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录唐文治先生的《李颂韩养庐文稿序》

合集下载

黄侃佚文十二篇辑考

黄侃佚文十二篇辑考

黄侃佚文十二篇辑考陈开林;杨素婷【摘要】黄侃诗文几经整理,搜罗大备,然尚有遗漏.通过爬梳载籍,发现黄侃佚文十二篇,凡序跋题辞五篇、释文二篇、书信四通、箴一篇,为当世已刊所未及,可补其阙.兹加以整理,并略加考释.【期刊名称】《唐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1)004【总页数】7页(P67-73)【关键词】黄侃;佚文;辑考【作者】陈开林;杨素婷【作者单位】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6.3;I206.5黄侃(1886-1935),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今黄冈市蕲春县)人。

黄侃是近代著名学者,与乃师章太炎并称“章黄”,其生平著述,今已多有刊布。

就诗文而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了《黄季刚诗文钞》,随后潘重规于台湾也编辑出版了《量守遗文合钞》,其中有《黄季刚诗文钞》失收之文*汤志钧《读〈量守遗文合钞〉——黄侃与章太炎、刘师培》,载张晖编《量守庐学记续编》,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77-189页。

(按:《黄季刚诗文钞》失收的三篇文章分别是:《申叔师与端方书题记》《致教育总长汤济武论救太炎师书》《申理章太炎建议案》,现已收入《黄季刚诗文集》。

)。

2008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刊行滕志贤编《新辑黄侃学术文集》。

2016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黄侃文集》,其中新辑《黄季刚诗文集》《黄侃国学文集》,搜罗黄侃诗、词、文、联语、书信颇丰,嘉惠学界至深。

然而囿于整理黄侃文集的工作难度较大,编校工作仍有阙失。

本文通过爬梳载籍,发现黄侃佚文十二篇,凡序跋题辞五篇、释文二篇、书信四通、箴一篇,为上述已刊所未及,兹加以整理,并略作考释,以期有所裨益于学界。

一、《〈文微〉题辞》方心佛示侃此书时,先生尚健存。

何意杀青未竟哲人已萎邪?自彦和以后,世非无谈文之专书,而统纪不明,伦类不析,求如是书之笼圈条贯,盖已稀矣!三统循环,救文以忠,忠之敝,小人以野。

云在堂识小

云在堂识小

云在堂识小作者:杨未君来源:《文艺生活·上旬刊》2018年第01期陈寅生“尝缩刻五字未损本兰亭,精雅可拓”《中国艺术家征略》(作者李放,1914年)卷五《雕刻类》有陈寅生、濮又翓(二则)条目(《中国艺术家征略》书影),内容为:陈寅生濮又翓陈寅生顺天人,善镌墨盒。

刀法圆秀,不减古人。

尝缩刻五字未损本兰亭,精雅可拓。

又有濮又翓者,南京人,亦工此技。

然字不如画。

好事者以之匹陈,称书画两绝云。

(《萝窗小牍》)予戚陈寅生麟炳,工篆刻。

所镌铜墨盒足与曼生壶并传,都人士争购之。

厂肆颇有袭其名者。

(《观古阁续丛稿》)目前我们读到的最早记载陈寅生的文献资料是鲍康的著作。

早在同治癸酉(同治十二年,1873)鲍康在《虞夏赎金释文序》(鲍康序文)(鲍康手书上版)中,既已提到了“陈寅生上舍”,后来在《观古阁续丛稿》(出版于光绪丙子即1876年)又详细提到了陈寅生刻铜。

