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秦韬玉生平简介,诗作成就介绍

合集下载

贫女 秦韬玉

贫女 秦韬玉

贫女秦韬玉
一、引言
在中国古代社会,贫女通常被视为弱势群体,然而,正是这些贫女中不乏才华横溢者,她们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

本文将通过唐代诗人秦韬玉的生平,探讨贫女秦韬玉如何从贫穷走向成功。

二、秦韬玉的早年生活
秦韬玉,唐代诗人,出身贫寒。

然而,她自幼聪慧过人,酷爱诗词。

尽管家境贫寒,秦韬玉却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才华初现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秦韬玉的诗才被一位名叫李商隐的诗人发现。

李商隐被她的才华所吸引,开始指导她诗词创作。

在李商隐的悉心指导下,秦韬玉的诗词才华得到了飞速提升。

四、走向成功
在李商隐的引荐下,秦韬玉开始在诗坛崭露头角。

她的诗词作品以清新脱俗、高雅别致的风格受到了广泛赞誉。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贫女奋斗的形象。

五、社会影响
秦韬玉的诗词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传递出了勇敢面对生活困境、努力追求梦想的精神,
激励着无数读者在困境中不断前行。

六、结论
贫女秦韬玉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勇气,从贫穷走向了成功。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我们勇于面对挑战,努力追求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人生的华丽转身。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可以看到许多出身贫寒的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她们正如秦韬玉一样,用勇敢和智慧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让我们向这些女性致敬,同时也向那些仍在奋斗路上的女性们加油鼓劲。

《熊逸唐诗50讲》45秦韬玉《贫女》为人作嫁的挫折感

《熊逸唐诗50讲》45秦韬玉《贫女》为人作嫁的挫折感

45 秦韬⽟《贫⼥》| 为⼈作嫁的挫折感8小时前45 秦韬玉《贫女》| 为人作嫁的挫折感秦韬玉《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今天很多在职场上打拼的人,都有过这样一种感受:自己埋头做事付出了很多,结果领功的是别人,自己最多只分到小小一杯羹。

怪自己能力不强吗?不是,不然这些成果也获得不来。

但为什么年年努力,年年都在为人作嫁呢?没办法,社会的运转自有一套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而在我们的天性里,存在着一种公平基因,天然认为同等的付出就要换来同等的回报。

比如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你花一百元买了一件商品,它到底值不值,既不取决于价格本身,也不取决于这件商品给你带来的效用本身,更不取决于这件商品的成本,而仅仅取决于别人是花多少钱买到同款的。

经济学里最有意思的一个原理就是“价值是主观的”,它之所以最有意思,是因为主观感受可以千变万化,既可以表现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可以表现为“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在万变当中的不变,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公平意识。

这种意识不仅我们身上才有,就连猴子身上也有。

猴子如果看到同伴得到的食物比自己的更多更好,哪怕自己得到的已经绰绰有余,可以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了,但还是会暴跳如雷,觉得受到了天大的委屈。

这种天性,会使很多在外人看来并不失败的人产生严重的挫折感。

如果他们刚好会写诗,就会用诗歌来倾诉忧愤。

我们不难想见,这样的诗在任何时代都不会缺少共鸣。

秦韬玉的《贫女》就是这类诗歌当中首屈一指的名作。

1. 时世妆诗的标题是《贫女》,写一个贫寒的女人。

这是一个凭空塑造出来的形象,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诗人只是借助这个形象来做自我影射: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七言律诗

秦韬玉七言律诗

秦韬玉七言律诗
【提纲】
一、介绍秦韬玉及其作品
秦韬玉,唐代著名诗人,字仲明,排行十七,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考进士不第,曾任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监察御史里行等职。

秦韬玉的诗歌作品以七言律诗为主,题材丰富,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提纲】
二、七言律诗的特点
七言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的特点是: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之间讲究对仗和平衡,诗的结构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

七言律诗在音韵、意境、表达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是诗歌中难度较高的一种体裁。

【提纲】
三、分析秦韬玉的七言律诗作品
秦韬玉的七言律诗作品具有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

在他的诗歌中,既有咏史抒怀之作,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也有山水田园之诗,如《题破山寺后禅院》;还有表现忧国忧民之情,如《夜泊牛渚怀古》。

这些作品在意境、情感、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秦韬玉独特的艺术风格。

【提纲】
四、总结秦韬玉七言律诗的艺术价值
秦韬玉的七言律诗在唐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作品一方面继承了
前人七言律诗的传统,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创新。

他的诗歌既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表现,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同时,秦韬玉的七言律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不仅丰富了唐代诗歌的宝库,也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伤时未遇 托兴可哀——读秦韬玉《贫女》诗

伤时未遇 托兴可哀——读秦韬玉《贫女》诗

伤时未遇托兴可哀——读秦韬玉《贫女》诗
马丕环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晚唐诗人秦韬玉,主要活动于唐懿宗、唐僖宗时期。

