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耀州青瓷的刻花工艺及纹饰特征

合集下载

宋代刻花青瓷之冠——耀州「一刀仙」!

宋代刻花青瓷之冠——耀州「一刀仙」!

宋代刻花青瓷之冠——耀州「一刀仙」!论釉色,宋代汝窑当居魁首;论绘画,明清官窑极尽工笔;论剔刻,耀州窑可称第一。

耀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我国历史名窑之一,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耀州窑窑址地处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窑场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十里窑场”为代表,包括周边立地坡、上店、陈炉、玉华、塔坡等窑在内。

铜川旧称同官,因唐宋时属耀州治,故称耀州窑。

耀州窑制瓷历史源远流长,青瓷烧制工艺炉火纯青,享有“北方刻花青瓷之冠”、“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誉,不仅深受平民百姓喜爱,还曾贡奉皇室,远销海外。

耀州窑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五代快速发展至成熟时期,宋代时达到制瓷历史高峰,成为我国“宋代六大窑系”中的一个窑系。

北宋时期的耀州窑瓷器青瓷胎体较坚簿,釉质莹润而清透,釉色青绿如橄榄,釉薄处呈姜黄色,有着浑厚大气的色调,却也仍带着宋瓷独有的含蓄之风;胎体装饰手法上以剔花、刻花、划花、印花工艺最为著名,刻花尤为精美,刀法犀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较强,史籍上记载又叫“刀刀见泥”;北宋晚期的印花也很精美,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题材丰富,对称均匀,极为美观。

