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第一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鲁科版)

合集下载

第1章原子结构第3节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

第1章原子结构第3节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件

A.1s22s22p5
B.1s22s22p6
C.1s22s22p63s1
D.1s22s22p63s2
【解析】 A、B、C、D 四项对应元素分别是 F、Ne、Na、Mg,稀有气体 最不易失电子。
【答案】 B
3.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存在着一定的联
系。在元素周期表中,最容易失电子的元素的位置在 ( )
266.0
327.9
367.4
1 761

(1)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电离能越________(填“大”或“小”);阳离 子核电荷数越高,再失去电子时,电离能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 或“小”)。
(2)上述 11 个电子分属________个电子层。 (3)去掉 11 个电子后,该元素还有________个电子。 (4)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 (5) 该 元 素 的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水 化 物 的 碱 性 比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为 1s22s22p63s1 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________(填“强”、 “弱”)。
【解析】 (1)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受原子核的引力越小,失去电子 越容易,则电离能越小。阳离子核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对核外 电子的引力越大,失电子越难,则电离能越大。
(2)据题目数据,I1、I2 较小,I3 突然增大,说明最外层有 2 个电子,I3 到 I10 变化较小,但 I11 突然增大,说明次外层有 8 个电子,又由于核电荷数小于 18, 所以 A 为 Mg。
(2)核外电子排布对电离能的影响 各周期中稀有气体元素的电离能最大,原因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 对稳定的 8 电子(He 为 2 电子)最外层构型。ⅡA 族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的 s 轨道 处于全充满状态,p 轨道处于全空状态,ⅤA 族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的 p 轨道处 于半充满状态,故这两个主族的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分别比同周期相邻元素 的第一电离能都高,属于电离能周期性变化的特例。例如 I1(Na)<I1(Mg)、I1(Mg) >I1(Al);I1(Si)<I1(P)、I1(P)>I1(S)。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课时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课时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I1、I2 相差不大,I3 远大于它们,说明镁容易失去两个电子,而不易失去第三个 电子,因此镁易形成 Mg2+,而不易形成 Mg3+。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一
探究二
2.观察分析下图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A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一
探究二
电离能的应用
●问题导引●
1.
元素 钠镁
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 第二电离能 第三电离能 第四电离能
496 4 562 6 912 9 540
738 1 451 7 733 10 540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S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探究一
探究二
影响电离能的因素
●问题导引●
1.观察分析下表电离能数据回答问题:
元素 I1/(kJ·mol-1) I2/(kJ·mol-1) I3/(kJ·mol-1)
Li 520
一二
首页
J 基础知识 ICHU ZHISHI
Z 重点难点 HONGDIAN NANDIAN
S 随堂练习 UITANG LIANXI
(3)元素的化合价与价电子排布的关系: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 所在族的序数。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 等于 8(氢元素除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是全充满的稳定结构, 其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因此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在通 常情况下为 0;过渡金属元素的价电子较多,并且各级电离能相差不大,因此 具有多种价态,如锰元素的化合价为+2~+7。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3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3

第3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课程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了解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2.了解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

3.能应用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知识记忆与理解知识体系梳理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一)电离能的定义1.电离能: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叫作电离能,常用符号I表示,单位为。

2.第一电离能:处于基态气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1价所需的最低能量称为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表示。

+1价气态阳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阳离子所需要能量称为 ,常用符号表示。

依次还有第三、第四电离能等。

通常,原子的第二电离能第一电离能,第三电离能第二电离能。

3.第一电离能的作用:可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I1越小,原子越 ;I1越大,原子越。

(二)I1的周期性变化1.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的趋势,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 ,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

2.同一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

3.周期表的右上角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 ,左下角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数值。

4.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较低,而第电离能突跃式变高,这说明钠原子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成为+1价阳离子,形成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状态后,核对外层电子的有效吸引作用变得更强。

