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论纲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与社会结构探析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与社会结构探析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制度与社会结构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制度及其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一、楚国的政治制度1.1 君主制楚国采用的政治制度是君主制,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掌握着国家的军权、财权和人事任免权。
君主制为楚国的决策和行政提供了高效和统一的指导。
1.2 世袭制楚国的君主制度实行世袭制,国家一代代传承至皇子或者亲近的亲属。
这样的制度有助于保持政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但也可能导致政治腐败和争夺权力的内斗。
1.3 地方官制楚国设置了一套完善的地方官制,将全国分成了若干个郡县,由地方官员负责管理。
这种制度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地方自治的平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基层民众的需求。
二、楚国的社会结构2.1 贵族阶层楚国社会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是享有特权和权力的社会精英。
贵族通过世袭制维持其地位,他们掌控着土地、资源和人力,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2.2 士人阶层在楚国社会结构中,士人阶层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士人通过学习经书、修养自身素养,成为君主的顾问和官员。
士人对于政治决策、文化传承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3 平民阶层楚国社会结构中的平民阶层较为庞大,他们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
平民阶层在社会经济中提供劳动力和财富,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2.4 奴隶制度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还存在着奴隶制度,奴隶地位最低,不享受人权和社会地位,被贵族和富裕家庭所拥有和操纵。
奴隶的存在为贵族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和经济资源。
三、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关系3.1 政治制度影响社会结构楚国的君主制度对于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君主的权力决定了贵族阶层的地位和特权,而士人和平民则受到君主权力的制约,形成了明显的阶级差距。
3.2 社会结构制约政治制度楚国的社会结构也对政治制度产生了制约作用。
贵族阶层通过其特权地位对君主产生影响力,士人阶层则通过其智慧和学识对政治决策提供建议。
战国时期楚国的官职从大到小

战国时期楚国的官职从大到小楚国,帝颛顼高阳的子孙在南方建立的诸侯国。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楚国的官职从大到小,希望能帮到你。
楚国的官职从大到小楚国的官制与周王室不同,因为楚国不服周王朝,就搞自己的一套。
楚国的官吏制度比较复杂,主要有令尹:相当于中原国家的相国,除国王以外,是最大的官。
左尹、右尹:令尹的副手。
莫敖:没有具体的职司,但莫敖可代表楚王,其位置摆在令尹和司马之后。
楚国莫敖一直从屈氏贵族中选充,屈姓是楚国屈、景、昭三大姓之一,可见位置的重要和权势的显赫。
司马:主管国家兵权。
左司马、右司马:司马的副手。
柱国:春秋时期楚国无此职位,战国方设立,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司马,主管军事。
大师:楚国设大师时间不长,只有楚穆王时期设潘崇为大师,楚惠王时期设子彀为大师,除此再未设这个职位。
师、少师:太子老师。
傅、太傅、少傅:均是太子的辅导官员,相当于高级参谋。
国老:国老属于虚设职位,一般都是令尹退休后尊为国老,虽无具体职位,但地位显赫。
咸尹:掌管谏议的官员。
宫厩尹、中厩尹、监马尹:管理马匹的官员。
工尹:掌管工程建设的首席官员。
郎尹:掌管行刑的首席官员。
环列之尹:负责王宫外围卫队的首席官员。
门尹:守卫王宫之门的首席官员。
郊尹:京城郊区的首席官员。
乐尹:负责宫廷乐队的首席官员。
卜尹:掌管卜事的一号长官。
玉尹:掌管治玉的首席官员。
司败;春秋时期掌管执法、刑狱的官员。
廷理:战国时期更司败为廷理,职能与司败同。
左徒:战国中期设,可代表楚王处理内外事务,左徒可直接升到令尹,与楚王关系密切。
三闾大夫:掌管王室宗族,如屈原为三闾大夫,掌管王室宗族中屈、景、昭三姓。
太卜:战国中期方设此职,职能与春秋时期卜尹同。
工正:战国时期设,职能与工尹同,主管工程建设。
、大、上:负责一军的将帅,非特定职位。
裨:将帅的副手。
左史:相当于高级参谋。
右领:领军之官,相当于军队中的中级指挥员。
典令:职位与柱国、令尹、司马同。
司徒:掌管各种劳役、兵役等。
楚国的制度与社会结构变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角度探讨其对历史演进的影响

楚国的制度与社会结构变迁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角度探讨其对历史演进的影响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变迁对于历史演进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楚国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结构等方面探讨其变迁对于历史演进的影响。
一、楚国的政治制度变迁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
在春秋时期,楚国采用的是封建制度,国君拥有绝对的权力,并通过封赏地与贵族建立了严密的封建等级体系。
然而,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楚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楚国开始实行世家政治,世家成为了国家权力的核心,贵族的力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这种变化使得楚国的政治体制逐渐趋向于官僚制度。
楚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于历史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封建制度时期,楚国的统治者可以凭借绝对的权力有效地统治国家,但也导致了君主的专制和贵族的特权。
而在世家政治时期,世家的权力得以巩固,这为后来的统一战争埋下了伏笔,也为楚国的崛起提供了条件。
二、楚国的军事制度变迁楚国的军事制度也随着政治制度的变迁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春秋时期,楚国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贵族的部队,国君通过封赏的方式向贵族提供军事帮助。
