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8月中国与东盟中药贸易分析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二、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优势与劣势三、东盟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四、对策: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发展方向五、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前景展望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成因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东盟(东盟)贸易逐渐增加,然而农产品贸易逆差从未停止。
造成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生产能力差异大:中国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不利导致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与东盟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之差较大。
2. 消费结构差异:中国消费结构以食品为基础,高品质、高价值以及保健食品的需求量大,而东盟却主要以农副食品为主,品质和价值相对较低,中国农产品消费市场短缺高品质和高价值的农产品,从而形成了对低价的东盟农产品的需求,促进了进口。
3. 政策因素:东盟国家的一些农业耕作方式存在不合规的情况,中国进口的农产品如螺蛳,虾等品种存在质量卫生问题,中国政府为保障国内市民食品安全,对进口农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大,影响了中国对东盟农产品的进口量。
4. 消费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中国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东盟农产品,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销量下降,导致了农药、化肥、兽药等环境污染,影响了中国的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甚至毁损了三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分析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优势与劣势1.优势对比:中国的绝对优势在于人口优势和出口市场较大,东盟在农业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决定了东盟国家的优质农产品可以进入中国的大量餐饮市场。
2. 劣势对比:中国的劣势在于安全保障问题,虽然中国加强了农产品进口的管理,但安全问题仍然不能确保;而东盟国家的劣势在于技术和品质上的缺陷,导致中国进口了一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农产品,给国内民生安全带来了隐患。
三、东盟农产品出口情况分析东盟2008年5月成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拓展了东盟农产品出口。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东盟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进口额约占东盟总出口的46%,共计24亿美元。
我国与东盟中药贸易快速发展

4 87 为5 7 万美元 。同比增长5 %。 由此可见 ,中国一 1 东盟 中药贸易正在 走上
口 技 术 贸易展 台 口
中药材及饮片和提取物为我国对东盟出口主力
中药材 及饮 片和 提取 物一 直 占 我 国出 口东盟 中药商品总额 的8 %以 0 上 。从 去年 以来 ,我 国对 东盟 中 药 材 出 口量一 直保 持平 稳状 态 ,出 口 价格 平均同比增幅在1 % 左右 ,主 要 1 出 口商品 为菊花 、人 参 、党参 、黄
却有很 大 的下滑 。我 国对东 盟 的人 参 出 口主 要 目的国为 马来西 亚和新
加坡。
出 口额下降较快的产品为香茅油。
菊 花 :菊花 为我 国对 东盟 第一 大出 口产 品 ,今年前8 月对东盟 出 个 口的数量 和价格 都 比较 平稳 ,出 口
的 目的 国为新 加坡 、越 南 、马来西
和 价格 均有 较高 的增长 ,但我 国对
马来西 亚提 取物 出 口的数量和 价格 均呈现一定 的下降 。
越南 :我 国对 东盟 中药 出 口的 第 一大 目的 国 ,我国 对越 南 中药 出
口 的主 要 商 品 以 中 药 材 及 饮 片 为
数 量 的菊花 、党 参和 人参 。今 年前
同 比下 降较快 的商 品为 半夏 。我 国 对东 盟 出 口提 取物 的主 要商 品为桉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实证分析

中国—东盟的贸易逆顺差 我们该怎么看

中国—东盟的贸易逆顺差我们该怎么看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崛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
虽然,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但是中国—东盟间的贸易往来存在着巨大的逆差问题。
本文将从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逆差现状、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通过了解这些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如何看待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
当前,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较为严重。
自2010年至2019年,中国—东盟贸易逆差已经呈现出连续升值的趋势。
