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鉴赏艺术技巧之语言技巧教案完美版

小说阅读:鉴赏艺术技巧之语言技巧教案完美版

小说阅读:鉴赏艺术技巧之语言技巧教案完美版第一章:小说语言技巧概览1.1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语言的基本特征及艺术价值。

掌握小说中常见的语言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1.2 教学内容:小说的语言特点:个性化、生动形象、情感色彩、风格独特。

语言技巧的分类:描写、对话、叙述、修辞。

1.3 教学活动:分析经典小说段落,引导学生感受小说语言的魅力。

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小说语言风格的看法。

第二章:小说的描写技巧2.1 教学目标:掌握小说描写的不同手法及其作用。

学会分析描写如何塑造人物、渲染氛围、推进情节。

2.2 教学内容: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外貌、心理、动作、环境。

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营造氛围、推动故事发展。

2.3 教学活动:观看小说片段的视频解读,理解描写手法的运用。

学生示例分析,练习解读描写技巧。

第三章:小说的对话技巧3.1 教学目标:了解对话在小说中的功能。

学会分析对话如何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3.2 教学内容:对话的形式:独白、对话、群像对话。

对话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揭示心理、推进情节。

3.3 教学活动:挑选小说中的对话片段,分析其表现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对话技巧。

第四章:小说的叙述技巧4.1 教学目标:掌握小说叙述的不同视角及其特点。

学会分析叙述技巧如何影响故事表达效果。

4.2 教学内容: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全知视角。

叙述技巧的作用:增强真实感、塑造悬念、多元视角。

4.3 教学活动:对比分析不同叙述视角的小说片段。

讨论叙述技巧如何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第五章:小说的修辞技巧5.1 教学目标:认识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学会运用修辞技巧丰富小说语言。

5.2 教学内容:比喻、拟人、夸张、反讽等修辞手法。

修辞的作用:增强表现力、深化主题、美化语言。

5.3 教学活动:搜集修辞手法的实例,分析其在小说中的效果。

创意写作练习,运用修辞技巧创作短篇故事。

第六章:综合分析小说语言技巧6.1 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描写、对话、叙述、修辞技巧分析小说。

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

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

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常见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艺术手法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对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①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小说运用最多的是前两种表达方式。

(1)记叙1、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2、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2)描写既可以是对环境的描写,也可以是对人物的描写。

环境描写上文已经阐述,小说对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方法,侧面描写主要用环境烘托和次要人物烘托。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小说阅读的方法

小说阅读的方法

小说阅读的方法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它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阅读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小说的文体特点。

它首先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这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把握小说的主题,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一、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这是整体感知小说的基础,是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前提。

也是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

它要求考生能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了解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

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②某段文字(或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述。

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人物时有哪些伏笔或照应?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回答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和作用方面的问题,必须掌握情节安排方面的基本知识。

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其中倒叙和插叙是考查的重点。

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情节安排还包括照应和伏笔。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达技巧)

小说艺术特色的探究角度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等。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照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6.语言运用角度看作者的语言风格,看作者在段落安排、句式选用、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特点,看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

人物语言个性化、寓意深刻、批评锋芒含蓄而尖锐、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富有方言色彩等附:结构安排(材料安排+布局谋篇)材料安排——材料组织的方式。

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⑥从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布局谋篇——铺垫、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主次、线索等【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一)记叙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注意】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

叙述视角(作者的叙述视角;人物的叙述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2、叙述方式顺叙:①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文章气势贯通;②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倒叙:增强文章感染力:①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②强调内容,表达情感,深化主旨;增强文章生动性:③富于变化,避免平淡。

文学鉴赏的角度及鉴赏写作

文学鉴赏的角度及鉴赏写作

【知识基础】鉴赏文,也叫赏析文,就是将对一本书、一篇文章所进行的鉴赏或赏析写成文章。

鉴赏文的写法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描述性的感性体悟,表现为自由的随笔;也可以是评说性的理性分析,常用严谨的议论。

但当其作为论述类文章的一种体式时,是指后者。

一、文学鉴赏的角度和层面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那么到底有哪些角度和层面呢?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形象、主题、技巧、风格四个方面。

