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油田低阻油成因分析
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及增注措施

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原因分析及增注措施随着我国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针对某区块存在的高压注水井欠注问题,从区块地层、注入水水质以及地面注水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科学的整改措施。
通过实施地层有效治理,对欠注井平均注水压力降低和单井日均增注效果明显。
对地面注水系统实施改造,会大幅降低管网末端管损和欠注率,有效解决区块高压欠注问题。
标签:低渗透油田;注水井;高压欠注;注水系统引言注水是油藏开发中后期重要提高采收率措施之一,对于低渗油藏而言,由于储层物性较差,注水过程容易产生储层堵塞等问题,造成地面注入压力过高,管线注水困难,影响油田整体的开发效果。
因此,低渗油藏在开发中后期注水过程,不可避免地需要采取技术手段来应对注水困难造成的影响。
目前主要的技术措施有:振动解堵技术,利用井下振动源产生脉冲水流,从而消除地层内贾敏及堵塞效果;脉冲解堵技术,利用脉冲仪器对地层造成脉冲波,从而达到储层解堵的目的;超声波地层解堵技术,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机械作业,造成地层内蜡堵、粘土颗粒等堵塞,并降低地层内原油黏度,改善原油流度比;注入表面活性剂,降低地层内油水界面张力、提高储层内油水相对渗透率,从而改善注水效果。
对于低渗储层增注技术研究,国内外诸多学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陈东升等分析了油藏注水井欠注原因,概括了酸化增注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多种解堵酸的增注应用效果,提出了增注技术的发展趋势;等研制了一种低伤害、缓速酸液体系,应用于欠注井中有效的改善了储层渗流能力,提高了注水效果;等针对油藏欠注的问题,分析了储层物性、筛选了酸液体系,利用氟化氢铵解堵进行地层解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析了各种酸液增注技术的应用效果,重点介绍了活性降压增注、分子膜复合增注、径向钻井增注等技术的应用效果,为低渗储层增注技术提供借鉴;针对低渗油藏欠注及注水压力较高的问题,分析了目前常见酸液体系的应用情况,筛选出适合胜利油田的增注酸液,并提出了未来增注技术的发展方向。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

低渗透油田开发难点及对策探析在我国油气开发领域中,低渗透油田已探明储量占据油气资源总储量的2/3以上,具有极大开发潜力,也是油气开发领域的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低渗透油田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等特征,在开发过程中面临诸多难点,难以实现预期原油产量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充分挖掘油田开发潜力,本文对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标签:低渗透油田;油田开发难点;解决对策一、低渗透油田的主要开发难点1.油层孔喉细小、渗透率过低低渗透油田的定义为,渗透率在(0.1-50)x10-3μm2的储层。
由于储层渗透率过低,从油田开发角度来看,绝大多数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难度过大,普遍存在比表面积过大、油层孔喉较为细小的问题,这也是储层渗透率过低问题的主要出现成因,常规油田开采技术体系与油田开采需求不符。
同时,油层渗透率越低,则油田开发难度越大。
例如,当油层渗透率保持在(0.1-1.0)x10-3μm2时,被称作为超低渗透油田,基本不具备自然产能与开发价值。
2.渗流不规律在常规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渗流往往具备特定规律,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油田渗流规律的基础之上,可以针对性制定开发方案,有效利用现有开发资源,将油田开采效率控制在较高标准。
但是,多数低渗透油田的渗流规律难以确定,与达西定律相违背,且油田的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力极为明显,以此为诱因,产生压力梯度,为后续油田开发工作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
