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解思考题
《电力系统分析》第5章 习题解答

第五章思考题及习题答案5-1什么是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备用容量?为什么要设置备用容量?答:系统的电源容量超出发电厂发出的有功功率的总和的部分,称为系统的备用容量。
系统设置有功功率备用容量为了满足频率调整的需要,以保证在发电、供电设备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以及系统负荷增加时,系统仍有足够的发电容量向用户供电,保证电力系统在额定频率下达到有功平衡。
5-2 电力系统频率偏移过大的影响有哪些?答:频率偏移过大时,主要有以下影响:(1)电动机的转速和输出功率随之变化,会严重地影响产品的质量。
(2)会影响各种电子设备工作的精确性。
(3)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很大。
对汽轮发电机叶片都有不良影响;电厂用的许多机械如水泵、风机等在频率降低时都要减小出力,因而影响发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使整个发电厂的有功出力减小,从而导致系统频率的进一步下降;频率降低时,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增大,为了不超越温升限额,不得不降低发电机的发出功率;频率降低时,系统中的无功功率负荷将增大,无功功率损耗增加,这些都会给电力系统无功平衡和电压调整增加困难。
总之,由于所有设备都是按系统额定频率设计的,系统频率质量的下降将影响各行各业。
而频率过低时,甚至会使整个系统瓦解,造成大面积停电。
5-3 什么是电力系统负荷的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何为有功功率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K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L答:系统处于运行稳定时,系统中有功负荷随频率的变化特性称为负荷的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
当系统有功平衡破坏而引起频率变化时,系统负荷也参与对频率的调节(当频率变化时,系统中的有功功率负荷也将发生变化),这种特性有助于系统中的有功功率在新的频率下重新达到平衡,这种现象称为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
K的数值取决于全电力系统各类负荷的比重。
L5-4什么是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静态频率特性?何为发电机组的单位调节功率?K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G答:发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称为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一频率静态特性。
2022年第7版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课后思考题答案及解析

人卫2022年第七版妇产科护理学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概述课后思考题答案及解析案例一:某女士27岁,因婚后正常性生活三年未孕,于2021年6月4日就诊。
自述结婚三年未避孕,平素月经规律,12282665--,LMP :2021年5月27日,G0P0。
既往身体健康无手术史、家族遗传病史及过敏史。
查体:神志清,体温36.3℃,脉搏7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0/70mmhg ,乳房等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检查无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未产型,阴毛分布正常,阴道通畅,分泌物不多,白色无异味;宫颈正常大小,光滑,无宫颈抬举痛及摇摆痛;宫体前倾前屈位,正常大小,质中,活动度良好,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
问题:1.根据该女士妇科检查结果,分析不孕原因可能与哪些生殖器官有关?答:根据该女士妇科检查结果,考虑其不孕原因可能与子宫、输卵管、卵巢有关。
2.该女士的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及经期分别是多少?答:月经史的公式是:月经初潮月经周期月经期,因此该女士月经初潮年龄12岁,月经周期26-28天,经期5-6天。
3.若该女士想知道是否排卵,最简便快捷的方法是什么?答:基础体温测定是测定有无排卵的简易可行方法。
基础体温就是每天早上在起床之前进行体温测量。
测量以后就把它记录在专门的体温测量表上面。
正常情况下,来月经的时候,基础体温会偏低,在排卵期就更低。
但随着排卵期的结束,基础体温会逐渐地升高,高温相持续至下次月经到来之前。
一般来说在排卵以后体温会增加0.3-0.5℃,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会跟着月经周期呈周期性变化。
案例二:某女士,28岁,已婚,临床诊断疑似“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
问题:1.若发生异位妊娠破裂,血液最可能积聚在哪里?为什么?答:异位妊娠破裂后,因子宫直肠陷凹为盆腔最低部位,故血液多积聚在此处。