1.形象,即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生动具体、蕴含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

它在不同的体裁中有不同的表现,如小说中的环境、人物、场面、情节等都可以理解为它的具体表现。

2.主题,即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价值。

它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寄寓在作品的形象之中而又具有比形象更为深远的意蕴。

3.技巧,是文学作品用以塑造形象、传达主题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手法。

如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象征、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过渡、照应、铺垫等行文结构方法。

运用上,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其相对稳定的手法。

4.风格,即特定的内容通过特定的形式达到表达的统一,体现了作家、作品在处理题材、熔铸主题、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运用技巧和语言等艺术手段方面的特色。

这四个方面,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学样式,适用于鉴赏所有文学体裁。

但是,对不同文学类型的赏析还应有所侧重。

如诗歌鉴赏,可以鉴赏形象、欣赏语言、探讨构思的艺术,揣摩语言的风格,但常以情韵、理趣的欣赏为重点。

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认为:“对一件艺术品做较为仔细的分析表明,最好不要把它看成一个包含标准的体系,而要把它看成是由几个层面构成的体系,每一个层面隐含了它自己所属的组合。

”正是由于文学作品内涵丰富与理解多样,再加上不同读者的阅历、知识储备、阅读能力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

我们的鉴赏写作,其实就是要把这些独特的审美认知与感受呈现出来。

二、鉴赏文写作基本要求首先,着眼点要小,要有明确的中心观点。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鉴赏方法”学情分析方案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鉴赏方法”学情分析方案

“高考小说阅读之情节鉴赏方法”学情分析方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学情分析及内容;《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和鉴赏文学作品。

对全国卷近6年的试题研究发现,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文体上比较固定,长期考查小说阅读,只有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和全国Ⅲ卷考查了散文阅读,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仍然考查小说阅读。

因此,二轮复习,我们一定要把小说阅读作为重点,力求做到规范答题。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服务的。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讲,对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与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级概念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高考小说阅读的必考题。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掌握高考小说情节鉴赏的方法以及答题的规范模式。

二、教学对象:高三学生三、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情节类常见的设题类型。

2、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四、教学难点:运用规律掌握情节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规范答题模式。

五、教学工具:PPT六、过程与方法:习题讲解法、对比阅读法一)情节概况类常见设问方式1、(一句话、简明的语句分点)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考查概括小说局部情节的能力)真题示例:略思考方式:①围绕贯穿小说的线索。

②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③按人物活动的场面梳理情节。

规范答题模式:主谓句:何人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注意】:1、答题时根据小说内容和题目要求适当取舍,但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

2、主谓宾形式组织答案,不可纠缠细节、面面俱到。

3、由于小说事件的复杂性,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所以要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前后一致。

举例(略)真题讲解:略二)情节手法类常见提问方式:1、情节结构,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

鉴赏语言答题模式与方法技巧

鉴赏语言答题模式与方法技巧
世俗利益,这既关乎下棋之道,更关乎个人尊严; ②父亲这话既是说给“眼镜”听,以拒绝对方馈赠,也是说给儿子听, 含有言传身教的意味。
理解语句的含意,要注重四个方面
① 分析关键词语。把握语句的意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分析这些 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等。
② 联系上下文。明确语句在文中的位置,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表达 的深层含意。
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等; ③ 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
真题演练
2020年新高考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大师(节选)双雪涛
……眼镜站起来,从兜里掏出一支钢笔放在我手上,说:收着吧,自己 买点钢笔水,可以记点东西。父亲说:钢笔你拿回去,他有笔。我们下棋是 下棋。眼镜看了看父亲,把钢笔重新放进兜里,走了。
(一)词语角度 1.叠词 作用:使音律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衬托人物心 理。 2.数词 作用:使......更精准 3.拟声词 作用:使......更生动形象 4.文言词 作用:使文章显得典雅 5.动词 作用:增加紧迫感,增强气势 6.形容词 作用:描写逼真、生动形象
必备知识
解答语言艺术题型的常见角度(五个角度)
必备知识
解答语言艺术题型的常见角度(五个角度)
(四)语言风格角度 1.幽默诙谐、辛辣、寓庄于谐 2.平实(口语化)是指语言通俗化、少用修辞,少描写性语句 3.华丽 是指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 对偶、用典修辞 4.运用方言 作用:富有xx地域色彩 5.诗化风格——是指小说中描写的景象很优美 6.清新、豪放、婉约、含蓄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解析:赏析语言特点时,应从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
择、语言的整体风格(包括语体色彩等)及所传达的情感等角度考虑。画 线部分是写波塔波夫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时看到的场景,赏析时应注意 联系人物此时的心理和情感。从词语的选用看,画线部分用了叠词、拟 声词,如“簌簌”“沙沙”等来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从语言风格 及修辞手法看,对环境的摹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或象征色彩,比如,月 亮升起暗示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另外,语言整体上具有美感,有诗 的特质,如“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这一拟人化的描写表现了波塔波夫 内心的情感波澜。

