宿县西南 黄维兵团
碾碾庄庄
黄百韬兵团
徐州
(1948.11--1949.1)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 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 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 的胜利。
——毛泽东
1949年的元旦清晨,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与毛泽东主席 几乎同时发布了新年文告,其中暗含着哪些历史玄机和 谜题?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 3.战略决战(1948.9-1949.1) 4.胜利阶段 (1)北平和谈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追歼残敌
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对今天祖国统一有 何借鉴 ?
完成表格: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合作
年)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国共十年对峙时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4.胜利阶段 (1)北平和谈
原因: 蒋介石因为战场上的大溃败,发出“求和”声明。 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结果: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概况: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意义: 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后取中间
52万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有一年元旦不同寻常
总统元旦文告
人民能否转祸为福, 乃在于共党一转念之间 ……
中正毕生革命,早置生 死于度外,只望和平果能 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 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 公意是从……
——蒋介石
新年献词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 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 一点,现在甚至连我们的敌 人也不怀疑了。
(1)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 1946年6月
标志: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共战法: 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 结果: 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
70多万人。 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遂告破产。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1)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 1946年6月 标志: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共战法: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 结果: 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70多万人。
(3)追歼残敌
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政府 覆灭了。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总统 府。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对中国: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历史,建立了新中国。 对世界: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问题 :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是什 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点
重
南京
武汉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陕北、山东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 (1)军事上:刘邓挺进大别山(时间、部队、意义) (2)经济上: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意义)
张家口
先后 打取 两中 头间
大同
1949年1月31日
新保安 北平
塘沽
天津
石家庄
三大战役概况(1948.9-1949.1)
战役 地点
战略
战果
辽沈 战役
东北
关门打狗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淮海 战役
以徐州为中心
分割包围 各个击破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平津
华北
先打两头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战役
期
敌对
(1927——1937
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
内战对社会经济 破坏严重
年)
抗日战争时期 合作 (1937——1945
中日民族矛盾上 升为主要矛盾
赢得了抗日战争 的胜利
年)
解放战争时期 敌对 国民党反动派挑
新民主主义胜利,
(194年6—)—1949努力实现起内国战共第三次合内 坏作战 严对 重社 。会经济破
一、内战的背景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国略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 共产党争取和平
结果: 《双十协定》、人民军队和解放区 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 (1946.1)
依据: 《双十协定》内容
结果: 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毛泽东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 数
430万
370万
365万
280万
190万
127万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58万
204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949年1月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948.9-1949.1)三大战役
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遂告破产。
(2)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山 东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 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 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 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 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问题:我军战略反攻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解放区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解放区农民为 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
解放区农民踊跃参加解放军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
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 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就必然的走向 全国的胜利。”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条件: 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 (3)意义:
(1948.9--1948.11)
长
关
春
门
打
狗
锦锦州 州
沈阳
营口
(1948.11 - 1949.1)
分各 割个 包击 围破
陈官庄 双堆集
宿县西南 黄维兵团
碾碾庄庄
黄百韬兵团
徐州
(1948.11--1949.1)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 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 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 的胜利。
——毛泽东
1949年的元旦清晨,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与毛泽东主席 几乎同时发布了新年文告,其中暗含着哪些历史玄机和 谜题?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 3.战略决战(1948.9-1949.1) 4.胜利阶段 (1)北平和谈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追歼残敌
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对今天祖国统一有 何借鉴 ?
完成表格: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时期 关系
原因
影响
国民大革命时期 (1924——1927 合作
年)
反革命势力强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联合 。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 统治,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国共十年对峙时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4.胜利阶段 (1)北平和谈
原因: 蒋介石因为战场上的大溃败,发出“求和”声明。 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结果: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概况: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意义: 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后取中间
52万
意义: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有一年元旦不同寻常
总统元旦文告
人民能否转祸为福, 乃在于共党一转念之间 ……
中正毕生革命,早置生 死于度外,只望和平果能 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 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 公意是从……
——蒋介石
新年献词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 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 一点,现在甚至连我们的敌 人也不怀疑了。
(1)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 1946年6月
标志: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共战法: 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 结果: 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
70多万人。 国民党全面进攻的计划遂告破产。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1)全面内战爆发
时间: 1946年6月 标志: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中共战法: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 结果: 经过八个月的作战,人民军队歼敌70多万人。
(3)追歼残敌
统治中国22 年的国民政府 覆灭了。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总统 府。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对中国: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历史,建立了新中国。 对世界: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
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问题 :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是什 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点
重
南京
武汉
二、解放战争的过程
1.战略防御(1946.6-1947.6)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陕北、山东 2.战略反攻(1947.6-1948秋) (1)军事上:刘邓挺进大别山(时间、部队、意义) (2)经济上:土地改革(时间、文件、内容、意义)
张家口
先后 打取 两中 头间
大同
1949年1月31日
新保安 北平
塘沽
天津
石家庄
三大战役概况(1948.9-1949.1)
战役 地点
战略
战果
辽沈 战役
东北
关门打狗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淮海 战役
以徐州为中心
分割包围 各个击破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55万
平津
华北
先打两头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战役
期
敌对
(1927——1937
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
内战对社会经济 破坏严重
年)
抗日战争时期 合作 (1937——1945
中日民族矛盾上 升为主要矛盾
赢得了抗日战争 的胜利
年)
解放战争时期 敌对 国民党反动派挑
新民主主义胜利,
(194年6—)—1949努力实现起内国战共第三次合内 坏作战 严对 重社 。会经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