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年,中国对东盟累计出口1.43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中国自东盟进口2.288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
据此,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逆差为848.7亿元人民币,即大约等于121亿美元。
这种贸易逆差是一种不利于中国的贸易局面,而这种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经济结构、贸易模式、产业结构等因素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一方面,在产品结构和出口结构上,中国与东盟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是导致贸易逆差问题的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东盟国家出口给中国的商品大多是初级产品,进口自中国的产品比较集中在中高技术含量的加工制造业产品。
初级产品与加工制造业产品之间的差距,关系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附加值水平。
东盟国家作为初级产品的产地,市场竞争力较弱,对技术、管理等一些其他因素的要求较低,元素成本的优势明显,因此出口给中国具有价格优势。
而中国作为加工制造业产品的制造者,具有生产规模大、技术人员素质高、产品质量可控、供应链条完整等优势。
因此,东盟国家向中国进口的这些产品,大多需要经过加工和装配等环节,这就导致了进口价格相对较高。
同时,由于中国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参与投资建厂,他们不仅从中国采购部分原材料,也带走了利润高、市场广、技术策略型特征的产业链高端环节,中国企业为追求低成本也在加快向初级产品开发方向转移,这也加大了贸易逆差的风险。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首先,中国与东盟在贸易领域存在较多的互补性。
中国的经济规模大、工业基础强,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技术,是东盟国家的主要商品进口市场。
特别是在对外投资领域,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规模逐年增长,为东盟国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补性贸易,有助于提高双方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中国与东盟在贸易领域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中国与东盟在一些产品上存在直接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一些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方面,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等。
双方产品的相似性导致价格竞争激烈,助长了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倾向。
除此之外,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竞争还涉及到市场份额和贸易协定等方面的竞争。
由于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竞争中,东盟国家相对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双方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来扩大贸易规模。
东盟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ACFTA),旨在推进双方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ACFTA的签署为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更多机会,拓宽了双方的市场准入。
此外,中国还加强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通过投资建设自由贸易区、经济特区等,深化双方合作,增强互利共赢。
在加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应对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双方应加强沟通协商,妥善处理贸易纠纷,避免贸易战和贸易壁垒的发生。
同时,双方还可以通过加强贸易促进和投资便利化,推动相关市场的开放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
总之,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既有互补性又有竞争性。
双方在贸易领域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互补发展,提高彼此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应对贸易竞争和保护主义的挑战,加强沟通协商,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为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共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