2.若进行诊断性穿刺,应选择哪个穿刺部位?为什么?答:若进行诊断性穿刺,应选择阴道后穹窿穿刺。
系统解剖学复习大纲

系统解剖学复习大纲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实习项目一骨学总论学1、填空题(1)骨的形态包括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2)每个骨块由骨质,骨膜,骨髓,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组成(3)骨质可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
(4)正常成人共有206块骨,按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颅骨,躯干骨,颅骨、上肢骨,下肢骨四部分。
2.名词解释骨骼;含气骨;骨质;骨髓;骨膜;滋养孔。
骨骼: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赋予人体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含气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腔洞,称含气骨。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密质和松质。
P8骨髓:为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
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P8骨膜:除关节面的部分外,新鲜骨的表面都覆有骨膜。
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
P8滋养孔:3.问答题(1)试述长骨的构造。
P7(2)试述骨的构造.P8重点掌握各部骨的数目;骺;骺线;骺软骨;骨小梁;骨的构造;骨膜的作用;骨髓。
实习项目二躯干骨复习思考题1、填空题(1)每个椎骨由椎弓、椎体和由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
(2)每个椎弓伸出的突起包括一个棘突,一对横突,二对关节突。
(3)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组成。
(4)寰椎无椎体,棘突,关节突,它由前弓,后弓,侧块构成。
(5)胸椎的主要特点是有上下肋凹和左右肋凹,棘突特长,斜向后下,彼此掩盖,呈叠瓦状排列。
(6)骶管上连椎管,下端的开口称骶管裂孔。
2、名词解释椎孔,椎管,椎间孔,隆椎,岬,骶管裂孔,胸骨角。
椎孔:椎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椎管:各椎孔上下贯通,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岬:骶骨底的上缘中份向前隆凸,称岬。
骶管裂孔:骶管上通连椎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
课后思考题——精选推荐

课后思考题1. 使⽤交换法测未知电阻时21,R R 的阻值在交换前后是否可以改变, 为什么?例如交换前Ω==0.10021R R ,交换后Ω==0.500'2'1R R 。
答:不可以。
因为误差的存在,在实验中 0.5000.5000.1000.100≠ 。
因此如果交换前后21,R R 的阻值改变,则''1'221s s R R R R R R R =,相应的不确定度 ()()()()()()()2''22'1'12'2'2222211212121212121+++++=s s s s x x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R R u ()%1.023%1.0262611?=?≈≈R R u 2. 检流计的“电计”和“短路”键的作⽤是什么?调零键下⽅的锁扣在什么位置才可以进⾏调零和测量(说明是露出红点还是⽩点),使⽤后应置于什么位置(是露出红点还是⽩点)?答:“电计”是AC5型检流计⾃带的⼀个保护开关。
按下“短路”健,就给指针加上⼀个阻尼⼒矩,使其尽快回到平衡位置。
在调零和测量时调零旋钮下的锁扣应先搬到左边(露出红点),实验结束后应搬向右边(露出⽩点)。
3. 说明测量电路中滑线变阻器的作⽤。
答:本实验中滑线变阻器采⽤限流接法,起保护电路的作⽤。
开始时应调节到最⼤阻值,待电桥基本平衡后,应使滑线变阻器的阻值为零,以提⾼电桥的线路灵敏度。
4. 测量时如何使⽤B 、G 按钮,为什么要这样使⽤?答:⽤单桥测量电感线圈的直流电阻时,为防⽌通断瞬间产⽣⼤电流损伤检流计或⼲扰测量,接通时应先按B ,后按G ,断开时应先断G 后断B 。
5. 为什么选取⽐率臂时⼀般应使单臂电桥×1000Ω的测量盘尽可能⽤上?答:为了使测量数据的有效数字最多,减⼩测量误差。
6. 下列因素是否会加⼤测量误差?(1) 电源电压⼤幅下降。
《系统解剖学》思考题j及答案

《系统解剖学》思考题答案骨学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
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
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
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
③扁骨:板状,如顶骨。
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②骨膜,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
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
