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班与对比班报告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与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与分析作者:范玉婷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1期摘要:黑池镇中学在2016年春期以八(3)班和八(4)、共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前后测试的对照组方法,对比分析了充分利用学生采用“导入艺术”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而言,充分利用学生采用“导入艺术”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前者效果较好。
因而针对我校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导入艺术”;“教学法”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国家《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们提出了有效利用学生采用“导入艺术”教学法这一实验课题,这是适应时代对教育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处理好传授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此背景下,学校开展了对教育教学的改革试验工作。
在此环境下数学组就有效利用学生采用“导入艺术”教学法进行了研究。
为了测试其有效性,我们将其教学效果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
一、实验对象与工具(1)实验对象:这次研究的实验对象为黑池镇中学2016年春期八(3)班和八(4)共100名学生,其中八(3)班为实验班,八(4)班为对照班。
(2)调查工具:这次研究采用了两种调查工具:一种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抽测;另一种是采用学生问卷调查。
二、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1.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比较为准确了解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是否处于同一水平,我们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比较,试题为黑池镇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期末试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2015年春期期中、期末考试数学成绩(见表1),从有关数据看两个班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同一水平。
2.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课程设置、使用教材、课时安排及任课教师等均无差别。
实验班和对照班化学成绩比较

实验班和对照班化学成绩比较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ARCS动机设计模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实验前后对学生的两次统考成绩的比较来评价。
(两次考试均为常州市联考试卷)。
化学是到九年级后新增的一门学科,且化学第一章、第二章比较简单,学生成绩没有明显分化,第三章是化学学习的第一个难点,三章学完后,大致能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一个整体情况。
所以笔者选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中考试成绩为本研究的初测成绩。
选择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为后测成绩。
(之所以选择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为后测成绩是由于学校对中考成绩保密,不公布具体的分数。
)
表4.4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初测化学成绩情况统计
表4.5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初测化学成绩数据
∵|Z|=0.475<1.96
∴初测两个班成绩差异不显著。
表4.7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化学成绩数据
∵|Z|=2.212>1.96
∴后测两个班成绩有显著差异。
<百度文库-教育类-初一化学试卷>2
<百度文库-教育类-初一化学试卷>2
<百度文库-教育类-初一化学试卷>三。
学习力课题实验班成绩前后对比与分析报告

学习力课题实验班成绩前后对比与分析报告一、实验班学习力课题xx-20xx年度成绩对比: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二年5班确立为学习力课题实验班,通过几学期的摸索和实践,我们采用实验前后测试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充分利用学生采用“预习—探究—检测”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的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而言,充分利用学生采用“预习—探究—检测”教学法和传统课堂教学法相比,前者效果较好。
表1 (xx年第一学期考试语文成绩)表2 第一学期成绩对比注:期末试卷为学校负责命题,进行流水线集中批阅。
纵向比较,我班语文学科的平均分与实验前持平,优秀率略有上升横向来看,以往平均分低于实验前,经过一学期实验,及格率略高于之前,优秀率差距也在缩小。
二、实验班学习力课题xxx—xx年度成绩分析:开展学习力课题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演角色和主动作用,让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要自觉主动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作为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讨论甚为激烈。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改传统教学中严肃的面孔,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
学生通过预习、感知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针对学案中的探究问题采取自主学习与群体学习相结合,采用比较、归纳、实践、合作、探究等多种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各抒己见,适时加以验证,师生共同努力得出准确完整的答案。
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引导学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
在展示环节中,因为我班学生基础薄弱,针对探究问题进行汇报交流时出现照本宣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课堂学生讨论的时候一些学生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正在讨论的目的,收到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针对这种情况我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揪出这些问题再“精讲”。
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XX中心小学使用语文“四引”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2、巩固率为班级现有人数/分班时人数*100,为考查学生流失情况及辍学情况的指标。
3、优秀率为80分;及格率为60分,过差率为30分。
4、优秀率为考查班级优秀生人数,是班级培优的指标之一;及格率是考查班级中等生培养的指标,过差率是考查班级后进生提升的指标。
XX中心小学使用语文“四引”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XX中心小学使用语文“四引”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XX中心小学使用语文“四引”导学案实验班与普通班成绩对比
1、实验班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在两学期中均为直线上升趋势,总体成绩也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学习小学语文成绩与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很大关系,也说明了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四引”导学案在提升小学语文成绩上有很大的帮助。
