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评傅谨《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
谈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_诗词赏析作文200字

谈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_诗词赏析作文200
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草》。
全诗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
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的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
”这句话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现在,人们用来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
我觉得这两句诗更可以表达某些事物的顽强的生命力。
1 / 1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三毛《野火烧不尽》原文赏析

三毛《野火烧不尽》原文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毛《野火烧不尽》原文赏析【导语】:《野火烧不尽》是三毛写的一篇散文,出自散文集《送你一匹马》,关于《野火烧不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来了解一下吧。
民俗学必读书目

1,顾颉刚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顾先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大学问家,他的几乎每一篇民俗学方面的文章都是经典,即使有些文章的立论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他的思想方式仍然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2,钟敬文文集(民间文艺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钟先生著作等身,他的学术思想,几乎总是能够站在民俗学的前沿位置上,不断引领学术走向。
但我认为,钟先生最有价值的学术贡献是《文集》中的民间文艺学卷,无论从学术史的角度还是从论文的当下价值上来说。
3,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刘先生著述不多,惜墨如金,自然,惟一的著作的份量也就重了。
刘先生以思辨见长,是他这一辈人中极少数的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人。
我认为他的《民间故事的生命树》是解放后难得一见的严格的学术论文,可惜没有来得及收入此书。
4,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美)孔飞力著,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这本书还有许多别的版本。
看看孔氏的写作方式,如果我们拿到这个选题,我们会怎么做?肯定是这样的:1,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历史背景、涉案地理范围。
2,事件的性质、作为“巫术”的历史流变,以及事件的文化意义。
3,事件的起因。
4,事态的发展。
5,产生的结果。
6,事件的社会意义和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
中间一定会夹杂许多面目可憎的,可能大家都看不懂的所谓“理论分析(套用)”。
(哈哈,我说的是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结构,并不表示正在读贴的你就是这样。
)5,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季羡林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季先生这本小书,许多不是严格的学术论文,但大家手笔,了了数语,论证虽不必尽详,却能给人许多启示。
4,顾颉刚:《古史辨自序》……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创世纪”。
6,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中华书局,1996年……体现了中国民俗学强烈的文化关怀意识,本人就是看了此书才立志投身民俗学的。
7,特纳编:《庆典》,方永德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此书教人如何理解民俗文化事象的意义。
小草精神

小草精神
时间:2019-07-07 13:48:08 | 作者:刘烨林
有句古诗,说得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精神很伟大。
生命力也很顽强。
如果用野火,去烧掉野草,它也会在很快的时间内长出来。
又一次,我在家门口看见了一小片的小草。
这时候,爸爸来到了这里,就对我说:“这一片草都快枯萎了,把它烧了吧!在家门口也不好看,总之,他到时候,就长出来了。
”从爸爸说的这句话里,我很疑问。
难道小草烧掉了,还可以长出来吗?真是奇怪。
说完,我就回家了,也不管这件事了。
但是,我还是有些疑问。
于是,翻开了书。
想看书。
结果,我一翻,恰好翻到了《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我也没看。
直接把那一页,翻过去了。
第二天,我又来看看小草。
一看,非常惊讶:“奇怪?爸爸昨天烧掉的草,怎么今天长的,就那么快呀。
”这时,爸爸过来了:“看吧!小草可是长得很快的,不要忽略。
”
然后,我又仔细的想了想。
老师,跟小草,不是一样的吗?保护着我们。
交给我们知识。
有很关心我们,是多么的辛苦哇!是老师一个人,很快的像小草一样飞快的生长,我们也就跟着飞快的生长。
是老师带我们向前冲,没有老师我们,根本就不行。
小草的精神,是多么的伟大呀。
我们都应该,像小草学习它的精神。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唐. 白居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春风春雨,春草春花,年年岁岁,暮暮朝朝啊。
同样的风景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会有截然不同的表达,而同样的表达呢,在不同的读诗人心中又会荡起然不同的涟漪。
所谓诗无达孤啊,讲的恰恰就是诗的这种模糊性所带来的丰富性。
