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 高三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教学文档

考点 17 解放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45年8月,毛泽东在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曾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

”这反映了当时( )A.蒋介石放弃了民主谈判 B.国内和平形势复杂C.国共两党谈判破裂 D.国民党乘机发动了内战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

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A. 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3、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4、邓小平在论述某一战略行动时说:“正像刘司令员(刘伯承)所讲,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

”这个战略行动()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5、1949年4月20日和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鸣炮警告,闯进三野部队防区江面,双方展开激烈炮战。

这说明()A. 解放战争陷入胶着状态B. 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C. 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D. 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6、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17.一轮复习第17课 解放战争

17.一轮复习第17课  解放战争

四、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的机遇及失去机遇的原因

2.第二次: ①机遇: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 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促成了全国革命 形势的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 ②失去机遇的原因: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 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 主政治无从谈起。
②追歼残匪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历史意义
史料 (见《导学提纲》)

国内意义: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 史从此结束,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 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和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士气。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列 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 思想的胜利。
二、解放战争 战略反攻:(1947年6月)

1、标志: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任务: 史料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 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
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探究思考 史料中战略方针得以落实的典型事件是什么? 答案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强化,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
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
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 (3)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
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
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4)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

宁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解放战争》

宁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解放战争》

宁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讲《解放战争》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5题;共70分)1. (2分)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这体现的原则是()A . 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B . 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C . 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D . 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2. (2分) (2017高一上·太和月考) 民国时期的政治评论刊物《观察》的创始人储安平在1947年总结了一种广泛持有的观点:现政权的支持阶层原是城市市民,包括公教人员、知识分子、工商界人士。

现在这一批人没有对南京政权有好感的。

这表明国民党()A . 失去执政合法性B . 已经丧失了民心C . 丧失了执政地位D . 缺乏群众基础3. (2分)解放战争期间,英国驻华外交官表示:“无论我们在阻止共产主义之流在中国推进方面显得多么无能,我们都不能放弃保护英国利益的斗争。

如果碰巧有机会能促进英国的贸易,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担心‘赤化’我们的双手而不去把握这一机会”。

这体现了英国在国际关系中()A . 坚持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原则B . 采取反对共产主义的顽固态度C . 遵循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政策D . 追随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4. (2分)图中所示事件的影响是()A .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战略转移B .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C . 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 .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5. (2分)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1949年以来的中国革命,从其牵涉到的人数或从其变革的广度和速度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17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Ⅰ教学案17

第17课解放战争二、本课目标【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和平民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纲要求】新民主主义革命【学习目标】(1)识记:重庆谈判、政协会议、内战爆发、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北平和谈、渡江战役(2)理解:毛泽东为什么赴重庆谈判;选择中原作为反攻方向的原因;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3)情感价值观:争取和平的努力表明中共是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中共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解放战争时期的阶段特征;三大战役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为什么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三、疑难解析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什么不直接发动内战,还要进行重庆谈判?国共两党实践的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1)蒋介石不直接发动内战的原因①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实现和平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②蒋介石还没有作好内战的准备,企图以谈判来争取时间;③以谈判的形式妄图将内战责任嫁祸于共产党。

(2)国共两党自身实践的不同结果说明:①国民党失败的根源在于违背了人民的意志和历史发展潮流;②共产党成功的根源在于它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重庆谈判和解放战争的爆发★1.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①处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②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③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④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和平的真正原因是A.发动全面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B.国内需要和平建设C.中共已经有相当强大的力量D.国内舆论呼吁和平、反对内战3.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7 解放战争考点 17 解放战争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45年8月,毛泽东在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曾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

”这反映了当时( )A.蒋介石放弃了民主谈判 B.国内和平形势复杂C.国共两党谈判破裂 D.国民党乘机发动了内战2、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载:“当时,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的进攻主要集中在两翼:陕北战场有21个旅,共20万人;山东战场有56个旅,共40万人。

两翼之间的兵力十分薄弱,想依仗黄河天险阻挡住解放军南下。

”为此,解放军实施了()A. 全面防御,打退敌人围剿B. 重点防御,粉碎敌人进攻C. 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D. 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3、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C. 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D. 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6、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

