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与地高辛控制老年患者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
倍他乐克与地高辛联合控制慢性房颤心室率疗效分析

预防血栓 事件的发生 ; ②使用地高辛治疗 , 但未采用地高辛和 倍他 乐克联合 治疗 ; 静息心率为(0 + 5 次/ n ③ 13 1 ) mi。
在 地 高 辛 治 疗 的基 础 上 加 用 倍 他 乐 克 ,与 单 独 使用 地高 辛 的
患 者 进 行 了对 比 , 现报 道 如 下 。
1 材 料 与方 法
表 1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心 率 变 化 比较 ( ri) 次/ n a
11一 般 资 料 .
选 择 20 0 9年 1 ~ 0 1年 5月 在 我 院 心 内 科 月 21 注: 与治 疗 前 比较 , 00 . 5 对照 组 3 5例 , 室 率 控 制 满 意 1 心 2例 (42 % ) 控 制 一 3 .9 ,
义 ( O0 。 P< .5)
乐 克 和 地 高 辛 是 治 疗 房 颤 减 慢 心 室率 的有 效 药 物 .因这 两 类 药 物 均 具 有 减 慢 心 室 率 的 作 用 。临 床 医 生 顾 虑 两类 药 物 联 合 应 用 会 发 生 心 室 率 过 于 缓慢 , 而常 单 独 使 用 一 种 药 物 。 了 因 为 观 察 房 颤 患 者 对 这 两 类 药 物 联 合 应 用 的疗 效 和安 全 性 ,我 们
中国 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1 年 1 01 O月 第 l 3卷 第 1 O期 MMJ ,O t 0 1 o 1,N . C c 2 1,V l 3 o1 0
・
91 ・
倍他乐克 与地高辛联合控制慢性房颤心室率疗效分析
李云 霞
慢 性 房 颤 患 者 需 要 长 期 以药 物 行 控 制 心 室 率 治疗 ,倍 他
倍他乐克联合小剂量地高辛对CHF并快速房颤患者心功能和心室率的影响

( 1辽 宁 医学院 附属 第一 医院 , 宁锦 州 110 ; 辽 20 1 2解放 军第 25医院) 0
摘要 : 目的 观察倍 他乐 克联合小剂量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 心力衰竭 ( HF 并快速心房纤颤 ( C ) 房颤 ) 的临床
效果 。方法 将同期收治的 6 2例慢性 C F并快速房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 组 3 H 2例和对 照组 3 O例 , 两组均予 常规 综合治疗 及地高辛维持量 02 gd口服 , .5m /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倍 他乐克 口服 , 初始剂量为 62 g 次、 ,d 每 .5m / 3L. , C / 隔 2— 4周 将剂量加倍 , 疗程 均为 1 周 。分别 于治疗 前及 治疗 1 2 2周后 观察 临床 疗效( 根据 N H Y A心功能分 级改善
1 4 .6 4 6 715
然减 半 以上甚 至无 尿 , 应考 虑 D F的诊 断 。此 时应 G 密切 观 察病 情变 化 , 行 血肌 酐监 测 、 色多 普勒超 进 彩 声 、s C A血浓 度 和 肾穿 刺 活检等 检查 明确诊 断 , 速 迅 采取 相 应 措 施 , 绕 肾 移 植 围 手 术 期 间 可 能 发 生 围
小 和对 细胞 免疫 及体 液免 疫 的抑制 作用 可代 替环 孢 素 。抗 感染 时应 避 免 使 用 氨 基糖 甙 类 、 孢 菌 素 类 头
等抗 生 素 和 经 肾排 泄 的 药 物 。术 后 早 期 尿 量 <5 0
m/ , lh 或最 初 2 4 h尿量 < 于 1L 或 1 内尿量 骤 少 , 周
关键词 : 慢性心力衰竭 ; 心房纤颤 ; 倍他乐克 ; 地高辛
中 图 分 类 号 :5 16 R 4 .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2 6 2 1 ) 709 -2 10 -6 X(0 0 0 - 90 0
地高辛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房颤并心衰疗效观察

