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7-9节 习题课课时作业 3-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课时作业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课时作业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课时作业目录
第一章课时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四章
课时15 一物体多过程问题
课时2 时间和位移课时16 简单连接体
课时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时17 牛顿第二定律的图像问题课时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时18 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课时5 加速度
第五章
课时1 曲线运动
第二章课时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课时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课时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课时3 小船过河专题
课时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课时4 抛体运动的规律(1)课时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移与速度的关系课时5 抛体运动的规律(2)课时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课时6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课时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课时7 圆周运动
课时7 追及和相遇问题课时8 向心加速度
课时8 自由落体运动课时9 向心力
课时9 竖直上抛运动课时10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三章课时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时11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1)
课时2 弹力课时12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2)
课时3 胡克定律专题课时13 圆周运动的多解问题
课时4 滑动摩擦力
第六章
课时1 行星的运动
课时5 静摩擦力课时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课时6 受力分析课时3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课时7 力的合成课时4 宇宙航行
课时8 力的分解课时5 人造卫星专题
课时9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课时6 人造卫星习题课
第 2 页
第 3 页。
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7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时作业(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最新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7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时作业(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7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时作业(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7节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课时作业(含解析)教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A组素养达标]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由静止下落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竖直下落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C.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就叫自由落体运动D.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解析:对物理学上的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要准确理解.对自由落体定义的理解,关键是两点:其一,物体只受重力,如物体下落时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就不叫自由落体;其二,由静止开始,如果有一定的初速度下落也不能叫自由落体.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答案:D2.(多选)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B.在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轻石块与重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D.纬度越低的地方,重力加速度g值越小解析: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是相同的,地球上不同地方g的大小是不同的,但差别不大,纬度越低的地方,g值越小.故正确答案为B、C、D。
答案:BCD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运动的时间取决于()A.物体的重力B.物体下落的高度C.物体的速度D.物体的加速度解析:由h=错误!gt2得t=错误!,故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取决于物体下落的高度,B项正确.答案:B4.(多选)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块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关于两块石块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B.轻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C.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两块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位移、相同的加速度D.两块石块在相同的下落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两石块都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规律相同且有相同的加速度,由于从同一高度下落,落地时间必然相同,故A、B错误;因h、t相同,故错误!=错误!相同,D正确;由v=gt和h=错误! gt2可知,C正确.答案:CD5.(多选)下图中可以表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为v=gt,可知t=0时v=0,且v与t成正比,故A错误,B 正确.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恒为g,故C正确.由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公式x=错误!gt2可知,x与t2成正比关系,故D错误.答案:BC6.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3 - 6节习题课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 - 1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3 - 6节习题课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 - 1 【创新设计】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第3-6节习题课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1【基础练】1.关于电势和电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电势能也越大B.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电荷量越大所具有的电势能也越大C.在正点电荷电场中的任意一点处,正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大于负电荷具有的电势能D.