古人一支狼毫,浓浓淡淡地晕染开去,便是一幅丹青水墨,而古老的耀州青瓷,以刀代笔,就使得瓷器开出花来,伴着苍古静深的釉色,留住了千年前的勃勃生机。

▼北宋耀州窑刻花牡丹纹盘成交价:HKD 2,478,000拍卖会: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北宋耀州窑刻芙蓉纹盌尺寸:直径20.8cm成交价:372,500 美元2018年3月22日佳士得纽约2018年3月拍卖会▼北宋耀州青釉刻牡丹花斗笠碗一对▼北宋耀州窑青釉刻划花牡丹纹碗▼北宋耀州窑刻缠枝花卉纹盘▼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盘▼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花式碗▼北宋耀州青釉印瑞兽纹笠式盌成交价:562,500 港币▼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金耀州窑青釉刻花犀牛望月纹碗▼五代~北宋青釉刻莲瓣纹龟心碗静志寺地宫藏▼金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宋耀州窑外菊瓣内刻诗文碗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元耀州窑刻花卉卷口盘▼宋耀州窑青釉小盘▼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盘纽约苏富比2018年9月12日成交价约 240万 RMB▼北宋耀州窑刻缠枝牡丹纹盖盌▼北宋耀州窑刻花卉纹盖盌▼金耀州窑刻花碗高 8.7cm;直径 15.3cm成交价:413,000 港元2017年4月4日保利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北宋耀州窑青釉瓜棱式钵▼北宋耀州窑开光堆塑贴花力士供碗成交价:414万人民币来源:纽约苏富比,2007年3月19日,编号392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元青釉印花水波鱼螺纹十五瓣形盘▼元耀州窑刻牡丹纹葵口盘宽 16.8 cm成交价:437,000 人民币2017年12月18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五代耀州窑青釉花形盏成交价:207万人民币来源:关善明先生沐文堂收藏伦敦苏富比,2003年11月12日,编号42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宋耀州窑花口杯及盏托(一套)杯高 5cm;杯直径 8.3cm;盏托直径 13cm;盏托高 8.5cm成交价:566,400 港元2017年4月4日保利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北宋耀州窑黑釉托盏(一套)盏口径10.5cm;足径3.2cm;高4cm;托口径5.7cm;足径4.5cm;高7cm成交价:1,121,000 港元2017年10月2日中国嘉德(香港)2017秋季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北宋耀州窑柿釉盏▼耀州窑青釉牛角杯一对成交价:RMB 517万来源:戴润斋,纽约阿瑟·M·赛克勒(1913-1987)纽约▼五代耀州窑青瓷摩羯水盂▼北宋耀州窑刻花纹执壶成交价:HKD 2,950,000拍卖会: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五代耀州窑青釉深剔刻葫芦形执壶成交价:3047.5万人民币来源:纽约苏富比,1997年3月19日,编号390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五代耀州窑青釉刻莲纹水注高 20 cm成交价:937,500 港元2017年5月31日佳士得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五代~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牡丹纹狮口水注▼北宋耀州窑浮雕水壶▼宋耀州窑青釉牡丹纹倒流壶1968年出土于陕西彬县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北宋耀州窑剔花凤纹提梁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缠枝牡丹纹执壶成交价:50,000 英镑2017年5月10日伦敦苏富比2017春季拍卖会▼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唐草纹嘟噜瓶大阪东洋陶瓷馆藏▼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蓉塘戏鹭纹嘟噜瓶尺寸:宽14.6cm成交价:2,125,000 港元2018年5月30日佳士得香港2018年春季拍卖会▼北宋耀州窑刻花叶纹瓜棱罐▼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瓶▼五代~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罐尺寸:13cm成交价:187,500 英镑2018年5月16日伦敦蘇富比2018年5月拍卖会▼五代耀州窑三足罐高 6.3cm;直径 4.2cm成交价:460,200 港元2017年4月4日保利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北宋耀州窑刻牡丹纹双耳瓜楞罐▼北宋耀州青釉刻花纹双系罐成交价:525,000 港币▼元耀州窑剔刻蕉叶纹花口花囊宽 13.3cm成交价:345,000 人民币2017年12月18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北宋耀州窑刻牡丹纹花口尊▼宋耀州窑青釉瑞兽足炉尺寸:直径18cm成交价:125,000 英镑2018年5月16日伦敦蘇富比2018年5月拍卖会▼北宋耀州窑夔龙纹兽足炉日本大坂国立美术馆藏▼耀州窑贴花赤凤纹三兽足炉▼金耀州窑印花三足炉高9.6cm;直径12cm成交价:413,000 港元2017年4月4日保利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金耀州窑带盖三足炉▼北宋~金耀州青釉牡丹纹盖罐成交价:4,900,000 港元2017年10月3日香港苏富比2017秋季拍卖会▼金耀州窑鼓墩盖罐高 8.5cm;直径11.8cm成交价:1,085,600 港元2017年4月4日保利香港2017春季拍卖会▼北宋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盒大英博物馆藏▼北宋~金耀州窑青釉刻花盖盒成交价:562,500 港元2017年6月1日香港苏富比▼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盖盒大英博物馆藏▼宋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花纹双耳瓶▼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牡丹花双耳瓶▼宋耀州窑青釉莲纹双龙耳长颈瓶高28.3 cm成交价:162,500 英镑2017年11月8日伦敦苏富比2017年亚洲艺术品秋季拍卖会▼元耀州窑刻花玉壶春瓶高 30 cm成交价:920,000 人民币2017年6月6日北京保利十二周年春季拍卖会▼北宋耀州窑青釉刻缠枝牡丹纹瓶▼北宋耀州刻花青瓷瓶▼金耀州窑青釉胆瓶尺寸:高28.8cm成交价:789,000 英镑2018年5月16日伦敦苏富比2018年5月拍卖会▼耀州青釉刻牡丹花纹净水瓶▼耀州窑青釉刻花净瓶波士顿美术馆藏▼金耀州窑刻花梅瓶▼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北宋耀州窑剔刻飞鸟花卉纹枕静嘉堂美术馆藏▼五代耀州窑青釉坐狮成交价:437,500 港元2017年4月5日香港苏富比2017春季拍卖会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天工|2021年第2期文 关汉文[摘 要]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耀州窑的地位和影响是极为重要的,耀州窑独有的青瓷装饰和青瓷印花技术,记录了时代装饰审美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平面和立体相结合让耀州青瓷独具魅力,对于我国的青瓷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工艺技艺[中图分类号]J527 [文章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1)2-0112-02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关汉文.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J].天工,2021(2):112-113.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历经多年的考古挖掘和科学研究,我们对于耀州窑青瓷发展历程有了深入的认识,耀州青瓷烧制最早开始于唐代,后在宋朝时期达到巅峰,但是在元代之后又开始走向衰落。