. 2 2 治疗 组 患者 平均 住 院天 数 6±1 , 照 组平 均 2 3 用 药 剂量 . d对 . . .2 9±1 , d 患者 住 院时 间 满 5天 为 第 1次 住 院 , 6天 2 3 1 地 高 辛 治 疗 起 始 和 维 持 剂 量 为 0 15~ 第
起 计 为 第 2次住 院时 间
廖 盛 平
( 石城县 人民医院内科 , 江西 石城 32 0 ) 4 70
摘
要: 目的: 比较地 高辛联合倍他 乐克 与单用地 高辛治 疗房颤并心 衰患者 , 分析其 对患者 的心 室率及住 院时 间
的影 响。方法 : 在常规治疗( C I A E +利尿剂 ) 基础上 , 治疗 组加用地 高辛及 倍他 乐克 ; 对照组仅 加用 地高辛 治疗 。
我 国慢性 心力 衰竭 指南 : Y A心功 能 Ⅱ、 N H Ⅲ级
L E 4 % 病情 稳定 者 , 必须应 用 p受体 均 荐最 大参考 剂量 2 0~30 g d还有 一定 距离 , 0 0m / 因为 患者 ,V F< 0 , 阻滞 剂 , 非 有 禁 忌 症 或 不 能 耐 受 , 大 研 究 除 三 只有使 用倍 他乐 克最大 耐受剂 量才 能使 患 者 获益最
大 ; 即使使 用小 剂量倍 他乐 克 同样 能 得 到获 益 ; 但 当 需暂 时减 量 或 停 用 , 尽 量 避 免 停 用 , 免 产 生反 但 以 跳 , 量过 程应 缓慢 , 2~4 减 每 d减 一 次量 , 情 稳定 病 ( E I 研 究 , II I 究 及 C P R I H M R rHF I ’ CB S 1研 O E N C S研 患者 心衰 加重 时或心功 能 Ⅳ级 血流 动力 学 不稳 定 时 究 )
倍他乐克在心脏病中的应用

浅析倍他乐克在心脏病中的应用【摘要】倍他乐克是一种无内在拟交感神经活性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国外倍索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the cardial insufficiency bisoprolol study,cibis)和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干预临床试验(the 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heart failure,merit-hf)提供的证据显示,在目前标准疗法中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产生明显的降低死亡率的效果。
这些结果都强调了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有效的作用。
【关键词】倍他乐克;治疗;心脏病【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112-02倍他乐克系β受体阻滞剂,经过十几年多方面严格对照研究,在国际范围内肯定了其对心律失常的疗效。
因其对心肌有负性肌力作用,长期以来在国内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治疗被视为禁忌。
但心力衰竭长期交感神经兴奋伴有较差的预后为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国外倍索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the cardial insufficiency bisoprolol study,cibis)和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干预临床试验(the metoprolol cr/xl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 in heart failure,merit-hf)提供的证据显示,在目前标准疗法中加用β受体阻滞剂可产生明显的降低死亡率的效果[1,2]。
这些结果都强调了β受体阻滞剂在chf治疗中有效的作用。
现对其做如下综述。
1倍他乐克在治疗心脏病中的作用机制 1.1 抑制过高的交感神经系统(sns)活性,降低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3]chf时代偿性交感神经激活,使患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增高,并高于正常2~3倍[4]。
小剂量倍他乐克与地高辛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

