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非州
生活在非洲的中国人,对非洲的见闻

都是实话,国内的假新闻太多了,报导国外的新闻总不能也带假吧?我可没排着队拿钱哦……来非洲的中国同胞日益增多,有不少朋友也抱着想来非洲赚一桶金的想法,为此,修罗特在此提一些忠告,也许有些话你不太喜欢听,但是,湊合着听听吧,希望能给要来非洲、打算来非洲的同胞带来一些借鉴。
1、如果你想到非洲做生意,请你不要对非洲抱太大的希望,毕竟,希望越大,失望更大。
非洲虽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陆,但是,贫穷并不代表消费低,非洲的消费水平,足以媲美欧美,甚至过犹不及,所以想到非洲做生意的同胞,至少得有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人民币才行,毕竟,在非洲做生意,需要很大的本钱。
2、非洲充满着机会,但是,并不是机会就是机遇,有时候,机会更多的是杀机,像一些高利润的产品,如药、农机等,往往都是垄断的,你想分其中一份羹,就等同于抢别人的生意,抢黑人的生意只是竞争,抢同胞的生意,就会被打被杀,别说我扯蛋,出来前自己好好调查,不是真正信得过的人,别太相信,特别是一边发货一边接货的生意,货发了,对方称未收到货,而是把货吞了,这很正常,在非洲,收不收到货,经常是无据可询,人家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打发你。
3、黑人虽然懒,虽然笨,但是,不要不把黑人的生命当生命。
所以,请那些想到非洲开诊所的同胞别那么缺德,别当厨师的也出来开诊所当医生,别连针都不懂打就装13装得很专业似的,更别医死了人还不知死,依然挂着“中国诊所”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
什么高维生素针,什么人参针,除了这些针,你们还会打其他的吗?没错,这些针打不死人,而且还可以赚很多医药费,但是,如果总拿这些针忽悠黑人,甚至忽悠同胞,那么,真正的病被耽搁了怎么办?做人要有道德观,做医生更需要医德,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4、诊所和餐厅是同胞在海外最喜欢做的两种生意。
餐厅可以做,但是卖淫的事就别搞了,除了菲律宾酒吧外,非洲中亚洲酒吧就属中国酒吧最多了,搞得黑人把所有的黄皮肤人开的酒吧都以为是中国酒吧,甚至有朋友稍微穿得性感一点都被误以为是卖的。
在非洲当“村长”的中国富豪_名人故事

在非洲当“村长”的中国富豪华人“桃花源”里发现大商机刘建军身高1。
8米,浓眉大眼,笑声豪爽。
出生在河北景县农村的他,曾当过县长和保定市外贸局长。
1998年,中国尚处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刘建军发现,似乎只有非洲与这场金融灾难无关,他决定去非洲考察。
刘建军有一位朋友在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工作,他希望刘建军能帮他个忙。
对方说:“赞比西河北岸有一群保定人,他们的签证已经过期8个多月了还不肯走,这样滞留下去会惹麻烦的。
你老刘是保定的官,赶紧做做工作,让他们回去吧!”刘建军听了很不解:不是说非洲很贫苦吗?怎么还有老乡不愿意回国的?他赶了好几个小时的路,终于在赞比西河畔见到了被当地人尊称为“中国专家”的老乡,其中大部分是保定吕家庄一带的农民,也有几个河南、安徽人。
两年前,他们跟随北京一个建设单位来援助莫桑比克兴修水坝。
他们发现,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种什么产量都很高,根本不用施肥。
他们和当地农民成了朋友,将自己的耕种方法教给他们,当地黑人也乐意将自家多不胜数的土地给这些“农业专家”耕种一部分,连租金都不收。
保定农民发现,只要不懒惰,这里的钱比国内好赚多了—一斤白菜卖2美元,一斤黄瓜2。
5美元,一根葱都要1美元!由于气候较暖,这里每年可以收获三季水稻。
于是,援建工程结束后,他们就不愿意离开了。
当天,刘建军不但没能做通这些人的工作,老乡们还反过来央求他帮忙。
刘建军回国后费了不少劲,帮他们办妥了续签手续,还把他们的妻儿也护送到了非洲。
孩子们到了异国他乡,上学怎么办呢?抱着“帮人帮到底”的想法,老刘又开始张罗着在河北寻找老师,但有着稳定工作的老师们都不愿去非洲。
最后,一对教师夫妻勉强答应去一年,条件是保定这边的学校要给他们办停薪留职。
两年后,刘建军再次来到这个赞比西河畔的小村庄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一年内,有近百名中国北方农民到此谋生,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华人村”。
原本在国内当村长的人到了这里还是村长,会计仍当会计,男人种菜,女人种花,篱笆圈里,六畜兴旺!那对保定教师夫妇在当地开办的学校,不仅解决了“华人村”孩子的学习问题,还吸纳了不少非洲本地人来学习汉语。
中国人在非洲的二狗简历