耀州窑的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是我国北方青瓷中的典型代表,深受世人所喜爱,而且青瓷技术在全世界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同时对世界陶瓷领域有重大的影响。

一、耀州窑青瓷的概述耀州窑地处陕西西安,位于铜川市的黄堡镇,该窑以黄堡为中心,向周围的县市辐射,由于此地在宋朝的时候属于耀州管辖范围之内,所以该窑被命名为耀州窑。

耀州窑所出产的青瓷精品,是在宋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也反映了宋朝的工艺技术和社会审美意识。

耀州窑出产的青瓷立体感强,其外形以曲线为主,在瓷釉选择上主要是采用橄榄绿作为主色调,在器物的底部和端口多以黄色为主。

在耀州青瓷的装饰上,历代工匠会采用刻花和印花的装饰手法进行青瓷制作,或者是直接使用三角刀直刀进行轮廓雕刻和线条刻画,这样一来,就会让耀州青瓷的纹理装饰变得更加明显。

青瓷表面的纹理装饰,往往可以体现出古代雕刻工匠的精湛雕工和技术。

表面所浮现出来的纹理,不仅让青瓷更具立体感,而且可以给青瓷表面的淡青色釉面增加一种特别的光晕。

综观中国所有的传统陶瓷造型作品,耀州青瓷的花纹造型、釉色烧制技艺都有着自身的特色,跟其他传统陶瓷相比毫不逊色。

“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宋代青瓷刻花之冠”

“宋代青瓷刻花之冠”摘要:在中国古代著名窑场之中,耀州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

其中,刻花工艺更是首屈一指,不仅雄冠北方,而且对当今装饰工艺都有强大的影响力。

通过对耀州刻花工艺发展历史的阐述和艺术特征的剖析,来论证其在中国陶瓷装饰艺术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耀州窑;青瓷;刻花工艺0 引言耀州窑是分布在今陕西省铜川、耀县等一系列古窑址的总称,是北方著名瓷窑之一。

该窑创烧于唐代,经五代发展、成熟,宋代达到鼎盛,在金、元时历经战乱,水平开始下降,止于明代中期,烧造史达800余年。

所谓刻花,是指用刀具在瓷坯的表面刻出花纹线条的装饰方法。

其具体的工艺手法为:首先,在坯体上采用直刀深刻,勾刻出纹样的大轮廓;再在深刻后的纹样轮廓外,沿外缘线采用斜刀广削的手法刻去纹样外的部分背衬。

这种刻法,通常被称为“二刀法”。

因先后两刀都着力大,刻得深而广,刻出的花纹清晰地凸显于坯胎之上。

因此,具有明显的浅浮雕艺术效果。

在前两步骤之后,运用篦梳精心勾划叶脉和花瓣纹理。

前者刀锋较深,后者则刀锋较浅,达到整体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装饰效果。

耀州刻花工艺最初纹饰比较简单,只是一些似花非花、似草非草的不可名状的花纹;北宋中期,刻花工艺高度发展,开始盛行;北宋晚期至金代,仍继续大量生产,但其装饰主流地位已逐渐被取代。

现就不同时期耀州刻花工艺艺术特征做具体描述:1 创烧期耀州窑瓷器创烧于唐代,有青、黑、白、黄褐、花、茶叶沫、外白内黑、外青内黑等单色釉和复色釉瓷。

装饰工艺手法主要利用釉色彩绘,常见的有素胎黑花、白釉黑花、青釉白彩、花釉瓷,并已开始出现戳印、刻划纹饰。

单线条划花、多线条篦纹划花和戳印花为其工艺特点,多以花卉枝叶为主要内容,但尚未形成具有耀州窑特色的纹饰图案,多是取材于民间生活、自然界的简单纹饰图案,仅仅为简单的描摹而已。