一千个人心目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人读同一首春天的诗,也会读出一千种况味,这其实是非常非常美好的感觉。
那今天呢,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啊,小学课本里就选到了,所以呢,大家应该是早已耳熟能详,但是这首诗到底在说什么呢?是否就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只是在讴歌野草的生命力呢?我想请大家听我再解读一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先说题目吧,《赋得古原草送别》这种题目啊,叫赋得体,其实就是命题作文,作文题目呢,早已经规定好了,你不能自由发挥,只能是赋得。
大家都知道,唐朝科举考试里头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写诗,那诗自然不能按照每个人的个人喜好随便写,必须有一个规定的题目,还得有一个规定的题材。
那规定的题目呢,很可能就是一句现成的古诗,比方说北方有佳人,那你怎么写呢?你就必须写《赋得北方有佳人》。
那规定的体裁呢,往往是五言律诗,因为它格律严谨呢,它特别容易判断对错,和今天的这个高考的标准化命题是一个道理,那考试既然这么考,举子们平时练习也就得这么练,所以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其实就是白居易当年模拟考试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啊,要想写好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呢?首先这个题目难度很大,古原、草、送别,其实是三个意向,古原是一个,草是一个,送别是一个,这其实是当时的考生为了加大练习难度,特地给自己设置的障碍,就是三个意向的混搭,每个意向都得说到,而且呢,不能生拉硬扯,要圆融贴切才算是一手好诗,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那第二个不容易在哪呢?写这首诗的时候啊,诗人眼前可是只有一张考卷啊,所谓古原也罢,草也罢,送别也罢,那都是想象得出的,并没有真情实景,其实这个事情呢,大家看《红楼梦》就会知道,你看《红楼梦》大观园里的。
初二散文:小草1

三一文库()初二散文
小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还
记得这诗句吗?这是描写草的顽强精神。
大意是:用风烧我,却没烧掉深藏在地底下的根,
当春风吹过时,我又开始生长起来。
小草虽然很小,不起眼,但是它
坚强,不放弃的精神却深深感动着我们。
这是
值得我们敬佩的地方。
小草在我们的世界遍地是,却丝
毫没有因为我们不注意它而觉得自己的人生毫
无意义,而是快乐地顽强地生活着,这不是值
得我们敬佩的地方么。
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因
为受到一点挫折而打败,而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我们要向小草学习,做一个快乐、顽强的人。
相信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
当你的双脚踏在小草的身上;
当你的屁股坐在小草身上;当你的全身躺在小
草的身上;有没有想过小草的感受,你是舒服了,但小草不舒服,即使不舒服,也没有发出
一吭怨言。
请谨记:小草青青,脚下留情。
20 × 20。
《野草》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野草》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野草》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朋友,当你跨上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时候,你会觉得茫茫一色的草原辽阔而壮丽。
然而你想过没有,是谁将无垠的地毯编织?啊,是野草。
平凡小小的野草,谁料到却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饱经严冬摧残的野草,来年总是第一个报道春的信息。
没有奇香异色的朴实的野草,春风拂过大地时它到处遍及。
不如牡丹的娇艳,不及梅花的瑰丽,只是紧紧地贴着土地。
不愿在温室里供人观赏,却甘愿在野地里让牛马充饥。
任凭风吹雨打,永远深深地扎根大地。
不论在高山荒野,还是坡洼碱地,只要哪里有一抔泥土,它就在哪里充满盎然生机,纵然被挤在石头缝里,也要不屈不挠地生存下去。
清晨,当野草身披露珠的时候,整个草原一片宁寂。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随着一声悠扬笛声的吹起,传进你耳膜的是驼铃隐隐约约的丁啷声。
远远望去,牧人们骑在紫骝驹上,正对晨曦。
一群黑影由远而近,那是牧群。
啊,看清了,骏马在奔跑,骆驼在缓行。
野草是它们的乳汁,草原是牧群的母亲。
朴素的野草,是你养育了草原上的牧畜。
不,是养活了整个草原上的人类!我愿是一株野草,做茫茫草原的一分子;我愿是一股清泉,为野草浇灌茎须;我更愿是一抔泥土,永远把这平凡的野草培育。
野草,我赞美你这普普通通的名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野草有着鲜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野草对人类有着重大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3.你认为作者想通过这篇短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
2.生命力强养育草原上的人们3.表达了对野草的赞美之情。
(意思对即可)。
高中高三议论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本文作文是关于高三的议论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欢迎阅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新年伊始春天又来了。
——写在前面的话多少风光是不断逼迫自己去挑战原本认为不可能的结果。
多少精彩是在连自己都害怕的仓皇下尽力搏出的欣慰。
多少钦佩是停着愈合不了的伤口和疼痛咬牙执着的交换。
是的,牺牲,失去都是必须付出的,英雄是对走出困境的勇士加冕。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数不尽的困境与羁绊,有人为之彷徨,有人为之迷茫,然而孰不知走出去才是情感的解脱,正确的抉择。
史圣司马迁“野火已燃尽了身躯”但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毅然地走出了绝境,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赤壁鏊兵,将曹操八万大军烧的血本无归,仓皇落魄而逃,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终以图霸业。