在负点电荷电场中的任意一点,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一定小于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答案 CD解析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正电荷的电势能越来越小,负电荷的电势能却越来越大.点拨正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大,负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小.2. 一带电粒子沿图1中曲线穿过一匀强电场中的等势面,且四个等势面的电势关系满足φa>φb>φc>φd,若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图1A.粒子一定带正电B.粒子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C.粒子从A点到B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先减小后增大 D.粒子从A点到B点运动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大答案 B解析由于φa>φb>φc>φd,所以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由a指向d,根据电荷运动规律可知其受力由d指向a,即该粒子带负电,动能在变大,电势能在减小.点拨由轨迹判断受力情况,进而得到做功情况及能量的变化. 3. 两块大平行金属板AB间存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场强方向由B指向A并将B板接地作为零电势点,如图2所示,现将正电荷逆着电场线方向由A板移动B板.若用x表示移动过程中该正电荷到A板的距离,则其电势能Ep随x变化的图线为图中的( )图2答案 C1解析场强E的方向水平向左(由B指向A),B板接地φB=0,则AB板内各点电势均为负值,则距A板x处的某点的电势能EP=q(φx-φB)=qUxB=-Eq(d-x),由此可判断C选项正确.4. 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3所示,图中P、Q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P 和EQ,电势分别为φP和φQ,则( )图3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19-2020版高中物理第一章8电容器的电容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1

8 电容器的电容课时作业* K FSHI 7 U O Y F •匕您础期凰1. (2019 •湖南株洲校级月考)电容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对电容器认识正确的是(A )A. 电容器的电容表示其储存电荷的能力B. 电容器的电容与它所带的电荷量成正比C. 电容器的电容与它两极板间的电压成正比D. 电容的常用单位有卩F和pF,1卩F=103 pF解析: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的物理量,A正确;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性质,与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的电压无关,B,C错误;电容器的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卩F=106 pF,D 错误.2. 某电容器上标有“ 25卩F 450 V ”字样,下列对该电容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5A. 要使该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电压增加 1 V,所需电荷量为2.5 X 10- CB. 要使该电容器带电荷量为 1 C,两极板之间需加电压 2.5 X 10-5 VC. 该电容器能够容纳的电荷量最多为 2.5 X 10-5 CD. 该电容器能够承受的最大电压为450 V徨Q解析:由C=',得厶Q=C-A U=2.5 X 10-5X 1 C=2.5 X 10-5 C,A 正确;若Q=1 C,则U= =4X 104 V,B错误;当电容器的电压为450 V时,电容器的电荷量最多,Q' =CU =2.5 X 10-5X 450 C=1.125 X 10-2 C,C错误;450 V 是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低于击穿电压,D错误.3. (2019 •四川成都校级月考)对于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 将两极板的间距加大,电容将增大B. 将两极板平行错开,使正对面积减小,电容将减小C. 在下极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陶瓷板,电容将增大D. 在下极板的内表面上放置一面积和极板相等,厚度小于极板间距的铝板,电容将增大解析:根据c=rca可知,①电容随正对面积的增大而增大;②电容随两极板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③在两极板间放入电介质,电容增大.由此可知选项A错误,B,C正确;对D选项,实际上是减小了平行板的间距,所以D正确.4. (2019 •安徽合肥校级月考)一个已充电的电容器,若使它的电荷量减少 3 X 10-4 C,则其电1压减少为原来的3,则(B )A. 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为9 X 10-4 CB. 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为 4.5 X 10-4 CC. 电容器原来的电压为1 V1D. 电容器的电容变为原来的3解析:电容与电容器的带电荷量和板间电压无关,D 错误;设电容器原来的带电荷量为Q,电压£为U,由C= ,解得Q=4.5 X 10-4 C,而u的大小无法求出,故A,C错误,B正确.5. (2019 •安徽宿州一模)(多选)如图为某一机器人上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工作时的简化模型图.当被测物体在左右方向发生位移时,电介质板随之在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移动,连接电容器的静电计会显示电容器电压的变化,进而能测出电容的变化,最后就能探测到物体位移的变化,若静电计上的指针偏角为B ,则被测物体(BC )A. 向左移动时,B增大B.向右移动时,B增大C.向左移动时,B减小D.向右移动时,B减小解析:当被测物体向左移动时,导致电容器极板间的电介质增大,则电容会增大,由于电荷量不变,则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压减小,即B减小,故A错误,C正确;当被测物体向右移动时,导致电容器极板间的电介质减小,则电容会减小,由于电荷量不变,则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压增大,即B增大,故B正确,D错误.6. (2019 •福建福州校级检测)如图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上极板带正电,两极板间距为d.现将一个检验电荷+q由两极板间的A点移动到B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s,连线AB与极板间的夹角为30° ,则静电力对检验电荷+q所做的功等于(C )if/C52qCsA. Qd\B. Cd c.2皿D>(?rf7. (2019 •天津校级检测)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A,B接在电池两极,一带正电的小球悬挂在电容器内部,闭合S,电容器充电,这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解析: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为30° = ^ ■',静电力对+q所做的功为UkerEssi n.而AB两点间电势差为A. 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B增大B. 保持S闭合,将A板向B板靠近,则B不变C. 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B增大D. 断开S,将A板向B板靠近,则B减小U解析:保持S闭合,则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不变,由E=可知,当A板向B板靠近时,E增大,小球所受静电力增大,B增大,A正确,B错误;断开S,则两板带电荷量不变,由I jQ=CU=疋竝^斗TT^E可知,将A板向B板靠近,并不改变板间电场强度,小球所受的静电力不变, 故B 不变,C,D错误•8. (2019 •黑龙江大庆校级模拟)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一个恒压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通过A点接地,一带正电小球被固定于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D )A.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大B. 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 电容器的电荷量不变D. 