至五代起,青瓷作为耀瓷主流,有青绿、灰青、天青、淡天青等色调。

造型上轻盈秀丽、精巧多样。

装饰工艺手法上以单线条划花、刻花、剔划花、剔刻花、剔刻化妆土、贴花为特点,有团菊、草叶、水波、细线龙纹等纹饰图案。

宋代耀州窑瓷器鉴赏

宋代耀州窑瓷器鉴赏

宋代耀州窑瓷器鉴赏耀州窑钱纹小壶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

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

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宋代装饰技法主要是刻花、印花、划花及模印刻划相间,以刻花、印花为主。

北宋中期刻花发展成熟,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刀痕有斜度,是宋代刻花技法中最优秀者。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北宋晚期的印花也很精美,布局严谨对称匀衡。

纹饰有缠枝莲、把莲、牡丹、缠枝菊、波浪、飞鹤、飞蛾、犀鹤、博古、海水游鱼、莲塘戏鸭和婴戏图案等,龙凤纹则是宫廷瓷器专用题材。

水波纹外一般刻划以六角形边线,水波中三鱼多见。

婴戏图案则以荡秋千为主。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花纹双耳瓶宋代花纹装饰特点:早期于器面刻划简单的花瓣纹;中期则花纹满布器面;到了晚期花纹线条大多纤巧。

宋代器物足端无釉,足内有釉。

耀州窑青釉刻花瓶器胎特征:早期胎有深浅两种,深者为黑灰或铁灰色,外施化妆土,浅为浅灰色,不施化妆土,均多含有黑色铁质小颗粒和气孔;中期全部为浅淡灰白色,无铁质小颗粒,不施化妆土,但有明显的白色介面层;晚期和南宋多呈灰白色,少数有浅灰和土灰色,不施化妆土。

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器釉特征:早期多数为青灰或青黄色,少数有与五代近似的青绿和淡青色;中期几乎都为橄榄青色玻璃质金莹透明度好,釉面光泽度强,釉虽薄但硬度大,很少发现唐五代尚有的流釉、堆釉和干釉现象,很少见到釉面无光和橘皮釉现象,胎釉结合非常紧密;晚期和南宋又出现了暗青、青绿、青黄、淡青、月白等多种色调。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造型特征: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

装饰手法:有划花(五代剔花和宋代刻花的辅助手法)、剔花(宋初尚有延续,中期后不见)、刻花、印花、贴花、捏塑、镂空。

装烧工艺特征:均采用刮掉器物底足釉装烧工艺。

施釉特征:施满釉足底露胎。

耀州窑吴牛喘月纹碗底足特征:早期底足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简单,由于初将烧柴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色泽与五代和宋中期相比,普遍发暗;中期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底足增高,以饰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晚期盛行斗笠状小碗,以足底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还盛行印花器。

古代耀州窑陶瓷特点

古代耀州窑陶瓷特点

古代耀州窑陶瓷特点耀州窑是我国古代的著名窑场,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曾兼烧黑、白、褐、黄、花、酱釉瓷及唐三彩等,是古代北方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处综合性窑场。

窑址以陕西铜川黄堡镇为中心,其范围包括上店、立地坡、陈炉及耀县塔坡一带。

该窑创烧于唐代,五代成熟,宋代鼎盛,金元延续,止于明代中期的十五世纪末,有800多年的连续烧造史。

其产品质量、数量和工艺成就均达到很高水平,成为北宋六大瓷器窑系之一。

耀州窑瓷器在民国以前绝少仿品,20世纪30年代起始有仿品出现。

近年则刻意仿古的制品日见兴盛,不少仿品在市场上流通,甚至已登堂入室,为某些博物馆所“珍藏”。

因此,对耀瓷的真品和仿品的区别和鉴别,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侯。

在鉴定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特征(—)、唐代1、器胎特征:早期多呈深灰色,仅少数为灰、黄色,胎质比较粗糙,有颗粒状石英和少量较大气孔,烧成后往往有点状铁斑痕出现。