2、对比班的平均分为曲折上升趋势,但增长不及实验班,说明对比班教师也在努力,并非对比班教师教学水平较差才导致对比班成绩满后;及格率总体上呈平衡状态,优秀率上升较快,但不及实验班,说明实验班对优秀学生也尽了最大努力;而巩固率下降,说明有学生辍学或因其它原因离校,而过差率则呈上升趋势,说明没有使用“四引”导学案导致对比班差生在逐渐增多,教师对这部分的学生不太重视。
总体上说,使用“四引”导学案的班级五率和增长了43.5分,主要表现在差生的减少和优秀生的增加,说明了使用导学案对优秀生和后进生受到的影响较大,中等生也有较大提升;而对比班相比之下总分变化不大,说明对比班变化较为平稳,教师的教学用力较为均衡。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与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对比与分析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实验班教育模式出现了,它是一种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将狭义的科学知识与大量综合性知识相结合,整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随着实验班教育模式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更多的期望,同时也引发了两类学生之间的对比和分析。
首先,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差异。
在实验班教学模式中,学生们上课只是一种辅助学习方式,而其实最重要的学习活动还是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学生的考核也是结合实验的形式,而不是以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考核,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能够更有效地复习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相比之下,在对照班教育中,学生们的学习主要靠上课学习,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考核通常以试卷的方式进行,因此,学生可能不能有效地复习和理解知识点,也可能没有激发创新能力。
其次,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差异。
在实验班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更有可能掌握自主思考的能力,且这种能力可以被更有效地提高和发展,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会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而且可以用实践结果来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们能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在对照班教育中,学生们没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他们更多依靠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也就普遍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学习效果和学术水平上存在的差异。
在实验班环境中,学生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他们在学习上的表现常常比对照班更好,并且常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学术成绩。
而在对照班,学生们没有很多实践机会,虽然也可以较为正常地完成课程,但他们在学业上的表现也大体上比实验班稍有差距,也就意味着普遍学术水平也略逊一筹。
综上所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学习方式到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差异。
成绩对比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了探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项成绩对比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比两组学生在相同教学内容、教学时长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成绩,分析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2. 为教师提供有益的教学参考,提高教学质量;3. 为学生提供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某中学八年级两个班级,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实验班学生人数为50人,对照班学生人数为50人。
2. 实验分组: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随机分组,每组25人。
3. 教学内容: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平面几何》。
4. 教学时长:共4周,每周2课时。
5. 教学方法:a. 实验班: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b.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主讲,学生听课,注重知识的传授。
四、实验过程1. 实验班教学过程: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b.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c. 教师点评、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 对照班教学过程:a. 教师主讲,讲解知识;b. 学生听课,做笔记;c.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课后完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班成绩:a. 平均分:85分;b. 优秀率:40%;c. 及格率:90%。
2. 对照班成绩:a. 平均分:75分;b. 优秀率:20%;c. 及格率:80%。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互动式教学的实验班在平均分、优秀率和及格率方面均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
这表明,互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六、结论1. 互动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2.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成绩对比分析报告

欢迎阅读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对比与分析报告王艳梅一、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对比:以我校实验班四( 1)班与非实验班四( 2)共 52 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发现实验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现将2017 年秋期末考试进行了对比。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普遍提升。
通过对 2017 年秋期末考试两班级语文成绩进行统计学的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列表如下:2017 年秋期末考试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对比表最低对比内容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乡名次分实验班75.65 96.1 %46%88 48.5 1非实验班65.69 69.2 %8%82.5 45 5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分析:?对比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语文成绩,我们可以看到课前预习对学生的成绩影响甚大,在大半年的教学实践中,非实验班的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
