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解放战争》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共27张PPT)

国民党军总部 南京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 辽沈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80 万头 粮食 0.7 亿斤
160 万 13800 副 6750 辆
淮海
平津 合计
150 万 30.5 万副 88 万辆
180 万 20000 副 40 万辆 490 万
6300 头
100 万头
4.3 亿斤
3 亿斤
180 多万头 8 亿斤
5、重庆谈判的历史意义:
A、对于中共来说? B、对于国民党来说?
6、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了有中共和国民党 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
中心内容: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 争论的实质: 要不要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要不要 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军的合法地位。
结果:达成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时间: 北 平 谈 判
1949年4月初
双方代表: 共产党以周恩来首, 国民党以张治中为首 文件: 《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国民政府拒签
结合上述材料思考: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 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 动派之间的矛盾。
2、三种政治力量的角逐
A、国民党 消灭共产党等进步力量,建立国民党
一党专政,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和加强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实际上是使 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1948年11月 先打两头、 ─ 49年1月 后取中间
基本解放 华北全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谈判
国民党: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目的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思考:
三大战役结束后,敌我力量对比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共消灭国民党军 队150多万人,可以说全国胜利就在 眼前,那么在这种巨大的优势之下, 中共为什么还愿意和国民党举行和 平谈判呢?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共23张PPT)
结果: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 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 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 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 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假和平、真内战”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中共: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间
第一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14日 第二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0日 第三次电邀时间:1945年8月23日
第三次电报内容
歼敌55万,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地区、中原地区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 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
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 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探究问题2
阅读“学思之窗”,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 开展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呢? ①土改的进行发展了解放区的经济,为解放战 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代表人民,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 共产党政治上取得主动权,赢得民心。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国民政府的覆灭。
第17课
解放战争
一、解放战争的过程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8.围绕本专题的话题,通过组织讨论 ,要求 学生把 人生积 累和经 验带入 文本, 演绎自 己的认 识,与 文本化 为一体 ,在大 师的思 想沐浴 下真正 得到一 次精神 的洗礼 。最后 ,还可 要求学 生在鉴 赏文章 观点表 达充满 诗意的 基础上 ,也动 手用形 象隽永 的语言 来概括 对本板 块话题 的理性 认识, 并在交 流的过 程中升 华自己 的思想 。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结果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结果
失败
失败 成功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结论:
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PPT(29张)优质课件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武汉
南京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PPT(29张)优质课件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18张PPT)

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10)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国统基区本任务是:举行全
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
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
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
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区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和部分任务分别 是什么?外线指什么?内线又指什么?
课本剧
第一幕 时间:1945年8月14日 地点:重庆蒋介石办公室 人物:蒋介石 陈诚
第二幕 时间: 1945年8月23日 地点:延安会议室 人物:毛泽东 周恩来
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
蒋介石为什么不马上发动内战?他为什 么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为什么要赴这场“鸿门宴”?
第17课
1948年,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 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 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 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 还是“民意”?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 还是“民意”?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陕北 山东
战略反攻阶段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6---1948.9)
战略决战阶段 三大战役 北平谈判 渡江战役 (1948.9---1949.10) 占领南京 新中国成立
1948年,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 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 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 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 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 “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22张ppt)

2.相同点 (1)形式: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 (2)国民党策略:都是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两面策 略。 (3)中共策略: 都采取了和谈与革命的两手, 既表达了和平诚意, 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又打垮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4)最终结果都是被国民政府破坏。
要点 2 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规律与认识 1.发展历程:1924~1949 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 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2.制约因素: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对抗,是受多种 因素制约的。这表现为:(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 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从矛盾、 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 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3)国际政治 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 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插手,会 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3.认识:两党关系决定了中国政局,合作与分裂都对中国革 命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 “分”对中华民族来说则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 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影片《建国大业》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 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观众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出现了右图的镜 头。仔细观察,你认为当时毛泽东和蒋介石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这次谈话?双方谈话围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提示: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和平建国。
•学习目标 1.了解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2.了解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史实。 3.了解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4.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了解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及渡江战役。 6.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17课 解放战争 (共29张ppt)
①方针政策: A、战略上:藐视敌人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战术:a、作战方法:运动战
b、作战目标: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②结果: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陕北和山东
解放区)进攻。
2、战略反攻
①战略反攻的序幕是什么? ②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呢?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 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原因:①平压国力民,党内:战迫准于备国尚内未外完的成和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 扶蒋反共
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

