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国民党军总部 南京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 辽沈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80 万头 粮食 0.7 亿斤
160 万 13800 副 6750 辆
淮海
平津 合计
150 万 30.5 万副 88 万辆
180 万 20000 副 40 万辆 490 万
6300 头
100 万头
4.3 亿斤
3 亿斤
180 多万头 8 亿斤
5、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A、对于中共来说? B、对于国民党来说?
6、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了有中共和国民党 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中心内容: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 争论的实质: 要不要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要不要 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军的合法地位。
结果: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时间: 北 平 谈 判
1949年4月初
双方代表: 共产党以周恩来首, 国民党以张治中为首 文件: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国民政府拒签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 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 动派之间的矛盾。
2、三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A、国民党 消灭共产党等进步力量,建立国民党
一党专政,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加强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实际上是使 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1948年11月 先打两头、 ─ 49年1月 后取中间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
国民党: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目的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思考:
三大战役结束后,敌我力量对比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共消灭国民党军 队150多万人,可以说全国胜利就在 眼前,那么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之下, 中共为什么还愿意和国民党举行和 平谈判呢?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30张PPT)

第三次电报内容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
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 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 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 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 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 前途实利赖之。兹巳准备飞机 迎接,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梗
特急,重庆 蒋介石先生励鉴: 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 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商讨 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 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 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 有期,特此奉复。
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建立真正自由、民主、 统一的新中国。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1.过渡阶段(1945.8——1946.6)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1945.8-1945.10)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1)重庆谈判
背景
主要矛盾:抗战后中日民族矛盾转变为美帝支持的国民
党发动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
2.《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 D.取得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课堂练习
3.某年蒋介石在《新年文告》中宣称:“但是今日时局 为和为战,人民为祸为福,其关键不在政府,… … 全在 于共党。”当时的形势是 A.国共正在进行重庆谈判 B.国共正在进行北平谈判 C.战略决战解放军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D.国民党已经败退到台湾
国内人民:渴望和平
美国: “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假和平、真内战”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间
第一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14日 第二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0日 第三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3日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2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32张PPT)

• 2.“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 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 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 史史实应该是( )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 C.政协会议召开 D.抗战胜利
3.下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图 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革命要胜利了”是 指( ) • A.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大反攻 • B.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 • C.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 • D.开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
三、抗战的胜利
1、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2、胜利原因:“屈原”、“苏武”、“蒋干”、“毛遂”、
“共工”。日本:侵略的 非正义的 法西斯战争; ②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确立,全民族的抗战; 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3、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 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一对矛盾:中日矛盾
中 共——全面抗战路线 两条路线: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中 共:敌后战场 三个战场: 国外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 国民党政府 三个政权:日扶植的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 汪伪政权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 4.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 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 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 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 是 • 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 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共38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共38张PPT)

3、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 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人民解放军 (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统区 D、攻占南京,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4、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 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 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 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 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 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A. 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 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 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 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重庆谈判
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 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下面的漫画反映了蒋介石的那一项政策
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和平建国” D.“假和平、真内战”
磨好刀再杀
《 双 十 协 定 》 政 协 会 议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全 面 进 攻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 数
人民解放军
430万
国民党 200万 19万
国民党军队
陆军 海空 军 非正 规军 装备
共产党 61万 无
127万
211万(包括特 66万(地方 种兵、机关院校)部队)
美式装备 小米加步枪
1946年6月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泽东
材料一: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 路 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 战略上藐视敌人 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 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9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9张PPT)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430万人 373万人
国民党军队:
195万人 130万人
100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地改革 (1947-1948) 1.经济: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内容: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 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 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 以前所欠地主富农高利贷者的高利贷债务; ) 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 地所有权。 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由选举产生;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经营等。
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内容:和平建国、 (2)结果: 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 利等)但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未达成协议 (3)影响:使中共政治上取得了主动,赢得了民心;使 国民党政治上处于被动、孤立地位; 2. 1946年初召开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二、过程: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2. 1946年初召开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
意义: 使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 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战略反攻阶段(1948.9---1949.1)
2.军事方面: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鄂豫晥 三省交界处)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 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 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 就必然的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 影响: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 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 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 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
重庆谈判
北平和谈
背景 抗战胜利,中国 面临两种道路的
选择
经过战略大决战,人民 力量占有绝对优势,国 民党退败到长江以南
提出
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蒋介石对谈判没有诚意:
1.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没达成 协议。共产党作出了让步,蒋介石执意要取 消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 2.谈判前夕,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运输军队 到内战前线,协定刚刚签定,蒋介石下达进 攻解放区的密令。 3.制造重庆较场口事件。 4.撕毁政协协议,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 放区。
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华北全境解放 战役 聂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北平和平解放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民工 160万 150万
担架 13800副 30.5万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7课 解放战争(共46张PPT)