3.弹性能量过小多数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储层连通性过差的问题,加之受到渗流阻力因素影响,导致这类油田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实际采收率往往在1%-2%区间范围内。
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不但实际产量会处于较低程度,同时,也将浪费一定量的天然气资源,难以实现预期经济效益。
4.注水效果不明显目前来看,受到工艺限制,在开发多数低渗透油田时,需提前对油田进行压裂改造处理,方可具备大规模开发的基础条件。
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类型与测井响应

Abs t r a c t:A c c o r di ng t o t he f a c t o r s, t he l ow r e s i s t i v i t y r e s e r v o i r s c a n be di vi d e d i n t o 5 t yp e s:r o c k ma t r i x c on du c t i ng,h i gh i r r e du c i bl e wa t e r s a t ur a t i on,hi g h s a l i ni t y o f f or ma t i on wa t e r,d oub l e p or e s s y s t e m t o ge t he r wi t h f r a c t ur e a n d s a l t mu d i n v a s i o n . Th e ma i n f a c t or s t ha t ma ke t h e oi l r e s e r v oi r r e s i s t i v i t y l o we r a r e r o c k ma t r i x c o nt a i ni n g c o ndu c t i ve ma t e r i al e s p e c i a l l y p yr i t e a nd o t he r me t a l e l e me nt s o f he a v y mi ne r a l s ;c l a y mi n e r a l s c a t i on e xc ha n ge a nd a dd i t i o na l c on du c t i vi t y o f b a l a nc e o f c a t i o ni c i n r o c k c a n ma ke t h e r e s i s t i v i t y of r e s e r v o i r s a p pa r e nt l y d e c r e a s e; i t p r ov i d e s s t or a g e s p a c e f o r i r r e du c i b l e wa t e r, w hi c h i s f i ne l i
低阻油藏成因机理

低阻油层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可以发现新的油气层,增加新的储量与产量;减少试油成本;发现新的非常规储层.
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
1:粘土附加导电性引起的低阻,粘土矿物含量越高,电阻越低.2:复杂孔喉结构引起的低阻,主要是存在微孔隙与渗流孔隙两种孔隙系统中,束缚水饱和度增加,从而导致低阻.
3:目标层段富含导电金属矿物.
4:砂泥岩薄互层引起的低电阻率,当出现砂泥岩薄互层时,尽管泥岩层不会改变砂岩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但它会极大抑制砂岩层的感应测井响应。
测井系列选择

测井系列的选择第一部分测井系列是根据井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及测井设备情况,结合对测井资料定性定量解释需要,为完成预定的地质任务而选择的一套适用的综合测井方法。
一个地区所使用的测井系列,主要是根据地质任务,从井剖面的地质一地球物理特点的实际出发进行实验而确定下来的。
1.标准测井系列选择根据本地区的地质一地球物理特点,选择一种或两种电极系,作为标准电极系,与自然电位、井径等测井方法配合,在本地区所有的井中进行全井段(从井底至表层套管鞋)测量,这就是所谓的标准测井或称为对比电测。
为了应用方便,规定一个地区用统一的深度比例1: 500,统一的横向比例:一般视电阻率为2Q・m/cm(10Q 力/加);自然电位为12.5mV / cm;井径为5cm/cm。
由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电极距的电极系在同一剖面中所测得曲线幅度和形状都不相同,所以在解决地质问题上具有不同的效果。