镁元素第电离能突跃式变高。

基础学习交流1.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是否逐渐增大?2.已知某元素的第一至第八电离能(单位kJ·mol-1):I1=577,I2=1820,I3=2740,I4=11600,I5=14800,I6=18400,I7=23400,I8=27500(1)为什么I1至I8是增加的?(2)试推测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

3.参考教材中钠和镁的电离能数据分析:为什么Na易形成Na+,而不易形成Na2+?Mg易形成Mg2+,而不易形成Mg3+?预习检测1.下列原子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3《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教案.doc

最新鲁科版化学选修3《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教案.doc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可能出现的情况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写出第 3 周 学生写的是电子 巩固第二节 期及 VA 族元素原子的 排布式,没有抓 的 学 习 内
价电子排布;
住价电子,规律 容,并为本
请同学们根据写出的 内容书记忆型, 节的教学做
价电子排布分析元素 没什么难点,定 准备
周期表中元素原子得 性的记住规律。
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 内容如素材 1
律。
1
过渡
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 学生思维活跃, 调动学生的
践中,仅有定性的分 什么是电离能、 积极性,明
析往往是不够的,为 电负性呢?
确学习目
此,人们用电离能、 自己会猜想
标。
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来定量的衡量或比较
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
强弱。
2
联想质疑
电离能是元素的一种 学生可能会分析 对比分析,
原 子 第 一 电 离 能 增 大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减小
练习 2 练习 3
2. 从 元 素 原 子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数 据 的 大 小 可 以 判 断 出 ()
A、元素原子得电子的难易
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C、元素原子失电子的难易
D、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A、K B、 Na C、P D、Cl
自己继续探究。强调 )半满状态,比 较 决了在 积极 Mg(1s22s22p63s23p0) 正 稳定,所以不易 地问题,学
处于全空状态,能量 失去电子。
生的积极情
较低,比较稳定,所
绪正在提
以不易失去电子。同 理分析:P 和 S
升。

【高中教育】2020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3节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学案鲁科版选修3

【高中教育】2020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3节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学案鲁科版选修3

【20xx精选】最新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3节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学案鲁科版选修31.理解电离能的概念及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 2.能运用电离能解释元素的性质及第一电离能与原子半径、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难点)电离能[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电离能及其分类1.电离能(1)概念: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2)符号:I,单位:kJ·mol-1。

2.电离能的分类M(g)M+(g)M2+(g)M3+(g)…且I1<I2<I3。

(1)氮原子的原子半径及第一电离能都比氧原子的大。

(√)(2)M(g)→M2+(g)+2e-所需能量不是第二电离能。

(√)(3)Na原子在不同状态失去1个电子所需能量相同。

(×)(4)原子的电离能大小I1>I2>I3。

(×)教材整理2 电离能的意义1.电离能越小,该气态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

2.电离能越大,该气态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解析】A、B、C、D四项对应元素分别是F、Ne、Na、Mg,稀有气体最不易失电子。

【答案】B 3.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在元素周期表中,最容易失电子的元素的位置在( )A.右下角B.左上角D.左下角C.右上角【解析】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答案】D 4.从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数据的大小可以判断出( )【导学号:66240007】A.元素原子得电子的难易B.元素的主要化合价C.元素原子失电子的难易D.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解析】第一电离能仅表示失去一个电子时的能量,所以看不出化合价、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答案】C电离能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础·初探]1.递变规律(1)。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三课件: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24张PPT)

高中化学鲁科版选修三课件:第1章 第3节 第1课时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24张PPT)