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
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
生殖系统总结复习思考题包括答案

生殖系统复习思考题答案【填空题】1.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生殖管道和附属腺;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附属腺包括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2.输精管道包括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和男性尿道四局部。
3.附睾分为头、体和尾三部。
4. 输精管依其行程分为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和盆部四部。
输精管结扎常在精索部进行。
5. 射精管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排泄管集合而成,穿经前列腺,开口于尿道前列腺部。
6.阴茎可分为头、体和根三局部。
主要由三块海绵体构成,背侧两块为阴茎海绵体 , 腹侧一块为尿道海绵体,后者的前端膨大叫阴茎头,后端膨大叫尿道球。
7.男性尿道起自膀胱的尿道内口,依次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三部。
8. 男性尿道有三处扩大,分别位于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舟状窝;两个弯曲分别是耻骨下弯、耻骨前弯;三处狭窄,从后向前依次为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其中最狭窄处为尿道外口。
9. 前列腺的形态可分为前列腺底、前列腺尖和前列腺体。
内局部五个叶,即前叶、中叶、后叶和侧叶。
10.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临床上把前列腺部和膜部称为后尿道,把海绵体部称为前尿道。
11.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生殖腺卵巢;生殖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附属腺前庭大腺。
卵巢和输卵管称为子宫附件。
12. 卵巢位于盆腔侧壁 , 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的夹角处,此处称为卵巢窝。
13. 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分为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和输卵管漏斗四部。
卵子和精于受精的部位多在输卵管壶腹,输卵管结扎术常在峡部进行。
14. 子宫的形态可分为底,体和颈三局部。
子宫的内腔可分为上部的子宫体腔和下部的子宫颈管。
15.子宫颈可分为子宫颈阴道上部和子宫颈阴道部两局部。
16. 成人女性子宫的正常姿势是前倾前屈位。
固定子宫的韧带有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子宫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17.阴道的上端较宽,围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之间的环状腔隙称为阴道穹,以阴道穹后部为最深。
系统解剖学作业

【运动系统】作业题(名词解释)1.骺软骨2.胸骨角3.翼点4.腹直肌鞘5.耻骨下角6.骨盆倾斜度7.椎管8.椎间孔9.肋弓10.骨腭11.腹股沟韧带12.黄韧带13.椎间盘14.斜角肌间隙15.隆椎16.半月板17.鼻旁窦18.骨盆界线19.板障20.骺线思考题1.简述新生儿颅囟的形态特征及意义2.简述眶的交通3.骨盆界线是怎样围成的4.何谓咀嚼肌?各有何作用5.何谓大、小骨盆6.简述鼻腔的交通7.简述膈肌的形态特点及通过的结构8.简述各部椎骨特点9.简述踝关节易发生内翻损伤的解剖学基础10.简述椎骨间的连结11.简述关节的基本构造12.何谓足弓有何生理意义13.列出颅底内面有哪些孔裂及其通过的结构14.下列症状是哪些肌肉瘫痪所引起的(1)右上肢不能外展(2)右侧不能耸肩(3)“马蹄内翻足”畸形(4)手腕下垂分析题1.试述脊柱整体观2.试述骨的构造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特点及其运动4.试述髋关节的组成,特点及其运动5.试述肘关节的组成,特点及其运动6.试述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及其运动7.试述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何谓“椎间盘脱出症”8.椎弓间的连结结构有哪些?有何临床意义9.试述大腿肌的分群、各群肌肉的名称及作用10.试述影响关节灵活性与稳固性的因素11.试述拇指腕掌关节的运动及主要参与的肌肉12.试述骨性鼻腔的组成及交通13.试分析颞下颌关节张口、闭口及研磨运动及主要参与的肌肉14.试述腹前外侧壁肌肉的形成物15.试述骨性胸廓的连接及正常形态特点【消化系统】作业题(名词解释)1. 咽峡2.McBurney点3.十二指肠球4.齿状线5.肝外胆道系统6.梨状隐窝7.上消化道8.Oddi括约肌9.十二指肠大乳头10.十二指肠悬韧带11.回盲瓣12.Glisson系统13.肝蒂14.肝门15.咽淋巴环16.胆囊三角17.咽隐窝18.肝胰壶腹19.肛白线20.Meckel憩室思考题1.简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2.肝脏面的形态结构3.胆汁和胰液的产生及排出途径4.