然而,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楚国的军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楚国开始建立职业军队,并引入了一系列先进的军事制度和装备。
同时,楚国也加强了对军事力量的管理和组织,使得楚军的作战能力大幅提升。
楚国军事制度的变迁对于历史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职业军队的建立和军事制度的改革,使得楚国在战国时期成为了军事强国,与其他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楚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为楚国赢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也为楚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三、楚国的经济制度变迁楚国的经济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春秋时期的楚国以农业为主,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经济支柱。
然而,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楚国的经济制度逐渐多样化。
农业仍然是主要的经济来源,但商业和手工业开始兴起。
楚国官制

(一)设置令尹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统治机构。职官众多,其中辅佐楚王,集政治、军事、司法、外交于一身的“令尹”为最尊贵,地位仅次于王,权力很大。 楚国设置“令尹”,作为楚国宰辅的名称,历春秋至战国,一直没有改变,并且宰辅“令尹”之名,为楚国所独有。这是与中原诸国宰辅制度不同的特点之一。楚国“令尹”绝大多数出身于王族。春秋战国时楚国令尹计46 人,据宋公文先生统计,其出身如下:王子王孙者17 人:斗祁、子元、子文、子玉、症吕臣、子重、子辛、子襄、子庚、子南、王子围、子晰、子西、公孙宁、鄂君子晰、子兰、子椒。王族者22 人:子上,成大心、成嘉、斗般、斗椒、孙叔敖、子佩、症子冯、屈建、症罢、子旗、阳瘿、子常、叶公子高、州侯(楚宣王时封君)、昭奚恤、昭鱼、昭阳、景翠、昭睢、州侯(楚顷襄王时封君)、春申君。楚籍而出身不详者3 人:保申、唐瘾、沈尹。客卿4 人:彭仲爽、吴起、张仪、李园[ 1 ] 。其中,楚人42 人,外籍4 人。可见楚国令尹主要来源楚籍,值得注意的是42 名楚籍令尹中,有39 人来自王族血统,充分体现出楚国贵族政治体制的特点。 令尹在楚国百官中,地位显赫。《史记?楚世家》载:楚怀王六年,昭阳率楚师伐魏,取胜之后,又移兵攻齐,齐王患之,陈轸为齐国使者往见昭阳,劝其退兵。“即往见昭阳军中,曰:‘愿闻楚国之法,破军杀将者何以贵之?’昭阳曰:‘其官为上柱国,封上爵执痈。’陈轸曰:‘其有贵于此者乎?’昭阳曰:‘令尹。’陈轸曰:‘今君已为令尹矣,此国冠之上……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功莫大焉,冠之上不可以加矣。今又移兵而攻齐,攻齐胜之,官爵不加于此;攻之不胜,身死爵夺,有毁于楚……不若引兵而去以德齐,此持满之术也。’昭阳曰:‘善’。引兵而去。”在这里,“令尹”被称为“国冠之上” ,冠读为官,“国冠”即“国官” ,“国官之上”即是全国官吏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评述

步指 出春 秋时 代 的楚 县 以及 其 他 国 家 的县 , 具 后 才产生 郡 县制 的误解 , 以后 , 鼐 的 《 抱 轩 有 国君直 属 的边 地军事 重镇 性质 , 战国 、 姚 惜 和 秦汉 以
一
文 集》 -( 卷- 郡县 考 》 洪亮 吉 的《 、 春秋 时 以大 邑 为 后 县制 的性质 不 同 。县 制性 质 发 生 变 化 , 当在 春 县始 于楚》顾 颉 刚 的 《 秋 时代 的县 》 , 论 证 秋 战国之 际 。杨 宽 论 述 “ 和 郡 的产 生 ” 指 出 , 、 春 等 都 县 时
的《 春秋 时代 官制 考 》 体例 与 《 秋 分纪 》 , 春 基本 相 春秋 时代各 国县 制进 行 了认 真 、 细致 的研 究 。指
同。这些 论 著 的共 同点 是 , 都是 考 证 文 献 中有关 出 , 初起设 于 国境 前方 , 县 作为 防卫 与进击 的军事 楚 国官 制 的记载 。
《 县》 郡 中列举 《 左传 》 《 记 》 的有 关 郡 县 的 资 本学 界 的学术成 果之后 , 文《 、史 中 撰 春秋 时代 楚 国县制
料之后得出结论 , 春秋 初 期 , 、 、 等 国 已设 的性 质 问题 》《 国史 研 究》 18 秦 楚 晋 (中 ,9 1年第 4期 )进 , 县 , 秋 末期 吴 、 等 国 已设 郡 , 始 纠 正 了秦 统 春 晋 开
No. 1
Fe 2 o6 b. 0
春 秋 战 国时 期 楚 国官 制研 究评 述
谭 黎 明
( 吉林 师 范大 学 历史 文化 学院 , 吉林 四平 160 ) 300
【 摘
要】 春秋战国时期, 楚国的官制最为完整, 最具特色, 因此, 楚国官制研究一直受到学界密切关注, 论者颇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体制与社会发展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体制与社会发展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一个重要国家,它的体制和社会发展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来探讨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体制和社会发展,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政治体制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分封制度,国王为首,下设诸侯。
国王统一楚国的决策权,而诸侯则负责管理各自封地的事务。
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楚国的统一和稳定。
另外,楚国还实行了丞相制度,丞相负责辅佐国王,处理国家大事。
他们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比国王更有实际权力。
丞相的选拔通常是通过才德和功绩来评判。
二、经济发展在经济方面,楚国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区。
楚国境内有许多农田和水源,适合农业发展。
楚国人民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生产活动,粮食和铁器也是楚国的特产。
此外,楚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铁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楚国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军事实力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而闻名于世。
楚国拥有庞大的军队和优秀的将领,极大地提升了其战争能力。
楚国军队注重骑兵和车兵的配备,提供了强大的机动性和攻击力。
楚国在战争中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多次进行对周、齐、越等国的征战。