他出身单寒,早年屡试不第,后投靠权宦田令孜门下,官至丞郎、保大军节度判官。

中和二年(882年)特赐进士及第,为“芳林十哲”之一。

他以七律见长,典丽工整,近似温李。

《贫女》是他的代表之作,也是晚唐诗坛中不可多见的佳构。

全篇通过贫女的内心独自,紧紧围绕良媒难托、良缘难结的终身问题,展现其心灵之美、性格之刚和美好人物不容于时的苦痛。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马丕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读秦韬玉的《贫女》 [J], 边起
2.遭遇绝代美女——读杜甫秦州诗《佳人》 [J], 雪潇
3.儿女家常话人世冷暖情——秦韬玉《贫女》赏析 [J], 王月馥
4.秦韬玉《贫女》诗发微 [J], 徐乐军
5.孤舟老泪忧世伤时——读杜甫《秋兴》八首之第一首 [J], 蒋述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贫女》秦韬玉的唐诗鉴赏

《贫女》秦韬玉的唐诗鉴赏

《贫女》秦韬玉的唐诗鉴赏《贫女》秦韬玉的唐诗鉴赏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翻译/译文译文汝河岸边有个贫穷住家女,边行边哭声音凄凉又悲怆。

自己说道:“家中父亲年已老,独生小女孤单没有男丁壮。

郡吏抓丁之来何等粗暴相,县官惟命是从不敢来相抗。

督促遣送不要一刻有停留,老态龙钟抓去还要扶拐杖。

殷殷勤勤嘱托四旁之近邻,有幸能得众位多多来相帮。

最近听说有的同乡已回家,打问消息疑虑生死心慌张。

果然在那冰冰寒冷冬雨中,老父冻僵死在壤河岸边上。

女子质柔体弱无力将父拖,横尸旷野又无银钱作埋葬。

始知世上生女不如只生男,虽存世上究竟何事可承当。

扪胸声声悲号大呼叫苍天,我生我死到底将是怎么样?”秦韬玉诗鉴赏《贫女》是晚唐诗作中较有影响的一首,诗人借贫女悲惨处境和心灵苦痛的自白,对当时社会重富轻贫、重势轻才的不合理现象表示了强烈的愤怒。

诗中,作者对贫女充满了深厚的同情,但却未著一怜悯之词,而是把强烈的感情倾注在贫女形象的塑造上,让读者的心灵在同贫女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的撞击中产生炽热的火花。

诗人对贫女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采用刻写心灵的手法来实现的。

首联“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落笔便通过揭示贫女和富女生活差别之悬殊来刻写贫女内心的痛楚。

“蓬门”既说明贫女出身之贫贱,又显示了她现在居住条件的贫困简陋;“绮罗香”写出了富女服饰的豪华;用“未识”二字联缀贫富两极,愈显贫女生活之苦。

“拟托良媒”是贫女在个人婚姻大事处理上的美好愿望,“益自伤”则写出了其内心愿望与现实的剧烈矛盾和苦闷之情。

颈联“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是说有谁欣赏贫女那不同流俗的高洁品格,又有谁与贫女共爱俭朴的梳妆呢?也就是说当时只有卑俗的处世格调和奢侈的梳妆才会取悦于世人,而贫女的格调恰恰与流俗有悖。

“爱”与“怜”的次第运用,正写出下贫女与世人在心灵格调和追求方面的巨大反差,从而更显示出贫女内心世界的纯洁美丽。

秦韬玉《贫女》赏析

秦韬玉《贫女》赏析

秦韬玉《贫女》赏析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人小传】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中明,父亲是京城警卫军队的左军将军。

秦韬玉有一身钻营官场的本领,先是给大宦官田令孜吹牛拍马,不到一年就连获升迁;后来护卫唐僖宗到蜀中避难,深得唐僖宗的欢心。

在中和二年(882年)的科举考试中,皇帝钦点秦韬玉进士及第,田令孜又提拔他做了工部侍郎。

秦韬玉在当时很有诗名,作品一经写成便会立即被人传诵。

他在后世最受称道的一首诗却是在不得志的时候写的,也就是这里选录的《贫女》。

这首诗格调高远,取譬不卑不亢,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善于钻营官场的人写出来的。

【注讲】①诗歌字面上是描写一位贫家女子的出嫁之难,实则是作者托贫女以自喻。

秦韬玉当时或在幕府任职,做别人的幕僚,故而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之叹。

②蓬门:指代贫寒家庭。

这一联是说贫女生于寒门,没用过绫罗绸缎,如今想要托媒人嫁人,但想到世人只重富贵而不重品格,自己出嫁的希望渺茫,于是自伤自怜起来。

③这一联是说有谁喜爱不同俗流的格调,有谁与贫女一样喜爱俭朴的梳妆呢?言下之意是说,世人只重衣冠不重人,贫女所期待的男子实属凤毛麟角。

④敢将十指夸针巧:是写贫女自信女工精湛。

不把双眉斗画长:是写贫女自信容貌美丽。

⑤压金线:一种刺绣手法,用金线绣花。

衣裳(cháng):古人穿衣分上衣下裳,合称衣裳,今天发音变成了衣裳(shang)。

【名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长安书怀赏析

秦韬玉长安书怀赏析

秦韬玉长安书怀赏析秦韬玉,一个名字充满着古典韵味,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以《长安书怀》最为脍炙人口。

