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本

八年级下册美术课本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

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敦煌莫高窟第一课艺术与科学教材分析:本课融合了“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两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

因此教师要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发现、科技进步对艺术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艺术想象、审美追求对科学技术发展和设计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在深入理解艺术与科学关联的基础上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进行创作、表现。

此外在本课教学中还可以提示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已有的学科体系进行整合以及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不同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B.应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特质。

敦煌莫高窟的简介

敦煌莫高窟的简介

敦煌莫高窟的简介敦煌莫高窟,又称敦煌石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一处著名古代佛教艺术宝库。

这个独特而壮观的遗址被誉为“东方的佛罗伦萨”和“东方的埃及”,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了千年的扩建和修复,成为了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发展的代表。

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内部壁画、雕塑数量众多,总面积超过45,000平方米。

这些洞窟大多供奉着佛教神像,并以壁画和雕塑展示了佛教故事和教义。

莫高窟的壁画被誉为是“东方壁画艺术的巅峰之作”,内容十分丰富多样,包括佛陀的生平故事、佛经故事、天堂与地狱的描绘等。

这些壁画运用了多种颜料和绘画技法,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同时,还有大量的雕塑作品,以佛陀和佛教菩萨为主题,线条流畅、神态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莫高窟的文化内涵十分深厚,不仅呈现了佛教艺术的辉煌成就,还融合了汉族、回鹘、突厥、藏族等民族的文化元素,展示了当时中国东西方交流的历史画卷。

这里的壁画和雕塑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宗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莫高窟的壁画与雕塑不仅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魅力,也展示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文学作品和科学知识等多个方面。

通过壁画和雕塑,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因此,莫高窟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一座宝库。

除了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莫高窟还具有旅游价值。

每年,许多游客前往敦煌参观莫高窟,沉浸在这个梦幻般的艺术世界中。

莫高窟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美丽,加上当地特色的饮食和手工艺品,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然而,莫高窟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控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等。

同时,还进行了壁画修复和保护工作,以确保莫高窟的珍宝能够传承给后代。

敦煌莫高窟_美术鉴赏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_美术鉴赏艺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一、摘要:始建于公元366年莫高窟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

尤以飞天壁画出名。

敦煌壁画容量和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都不能媲美的,大部分洞窟都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

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不仅因为它数量庞大的壁画、彩塑像、文献资料。

还有它内在的佛教文化和佛教信仰。

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来源于它的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敦煌艺术。

而四种艺术相辅相成,相互辉映铸造了这一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石窟。

关键词:莫高窟艺术魅力文化二、何谓敦煌石窟:莫高石窟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

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一直到清代的一千五百年间,在三华里长的鸣沙山上壁上,密密层层地建造了四百八十多个洞窟,布满了彩塑佛像和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

彩色佛像共有两千多身,最大的一个高达三十三米。

壁画的技巧高超,数量惊人,如果一方方连接起来,可排成五十多华里长的画廊。

此外,在一个封闭的石室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价值极高的古代经卷,文书,画卷等。

之所以莫高窟的声誉远远超越其他石窟。

其原因一是敦煌莫高窟开凿年代较早,迄今已有1643年的历史;二是规模宏大,现保存完好的洞窟492个,像蜂窝一样密密麻麻排列着,错落有致,绵延1600多米;三是雕塑,壁画十分精美,现存彩塑2499身,壁画45000平方米,有人称敦煌莫高窟既是一大雕塑馆,又是一个佛教艺术画廊。

三、敦煌壁画的诞生---西方净土变绘画天堂敦煌就是一个图腾。

在古代,不管是东方或西方,雕塑和绘画往往和建筑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人类出现宗教信仰之后更是如此。

当然,这两者的结合更多地是为着政治和宗教需要服务。

邮票上的中国世界遗产石窟艺术之敦煌莫高窟

邮票上的中国世界遗产石窟艺术之敦煌莫高窟

邮票上的中国世界遗产石窟艺术之敦煌莫高窟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中国作为著名的文明古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3年6月,共有4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8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

在这些遗产中有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我国的石窟艺术众多,这些绵亘千余年的石窟艺术、凝结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

