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师用书:第3单元 8 拿来主义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课件

• 类比论证:将尼采自诩为太阳,只知给予而不 知取得,最后发了疯的事例进行类推,论证国 民政府如果只知道“送去”不知 “拿来”, 终将也会“发疯”。
• 对照论证:文章8、9段一正一反,有力地论证 了该如何“拿来”。
• 因果论证:即因为那样的原因,可以顺势得出 这样的结论。
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 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道贺,讨一点 残羹冷炙做奖赏。”
• 正因为具备了“拿来”精神,积极学习中国大唐文化,日本才有 了今天独一无二的日本文化;正因为具备了“走出去,引进来” 的“拿来” 精神,中国才有了如今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成绩;正 是借了“拿来主义”的光,一直被人诟病的网络游戏现在才能堂 堂正正地出现在我们大学的课堂……
•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同学们, “拿来主义”无时不有,无处不 在。只要我们能借助好“拿来主义”这双翅膀,青春的我们就能 “海阔千里凭鱼跃,天高万丈任鸟飞”!
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 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 和观点,鲁迅写了这篇杂文,阐明 了批评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 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 确主张。
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 要指“五四”以来,那种精辟、 锋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 论文章。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 其创作的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 刺向黑暗势力”。
作品介绍
•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 《坟》《二心集》《而已集》 《南腔北调集》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佳作评析
假如你是周树人的老师,请从文章 构思和语言特点两方面举例点评周 同学写的这篇《拿来主义》。
要求: 1.前后位组成小组进行评析; 2.时间为6分钟; 3.每小组推举一名代表展示评析成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3单元8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2)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一、授课的基本理念最近几年,我一直希望能形成自己的授课模式,能够把语文课上的更有思想、更有层次、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有温度;根据自己的思考,我把自己的课堂命名为“立体语文”,力争从语文的温度、深度、宽度等方面挖掘、拓展语文的本源,进而影响学生,成就学生,教“既管高考又管长远”的语文。
二、对教材的认识把这篇文章所在单元放在五册必修来看,本单元比较重要,它是仅有的一个从思想角度选文的单元。
单元导读部分提出: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令人深思,使人清醒;如果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质疑或阐发,我们就会进入更高的境界。
这提示我们授课要从思想深度方面挖掘本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形成自己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同时,本文是鲁迅先生有代表性的一篇杂文,其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特点比较鲜明,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本文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就要求授课中要关注语言,通过语言品味、欣赏文章的思想内涵。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鲁迅杂文幽默犀利的语言内涵,理解掌握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在写作中有所借鉴。
方法与过程: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有自己的思考,与时代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在质疑中形成自己的思考,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根据单元导读提示,要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思想;因此,课堂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鲁迅思想,以此激发、引导学生对课文思想的发掘,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鲁迅思想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帮助)通过莎士比亚,我们可以了解英国;通过托尔斯泰,我们可以了解俄国;而通过鲁迅,我们则可以了解20世纪初的中国,了解鲁迅先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邃思想,体会鲁迅先生对国家的爱,对民族的期望。
那么,大家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了解多少呢?请大家说一说你所知道的鲁迅思想。
……………………师总结:鲁迅先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批判,批判封建礼教、科举制度、愚民政策、国民劣根性等;二是期待,期待国民的启蒙、社会的变革、人性化的人道主义、爱国情怀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第8课拿来主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1.新时代学生对鲁迅文章中涉及的历史背景以及鲁迅文章的语文风格和深刻内容不容易理解,所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之法应当化史为实,将繁为简,化难为易。
2.高一学生对议论文的了解也很肤浅,思维常常保留在一般现代性较强的那种重采轻质的流行文风之中。
所以,借此文让其学习议论之章法也颇为重要。
尤其是构思方法。
3.高一学生写作还带有浓厚的“散漫”习气,信马由缰,只讲故事,不研其理,停留在追求时髦个性的层面上,所以,本文作为议论文写作的一个基本标本,应当在课堂上有所突出。
写作不只是个人消遣自娱的,文章合为时而作,是必须有其现实和历史的意义的。
必须借此文引导学生对作文的目的和意义有个新认识。
【教学目的】一.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以小风大、就近取譬的论证思路和方法,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二.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批判性继承中外文化遗产之正确态度和方法。