中国人在非洲的二狗简历(实用版)目录1.中国人在非洲的历史背景2.二狗在非洲的经历和贡献3.二狗在非洲遇到的挑战和困难4.二狗在非洲的生活和文化适应5.二狗对中非关系的看法和期望正文【提纲】1.中国人在非洲的历史背景- 中国和非洲的友好历史- 非洲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援助2.二狗在非洲的经历和贡献- 二狗的个人背景和职业经历- 二狗在非洲的工作和项目- 二狗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3.二狗在非洲遇到的挑战和困难- 非洲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与当地人的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 政治不稳定和安全风险4.二狗在非洲的生活和文化适应- 二狗在非洲的生活习惯和娱乐活动- 二狗对非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狗与当地人的友谊和互动5.二狗对中非关系的看法和期望- 二狗对中非合作的理解和评价- 二狗对中非关系的未来展望- 二狗对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和责任的认识在中国和非洲的友好历史背景下,许多中国人在非洲工作和生活,为非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二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作为一名知识类写作助理,二狗拥有丰富的职业经历和扎实的写作能力。
在非洲,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工作项目,为非洲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二狗在非洲也遇到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非洲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与当地人的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也需要克服。
此外,政治不稳定和安全风险也是二狗在非洲必须面对的问题。
尽管如此,二狗依然在非洲度过了充实的生活。
他在非洲的生活习惯和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对非洲文化也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与当地人的友谊和互动也让他更加了解非洲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对于中非关系,二狗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期望。
他认为,中非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援助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人在非洲的二狗简历

中国人在非洲的二狗简历
摘要:
1.引言
2.二狗的背景和经历
3.二狗在非洲的生活和工作
4.二狗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和成就
5.结论
正文:
【引言】
本文将讲述一位名叫二狗的中国人在非洲的生活和工作经历。
通过二狗的故事,我们将了解到在非洲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成就。
【二狗的背景和经历】
二狗,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曾在国内有过一段不长的职业生涯。
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毅然决定前往非洲发展。
在非洲,二狗从事过多个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贸易和矿业。
【二狗在非洲的生活和工作】
在非洲,二狗的生活并不容易。
他需要适应当地的气候、饮食和文化差异。
在工作中,他面临着语言沟通、法律法规和商业竞争等方面的挑战。
然而,二狗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逐渐在非洲站稳了脚跟。
【二狗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和成就】
在非洲,二狗不仅面临着各种挑战,如疾病、治安和种族歧视等,还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参与了许多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他还与非洲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中非友谊添砖加瓦。
【结论】
总的来说,二狗在非洲的生活和工作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他的故事展示了中国人在非洲大陆的努力和贡献,也反映了中非合作的丰硕成果。
在非洲当“村长”的中国富豪_名人故事

在非洲当“村长”的中国富豪华人“桃花源”里发现大商机刘建军身高1。
8米,浓眉大眼,笑声豪爽。
出生在河北景县农村的他,曾当过县长和保定市外贸局长。
1998年,中国尚处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刘建军发现,似乎只有非洲与这场金融灾难无关,他决定去非洲考察。
刘建军有一位朋友在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工作,他希望刘建军能帮他个忙。
对方说:“赞比西河北岸有一群保定人,他们的签证已经过期8个多月了还不肯走,这样滞留下去会惹麻烦的。
你老刘是保定的官,赶紧做做工作,让他们回去吧!”刘建军听了很不解:不是说非洲很贫苦吗?怎么还有老乡不愿意回国的?他赶了好几个小时的路,终于在赞比西河畔见到了被当地人尊称为“中国专家”的老乡,其中大部分是保定吕家庄一带的农民,也有几个河南、安徽人。
两年前,他们跟随北京一个建设单位来援助莫桑比克兴修水坝。
他们发现,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种什么产量都很高,根本不用施肥。
他们和当地农民成了朋友,将自己的耕种方法教给他们,当地黑人也乐意将自家多不胜数的土地给这些“农业专家”耕种一部分,连租金都不收。
保定农民发现,只要不懒惰,这里的钱比国内好赚多了—一斤白菜卖2美元,一斤黄瓜2。
5美元,一根葱都要1美元!由于气候较暖,这里每年可以收获三季水稻。
于是,援建工程结束后,他们就不愿意离开了。
当天,刘建军不但没能做通这些人的工作,老乡们还反过来央求他帮忙。
刘建军回国后费了不少劲,帮他们办妥了续签手续,还把他们的妻儿也护送到了非洲。
孩子们到了异国他乡,上学怎么办呢?抱着“帮人帮到底”的想法,老刘又开始张罗着在河北寻找老师,但有着稳定工作的老师们都不愿去非洲。
最后,一对教师夫妻勉强答应去一年,条件是保定这边的学校要给他们办停薪留职。
两年后,刘建军再次来到这个赞比西河畔的小村庄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一年内,有近百名中国北方农民到此谋生,这里俨然成了一个“华人村”。
原本在国内当村长的人到了这里还是村长,会计仍当会计,男人种菜,女人种花,篱笆圈里,六畜兴旺!那对保定教师夫妇在当地开办的学校,不仅解决了“华人村”孩子的学习问题,还吸纳了不少非洲本地人来学习汉语。
中国在非洲