其中最有名的是楚国与齐国之间的长勺之战,楚军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彰显了楚国军事的强大实力。
四、文化繁荣在文化方面,楚国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楚文化既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又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
楚国的诗歌、音乐和舞蹈等艺术形式在当时享有盛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楚辞。
楚辞是楚国文人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以它的豪放和感人之处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楚辞中常常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家园和社会现象的思考,有着较深刻的内涵。
总结: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体制与社会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政治上实行了分封制度和丞相制度,经济上物产丰富,军事上强大而实力雄厚,在文化上又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楚国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军事战略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制研究

春秋 战 国 时 期 的楚 国是 一 个 强 大 的 国家 。它 不 仅 具有 深厚 的文 化 底 蕴 ,还 是 一 个 军 事 强 国 。同时 它 还 有 独 具 特 色 的 官吏 制 度 。 楚 国 的 官制 主要 针 对 自 己 的地 域 特 色 建 立独 具 地 理 特 色 的 管 理制 度 。从 中央 到 地 方 ,都 是 分工 明确 ,具 有 严 格 的等 级 制 度 。同 时 ,军 事 官 吏 和 政 治 官 吏 也 是 严 格 分 明 的 ,楚 国是 军 事 强 国 ,所 以军 事 方 面 的 官 吏相 对 较 多 ,管 理制 度也 更 加 完 善 。
楚国官制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
2011-04-14 23:26:27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通过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中央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职官的管理制度等主要问题,可勾勒连缀出一条楚国官制演进变迁的发展脉络。透过官制,可以清楚地看到楚国是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贵族政治体制的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对于楚国历史的兴衰以及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发展与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中央官制;地方官制;职官的管理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制较为完整,也最具有特色。研究楚国官制,对于我们认识楚国典章制度的特点,认识楚国官制在先秦官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后代官制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楚国官制研究受到学界密切关注,论者颇多。诸家对楚国官制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是我们研究的较好起点。但是,既往的研究成果还仅仅局限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研究还是局部的、零星的、初步的,还不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的全面、系统研究,还未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的全貌。因此,运用最新考古出土的文字资料和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既往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的研究有必要作重新认识与考察,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研究后世君主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设置军事职官 在楚国左、中、右三军中,楚王是最高军事统帅。从楚武王率军伐随起,终春秋之世,由楚王亲自率军出征之事,史不绝书。楚王之下,设有令尹,令尹不仅职掌全国的政务,也直接统帅军事,令尹之下,还有莫敖、司马、左司马、右司马、柱国等等其他许多军事职官。 莫敖 《左传?桓公十一年》载:“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杜预注:“莫敖,楚官名。”[ 2 ] 1 9 7 5 莫敖一官,进入春秋之后,职掌楚国军政大权。特别是军权强大。但是,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 年) ,楚国莫敖屈瑕伐罗,结果失败。于是楚武王“威莫敖以刑”,屈瑕自杀,莫敖的职权也大大降低。《左传?庄公四年》(公元前690 年)载:“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癫。”[ 2 ] 1 7 6 4《左传?襄公十五年》载:屈到为莫敖[ 2 ] 1 9 5 9 。可见《左传》记载楚国莫敖都是由屈氏所任,春秋时期莫敖主要职掌军事。《战国策?楚策一》载:“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3 ] 5 1 3《包山楚简》[ 4 ] 第158 号简(简称为《简158》。以下《包山楚简》第x 号简,均简称为《简x》。) :“罼得厕为右,於莫嚣之军,死病甚。”楚简中的“莫嚣”即“莫敖”。可见,从春秋到战国,楚国一直设“莫敖”一官,战国时期的莫敖仍然职掌军事。 司马(大司马) 楚司马一般又称大司马,如《左传?襄公十五年》载:“症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橐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 2 ] 1 9 5 9 加“大”字是区别于左、右司马。《左传?襄公三十年》载:“公子围杀大司马症掩而取其室。申无宇曰:‘王子必不免。善人,国之主也。王子相楚国,将善是封殖,而虐之,是祸国也。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 2 ] 2 0 1 3 由此可证,司马和大司马,实为一职,并且是地位仅次于令尹的军事职官。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亦载:症掩为司马,子木(令尹)使庀赋,数甲兵。甲午,症掩书土田,度山林,……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卒、甲木盾之数。既成,以授子木,礼也[ 2 ] 1 9 8 5 - 1 9 8 6 。子木为令尹,症掩听命于子木,负责整理全国的军赋,事后向令尹报告,亦可证其职位在令尹之下。《左传?哀公六年》 载:楚“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周太史谓是王身当有灾。但“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 2 ] 2 1 6 1 说明令尹、司马皆楚王股肱重臣。《说苑?君道》记载此事亦说,楚王“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 5 ] 2 4 。可见,楚令尹、司马作为王的主要助手,是楚国主管军事的重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第6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 o 6 2008总第236期Journal of Nor theast Nor 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Sum N o 236