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班学生能主动进行预习,学习兴趣浓厚,上课善于提问题,听课也很专注,新的学习内容他们很快就能掌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欢迎阅读附:实验班 2017 年秋期末语文考试成绩单姓名成绩李盼盼80.5李羽茜88申子欣84申雯月81高微86王哲辉81.5李雅诺85李响77申芊83.5李克76李小雨74申恒冰64王博英80.5王一鸣85李文悦71.5王子硕66.5高静雯69.5李新慧61.5申梦晓71李家瑶70.5侯子涵79.5祁靖48.5申雯艳69侯佳倪82.5申梦琪66.5李念茜84.5非实验班2017 年秋期末语文考试成绩单姓名成绩侯昊博76丁甜雨72申晓悦82王奥楷82.5张寓涵68.5李嘉润70.5申哲57.5袁梦雪45欢迎阅读王诺言72李佳阳75王筱茹70李雨博71申思蓉75李新建58郭一柯54李浩明52王梦阳67.5李依诺60.5侯昕言61.5高靖航53.5申卫潇53申瑞欣52李星月68.5高政扬68.5李雨妍62.5李姿昕79.5。
实验班情况汇报

实验班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我是实验班的班主任,现在向您汇报一下我们实验班的情况。
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我们实验班的整体情况。
我们实验班共有40名学生,分
别来自不同的家庭和学校。
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都非常优秀,是学校的骄傲。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他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在各种课外活动中也表现出色。
其次,我要向您汇报一下我们实验班的教学情况。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实
验班的教师们采取了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各个学科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也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各种活动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我要向您汇报一下我们实验班的管理情况。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实
验班的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学生们的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使得整个班级的氛围非常和谐。
同时,我们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使得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能够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我要向您汇报一下我们实验班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使得整个班级的氛围更加和谐,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
以上就是我向您汇报的实验班情况,希望领导能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支持,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班与对比班比较结果报告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热潮带动下,我们泾川二中的老师和学生都积极生动起来,调查、研究、学习,为探索一种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做着最大的努力。
经过数学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初中数学课题《自主、合作、探究》的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已2010年3月――2010年14月顺利完成,第二阶段――“实验阶段”已于2010年5月启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泾川二中各级各班的生源、环境、授课老师、教学方式、习题的布置、作业的处理、学生的基本势力、学习状况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是被动式的上课听、下课做,没有自主学习的良好的习惯,初中毕业,有80%的学生达不到教学及自己的学习期望值。
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习动力不足。
初中教育,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最具诱惑力的就是升入高中,顺利地进入大学校门,最终端得一个“金饭碗。
”但近几年,因为不少大学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使得我们的初中产生了复古的“学习无用论”思想,根本不去考虑知识对人类的潜移默化作用,学习动机不够纯、目标不够明确。
第二、学习数学普遍感到困难。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跨度大、内容广、知识的衔接性更强,一开始学生就觉得有跃度、不易听懂,时间不够,对于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无法着手,如证明题,尤其是代数证明题,更是看着头疼。
第三、忽略数学的实用性。
应试教育误导大家:数学就是“解题”,方法,较多的精力放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并对学生学习不断加以督促,时间加汗水不断重复提高,学生只能掌握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能,让自己成为学习的奴隶。
现就实验中的各种情况在此做以说明。
一、实验班和对比班的确定只有在同一块田里撒上不同的种子,才能比较出哪种种子在这块田里的产量最高。
实验班本来是中国重点中学设立的一种特殊教学形式。
最初的理科实验班是为了培养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赛的人才的特殊机构,后来演变为一种精英化教学体系。
但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实验班和对比班是针对同一教学条件下的不同教学模式而言的。
因此,在泾川二中数学教研组这块沃土上,我们确定田兰的两个授课班级中初一(3)班为实验班,初一(4)班为对比班;王小龙的两个授课班初二(7)班为实验班,初二(8)班为对比班,由两名老师分别在各自的授课班级做实验对比。
二、实验班的起步实验开始时,对比班照常,而实验班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1.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以备课预习、问题记载、习题解析、方法归类、课后反思等之用。
2.引导学生搞清楚这次课改的目的、意义,和学生一道研究学习教学实践计划书,知道每一节课都要由课前预习准备疑难、课中讨论解问题和课后反思量化评价这三个环节组成,每两周还必须上一节大课去总结巩固阶段所学,写出书面的反思日记,再配合以阶段性测验成绩的升降,评出优秀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3.分组。
为了扩大教学信息交流的质量数量,使教学能够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与学双边活动的兴趣。
在深入了解每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把每个实验班的同学分成10个实验小组,每组5――6人,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可以按技能水平把技能相同而爱好不同的同学分为一组,让他们各取所长,也可以按兴趣爱好把技能相同却爱好相同的同学分为一组,激发兴趣,挖掘潜能也可以技能水平的好坏搭配分组,其让技能好的帮助技能差的,让兴趣浓的培养兴趣淡的,发挥同学们之间的帮带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改善人际关系。
附:学生分组样表3.分配角色.分组后,分别给每组的每个成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和相关的任务,合作监督提高学习成绩.组长负责分配角色、协调组织、检查督促、阶段考核等事项;资料员负责整理课前组内成员搜集来的资料;决策员负责对资料员搜集的资料再分类、检查,决定哪些是组内可讨论解决的问题;资料员负责分类记录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办法;汇报员负责向老师和全班同学汇报本组已解决的问题对策和需要提交的问题。
4.准备各种表册学生分组学习情况记录表个别学生课堂表现记录表三、实验过程1.实验模式(1)引导学生课前找疑难,要求学生课前必须看教材,查资料,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和三维目标,看看各需要通过哪些方法途径解决,在情感上又能得到哪些提高,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自己的疑难并记录。
