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山区地下水系统图编制思路与方法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水文地质调查是指对岩石、土壤、地下水系统以及地表水系统等自然环境中水资源的特征、分布、质量、运移等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价的一项工作。

基岩山区是指由基岩构成的地貌和地域区域,其地下水系统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进行基岩山区水文地质调查并分析其数据。

一、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与重要性1.目的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下水的储量、水质、运移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为合理利用和处理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2.重要性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具有以下重要性:(1)明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储量和水质状况,为科学合理利用和开发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和经济依据。

(2)分析地下水系统特点和水文地质条件,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

(3)为预测和排除各种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和参考。

1.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方法之一。

野外调查主要通过对于地下水井、泉、河流、水库等地下水体的实际勘察,对采样试验井、采水口、取样进行采集、分析及检测等,通过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岩土构造、地貌、地下水和地下岩石松散层的关系、地下水储层和运移规律、水位面和地下水流方向、流量和水化学成分等因素进行聚合分析,以获取关于地下水系统的基本信息。

2.实验室测试实验室测试可以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全面的检测分析,检测项目包括地下水中化学组分、总硬度、PH值、溶解氧、浊度、微生物含量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出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状况,并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1.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应注意对区域地貌、地下水流向和水位面、地下水储层性质等进行分析,确定区域地下水分布情况和特征及地下水运移规律。

从而评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和限制因素,并为科学合理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地下水水化学成分分析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研究是水文地质调查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可以反推出地下水的源头、渗透路径及环境因素对水的影响等参数。

基岩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

基岩地区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程

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基本要求(试行)·只限国内发行·地质出版社本要求是委托上海市水文地质队起草的。

并在一九七三年元月于保定召开的山区供水水文地质工作座谈会和同年七月于青岛召开的地质部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会议上讨论修订。

本要求从一九七四年起在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局范围内试行。

请在试行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使之日趋完善。

国家计委地质局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基本要求(试行)(只限国内发行)*地质局书刊编辑室编辑地质出版社出版地质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1974年10月北京第一版·1974年10月北京第一次印刷印数1—30,000册·定价0.07元统一书号:15038·新81第一章总则一、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缺水山区人畜用水、重点地区农田供水、国防三线建设、工业和沿海岛屿的供水寻找地下水源。

根据轻重缓急,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积极地、有计划地、有步骤地安排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二、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供水需要,勘察和研究工作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圈定富水地段,查明开采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

三、必须贯彻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土法和洋法相结合的方针。

专业队伍必须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做好普查勘探工作,同时积极配合水利部门做好培训地方技术员,指导群众找水、打井和扩泉等工作。

四、必须贯彻专业队伍“以探为主,探采结合”,群众队伍“以采为主,采探结合”的原则。

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钻孔,如水量可供使用的,根据需要和可能结合成井。

因此在布置钻孔时,要与有关单位和当地社队很好协商研究,并准备好成井管材。

五、基岩地区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对大型供水及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中型供水应分阶段进行,并进行必要的区域水文地质工作,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循序进行。

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地下水分布图的关键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地下水分布图的关键步骤

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地下水分布图的关键步骤地下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它在城市供水、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对于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至关重要。

而绘制地下水分布图是掌握地下水分布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使用测绘技术绘制地下水分布图的关键步骤。

首先,在绘制地下水分布图之前,我们需要对地下水进行采样和监测。

这是掌握地下水地质特征的必要步骤。

通过钻探,我们可以获取地下水的样本,包括水位、水质和岩土样本等。

同时,设置监测井来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这可以为后续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在采样和监测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行地下水地质剖面的绘制。

地下水地质剖面是在垂直方向上切割地下水系统并将其展示在平面上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下水系统的三维结构和特征。

为了绘制地下水地质剖面,我们需要获取地下水井的地质测量数据,如井壁岩心和水位抬升曲线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确定地下水的含水层结构,包括含水层厚度、含水层间隔和含水层的地质构造等。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

地下水位是地下水分布图的主要要素之一。

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地下水位,我们可以揭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强度。

为了测量地下水位,我们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监测井,并在每个井中安装水位计。

通过定期测量每个监测井中的地下水位,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地下水位的分布图。

这个分布图显示了地下水的高低变化,并揭示了地下水流动的路径。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水质分析。

