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63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饵激光微剥脱治疗痤疮后疤痕的疗效观察

饵激光微剥脱治疗痤疮后疤痕的疗效观察

部痊愈 1 , 例 显效 6例; 全面部痊愈 1 显效 6 例, 例 无 l 出现 色素沉着等 不 良反应 . 例 . 结论
方法。
使 用饵激 光微 剥脱治
疗痤疮后 疤痕疗效 显著 , 其安 全 、 利 、 便 快捷 , 操作 简单 , 恢复 时间短 , 患者 易于接 受 , 目前具有 临床推 广价值 的 是
g m )对 体 外 培 养 的瘢 痕 成 纤 维 细 胞 的增 殖 有 抑 制 作 用 , /L
参 考文献 :
[] 春英, 1周 周东, 孙龙, 膏 血生肌法抗 壤痕作用机理的实验与l 等 舌 l 缶 床研究『] 岛医药 1生, 【】,6 2 : 2 8 J. 青 2J 3 ( )8 — 6 ( 4 [] 2 唐甜 , 杨静. 火黄素对 家兔文验件皮肤创伤的促愈合作用及其机 制 『 ip J‘ 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 0 2 : 1一 1. l 2) 2 ( ) l2 l9 ( 6 『1 3 商庆新, 张涤生, 关文祥, 丹参和川芎嗪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 等. 长 的体外抑制试验 『] J.中同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9 8 1 ( ) l9 , 2 6 :
:] 4 王本祥. 现代中约药理与临床 [ . M1灭津: 天津科技 翻译 出版社,
2 O :l 6 6 7 O 4 1— 3 .
[] 5 杨海平. 杨苏. 文用美容皮肤外科技术 [ M]上海 : 第二军医大学
出版 社 ,O 6 13 l5 2O :5 一 5 .
( 收稿 日期 :(】— 3 l ) 2)8 0 一 9 (
理 想 的 瘢痕 防治 效 果 。
F ( F水平 , 促进 中性粒细胞浸 润和巨噬细胞 的游 出 , 改善创 面血液循环 , 提高局部抗 感染能力 , 在塑形期 义降低 b F F —G 水平 , 抑制瘢痕增生。肌代药理研究亦表明 : 大黄局部用 药有 明显 的收敛作用 , 可抑制渗 出及抗急性炎症 、 减轻疼痛 、 促进 肉芽组织增生 和创 ¨愈合: 低 剂量 的川 芎 (2 g m 、5 ; 1 . / L 2 5

不同方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不同方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单纯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和单纯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疗效相对较差,症状改善程度较低。
研究结论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偏倚。其次,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结论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此外,本研究未对患者的依从性进行评估,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依从性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在展望部分,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以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完善治疗方案。同时,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通过对不同方法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探讨药物治疗、光疗和中医治疗等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研究目的
收集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程度、病变部位、病程等
将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光疗组和中医治疗组,每组患者人数相等
药物治疗组采用局部涂抹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脂溢性皮炎概述
脂溢性皮炎的发生与皮脂腺功能亢进密切相关,导致皮肤表面脂质增多,毛囊口角化异常,进而引起毛囊堵塞。
免疫因素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如Th1/Th2细胞失衡、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参与炎症反应。
遗传因素对脂溢性皮炎的易感性也有一定影响,如某些基因突变或单基因遗传病可增加患病风险。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05
参考文献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实验组采用新型药物
治愈时间
参考文献
THANKS
感谢观看
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后面部脂溢性皮炎症状明显改善,但不同治疗方法对症状改善的程度上存在差异。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对症状改善程度最高,单纯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和单纯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症状改善程度相对较低。

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术后疼痛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术后疼痛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术后疼痛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臧娅群【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年(卷),期】2024(40)6【摘要】目的:分析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及疼痛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取冷冻疗法治疗,观察组采取CO_(2)点阵激光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疼痛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

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有吸烟史、有饮酒史、皮损面积1~3 cm^(2)是脂溢性角化病患者CO_(2)点阵激光治疗后发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CO_(2)点阵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效果较好,患者疼痛较轻,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发生率低。

【总页数】3页(P14-16)【作者】臧娅群【作者单位】泗洪县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1【相关文献】1.普外科术后影响患者疼痛及护理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2.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疗效的对照性研究及术后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3.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美学满意度相关预测因素分析4.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在肺癌胸腔镜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急性疼痛危险因素分析5.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切口疼痛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铒激光点阵模式与微剥脱模式联合治疗瘢痕疗效评价