转引鲍康的说法并加进了自己的见闻而又流传最广的,是徐珂的《清稗类钞》(最早版本发行于1917年)。

《中国艺术家征略》的刊行在《清稗类钞》出版前的1914年,这是一部专门介绍民间工艺美术家的重要著作。

此书也以摘引前人著述为主,并加进了自己的论述。

因流传未广,故其记载陈寅生刻铜的文字较少被人提及。

《征略》提到陈寅生的这两条中,辑自《观古阁续丛稿》的一条我们已经熟悉(详见拙文《关于陈寅生,鲍康大人如是说》和《说不尽的陈寅生,谜一样的陈寅生》)。

称辑自《萝窗小牍》的一条,前半部分也不陌生。

常见是把这两条串讲在一起的。

如《傅大卣手拓印章辑存)说,“陈寅生(清)(生卒年不详)字麟炳,顺天(今北京)人。

工篆刻,尤擅长镌墨盒。

刀法圆秀,不减古人。

尝刻五字未损本兰亭,精雅流畅。

所镌铜墨盒,足与曼生(陈鸿寿)泥壶并传,都市人士争购之。

厂肆颇有袭其名者(《观古阁续丛稿》《萝窗小牍》)。

”《中国篆刻大辞典》说,“陈寅生,近代篆刻家。

字麟炳。

顺天(治今北京)人。

工篆刻,善镌墨盒,刀法圆秀,不减古人。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八大家文钞

02
祭吴尚书文
04
祭石曼卿文
06
记旧本韩文 后
03
祭尹师鲁文
05
祭丁学士文
上仁宗皇帝书
苏氏族谱亭记
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 御札子
伊尹论
贾谊论
留侯论
晁错论
1
荀卿论
2
刑赏忠厚之至 论
3
无沮善
4
敦教化
5
范文正公文集 序
六一居士集序 田表圣奏议序
凫绎先生诗集序 王君宝绘堂记
01
李君藏书房 记
唐宋八大家文钞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刘禹锡
副会长
仪封 序
亳州
学记
职启
文钞
河南
弦歌 公文
王文
唐宋
韩文 札子 书
中书 舍人 官
内容摘要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卒谥清恪,河南仪封人。清初理学名臣,康熙三十四年(1685) 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以清廉刚直著称。其生平事迹见于《清史稿》(卷二六五)、《清史列传》(卷十二) 等。有《正谊堂文集》(十二卷)、《续集》八卷,及《居济一得》《小学集解》《二程语录》《性理正宗》 《广近思录》等传世。肖瑞峰,江苏南通人,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 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职。已出版《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日本汉诗发展史》《晚唐 政治与文学》《刘禹锡诗传》等著作,发表论文100余篇。近年从事文学创作,笔名“晓风”。作品有《弦歌》 《回归》《青葱岁月的苔迹》等。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带有作者自传性的散文,介绍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细密详实,语言简洁流畅。

这是一篇风格清新、词采俊逸的佳作,它的特点主要在一个“真”字,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动人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衷曲,使读者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金石录》是本倾注了李清照夫妇毕生心血的巨著,因赵明诚自己生前已写了书的序文,列于书首,并请好友清河县刘跂写了后序,一般人们把刘跂的后序叫着《金石录刘序》,而李清照再作了这篇“序”,附于书后,故称“后序”。

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之时,夫赵明诚已亡六载。

李清照个人生活又几经曲折,其中夫死改嫁,结果遇人不淑,与丈夫共同收藏的文物不是失于战火,就是遇贼遇盗,存之无十之二、三。

故李清照回忆往事百感交集,情不能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后序”。

作品原文金石录后序(以瑞本为主要参照)(1)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2)赵侯德父(3)所著书也。

取上自三代(4),下迄五季(5),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6),丰碑、大碣(7),显人、晦士之事迹(8),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伪谬(9),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10),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11)。

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12),始归赵氏(13)。

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14),丞相时作吏部侍郎(15)。

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16)。

赵、李族寒,素贫俭。

每朔望谒告出(17),质衣,取半千钱(18),步入相国寺(19),市碑文果实归(20),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21)。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22),穷遐方绝域(23),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24)。

《陶庵梦忆序》原文和翻译译文

《陶庵梦忆序》原文和翻译译文

《陶庵梦忆序》原文和翻译译文1、《陶庵梦忆序》原文和翻译译文《陶庵梦忆序》原文和翻译张岱【】张岱【原文】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

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

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

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状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

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篑报踵,仇簪履也。

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煖也。

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

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

以绳报枢,以甕报牖,仇爽垲也。

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

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

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螘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

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译文】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

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

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

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

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

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

广西南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西南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西南宁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让我们来看一看科学范式变化的一个特别著名的例子,这就是哥白尼天文学体系的突现。

作为哥白尼天文学体系的先驱,托勒密体系在预言恒星和行星的位置变化方面是极为成功的。

没有其他古代体系能做得像托勒密体系那样好;对于恒星,托勒密天文学预言的近似值今日仍然在广泛地发挥作用;对于行星,托勒密的预言与哥白尼的预言一样好。

但对一个科学理论来说,极为成功绝不是完全的成功。

在有关行星位置和岁差两方面,托勒密体系所作的预言与当时的最佳观测值之间从未获得完全的一致。

进一步缩小这些细小的不一致,就成为许多托勒密的后继者从事常规天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恰如使天体观测与牛顿理论结合起来的类似努力成为18世纪的牛顿后继者的常规研究问题一样。