三对唾液腺各位于何处,各开口于何处?5.简述肝、脾的主要韧带及其意义6.简述胃中度充盈时的位置7.比较空肠与回肠的解剖特点8.简述盲肠的位置9.简述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10.简述系膜的形成和意义分析题1.胰头肿大可压迫哪些主要结构,会出现什么症状?2.食管分哪些几部,三个狭窄部在何处,各距中切牙的距离?3.试述阑尾的体表投影和国人阑尾常见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4.试述咽的形态、位置、分部, 各部主要结构及相通?5.简述十二指肠的起止、分部及重要结构?6.试述肝的位置和形态?7.试述胃的位置、形态及功能?8.试述肛管的形态结构?9.试述舌乳头的类型及分布。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思考题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思考题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建立潮流计算模型?现有的主要潮流计算方法有哪些?(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对复杂电力系统正常和故障条件下稳态运行状态的计算,潮流计算的目的是求取电力系统在给定运行方式下的节点电压和功率分布,从而用以检查各元件是否过负荷.各点电压是否满足要求,功率的分布和分配是否合理以及功率损耗等.潮流计算既是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方式的合理性、可靠性及经济性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又是电力系统静态和暂态稳定计算的基础.潮流计算的结果就是电力系统进行控制的目标、是系统可能出现的运行状态、是系统不希望出现的运行状态,是进行系统经济性调度、安全性评估的基础.(2)潮流计算是通过列写电路的功率平衡方程式来建立模型的.(3)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高斯迭代法(Gauss法)为基础的潮流计算方法;牛顿一拉夫逊法潮流计算;快速分解法.2.电力系统潮流中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控制是如何实现的?有功功率控制:电力系统负荷的变化会引起电力系统频率的变化,系统中所有并列运行的发电机姐都装有调速器,有可调容量的机组的调速器均将反应系统频率的变化,按各自的静态调节特性,及时调节各发电机的出力改变机组的出力,使有功功率重新达到平衡;同时,还可通过发电机组调速器的转速整定元件来实现有功功率的控制.无功功率控制:调节发电机的励碰电流可改变发电机发出的无功功率,同时,并联电容、同步调相机和静止补偿器等无功功率补偿设备,也可实现无功功率的调节.3,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是什么关系?在电力系统中,频率与有功功率是一对统一体,当有功负荷与有功电源出力相平衡时,频率就正常,达到額定值50Hz.而当有功负荷大于有功出力时,频率就下降,反之,频率就上升.当系统中出现有功功率不平衡时,如有功功率电源不足或负荷増大时,将会引起系统频率下降;反之造成系统频率过高.任何频率偏移,都会造成频率的降低。
4,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与电压是什么关系?电压与无功功率是一对对立的统一体,当无功负荷与无功出力相平衡时,电压就正常,达到額定值,而当无功负荷大于无功出力时,电压就下降,反之,电压就上升.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与电压密切相关,表现为两个方面:1.节点电压有效值的大小对无功功率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线路中传椅的无功功率大小与线路两端电压有效值之差成正比,无功功率将从节点电压高的一端流向节点电压低的一端,节点电压有效值的变化也将使流经线路的无功功率随之发生变化.2.无功功率对电压水平有决定性影响;当系统出现无功功率缺额时,系统所接各负荷的电压将下降,以减少其向系统吸取的无功功率来获得无功功率的平衡.5、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存在的异同点?与输电系统相比,配电系统存在着网络呈辐射状、规模庞大、三相不平衡、量測配置相对不足、有电流幅值量测而无方向信息、存在大量的短支路和r/x比值大的特点,给直接把输电系统的状态估计方法应用到配电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6,现代电力系统分析除了需要考虑功率平衡外,还需要考虑哪些约束条件?电力系统分析除了考虑功率平衡外,还有许多约束条件:元件约束、拓扑约束、发电机出力约束、安全要求约束、经济运行约束等. 7.建立电力系统数学模型的关键是元件的特,性和元件之间的约束,元件之间的约束是什么?给出电力系统数学模型.元件之间的约束即为网络拓扑约束,是指各支路之间的联结美系.电力系统可以抽象为一个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的网络,网络拓扑约束集中表现为基尔塞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为节点电流列向量;为节点电压列向量;为节点视在功率列向量;Y为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将上式展开有:8、简述电力系统状态估计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关系.电力系统的状态量一般取为各节点的复电压•它可以用极坐标表示为电压的幅值与相角,也可以用直角坐标表示为电压的实部与虚部.电力系统的量测量一般是节点注入或支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节点电压幅值.在常规潮流中,如果把各PQ节点给定的注入复功率和各PV节点给定的注入有功功率和电压幅值看作量测量,则其量测数恰好等于状态量数.而在状态估计中量测数一般多于状态量数.常规潮流与状态估计都是由已知量测值(给定条件)求其状态量的计算过程.状态估计的实质是在量测量的类型和数量上扩大了的广义潮流,而常规的潮流可以理解为特定条件下的状态估计,可以说是狭义的潮流9、简述电力系统状态估计与电力系统最优运行的关系(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骨的构造与全骨的组成。