带电小球的电势能将增大解析:根据C=:•知,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即d增大,则电容减小,故A错误;静电计连接电容器两端,因为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则电势差不变,所以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Q故B错误;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电容减小,根据电容的定义式C=‘,电容器与电U源保持相连,U不变,则电荷量Q减小,故C错误;电势差不变,d增大,由公式E=分析得知板间电场强度减小,P点与上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而P点的电势比上极板低,上极板的电势不变,则P点的电势升高,因为带电小球带正电荷,小球的电势能增大,故D正确.9. (2019 •云南昆明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为一只电容式传感器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当动片(实线圈)和定片(虚线圈)之间正对扇形区的圆心角的角度B 发生变化时 ,电容C 便发生变化,于是通过测量电容 C 的变化情况就可以知道B 的变化情况 •那么,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C 和B间函数关系的是(D )10.(2019 •江西南昌校级检测)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接在U=12 V 的直流电源上,电容1032C=3.0 x 10- F,两极板间距离 d=1.20 x 10- m,g 取 10 m/s ,求:(1) 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2) 若板间有一带电微粒,其质量m=2.0 x 10-3 kg,恰在板间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微粒带电荷量 为多少?带何种电荷?Q解析:(1)由公式C = '得-10-9Q=CU=3.0X 10 x 12 C=3.6 x 10 C.(2)若带电微粒恰在极板间静止,则带电微粒带负电,并且有qE=mg,U而E=gmgd 2.0 x 10_3x 1() x 1.20 x 10 ?解得 q= =C=2.0 x 10-6 C.答案:(1)3.6 x 10-9 C (2)2.0 x 10-6 C 负电荷C 满足关系式,图线可表示为匕能』挾It11. (2019 •山东潍坊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正对的金属板a,b与电源E相连,在距离两板等距离的M点有一个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若将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 但仍在M点下方,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①液滴将加速向下运动②M点电势升高③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增大④在b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静电力做功相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U解析:电容器与电源相连,电容器板间的电压不变,b板向上平移一小段距离,由E='可知场强变大,液滴的静电力变大,液滴将加速向上运动,a,M间的电势差增大,a点电势为零,M点电势降低,由于液滴带负电,带电液滴在M点的电势能增大•在b板移动前后两种情况下,若将液滴从a板移到b板,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静电力做功相同,B项正确•12. (2019 •山东烟台校级月考)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一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为d;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粒子P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g.粒子运动的加速度为(AU I力不再平衡,产生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a=mg-$ ,两式联立可得a='g.13. 如图所示,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电容为C,极板间距离为d,上极板正中有一小孔.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小孔正上方高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穿过小孔到达下极板处速度恰好为零(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极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重力加速度为g).求:(1) 小球到达小孔处的速度;⑵极板间电场强度大小和电容器所带电荷量;(3) 小球从开始下落到运动到下极板处所用的时间解析:(1)小球从开始下落到上极板间做自由落体运动1的金属板,其上部空间有一带电,粒子P开始运动.重力加速度为A. 'gB.d-l川gC.dD.Q解析:带电粒子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时受到重力和静电力的作用U衡条件可得mg=q・;当把金属板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最初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但两极板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引起电场强度发生了变化,从而静电力也发生了变化,粒子受,由v2=2gh,得电吉.-W⑵在极板间带电小球受重力和静电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qE=ma由运动学公式知 0-v 1 2 3=2ad,mg(h + d}整理得电场强度 E=由U=Ed,Q=CU 得电容器所带电荷量mg{h 4 d)CQ=.1■— 2⑶由 h=2g ’i ,o=v+at 2,t=t i +t 2,h + cl ph整理得t='.叫I d)C答案:(1)比閔/i + d⑶14.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 C,带电荷量为Q,极板长为L,极板间距离为d,极板与水 平面间夹角为a ,P,M 两点恰好处在电容器的边缘 ,两极板正对区域均看成匀强电场 •现有一 质量为m 的带电液滴由两极板的中央 P 点从静止开始沿与极板平行的直线运动到 M 点,此过 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功 W,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求:qE=mgcos a ,Cm^dcosa由以上三式求得液滴带电荷量 q= '.⑵释放瞬间mgs in a =ma,液滴的加速度 a=gsin a .(3) 对从P 点到M 点过程应用动能定理1mgLsin a -W^mV1 液滴的电荷量;2 液滴开始运动瞬时的加速度大小3 液滴到达M 点的速度大小.Q解析:(1)板间电压u 多,电场强度 UE=,对液滴w---- )液滴到达M 点的速度v=J皿Cmi^dcosa答案:⑴⑵gsin a会员升级服务第一拨*清北季神马,有清华北大学弱方法论课;还有漬华学霸向所有的丈母亲述自己求学之路;循水名校试卷悄悄的上线了;扫qq 綾取官閘不首发谍程.很多人我没告诉他駅!会员qq 专皐等伽来撩“…-2(yLsina -⑶讨。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时作业: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时作业(含解析)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时作业(时间:1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多选)下列关于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B.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同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AC[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选项A正确;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存在着相同和相反两种情况,选项B错误;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2.(多选)对速度的定义式v=xt,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t都无关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x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ABD[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故A正确.v=xt是速度的定义式,与定义的物理量无关,即与位移x和时间t无关,故B正确,C错误.