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农产品贸易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与东盟国家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经济体,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对双方的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以期为双方农业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概述,包括贸易规模、贸易结构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分析内容涵盖农产品的种类、品质、价格、市场份额等多个维度,以揭示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潜在的合作空间。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从现实角度看,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可以为双方农业合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从理论角度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国际农产品贸易理论,为国际经济学、农业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全面揭示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为双方农业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推动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近年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双方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以及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
目前,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的重要进口来源地之一,而中国也逐渐成为东盟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在贸易规模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持续攀升。
双方不仅在传统的粮食、水果、蔬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还在水产品、畜产品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绿色、有机等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双方在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等领域的贸易合作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呈现出一定的互补性。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

《亚太经济》2008年第3期中国对东盟地区的贸易流量分析——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范爱军曹庆林摘要: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检验了2006年中国与前50大出口贸易伙伴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流量及其决定因素,并通过不同区域组织之间的比较,重点观察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优惠贸易安排。
检验结果发现,目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优惠贸易安排效果还不明显,然后本文通过计算出口潜力、贸易相似度等指标对这种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进行了解释,说明想要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中国;东盟;引力模型;出口潜力作为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在加入WTO的前提下,面对来自欧盟(European Union, EU)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的挑战,如何更进一步地与世界其他国家促进贸易交流,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我国地处东亚,同时东亚地区又是世界上经济十分活跃的地区之一,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合作的角度,与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一直是我国致力于达成的目标。
2000年11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2001年11月6日,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就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共识。
在2002年在金边举行的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经贸合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全面、突破性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协议规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在2003年启动,2004年6月结束,2005年1月正式启动双方的关税减让计划。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一经提出,便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目前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过了两年多,中国与东盟地区的贸易是否得到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地区的“10+1”形式的合作是否真正有所成效,还有很多问题亟待研究。
中国与东盟中间产品贸易和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结 果表 明 , 边 中间产 品 贸易与 中 国经 济增 长存在 长期稳 定 的关 系, 双 并且 对 中国的经 济增 长 产生积