1. 3. 1 心功能改善情况 20 例中除 2 例无效外 ,
余 18 例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 90 % 。
附表 心功能改善情况
病因
扩张性心肌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冠心病 风湿性心脏病 合计
例数
显效 例数( %)
例有 数(效%)
无效 例数( %)
1
1( 100. 0)
湿性心脏病 12 例 。
1. 2 方法 在应用强心 、利尿 、扩血 管基础上 ,
பைடு நூலகம்
加用小剂量倍他乐克 12. 5 mg/ d , 根据病情调整剂 量 ( 6. 25 ~25 mg/ d) , 以最小有效量维持 4 ~6 周 ,
疗效判定 : 心功能改善二级以上者为显效 , 改善一
级者为有效 , 不足一级者为无效 。 1. 3 结果
·14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J Shanxi Med Univ) 1997 ; 28 ( Suppl .)
小剂量倍他乐克与地高辛合用治疗顽固性心衰
杜晋花 吕会民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五职工医院内科 闻喜 043801)
摘要 用小 剂量倍他乐克加地高辛治疗顽固性心衰 20 例 , 18 例获满 意疗效 , 心率均明 显减慢 , 一般减慢 20 ~58 次/ min。 总有效率为 90 % , 无明显副作用 , 倍他乐克合用地高辛可增强心肌收缩力 、增加心输出量 , 实 践证明 , 地高 辛加小剂量 倍 他乐克治疗顽固性心衰是安全有效的 。
参考文献 1 戴 捷 , 夏丽 霞 , 于春 书等 . 卫 生监督文书质量控制 . 中
国 公共卫生管理 , 1996; 12 ( 1) : 32 2 李万美 , 周宪洪 , 尚玉英 . 谈加强综合卫生监督员队 伍
比索洛尔并地高辛对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比索洛尔并地高辛对房颤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作者:何金波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第06期[摘要]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对永久性房颤(AF)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AF合并CHF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两组,地高辛联合比索洛尔组(A组)34例,地高辛组(B组)34例。
入选病人常规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肠溶阿斯匹林(或华法令)和地高辛治疗,待病人无液体潴留,体重恒定后,A组加比索洛尔,两组病人在药物达到治疗剂量后,再予维持剂量并观察24周。
两组均于入选时及治疗第24周末记录心室率,测12导联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Holter),左室射血分数(LVEF),电化学发光技术定量测定治疗后4周、12周、24周时N-末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评价心功能。
结果 (1)Holter检测显示A组最小、平均和最大心室率和B组最小、平均和最大心室率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关键词] 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充血性;比索洛尔;心率;NT-proBNP;心室功能[中图分类号] R541.7+5;R5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6-48-02心房颤动(A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AF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二者常并存,互相影响[1]。
随着心房颤动心律治疗的随访研究(AFFIRM)[2]和雷米普利心脏保护作用评估试验(RACE)[3]揭晓,证实慢性AF治疗中复律治疗和控制心室率两种对策疗效等同,从而使满意控制心室率成为所有AF治疗的基本目标,本研究旨在观察比索洛尔联合地高辛对永久性AF合并CHF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9月1日~2008年8月31日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AF合并CHF患者共68例,男性43例,女性25例,年龄45~70岁,平均(62.9±8.0)岁,AF持续1年以上,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为Ⅱ~Ⅳ级。
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地高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室率房颤46例临床观察

为首选治疗 , 但单独应用对部分患者心室率控制不 满意 , 近年
来 B受体阻滞 剂倍他乐克 的应用为改善心室率提供 了满 意的 疗效 , 我院 自2 0 0 2年至 20 0 9年对 4 6例患者进行 了治疗前后
对 比观 察 , 告 如 下 。 报
注 : 用 倍 他 乐 克 前 后 , 肾 功能 及 血 电 解 质 无 明 显 变化 。 加 肝
辛对部分慢心衰并发快 速室率房颤 难 以奏效 , 增加 地高辛 用
量易致中毒。现证 实地 高辛疗效 与剂量成线性相关 。每 日给
予小剂量 , 必须 经过 5个 半 衰 期 ( 高 辛 6~8天 ) 血 浆 浓 度 地 ,
才可达到稳定 的治疗量水平 J 。现认 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应用 B受体阻滞剂有双重性 , 既可对抗交感神经活性 , 抑制心 衰加重 , 可上调 p受体 , 又 增加 p受 体 密度而 支持 交感代偿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 慢心衰伴 快室率 房颤患 者 4 6例 , 中男性 其 22 不 良反应 . 其 中 3例心率 < 0次/ , 中 2例予 5 分 其 2 , 5例 女性 2 1例 , 年龄 4 3岁至 7 6岁 , 平均年龄 5 . 69岁 , 功 心
能 ( Y A)I 1 N H I级 7例 , 功 能 Ⅲ级 2 心 5例 , 功 能 Ⅳ 级 4例 , 心 其
后应用利尿剂及 A E , C I地高辛 0 2 m / , .5 gd 口服五个 半衰期常 规治疗 ; 对静息心率仍 大于 9 .mi 0 ̄/ n的患者 , 加用倍他乐 再 克 6 2 m ~1. m / , .5 g 25 g 次 2次/ , d 口服 1~ 2周 , 观察期间 , 地高
辛 用 量及 其他 治 疗 不 变 , 加 用 其 他 抗 心 律 失 常 药 物 。 不 12 2 观 察 项 目 静 息心 率 、 压 、 .. 血 心功 能 ( Y A 心功 N H 能 分 级 ) 肝 肾功 能 、 电解 质 、 电 图等 。 、 血 心 13 统 计 方 法 . 按 配 对 资 料 t 验 , < .5为 差 异 有 检 P 00
地高辛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心房纤颤的疗效观察