她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宝藏。

其中最为出众的有敦煌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巩县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响堂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石钟上石窟、大足石窟。

目前仅有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2014年审议)及大足石刻被称为中国五大石窟,被列入或即将被列入市级遗产名录,这些精美的石刻艺术同样被收录在了方寸之间,本文仅介绍石窟艺术之一的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文化遗产:敦煌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有一片树叶形的绿洲,那里座落着历史悠久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建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唐代达到最盛,武则天时代已超过千窟。

从秦开始每朝代都有新洞窟开凿,一直延续到元代。

如今,在砾岩峭壁上,大小洞龛仍密如繁星,有洞穴七千余处,492窟。

莫高窟是中国石窟中开凿最早,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处。

石窟区全长达1600米,藏有文书五万多件。

有前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辽、西夏、元代等十个朝代的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245尊,唐宋木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的第一课时。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本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开篇欣赏课。

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从石窟艺术追溯到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国外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第一,该认识到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第二,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一,该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第二,通过了解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的价值,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程并查阅相关资料。

二、说教学方法说教法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说学法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1~15周岁阶段的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但他们还是需要直观支撑。

学习本课时学生会对石窟艺术中造型感觉不是很好理解,因此,课堂上演示法运用能够形象地展示各时期彩塑壁画的不同特征,从而更加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各个时期审美取向的了解。

(欣赏)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欣赏)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活动
讨论
活动:我来当导游
(一)课件展示三幅莫高窟壁画,请一学生选取一幅,为全体游客讲解该幅壁画作品及艺术表现的魅力。
1、重点分析:《尸毗(pí)王本生》(第254窟北魏)(图略)
单幅组合图,构图完整,全部情节组合在一图中,以尸毗王割肉为中心,恶鹰追鸽,王妃阻拦,群臣哀怨,尸毗王自持无畏,全部用人物表情显示故事情节,是莫高窟早期壁画中艺术性很高的一幅。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第一课时
导入
“石窟艺术的构成”知识点解疑
播放《九色鹿》动画片片段引入本课
1、请说说石窟建筑的特点。
(1)请学生发表意见。
这幅画的构图表现出高超的结构才能,把不同时空范围内发生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到一个画面上,使画面中心突出,容量增大,有条不紊。
2、第285窟《五百强盗成佛故事》
3、第428窟北周《萨埵(sàduǒ)太子舍身饲虎》
(二)故事接龙《鹿王本生》(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局部)
课件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片段,请学生接下文,说故事结局。
2、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美术七年级上册《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

美术七年级上册《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一、导入(5分钟)师:播放动画片《九色鹿》故事片段,请大家思考本故事讲述了什么道理?故事出自哪里?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出自敦煌壁画《鹿王本生》师:同学们对敦煌壁画有了解吗?生:(小组讨论)师:(小结)敦煌壁画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今天我们走进莫高窟的世界来了解一下。

二、教授新课(15分钟)(一)敦煌概述师:1、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峡、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及周围一些庙等石窟群。

其中莫高窟不仅是敦煌石窟的主体,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群,因此,一般提到“敦煌石窟”既专指莫高窟。

2、敦煌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汉唐时代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连结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在东西文化不断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一批佛教石窟。

3、敦煌莫高窟选址条件由于敦煌石窟开凿于砾岩之上,石质很差,不适宜直接雕刻佛像。

聪明的古代匠师便在开凿好的洞窟壁上,因地制宜地采用壁画和雕塑彩绘两种艺术手段,创造出瑰丽多姿的艺术品,被世人称为佛教艺术的殿堂。

生:认真听讲并浏览幻灯片(二)泥塑师:课件浏览介绍:由于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敦煌石窟的艺术风格也各具特点。

观察泥塑图片,分别出现了哪些人物?生:佛(温和慈祥、智慧庄严、不可亵渎)菩萨(端庄温和)、弟子(阿难清秀年轻、迦叶饱经沧桑)、天王力士(身穿盔甲勇猛威武)(讨论并解决)师:唐代泥塑特点:造型写实、面容丰满、慈祥亲切、身姿优美、衣纹舒展,具有现实主义精神,体现世俗化特点。