因此选用的标准电极系要符合以下两个基本原则:①在标准电极系的视电阻率曲线上,能将井剖面上电阻率和厚度不同的地层区分开来,并能准确地确定其界面:②视电阻率的数值能尽量反映各岩层的真电阻率,以便根据标准测井曲线初步判断井剖面的油(气)、水层。
在砂泥岩剖面中,多采用底部梯度电极系,以利于根据视电阻率曲线的极大值、极小值划分岩层界面。
例如,华北、胜利等油田,地质条件相似,选用A2.25M0.5N作为标准电极系,与自然电位组成标准测井系列。
2.综合测井系列选择砂泥岩剖面测井解释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地质任务主要是:①详细划分岩层剖面,准确确定岩层深度、厚度及油气层的有效厚度;②划分渗透性地层(储集层);③判断油、气、水层;④计算储集层的含油饱和度、孔隙度等参数。
3.选择测井系列的主要原则(1)能有效地鉴别油井剖面地层的岩性,估算地层的主要矿物成分、含量与泥质含量,清楚地划分出渗透性储集层。
(2)能较为精确地计算储集层的主要地质参数,如孔隙度、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和渗透率等。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法
1.渗流机理:
-毛细管压力: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孔隙尺寸较小,油液进入孔隙
中时会受到毛细管压力的作用,导致渗透率下降,渗流过程变慢。
-几何因素:低渗透油藏中,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差,使得油液无法
充分流通。
此外,岩石孔隙表面的表面张力和孔隙形状也会影响渗流能力。
-电性因素:一些低渗透油藏中,岩石中存在可移动的离子,会产生
电性效应,对渗流过程有一定影响。
2.开发方法:
-压裂:压裂是通过在井孔中注入高压液体,使岩石发生裂缝破裂,
以增加渗流通道的方法。
低渗透油藏中,压裂可以大大提高油藏的渗透率,增加油井产能。
-水驱:水驱是通过在注入井中注入水,以推动原油向采油井流动的
方法。
在低渗透油藏中,由于自然产能较低,通过注水可以增加地层压力,促使油液向井筒移动,提高采收率。
-注水压裂组合:注水和压裂的组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首先通过压裂增加渗流通道,然后注水提高地层压力和采收率。
这种方法
适用于较厚的低渗透油藏。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发低渗透油藏,还可以使用增粘剂和块剂等辅助
技术。
增粘剂可以改变原油的流动性,增加原油在孔隙中的有效流动面积。
块剂则可以填塞孔隙中的大孔洞,提高渗流通道的连通性。
总之,低渗透油藏的渗流机理和开发方法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渗流机理,并结合合理的开发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开发低渗透油藏,提高产能和采收率。
低电阻率产油气层测井评价技术

4、粒间孔隙与裂缝并存时引起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这类地层一般发生在中等偏低的孔隙性地层中,孔隙度一般在10%~20%的范围内。由于裂缝发育,在钻井过程中有相当的泥浆滤液渗入,驱赶并代替了裂缝中的油气,而使产层的电阻率下降,缩小了与水层的差别,甚至趋近于邻近水层的电阻率,导致解释上的困难。
5、表面和骨架导电引起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1、具有高—极高地层水矿化度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这类地层往往是泥质含量较小的砂岩~粉砂岩地层。其特点是由于高矿化度地层水导致地层电阻率低,有时比周围的泥岩的电阻率还低,但电阻率指数仍很大,一般大于4。引起这类油气层呈低电阻率的原因是矿化度极高的地层水在孔隙中形成密度密布的导电网格,使油气层电阻率明显降低。
1.2外因
外因是指外来因素导致油气层电阻率减小。该类低阻油气层侵入
当油气层为轻质油气层时,该类油气层具有比重小、粘度低、流动性好等特点。在钻井过程中,井眼周围地层的轻质油气层很容易被泥浆滤液驱赶走。这些泥浆的侵入,使轻质油气层的电阻率减小,降低了轻质油气层与水层的深探测电阻率差异。
这类储层较为少见,而且常与地层水矿化度、岩石粒度大小、泥质含量等影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电阻率下降,通常比水层电阻率还要低。
6、岩石强亲水
在油水共存条件下,岩石表现为混合润湿,但部分岩石由于其表面的吸水性强(如蒙脱石附着颗粒表面),而始终表现为强亲水的特点,为形成发达的导电网络提供了保障,从而造成低阻。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