有段时期,天文学家们有一切理由假定,这些努力是成功的。

已知一个特定的观测值与理论预测值不一致,天文学家肯定能够通过对托勒密的复合圆体系做些特殊的调整而消除这种不一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一位注意着这种天文学常规研究最后结果的人都会看到,天文学的复杂性极其快速地增加,远远超过其准确性的增加,而且这种不一致在一处纠正了,很可能又会在另一处出现。

因为天文学传统一再受外在条件影响而中断,又因为没有印刷条件,所以,天文学家之间的交流受到限制,对托勒密体系的缺陷的认识很缓慢,但最后终于有人察觉到了。

16世纪,哥白尼的合作者诺瓦拉坚持,任何像托勒密体系那么笨拙和不准确的体系,都不能真实地揭示自然界。

而哥白尼本人在《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他所继承的天文学传统最后只创造了一个怪物。

到16世纪初,越来越多的欧洲优秀的天文学家认识到,旧有的天文学范式在应用于它自己的传统问题时失败了。

这种认识是哥白尼摒弃托勒密范式、寻找新范式的先决条件。

当然,用常规技术研究的方式解决科学谜题的活动的失效,并不是哥白尼所面临的天文学产生危机的惟一因素。

林逋著作考述文献综述

林逋著作考述文献综述

林逋著作考述----《林和靖诗集》版本流传介绍林逋,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以高节善诗闻名,然其作诗,随写随弃,故散佚很多。

他的诗集也就显得珍贵,为后代所重,其诗集刊刻情况如何,有人已做具体的考查,在此引夏汉宁《林逋著作考述》一文于下以说明问题。

(一)绪论林逋(公元967-1028年),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少孤力学,恬淡好古,善行书,喜为诗。

早年曾经漫游于江淮之间,后归隐杭州,结庐于西湖孤山。

终身不娶不仕,以种梅养鹤自娱,故有“梅妻鹤子”的雅称。

林逋以高节善诗而著名,当时有许多名公钜卿与之往来,如范仲淹、梅尧臣、陈尧佐等都与他互有酬唱吟和。

其性狷介乐道,自云:“黑头为相虽无谓,白眼看人亦未妨。

”(《湖山小隐》)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闻其名,赐予帛粟,并遣吏岁时劳问。

林逋一生清苦,于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卒,谥曰和靖先生。

今存《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

作为北宋一位颇具特色的诗人,其诗集的刊刻和传播,也应为我们所关注,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拟就《林和靖先生诗集》的刊刻和传播,以及林氏其他著作的传播情况作以下几方面考述:第一,《林和靖先生诗集》在两宋时期刊刻情况考述;第二,《林和靖先生诗集》在元明清时期的传播;第三,林逋其他著作和相关著作的考述。

(二)《林和靖先生诗集》在两宋时期刊刻情况考述林逋作诗,随写随弃,故散佚很多。

宋曾巩《隆平集》卷十五记云:“林逋,字君复,杭州人。

……临终有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亭前修竹亦萧疎。

茂陵他日求遗草,犹喜曾无封禅书。

’……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语孤峭清淡。

其稿未尝自录,或曰:‘何不录以传后世乎?’逋笑曰:‘吾犹不欲以诗取名于林泉,况后世耶?’”其侄孙林大年在其去世后,收集他的诗作,编成《林和靖先生诗集》,并请梅尧臣撰序。

梅尧臣在《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中亦云:“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

”“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

”梅尧臣的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即林逋的诗虽然“所存百无一二焉”,但是,其诗在北宋时已由其侄孙林大年编辑成集。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别集·海壑吟稿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集部·别集·海壑吟稿