盛唐青瓷,胎呈淡黄色,较粗糙,胎土不太均匀,内可见气泡和颗粒状物质。

到中晚唐时,胎质渐密,胎色呈灰和黑灰色,胎土往往出现小的点状铁斑。

2、器釉特征:盛唐青瓷,釉料不够精细,釉色青褐或青黄,透明度差,釉面往往缺乏光泽,甚至出现木光。

中晚唐时,青瓷釉呈灰绿、灰青或青中显灰色,釉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好。

3、造型特征:中唐以前造型较少,均为厚壁,以后造型渐多,器壁渐薄。

4、装饰手法:贴花、绘彩、并开始划花和戳印花。

5、装烧工艺特征:唐代主要采用三足支垫方法,烧成后盘碗内底中心均留有三点烧痕。

6、施釉特征:初唐施于口下,后渐向下发展;中唐时,器外大部饰釉,仅眮下和器底露胎;中唐以前,施釉不均匀,见有垂釉和流淌现象。

到晚唐,施釉部位再下,以至器外往往变为通体施釉。

7、底足特征:早期以器壁厚不挖足(假圈足),到中晚唐时期,盘碗底足为流行的宽矮圈足(玉璧型底),这种玉璧型底的发展规律是,时代早则挖足浅而少,所留玉璧足特别宽,时代晚则挖足渐深,玉璧足渐窄,晚唐时圈足演变为细窄的玉环底。

试论宋代耀州瓷器的基本特征及识别方法

试论宋代耀州瓷器的基本特征及识别方法

试论宋代耀州瓷器的基本特征及识别方法·朱绍炳(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耀州窑是我国北方唐宋时期著名民间瓷窑,其遗址主要分布在今天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内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上店村和玉华村等地。

铜川因为旧称同官,在唐末天钓、五代后唐同光年间以及宋代均属耀州治,故文献中称耀州窑[1]。

我们要对一种古代工业品的社会背景的认识,都必须了解这种工业品的基本特征。

本文为探讨宋朝时期耀州窑的真伪问题提供一些基本知识,通过明确耀州窑的基本特征来对耀州窑陶瓷器的真伪作出识别,为规范当今陶瓷市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为每一位陶瓷爱好者在当今市场中能够更好的鉴别出耀州窑陶瓷品的真假提供参考。

关键词:宋代;耀州瓷;基本特征;识别方法一、耀州窑发展简介耀州窑始于唐代,当时烧黑、白、青瓷,宋代青瓷得到较大发展,北宋末为鼎盛期。

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宋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

是宋代北方民间青瓷的主要产区之一。

宋代晚期以青瓷为主,胎薄质坚,釉面光洁匀静,色泽青幽,呈半透明状,十分淡雅。

装饰有刻花、印花,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

纹饰多满布器内外,种类繁多,有牡丹、菊花、莲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

器形有碗、盘、瓶、罐、壶、香炉、香熏、盏托、注子温碗、钵等。

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堪称翘楚。

于神宗元丰(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至徽宗崇宁(公元1102年——公元1106年)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

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

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

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2]。

浅谈宋代耀州青瓷印花工艺

浅谈宋代耀州青瓷印花工艺

印花是使用刻有纹样的印花范具在胚胎上印出花纹的装饰手法。

局部和简单的戳印及模范印制工艺,早在唐代已出现、。

但在碗碟盘圆器中整体大量使用与宋代耀州窑刻花同样风格的印花磨具则产生于宋代中期。

由于耀州窑刻花青瓷备同样风格何纹样的印花工艺,从而增大产量。

其制作方法是先用瓷土坯料刻出有花纹的印花范,晾干后入窑素烧而成;再在轱辘车上挂坯轮制出与印花内范大小和造型相似的圆形坯体;稍晾干不沾即可。

再将此稍晾干的坯体倒扣在印花范上,手掌或有弹性的小木拍沿四周轻轻拍打,两者造型和纹样一致。

最后取下印有花纹的坯体,修整外壁挖足而成。

耀州窑的模具兼具印花和成型两种功能,模具的成型方法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轮制成型,跟制作瓷器一样,刻制好花纹,入窑烧制而成使用;另一种是母子范,先把母范制作
印花纹饰题材广泛,构图形式各异:耀州窑印花磨具纹饰题材广泛,北宋的印花纹样可达百余种。