是真正的伙伴 关系。接下来 ,我通过 啡等 。同时 ,在非洲为他们 的工业产 经注 意到了 ,在零售 市场 中国商 品洪 水般地 流入 。就像之 前提到的那样 ,
然而考虑到殖 民地绝 大多数地方 这不应感 到奇怪 。因为在 过去3年 , O 的购买力极低 ,因此 ,绝大 多数 商品 中国制造 业得到 了快速 增长 ,事实上
为这种 层级分布是 故意的 ,中国想把 欧 在 非 洲 的 扩 张不 同 。首 先 中 非关 无 法找到 ,也 不 曾提供收据 。他们只 非洲 当作他们 的次品倾销地 。但是 中 系中 ,中国没有政治统治 的构想 。这 能坐 下来 自认倒霉 。 国在非洲为什 么要这样做 呢? 种政 治统治在 西欧人来非 洲时是存在 第二个可能 的解释 是阴谋 。毫无
者用林毅 夫博 士的话 ,正是 中国经济
▲ 在 非 洲 人 眼 里 , 中 国 是 朋 友 、 伙 伴 、 兄 弟 吗 ? 图/ F CP
原材料 或市场的经济体 都是殖 民主义
吗 ?”如果 答案是否 定的 ,什么让 中 国的扩 张与 l世 纪欧 洲的扩张不 同。 9 我们 随后会 回到这些 问题上 。我们需 要观察 这个 学校 以及 这座城市 中非关
层。后来还建起 了针对阿拉伯人 或印 人付不起高质 量商品 的昂贵价钱 。因
8 4
社会观察 f U N H C A C AC G
W OR D l L 国际
此这种 层级分布 出现了 。但是 活动家 国人 将非洲作 为次品的倾销地?
和 中国的竞争者不 这么认为 ,他们认
货 和假货 。不 幸的是 , 消费 者发现 自 我认 为 中 国在 非 洲 的 扩 张 与 西 己上 当了也无 计可施 ,因为流动商贩
为什么中国人去非洲务工后,大多不愿意回国

为什么中国人去非洲务工后,大多不愿意回国?
有一些可能的原因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中国人在去非洲务工后不愿意回国:
1. 经济因素:非洲一些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潜力,对于一些中国劳工来说,能够在这些国家谋求更好的经济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务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2. 就业机会:非洲一些国家的就业市场相对较为开放,对中国劳工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
尤其在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矿业、农业等行业,中国劳工可以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
3. 尊重和尊严:一些中国劳工在非洲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和尊严,不像在中国可能会面临的就业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在非洲他们可能感受到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平等待遇。
4. 文化融合:在非洲工作生活的过程中,一些中国劳工可能会融入当地社区并逐渐与当地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文化融合给他们带来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5. 情感纽带:一些中国劳工在非洲结识了当地配偶或伴侣,形成了家庭和情感纽带。
这也是他们不愿意回国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原因并不适用于所有中国劳工,每个人有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动机。
此外,一些中国劳工也可能面临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社会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决定是否回国。
中国人在非洲的创富故事