品进 E 占当年进 E 总额 的 比重 均 在 5 以上 , 间 l l O 中 产 品 的 出 口 占 当 年 出 口总 额 的 比重 由 1 9 9 5年 的 1 上升 到 2 0 9 0 4年 的 2 . 4 , 由此 可 见 , 问 72 L 2 中 产 品贸易 已经 构 成 我 国 进 出 口贸 易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东盟 国家 已经成 为 我 国的重 要 贸 易伙 伴 , 以往
对 瑞典 的 跨 国公 司贸 易 行 为 进行 研 究 发 现 , 典 的 瑞
许 多学者 在研 究 中 国与 东 盟 间 贸 易 时 , 是 以 最 终 多 产 品贸易 为研 究对 象 , 随着 跨 国公 司 在 全 球 组 织 生 产 和投资 , 国与 东 盟 国家 都 不 断 融 人 全 球 生 产 体 中 系之 中 , 贸易 形式 也在 逐渐 发生 变化 , 者特别 对 中 笔 国与东盟 间中间产 品 贸易 基 本 状 况 进 行 了分 析 , 发 现 中间产 品贸易在 双边 的 贸易 中 占据举 足轻重 的地
其 中一 个重 要 的环 节 , 国与世 界 各 国 的 中 间产 品 中 贸易 也 因 此 有 了 较 大 发 展 。胡 小 娟 根 据 联 合 国
B o deo o cctlg e B e) 察 我 国从 1 9 ra cn mi aao u ( E 考 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8个 月对东 盟 出 口的数 量 和 价 格 都 比较 平 稳 ,出 口的 目的 国为新 加坡 、越 南 、马 来 西 亚 和 泰 国 ,主
要 出 口省 市 为浙 江 、广 西 和安徽 。
家 的 中药 出 口均 呈 增 长 态势 ,只 有对 马来 西 亚 和 文 莱 的出 口同 比有 所 下 降 ,其 中 我 国对 马 来 西 亚 的 中
21 年 1 0 1 0月 第 1 3卷
第1 0期
中国现代 中药
Moe C ieeM dc e dm h s eii n n
O t2 1 V 11 N .0 c 0 1 o 3 o 1 . .
国 际 贸 易
21 0 1年 1—8月 中国 与 盟 中药 贸易 分析 东
霍卫( 中国医药保 健 品进 出口商会 ,北 京 10 1 ) 00 0
O
.
26 亿美元 ,同比增长 2 . 1 ;其 中我 国对东盟 .8 13 % 中药出 口额为 20 .9亿美元 ,同比增长 1 5% ;我 国
从 东盟 中药进 口额为 587万 美元 ,同 比增 长 5 7 l% 。 由此可 见 ,中国 一东盟 中药 贸 易 正 在 走 上快 速发 展
・
品为香茅 油 。
5 ・ 4
21 年 l 0 1 0月 第 1 卷 3
第 1 0期
中国现代 中药
Moe C i s ei n dm hn eM dc e e i
菊花
为我 国 对东 盟 第 一 大 出 口产 品 ,2 1 0 1年
9 0% ( 图 3 。2 1 见 ) 0 1年前 8个 月我 国对 东盟 主要 国
1 中药 材 及 中药 饮 片和 提 取 物 为 我 国对 东盟 出 口
主 力
中药 材及 中药 饮 片 和 提取 物一 直 占我 国 出 口东 盟 中药 商 品 总额 的 8 0% 以上 。从 2 1 以来 ,我 00年 国对 东盟 中药 材 出 口量 一 直保 持 平 稳 状 态 ,出 口价
益增强 ,对传统药的需求越来越高 ,而 因东盟地区
大 多为发 展 中 国 家 ,医 药工 业 基 础 相 对 薄 弱 ,对 药 品的进 口依存 度 较 高 。这 些 都 是 我 国企 业 开 拓 东 盟 传 统药市 场 的有利 条件 。 2 1 年 1~8月 中 国 与 东 盟 中 药 贸 易 额 达 到 01
老挝 、马 来 西 亚 、缅 甸 、菲 律 宾 、新 加 坡 、泰 国 、
越南
一
进 f额 ( 美 元 )+ = _ l 万
进I 一 川司比 ( ) %
图 2 0 1年 1— 2 1 8月我国中药对 东盟进 口月度情况 表 1 2 1 中国对东盟中药贸易分 结构统计 0 0年
( 数据来源 :海关数据 )
的轨道 。
东盟 各 国包 括 :文 莱 、柬 埔 寨 、 印 度 尼 西 亚 、
0 2 0 2 l 0 l 2 2 1) 2 l 0 0 0 0 l 6 2 1 0 2 1 O Ol Ol2 l 0 0I ( O 3 1 2 l 52 l0 0 1 7 0 8 4 1 l
8 0 61 (
施后 ,我 国与东 盟各 国 间 医药 保 健 品类 的关 税 大 幅 降低 ,通关也 更加 便利 。 21 0 1年 1~ 8月 我 国 医药 外 贸总额 达 到 44亿美 7 元 ,其 中中药 贸易额为 1. 94亿美元 ,同 比增长 4 。 2%
我 国的部分 省 市 与 东盟 国 家开 展 中药 贸 易 具有
21 0 0年 1月 中 国 一东 盟 自由贸易 区协 议 正式 实
图 1显示 2 1 年 前 8个 月 中我 国对 东 盟 中药 出 01
口基 本平 稳 ,只有 7月份 出 口同 比增 长 较 大 ,主要 是 因为 对新加 坡 出 口桉 叶油大 幅增加 所致 。
35 ( 0) 3( 0 ) 0
表 2 0 1年 1— 2 1 8月中国对 东盟 中药 贸易分结构统计
降较快 的商品为半夏 。我 国对东盟 出 口提取物的主 要商品为桉叶油、肌醇和茴香油 ,其中 1 8月出口 ~
额增 长较 快 的产 品为 茴 香 油 ,出 口额下 降较 快 的产
( 据来 源 :海 关 数 据 ) 数
图 1 0 1年 1 2 1 —8月我国中药对 东盟 出口月度情况
( 数据来源 :海关数据)
我 国从东盟 中药 进 口 1~ 6月 份 同 比增 幅较 大 , 近 两月逐 步增 幅平 稳 ,主 要 是 因 为从 马 来 西 亚 进 口 燕 窝金 额大 幅增长所 致 。
12 0 0 l0 0 0 80 0 60 0 40 0 20 0 l0 2 lO O 8 O 6 0 4 0 2 0
l0 0 0 50 0
( ) 2) ( o 1) ( J 2 l 【 1【 l 2
2 0
1 0 0l 0 0l 0 I 1 6 2 1 0 0l O l 3 2 l 4 2 l 5 2) 0 1 0 l7 2 l8
_ 出 口额 ( 美 元 ) + 万
t J t I “¨司比 ( ) %
( 数据来源 :海关数据 )
格 平均 同 比增 幅在 1 1% 左 右 ,主 要 出 E商 品 为 菊 l 花 、人 参 、党 参 、黄 芪 、 白术 、大 黄 、籽 黄 、枸 杞 子和枯 茗子 等 ;其 中 出 口价 格 上 涨 较 快 的商 品为 党 参 、黄 芪 ,出 口价 格 同 比下 降 较 快 的商 品 为 人 参 ; 出 K量 同比增 长较 快 的商 品为 人 参 ,出 口量 同 比下 I
25 0 0 2o ) ( o
15 o o
4 0 2 0
0
,
得天独 厚 的地 缘 优 势 ,且 该 地 区华 人 集 中 ,用 药 习 惯相 近 。另外 东盟 地 区人 口近 7亿 ,近 年 来 随 着 地 区人 口和经济 的增 长 ,当地 民众 的 医疗 保 健 意 识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