(小结)通过这些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彩绘泥塑造像和色彩绚丽、生动自然的精美壁画,我们可以感受到敦煌石窟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三)彩绘师: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最大的亮点--飞天壁画,她们位于画面的什。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

课题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3册年级七年级单位伊旗四中授课教师赵也课型鉴赏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a.敦煌艺术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画共同组成的艺术宝库。

b.敦煌彩塑和壁画艺术是人类四大文明交汇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c.对石窟艺术几个主要时期彩塑及壁画的特点有所了解。

d.对佛教传入我国及四大洞窟艺术概况有初步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 a.通过讲解、视频、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基本了解佛教的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过程。

b.能对敦煌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彩塑与壁画的形象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a.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艺术的伟大成就。

b.了解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汲取历史教训,体会到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对不同时期莫高窟佛教艺术与时代之间的联系,佛教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教学顺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教具时间教学法一播放《九色鹿》动画片。

观看动画片稳定学生情绪,逐步导向课题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提高他们的兴趣,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课件3分钟创设情境法分层教学法谈话法二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看过这部动画片吗?2、你知道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来自哪里?3、播放《九色鹿本生》视频。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看过。

《九色鹿》。

根据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故事改编的。

教导人们要诚信、向善。

学生谈对敦煌的了解。

壁画,彩塑、藏经洞、王道士。

学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师予以补充。

学生对佛教中的一些故事已经有一些了解,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展开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3分钟程设计三敦煌的历史通过同学们得发言,看来大家对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