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以及方向的物理量,故D正确.]3.(多选)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仪测车速,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时通过刹车以降低车速来逃避处罚,但这样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B.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C.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D.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AD[单点测速测出的是汽车经过测速仪时的速率,是瞬时速率,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区间测速测出的是汽车在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率,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4.如图是子弹射过扑克牌的一幅照片.已知子弹的平均速度约为900 m/s,子弹的真实长度为2.0 cm.试估算子弹完全穿过扑克牌的时间t约()A.8.9×10-5 s B.8.9×10-3 sC.2.2×10-5 s D.2.2×10-3 sA[扑克牌的宽度约为子弹长度的3倍,即子弹穿越扑克牌的过程中位移大小为Δx=4×2.0 cm=8 cm.由v=ΔxΔt知穿过时间Δt=Δxv=8×10-2900s≈8.9×10-5 s,A正确.]5.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3.75 m/s B.12.5 m/sC.12 m/s D.11.75 m/sC[设两段相等位移均为x,则两段用时分别为t1=xv1,t2=x v2,全程的平均速度v=2xt1+t2=2xxv1+x v2=2v1v2v1+v2=12 m/s,故C选项正确.]6.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C [由图示可知在t =0.3 s 内小球运动了s =0.05 m ,所以v =s t =0.05 m 0.3 s=0.17 m/s.]二、非选择题(14分)7.南海仲裁结果公布后,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中国海事局发布消息,在南海举行新一轮军演,假设在军事演习中,一艘驱逐舰以60 km/h 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20 km 处正向同方向匀速航行的护卫舰,驱逐舰总共追赶了360 km 才赶上,则护卫舰的航速为多大?[解析] 根据追赶过程中驱逐舰的位移和速度,可求得追赶过程所用的时间t =x 1v 1=6.0 h 追赶过程中护卫舰的位移x 2=x 1-120 km =240 km所以护卫舰的速度v =x 2t =40 km/h.[答案]40 km/h。
【精准解析】2020-2021学年度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评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评估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6为单选每小题3分,7~10为多选每小题4分,共34分)1.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钟表上显示的11点15分是时刻B .40分钟一节课,这里的40分钟指的是时刻C .从早上8点至下午2点,这里的8点和2点指的是时间间隔D .早上8点开始上课,这里的8点指的是时间间隔解析:11点15分、早上8点、下午2点指的都是时刻,4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B 、C 、D 错误,A 正确.2.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C )A.5π2R ,A 指向C ;10R B.5π2R ,A 指向C ;5π2R C.10R ,A 指向C ;5π2R D.10R ,C 指向A ;5π2R 解析:物体由A 运动到C 的位移大小为(3R )2+R 2=10R ,方向由A 指向C .路程为πR +2πR 4×3=52πR ,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3.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甲质点的速度为+4m/s ,乙质点的速度为-5m/s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两质点运动方向相反B .甲质点比乙质点运动得快C .两质点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加大D .两质点之间的距离可能先增大后减小解析:甲质点的速度为+4m/s ,乙质点的速度为-5m/s ,正负号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不表示速度的大小,速度的大小应比较其绝对值的大小,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当两质点相向而行时,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当两质点相背而行时,两质点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故选项C 、D 错误.4.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 .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C .v 0>0,a <0,物体做加速运动D .v 0<0,a <0,物体做减速运动解析:加速度a =ΔvΔt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选项A 正确;物体的速度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选项B 错误;v 0>0,a <0,说明初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选项C 错误;v 0<0,a <0,说明初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选项D 错误.5.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出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大小为8m/s 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大小为10m/s 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Δt =1.2s ,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A .15m/s 2,向上B .15m/s 2,向下C .1.67m/s 2,向上D .1.67m/s 2,向下解析:取着网前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 1=8m/s,v 2=-10m/s ,则a =v 2-v 1Δt=-10-81.2m/s 2=-15m/s 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向上.选项A 正确.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甲所示.下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D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T 2时间内a =a 0>0,若v 0≥0,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若v 0<0,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故选项B 、C 皆错误;由于在T ~2T 时间内a =-a 0,故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与0~T 2时间内相同,故选项A错误,D正确.7.下列几种奥运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BD)A.在撑杆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手中的支撑杆在支撑地面过程中的转动情况时B.帆船比赛中确定帆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C.跆拳道比赛中研究运动员的动作时D.铅球比赛中测量铅球被掷出的距离时解析:A、C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将无法继续,故选项A、C错误;而B、D项中的研究对象的大小和形状忽略后,所研究的问题不受影响,故选项B、D正确.8.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B.