低渗透老油田堵塞成因分析及综合解堵技术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油田进入了老化期,其中绝大部分是低渗透油田。
低渗透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常常遇到因油水混合物中的杂质等原因,导致井筒、地层孔隙堵塞的问题。
油田的堵塞不仅会使产能下降,还会影响采油的经济效益,对此需要进行综合解堵技术的研究。
一、地层砂岩杂质堵塞地层砂岩中含有各种类型的杂质,例如黏土、石英、石英砂等。
沉积岩石中的结构和组成决定了它们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
这些砂岩杂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孔隙中油水分离,使油水分离不彻底,随着采油时间的增加,杂质堵塞的程度也会逐渐增加。
二、石蜡、沉积物等物质堵塞随着油井的生产,在油藏温度和压力环境下,会有石蜡和高密度沉积物的产生。
这些物质对地层孔隙进行了堵塞,特别是对于低渗透油田,堵塞的情况更加严重。
三、泥层堆积堵塞由于采油过程中,土壤中的泥层会被吸入地下水中,随着采油时间的增加,泥层会逐渐堆积在井下导致堵塞。
四、露天沉积层堵塞露天沉积层是地层的裸露部分,在刨开砂土后,露天沉积层就暴露在外。
由于露天沉积层没有粘结物,即便是微小的颗粒也会被随着水流进入井筒中影响产量。
一、化学解堵技术通过注入各种化学药品,如酸等,对地层进行处理,以达到解堵的效果。
化学解堵技术可以降低沉积物的沉积率,提高油井的产能,具有使用方便,效果比较显著等优点。
物理解堵技术主要是通过注入物理波,如超声波、激光波等,来破坏堵塞体,达到解堵的效果。
物理解堵技术适用于泥层、石蜡等物质的堵塞,具有良好的效果。
三、微生物解堵技术微生物解堵技术主要是注入一定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分解堵塞体达到解堵效果。
微生物解堵技术的适用范围广,效果稳定,可以对各种成分的沉积物进行解堵,具有良好的环保效果。
热解堵技术是通过加热井筒和地层来进行解堵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可以使沉积物发生溶解、转化等反应,以达到解堵的效果。
热解堵技术通常适用于多种堵塞体,具有效果显著,优点明显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油田低阻油成因分析
【摘要】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低电阻油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类产层不仅在石油勘探寻找新的油气藏和油田开发中后期寻找剩余油的潜力层分布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开发生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低阻油层岩性因素咸水泥浆侵入时间推移测井相关系数双水模型
低阻油层在世界上广泛分布,在加拿大东部近海地区、中东地区;我国东部的胜利油田、华北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等均有分布。
而对大港油田、辽河油田、冀东油田、华北油田七个目标区块的统计,低阻油层占油层总数的30%以上。
因此这类产层不仅在石油勘探寻找新的油气藏和油田开发中后期寻找剩余油的潜力层分
布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开发生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低阻油层是一种非常规复杂储层,其电阻率特征与常规油层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突出的特征表现在含水饱和度较高。
尽管如此,部分低阻油层仍可产纯油,虽然这些产层的产液量高,但其累积产油量也较高。
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低电阻油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类产层不仅在石油勘探寻找新的油气藏和油田开发中后期寻找剩余油的潜力层分布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开发生产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1 低电阻油气层的成因分析
1.1 由岩性引起的低阻油气层
1.1.1粘土矿物附加导电性引起的低阻
这种类型的油气层是指产层富含泥质或粘土矿物,在附加导电性这一主导因素的支配下所形成的低电阻率油气层。
它们往往发生在淡水地层中。