D.Cl、Br、I
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呈现从小到
大的变化趋势,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答案:B
3.某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二、三、四各级电离能依次为: 899 kJ·mol - 1 、 1 757 kJ·mol - 1 、 14 840 kJ·mol - 1 、 18 025 kJ·mol-1,试分析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为 ( )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92021/11/192021/11/192021/11/19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第一电离能-原子序数图
1.元素第一电离能周期性变化规律中的特例 ⅡA 族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的 s 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p 轨道 处于全空状态,ⅤA 族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的 p 轨道处于半充满状 态,根据洪特规则的特例,二者均属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故这两个 主族的元素原子相对较难失去第一个电子,第一电离能分别比同周 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高,属于电离能周期性变化的特例。例 如 I1(Na)<I1(Mg)、I1(Mg)>I1(Al);I1(Si)<I1(P)、I1(P)>I1(S)。
(1)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电离能越_小___(填“大”或“小”);阳离
子核电荷数越高,再失去电子时,电离能越_大___(填“大”或“小”)。 解析:(1)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受原子核的引力越小,失去电
子越容易,则电离能越小。阳离子核电荷数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失电子越难,则电离能越大。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1.3电离能简介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1.3电离能简介

电离能简介
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一价气态正离子所需吸收的能量称为原子的第一电离能(I1),即
A(g)+I1→A+(g)+e-
气态一价正离子再去掉一个电子成为二价正离子所需的能量,称为第二电离能I2,第三和第四电离能可以类推。

电离能中第一电离能I1最小,也最重要。

各元素第一电离能数据列入表1-6,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Z变化的关系示如图1-4所示。

在I1-Z的曲线上,各种稀有气体的电离能处于极大值,而碱金属处于最小值。

这是由于稀有气体的原子形成全充满电子层,从全充满电子层上移去一个电子是很困难的,要吸收较多的能量。

碱金属价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很容易失去,电离能较小,但若再失去第二个电子就很困难了,所以碱金属容易形成一价正离子。

在主族元素
表1-6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
本表数据录自Robert C. West, “CRC Har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73rd ed. ,1992—93 E 78—79。

表中数据单位为电子伏特(eV),将其乘以96.4846,
所得数据单位即为kJ·mol-1
同一周期元素的电离能I1,基本上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第三周期Na,Mg→Cl,Ar的电离能逐渐增大。

而同族元素的电离能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如IA族的Li,Na,K,Rb,Cs的电离能依次减小。