[收稿日期]2008-07-1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 十一五 科研规划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06]第自23号) [作者简介]谭黎明(1959-),男,吉林扶余人,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论纲
谭黎明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摘 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通过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中央
官制、地方官制以及职官的管理制度等主要问题,可勾勒连缀出一条楚国官制演进变迁的发展脉络。
透过官制,可以清楚地看到楚国是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贵族政治体制的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对于楚国历史的兴衰以及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发展与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中央官制;地方官制;职官的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K225;K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8)06-0095-07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制较为完整,也最具有特色。
研究楚国官制,对于我们认识楚国典章制度的特点,认识楚国官制在先秦官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对后代官制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来,楚国官制研究受到学界密切关注,论者颇多。
诸家对楚国官制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是我们研究的较好起点。
但是,既往的研究成果还仅仅局限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的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研究还是局部的、零星的、初步的,还不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的全面、系统研究,还未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的全貌。
因此,运用最新考古出土的文字资料和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既往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的研究有必要作重新认识与考察,
这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95!
96
!
97
!
98
!
99
!
100
!
楚王就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权,这是楚国中央集权的贵族政治体制逐渐得到加强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系统完整,无论是中央官制、地方官制,还是选官制度,奖惩原则,都充分体现出楚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贵族政治体制的鲜明的政治特点。
[参考文献]
[1]宋公文.楚史新探[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80.
[2]左传:十三经注疏本[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4]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简[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29.
[5]向宗鲁.说苑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
[7]包山2号墓竹简概述[J].文物,1988(5):25.
[8]陈奇猷.韩非子集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9]董说.七国考[M].北京:中华书局,1956.
[10]顾颉刚.春秋时代的县[J].禹贡,1937(6-7).
[11]陈奇猷.吕氏春秋新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58.
[12]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75:2423.
A Study of Official System of Chu State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T AN Li-ming
(School of History,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136000,China)
Abstract:T he official system of chu state in per iods of Spring-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is unique.By study w e can conclude t hat Chu is a monarchy with aristocracy central political system.T his System casts a long shadow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s a w hole as w ell as Chu.
Key words:Spr ing-Autumn period;W ar ring States per iod;Chu state;official system
[责任编辑:赵 红]
!
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