国学知识文库·集部·别集:海壑吟稿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一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海壑吟稿》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海壑吟稿字数:5558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 海壑吟稿 别集类五 明 提要 臣等谨案海壑吟稿十一巻明赵完璧撰完璧字全卿号云壑晩号海壑胶州人由岁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是集诗六巻文五巻王三锡序其诗集谓嘉靖间筮宦司城抗直忤权奸与杨椒山公同厄按集中北司狱中七言律二首序云嘉靖甲寅秋秋曹檄捕豪校某因获罪东湖翁劾执坐死赖元老科台之力仅复瓦全云云东湖者陆炳别号也时炳为锦衣卫都督与严嵩表里为奸其势张甚完璧以指挥末秩能与之抗其狱中与杨继盛倡和诸诗有辛苦不妨淹日月援书喜有汉良臣等句继盛死西市完璧作杨烈妇词以哀之有小雅怨悱之遗可谓志节之士其诗多触事起兴吐属天然絶无呌嚣怒张之态亦与有明末造矫激取名者有殊徒以名位未髙史不立传遂几于湮没不彰仅赖此集之存犹得畧见其始末亦足见正直之气有不得而销蚀者矣 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海壑吟稿序 海壑赵先生今年八十余矣吟稿其平生所肆力且以自偷快者也盖先生位不偿才故以其未尽用之志寄之于诗久而成家积之成帙云先生之子为今大名守清廓君于余弟辅为寮长而与余侄坤同进士也则余于先生有世好之谊焉一日弟辅受是稿于清廓君既付之梓已又偕大名倅韩君等致书于余索余言以弁其端余取而阅之因得以见先生于诗详先生之始末则益嗟叹歆慕之矣昔太史氏有云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迄至盛唐如李翰林杜工部二大家古今称卓尔者亦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耳先生幼负才气谓功名可指取已而数不偶从岁荐就秩都下而先生业已着诗自娱无他愠居无何绩效懋着声籍籍于缙绅间人谓先生脱颕之才已试囊中矣然先生一意危行不为媕妸媚世竟以被中逮系方其时人皆为先生震怖顾先生特屹不为动适椒山杨公同时在狱与之吟咏酬答以道义相得甚驩于利害之临泊如也故余读是集中至独知心上原无累与授书喜有汉良臣之句则辄变色动容亟服之焉最后谢天水之郡判以归世方弹指咄咤以未能究先生之用为惜而先生内沾沾自喜以长有天地之日而竟其适于诗为幸盖自其立朝时已尝自命云何时谢朝组随意踏莓苔由是以观则先生者尤泥涂轩冕浮游尘埃之外古之所谓达者也先生既归徜徉林壑触趣成声或幽踪雅致广萧散之懐或精裁婉托寓无聊之感悯时廸志谈理训真则翛然方之内含和茹泊悟玄超凡则悠然方之外其所咨嗟咏叹实时或自鸣其郁结不平而絶不为呌噪怒张以恣其臆盖先生之发愤于诗垂数十年而不为傥来之物以滑其内而夺其功故振之以雄丽而出之以优游卓絶一时有如斯者语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岂谓是与假令先生以其直节壮猷托景青云系籍华懋表树嵓廊之上驰骛万里之途其勲烈可胜道哉乃其所厯宦踪仅仅止此遂巻之于泉石岩谷之间非其当矣然先生志不郁道不穷其发为诗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世如今虽使先生究所施旧勲烈于一时吾不知先生肯以此易彼否也虽然吾又闻先生年已逾耄而神犹屹屹不衰其文思不少减于壮岁矧今太守君抱猷宏峻且伟然有公辅之望由兹以往先生之未艾者年未巳者诗而未可量者后人之勲业也则先生于不朽之事可谓兼之矣余复读先生诗至庭下伊皋之语厯古诗家讵能有之乎■〈口荖〉嗟先生固足以自偷快矣哉济郡见峰王之垣顿首拜撰 ●钦定四库全书 海壑吟稿巻一 (明)赵完璧撰 ○五言古诗 感兴 淳风不可挽大道成微茫椒兰不自保恶榝以充囊自爱琼佩姿期以扬清芳美人改中路徒此明月光 