地下水的水质也是绘制地下水分布图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通过水质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微生物和其他化学成分的分布。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确定适宜的地下水用途,并对水质进行调控。

为了进行水质分析,我们需要采集地下水样本,并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来确定其中的污染程度和水质特征。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绘图和数据整合。

通过使用测绘软件,将以上得到的数据整合起来,并绘制成地下水分布图。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绘制详细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绘制详细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绘制详细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以及矿产开采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测绘技术在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测绘技术绘制详细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图。

一、地下水资源调查地下水资源调查是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的首要步骤。

在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时,需要采集大量的地下水相关数据,包括水位、水质、渗透性等。

常见的调查方法包括钻孔观测、水样采集和水位监测等。

钻孔观测是地下水资源调查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地表钻探孔洞,并测量钻孔深度和所穿过的地层类型,可以获得地下水埋深、含水层水平延伸范围等关键信息。

同时,还可以通过地下水井中的水位计测量井水位变化,从而了解地下水的变化趋势。

水样采集是评估地下水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不同地点采集地下水样本,然后分析水样中的各种离子浓度和化学成分,可以评估地下水的水质状况。

这对于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时,确定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二、地下水资源分布图制作在完成地下水资源调查后,就可以开始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了。

地下水资源分布图通常以等值线描绘地下水位的变化,从而展示地下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以下是绘制地下水资源分布图的步骤:1.数据处理与分析:首先,需要对地下水资源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生成具有地理坐标信息的数据。

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水位数据,可以计算出地下水位的等值线。

2.等值线绘制:等值线是描述地下水位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在地图上连接等高线相等数值的点,可以描绘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

在绘制等值线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等值线的间距和密度,以准确展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

3.色带配色:为了更好地表现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变化,可以根据地下水水位的高低设置相应的色带。

一般而言,可以使用蓝色表示较低的地下水位,而使用红色表示较高的地下水位,这样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地下水资源分布的特征。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工 程 技 术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区,太行山东麓,土地面积12047km2,辖19个县(市)区,总人口871万人,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三大地貌。

本区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少,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有“十年九旱”之称。

干旱缺水给群众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山丘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截止2005年底,全市饮水不安全人口402.35万人,其中山丘区147.24万人,山区饮水不安全问题任务繁重。

多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山区饮水解决途径,寻找优质水源解水困。

通过长期工作实践,逐渐掌握了隐伏构造区、长城系石英砂岩区以及构造不明显地区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应注意的问题,为我市基岩山区找水定井位,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提供了参考。

1 明确勘定井位的充分必要条件对水文地质条件认识的深度决定井位勘定准确程度。

良好的补给条件和控水环境及良好的岩性构造条件是勘定井位的充分必要条件。

通常,蓄水构造有断层性、向斜性、接触性等形式,能否成井关键是是否充水。

比如张性断裂,裂隙发育,有储水空间,有良好的含水层,这是定井的必要条件。

例如,某地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看,正处在一个分水岭地区,仅看当地地质构造条件较好,构造规模较大,岩层破碎,总体分析该地水文地质条件对成井是不利的;相反,如果某地处于低洼,地貌平坦有利地下水富集环境区域,但构造不甚发育仅存在一些小的断裂构造,这样当地条件虽然不十分有利,但综合分析,其成井条件较好,成井水量较好,且无季节性影响,有利于水井的利用。

2 识别主控水构造堪区内地质构造富水程度不同,水文意义不同,一些压性构造和微小构造,岩层被压密或岩层完整的地区地形险峻无水文意义。

只有一些地势低洼张性裂隙发育区,才有利于地下水富集,水文意义才明显。

地质构造要成为主控水构造必须同时具备张性裂隙发育、地势相对低洼、地下水位以下含水层有一定厚度3个条件。

如涉县鹿头乡木口村,位于涉县北部,坐落在NNE向的山沟内,位于石门—郝村断裂蓄水构造和庄口—宇庄—索堡第四纪含水层之间,为一相对稳定的地块,地表观察,只有该村北部有斜切山沟、脊而过的N E构造,断层经过的地方地形陡峭,仅在山脊形成了一个窄小的鞍部,断距50m,西北盘上升,东南盘下降,张夏灰岩裸露地表,地形为西北高而东南低,从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这种构造不利于地下水的富集。