铒激光点阵模式与微剥脱模式联合治疗瘢痕疗效评价
2 1 2 0
中国美容医学 2 0 1 3年 1 1月第 2 2卷第 2 1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 e s t h e t i c Me d i c i n e . N o v . 2 0 1 3 . V o 1 . 2 2 . N o . 2 1
[ 关键词 ] 瘢痕 ; 微 剥脱模 块 ; 点阵模 块
[ 中图分 类号] R 6 1 9 . 6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号 ] 1 0 0 8 — 6 4 5 5 ( 2 0 1 3 ) 2 卜2 1 2 O 一 0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l i ni cal obs er v at i on o f t r ea t i n g Var i ou s S car s b y mi cr o - s t r i ppi n g an d E r bl u m
f r ac t i on al I a s e r
YAO Xi u — h u a , L U W en — s h e n g, ZHANG L a n —F a n g , HU Ba i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D e r ma t o l o g y , A n h u i P r o v i n c a l H o s p i t a l , H e f e i 2 3 0 0 0 1 , A n h u i , Ch i n a )
3 次治疗, 对治疗前后照片进行对比,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统计和安全性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总有效率
为9 4 % ,显效率为 6 1 % 。术后 随访 治疗组仅 3 例患者 出现暂 时性 色素沉着,无其他明显不 良反应。结论 :

激光联合药物治疗脂溢性角化80例疗效观察

激光联合药物治疗脂溢性角化80例疗效观察

激光联合药物治疗脂溢性角化80例疗效观察目的:观察超脉冲CO2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iment,MEBO)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的疗效。

方法:80例患者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术后创面均外涂MEBO。

结果: 80例患者随访3个月,治愈68例,占85%,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创面7 d左右结痂愈合,无一例出现创面感染及瘢痕等不良反应。

结论:超脉冲CO2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术后创面恢复疗程短,疗效可靠,无瘢痕,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标签:激光;脂溢性角化笔者于2006年6月~2008年6月应用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术后创面即刻给予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iment,MEBO)并连续应用至创面愈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来自本院皮肤激光科门诊,患者愿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80例患者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42~68岁,平均52.5岁,病程8个月~10年,平均7.3年。

排除标准为患处并发有其他可能会明显影响疗效评价的皮肤病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入选前1个月接受过中西药物治疗者;未完成治疗及资料不全者。

1.2 治疗方法①一般无需局部麻醉,对疼痛耐受性差者,给予表面麻醉药涂抹1 h后开始治疗。

治疗前,常规皮肤消毒,选择超脉冲输出,光斑2 mm,频率10 Hz,输出功率1 W,引导光斑逐个对准角化斑块,垂直扫描式照射炭化,由疣体边缘向中心或由一侧向另一侧逐层炭化,用生理盐水棉球拭去表面碳化物,炭化深度达真皮乳头层。

炭化时力求均匀,使创面平整,边缘整齐;②术后局部即刻涂抹MEBO药膏,厚度1~2 mm,每日3次,持续至创面愈合;③注意事项:每次涂药前用无菌棉签将残留药膏及分泌物擦掉,治疗处避水,避免人为掉痂,自然脱痂,注意防晒。

570nm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40例疗效观察

570nm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40例疗效观察

570nm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4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570nm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570nm强脉冲光治疗40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每4周治疗一次,4次为一个疗程。

结果40例患者痊愈21例(52.5%),显效12例(30.0%),有效6例(15.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82.5%,无一例发生瘢痕及色素改变。

结论570nm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强脉冲光;脂溢性角化病【中图分类号】r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54-02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老年疣,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好发于颜面、手背、胸、背等处,皮损初起为扁平浅褐色或褐色斑,表面呈天鹅绒样到轻度疣状,以后缓慢增大,颜色变深,呈褐黑色甚至黑色疣状丘疹或斑块,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影响容貌。

传统疗法如液氮、co2激光可清除脂溢性角化皮损,但治疗后瘢痕发生率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1]。

我科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采用570nm强脉冲光治疗40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疗效满意,且安全无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40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选择具有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临床特征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33例,年龄27~63岁,平均为42.15岁,病程1~15年,平均为5.2年,皮损分布于面部38例、手背1例、双前臂1例,单一皮损者19例,多发皮损者21例,皮损面积大小:0.2cm×0.2cm~2.0cm×2.5cm。