闻愼修两台交荐 顾我寡昧子庸庸何所长祇有一寸心可以昭夜光藏息良有由持赠美人傍念此蹇修理爱惜以崇芳 笼鸟叹 山鸟胡不幸罹此樊笼中啄不获野田栖不及深丛梳翎背旭日垂翅当寒风徒抱旷逸怀侧目云霄鸿祇縁笙簧音乃滞幽囚穷嗟嗟耳目娱盍以物我通 冬夜书怀 新月衘寒山北风下檐楹羁人夜秉烛孤坐远含情渺渺海山曲依依凤凰城禄薄十口饥官卑一身轻印绶钳铁坚风尘魂梦惊枳棘忍自栖盐车向谁鸣舞剑尚余辉弹琴不成声赖有杯中物啸歌仰太清 月林遗酒西台感赋 故人遗我酒我悲故人心故人不可见使我愁思深画地谁能违刻木威难禁烟霜夜凄凄鸿鴈秋沉沉衣葛当北风餐荼絶衷肠怨艾去祸胎今古归福堂把酒且自饮淋洗欝寃伤嗟嗟同心人翦烛今何方 冬夜感怀 髙斋夜独坐寂寂银蟾生疎檐素影下闲阶秋水明冷光侵我体清辉怡我情独酌不成醉幽吟无与赓坐乆静不寐松风落寒声悠悠东山下岁晩沈髙名拔剑自抚拭咄唶空悲惊 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马渴饮不巳马饮良易足我怀当何止畴昔离故乡淹淫几万里明月缺复圎边声日充耳精魂遶天涯日夜邈伊迩仰天不可呼归鸿背我起燕然勒几时大刀难自揆一身寄他人未保生与死横颐断肠泪堕落长城水长城水不竭离情不终歇 弃妇辞 弃妇出兰房长辞薄幸郎忆昔授绥曰合卺双鸳鸯相为琴瑟欢宜室期余光自君荡春心嬖爱章台倡冶容盲尔明荆布成恶裳娇歌褫尔魄沈黙非巢簧销神复索家顾谓邂逅良劬劳敬克室反目卒为殃子为邪孽迷妾为君子伤贱妾不足惜古道孤肝肠泪出身亦出请试倡短长 代鹤言 山人遗鹤蓄乆而驯扰弥甚家人斁焉羁诸柙无令纵恣啧啧晨暮不休余闻而叹乃代言 元化泄灵淑产此神异姿皓洁焕氷彩不杂尘埃缁啄慊四海云九霄惟所之忘机天壤间何意虞罗欺铩我紫氛羽剧我青田思垂翅鸡鹜羣矫首燕雀嗤良玉污涂泥仙格奴隶司昔为青云器今为粪壤遗郁郁寥廓抱依依知者谁开此含丹睛迹滞无异窥胡为作近翫养翮以前期 静宁晓发 晓出静宁郭山川郁苍苍初日韬玄霞凄风下崇冈铅花肃寒色岚气昏朝光山木涵烟古云泉嗽石凉我车亦何之高谊图忠良日短不遑食暮夜成仓皇空谷越营魂冷候嗟薄裳遥途力应踬修坂马玄黄鸿鴈声嗷嗷望之思渺茫飘飖迥不见横涕知几行 渔父词 世道乆交丧人心不如水萧然一钓舟沧波吾老矣棹去镜中天归来芦叶里鱼鸟作比邻风月还知巳江山万古情烟雨平生喜云静卷钓丝得失何心尔雪中无羊裘日长回猎士坐看惊涛帆戒险知谁是而无名利怀祸患胡罹此买得孤村醪醉中冥甲子悠然快一眠化契青蓑底觉后作长吟横竹杂流征浩然天地间无复逾乐只谁能质姓名鼓枻不相俟 樵父词 太古不可挽空山潜幽人世务无絷缚樵苏不为辛游日旷烟霭骋怀极嶙峋咄惜耸壑材聊斧臃肿薪空翠冷入骨残霞每在身溪谷适跫然鹿豕夙所亲朗唱振林木长啸超风尘寓兴云与石逃名秋复春巢由慕狂踪尧舜非所钦岂云负叔敖含笑弃买臣此中有眞趣物外曾忧贫丹崖一千丈不愿圗麒麟夕阳二三束重负嗤丘民颓然卧明月身外安足论 ○七言古诗 古道傍 古道傍双垂杨长风飒飒声欲狂行人巳去寂渺茫黄尘一阵空断肠 禽言 水儿者小水鸟也天将雨飞鸣曰水儿水儿俗为雨占盐城乆雨为灾犹闻此怏怏以赋 水儿水儿穿云呼雨今何之连天秋水苖巳稀汝慰何多民何其 寒食吟 芳春苦扃朱户疎帘几点寂寥雨醇酒何能刷我怀朗吟岂尽幽情吐平湖春草緑如烟安得杖藜缓步桃花阡 春夜曲 乌夜啼月欲西沉沉院落春云低玉漏无声夜将半金盘有酒人欲迷桃花扇底苦夜短千金一刻催邻鸡 淮村八景【为安丘黄甥作】 淮川晚渡 淮水浩以广滔滔下沧溟长风吹落日烟雨时冥冥行人欲渡不可行滩头且莫相喧争方舟自有济川术不比无人尽日横 朱寺晓钟 山僧睡欲足携鲸戏蒲牢疎星带残月殷殷来曙号惊风吹落仙台高云际袅袅回林皋大千种种尘梦劳虚空一破无秋毫 浯水澄清 奫泫何清澄上彻太虚明纎云不敢翳万古谁能并惟有孤贞契心骨波澜不为生倐忽如何独漉水中泥水深月暗行人没 盖峯耸翠 嵚崟不可仰缥渺通天衢翠色照终古正气永不渝斜阳断霭浓未释过雨晴岚蔼欲滴对尔亭亭一正色彷尔巍巍千仞壁 书带余香 断简那可觌秀带留余芳乾坤假私息雨露滋春长王孙一去不复返牛羊归来日应满野火空将化刼灰斯文根蒂终难断 囊沙报雨 夙仰淮阴名不识淮阴陈囊沙今尚存报雨无从信虫沙之化自可猜千秋杀气神与偕多多益办真雄才军声十万风雨来 搭岭连云 碧岭何崔巍行云日萦回相看不相厌怡尔重徘徊衣裳炫烂资尔补蛟龙早晚凭尔雨秋风吹动桂花香跨腾直抵清虚府 松池印月 