基岩山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浅析.pdf

基岩山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浅析.pdf
基岩山区地下水资源计算方法浅析
张焕智
[摘 要] 为真正体现水资源研究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建设实际需要服务,对基岩
山区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的方法与原则尚应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依据总水均衡原 理计算与评价基岩山区地下水资源更为合理,对具有一定供水意义的含水体或储水地段 应开展重点工作。 [关键词] 基岩山区 地下水资源 水均衡 评价
1
问题的提出
一般地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区域性的地下水资源计算与评价中,对一个地区以多年平均
补给量或多年平均排泄量来代表该区的地下水天然资源具有同等的意义。 但是, 就其实际意义来说,在主要稳定分布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的平原区,开采地 下水后,随着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将减少其排泄量,这与夺取补给量进行开采 是有同等意义的,因此是可行的。然而,对于以分布条件非常复杂的基岩裂隙 水为主的基岩山区,则不尽然。 基岩山区,除具有岩溶孔洞及裂隙孔隙的层状岩石储水构造外,在分布以 裂隙为主的刚性岩石含水体的广大山区,在分水岭部位及地势较高处,由于地 形切割深、坡降大,大气降水后大部分形成地表产流,另外少部分虽能渗入岩 石裂隙转化为地下水,但也多经短途径流后,就地排泄于地表汇流之中,仅有 极少部分能储存于深部裂隙或小构造中,形成基岩裂隙水并延深部裂隙或小构 造继续向下游运移。这也正是在地表径流中,分水岭地段径流深大的原因所在。 随着地形高度的下降,切割变浅,坡度减小,从而使得地表产流条件变差,大 气降水得以较多地渗入于岩石裂隙转化为地下水,同时该地段又能得到上游地 下径流的补给,致使地下水较上游丰富。因此,越向下游,地表产流相对减少、 而地下径流相对增加。

以往进行基岩山区的地下水资源计算中,通常采用以地表水文观测为基础 的枯期测流法或水文图分割法。从三水转化的观点看,这些方法计算的河流基 流量虽然可以反映区内地下水所能得到补给(或排泄)的部分能力,但就其表 现形式来看,它已经完全成为地表水的一部分,并以地表水的形式排出区外。 从其计算结果看,一些地区的水文地质图件显示出地下径流模数自分水岭向河 谷平原(下游)增大的趋势,与地表径流深变化趋势吻合,但这明显与地下水 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相矛盾。 尽管在总水均衡中将其作为重复计算量进行了处理, 用其表征基岩山区的地下水资源仍旧不尽合理。更主要的是,这部分水量无论 在区内还是在下游区也只能以地表水的形式利用,而对于指导区内或下游区地 下水的开发利用毫无实际意义。虽然在计算中也考虑了河谷潜流量,但计算出 来的河谷潜流量数量极微。然而,又实实在在发生着的事实是,广大基岩山区 内每时每刻都在开采利用地下水以满足区内人民生活及工农各业生产发展的需 求,这部分实际利用着的地下水资源量又是目前这种计算方法所无法包容的, 也是目前基岩山区地下水资源计算分析中难以考虑的。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发展_梁杏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发展_梁杏