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刻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解析: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时刻,选项A错误;1分钟可以分成无数个时刻,选项B错误;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刻,选项C正确;“三分”与“一秒”在时间轴上各对应一条线段,所以指的是时间,选项D正确.9.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110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AD)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m/s 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m/s 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8cm距离内的平均速率是2.5m/sD .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8cm 距离内的平均速率是2m/s 解析:照相机每隔110s 拍照一次,所以图中0~8cm 所用的时间t =0.4s ;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所以图中8cm 对应的实际位移x =80cm =0.8m .则小球在通过图中8cm 的距离内的平均速度v =x t =0.80.4m/s =2m/s ,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于小球做直线运动,则小球通过图中8cm 对应的实际路程s =0.8m .则小球通过图中8cm 的距离内的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2m/s ,选项C 错误,D 正确.10.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D )A .第1s 内与第5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s 内的加速度C .OA 、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a BC >a OA >a AB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而BC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解析:0~5s 内图线都在时间轴的上方,取正值,速度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由图线可知,第1s 内的加速度a 1=Δv t=4-02m/s 2=2m/s 2,第5s 内的加速度a 2=Δv ′t ′=0-41m/s 2=-4m/s 2,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选项B 错误;OA 段的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正,两者方向相同,BC 段的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两者方向相反,选项D 正确;AB 段的加速度等于零,故a BC >a OA >a AB ,选项C 正确.二、实验题(11题4分,12题12分,共16分)11.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标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d 1、d 2、d 3填入下列表格中.距离d 1d 3d 5测量值/cm 1.20 5.4012.00计算打计数点“2时”的小车瞬时速度v 2=0.21m/s.解析:读数时,应注意估读一位,三个读数分别为d 1=1.20cm 、d 3=5.40cm 、d 5=12.00cm.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s ,则v 2=d 3-d 12T =(5.40-1.20)×10-22×0.1m/s =0.21m/s.12.如图所示的四条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纸带的左端先通过打点计时器).从点痕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AC 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B 是越来越快的,纸带D 是开始越来越快,后来又越来越慢.若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 ,图中纸带D ,从A 点通过计时器到B 点通过计时器,历时0.04s ,位移为0.27m ,这段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6.75m/s,BC 段的平均速度是11.00m/s ,而AD 段的平均速度是7.88m/s.解析:物体匀速运动时,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所以A 、C 纸带是匀速通过打点计时器的;B 纸带相邻两点间距离越来越大,则速度越来越大,因此B 纸带是越来越快的;D 纸带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说明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因此D 纸带是开始越来越快,后来又越来越慢.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 ,则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从A 点通过计时器到B 点通过计时器有两段时间间隔,所以时间为0.04s ,位移为0.27m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Δx Δt,代入数值得6.75m/s.BC 段的位移为22cm ,即0.22m ,所用时间为0.02s ,代入上式得平均速度为11.00m/s ,而AD 段的位移为63cm ,即0.63m ,所用时间为0.08s ,代入上式得平均速度为7.88m/s.三、计算题(共50分)13.(12分)一物体以v 1=4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s 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s 后又以v 2=6m/s 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s 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解析: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x =v 2t 2-v 1t 1=6×5m -4×5m =10m ,全程用时t =5s +5s +5s =15s ,故平均速度大小v =x t =1015m/s =23m/s ,方向水平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s =v 2t 2+v 1t 1=6×5m +4×5m =50m ,故平均速率v ′=s t =5015m/s =103m/s.答案:23m/s ,方向水平向西103m/s 14.(12分)一长为180m 的火车正以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有一人因有急事坐汽车沿与铁轨平行的公路由列车尾部去追赶车头的司机.已知此人用1min 才追上,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解析:v 1=36km/h =10m/s ,火车在1min 内的位移x 1=v 1t =10m/s ×60s =600m汽车在1min 内的位移x 2=x 1+L =600m +180m =780m汽车的平均速度v 2=x 2t =78060m/s =13m/s.答案:13m/s15.(13分)如图所示是某矿井中的升降机由井底上升到井口的过程中的运动图象,试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各段的运动情况;(2)计算各段的加速度.解析:(1)先以大小不变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 .然后匀速运动2s ,最后以大小不变的加速度减速运动1s.(2)0~2s 内,a 1=Δv Δt =122m/s 2=6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4s 内,a 2=0,4~5s 内,a 3=Δv ′Δt ′=0-121m/s 2=-12m/s 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见解析16.(13分)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依次设置三盏交通信号灯L 1、L 2和L 3,L 2与L 1相距80m ,L 3与L 1相距120m .每盏信号灯显示绿色的时间间隔都是20s ,显示红色的时间间隔都是40s ,L 1与L 3同时显示绿色,L 2则在L 1显示红色经历了10s 时开始显示绿色(信号灯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图所示),规定车辆通过三盏信号灯经历的时间不得超过150s .若一辆匀速向前行驶的自行车通过L 1的时刻是L 1已显示绿色10s 的时刻,则此自行车能不停顿地通过三盏信号灯的最小速度和最大速度分别是多少?解析:规定车通过三盏信号灯经历的时间不得超过150s ,由图知自行车通过L 3的最长时间为t 1=(140-10)s =130s ,最小速度v min =120130m/s ≈0.92m/s.自行车通过L 3的最短时间t 2=(60-10)s =50s.最大速度v max =12050m/s =2.4m/s.答案:0.92m/s 2.4m/s。