皎皎松上月湛湛松下池水月本无意相逢如有期微波不兴拟镜净一片琉璃迥相映灵机悟取真境中万海千江同一性 海屋添筹二首寿尹金峯侍御太翁 凉飙西下吹洪涛秋空怒卷云山髙紫霞緑雾从逰遨金银台畔追仙曹醉指三山看海屋此中筹筭原于穆瀛海仙来九天手挽白鹿秋风前童颜鹤髪不知年五云竒觏欣何縁沧溟会见归神筹相寻今古良有由筹同运人同休天同久地同悠 夏日小庄即景 细柳孤村白日长柴门流水芰荷香幽轩独抚翠岩光闲庭芳草晴烟薄南熏细细余花落虞弦静抱凭谁作梦回修竹听啼莺百鸟丛中啭玉笙如何迥不近蓬瀛 八龙济美行赠刘春台太守 丈夫合作人中龙生子拟与荀氏同荀龙之名不可核转看八子迎春翁翠涛红雨奋头角江门霹雳斡春工八荒鸿润畅枯槁九天一息袪氛雺姬周达騧直蝘蜓高辛才子俱蠛蠓老龙种种赤帝宗要亦海若瑞锡乎天东 杨烈妇辞【杨子椒山因同难西台相知乙卯冬被刑避时禁托烈妇辞以伤之】 杨烈妇情可伤生平雅操氷与霜小姑作逆诚无良众人黙黙将谁匡直言为姑陈丹心照中堂不惜一人生大义或可扬何意触姑怒青蝇白璧反无光抱我寸心曲终始谁能详死以天下事辱为小姑偿彼苍不堕泪万古摧肝肠 西山 行西山行苦难去去愁无端盘盘朝还暮登顿凋朱颜孤云巉岩不可攀羊肠诘曲天漫漫车轮摧尽马蹄缺颓年病骨伤心酸风霾暗黄日妖鸟哀林峦豺虎昼纵横行人恣饥飡艰哉此行良可叹拊膺摧折心与肝沧溟何在生羽翰白云石上垂纶竿 春溪行送盐城苏二尹擢判寿州 春溪柳黄君祖行烟开锦浪桃花明琼■〈奭斗〉醲凸暖风软彩舟望絶仙云程芳声楚天阔斜日沧波悠孺子縆宓弦宠驾遄西州旷此山水音乖彼兰蕙俦青阳无定所碧树生凉秋短髪萧萧春欲歇故乡未去故人别送君天衢努力答明王蓬山迤逦余休烈 懒起 懒起懒起六十余龄闲懒巳癖布被昏明仅庇身竹窻风雨无侵耳农耕不思商利莫齿纷华氷炭权势巳矣山海悠悠春复秋风花扰扰从人喜醒复成眼觉曾开视辗转无期非午辰巳枕畔安眠蓬岛仙不知床外有书琴在里香暖从容一欠伸笑他横足帝腹何心尔尔 盐城获双鹤 淮南偶得双仙禽野人慰我高云心昔阅沧涯彷佛尽凡格适尔华亭清絶夸灵音雪衣六月开烦襟霞颠一夕来遥岑昂昂烟华犹在翮皎皎尘点胡相侵天风吹酡颜海月鸣琼琴尔志九霄逺我怀千古深世无知己沈幽浔日斜逢君犹断金万里终当作遐举徘徊暂尔狎青林 清宵篇送孙小渠 故人子荆何处来清宵红烛心眼开燕山一别二十载停云望断空徘徊淮南小邑桃李香青藜白髪从翱翔春来几日风雨狂闲庭岑寂古藓苍锦帆一夕飞沧江相持梦寐惊华堂话来往事欢复伤人生离合参与商顾我几多残岁月君行咫尺登云阙神虬灵凤又何期清漏玉杯君莫歇 己丑开都城有妬妻斮其妾之双足者妻就刑夫逋焉感而赋 青娥倐陨双秋莲玉魂凄断千里縁纎弓射反伏未覩凌波履险知谁怜入室之妬莫可测他人所慕吾所捐前鱼泪落后鱼船飞燕褫魄班姬姸天涯弱质胡相及仇雠乃在香尘边翦忌不遑图掩鼻甘心共弃沧浪天昔以要宠今杀身膏兰自取焚与煎薄命速辜阖室延一朝三褫尤物愆猩猩之履犹在前 晚春西原 衰翁三月不出城春深早已过清明西原偶尔踏芳草且幸春光犹未老桃花半笑如有情新柳垂青度妖鸟溪声送客去潺潺村落迎人来渺渺歩入翠红径松烟逸高兴堕紫惜年华緑阴怡日静嗟我尘埃人幽境罕相并不如野鸦明月巢林隈空怜海鹤来往啄苍苔喜来悲晚从徘徊斜日寒山又欲颓 晓帆歌送温玉斋 玉翁张帆凌晓风飘飘飞向鲁王宫凉云凄雨不忍别把觞挹袂嗟相逢人生落叶全无据我胡来斯君胡去天涯渺渺无前期若更相逢是何处和风煦我春无涯朗月依人秋正华错刀欲报媿琼玖明珠割分懐逺遐汀草萋萋湖水緑烟波断送人如玉丹蕖十里如有情君胡不醉阳闗曲碧山斜日余几多梦魂失道如君何红颜拟有青眼时白髪惟看鸿鴈过 代鳌山王西渟大尹送周古栢先生擢教天城镇边嵚崟牢落沧溟东绛绡青眼濓溪翁云飞巫台碾寒魄雨余金谷流清风瑶草珠帘晓涵翠夭桃琼圃春摇红图丹绘碧耿交谊青灯细雨调丝桐芝兰充庭旧食徳琬琰懿质今谁砻青鸾宠锡塞垣迥白首怅慕蓬瀛空邹鲁文旌逹荒裔奎壁瑞采流琱弓风树销魂苦萧飒烟山送目凄冥蒙金石荒亭一动色萍踪何处重相逢碧峯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恭录唐文治先生的《李颂韩养庐文稿序》
李明
二○○五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王桐荪胡邦彦编著的《唐文治文选》一书,里面录有唐文治为我祖父写的《李颂韩养庐文稿序己巳(1929年)》文章。