1 T ó t h 经典地下水流系统概述
1. 1 地下水流系统的提出 长期 以 来 , 人们一直将含水层视为地下水的基 本功能单元 。 随着 对 越 流 的 认 识 , 确认相邻含水层 可通过弱透水层发 生 水 量 交 换 , 便出现了含水系统 的概念 。 含 水 系 统 是 由 隔 水 或 相 对 隔 水 边 界 圈 围 的、 由含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组合而成的 、 内部具有统 [ 1] 一水力联系 的 赋 存 地 下 水 的 岩 系 。 此 时 认 为 , 含 水系统才是地下水的基本功能单元 。1 源自 4地 质 科 技 情 报
2 0 1 2年
势 地下水流系统 是 由 一 个 或 若 干 个 从 补 给 区 ( 流向排泄区 ( 势汇) 的 流 线 簇 构 成 的、 自 组 织 的、 源) 相互关联的 、 各种有 关 作 用 及 现 象 呈 现 时 空 有 序 分 ) 。 布的 、 流动的地下水体 ( 图1 地下水流系统的整体性体现于统一有序的水 流; 水流以不同级次方式有序运移 , 水量 、 盐量 、 热量 呈 现 为 时 空 有 序 的 结 构。 发生有规 律 的 时 空 演 变 , 因此 , 水流系统是研究水质 ( 水温 、 水量 ) 时空演变的 理想框架与工具 。 地下水流系统以水力零通量面为 边界 , 边界是可 变 的 。 控 制 地 下 水 流 系 统 发 育 的 是 , 自然地理因素 ( 地形 、 气候 ) 与地质因素 ( 岩性结构 ) 。 另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1. 2 地下水流系统特征 由图 1 总结分析 , 在特定的自然地理 、 地质条件 控制下 , 盆地地 下 水 呈 现 多 级 次 水 流 模 式 。 每 个 水 流系统内 , 从补给源到排泄汇 , 水流由下降运动转为 。不同 水平运动 , 再呈现上 升 运 动 ( 图 1 流线 特征) 级次地下水流系统 循 环 深 度 不 等 , 水交替强度有序 变化 。 各级次系统的汇合部位 , 地下水流相对停滞 , 来自不同部位的水 流 所 携 带 的 组 分 交 汇 于 此 , 相互 在此积聚 。 作用 , 由补 给 源 到 排 泄 汇 , 地表及土壤水分由相对亏 缺, 到平衡状态 , 再到过剩状态 ; 与此同时 , 由溶滤带 走组 分 , 到 输 运 组 分, 再 到 积 聚 组 分。相 应 地, 地下 水由 增 温 、 加压转为降温、 减 压。从 而, 在不同部位 使得组分的绝 发生不同物理化学 及 生 物 化 学 作 用 , 对含量以及相对含量 发 生 有 序 变 化 ( 图1水化学作 。 用标识 ) 在地表 , 不 同 级 次 地 下 水 流, 从补给源到排泄 汇, 或由干旱缺水 到 过 度 湿 润 , 或 由 脱 盐 到 累 盐, 从 而控制耐旱植物 、 喜水植物 、 耐盐植物 , 以及盐碱地 、 沼泽湿地等呈现空间有序分布 。 各级次系统的排泄 汇, 上升水流使孔 隙 水 压 力 增 大 , 有 效 应 力 降 低, 岩 土体易 于 发 生 侵 蚀 、 潜 蚀、 滑坡等位移和破坏( 图1 。 孔隙水压力变化特征 ) 结合 图 1 的 地 下 水 流 特 征 论 述 得 出 , 地下水流 系统理论以地下水流网为载体 , 将渗流场 、 化学场及 温度场 ( 未来还可能 包 括 微 生 物 场 ) 融 为 一 体; 将地 下水流 ( 运动 ) 各个部分 、 地下水与环境相互作用 , 以 及地下水伴生现象 , 整合成为一个演变有序的时空 结构 ; 从而为看来似 乎 互 不 相 关 的 现 象 及 作 用 过 程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

基岩山区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基岩山区是指地处陡峭崎岖的山地地貌,其地质构造以基岩为主要组成,因此在这样的地区寻找水源存在一定的难度。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对基岩山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对于保障人类生活用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岩山区地质环境特点基岩山区的地质环境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类型等方面的特点。

基岩山区的地质构造通常呈现为断裂带、褶皱带等复杂的构造形态,这种地质构造使得山区地势崎岖陡峭,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基岩山区的地貌特征多样,包括山地、山谷、溪流、峡谷等地貌类型,这些地貌特征对水文地质调查分析具有一定的影响。

基岩山区的岩石类型主要以花岗岩、片麻岩、页岩等为主,这些岩石类型对水文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影响。

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主要表现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布、地表水资源等方面。

基岩山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形陡峭、岩层变化大等因素使得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多变。

基岩山区地下水分布主要以岩溶水、裂隙水为主,这些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对于山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岩山区的地表水资源主要以河流、湖泊、水库等形式存在,这些地表水资源对于山区居民的生活、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岩山区的找水水文地质调查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水文调查、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的方法。

地质调查是基岩山区找水的关键,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岩石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山区的水文地质情况。

水文调查是了解山区地下水、地表水资源分布和运移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水文调查可以获取到具体的水文地质数据。

地球物理勘探是基岩山区找水的重要手段,包括电阻率法、重力法、地震波法等多种勘探方法,可以为山区找水提供科学依据。

四、基岩山区找水的难点与挑战基岩山区的找水存在一定的难点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地形复杂、水文地质条件难以把握、勘探设备和技术水平等方面。