练习:请填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
战役时间
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
解放地区
歼灭或俘 获敌指挥 官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 军 林彪 罗荣桓
1948年 四十七万 9月-11月 多人
中原、华东 解放军
刘邓陈粟谭
1948、11 1949、1
五十五万 多人
东北、华 北野战军 1948、11 五十二万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
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巩固练习
1、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主
要原因是
代表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毛泽东先生应蒋先生的邀请,毅然来渝,使我 们过去所听到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 完全粉碎了。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 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反应和代表
了我们百姓的要求。
——《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反应了中共赴渝谈判的目的是什么?
谈判地点 重庆桂园
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 生产的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3、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 解入区一亿多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 积极支持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 一个可靠保证。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的胜利
1、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内战的爆发 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内战的爆发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20张PPT)
(2)现实:美国的支持和援助;装备精 良;控制的地盘、人口、军队占优势 历史: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胜利经验。
(3)原因:经济崩溃,不顾民生; 专制独裁,一党专政; 贪污腐化。 举措: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尽量争取和平与民主;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优待国民党俘虏; 1949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提出建立 民主联合政府。
2、先做完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检查全对
+2 ;规定时间内小组全部完成且全对+2
3、小组选代表来演示正确答案
4、展示同学回答正确+3 小组+3 点评同
学+3-4分 其他小组同学注意认真聆听、纠错、
补充,+5
题号 1
2
3
展示 G2
G5
G7
点评 G1
G3
G6
(1)原因:受正统观念的影响,南京国 民政府是合法的政权; 抗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的威望提升.
第17课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 放战争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 大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 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和平、民主
社 中日民族矛盾 会


矛 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 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
派的矛盾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
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 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 内和平问题,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如果毛去: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 部署内战
磨好刀再杀
思 毛泽东是否应该去重庆谈 考 判?
一是尽量争取和平
二是揭露美蒋“假和 平真内战”阴谋
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 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方针政策: A、战略上:藐视敌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战术:a、作战方法:运动战
b、作战目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②结果: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陕北和山东
解放区)进攻。
2、战略反攻
①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 ②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阶级
探索
结果
为什 近
么党 领导
代 前 期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人民
走社
资产阶级
会主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义道
路是 近
历史 代
的选
后 期
择?
党派 国民党 反动派 民主党派
共产党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4.北平谈判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谈判,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蒋介石拒绝签字!
5.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湖口
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 占领南京。 南京总统府,总统办公桌 上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这 一天——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
结果
失败
失败 成功
结论: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军队
兵总力
机动 兵力
形 势
装 备
后 方
士 气
人民 280 优于 主 大为 巩 高 解放军 万 敌军 动 改善 固 昂
国民党 军队
365 万
不足
被 动
略占 危机 优势 四伏
低 落
决战时机成熟
三 大 战 役
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民工 160万 150万
担架 13800副 30.5万副
平津战役
180万
20000副
大小车 6750辆 88万辆 40万辆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
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 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但很快被蒋撕毁 內战爆发
二、解放战争的经过
战略防御阶段 (1946年6月~1947年6月)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
战略反攻阶段 (1947年6月~1948年秋)
战略决战阶段 (1948年9月~1949年1月)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
、(1949年4月21日~1949年4月23日)
1、战略防御阶段 内战爆发的标志: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4.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 、心理 的描写 ,表现 人物品 质的写 法。
5.了解科学家为了探索蝙蝠飞行秘密 所做的 三次试 验,并 能复述 三次试 验的过 程及结 论。
6.学会提炼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借 助关键 信息和 板书理 解蝙蝠 和雷达 之间的 关系。
7.通过“敏锐、敏捷”的用法比较, 以及“ 配合” 一词的 使用, 感受说 明文用 词的准 确性。
人民的支持与中共什么措施有关?
学思之窗
1947年中共制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 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 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 前线。
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 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 弹药、救伤员。
思考:土地改革的开展和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解放战争的 胜利有什么关系?
土地改革--激发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为解放战争提供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
1949年4月1日 北平
六国饭店
以张治中为首席谈 判代表的南京国民 政府和平谈判代表 团飞抵北平。来到 下榻的北平六国饭 店时,一幅大标语 映入眼帘:
“欢迎真和平, 反对假和平”。


南京
武汉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①时机的选择: 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
(兵力、装备、士气、民心) ②三大战役的概况 : 辽沈战役(关门打狗,瓮中捉鳖)
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分段歼敌) 平津战役(先打两头,后打中间) ③胜利的意义: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
提问:为什么说“双十协定” 在实 质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6年初 地点: 重庆 结果: 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内容: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 会,实施 《和平建国纲领》、整 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国民政府覆灭
(左上图)解放南京。 (左下图)国民党的青天白日 旗被降下来。 (右上图)毛主席在看解放南 京的简报。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
1、通过自主阅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 生抓住 课文的 重点词 语。
2、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 勤劳的 双手创 造出来 的,培 养学生 爱护环 境的意 识。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 娜和渔 夫的勤 劳、淳 朴和善 良,学 习他们 宁可自 己受苦 也要帮 助他人 的美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