因此位于周期表左。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课件鲁科版选修3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1.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课时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课件鲁科版选修3
【解析】 在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增强,第一电离 能依次减小。
【答案】 O>S>Se
题组2 电离能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5.已知某原子的各级电离能数值如下:I1=577 kJ·mol-1,I2=1 817 kJ·mol -1,I3=2 745 kJ·mol-1,I4=11 578 kJ·mol-1,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
C.ⅢA 族
D.ⅣA 族
【解析】 由元素原子各级电离能递增数据分析:I3≫I2,所以这种元素最 外层应有 2 个电子,族序数为ⅡA 族。
【答案】 B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 3 周期所含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C.在所有的元素中,F 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第一电离能关系ⅡA 族>ⅢA 族、ⅤA 族>ⅥA 族。 【答案】 A
2.某主族元素原子的第一、二、三、四各级电离能依次为:899 kJ·mol-1、
1 757 kJ·mol-1、14 840 kJ·mol-1、18 025 kJ·mol-1,试分析该元素所在的族序
数为( )
A.ⅠA 族
B.ⅡA 族
(3)Mg 原子去掉 11 个电子后,还有 1 个电子。 (4)Mg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Mg(OH)2。 (5)电子排布为 1s22s22p63s1 的元素为钠,与 Mg 同周期且在 Mg 的左边,所 以碱性 NaOH>Mg(OH)2。
【答案】 (1)小 大 (2)3 (3)1 (4)Mg(OH)2 (5)弱
3.ⅡA 族和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的 原因是什么?
【提示】 在同一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过程中,ⅡA 族和ⅤA 族元素 作为特例出现,第一电离能分别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都高,这主要 是因为ⅡA 族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的 s 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ⅤA 族元素原子最 外电子层的 p 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根据洪特规则均属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故 这两个主族的元素原子相对较难失去第 1 个电子,第一电离能相对较大,属于 电离能周期性变化的特例,例如:I1(Na)<I1(Mg)、I1(Mg)>I1(Al);I1(Si)<I1(P)、 I1(P)>I1(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符号:I 单位:KJ/mol • 表示式: I2 M(g)= M+ (g) + e- I1(第一电离能) I1 电离能 M+(g)= M2+ (g) + e- I2(第二电离能) 电离能 M2+(g)= M3+ (g) + e- I3(第三电离能)
3.意义: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电离能越小,该气态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 电离能越大,气态时该原子越难失去电子 故可判断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原 子 得 电 子 能 力 增 强
原子失电子能力增强
• 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仅 有定性的分析往往是不够的, 为此,人们用电离能、电子亲 和能、电负性来定量的衡量或 比较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 一、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气态原子或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的 • 1.定义:
最小能量叫做电离能。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原因?
同主族元素原子的 价电子数相同,原 子半径逐渐增 大,原子核对核 外电子的有效吸 引作用逐渐减弱
实质分析
• 总之,第一电离能的周期 性递变规律是原子半径、 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 的结果
• 2. 从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数据的大小可以 判断出( c ) A. 元素原子得电子的难易 B.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C. 元素原子失电子的难易 D. 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 3.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 A ) A. K B. Na C. P D. Cl
同一周期的元素而言,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 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体上 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示元素原 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
小结
1.什么是电离能。 2.符号和表示方法 3.意义 4.应用
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 和原子半径的减 小,核对外层电 子的有效吸引作 用依次增强。
在第二周期中Be和N元素及第三周期中Mg和P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它们相邻的元素的第一电离 能。为什么?
提示:请同学们先写出Be、B、N、O、Mg、Al、P、S 的电子排布式,并作比较。 Be:1S2 2S22P0 (B:1S2 2S22P1) N:1S2 2S22P3 (O:1S2 2S22P4) Mg:1S2 2S22P6 3S23P0 (Al:1S2 2S22P6 3S23P1) P:1S2 2S22P6 3S23P3 (S:1S2 2S22P6 3S23P4) 我们知道: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 上形成全空(P0、d0、f0)或半充满(p3、d5、f7)或全 充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处于能量较低状态(即 洪特规则特例),所以失电子所需能量较大,即 I1较大。 而Be、N、Mg、P元素的原子结构恰好满足这一点,所 以导致它们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它们相邻元素。
第3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知识复习: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元素重要性质有哪 些?它们各有怎样的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1.失电子能力: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2.得电子能力:
3.价电子数: 4.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同周期:从1变到7,同主族:相同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5.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
族 周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 原 子 失 电 子 能 力 增 强 B Al Si Ge As Sb Te Po At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I3
• 提出疑问: • Mg的第一电离能比Al的大,所以Al比Mg 易失去电子,但我们以前学习的金属失电子 顺序中,Mg比Al易失电子,与酸反应时更 剧烈。 • 同理:P与S
原因:条件不一致,一是气态,二是溶液
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在总 体上呈现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表 示元素原子越来越难失去电子,碱金 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 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综合分析
• 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价电 子排布有着密切的关系。除Ⅷ外,元素的最高价 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族的序数,非金属元素的最 高正化合价和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H除 外);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全充满 的稳定结构,其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 到电子,因此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在通常情况 下为0;过渡金属元素的价电子较多,并且各级 电离能相差不大,因此具有多种价态,如锰元素 的化合价为+2——+7。
应用
电离能与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是元素性质的一种体现)
观察思考:为什么钠元素的常见价态为+1价, 镁元素的为+2价,铝元素的为+3价? 化合价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 分析结果: • 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较低,而第二电 离能突越式变高,也就是说,I2 》 I1。 这说明钠原子很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成 为+1价阳离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 子的稳定状态后,核对外层电子的有 效吸引作用变得更强,不再失去第2个 电子。因此,钠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 +1价。同理分析镁和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