构造:(1)骨质,骨的实质,构成骨的主要部分。
骨密质位于骨的表层,致密坚硬。
骨松质位于骨内部,由骨小梁构成,疏松呈海绵状。
(2)骨膜,紧贴于骨的表面,关节面除外。
a.外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致密而坚韧。
b.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营养骨的作用。
c.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感觉灵敏。
d.内层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和修复。
(3)骨髓,红骨髓存在于骨髓腔(6岁前)与骨松质间隙,具有造血功能。
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存在于成人的骨髓腔内。
骨的组成2.简述鼻旁窦的位置,名称,开口位置及作用。
3.骨连接有几种方式?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有哪些?(1)直接连接:膜性连接,软骨连接,骨性结合。
支持保护作用间接连接:滑膜关节。
活动性大,稳固性差(2)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3)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及半月板,关节唇,滑膜囊。
4.简述下颌关节、肩关节、髋关节、肘关节与膝关节的构成和运动。
5.简述消化管各段的名称,连续关系和分界标志。
口裂—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管—肛门6.简答三对唾液腺的形态、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7.简述肝的位置、形态、分叶和固定肝的结构。
位置: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形态:(1)二面二缘:上为膈面,下为脏面。
前缘锐利,后缘钝圆(2)三沟:左纵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右纵沟,前有胆囊窝,后有腔静脉沟,容纳下腔静脉横沟(肝门),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3)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围合称肝蒂。
(4)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面围成的区域,有胆囊动脉通过(5)分叶:上面分2叶(左右),下面分四叶(左右方尾状)固定结构: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
8.简答左右支气管的差异。
左支气管,较长,约4—5cm,较细,近水平位右支气管,较短,约3cm,较粗,近垂直位。
9.简述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
位置: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膈肌上,左右各一形态:(1)肺尖从胸廓上口渗入颈根部,锁骨内侧1\3处高出2-3cm (2)肺底与膈相贴(3)肋面临贴肋与肋间肌,纵隔面临贴纵隔(4)前缘薄而锐,左肺前缘下部有心切迹,后缘钝圆贴脊柱两侧,下缘薄锐,位置随呼吸运动有变化。
肺门:肺内侧面的中部,是主支气管、肺动静脉出入的门户。
肺根:出入废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相连,包以胸膜肺叶:左肺经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经斜裂,水平裂分上中下三叶。
10.简述肾的位置、形态、被膜及其剖面结构。
位置:脊柱两侧,腹膜后方,肾门与第一腰椎平齐,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
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
形态:(1)蚕豆形,二端二面二缘(2)肾盂,肾窦内2-3个膜管状的肾大盏彼此汇合成的漏斗形膜管结构。
(3)肾门:肾动静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出入的门户。
(4)肾蒂:肾静脉、肾动脉、肾俞(前后),肾动脉、肾静脉、肾盂(上下)。
右肾蒂较短。
(5)肾窦:肾门伸入肾实质的空腔,主要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
被膜: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内外)11.比较男女内生殖器各包括哪些器官?12.简答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