”材料主要阐明( )A.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具有一致性B.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C.新民主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D.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必然趋势7、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 “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

”文中“这一事件”指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8、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解放战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7课《解放战争》

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____ 中原解放区。
(2)战争进程。
战略阶段
战略防御 (1946.6~1947.6)
战略重点
重点进攻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和_________ 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_______ 辽沈、淮海、平津 发动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战役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历史贡献
时期 新民主主义 革命崛起时 期 会议 中共一大 中共三大 贡献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作出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正确决定 作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 总方针,给混乱中的共产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国共十年对 峙时期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抗战时期 解放战争时 期 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 中全会
视角延伸 关注新史观 用现代化史观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把中 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反对
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同时也是中
国逐渐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从中国近代化
(现代化)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
解析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
合作的开始,故A项错;国民党撕毁协议,发动内 战,故B项错;国民党没有在《国内和平协定》上 签字,和谈破裂,故D项错。
拓展延伸: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产党探索的特点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 展国民大革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 共十年对峙时期)。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 开展抗日战争)。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解放战争 新人教版必修1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945年8月——10月)(1)背景:①美国积极帮助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

②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又迫于国内外求和平、反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2)目的:为争取和平,揭穿美蒋阴谋。

①概况:10月10日,双方代表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②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2、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初、重庆)(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3、内战的爆发(1)内战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方针: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3)结果:共产党先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后又粉碎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战略反攻:(1)条件:①力量对比发生变化②土改激发积极性(2)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战略决战:(1)1948年9月-1949年1月。

长江以北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结果:三大战役共歼灭或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渡江战役:由于国民党政府缺乏诚意,国共北平谈判破裂。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②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世界被压迫民主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第一轮复习)

必修1第17课解放战争(第一轮复习)

磨好刀再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同意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举行 谈判?
一是尽量争取和平;二是揭露美蒋“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一、内战爆发的背景
原因
“假和平 真内战”表现:
VS
1.揭穿阴谋 2.争取和平
迫于舆论压力 内战尚未准备好
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
重庆谈判 (1945.8)
一、内战爆发的背景
1、重庆谈判 (1945.8—10)
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资料回放 全面内战开始时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简表
人 数
430万
陆军 海空军
国民党 200万 19万
共产党 61万 无
127万
非正规军 211万(包括特 66万(地方 种兵、机关院校) 部队) 装备 美式装备和8亿 小米加步 多美元的物资 枪”,没有 外国的接济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A
迁移应用
【例2】毛泽东在给朱德、刘少奇的一封信中写到: “陈谢纵队本月休整……协同边区兵团开辟西北 局面。……山东自歼七十四师后,局面已稳定, 现正计划新的攻势作战。刘邓本月休整,准备月 底出击……”请判断,这封信应写于解放战争中 A、战略反攻开始前夕 B、战略决战开始前夕 C、渡江战役开始前夕 D、开国大典举行前夕
三 伟大的胜利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 东、朱德总司令发布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战役示意图 1949年4月23 日解 放军占领南京, 国民政府覆灭
安 江 南京 苏 江阴 上海 徽
湖口 江 西