1.1.2束缚水饱和度高引起的低阻
这种类型的油气层,实质上是以束缚水为主要成分的高含水饱和度的油气层,普遍具有低含油饱和度的特征。
当油层中束缚水饱和度增高时,油层的电阻率也随之降低,形成由束缚水饱和度高引起的低阻。
1.1.3薄油层内泥质夹层的存在引起的低阻
这种类型的油气层,井眼和围岩是造成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
低阻油层内含有大量泥质夹层,层内泥质夹层一方面使其有效厚度变薄,造成有效层段的电阻率减小,另一方面它的电阻率低于有效层,从而使整层的视电阻率下降,形成低阻。
1.1.4由导电性矿物骨架引起的低阻
当含油气的地层中存在导电性矿物骨架时,由导电矿物所附加的电导也会使得地层的电阻率降低,如砂岩中存在一定量的黄铁矿,其影响也可使油层的感应测井的电阻率降低,甚至低至与水层相差无几,造成识别油气的困难。
1.2 咸水泥浆侵入引起的低阻油层
由于地层发育了一定的裂缝,在钻井过程中有相应的泥浆滤液侵入,驱赶并替代了裂缝中的油气,使产层的电阻率明显下降,缩小
与水层的差别,甚至趋近于邻近水层的电阻率,导致解释上的失误。
在钻开储层初期,钻井液侵入最剧烈,电阻率降低速率最快;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侵入变缓,电阻率降低速率减缓;当浸泡达到一定时间后,电阻率不再变化。
2 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分析
低电阻率油气层往往出现在以粉砂及泥质(或粘土)占优势的砂岩地层及互层中,一般属于低能量的沉积环境。
低电阻率油层的岩心以斑状及不均匀含油为主,少数为均匀含油或饱含油,外渗油气。
低电阻率油层含油饱和度一般小于50%,有些可产纯油,而且产能极高。
其电阻率较低,一般为10-15ω·m,电阻率指数i≤3,电阻率特征与常规油、水层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低电阻率油气层还具有亲水性,束缚水含量一般较高,大约在25%-60%之间(一般稠油油层为15%-30%左右,水层大于50%),与水层很相近,含油饱和度低于50%。
在淡水泥浆条件下,低阻油层深侧向和浅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重合或为负差异,呈低侵或无侵显示,电阻增大率一般小于3。
从其感应测井值及形态来看,低电阻率曲线形态可以归纳成三种:
(1)台阶型:表现为电阻率曲线上部高下部低,主要分布于构造边部。
(2)均匀型:主要表现为电阻率曲线呈现均匀低电阻型,主要分布于构造高部位,为纯油层的典型代表。
(3)“山”字型:主要表现为电阻率曲线上、下部低,中间高。
其上部电阻率值低主要原因是由于沉积环境发生变化,储层中泥质含量增加,物性变差,导致上部储层变差,从而引起电阻率值降低。
下部电阻率值低是由于水层电阻率值的影响。
低阻油层微电极曲线呈锯齿状,具有较小的正差异(一般小于1-2ω·m)。
声波时差比水层的声波时差大,一般超过380μs/ m。
sp 呈低幅度值,而水层的sp异常较大,低阻油层的sp异常相对值比水层小,异常幅度一般为(-5—-10mv)。
对砂岩储层而言,gr射线强度随泥质含量的减少而降低,在gr 曲线上,低电阻率油层具有比中、高阻率油层和水层略高的计数率。
3 结束语
华北油田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储层岩性、物性变化大,油、气、水层电性特征表现紊乱。
由岩性因素引起的低阻油气层分布范围广、潜力大。
同时由于华北油田早期多为咸水泥浆钻井,咸水泥浆侵入影响引起的低阻油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束缚水饱和度高引起的低阻和地层水矿化度低,水层电阻率升高,使油气层电阻增大率降低引起的低阻也普遍存在。
因此了解华北油田低阻油成因对于进行低阻油层测井解释是一件十分有意义和必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曾文冲.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类型、成因及评价方法的分析.地球物理测井,1991
[2] 陈学义,等.辽河油田滩海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及其精细解释.
测井技术,2000
[3] 李林祥,等.孤东油田低阻油层的特征.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
[4] 王向公,等.大港板桥地区低阻油层成因分析.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1陈学义等
[5] 杜旭东等.低阻油层成因分类和评价及识别世界地质,2004 作者简介
赵健,汉族,学历:本科,现职称:初级,研究方向: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