(1)分部:后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前尿道(海绵体部)(2)狭窄:A尿道内口(距外口18-20cm),B膜部(距外口15cm)C尿道外口(最狭窄部位)(3)弯曲:耻骨下弯(固定)、耻骨前弯(可变)(4)功能:排尿排精13.比较左右半心结构的异同。
14.简答肝门静脉系的位置、属支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名称。
肝门静脉的合成: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在胰头后方形成。
收集范围:除肝以外的腹腔不成对脏器及脐周的静脉。
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特点:门静脉内没有静脉瓣,回流受阻时,血液可发生逆流;门静脉两端均为毛细血管;门静脉内的血液均为营养丰富的静脉血;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
吻合途径:(1)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上腔静脉(2)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髂内静脉——下腔静脉(3)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腹壁上(下)浅静脉—上(下)腔静脉15.简述上下肢的浅静脉的名称和大致行程。
(1)上肢浅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2)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属支: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
16.简答胸导管的起止、行程与收纳的属支名称。
起始部:乳糜池,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第一腰椎前方汇合而成的囊状膨大。
走行:乳糜池——膈肌主动脉裂孔——胸腔后纵隔——第四胸椎下水平斜向左上——颈根部呈弓形弯向外侧,收纳左静干、左锁骨下及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静脉角17.简述眼球壁三层的名称、位置、结构特点及各部的功能。
(1)外膜(纤维膜):角膜和巩膜。
角膜占前1\6,无色透明,参与屈光。
巩膜占后5\6,白色不透明,维持眼球形态,保护眼球内容物。
(2)中膜(视网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中有瞳孔,有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调节瞳孔大小。
睫状体内有睫状肌,调节晶状体曲度。
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起营养和吸收眼内的分散光线。
(3)内膜(视网膜):盲部(虹膜部和睫状体部),无感光作用。
视部,有视神经乳头、黄斑、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接受光的刺激,将其转换为神经冲动并向中枢传导。
18.简答房水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睫状体产生房水——眼后房——瞳孔——眼前房——虹膜角膜角——巩膜静脉窦——眼静脉19.简答泪液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
泪腺分泌泪液——结膜囊(湿润角膜,冲洗结膜)——上下泪点——上下泪小管——泪囊——泪鼻管——下鼻道20.简答前庭蜗器的组成。
(1)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2)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3)内耳:骨迷路,骨半规管、前庭、耳蜗;膜迷路,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蜗管。
21.简答鼓室的6个壁及比邻。
①上壁:鼓室盖,上邻颅中窝;②下壁:颈静脉壁,下邻颈静脉球;③前壁:颈动脉壁,有咽鼓管开口;④后壁:乳突壁,有乳突窦口向后借乳突窦通乳突小房;⑤外侧壁:大部分为鼓膜;⑥内侧壁:迷路壁,有前庭窗、蜗窝、面神经管凸(内有面神经)。
22.简答声波的传导途径。
正常路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前庭膜——蜗管淋巴——螺旋器——蜗神经——中枢鼓膜穿孔:声波——耳廓——外耳道——鼓室——蜗窗第二鼓膜——鼓阶外淋巴——基底螺旋器——蜗管淋巴——螺旋器——蜗神经——中枢23.简述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于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第一腰椎下缘,向下借终丝固定于尾骨背面。
(2)外形:前后略扁的圆柱形。
①1个圆锥:脊髓圆锥②2个膨大:颈膨大,C5至T1(支配上肢)腰骶膨大,L1至S3(支配下肢)③6条沟: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左、右前外侧沟,左、右后外侧沟④31对脊神经,前根:运动纤维后根:感觉纤维,有脊神经节24.简答脑干的位置、分部及与各部相连的脑神经的名称。
(1)位置:俯卧于颅后窝的斜坡上,上方与间脑相接,下方于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连,并与后十对脑神经相连。