今天老师就当一回导游,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敦煌之旅。

看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1、板书:《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引用佛教的术语,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建筑(洞窟形制):禅窟 • 早期的洞窟形制:禅窟和中心塔柱窟。 禅窟:是供僧人坐禅修行 的洞窟。 • 第285窟主室为方形,正壁开龛塑像,供修行者关像之用,左右两侧 壁各开两个或四个仅能容身的斗室,修行者在内坐禅修行。壁画中绘 有持矩的伏羲、持规的女娲和擂鼓的雷公等传说中的人物。该窟南壁 的画面上,沿垂帐纹 下画有12个飞天形象。飞天的下面是 《五百强盗成佛图》,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战争、刑罚、兵甲、服饰 等方面情况,有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西魏:共开7窟。洞窟壁画满布四壁和窟顶。 • 在壁面中间位置或窟顶“人”字披处及覆斗顶四面披上,以单幅构图 或横卷式连环画构画方式,绘制着佛教故事的画面,其中包括佛陀生 平事迹、本生故事与姻缘故事等。在壁面的上方绘有天宫伎乐,中部 空隙处则布满小千佛,下方画供养人和药叉(或金刚力士)行列。
敦 煌 莫 高 窟 窟 作 战 图
12
敦 煌 莫 高 窟 23 窟 雨 中 耕 作
敦 煌 莫 高 窟 35 窟 天 王 菩 萨
敦煌莫高窟45窟 胡商遇盗
盛唐
西 方 净 土 变 之 舞 乐
佛陀生平事迹
本生故事
姻 缘 故 事
窟萨垂太子舍身饲虎428窟(北周)
敦煌壁画被誉为“人类艺术的灵宫”、“中国古代的美术 馆”,西方学者称它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该画描绘一个 王子舍身喂饥饿的雌虎、救小虎,而后上天界的故事。
特别是唐代的飞天,她们面型丰韵,体态婀娜多姿,临风起舞,自由自 在地轻轻飘浮于天空云彩间,真是优美之极!值得注意的是飞天的” 飞”并不是靠身上的翅膀而是仅靠她们身上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 不论平驰、斜趋、仰升还是俯降都如同游鱼戏水、飞鸟当空,显 得那样自在,轻盈而以非常美妙,这是世界绘画史是最巧妙而又 优美的艺术形象之一。
石窟艺术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
四大佛教造像
龙门 (河南洛阳) 云冈 (山西大同)
敦煌(甘肃) 麦积山(甘肃天水县东南)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称千佛洞,是我国著 名的十大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它包 括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三处。被誉为20世纪最有 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 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 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 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 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 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发现 的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 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被公 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被列 为世界文化遗产。
经变(指佛经的图像化)这种题材在唐代的敦煌壁画中放乎完全取代了过去的本生故事
,这主要是因为充满动乱和苦难和南北朝已过去,人们正生活在太平盛世,像萨埵那太 子舍身饲虎那样 悲惨的事情已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人们更希望看到佛教宣扬的死后的 天堂,即所谓的“极乐世界”的样子。 172窟西方净土 变(即宣扬佛 教的佛、菩萨 所生活的极乐 世界。在唐代 的许多西方净 土变的壁画中, 除了画中央描 绘庄严肃穆的 佛和围绕在其 周围的菩萨弟 子外,画面上 还有极其壮丽 的楼台亭榭, 欢乐的歌舞伎 乐和优美的飞 天散花等景象, 充满了欢乐的 气氛。)
尊像和供养人像(指虚幻 世界的人物形象,后者完 全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因为他们是捐钱修窟的人, 便把自己的像也画在壁上, 表示这窟内的佛、菩萨都 是由他们供养的,故称为 “供养人”。
供养像:是指出资建造石窟 的人的画像。 简介:她是天宝年间出任晋 昌郡都督的乐廷瑰的夫人, 头上抛家髻、饰鲜花、小梳、 宝钿,碧衫红裙肩帔、脚蹬 笏头履。身后女十一娘,面 饰花钿、花子,着朱衫白裙。 女十三娘头带凤冠斜插步摇, 衫裙帔帛,小头鞋履。在后 面有九个婢女,为首的也饰 抛家髻、着衫裙帔帛,执纨 扇,画中其余八人均为男性 打扮,身着圆领衫,腰间束 带,这是天宝年间时兴的奴 隶服装。
2、 开凿年代、所经朝代: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 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 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莫高窟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大泉西侧鸣沙山崖壁 上。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经北梁、北魏、 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至元代,以后历代 开窟,至唐代极盛时达五六百窟。现存洞窟绝大多数是北 梁至元代开凿的,前后历时千年。石窟规模、壁画、彩塑 的数量:现存洞窟735 个,窟内有壁画 45000 多平方米, 彩塑 3000 余身,还保存唐宋木构窟檐 6座。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
佛:温和慈祥、智慧庄严、不可亵渎 菩萨:端庄温和 天王、力士:身穿盔甲、蹙眉怒目、勇猛威武
第45窟
一佛 二弟子 二菩萨 二天王