植物类有牡丹纹:缠枝牡丹、交枝牡丹等
图一
图二
耀州窑印花工艺对现在耀瓷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在现在工业化生产中陶瓷生产中大量借鉴印模工艺,采用石膏制模翻模工艺进一步提高了生
是将宋代的瓷泥制范改为石膏制模、设计人员将图案刻在石膏原模上,经模型技
硅胶复模,石膏再次翻出大量子模,利用现在滚压原理,将泥块置于固定在辊压机上的子磨具内滚头转动压制成坯体,带晾干收
印花工艺的应用与发展不但提高了陶瓷生产的数量,而且促使了陶瓷产品的批量化、规格化、标准化、配套化的发展,即满足了宋代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提高的需要。

同时印花工艺还是耀州窑继刻花工艺之后对中国陶瓷史的又
图三
图四。

耀州窑瓷器的圈足特点解析

耀州窑瓷器的圈足特点解析

耀州窑瓷器的圈足特点解析耀州窑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唐宋时属耀州治,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成为我国“宋代六大窑系”中的一个窑系,是北方青瓷的代表。

宋代耀州窑装饰技法主要是刻花、印花、划花及模印刻划相间,以刻花、印花为主。

北宋中期刻花发展成熟,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刀痕有斜度,是宋代刻花技法中最优秀者。

北宋晚期的印花也很精美,布局严谨对称匀衡。

纹饰有缠枝莲、把莲、牡丹、缠枝菊、波浪、飞鹤、飞蛾、犀鹤、博古、海水游鱼、莲塘戏鸭和婴戏图案等,龙凤纹则是宫廷瓷器专用题材。

水波纹外一般刻划以六角形边线,水波中三鱼多见。

婴戏图案则以荡秋千为主。

宋代花纹装饰特点:早期于器面刻划简单的花瓣纹;中期则花纹满布器面;到了晚期花纹线条大多纤巧。

宋代器物足端无釉,足内有釉。

一、圈足较大而外撇,足墙和器底、器壁厚度趋向一致。

五代耀州青瓷器足继承唐代玉璧底和晚唐玉环底的传统,圈足较大且足墙外撇,特征明显。

两者继承中的变化脉络较为清晰。

五代青瓷渐改唐代雄浑敦厚的修足风格,服从于器形总体仿金银器的造型要求,向轻巧精致、典雅秀丽的方向演变。

足墙从低矮厚重向窄高轻巧变化是五代耀州器足又一特征。

初期器足的足墙宽,器底厚度超过器壁。

从残足的断面看,有的器底厚度几乎是壁厚的一倍。

随着五代青瓷整体工艺水平的提高,圈足修削更为精细,典雅秀丽的风格基本形成。

仔细观察度量五代稳定期青瓷残片断面,可以发现器底、器壁、足墙的厚度基本相同,显示出一种均衡协调的美感。

这大约是五代青瓷的修足工艺趋于成熟并且相对稳定的一个标志,圈足达到这个标准的器物在胎、釉等诸多工艺上都保持着较高水准。

如:胎土颗粒细匀,胎色铁灰或黑灰,烧结程度好;化妆土施涂均匀,釉色晶润光洁;修足刀法硬朗,内外墙棱角分明;线条刚劲有力,而又流畅圆顺。

以此推测,五代匠师是把器足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来进行艺术加工的。

在实用性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突出了器足美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耀州青瓷的刻花工艺及纹饰特征
作者:李沛芫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1期
[摘要]耀州窑是宋代名窑之一,其青瓷刻花装饰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干净利落。

刻花装饰技法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耀州青瓷装饰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耀州青瓷;刻花技法;纹饰特征
中图分类号:TH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1-0000-01
耀州窑今陕西省同关县黄堡镇,因以前同关属耀州,故名耀州窑。

其烧制的瓷器称为耀州瓷。

以烧制青瓷为主又称为耀州青瓷。

耀州窑烧制规模宏大,技术精湛。

该窑始创于唐代,兴盛于北宋中晚期,到明代嘉庆年间停止烧造。

勤劳的古代陶瓷艺人,在长期的辛勤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最后得出了“简约巧妙”的刻花艺术工艺。