编著作者并对文章作了介绍和注释。

在《养庐诗文稿》一书中收录了我祖父写的诗、词和文章。

其中有诗五卷:五言古诗十四首、七言古诗二十五首、五言律诗二十七首、七言律诗六十四首、七言绝句八十一首,共计二百十一首;词一卷:十六首;文章六卷:五十二篇。

唐文治在他写的《李颂韩养庐文稿序》一文中对我的祖父评价很高,将他与唐李元宾相提并论。

同时也讲到“艺林之士,于其著作文章,必亲自裁定,颂韩则漫不收拾.平生精研经子之学,今检其遗稿,寥寥无几篇。

虽其精气灵光,亦偶一发露,而其散亡磨灭者,盖已多矣。


近年来,我先后在不同的地方陆续找到了一些我祖父的散落的诗文,计有:民国七年〔1918年〕九月由上海苏新书社和苏州振新书社共同出版的太仓李联珪评注<<国策编年读本>>4卷四册,这本书还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九月再版;民国七年〔1918年〕九月由上海苏新书社和苏州振新书社共同出版的太仓李联珪评注<<国策小品>>5卷;《落叶诗和孙师郑学长》12首;为顾景炎先生<<吴观岱绘晴窗读画图>>题诗;缺题诗一首等等。

我想随着互联网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我祖父散落的诗文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现将唐文治先生的《李颂韩养庐文稿序》恭录于下:
李颂韩养庐文稿序己巳(1929年)
门人李君颂韩既殁之二年,其孤家俊裒集其遗稿,请序于余。

爰属执友朱君叔子⑴,同学陈君柱尊⑵、冯君振心⑶,重加厘订,都为诗若干卷,文三卷。

乃叙其简端曰:呜呼!唐韩子铭李元宾⑷墓,称其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年仅二十九而卒,后世诵其文而悲之。