• 阿难:释迦牟尼的十大弟 子之一,意为“欢喜”、 “喜庆”。原是释迦牟尼 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 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 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 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 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 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 “多闻第一”。佛灭后第 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 的经藏。
1905 1907 1914 1908
库什金 斯坦因 伯希和
俄国 英籍匈牙利人 法国
四大籍写本和绘本 24箱文书,5箱绘画丝 织艺术品,5大箱文献 6000余卷写经精品, 38副大型绘画
• 重点:对敦煌莫高窟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 难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的分析及对其艺术特征的 认知。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
世界上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 克孜尔石窟窟
大同云 冈石窟
炳灵寺石 天水麦积 窟 山石窟 洛阳龙门 广元千佛崖摩 榆林石窟 石窟 崖造像 大足宝顶山摩 崖造像
特点:中间一人反弹琵琶起舞,姿态 十分优美。整个画面用线简练、流畅, 色调柔和
敦煌莫高窟《西方净土变中之舞乐》(局部,第112窟) 唐代
敦煌莫高窟壁画 飞天
飞天是佛教八部众天神之一, 据佛经上说,她们住在风光 明媚的宝山之中,不食酒肉, 专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 放百花香.每当乐鼓齐鸣,天 花乱坠的佛说法的时刻她们 就出现在天空.敦煌壁画是 飞天集中的地方,在492个 洞窟中就是270多个洞窟绘 有飞天,总计有4500余身..有 的身长2.5米,也有不足5厘米 的飞天,她们大都画在洞窟内 较高的壁面,配合整窟壁画起 到装饰的作用。
阿难陀(第45窟西龛内南侧) 唐代
敦煌45窟胁侍 菩萨与弟子像 中的阿难
第45窟
一佛 二弟子 二菩萨 二天王
敦煌328窟初唐彩塑 阿难
敦煌45窟唐彩塑 迦叶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 梵语“菩提萨捶”意思是丰满 健硕,秾丽丰肥,帔肩袒胸露 臂、翠眉秀目
特点:在人物姿态上头、胸、 臀三部分形成“S”形,于 端庄妩媚中又显生动,表现 出一种大家闺秀的风度。
【学习目标】
1、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有初步了解。尝试 运用美术欣赏的方法,对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进行赏析, 并作出简要评述。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敦煌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我国石窟艺术有初步了解。 3、了解敦煌莫高窟及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认识到艺 术品的珍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继承优秀美术传统的责 任感。体会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
舞蹈画面基本上形成“天乐舞”和“人间的俗乐舞”两大类。 天乐舞:包括天宫伎乐、飞天伎乐、化生伎乐、经变画伎乐、迦陵频迦伎乐以及各 种护法神,如金刚、力士、药叉等具有舞蹈美感的形象。 俗乐舞:则包含供养人行列中的乐舞场面和佛教故事画中具有浓郁的社会生活气息 的画面。
“净土变”包括西方净土,弥勒净土和药师净土三大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敦煌254窟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在一个结构严密的独幅画面 上,围绕着王太子舍 身饲虎勇于自我牺牲这个主题,批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故事的主要人物反复出出, 不断深化它所要宣扬的主题。再加上它以深棕色为主调,错综着青、绿、灰黑、白等冷色, 构成了一种严肃沉重、阴森凄厉的气氛,使人看了透不过气来。象这样一种用极其残酷的 方式,以自身去喂一只饿虎的故事,显然是因宗教宣传需要而编造出来的一种宗教神化。
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供养像(局部,第130窟) 唐代
图案装饰(也一个引人注目的艺术宝库。石窟里的窟顶、 龛座、背光、服饰和经变的边框,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图案 组成的。所以进入绘满壁画的石窟就像进入了百花争艳、 五颜六色、光彩耀目、美不胜收。
敦煌藻井图案
莫高窟第257窟壁画九色鹿(北魏)
莫高窟第257窟西壁的九色鹿壁画,是整个敦煌描绘九色鹿这一题材的唯一一例。画面采用横卷连环画的表现形式,按两头开始、中 间结束的特殊顺序布局绘制,讲述了善良的九色鹿在恒河救起一落水者,此人获救之后却忘恩负义,向宫廷告密,并带领国王一行 捕捉九色鹿,最后受到惩罚的因果报应故事。 在很久以前,印度有一只神鹿,它头上的角像雪一样洁白,它身上的毛有九种颜色,所以被称作九色鹿。九色鹿经常在恒河边饮 水食草,一次,有一人掉入恒河顺流而下,美丽的九色鹿听到呼喊声,将溺水人从河中救出驮到岸上,并叮嘱溺水人不要泄露它的 行踪。后来,这个国家的王后梦见九色鹿,国王布告悬赏,能得九色鹿者愿以半壁江山相赠。溺水人见利忘义,带领国王等大队人 马进山抓捕九色鹿,九色鹿毫无畏惧,向国王诉说了溺水人忘恩负义的经过。国王深受感动,放了九色鹿,并下令全国保护这只美 丽的神鹿。溺水人因违背了自己的誓言,口吐白沫、全身生疮而死。在故事的结尾,佛祖告诉大家,九色鹿是他的前世,他因为前 世忍辱行善,今生才能成佛。
敦煌壁画
大体可分为:本生故事、经变、尊像、供养人像和 图案装饰五大类。 本生故事(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这 种本生故事,因为来自民间,讲的都是佛的前生在生活中间的 故事,所以它尽管具有明显的宗教迷信色彩,但通过民间画工 的彩笔,特别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的审美趣味,构成了敦煌壁 画中最富有人间气息的作品之一,这种本生故事的画面上都充 满了悲惨绝望、消极厌世的气氛,看不到一点人生的欢乐,它 们所宣扬的主题就是勇于自我牺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