基岩山区的地形复杂,山高谷深、峡谷众多等因素增加了找水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 制 尚未 有 明 确 的 参 考 规 范 ,利用 香 溪 河 岩 溶 流 域 1:5万水 文地 质 调 查 成 果 ,对 基 岩 山 区 地 下 水 系 统 编 图进 行 研
究 ,初 步 提 出地 下 水 系统 图件 编 制 的 一 些 思 路 与 方 法 ,并 尝 试 用 地 下 水 系 统 图 件 来 更 好 地 展 现 图幅 区 水 文 地 质 条
河岩溶 流域 1:5万 水文 地质 调查 成果 ,对 基 岩 山区 地下水 系统图编制思 路与方法进行 了初步研究 。
1 关 于 水 文 地 质 图与地 下水 系统 图
水 文地质 图是 基 于水文 地质 调查全 过程 中获 取 的有 用 信息 编制 的 ,它是 反 映地 下 水分 布及 其 有 关 性 质 、特 征 的 不 可 或 缺 的载 体 ,是 服 务 于地 下 水 开 发 、利用 、保 护和 管理 的重要 工具 。水 文地 质 图属 于 通 用性 、基础 性 图件 ,是 为其 他 工 程建 设 、科 学 研 究 提供准 确 的区域 水文 地质 资料口]。水 文地 质系列 图
肖紫 恰 ,陈植华 ,朱静静 ,周 宏
(1.中 国地 质 大学 (武汉 )环境 学 院 ,湖 北 武汉 430074; 2.中国地质 大学(武 汉)地 质调 查研 究 院 ,湖 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 :如何 编制 一 张 地 下 水 系 统 图 件 现 已逐 步 成 为 水 文 地 质 工 作 者 关 心 的 热 点 。基 岩 山 区 的 地 下 水 系 统 图 件
2.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Abstract:H ow to com pile the groundwater system map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of hydrologi— cal workers.However,as for the groundwater system map com pilation in the bedrock mountain area,there has not been thorough normative reference.Based on the 1 :50,000 hydrogeological survey in Xiangxi Riv— er Basin,this paper attem pts to discuss about the groundwater system m ap compilation in the bedrock m ountain area,and puts forward some preliminary com pilation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groundwater sys— tem map,which attempts to better exhibit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 apsheet region.This paper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hydrogeological workers. Key words:bedrock m ountain area;groundwater system map;m ap com pilation idea and method
“地下水 系统”的 出现 是水 文 地质 科 学 的探 索 和 实践知识 积累 过程 的产 物 。地下 水 系统 图 则是 以地 下水 系统理 论为 主要 指导原则 ,系统地 分析水 文地 质 调查 的数 据资料 ,总结 和提 升规 律性 成 果 ,着重 表 现 地下水埋 藏分布 和运移 的系统 ,并 从 地下水 系统 角度 表达地 下水系 统 时间 、空 间的动 态 变化 规 律 ,为地 下 水资 源评 价 、开发利 用 以及地下 水环境 保护 提供科 学 依据 。我 国在地下水 系统理论 研究领 域起 步并 不晚 , 但 目前 基于地 下水 系统 理 论 和思想 方 法指 导 的编 图 成果 不多 。尤 其是 针对 基 础 山区 的地下 水 系 统 图件 编制 尚未有 明确的参考规 范 。鉴 于此 ,本 文利 用香溪
第 23卷 第 3期 2 01 6年 5月
安 全 与 环 境 工 程
Safety and Environm ental Engineering
文 章 编 号 :1671—1556(2016)03—0024—06
Vo1.23 NO.3 M ay 20 1 6
基岩 山区地下水 系统 图编制思路与方法初 步研究
A Prelim inary Study of Com pilation Ideas and M ethods of Groundwater System M ap in Bedrock M ountain Area
XIAO Ziyi ,CHEN Zhihua ,ZHU Jingjing。,ZHOU Hong。 (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件 ,对 水 文 地 质 工 作 者 具 有 重 要 的 参 考 价 值 。 关 键 词 :基 岩 山区 ;地 下 水 系 统 图 ;编 图思 路 与 方 法
中 图 分 类 号 :X143;P337-3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10.13578/j.cnki.issn.1671 1556.2016.03.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