1949年4月23日,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上的日历 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结束后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是什么?
漫画:窃贼和他的老板
漫画:磨好刀再杀
两种命运的较量
思抗考战: 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在建国方针上有什么 不两同种?命运的较量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945年4月至6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共 七大。毛泽东号召全党为废止国 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 “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和平
民主
光明的前途
战争
专制
黑暗的前途
一、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 中 共:争取和平民主
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
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2.思政考治:协重商庆会谈议判(有19何4历6.史1)意义?
根据“双十协定”,1946年1月中国各党 派代表和无党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 庆举行;会议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 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但 会后国民党不顾人民反对,继续坚持一党专制 独裁方针,加紧内战准备,一旦时机成熟,蒋 介石就丢掉伪装,公开发动内战。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
平减少人民痛苦
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1945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 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 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南京
江阴
湖口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 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军队内部的腐败,是国民党战败的重要原因。蒋介石承认军民关 系“可以说恶劣到了极点”……“人民对我们发生反感,而不愿意 帮助我们。”
●蒋介石最终得出结论:“我们此次失败并不是被共军打倒的,实 在是我们自己打倒了自己!”
从两则材料中,我们有何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
蒋 介 石 发 出 求 和 声 明
将毛 革泽 命东 进为 行新 到华 底社
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
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 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 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 Nhomakorabea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
后取中间
★三大战役简况
战役 部队和指挥
时间
歼敌和 解放地区 俘虏或毙
改编
敌指挥
辽沈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1948年9月至11月 47万多 东北全境 范汉杰 廖耀湘
淮海 中原、华东解放军 1948年11月至 刘 邓 陈 粟 谭 1949年1月
平津 东北、华北解放军 1948年11月至
林罗聂
1949年1月
(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和平死了)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内战爆发,粉碎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军事上: 标志性事件:刘邓挺进大别山(时间、意义)
战争
经济上:土地改革(时间、意义)
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三大战役(时间,意义)
胜利阶段:1949、1-1949、10
(3)追歼残敌
(1946.6-1947.6)
全面内战爆发的
内战爆发初期 标志
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山毛泽东出了一道难结解合的课数本学知题 识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43美0元东︰︰步12枪7 十=手?榴弹思十①考小第:米一十年0 =人?民解
中1华94民6国年政6月府︰延安边区政放府军= 是?处于战略进
蒋国中介民石党十进杜原鲁攻门︰毛泽东十攻0还=是?战略防御?
55万多 52万多
长江以北 中下游地 区
华北全境
杜聿明 黄百韬 黄维 陈长捷等
思考: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结合材料和教材P79学思之窗思考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 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 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 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 翻身的农民。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 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的反攻拉开了序幕
陈赓兵团
刘邓 大军
陈粟大军
三 军 挺 进
中 原



★ 战略反攻的意义: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 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 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 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 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 就必然的走向全国的胜利。”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解放战争
(分 裂)
(第二次国共合作)裂
抗日战争
土地革命时期
1946—1949
1937—1945
1927—1937
——毛泽东
战 略
决 战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46年6月
373 万人
195 万人
1947年6月
365 280万人
万人
1948年秋
思考:战略决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战 略决 战
三 大 战 役
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9.12--1948.11.2)
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 思想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胜利(中共领导革命成功的历程)
五1四91运9年动
1921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大革命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政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有中共正确领导 有马列毛理论指导,走由新民 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有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有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这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的 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抗战时期:土地政策 (1)目的:为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 •(2)内容: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3)作用:广泛团结农民和地主抗日,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 (1)目的: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加 速解放战争的胜利 (2)内容①(1946) 《五四指示》 政策: 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答案】B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在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中 美关系白皮书》中,将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昏 庸、专制、无能一一历数, 以说明国民党的失 败是咎由自取,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白皮书》指出的国民党失败原因,你认 为有道理吗?你认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 的原因是什么?
★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渡江战役(时间),革命胜利标志、原因、启示、意义
解放战争进程:
争取和平民主时期
战争时期
1945.8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1949.10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胜利阶段
图 说 历 史 由抗战向解放战争过渡时期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针是什么?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解放区农民为何有如此高的积极性?
土地改革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补充:总结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改革(革命)
土地政策制定的依据:由社会主要矛盾和斗争 的任务决定 1、土地革命时期: (1) 目的: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发动农 民参加革命。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3)意义:农民政治翻身、经济分地、革命积 极性高涨
中原解放区
作战方针是什么? 战果如何?
②全面进攻失败
后,国民党重点进
攻什么地方?结果
如何?
我军第二年国作统战区 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
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
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
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
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
收复失地。
解放区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高考怎么考)(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0)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 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 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 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 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意义:中共向全国人民显示了和平的诚意,取得 了政治主动权。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
结针,果再发:动通内战过在一政些治上有陷利于于被人动。民的政协决议
蒋介石致毛泽东电文: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
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 大计……。”(1945年8月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