(新课标)2019_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静电场课时作业7(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1

课时作业(七)一、选择题(1、8、9为多项选择题,其余为单项选择题)1.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内部没有电场B.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C.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的定向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静电平衡时导体内无电场,故A项正确.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在表面,故B项正确.平衡时内部无电场,所以也没有电荷定向运动,故C项正确.答案ABC设置目的考查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2.处于静电平衡中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的原因是( )A.外电场不能进入导体内部B.所有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合场强为零C.外电场和所有感应电荷的电场在导体内部叠加的结果为零D.以上解释都不正确解析静电平衡原因是导体内部任一位置外电场与感应电场的矢量和是零.答案 C3.一个不带电的空心金属球,在它的球心处放一个正电荷,其电场分布是图中的( )解析球内表面感应出负电荷,球壳层内属于“内部”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无电场.导体壳原来不带电,由于内表面带负电,所以外表面带等量的正电.正电荷产生的场强垂直于球壳表面向外,故B项正确.答案 B设置目的考查不接地时球壳带电特点4.如图所示,在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细杆ab附近P处,放置一个正点电荷,达到静电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端的电势比b端的高B.b端的电势比d点的低C.a端的电势不一定比d点的低D.杆内c处的场强的方向由a指向b解析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整体是一个等势体,故B项正确.答案 B设置目的考查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性质5.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的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均匀带电的细杆MN,如图所示.金属球上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在球内直径上A、B、C三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E B、E C,三者相比( )A.E A最大B.E B最大C.E C最大D.E A=E B=E C解析感应电荷在A、B、C三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别与MN在A、B、C三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C点离MN最近,故E C最大,E B次之,E A最小,故C项正确.答案 C6.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一金属圆盘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若圆平面与点电荷在同一平面内,则盘上感应电荷在盘中A点所激发的附加场强E′的方向在图中正确的是( )解析场源电荷是负电荷,其在A点产生的电场方向指向-Q,故圆盘上感应电荷的电场方向背离-Q方向.答案 A7.已知均匀带电的球壳在壳内任意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均为零,在壳外某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等同于把壳上电量全部集中在球心处的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在真空中现有一半径为R、电荷量为+Q的均匀带电球,球心位置O固定,P为球外一点,M为球内一点,如图所示,以无穷远为电势零点,关于P、M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Q不变,P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则P点的场强不变B.若Q不变,P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大(P点仍在球外),则P点的电势升高C.若Q不变,M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小(M点仍在球内),则M点的电势不变D.若Q不变,M点的位置也不变,而令R变大,则M点的场强减小解析A项,若R变小,但P点的位置不变,P到Q的距离r不变,由E=k Qr2可知,P点的场强不变,故A项正确;B项,若R变小,由于P点的电场强度不变,所以从一电荷从P点移到无穷远处(电势为零),电场力做功不变,P与无穷远处间的电势差不变,因而P点的电势不变.故B项错误;C、D两项,若R变小(M点仍在壳内),根据题意可知,M点的电场强度仍为零,不变,因此球壳内的电势处处相等,由于球壳的变小,导致电荷从球壳移到无穷远处电场力做功增加,而球壳的电势比零大,所以球壳处的电势升高,M点的电势升高,故C、D两项错误;故选A项.答案 A8.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壳内壁接地,将一带正电的小球放入其中,但不与球壳接触,则( )A.球壳内壁带负电B.球壳外壁带正电C.球壳外壁不带电D.若将接地线去掉再移出正电荷,壳外壁带负电解析球壳内正电荷产生电场,使球壳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在球壳的内外表面出现等量异种电荷,当球壳接地时,不论内表面接地还是球壳外表面接地,待稳定后球壳的电势必定为零.球壳的外表面无感应电荷,球壳外也没有静电场,这就是接地导体壳的静电屏蔽作用.故A、C 项正确.若将接地线断开再移去壳内正电荷时,壳内表面的负电荷就会分布到球壳的外表面上,内壁不再带电.故D项正确.答案ACD设置目的考查对于“近端”“远端”的判断9.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原来不带电的绝缘导体向带负电的小球P缓缓靠近(不相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多B.导体内电场强度越来越大C.导体的感应电荷在M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恒大于在N点产生的电场强度D.导体的感应电荷在M、N两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相等解析在绝缘导体向带电小球移动过程中,导体中自由电荷受到外电场的作用力变大,使自由电荷不断定向移动,故A项正确.由于导体缓慢移动,所以移动过程中导体可视为总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其内部电场强度应等于零,故B项错误.要使导体内合电场强度等于零,感应电荷在M、N两端的电场强度应与带电小球P在M、N两端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1课时作业: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_1.3_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_word版含解析