皮损颜色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色的扁平丘疹或斑块,境界清楚。

排除标准:有光敏史者;1年内口服或外用光敏性药物者,如维a酸类药物;2周之内经受日光曝晒者;治疗部位有炎症性或感染性皮肤疾病者;有严重系统性疾病者;瘢痕体质者;糖尿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者;皮肤肿瘤患者。

1.2 治疗方法1.2.1 仪器及设备参数:采用以色列飞顿激光公司生产的飞顿一号激光光子工作站,选用570nm波长光子治疗手具,选择单脉冲或双脉冲,治疗脉宽10~15ms,能量密度l4~l7 j/cm2。

铒激光点阵法嫩肤的动物实验观察

铒激光点阵法嫩肤的动物实验观察

铒激光点阵法嫩肤的动物实验观察目的:1)观察Er:YAG点阵激光连续脉冲照射脱毛后的昆明种小鼠背部皮肤后,皮肤的即刻反应,及显微镜下小鼠真皮的厚度、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的变化。

2)观察单位面积内脉冲数固定的情况下,提高激光照射能量后小鼠皮肤即刻反应及显微镜下真皮厚度、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的变化。

方法:随机取108只白色昆明种小鼠,雄性(清洁级)体重20g±3,8-10周龄平均分成三组(高能量照射组,低能量照射组,对照组),每组36只,在单位面积内脉冲数固定的情况下,利用点阵铒激光以两种不同能量(100J/cm2,25J/cm2连续脉冲照射脱毛后的昆明种小鼠背部皮肤,对照组不进行激光照射,按照射后1天,3天,7天,14天,28天,56天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小鼠背部皮肤做病理切片测量真皮厚度的变化及特殊染色后观察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数量的改变。

结果:1)点阵铒激光照射昆明种小鼠皮肤后,皮肤即刻出现一系列紧密排列的局灶性点状汽化剥脱微损伤,能量高的照射组可见局灶性微损伤区轻度点状出血;照射后1-2天微损伤区皮肤发红,出现炎症反应,自3-4天开始炎症和坏死组织逐渐形成痂皮并脱落,6天内痂皮脱落完全;7天-56天显微镜下表皮层略有增厚,真皮层增厚明显,局部胶原纤维新生重塑,照射后14天开始真皮层增厚显著,且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一直持续处于增生状态,至56天时实验组真皮厚度,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2)采用不同能量激光照射小鼠背部皮肤后可见高能量实验组较低能量实验组真皮厚度增加更为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较为明显,但愈合时间也相应略有延长,表明在一定能量范围内,随着点阵激光照射能量的不断增加,其产生的治疗效果也相应增加,但副作用也可能相继出现。

结论:点阵铒激光照射昆明种小鼠背部皮肤后可有效的刺激真皮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增生,增加真皮层厚度,从而增强皮肤弹性,达到嫩肤效果,且愈合较为迅速。

在一定范围内,随激光照射能量的增加,真皮层厚度及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数量将增加。

Q开关532 nm激光、铒激光、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Q开关532 nm激光、铒激光、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Q开关532 nm激光、铒激光、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周海林;胡白;姚秀华;张弛【摘要】将108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Q开关Nd:YAG 532 nm激光、铒激光和强脉冲光( IPL)治疗,根据患者每次治疗前的照片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3种治疗方法停工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组优于Q开关532 nm激光组及铒激光组;患者疼痛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种治疗方法均安全有效,有效率和术后局部色素改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08 patients with facial seborrheic kerat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which were treated with Q-switched Nd:YAG 532 nm laser,erbium laser and intense pulsed light respectively. The assessment of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based on the photos before each treatment. Three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downtime comparativ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tense pulsed ligh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Q-switched 532 nm and erbium laser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pain degrees. Three methods were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Efficient and postoperative local pigment chang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9【总页数】3页(P1345-1347)【关键词】脂溢性角化病;Q开关532 nm激光;铒激光;强脉冲光【作者】周海林;胡白;姚秀华;张弛【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皮肤科,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皮肤科,合肥 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皮肤科,合肥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皮肤科,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3+1;R454.2脂溢性角化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的暴露部位,有碍美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63例疗效观察作者:华伟,李凡,米新陵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第04期[摘要]目的:观察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63例,210个皮损,根据皮损的部位、性质及对激光的反应,选择能量10~12.5J/cm2治疗。