看小说基本常识笔记摘抄(3篇)

看小说基本常识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小说概述1. 小说定义:小说是一种以虚构人物、情节、环境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叙述和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体裁。

2. 小说分类:按内容可分为历史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武侠小说、悬疑小说、科幻小说等;按篇幅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

3. 小说特点:虚构性、艺术性、审美性、社会性。

二、小说结构1. 故事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其中,高潮是故事发展的关键点,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

2. 人物结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陪衬人物。

主要人物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核心,次要人物和陪衬人物则起到衬托、对比、深化主题等作用。

3. 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社会环境是指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等。

三、小说人物塑造1. 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塑造出具有个性、形象鲜明的人物。

2. 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是人物在思想、感情、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塑造人物性格要真实、鲜明、立体。

3. 人物关系:人物关系是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父子、夫妻、朋友等。

人物关系有助于深化主题,丰富故事内容。

四、小说情节设计1. 情节发展:情节发展要符合人物性格、故事主题,遵循一定的规律。

2. 情节冲突:情节冲突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可分为内在冲突和外在冲突。

3. 情节节奏:情节节奏是指故事情节发展的快慢、缓急。

合理的情节节奏能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五、小说语言风格1. 语言特点:小说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语言风格:根据小说主题、人物性格、故事背景等因素,形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3. 语言修辞: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六、小说主题思想1. 主题思想:小说的主题思想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核心观点、价值观念。

2. 主题表达:主题思想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写等手法得以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1.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及情节安排的特点。

情节安排指的是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

叙述故事的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

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

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补叙:在叙述到一定的阶段时,对前面的事情做些补充、解释的叙述叫做补叙。

它一般不发展原来的情节,只对前面的某些情节起补充、解释的作用。

平叙:就是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刻划人物的方法
刻划人物的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们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人手,据情论人。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是人物诞生、成长和活动的场景。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自然环境即人物活动的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社会环境主要由主要人物和周围的次要人物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种社会力量的代表,某种观念的载体,分析时应透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作家总是通过具体的人
物体现某种社会势力或观念,分析时必须通过具体人物的言行来认识其社会历史内涵。

《祝福》中表现封建贞洁观念,主要是让鲁四老爷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表现迷信观念,主要是让柳妈作为这种观念的载体,因此,在欣赏中,我们就得从鲁四老爷的话语中看到封建礼教,从柳妈的话语中看到迷信观念,只有这样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从中领悟到作品所提出的社会问题。

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从人物在社会环境中的走向,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对社会、历史,我们的认识越深刻,那么,对作品中所描写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也就越深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阅读分析作品时,应该自觉地将作品描写的社会环境与我们的社会环境加以比较,进而认识社会环境。

4.品味作品的语言
语言是小说中最能体现作家风格的地方之一。

杰出的小说家多为语言大帅,如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而典雅。

分析人物语言时,应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因为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应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5.领悟作品的创作主旨,即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它是作品的主题和中心,是作家经过对现实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经过对题材的提炼而得出的思想结晶,也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评价和思想的表现。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而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中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认识典型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问题,即把握小说的主题。