只有流过血的双手,才能弹出惊世的绝唱;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
人口学家马演初在文革时期因《新人口论》危及生命,但是凭借自己的坚韧的意志,走出困境,自己的学论得以耀古今。
着名物理学家StephenWilliamHawking在大学期间身患残疾,但他摆脱阴影,激扬文字,指点宇宙。
当才情枯竭的你,无法再创出动听的乐章;当惨遭折翅的你,无法让你展翅翱翔。
你是否感到彷徨,是否感到伤逝,但是你不能彷徨与伤逝,因为没有先生卓绝的才情,你发不出惊世的呐喊。
众多先哲已告诉大家:要坚持自我,寻求自己的太阳。
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面对处境而绝望的人。
命运多舛?呵呵,无泪不是干涸,是将苦涩积攒,沉默不是怯懦,是把灰心从骨子里驱赶。
残缺的身躯压不到健全的灵魂,健全的灵魂定会打造出站起来的精彩人生。
生命的激流不会停止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在的美丽,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
面对困境,一路走过,毅然地,勇敢的走过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评傅谨《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王喻敏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摘要】傅谨是我国一位戏剧理论家,多年从事中国戏剧与美学研究,出版了许多专著与论文集,《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就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本著作。
本文主要从其特点和意义的角度进行叙述,其中特点包括该书选取的研究对象、采用的研究方法;意义主要从唤醒深藏的文化基因、传统戏剧的功能性两个方面来探讨。
通过对该书的分析与研究,加深对“草根的力量”的认识,同时对田野研究的方法有一个宏观的理解。
【关键词】台州戏班;田野调查;传统文化;草根的力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傅谨先生《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版)是通过八年之久的田野调查与研究所得出的成果,论述对象为浙江省台州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苏的民间戏班;论述内容不仅包括戏班的表演形式与演出剧目,还涵盖了其历史与现状、戏班的构成与生活以及戏班的经济运作;此外,政府政策、国营剧团和官方评价施于民间戏班的影响,也是该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内容丰富全面,然繁而不乱,是一本真正有价值的本土文化研究成果。
一、鲜明特点
(一)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
该书被视为国内第一本将田野调查方法应用到人文学科的书籍,为我们如何做田野调查提供了一个极具借鉴意义的范式。
作者娓娓道来,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冷静客观的陈述者和旁观者,该书大部分的内容用来告诉我们事实是怎样的,为我们生动、细致地描绘出台州戏班生存的真实图景。
田野调查的方法是在人类学界和社会学界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作者创新性地将其灵活地应用于艺术研究领域,并与中国社会的独特现实相结合,为我们研究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拓宽了研究空间,而这种方法也被实践证明是可行且必要的,因为它具有纯粹的文本研究无可替代的价值。
它“往往是从局部的个案入手,使其成为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典范,使理论研究具有了细部‘深描’的基础。
”而很多宏观的理论恰恰是通过这些细节被发现、提炼出来。
作者作为一个戏剧理论家,能持续八年深入戏班内部进行跟踪研究,以获取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彰显出一个研究者对传统文化持之以恒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后辈,笔者深刻体会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内心就有多少深情,踏踏实实做好田野工作是我们的本分。
(二)新颖独特的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来看,该书就具有独创性。
作者克服了戏剧研究中的“文本中心主义”的倾向,弥补了我国戏剧研究界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该书没有用大量的文字去分析解读戏剧艺术的文本,而是注意到整个演出活动过程,即戏剧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戏剧演出的载体——戏班的内在结构和它对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不仅关注艺术本体,更关注表演艺术的人。
作为戏剧艺术的表演者和传承者,毫无疑问,他们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仅从戏剧的表演形式、内容等方面来研究对于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戏剧艺术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该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更加广阔、更加深刻。
二、重要意义
(一)唤醒深藏的文化基因
该书有助于国民,尤其是当代青少年了解戏剧真实的存在状态和运行机制。
相对于流行音乐、综艺节目等的盛行程度,戏剧显然处于“濒危”状态,“中国戏剧艺术即使还没有完全彻底地成为博物馆文化,至少也是一种正在博物馆的文化。
”
笔者对民间戏剧的衰微之势有深刻的感受,即使是现在,对小时候跟姥姥去看戏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村里唱戏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每逢重大节日和村里有集市的时候都会请戏班来唱,少则一两天,多则一个星期都是有可能的,即使只是个小村庄,那也是热闹非凡,邻近几个村的村民都纷纷来赶集,搬个小凳子坐在戏台下看戏,只见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还不时传来村民的叫好声和欢笑声,直到晚上戏罢后方才意犹未尽地起身回家,人群这才慢慢散去。