!风险管理可防止饥荒英国基督救助会全球宣传高级顾问穆罕默德•阿杜11-08-05现在,超过1300万人受到东非食物危机的影响,每天有数千人逃离遭遇饥荒侵袭的索马里,紧急援助计划仍面临数亿美元的资金缺口。
这场灾难的规模之大很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令他们忽视灾难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这里有些显而易见的答案。
没错,缺雨是这场灾难的成因之一,因为它削弱了人们种植饲料的能力,减少了可供放牧的草场,而对东非的数百万居民来说,牲畜是他们主要的食物和收入来源。
但是,只有当干旱和其它因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导致食物危机。
数千年来,东非牧民已经养成一套适应其所处干旱环境的生活方式,逐水草而牧。
但他们属于少数族群,太容易被政府忽视。
近些年来他们的遭遇是:土地权被蚕食,许多他们以往放牧的地方被改造成了商业性灌溉农业区。
至此我们还没有把武装冲突考虑在内。
武装冲突也是这场灾难的成因之一,因为它限制了牧民的迁移能力。
这种情况在索马里要比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严重,因为索马里存在激烈的战斗。
糟糕的基础设施也是一个问题。
其它问题还有,缺乏畜牧业服务(比如兽医),以及牧民难以到达可以卖掉牲畜的集市。
国际社会迄今对这场食物危机作出的反应,折射出了对上述因素之影响的忽视。
这种反应仍过于遵照下面这种模式:当形势变得严峻时,援助机构呼吁捐款,然后努力把应急食品和水运送进来。
但这种模式通常不会留下任何资金投于在灾后加强受灾地区的长期抗灾能力。
当下一次灾难袭来时,我们不得不从头再来一遍。
简言之,我们仍然局限在这样一种灾难反应模式中:这种模式已无法应对极端天气的新现实,也无法有效应对武装冲突。
我对此应该是了解的,因为我自己曾经是这类援助的受益者。
现在真正的风险在于,当降雨恢复时,人道主义机构会退出对当前危机的救援,而不解决上述更深层次的问题。
为了抵消这一风险,我们需要采用一种更为明确的风险管理办法,主要目标在于增强抗旱能力。
这意味着,要确认哪类风险是易受影响人群面临的最大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界中的那些事中国人在非洲开荒种葵花,被非洲人取笑,种
出来之后被一扫而空
中国人在非州
非洲的大多数地方都给人一种很贫困的感觉,他们放着大把的资源不去开采,整天无所事事的样子。
后来为了帮助坦桑尼亚的农业快速发展起来,我国在坦桑尼亚修建了一座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希望能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所以经常会看见有中国人在非洲的土地上忙活着。
中国人在非州初期
那时候知道中国人要在非洲的土地上种粮食和蔬菜的时候,当地的人都表示不可思议,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那种想法,而真正种出来之后,当地人感到十分的惊奇,图为收获蔬菜的非洲妇女。
中国人教授种水稻方法水稻现在在非洲很常见,当中国农民们无偿的教授他们种水稻的方法,有些非洲人直呼麻烦,并且嫌累,少部分非洲人坚持下来,收获粮食的时候他们都很高兴。
其他国家教授种玉米方法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的人也来到非洲教他们种植技术,由于肥田常年干旱,因此研究人员研发了抗旱的玉米,图为当地的人正在查看玉米的生长情况。
学会种玉米方法后收获非洲妇女家里收获的玉米,看见这么多的玉米她笑得很开心。
要是放在以前,这简直是,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毕竟当初她也不相信真的能种出玉米。
分享收获的喜乐
玉米种出来以后,当地的人热情的招呼教他们技术的老师去吃玉米,一家人围着锅子面前,迫不及待的想尝尝玉米的味道。
尝试种植向日葵非州人的反应
后来这位老师还想着在这里种植向日葵,但是很多非洲人听了之后都哄堂大笑,并且反驳说他们可没有时间嗑瓜子,那是鸟类才吃的食物。
中国人的想法
事实上中国人在当地种向日葵并不是想让他们当零食吃,而是想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之前非洲人大多数吃的都是动物油,很少接触到植物油,更别说葵花籽油。
非州人加入劳动是有条件!
因此来帮忙的非洲人少之又少,他们认为认真做事很累,并且还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听说干完活可以看电视和吃东西,当地人纷纷表示愿意加入。
非州人劳动时
非洲姑娘们正在抠取葵花籽,几乎每个非洲工人都是边玩玩工作,发工资的时候他们会一连好几天都不来上班,直到钱花光了才慢悠悠的去上班。
非州人参加劳动的想法
因为会提供米饭,所以来这帮忙的人每天都只吃一顿,为了省点体力,没干多久活他们就会躺在阴凉处,等到开饭的时候第一个冲到最前面。
中国人成功在非州开荒这些葵花籽收上来后,用国内带来的榨油设备榨出了油,并向附近的一些村子免费赠送,一开始这里的人看到这种油表示很奇怪,但是用葵花籽油炒菜后赞不绝口,现在只要收葵花籽附近的人都会过来等,刚出油就被抢空。
谢谢观赏
相识视缘于2018年6月9日
制作
图片文稿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