如小说《项链》主人公路瓦栽夫人,《陈奂生上城》中的主人公陈奂生和《守财奴》中的主人公葛朗台,人物的形象
都极为鲜明,个性非常突出。

只要从这些艺术形象出发,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家的写作意图,就不难概括出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塑造有血有肉,性格各异、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作家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并反映他所处的时代,寄托自己的审美感受,揭示时代特征,读者则通过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去理解创作意图,了解时代特点,把握人物赖以生活的环境、体会人物形象、抓住时代特点在人物形象上的反映,把握主题思想,抓住生活的本质,达到思想上的升华。

那么该怎样去欣赏人物形象呢?一般来说,要明白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

同时,每个人也都对环境起一定的作用。

人物身上标记着时代的特征和风貌,把握住了人物,时代的特点也就基本上了解了。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高度概括。

人物形象就是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血有肉人的集合体,人物的每一个侧面都是生活原型的高度概括。

而人物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情节,离不开与周围人的联系,因此,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刻画性格是作家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要从人物所生活的环境人手,分析故事情节特点和矛盾冲突,把握人物在众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

还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多侧面全方位立体感强的人物。

具体怎样欣赏人物形象呢?
(1)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小说的环境描写,通常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命运有时也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物命运的往往主要是社会环境。

如《祝福》中的祥林嫂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其命运与性格截然不同,就是因为其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
环境之中。

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矛盾的两个方面,那个时代,一方面有专制主义的潮流,一方面有民主自由的潮流,反动潮流和进步潮流矛盾冲突着。

而鲁迅的《祝福》在描写社会环境时,展开的更是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问题,又有封建贞操观念等问题;既有封建礼教问题,又有迷信观念问题;既有人心冷漠问题,又有社会观念落后问题。

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难史上,不同的因素起着不同的作用。

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2)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随着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性格才得以展现。

阅读小说必须掌握小说情节结构,分析其在情节安排上的特点。

如在《项链》一文中,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的曲折经历。

境遇的大起大落,使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展现。

又如《陈奂生上城》中也有许多巧妙的情节和耐人寻味的伏笔,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巧合,作者成功的刻画了某来农民的性格,塑造了新时期初期农民的典型形象。

(3)从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

例如,《守财奴》描写葛朗台想撬梳妆匣的金板与欧也妮展开争夺时手一摆一推的动作,读者会从这一连串的下意识行为中,感受到葛朗台占有金子的疯狂;《祝福》描写祥林嫂重复叙说“狼吃阿毛”的故事,读者会从中感受到祥林嫂失去爱子的悲痛;祥林嫂的眼神变化更让人感受到她生活境况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4)从典型细节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如《荷花淀》中水生嫂在听说水生要到大部队的消息后,手指的震动,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一下的细节,读者会感受到水生嫂内心的震动与镇静的心理变化。

6、欣赏小说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文学欣赏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特殊的魅力就在于语言。

在把握了小说主题的基础
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欣赏小说语言的美感。

欣赏小说语言,首先要细细咀嚼品味。

在初读的基础上,以欣赏语言为目的慢慢读,细细品,向茅盾学习,“第一遍最好很快的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的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

其次要联系语境,想像情景,欣赏语言之美。

优秀的小说描写人物语言总是高度个性化的,欣赏时要听其言,想其人,知其心,更要看作家是如何把握人物的身份与个性,借助什么样的场会让人物表现出来。

欣赏小说语言,还要领悟小说的言外之意,欣赏其含蓄之美。

小说是用形象说话,往往不把话说尽,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如《祝福》中当祥林嫂捐过门槛,满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时,四婶却仍然说:“你放着吧”,祥林嫂的反应是“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

只是失神的站着”“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这样的语句,作家示其形,而会其神,内蕴丰富,既令人回味无穷,又发人深省。

最后,还应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风格是小说语言的整体感受和相比较中感知的。

鲁迅凝练深刻,契诃夫幽默简练,孙犁清新明丽,沈从文则古朴而典雅。

小说在语言上多为叙述体,一般有个性化语言、细腻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对比和互补,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富于个性化,新鲜生活、含蓄凝炼,口语化等特点,欣赏语言,要注意分析作者的行文特点和语言风格,为更好地把握人物提供正确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