这首诗以长安城为背景,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和壮丽,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深厚感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意境、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对《长安书怀》进行赏析。

首先,我们来谈谈《长安书怀》的意境。

诗人以长安城为背景,通过对城市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和壮丽。

诗中写道,“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里通过“一片月”和“万户捣衣声”来展现长安城的夜景,月光下,万家灯火,万户捣衣声,勾勒出一幅繁华热闹的城市画面。

另外,“长安城头头白,思往事如流。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的眷恋之情,城头头白,意味着历史的沉淀,思往事如流,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历史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整首诗以长安城为载体,通过对城市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城的繁华和壮丽,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深厚感情。

其次,我们来谈谈《长安书怀》的艺术手法。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使整首诗显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比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里通过对月光和捣衣声的描绘,展现了长安城的夜景,使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又如“长安城头头白,思往事如流。

”这里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长安城头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历史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通过对比,突显了长安城的变迁和诗人的离愁别绪。

总的来说,诗人通过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最后,我们来谈谈《长安书怀》的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对长安城的描绘,表达了对长安的深厚感情。

诗中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的离愁别绪,长安城的萧瑟之处,使诗人感到离愁别绪。

又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这里通过对长安城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城的繁华和壮丽之情。

秦韬玉诗选

秦韬玉诗选

秦韬玉诗选秦韬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

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

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

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

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

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

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

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燕子不知大厦许栖无,频已衔泥到座隅。

曾与佳人并头语,几回抛却绣工夫。

春雪云重寒空思寂寥,玉尘如糁满春朝。

片才著地轻轻陷,力不禁风旋旋销。

惹砌任他香粉妒,萦丛自学小梅娇。

谁家醉卷珠帘看,弦管堂深暖易调。

陈宫临春高阁拟瀛洲,贪宠张妃作胜游。

更把江山为己有,岂知台榭是身雠。

金城暗逐歌声碎,钱瓮潜随舞势休。

谁识古宫堪恨处,井桐吟雨不胜秋。

塞下到处人皆著战袍,麾旗风紧马蹄劳。

黑山霜重弓添硬,青冢沙平月更高。

大野几重开雪岭,长河无限旧云涛。

凤林关外皆唐土,何日陈兵戍不毛。

紫骝马渥洼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

膘大宜悬银压胯,力浑欺著玉衔头。

生狞弄影风随步,踥蹀冲尘汗满沟。

若遇丈夫能控驭,任从骑取觅封侯。

豪家石甃通渠引御波,绿槐阴里五侯家。

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避邪。

按彻清歌天未晓,饮回深院漏犹赊。

四邻池馆吞将尽,尚自堆金为买花。

采茶歌(一作紫笋茶歌)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

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

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

老翠看尘下才熟,搅时绕箸天云绿,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题竹削玉森森幽思清,院家高兴尚分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人秦韬玉生平简介,诗作成就介绍
本文导读:诗作成就
其诗皆是七言,构思奇巧,语言清雅,意境浑然,多有佳句,艺术成就很高。

代表作有《贫女》、《长安书怀》、《桧树》、《题竹》、《对花》、《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边将》、《织锦妇》、《钓翁》、《天街》、《豪家》、《陈宫》、《燕子》、《仙掌》、《独坐吟》、《咏手》、《春游》等,其中以《贫女》一诗流传最广、十分著名。

该诗写蓬门荜户的贫家女子,一生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心里想找一个好婆家但又念及自家的贫困以及所谓的“门当户对”之婚姻惯例,不禁暗自悲伤),平日里梳妆俭朴,手工精巧却不用在画眉斗长上,“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可怜每日辛勤忙碌的刺绣劳作都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而已)。

全诗语言简丽,描画细腻,寄寓深刻,情真意哀,不愧佳作,该诗的结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为世人所熟诵。

另外《长安书怀》中的“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题竹》中的“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八月十五日夜同卫谏议看月》中的“寒光入水蛟龙起,静色当天鬼魅惊”、《钓翁》中的“潭定静悬丝影直,
风高斜飐浪纹开”和《天街》中的“宝马竞随朝暮客,香车争碾古今尘”等都是极佳的对句,充分显示了诗人出类拔萃、高人一筹的艺术才华。

古书记载
韬玉少有词藻,工歌吟,恬和浏亮。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九)
秦韬玉调似李山甫,咏手押髯字诗,尤矫痴可喜。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八)
秦韬玉诗无足言,独《贫女》篇遂为古今口舌。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读之辄为短气,不减江州夜月,商妇琵琶也。

”《春雪》诗“惹彻任教香粉妒,萦丛自学小梅娇”,弄姿处亦有小翮试风之态。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