②重庆谈判结果如何?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
阶级
探索
结果
为什 近
么党 领导
代 前 期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人民
走社
资产阶级
会主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失败
义道
路是 近
历史 代
的选
后 期
择?
党派 国民党 反动派 民主党派
共产党
主张
专制独裁 继续半殖半封道路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发展道路
4.北平谈判 蒋介石:元旦求和,以和谈作为缓兵之计。 毛泽东:新年献词,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谈判,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蒋介石拒绝签字!
5.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 渡江战役打响 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淮海战役中每日支前的民工达543万人。 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1949年北平和谈情景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重庆谈判”与“北平和谈”
重庆谈判
北平和谈
背景 抗战胜利,中国 面临两种道路的
选择
经过战略大决战,人民 力量占有绝对优势,国 民党退败到长江以南
提出
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蒋介石对谈判没有诚意:
1.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没达成 协议。共产党作出了让步,蒋介石执意要取 消人民政权和人民军队。 2.谈判前夕,国民党在美国帮助下运输军队 到内战前线,协定刚刚签定,蒋介石下达进 攻解放区的密令。 3.制造重庆较场口事件。 4.撕毁政协协议,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 放区。
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华北全境解放 战役 聂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北平和平解放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必修一 解放战争 (共27张PPT)PPT精品课件
人民群众对三大战役的支援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民工 160万 150万
担架 13800副 30.5万副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17课 解放战争  课件(共20张PPT)
(2)现实:美国的支持和援助;装备精 良;控制的地盘、人口、军队占优势 历史:第五次围剿红军的胜利经验。
(3)原因:经济崩溃,不顾民生; 专制独裁,一党专政; 贪污腐化。 举措: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尽量争取和平与民主; 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优待国民党俘虏; 1949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提出建立 民主联合政府。
2、先做完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检查全对
+2 ;规定时间内小组全部完成且全对+2
3、小组选代表来演示正确答案
4、展示同学回答正确+3 小组+3 点评同
学+3-4分 其他小组同学注意认真聆听、纠错、
补充,+5
题号 1
2
3
展示 G2
G5
G7
点评 G1
G3
G6
(1)原因:受正统观念的影响,南京国 民政府是合法的政权; 抗战的胜利使国民政府的威望提升.
第17课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 放战争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 大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 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和平、民主
社 中日民族矛盾 会


矛 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 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
派的矛盾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
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 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 内和平问题,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如果毛去: 获得准备发动内战的时间,调兵遣将、 部署内战
磨好刀再杀
思 毛泽东是否应该去重庆谈 考 判?
一是尽量争取和平
二是揭露美蒋“假和 平真内战”阴谋
毛泽东抵达重庆,受到 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 后方基地。
知识纲要
预习作业 一、总结提炼 1. 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 和平 要求,发动了内 战。 2. 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 战略反攻 。 3. 经过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等,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7 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1.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主要史实。2. 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01课前自主学习
一、内战的爆发 1.背景 (1)重庆谈判:1945年8月。 ①原因: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共争 取和平。
(1)图一中“中原突围”的原因是什么?此后国民党又发动 了什么进攻?结果怎样?
(2)图二和图三分别发生在哪一年?有何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解放战争的进程。
提示:(1)原因:1946年国民党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中原 解放军被迫突围;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再次被解放军 粉碎。
(2)图二:1947年,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图 三:1948年,基本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史料助读 【史料一】 1945年5月,蒋介石说:“今天的中心工作, 在于消灭共产党!……只有消灭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 务。” 说明蒋介石发动内战是其既定方针
【史料二】 美国飞机运送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说明抗战胜利后,美国支持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
【史料三】 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对记者说:“一觉醒 来,和平已经死了!”
②成果:国共双方签署《 双十协定 》。内容:和平建国, 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③不足: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 合法地位 问题未达成协 议。
(2)政治协商会议 ①1946年初,在重庆 召开。 ②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被国民党撕 毁。
2.爆发 (1)全面进攻 ①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 爆发。 ②解放军采取 运动战 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③国民党军队被迫由全面进攻转为 重点 进攻。 (2)重点进攻:从1947年春开始,对 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实行 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粉碎。
1946年,蒋介石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宣告第二次 国共合作破灭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长革命取得了基本胜 利,但并不是完全胜利,因为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依然占领西 南、西北以及台湾等地,人民解放军还在追剿、肃清残敌。
2. 意义 (1)国内意义:结束了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 独立、统一 的新中国。 (2)国际意义: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 的士气。 (3)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 毛泽东思想 的胜利。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1947年6月, 刘伯承 、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 放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1)背景:到1948年秋, 敌我力量 发生重大变化。 (2)概况 ①辽沈战役:解放 东北 全境。 ②淮海战役:以 徐州 为中心,先后歼灭黄百韬兵团、黄 维兵团以及杜聿明兵团。 ③平津战役:东北和华北解放军共同作战, 傅作义 率部 接受和平改编, 北平 和平解放。 (3)意义:国民党军队的 主力 基本上被消灭。
三、问题思考 1.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战略反攻的方向? 提示: (1)该地区国民党兵力空虚,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队 正重点进攻陕北、山东,兵力分散在东西两头,中原就成了国 民党统治的薄弱地区。 (2)该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进军中原,就可以东慑南京、 西逼武汉、南扼长江,直接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迫使其山 东、陕北部队回援;便于战略进攻的展开。
三大战役的胜利只是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并 非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胜利 (1)北平和谈:国共两党代表达成《 国内和平协定 》最后 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①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 的命 令。 ②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 覆灭。 (3)追歼残敌:解放军向 全国 进军,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 利。
2. 三大战役开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提示: (1)经过土地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参军参战的积 极性,解放区更加巩固。 (2)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敌我力 量对比已发生重大变化。 (3)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对于是否战略收缩,蒋介石举 棋不定。
02课堂合作探究
考点一 解放战争的经过 课堂实录 阅读材料,探究分析下列问题:
(3)1946年,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粉碎国民党的 重点进攻;1947年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进入战略反 攻;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进行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 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解放战争基 本结束。
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主要有: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3)走经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4)开展武装斗争。(5)组织 统一战线。
学思之窗 (教材P79 思考题提示) 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提示:(1)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广大 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4.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 利。
二、判断正误 1. 为实现国内和平,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 2.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 奠定了基础。(√) 3. 北平谈判最后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 4. 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 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