慢性 心 力 衰 竭 ( H )合 并 快 速 型 心 房 纤 颤 ( F C F A )对 患
地高辛用量及其他治疗 不变 的基 础上加用倍 他乐克片剂量从 62 ,2次/ ,1 2周剂量增加一倍 ,根据 患者病 情倍 他 . 5mg d ~
乐 克 最 大 剂 量 增 至 2 ,2次/ ,如 在 治 疗 过 程 中 C F加 5mg d H 重 ,则 加 大利 尿 剂 剂量 ,并 调小 倍 他乐 克 剂 量 。如 出现严 重 不 良反 应 ,如严 重 心 动过 缓 (< 0 ̄/ n ,I 度 以上 房 室 传 导 5 l m ) I
adL E et et ru e m ral btrt oeo cn o gop ( < . 1 . C nls n Dgx o bnd n V Fi t am n opw r r akb e e h t s f ot l ru P 0 O ) o c i i i cm i nr g ee y t a h n r uo on e
ada a f rlt n ( F . n t l b l i i i r i ao A ) Me d T e7 ai t wt C FadqiH Fw r dm yd i dit t a et ru m0 s h 0pt n i H uc yA e r o l i d o r t n g p es h n ea n v e n e m o
的疗效 明显强于地 高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 1 。结论
心房 纤颤 取得 了较 好 的 疗效 。
地 高辛与倍 他乐克联 用治疗慢性心 力心房纤颤伴 快速
【 关键词】 地 高辛 ;倍他 乐克 ;心力衰竭 ;心房纤颤 【 中图分 类号 】R516 【 .1 4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8 57 (00 O — 04 0 0 — 91 21 ) 1 01 — 2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他乐克与地高辛控制老年患者永久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倍他乐克与地高辛两药单独使用与联合治疗老年患者永久性房颤,对其控制心窜率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选自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内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年龄≥60岁)患者永久性房颤112例,均经心脏听诊及12导联心电图确诊。
男82例,女30例。
年龄60~76岁。
房颤持续.半年以上,其中风心病26例,冠心病64例,高血压心脏病8例,扩心病14例。
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46例,Ⅲ级66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地高辛组38例,倍他乐克组36例,联用组38例,3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排除标准:(1)Ⅱ级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2)病窦综合征。
(3)预激综合症。
(4)心功能Ⅳ级。
(5)近2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普罗帕酮、钙离子拈抗剂)。
1.3 治疗方法:在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地高辛组0.125~0.25 mg/d;倍他乐克组仞始计量为6.25 mg/d,每3天加量1次.逐渐加量至25~50 mg/d;联用组,使用地高辛0.125~0.25mg/d,倍他乐克初始计量为6.25 mg/d,以后按照用药前后心室率控制情况调整用药治疗,三组药物达治疗量后均用药12周。
1.4观察方法:治疗并先测心率并做12导联心电图,以后每天测心率、血压1~2次,每1~2周做心电图1次,并定期做Hoher,检测24小时心率变化。
1.5统计学方法: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同组治疗前后作配对t检验。
组间对照做多个均数比较的方法,两两比较用q检验,率的比较做多个样本率的X检验,并做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率:3组疗法中对静息时心率控制,地高辛组优于倍他乐克组(P0.05)。
3讨论
房颤尤其是永久性房颤为老年人群中多发病,针对房颤的治疗策略包括控制心室率、转复并维持窦性心率两方面。
近年来研究发现控制心室率与转复并维持窦律这两种治疗策略对于患者的病死率、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血栓事件的影响相同,对房颤的治疗控制心室率的效果至少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相等。
房颤发生的机制很复杂,包括了原发的心脏病、细胞学、亚细胞学和分子结构改变,仅恢复窦性心律并不能去除引起房颤的基础心脏病,所以不难理解房颤的复发率高,目前完成的临床试验都表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维持窦律的效果差.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
因此,控制房颤心室率已是永久性房颤的一线干预对策。
房颤的症状最主要是由快速心室率引起的,控制心室率可以使舒张期延长,减轻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悸症状。
地高辛只要应用合适的剂量,则安全、有效、耐受好,β受体阻滞剂也是非常安全的,而且β受体阻滞剂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本文三组均减慢房颤心室率,改善心功能,对静息时心率控制地高辛优于倍他乐克,对运动时心率控制倍他乐克优于地高辛,二者联用控制静息时和运动时心室率均优于两药单用:对心功能影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联用组均优于两药单用组。
两药单用或两药联用均有不良事件发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