三.学会概括层次和中心的分析概括方法,学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一、难点:课文前半部分,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其实就是作者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重点:课文后半部分,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拿来主义”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应用:学会议论文构思和基本写法。
二、方法策略: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宜用朗读批注法解决语言问题,用提炼归纳法解决层次和中心理解的问题,用对比联想、思辨讨论法解决文章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问题。
【教学时数】两教时【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完成前6个自然段教学。
2.理清送去主义危害。
3.理解中心观点及其提出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展开的开革开放至今三十多年了,外国的科学、文化、技术等人类优秀文明进来的同时,西方社会的一些糟粕也随之而来,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对待这些外来的东西呢?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可以给予我们一些思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第三单元8课《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
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1.揣摩课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德育目标1。
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
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1.理解当今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2.学会分析当今中外文化交流的现象。
3.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杂文的美,固然与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直接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事物敏锐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来自于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
这篇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关于文化遗产的文章,不仅在当时具有当头棒喝、澄清思想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在指导我们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本文,一要深刻领会“拿来主义”的含义,二要学习比喻论证的手法。
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六卷).“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了华北,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
鲁迅感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队伍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大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cd12f8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6.png)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大全]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优秀教案[大全]8.拿来主义四川德阳五中龚如君编写教学目标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3.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在现在的意义。
教学重点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杂文,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2.了解阅读杂文的基本方法;3.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㈠创设情景。
杂文以“议论为主”又具有“文学意味”,一些小品文、随笔、札记等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具备杂文风格与作用的文章,都可以叫做杂文。
杂文具有短小精悍,尖刻犀利、嬉笑怒骂,冷嘲热讽、议论说理形象化等特点。
阅读杂文首先要了解它的针对性。
阅读时要了解它的写作背景,明白是针对什么人或什么事的。
其次要注意杂文写法和取材的一般特征,特别是说理的形象性。
其一般写法是“从实入手,以实论虚”,即常从一个人、一桩事,甚至一句话、一首诗、一条谚语、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段传说入手,通过对照、联想、借喻、类比等方法来揭示隐藏在里面的意义。
其取材的一般特征是“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即从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中选取一个侧面或一点来做文章,“从一滴水里看世界”。
第三要注意杂文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非常有特色的,为了了解他的杂文的特色,我们他在《花边文学·奇怪》是如何论“男女之大防”的:世界上有许多事实,不看记载,是天才也想不到的。
非洲有一种土人,男女的避忌严得很,连女婿遇见丈母娘,也得伏在地上,而且还不够,必须将脸埋进土里去。
这真是虽是我们礼仪之邦的“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古人,也万万比不上的。
这样看来,我们的古人对于分隔男女的设计,也还不免是低能儿;现在总跳不出古人的圈子,更是低能之至。
不同泳,不同行,不同食,不同做电影,都只是“不同席”的演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鲁迅导学案(3)

精选文档第八课《拿来主义》导教案学习基本目标1.认识杂文的基本特色。
2.剖析文章构造,列出文章的纲要。
3.掌握词语的语境义,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4.理解“大宅子”这一段比喻论证,感觉杂文以小见大,就近取譬,形象说理的特色。
学习进步目标1.联合从前学过的鲁迅散文,对鲁迅生动、锋利的语言作一点修辞梳理。
2.和同学议论先据有再精选好仍是先精选再据有好,感悟鲁迅非凡的气魄与胸怀。
3.阅读更多的鲁迅杂文,思虑鲁迅杂文的详细针对性与超越详细对象的归纳性是如何密切联合在一同,追索它超越现实的意义。
4.商讨:我们如何做鲁迅希望的“新人”?5.试试运用一个整体比喻的方式阐释自己的见解。
词汇累积1.读准以下加点字。
自夸( xǔ)给( jǐ)与小气(sè)脑髓(suǐ)譬( pì)如孱( càn)头蹩(bié)进2.解说以下词语或加点的字。
一直:表示从过去到此刻。
礼尚来往:尚,崇尚,重视。
大度:大方,肚量宽宏。
自夸:诩,炫耀。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借指显贵的恩赐。