以为元宾学未成,业未就,遽赍志入地,为可痛也。

若颂韩者,学既成矣,而怀其磊落不羁,高出当世之才,堙郁以终,则其可痛固有类于元宾者。

呜呼!人之为寿为夭,与其遇不遇,殆有天焉,岂足道哉!而余独流连凄怆于颂韩者,深有感也。

尝谓人生当世所负之责,救世道,正人心而已。

迩者蘧庐⑸风雨,讲学无徒,同气相求,邈不可得,幸有如颂韩其人者,方把臂⑹人林⑺,乃悲秋而倏泯⑧。

后先御侮⑼,谁与干城(10)?此至足悲者一也。

吾乡文献寥落无征久矣,正大之气,渐以澌減。

甲子齐卢之战,闾里蹂躏,如张烈妇、如赵烈女,颂韩亟表扬之,既为之诗,又为之传,复为之立碑以记。

于故乡利物济人之事,见无不为。

莅吾院演讲无伐善,无施劳,老安少怀(11).庶几乎大同之旨,至今乡人士思之尚有咨嗟流涕者。

曰:善人不得而见之矣。

此至足悲者二也。

艺林之士,于其著作文章,必亲自裁定,颂韩则漫不收拾.平生精研经子之学,今检其遗稿,寥寥无几篇。

虽其精气灵光,亦偶一发露,而其散亡磨灭者,盖已多矣。

此至足悲者三也。

昔李南纪(12)叙韩子文曰:“周情孔思,日光玉洁(13)。

”颂韩尝以此八字况余文,余笑谓君殆吾之南纪乎?呜呼!孰知颂韩不克见余之全书,而余乃叙颂韩之遗集。

然则天之厄颂韩,使不能如南纪,而余之对于颂韩.则不胜元宾无穷之感矣。

千里极目,百川横流,览逝者之如斯,哀民今之方殆。

余昔挽颂韩词云:“憯憯(14)伯乐空冀北(15),哀哀庾信赋江南(16)。

”呜呼!尚忍言哉!尚忍言哉!
〔本篇介绍〕
李颂韩(1871-1927)名联珪,太仓人。

肄业江阴南菁书院.曾任清政府外务部法部主事,调任商部商标局.其后辞职南归,作者聘任上海实业学校国文教务主任,和作者四十年相随,
师生关系很密切。

本篇称其磊落不羁,高出当世之才.惜其堙郁以终.蘧庐风雨,讲学无徒!后先御侮.谁与干城?寄慨无穷!文中以韩李作衬,师弟之情,实有过之。

哀挽一联,更为凄绝。

〔本篇注释〕
一、宋叔子:名文熊,字叔子,太仓入,作者执友。

详见本编《朱君叔子墓志铭》。

二、陈柱尊:名柱,字柱尊,别号守玄,广西北流人,作者门生,淹贯群籍。

曾任上海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上海交通大学等校教授,擅长古文,工诗词,著述甚多,有《中庸通义〉、《墨子闲诂补正》、《中国散文史》、《宋玄阁诗文集》等。

三、冯振心:名振,字振心,号自然室主人。

广西北流人,作者门生,博览经史,尤长诸子、小学。

曾任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教务主任、桂林迁校代理校长,交通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文学系主任等职。

有〈说文解字讲记》、《荀子讲记》、《老子通证》、《韩非子讲记》、〈自然室诗集》、七言绝句作法举隅》、七言律髓》等。

四、李元宾:唐李观,字元宾,李华从子。

贞元进士,举弘辞,授太子校书郎。

观作文不沿袭前人,时谓与韩愈相上下,有《李元宾集》。

五、蘧庐:犹传舍也。

《庄子·天运》:"仁义,先王之蘧庐也。

"
六、把臂:亲密之义。

《文选·刘峻广绝交论》:"自昔把臂之英,金兰之友"。

七、入林:言同隐也。

八、倏泯:倏,疾。

泯,灭。

九、御侮:武臣折冲曰御侮。

《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

"
十、干城:捍卫之意。

干、城,皆捍卫之具。

十一、无伐善,无施劳,老安少怀·《论语·公冶长》·"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按伐善,施劳,皆自以为有功也。

孔子所答则反是。

老者养之以安,朋友与之以信,少者怀之以恩。

孔子之志,则又深一层矣。

十二、李南纪:李汉字南纪,少事韩愈,属辞雄蔚,为人刚正,略类愈,愈以女妻之。

第进士,累迁左拾遣,文宗时擢史馆修撰,论次李吉甫事不假借,与其子德裕交恶,遂不复振,宣宗召拜宗正少卿卒。

十三、周情孔思,日光玉洁:周,指周公;孔,指孔子,言有周、孔二圣的情思,如日之光,如玉之洁也。

十四、憯憯:痛也。

十五、伯乐空冀北:言伯乐既逝,冀北遂无良马。

十六、哀哀庾信赋江南:庾信,南北朝人,初仕梁,元帝时使西魏,遂留长安,周孝闵时封义城县侯,拜洛州刺史,迁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时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独信与王襃,帝惜其文才,留而不遣。

因有乡关之思,作《哀江南赋》。

此处借喻哀哀念旧人也。

在此也感谢王桐荪胡邦彦两位编著作者对文章所作的介绍和注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