(10(20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的运动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的平均速率最大知识点四位移-时间图象14.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在0~10 s内的x-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为4 mB.物体在第5 s内的位移为8 mC.物体在前5 s内的位移为8 mD.物体在后5 s内的位移为16 m【答案】AC【解析】由题中图象可知,物体在0~2 s内位移从0均匀增加到8 m,即每秒钟发生的位移是4 m;从2 s到6 s物体的位移是0 m,即在2~6 s内物体是静止的;从6~10 s物体的位移从8 m均匀增加到16 m,即每秒钟发生的位移是2 m.由以上分析可知,物体在第1 s内的位移是4 m.A选项正确.物体在第5 s 内是静止的,故位移为零,B选项错.物体在前5 s内的位移即为前2 s内的位移,等于8 m,C选项正确.物体在后5 s内的位移即为6~10 s的位移,等于8 m,D选项错.本题正确选项为AC.课后作业时间:45分钟满分:8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分数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答案】BD【解析】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不一定相同,平均速度也不一定相同,选项A 错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故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选项B正确;平均速度是质点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不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选项C错误;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选项D正确.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研究平均速度,要说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研究平均速度,要说明是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C.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D.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能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平均速度是位移与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与物体的运动过程对应,即对应的是一段位移,一段时间,故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选项AB说法正确,选项D说法错误;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故其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选项C说法正确.故选D.3.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汽车时()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答案】C【解析】限速标志上的数值为这一路段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的最大值,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为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值,不能超过这一规定值,选项C正确.4.做直线运动的一质点经过P点时的瞬时速度为1 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在经过P点后的1 s内的位移是1 mB.它在经过P点前的1 s内的位移是1 mC.它在以过P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 s内的位移是1 mD.若从P点开始匀速行驶1 s,它在1 s内的位移是1 m【答案】D【解析】由于不能确定经过P点前、后1 s内的平均速度是否为1 m/s,故也不能确定P点前、后1 s 内的位移是否为1 m,A、B错;以P点为中间时刻的1 s内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1 m/s,这1 s内的位移也不一定等于1 m,C错;从过P点的时刻开始做速度为1 m/s的匀速运动,1 s内的位移x=v t=1 m,D对.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南京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为()A.60 km/h B.29 km/hC.19 km/h D.9 km/h内小球运动了s=0.05 m.所以.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仪测车速,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时通过刹车以降低车速来逃避处罚,但这样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xt=12.5 m/s,当汽车用0.03 s驶过0.42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导学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7-9节 习题
课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1
基础练
1. 如图1所示,电子由静止开始从A 板向B 板运动,到达B 板的速度为v ,保持两板间的电压不变,则( )
图1
A .当增大两板间的距离时,速度v 增大
B .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速度v 减小
C .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速度v 不变
D .当减小两板间的距离时,电子在两板间运动的时间增大
答案 C
解析 由动能定理得eU =12
mv 2.当改变两极板间的距离时,U 不变,v 就不变,故C 项正确;粒子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 =d t ,v 2=d t ,即t =2d v
,当d 减小时,电子在板间运动的时间变小,故D 选项不正确.
2. 图2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示波管内被抽成真空.A 为发射电子的阴极,K 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阳极,A 、K 间电压为U ,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 的小孔中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仍为v
B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2
C .如果A 、K 间距离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2
v D .如果A 、K 间距离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2
答案 AC
3.几种混合带电粒子(重力不计),初速度为零,它们从同一位置经同一电场加速后,又都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另一相同的匀强电场,设粒子射出偏转电场时都打在荧光屏上,且在荧光屏上只有一个亮点,则到达荧光屏的各种粒子( )
A .电荷量一定相等
B .质量一定相等
C .比荷一定相等
D .质量、电荷量都可能不等
答案 D
解析 只要带同种电荷;粒子经同一电场加速又经同一电场偏转,则偏移量相同.
4.如图3所示,氕、氘、氚的原子核自初速度为零经同一电场加速后,又经同一匀强电场偏转,最后打在荧光屏上,那么( )
图3
A .经过加速电场过程,电场力对氚核做的功最多
B .经过偏转电场过程,电场力对三种核做的功一样多
C .三种原子核打在屏上时的速度一样大
D .三种原子核都打在屏上的同一位置上
答案 BD
解析 同一加速电场、同一偏转电场,三种粒子带电荷量相同,在同一加速电场中电场力对它们做的功都相同,在同一偏转电场中电场力对它们做的功也相同,A 错,B 对;由于
质量不同,所以打在屏上的速度不同,C 错;再根据偏转距离公式或偏转角公式y =l 2U′4dU
,
tan φ=lU′2dU
知,与带电粒子无关,D 对. 5. 两个共轴的半圆柱形电极间的缝隙中,存在一沿半径方向的电场,如图4所示.带正电的粒子流由电场区域的一端M 射入电场,沿图中所示的半圆形轨道通过电场并从另一端N 射出,由此可知( )
图4
A .若入射粒子的电荷量相等,则出射粒子的质量一定相等
B .若入射粒子的电荷量相等,则出射粒子的动能一定相等
C .若入射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相等,则出射粒子的速率一定相等
D .若入射粒子的电荷量与质量之比相等,则出射粒子的动能一定相等
答案 BC
解析 由图可知,该粒子在电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场力提供向心力qE =m v 2R
得R =mv 2qE ,R 、E 为定值,若q 相等则12mv 2一定相等;若q m
相等,则速率v 一定相等,故B 、C 正确. 6.在平行板电容器A 、B 两板上加上如图5所示的交变电压,开始B 板的电势比A 板高,这时两板中间原来静止的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开始运动,设电子在运动中不与极板发生碰撞,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电子重力)( )
图5
A .电子一直向A 板运动
B .电子一直向B 板运动
C .电子先向A 板运动,然后向B 板运动,再返回A 板做周期性来回运动
D .电子先向B 板运动,然后向A 板运动,再返回B 板做周期性来回运动
答案 B
解析 电子先向B 板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向B 板做匀减速运动,以后一直重复这两种运动,所以B 选项正确.