结果:63例患者,共计210个皮损,治疗8周后随访,176个皮损痊愈,治愈率83.80%,34个皮损显效,有效率100%,未出现创面感染和瘢痕形成。

结论:铒激光微剥脱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有效且安全。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病;铒激光;微剥脱[中图分类号]R758.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4-0625-02Effect of Er:YAG laser therapy on seborrheic keratosis in 63 casesHUA Wei,LI Fan,MI Xing-ling(Deparment of Dermatology,The Central Hospital of Karamay,Karamay834000,Xinjia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clude the experience of the treatment of Seborrheic keratosis with Er:YAG laser. Methods 63 cases of Seborrheic keratosis ,210 lesions were treated with Er:YAG laser.The 10~12.5J J/cm2 energy density was choosen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g location of lesion character and position and tissure response to Er:YAG laser.Results After 8 weeks,63 cases of Seborrheic keratosis.had 210 lesions ,Basic heal 176 lesions(83.80%),notable effect 34 lesions,the cure rates of single treatment 100%,without infection and scar. Conclusion The Er:YAG laser is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Seborrheic keratosis.Key words:seborrheic keratosis;Er:YAG laser;microlaserpeel脂溢性角化病亦名老年疣,是由于角质形成细胞角化异常所导致的一种良性表皮内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以面部、头皮为多,早期皮损表现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淡黄褐色或茶褐色斑片,并渐渐融合、扩大、隆起,表面可角化、增厚,明显影响患者的容貌。

同时由于不能完全除外癌变,致使许多患者迫切需要将其清除。

2011年4~10月,笔者科室采用profile超级平台Er:YAG激光器治疗脂溢性角化病患者63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63例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就诊者,其中男3例,女60例,年龄3l~73岁,平均(45±13)岁,病程3个月~16年,共计皮损210个。

均为未经治疗、具有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临床特征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1.2.1设备及治疗参数:采用美国产Contour profile超级平台,Er:YAG激光器,波长2940 nm,能量2.5~25J/cm2 (单次剥脱深度10~100μm)可调,频率1~7Hz可调,光斑1~5mm可调。

1.2.2 术前准备工作:清洁皮损面,照相存档对照。

全面部复方利多卡因软膏保鲜膜封包1~2h,清水清洁皮肤,皮损用75%酒精消毒,眼罩护眼。

1.2.3 方法:治疗局部消毒,根据皮损的深浅选择合适的参数,并根据面积选择合适的光斑形状及大小,一般选择能量大小10~12.5J/cm2(单次剥脱深度40~50um),频率2~5Hz,照射至表面有焦黄色碳化层或出现有渗血倾向时停止治疗,治疗过程中采用吸尘器对准磨削区吸去空气中皮屑,以免造成空气污染和传播病菌。

治疗1~3次,间隔时间2~3个月。

1.2.4 术后护理:治疗完毕,用生理盐水纱布轻轻擦去碳化层,涂白凡士林,纱布覆盖,冰敷,至患者感到面部仅有微热感而无疼痛感时可停止冰敷,再次涂凡士林。

术后嘱患者l周内不沾水,避免外出,并随访3天,对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指导,嘱其自行外用莫匹罗星软膏2~3天预防感染,恢复期要注意防晒避光。

1.3疗效判定及标准[1]:通过观察病变区颜色的消退和病变面积的减少判断疗效。

痊愈:病变颜色基本或全部消退90%以上;显效:病变颜色显著变淡或面积消退60%~90%;进步:病变颜色变淡或面积消退30%~59%;无效:病变颜色无变化或面积消退<30%。

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2.1 治疗结果:治疗后8周随访,63例患者,共计210个皮损, 176个皮损痊愈,痊愈率83.80%,34个皮损显效,表现原皮损少量的残存,二次治疗后痊愈,总有效率100%。