(2)分部:自下至上分为延髓、脑桥、中脑(3)脑神经:III动眼、IV滑车、V三叉、VI展、VII面、VIII前庭窝、IX舌咽、X迷走、XI副、XII舌下25.简述脑干内脑神经核的分类、名称及作用。
脑神经核(1)一般躯体神经柱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眼外肌(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和提上睑肌滑车神经核—滑车神经—上斜肌展神经核—展神经—外直肌舌下神经核—舌下神经—舌肌(2)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三叉神经—下颌神经—咀嚼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腭帆张肌、鼓膜张肌面神经核—面神经—支配面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疑核—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软腭、咽、喉的骨骼肌副神经核—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斜方肌(3)一般内脏运动柱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上泌涎核—面神经—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口鼻粘膜腺下泌涎核—舌咽神经—腮腺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颈部胸腹部大部分脏器的活动(4)内脏感觉柱孤束核—面、舌咽和迷走神经—此核的头部接受来自味蕾的初级传入纤维,尾部则接受来自颈静脉窦、咽、喉、心、肺和肠道等内脏的感觉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咀嚼肌、眼外肌、表情肌、牙周膜本体感觉三叉神经脑桥核—接受头面部触压觉冲动接受来自三叉神经、面神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头面部痛温觉冲动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26.简述脑干内重要的白质起止与功能。
27.简答背侧丘脑及后丘脑中主要核团的名称、纤维联系和功能。
(1)背侧丘脑:丘脑前核、丘脑外侧核、丘脑内侧核、中线核群、板内核群。
丘脑外侧核包括背侧核和腹侧核。
腹侧核包括腹前核、腹外侧核(腹中间核)和腹后核。
腹后核包括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
腹后核:发出纤维形成丘脑中央辐射,至于大脑皮层中央感觉区。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和味觉纤维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脊髓丘系纤维(2)后丘脑内侧膝状体:听觉传导的中继核,接受来自下丘臂的听觉纤维,发出纤维至颞叶听觉中枢。
外侧膝状体:视觉中枢的中继核,接受视束的传入,发出纤维至枕叶视觉中枢。
28.简述纹状体的位置、组成及功能。
位置:丘脑外侧尾状核和豆状核的总称组成:新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旧纹状体,豆状核的苍白球。
功能:调解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29.简述大脑皮质各主要中枢名称、位置与损伤表现。
30.简答脊神经的性质、纤维成分及分支。
(1)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含四种纤维成分。
①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等②躯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运动③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运动,控制腺体④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及腺体等。
(2)分支①脊膜支:分布于脊髓背膜和脊柱的韧带②交通支:连于脊神经和交感神经之间的细支③后支(混合性):分布于项背腰骶深层肌及枕项背腰臀的皮肤④前支(混合性):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前支形成的神经丛,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31.简述膈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走行分布与损伤表现。
(1)膈神经(C3—C5)行程:颈丛—斜角肌前面—穿锁骨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沿肺根前方—纵隔胸膜与心包之间—膈分布:运动纤维,膈肌感觉纤维,胸膜、心包、分支至膈下面的腹膜损伤表现:同侧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
(2)桡神经(C5—T1)行程:后束发出—桡神经沟—肱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分布: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前臂的伸肌皮支,臂部与前臂背面皮肤、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损伤表现:不能伸腕、伸肘、伸指,呈垂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