7. 如图6所示,匀强电场场强方向竖直向下,在此电场中有a 、b 、c 、d 四个带电粒子(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各以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6
A .c 、d 带异种电荷
B .a 、b 带同种电荷且电势能均不变
C .d 的电势能减小,重力势能也减小
D .c 的电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加
答案 AC
解析 a 、b 、c 、d 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它们受的重力与电场力平衡,都带负电.a 、b 所受电场力不做功,c 所受电场力做正功,因此可判断A 、C 说法是错误的.
【提升练】
8. 如图7所示,有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油滴,被置于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电场中.设油滴是从两板中间位置,并以初速度为零进入电场的,可以判定( )
图7
A .油滴在电场中做抛物线运动
B .油滴在电场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油滴打在极板上的运动时间只取决于电场强度和两板间距离
D .油滴打在极板上的运动时间不仅取决于电场强度和两板间距离,还取决于油滴的比荷
答案 BD
解析 粒子从静止开始,受重力和电场力作用,两个力都是恒力,所以合力是恒力,粒子在恒力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 、D 对
9. 如图8所示,一带负电的液滴,从坐标原点O 以速率v 0射入水平的匀强电场中,v 0的方向与电场方向成θ角,已知油滴质量为m ,测得它在电场中运动到最高点P 时的速率
恰为v 0,设P 点的坐标为(x P ,y P ),则应有( )
图8
A .x P <0
B .x P >0
C .x P =0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答案 A
解析 由于液滴在电场中既受电场力又受重力,由动能定理得:-mgh +W 电=mv 20/2-
mv 20/2=0.
即W 电=mgh ,电场力做正功.由于是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向左,要使电场力做正功,因而位移方向必须也向左,则必有x P <0,故A 正确,B 、C 、D 错.
10.α粒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4倍,电荷量是质子电荷量的2倍,它们从静止起,经同一电场加速,获得的动能之比E α∶E P =________,获得的速度之比v α∶v P =________.
答案 2∶1 1∶ 2
解析 qU =E k ,所以E k ∝q ,则E α∶E P =2∶1.又E k =12
mv 2,所以v α∶v P =1∶ 2. 11. 如图9带电小颗粒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以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自A 处进入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当小颗粒到达B 处时速度变成水平向右,大小为2v 0,那么,该处的场强E 为________,A 、B 间的电势差是________.
图9
答案 2mg/q 2mv 20/q
解析 由动能定理:qU -mgh =12m(2v 0)2-12
mv 20. 又h =v 202g ,所以U =2mv 20q ,所以E =U d =U 2h =2mg q
. 12.两个半径均为R 的圆形平板电极,平行正对放置,相距为d ,极板间的电势差为U ,板间电场可以认为是匀强电场.一个α粒子从正极板边缘以某一初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极板之间,到达负极板时恰好落在极板中心.已知质子电荷量为e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视为m ,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求:
(1)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 ;
(2)α粒子在极板间运动的加速度a ;
(3)α粒子的初速度v 0.
答案 (1)U d (2)eU 2md (3)R 2d eU m
解析 (1)极板间场强E =U d
(2)α粒子带电荷量为2e ,质量为4m
所受电场力F =2eE =2eU d
α粒子在极板间运动的加速度a =F 4m =eU 2md
(3)由d =12
at 2得 t = 2d a =2d m eU
v 0=R t =R 2d eU m
13. 如图10所示,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静止时悬线向左与竖直方向成θ角,重力加速度为g.
图10
(1)判断小球带何种电荷.
(2)求电场强度E.
(3)若在某时刻将细线突然剪断,求经过t时间小球的速度v. 答案(1)负电(2)mgtan θ/q(3)gt/cos θ
解析(1)负电.
(2)小球受力如右图所示,其中电场力F=qE,
由平衡条件得:F=mgtan θ,
E=mgtan θ/q.
(3)剪断细线后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F合=mg/cos θ=ma,v=at,
所以v=gt/cos θ
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斜向左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