(2)组织好课内小组讨论,要求把资料员提前整理好的疑难逐一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简单问题一说即过,稍有困难组内就可以互相帮助、互相讲解,直到每个成员都满意为止,对于组内讨论后仍有疑惑的问题就可以由汇报员提交班内,让大家共同解决。
(3)做好课后反思,反思可以是口头上的,下课后几个同学在一块谈谈自己的感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改进的措施,也可以是书面的反思,每天必须写,哪怕一两句话,只要能道出自己某方面的观点就行,但是每两周每个同学必须上缴一份书面的、比较正式的反思日记,用来回顾两周的收获、遗留的疑惑,也可以对今后的工作提些新的建议。
2.实验策略(1)教学内容――创生重组丰富资源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专家根据前人的实践经验浓缩而成的,这种教材存在着主观划一,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等问题。
因此,教师在课前预设时,要融入自己的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或整合,激活教材的知识,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走进”生活,形成有“个性”的教材。
这样,使学生学习的视野拓宽到课前的积累、课中的碰撞、课后的拓展,把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沟通起来,那么课堂教学内容就会远远超出原有的教学内容。
(2)教学设计――多元预设有备无患长期以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是采用单线型前进方式,这样,就造成课堂上教师跟着教案走,学生跟着教师走的现象,不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备课时必须预想更多的可能,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
教师采用框架式备课,预设多种可能性的预案,使教学设计可供教师临时选择。
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适时捕捉学生瞬间信息,体验学生的情趣,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轻松地解决课中出现的各种可能。
(3)课堂活动――既“放”又“收”。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和运动过程。
特别是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善待、宽容学生学习和游戏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不足,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康的人格。
但是,过分追求“花样翻新”,就会使教学不得精髓,机械求“新”,如果教师再引导不够,加之学生自控能力所限,不和谐的现象将接踵而至,游离于课堂学习和自主玩耍之中,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收效。
(4)课堂测标—及时反馈教师根据本节所学知识,依照教学目标出示课堂达标题,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题目多少而限定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之间进行互批互改,真正做到及时反馈,当堂所学,当堂掌握。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兴趣不断生成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常常有自己的兴趣点、兴奋点,也许很多进修和课堂教学并不密切,但是如果能审时度势,抓住它们,因势利导,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生成相应的教学环节,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某节课开始前,学生才匆匆忙忙从操场回到教室,原来上节体育课举行了班内的接力赛,学生一个个兴奋不得了,赖在操场上不肯回来。
老师见此情景,不要急于组织教学,而是问学生的比赛情况,过后话锋一转,说道:“比赛很精彩,也很令人回味。
但是有谁知道你跑了多少米吗?”直接就把学生带回了数学的课堂,也引出了本课的探索内容――“乘法”。
(6)让“疑”点生成“亮”点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是一群活生生的力量,每个学生都带着各自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他们的思维是呈开放性的,他们的质疑是创新思维的呈现,在当时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是无法全部预设到的。
当学生质疑时,教师不妨静心倾听,深入思考,寻找价值,有时会迎来不曾预约的精彩,生成出课堂教学的亮点。
(7)让差异点百花齐放异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问题产生的不同的见解或看法。
正如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将用生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当今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观点。
异点往往引起观点的撞击,生成课堂焦点,形成百家争鸣的气象,使课堂成为思维交集的场所。
如在上“鸡兔同笼”问题时,出示“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后,他就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讲解,正当学生听得认真时,忽然听到最后一排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想太烦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得了。
”王教师听了开始一楞,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
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大家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
他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
随着讨论的进行,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
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在大家的赞叹声中被公认为“奇思妙想”。
由于捕捉到的动态生成信息“价值不菲”,及时调整了教学,从而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8)巧捕细节,让真实想法暴露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师经常会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操作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但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操作活动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如果教师及时捕捉这些细节,让他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那课堂会更精彩。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角(自制的老教具,可随意改变角的大小),并和组内同学说说自己的发现。
合作后,他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含糊其词表达不清楚,他就让这位学生把自己的角与另外一位同学的角比一比谁的角更大,在比的时候,这位学生悄悄地把自己做成的角两边的距离拉开了,他看了连忙抓住这一细节,问:“你为什么要把自己做好的角两边拉开一些?”这位学生红着脸说:我想让我做的角比他做的角大,经老师这一引导,这位学生就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角就越大,很多同学也发现了这个规律。
四、实验结果通过“自助、合作、探究“的课题研究学习,既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又促进了老师的专业成长1.提高了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素质(1)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克服一切学习中的困难,充满偏心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