2.2 不良反应:治疗后局部有水肿及创面点状出血,可自行结痂。

皮损脱痂后局部有红色斑片及局部色素沉着,8~12周后逐渐消退,所有患者均未遗留瘢痕。

3 讨论脂溢性角化病主要是由于表皮细胞代谢机能减弱,当饮食中摄取脂肪过多时,容易发生氧化,产生褐色素,这种色素是细胞本身不能排泄的废物,它沉积在表皮细胞体上,加速细胞的老化,从而形成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皮肤组织病理上分为6型:角化型、棘层肥厚型、巢状型、腺样型、刺激型和黑素棘皮瘤型,所有类型均有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增生的瘤组织由鳞状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特点是肿瘤病变的基底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两端与正常表皮相连。

目前,脂溢性角化病治疗方法多样,传统的治疗有液氮冷冻、高频、激光等方法,冷冻容易损害正常皮肤或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疼痛、水肿、水疱、出血、溃疡、色素沉着或减退、瘢痕等。

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确切且疗程较短,一般仅需治疗1~2次即可有效清除皮损,但是术后红肿明显且消退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

与激光相比,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安全性较高,术后红肿轻微且消退迅速,不影响日常工作,容易被患者接受。

但其疗程较长,一般需经3~5次治疗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由于不同波长光波的穿透深度及靶组织对其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各种光学治疗的适应证及不良反应亦有差异[2]。

波长为2940nm的铒激光,能逐层剥脱表皮细胞剥脱深度可精确至微米级,具体可划分为浅剥脱、深剥脱。

2940nm铒激光的穿透浅,热损伤的副作用小,气化皮肤浅层组织,使皮肤组织重新生长,改善皮肤的质地和色泽,可作为一种微创伤性的换肤疗法,不造成周边皮肤和深部组织损伤。

在红外光谱中,水吸收峰值在2940nm的铒激光在靶组织周围产生的热损伤区域小于1um。

标准的铒激光使用的脉冲持续时间为250~350us,小于皮肤热弛豫时间1ms[3]。

波长2940nm的铒激光被水吸收率是二氧化碳激光的12~18倍,由于铒激光的水亲和性更强而且没有热损害,因此铒激光更适合做精确的皮肤磨削治疗。

铒激光与二氧化碳激光相比由于产生的热损害更小,所以治疗后并发症的出现率也更少,特别是较长的红斑持续期和术后的色素沉着[4-6]。

早期的研究表明,低能量(<10J/cm2)的铒激光对于治疗表皮皮肤老化是有效的,而引入较高能量的铒激光后,能够产生更高的能量和更综合的治疗。

可调脉宽的铒激光配以高能量的扫描器可以随意选择治疗时的激光脉宽和积存的热量。

由于铒激光波长2940nm,水吸收率较高,而血红蛋白吸收较少,因此止血效果较差,以前在使用普通铒激光操作过程中常因为创面不断渗血影响治疗。

Profile铒激光创新设计了超脉冲和长脉宽联合输出的剥脱-凝固双重模式,更有助于凝血,简化了操作、缩短了治疗时间[7]。

铒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明确告知患者有8~12周治疗恢复期,期间治疗部位可出现红斑、色素沉着;②脂溢性角化病多发生于面部,操作时首先做好操作者和患者的眼睛防护,应使用防护眼镜和护眼罩防护;③根据病灶面积大小和深浅,设定剥脱参数,一般可选能量10~12.5J/cm2,能量过高易造成总剥脱过深。

在操作时应严格控制功率、频率、剂量的输出,切记宁浅勿深,以免损伤真皮层;④建议治疗过程中尽量选择单纯剥脱模式,而减少选择剥脱-凝固双重模式,从而减少出现过度炎症反应性色素沉着;⑤术后嘱患者切勿过早自行揭去痂皮而影响上皮组织修复,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脱痂后注意防晒3个月。

[参考文献][1]林辉,韦文朗,梁桂枝,等.Q开关532 nm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体会[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0,16(6):419-420.[2]丁徐安,袁定芬.光学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进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19(2):123-126.[3]关斌,孙志文. 果酸、半导体激光、Aurora全功能E光、2940 nm铒激光联合治疗寻常性痤疮156例[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19(5):303-306.[4]黄祥玉,李世荣,魏红.铒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117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0,21(6):333-335.[5]周展超,吴余乐.皮肤美容激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64-76.[6]Goldman,M.P 主编,李勤,余文林,苑凯华译.皮肤与美容激光外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60-169.[7]黄海,张建平,王朝晖,等.铒激光治疗瘢痕114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43(2):131.[收稿日期]2011-12-19 [修回日期]2012-02-29编辑/李阳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