堂而皇之:很风光,很有魄力。
摩登:音译词,“现代的”“时兴的”的意思。
孱头:软弱无能的人。
弄虚作假:成心玩弄令人诱惑的欺诈手段。
国粹:粹,精髓。
修辞累积杂文的语言以风趣嘲讽为整体特色。
这类风趣嘲讽成效,常经过暂时改变语词的感情色彩产生,或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反语相刺;或大词小用,小词大用,重若;或庄俚用,俚庄用,亦庄亦。
看看下边各句中加点,分属于哪一。
⑴自从炮打破了大以后,又碰了一串子,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了。
⑵ 有几位“大” 捧着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去,叫作“ 国光”。
⑶ 之,活人代替了古玩,我敢,也能够算得出一点步了。
⑷自然,能不过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得丰富,两者得大度。
⑸但我的子是在的,所以他留下一点礼物。
要不然,当佳大典之,他拿不出西来,只能磕喜,一点残羹冷炙做。
⑹我在里其实不想于“送去”再什么,否太不“摩登”了。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拿来主义教师用书

拿来主义本课话题——善于借鉴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
针对这些情况,对于中外文化遗产,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说“我们要拿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鲁迅对文化遗产的见解,跟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
——生活中的素材百老汇街一座有77年历史的罗马风格建筑被命名为海尔大厦。
这标志着海尔海外扩X 战略的成功。
可谁曾知道,当年的海尔学习借鉴了德国海尔的技术,将其全部消化吸收,于是才有了海尔今天的辉煌。
借鉴他人,海尔集团在世界家电制造业中脱颖而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5.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6.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自诩.( ) 冠冕.( ) 吝.啬( ) 脑髓.( ) 蹩.进( ) 徘徊..( )( ) 【答案】 x ǔ mi ǎn l ìn su ǐ bi é p ái hu ái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冠⎩⎪⎨⎪⎧冠.冕〔 〕夺冠.〔 〕 (2)倘⎩⎪⎨⎪⎧倘.使〔 〕倘.佯〔 〕 (3)给⎩⎪⎨⎪⎧给与〔 〕给.力〔 〕 (4)孱⎩⎪⎨⎪⎧孱.头〔 〕孱.弱〔 〕 【答案】 (1)ɡu ān ɡu àn (2)t ǎn ɡ ch án ɡ (3)j ǐɡěi (4)c àn ch án2.语境辨析法(5)很多情况下,我们是中了商家恐吓.( )营销的圈套,但这种吓.( )唬可能会带来产品销量的飙升,但也可能败坏品牌声誉。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8课 拿来主义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8课拿来主义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第8课拿来主义文化遗产1.月下的圆明园是那样安静,古今中外的文明荟萃使得它成为蓄谋已久的强势者的囊中之物。
动乱年代,在风雨飘摇中苟延残喘已属不易,更何况西方人用红衣大炮明火执仗地强取豪夺。
八国的火种燃烧着列强贪婪的欲望,文明又一次在武力下呻吟:精致的琉璃墙被推倒了,名贵的字画被抢走了,无法搬动的建筑最终成为欲望的祭品。
而园中的牡丹开得如此华美堂皇,又被那沾着血迹的皮靴践踏得如此狼狈。
2.我们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
秦始皇的兵马俑至今气宇轩昂地挺立着,隋朝大运河的波澜依旧拍打着千年的岸堤……孟姜女的哭声凄婉悲恸,纤夫的号子似乎仍在耳边萦绕。
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熨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
刀光剑影去了,长歌悲哭停止了,豪情厮杀消逝了……一切随着大江东去,只有千年松柏和着轻风耳语。
3.几千年来,长城用沉重的身体构设着中原百姓沉睡的摇篮,这里有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里有多尔衮吼叫而来的铁骑,这里有中华儿女太多太多无法忘记也无法割舍的记忆。
可是现在,银白色的月光拂过长城,那沉重的城体却写满了欲望者短视的贪婪。
城砖,一块一块被愚昧者从山巅挖走,或成为墙角路旁的基石,或成为倒卖文物的资本,或成为流浪异乡的“孤客〞。
更有甚者,机械的轰鸣碾过,大规模的城砖被集体无意识地挖走,与漫漫黄沙一道,成为现代柏油路的陪衬。
如果有一天我们远离地球,有谁还能标识我们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有谁还能告诉子孙,我们东方的文明曾是如此绚烂?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民族魂〞——鲁迅鲁迅(1881-1936),字豫才。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他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希望用此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拿来主义本课话题——借鉴与吸收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针对要不要继承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鲁迅提倡“拿来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在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运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开动脑筋,擦亮眼睛,勇敢地占有、挑选、利用外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
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东莞女德班怪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在近日媒体对广东东莞蒙正国学馆“女德学堂”的报道中,这16个字,被形容为学堂的“女德”四项基本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女德班并非个案,而是正在遍地开花。
据了解,东莞蒙正国学馆开办的“女德班”每年举办12期,每期约50人,全天学习,一期一周时间。
女德班第一门课就是拜师,学员要先向馆长一鞠躬三叩首才算正式“入门”。
女德班的课程内容很多是从传统经典中提取,但不少课程具有争议,如其倡导的“压缩自己、相夫教子是获得救赎的唯一方式”。
目前,东莞市委宣传部通报称,因教学内容违背社会道德风尚以及超范围经营、无证办学等,蒙正国学馆“女德班”已被依法责令停办。
尽管对于“国学”的定义仍未有统一明晰的答案,但标准基本是可以确定的——它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向社会传递的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对于这些,我们应该借鉴和吸收。
然而“女德班”却打着国学的幌子,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
如此糟粕,每个人都应自觉抵制。
背诵——相关的名言警句1.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