耀州瓷是古代青瓷的代表,其造型多彩多姿,装饰题材丰富,技法各式各样,纹样图案整体而变化多端。

耀州青瓷以别样的地方特色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成为陶瓷艺苑中的一只奇葩。

尤其是装饰纹样及技法和造型的结合,在技术与艺术上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耀州瓷的装饰技法丰富多样,有刻花、剔花、印花等,其艺术效果各不相同。

其中刻花成就最突出,素有“北方刻花青瓷之冠”之称。

直到现在,只要谈到耀州瓷,让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精巧的刻花艺术。

《德应侯庙碑》赞道:“清水盈匀,昆虫动活,皆莫其所来,必曰神之化也”。

用“昆虫动活”来形容刻花技术的巧,装饰效果的真和技术的精,展示了耀州青瓷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一面。

刻花装饰与青中泛黄釉色的结合,体现在青釉填平凹痕,表面趋向平滑的坯体上,但奔放不羁、圆润生动、活泼多样的刻花装饰图案清晰再现,极富层次感。

装饰效果的别致,成就了耀州青瓷的别样风采。

耀州窑的刻花是用工具在器胎上刻出花纹,花纹的线条成斜面,称为“偏刀”。

它能在平面上显出浅浮雕的立体层次效果,而且行刀的的手法犀利、圆活而流畅,其特点是着力较大,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

在此深刻的凸起花纹中,再铺以精心勾划的细线叶脉和花瓣纹理,最后被映现在层次有别和色调有阶的幽静雅致的玻璃质青釉下,晶莹华美、流畅生动、风雅洒脱。

耀州窑的刻花工艺技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在平面泥坯上直刻斜剔形成所谓的浮雕效果,即首先用直刀刻出纹样的轮廓线和结构线,其次再用斜刀围着纹样的结构线去掉纹样结构线以外多余的泥,凸显出纹样的结构,使纹样层次更加分明,拉开纹样的空间,突出它的浮雕感觉。

宋代青釉刻花倒装壶最能体现出此刻法。

二、在半干平面的泥坯上直刻一刀,斜刻一刀,形成浅浮雕的感觉,此刻法又称为“双刀刻”。

即先用直刀刻出装饰纹样的结构线和轮廓线,然后在已刻的纹样线以外,用斜刀斜刻一次,形成深浅高低各不相同的斜面。

因为用刀的不同带来釉面的深浅变化,形成外轮廓线向外,深浅不同釉色的变化,具有层次不同的空间感。

青釉刻画菊文盘最能体现此刻法。

三、在未干的平面泥坯上直刻、斜刮,用刀代笔刻划纹样。

此刻法线条顺畅,有起有伏,又被称为“单刀刻”。

即在心中有数的基础上,用弯刀从局部开始,大胆放纵,苍劲有力,干净利落的逐步刻划。

此刻法表现出的是平静的素雅之美。

青釉刻花牡丹纹玉壶春瓶最能体现此刻法。

耀州窑的刻花之所以被这样推崇,不仅仅是因为装饰技法独特,也是因为它有多彩多姿,富丽堂皇的装饰图案。

目前我们已见到的纹样图案大约有200多种,包括植物类,其中有牡丹、菊花、莲荷、梅花、葵花;动物类,其中有凤、龙、狮、虎、鹤、鹿、象、孔雀;人物类,最突出的就是婴戏了。

耀州青瓷的的纹样图案不仅生动美丽,华美多变,而且寓意美好。

在植物花卉类中,象征繁荣和富贵的牡丹花纹样是最多见的。

有的茎蔓缠绕,花叶连绵;有的两枝相交,花朵环抱;有的一枝独放,姿容妖娆;有的两两相对,婀娜俊俏②。

总之,都是以繁花叶茂,生机勃勃的写实感为基本特征,既简洁又潇洒。

在植物花卉类中,菊花也是很常见的,它象征仙逸洁身、傲霜怒放,菊花纹是耀州窑采用较早的一种花纹。

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荷叶也是很传神的,其中一花一叶的装饰比较多,一般都是在器物的画面上有一张舒展的荷叶托起一朵莲花,用深而宽的斜刀刻出荷叶的轮廓,再刻以浅而密的细纹表示花脉叶筋,这样就增强了花朵的立体感,显得活泼有力③。