但现在,随着村里的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能听懂戏的人越来越少,这样的活动也就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歌舞表演或放电影,然而,即使换成了这些“时髦的”娱乐活动,其热闹程度也远不如以前唱戏的时候,人们的积极性和兴奋度是无法与那时相比的,这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极易满足,得到的太容易也就无法获得幸福感,而这些娱乐方式无法真正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而戏剧则不同,它经过岁月的洗礼流传至今,在一举手,一
(下转第104页)
88 Northern Music
乐段推向了高潮。
5.再现A乐段
这一乐段主题重现,情绪比之前的第一乐段更加的激昂、澎湃,当歌词唱到“但是我最爱的只有你,可爱的中华,我最爱你,可爱的中华”时,旋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旋律线条也发挥到了极致,到达了全曲的高潮点,音符也到了全曲的最高点,使“我爱你,中华”这一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得到了升华。
(二)音乐风格
1.作者作曲风格
敖昌群的音乐作品中渗透着一种特别的情感,他的作品根源是中华民族丰富辽阔的土地,因为他曾经的生活、工作经历原因,所以他与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有着浓厚的情感。
他不断地寻找民间音乐素材,并用他自身的感受启发灵感,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创新和探究,旋律优美,曲调变化丰富,每首作品都洋溢着一种爱国情怀。
2.时代风格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面顺利召开,中国全面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八十年代众多艺术歌曲创作中都是以民歌音乐为素材,而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中,受历史发展的影响,祖国也是一个长期被压迫的状态,所以改革开放之后,全国人民希望祖国能够繁荣昌盛的愿望终于实现,从而歌颂祖国的歌曲油然而生。
作曲家希望自己创作的每一首歌曲都可以在这个时代被大家铭记,所以在创作歌曲的时候也就非常关注时代背景,这首歌曲是一首非常符合80年代背景的歌曲。
三、总结
《我爱你中华》这首歌曲情感真挚,演唱这首歌曲对于歌者的气息、情感、技巧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这首歌曲很大气地表现中华儿女对于自己祖国深深的热爱,是中国创作歌曲中的精品,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我通过对《我爱你中华》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结构的了解以及演唱的实践经验分析总结写出了这篇文章,同时,在过程中通过对歌曲创作特点及自我演唱的分析,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解歌曲结构、背景等方面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注重对歌曲各方面要素的把握,加强声乐基础练习,再了解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而创作的这首歌曲。
从这些方面来着手,这样才能真正地唱出这首歌曲的情感,歌者才能有更加完美的舞台表现。
参考文献
[1]苏阿芒.我爱你,中华[J].小学教学研究,2012(10).
投足间,尽显中国戏剧的独特美学风貌,具有独特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传承性。
因此,今天,我们依然需要戏剧,要唤醒流淌在民众血液里的文化基因,让民众发现戏剧的美。
(二)传统戏剧的功能性
通过该书,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戏剧与民间信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戏班生存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周边经济的发展,而是民风民俗。
“相对于文化,民间艺术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艺术本身,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族群认知世界的意义的聚合体,是观念、情感的显现。
”因此,对于传统戏剧,绝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一种娱乐方式,一种艺术活动,除此之外,它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功能。
“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娱乐,但在实际上,无需文字表达的诸多生活场景和情绪,在一方表演和另一方观赏的过程中,得到了知识性的沟通和对话。
”而戏班,“承载着帮助传统民间信仰运作的功能”。
在台州地区有很多宗教祠堂、庙宇,这是属于民众自己或村落的精神欲求,是民众精神的信仰与寄托,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都有一个重大的活动,就是给“老爷”(台州民众对各种神祗的统称)祝寿,祝寿的一个主要活动就是唱戏,它为民众请戏班演戏提供了一个合理依据。
演戏与庙会、台州民间戏剧与民众的信仰间有密切的关系,且戏剧本身作为一种综合艺术,较其他艺术形式来说更完备、更成熟。
某一艺术形式一旦上升到戏曲,它必然有一定的社会内涵和批判性,包含着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等。
民间信仰、戏剧演出、传统文化就这样交织在一起,构成独特的民间生活图景。
参考文献
[1]崔鸿飞.灯神乐舞——秀山花灯人类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2]陶东风.一种值得倡导的研究[J].博览群书,2001(8).
[3]赵世瑜.草根的力量解读草根社会[J].博览群书, 2001(8).
[4]释然.来自草根文化的造诣[J].博览群书,2001(8).
[5]姚新勇.走进田野触摸草根[J].民族艺术,2002(1).
(上接第88页)
104 Northern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