——毛泽东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5.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仪.节( ) 磕.头( ) 残羹.( ) 冷炙.( ) 吝啬..( )( ) 脑髓.( ) 譬.如( ) 徘徊..( )( ) 孱.头( ) 自诩.( ) 国粹.( ) 冠冕.( ) 玄.虚( ) 蹩.进( ) 糟粕.( ) 【答案】 yí kē ɡēnɡ zhì lìn sâ suǐ pì pái huái càn xǔ cuì miǎn xuán biã pî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给⎩⎪⎨⎪⎧ 给面子 给予(2)炮⎩⎪⎨⎪⎧ 枪炮 炮制 (3)孱⎩⎪⎨⎪⎧ 孱头 孱弱 (4)别⎩⎪⎨⎪⎧ 别扭 别致【答案】 (1)ɡěi jǐ (2)pào páo (3)càn chán (4)biâ biã2.语境辨析法(5)他善于审时度.( )势,危急关头,能够将生死置之度.( )外。
(6)他虽然取得了冠.( )军,但在获奖感言里并没有冠.( )冕堂皇的语言。
【答案】 (5)duï/dù (6)ɡuàn/ɡuān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línɡ 毛自xǔ xǔ xǔ 如生yì 戴 ⎩⎪⎨⎪⎧ biē 闷鱼biē biã 脚bì 端⎩⎪⎨⎪⎧ biàn 认biàn 论biàn 子花bàn ⎩⎪⎨⎪⎧ 国cuì 憔cuì cuì 火破suì 【答案】 翎/诩/栩/栩/翊 憋/鳖/蹩/弊 辨/辩/辫/瓣 粹/悴/淬/碎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1)吝啬·吝惜两者都有过分爱惜财物的意思。
“吝啬”形容词,主要指当用的不用,含贬义;后面不能带宾语。
“吝惜”动词,表示珍惜,指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多为中性词。
还可以用于财物之外的生命、力量等以及具体的物品。
后面可以带宾语。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最新调查显示,德国五分之一的企业在圣诞节庆祝活动方面表现过于__①__(吝啬/吝惜),而企业老板说绝不会在培训员工方面__②__(吝啬/吝惜)金钱。
【答案】 ①吝啬 ②吝惜(2)鼓吹·鼓动两者都有“宣传”的意思。
“鼓吹”①宣传提倡。
②吹嘘。
侧重于宣传。
“鼓动”指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
侧重于结果。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华为在美国的竞争对手思科等其他一些电信企业幕后________(鼓吹/鼓动)国会审查华为,借此破坏华为名声,从而给自身带来商机。
②他们在宣传单中大肆________(鼓吹/鼓动)产品功效,授课时还免费赠送鸡蛋、袜子等小礼品,致使每天都有三四百名老年人被吸引前去听课。
【答案】 ①鼓动 ②鼓吹(3)徘徊·彷徨两者都是动词,都有“犹豫不决”的意思。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豫不决。
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彷徨”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由于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未见明显回暖,国内钢铁产品需求疲软,钢铁业仍在低谷________(徘徊/彷徨)。
②女主角林依晨在《我可能不会爱你》中生动地演绎了一个少女成长过程中对爱情的憧憬和________(徘徊/彷徨)。
【答案】①徘徊②彷徨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义之邦,礼尚往来....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光荣传统,送礼能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消除敌对冷漠,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下中国的某些所谓学者,往往不肯下大功夫自主创新,只是残羹冷炙....,歪念真经,邯郸学步又东施效颦,结果是自欺欺人,难抱“美人归”。
(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检查人员发现,超市面包销售点冠冕堂皇....地设立在超市入口处,销售的熟食没有采取任何避免污染的措施,食品安全隐患比较突出。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礼尚往来”,指社会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
用在此处合乎语境。
(2)ד残羹冷炙”,主要指吃剩下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拾人牙慧”。
(3)ד冠冕堂皇”,意思是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而句中是想表达“公然或毫不隐讳地”的意思,应该使用“堂而皇之”。
[常识·速览][识作者]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民族魂”——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探背景]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文化界反动文人掀起了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维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许多人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
[巧识文]杂 文杂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中的一类(一般以议论为主),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的文艺性论文。
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战斗的文体。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中国自战国时代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就多有这一类的文章。
五四运动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为了战斗的需要,对于有害的事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广泛地运用了杂文;它们有如匕首、投枪刺向敌人,表现了坚强的战斗力;在艺术上,感情饱满,形象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形成了杂文的新传统和新风格。
[整体·感知]鲁迅先生针对国民党政府的媚外行径、卖国政策和有些人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针对革命文化阵营内部的拒绝借鉴、盲目排斥的态度,提出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也包括本国文化遗产),又要认真地分析精华与糟粕,加以批判地吸收,以期提高民族的素质,创造民族的新文化,并把这种观点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文脉·梳理]拿来主义⎩⎪⎨⎪⎧ 送去主义 破 ⎩⎪⎨⎪⎧⎭⎪⎬⎪⎫来源:闭关主义表现:送物送人实质:卖国主义危害:主权丧失讽刺反语①全盘否定②全盘接受③挑选[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列举了三个“送”的事例:①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②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③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