据说,佛诞生后走出七步,步步生莲花,所以古人常用覆、仰莲瓣来装饰器物,象征“佛光普照,如意吉祥”。

梅花具有在冬末春寒百花之前开放的特点,象征凌雪傲霜、坚忍不拔的品格,受到人们的喜爱。

葵花也称“向阳花”,具有花朵随太阳的运行而转动方向的特点,如上这些花卉纹样都是以写实为原则,再经过细致的刻划,展现的是一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现实美。

在动物类纹饰中,凤纹的历史最悠久,凤是中国古代人们想象中最为珍贵的一种珍禽,其形象集中了自然界中各种飞禽的美丽,在封建社会以凤为“群鸟之长”,象征“母后”,常常结合牡丹、云、衔瑞草、石榴、瓜瓞、葵花等出现,象征幸福吉祥、富贵多子、吉祥光明之意。

其次还有象征“真龙天子”的蛟龙纹,即在翻滚的波涛中凸显出一条威武、雄猛的蛟龙,龙呈曲颈蛇身,龙首有双角和鬃毛,张牙突睛,下颚前凸突,上颚唇部微微突起,四腿各有锋利的三爪;有三狮纹,即三只奔狮环腹周圈排列,相互追逐;有猛虎纹,是威武、力量和辟邪的象征;还有鹤纹,因为在古代有“鹤寿千岁,以报其游”及“鸣鹤在阴,其子和之”的说法,前者象征长寿,后者象征父子之情;还有鹿纹,是和平善政和官禄幸福如意的象征;象纹是“太平有象”的象征;孔雀纹是吉祥和瑞,美好华贵的象征,他们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婴戏纹在人物类纹样图案中最为凸显,婴戏纹在耀州青瓷上也是多种多样很有特色的:比如在碗的碗心部分婴儿们做各种各样姿势,有在花间嬉戏的;有两个婴儿在竹枝上荡秋千的;
还有在梅竹丛中嬉戏的;更有三个婴儿匍匐在地上抢夺花球的;最好笑的是有四个婴儿在一把莲花上,上面两个婴儿做骑马状态,下面两个婴儿荡秋千,均表现的天真可爱○4。

这些童婴都是胖乎乎的大头圆脸形象,他们或带裹兜裸四肢,或裸体缠飘带,但几乎都带有项圈、手镯和脚链。

他们尽情玩耍的如此开心,让人看了便有种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种动人的场面值得记忆。

耀州窑刻花青瓷的美是一种含蓄、沉静、悠远、意韵无穷的美。

每当仔细打量他时,就会被它那莹澈如玉的釉水,绿如橄榄的色泽,坚细的胎质,潇洒的刻花纹样所打动,让人有种看一眼再想看一眼,不舍得离眼的感觉。

在没有图稿,也没有摹本,凭着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刻花艺人用刀如笔,将未干的素坯在他手上不停转动,土屑纷如雨落的被他刻掉着,作者的理想美好生活就这样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从千姿百态的植物花卉、栩栩如生动物小鸟、天真烂漫的人类童子、苍翠的大地山山水水,从刻花艺人那全神贯注的表情上,弯弯向前的脊背上,粗糙有力的双手上,脚下堆积的厚厚泥土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美是劳动创造的。

美的本质含义就是在客观对象运动变化的同时参照人自身的智慧、才华和力量。

耀州窑刻花装饰工艺的审美文化,是建立在多种装饰纹样的基础之上的,而釉色将形式美与内容美完美的结合起来,提高了耀州刻花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把耀州刻花富有独特的个性风貌和雅俗共赏的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铜川耀州窑》,科学出版社,北京,1965。

[2] (宋)张隆:《德应侯庙碑》铭文,此碑现存陕西省博物馆。

[3] 杜文:《耀州窑瓷鉴定与鉴赏》,江西美术出版社。

[4]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