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合集下载

微量元素肥料对小麦影响

微量元素肥料对小麦影响

微量元素肥料对小麦影响首先,微量元素肥料对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钼等是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它们参与了植物体内许多重要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绿素合成等。

给小麦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这些微量元素,促进小麦叶绿素的合成,增加光合作用的效率,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加速小麦的生长速度。

其次,微量元素肥料对小麦的抗病害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微量元素肥料可以增强小麦的抗病害能力,提高植物的免疫力。

比如,锌是植物体内重要的酶系活化物质,可以增强小麦对病害的抵抗能力;铜是小麦体内重要的组织结构成分,可以增加小麦细胞的强度和弹性,提高小麦抗逆境的能力。

通过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使小麦植株更加健壮,减少病害的发生。

此外,微量元素肥料还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增加小麦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提高小麦的产量。

同时,微量元素肥料还可以改善小麦的品质,使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含量提高,提高小麦的食用和加工价值。

然而,在使用微量元素肥料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不能过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否则可能会引起植物的中毒。

其次,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方式和时间需要合理选择,以充分满足小麦生长的需求。

最后,还需要根据具体土壤条件和小麦品种的需求来确定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和剂量,以达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肥料对小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发育,增强小麦的抗病害能力,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适量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方法

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方法

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方法
微量元素肥料是一种能够为作物提供多种微量元素的肥料,它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和促进作物生长。

下面是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方法:
1. 确定使用时机。

微量元素肥料通常在作物生长期间使用,最好在萌芽期、生长期和果实成熟期使用。

不同的微量元素肥料可能有不同的使用时机,因此应根据肥料说明书中的指导进行使用。

2. 确定使用量。

使用微量元素肥料的量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品种和肥料种类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每亩土地使用1-2公斤的微量元素肥料即可。

3. 均匀撒播。

将微量元素肥料均匀地撒播在土壤表层,然后与土壤混合。

可以使用机械撒播器或手动撒播器来完成这个步骤。

4. 注意安全。

在使用微量元素肥料时,应注意避免肥料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果不小心接触到肥料,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总之,正确使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但是,使用微量元素肥料时应注意使用时机、使用量和安全问题。

- 1 -。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以下,最低的只有kg,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

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

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硼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3BO3或B(OH)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

它不是植物体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

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故而对作物受精有着神奇的影响。

?缺硼症状作物缺硼一个重要的症状是子叶不能正常发育,叶内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积累,影响新生组织的形成、生长和发育,井使叶片变厚、叶柄变租、裂化。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作用铁:铁是光合作用、生物固氮和呼吸作用中的细胞色素和非血红素铁蛋白的组成。

铁在这些代谢方面的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电子传递作用。

由于叶绿体的某些叶绿素-蛋白复合体合成需要铁,所以,缺铁时会出现叶片叶脉间缺绿。

与缺镁症状相反,缺铁发生于嫩叶,因铁不易从老叶转移出来,缺铁过甚或过久时,叶脉也缺绿,全叶白化。

锰:植物主要吸收锰离子。

锰离子的细胞中许多酶(如脱氢酶、脱羧酶、激酶、氧化酶和过氧化酶)的活化剂,尤其是影响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锰使光合中水裂解为氧。

缺锰时,叶脉间缺绿,伴随小坏死点的产生。

缺绿会在嫩叶或老叶出现,依植物种类和生长速度而定。

硼:硼与甘露醇、甘露聚糖、多聚甘露糖醛酸和其他细胞壁成分组成稳定的复合体,这些复合体是细胞壁半纤维素的组成成分。

同时硼还参与植物传粉授精作用,抑制酚类合成对幼芽的伤害。

锌:是乙醇脱氢酶、谷氨酸脱氢酶和碳酸酐酶等的组成成分之一。

缺锌植物失去合成色氨酸的能力,而色氨酸是吲哚乙酸的前身,因此缺锌植物的吲哚乙酸含量低。

锌是叶绿素植物的必需元素。

锌不足时,植株茎部节间短,莲丛状,叶小切变形,叶缺绿。

铜:铜是某些氧化酶(如抗坏血酸氧化酶、酪氨酸酶等)的成分,可以影响氧化还原过程。

铜又存在叶绿体的质体蓝素中,后者是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体系的一员。

缺铜时,叶黑绿,其中有坏死点,先从嫩叶叶尖起,后沿叶缘扩展到叶基部,叶也会卷皱或畸形。

缺铜过甚,叶脱落。

钼:钼离子是硝酸还原酶的金属成分,起着电子传递作用。

钼又是固氮酶中钼铁蛋白的成分,在固氮过程中起作用。

缺钼时,老叶叶脉间缺绿,坏死。

而缺钼则使花椰菜叶皱卷甚至死亡,不开花或花早落。

氯:在光合作用水裂解过程中起着活化剂的作用,促进氧的释放。

根和叶的细胞分裂需要氯。

缺氯时植株叶小,叶尖干枯、黄化,最终坏死。

根生长慢,根尖粗。

镍:镍是脲酶的金属成分,催化尿素水解成二氧化碳和胺根离子。

镍也是氢化酶的成分之一。

氢化酶在生物固氮中将氢气催化成水,为固氮提供氢离子。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含量较少但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元素。

尽管它们的含量较低,但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生理代谢过程、酶活性以及植物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土壤中的几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一、铁(Fe)铁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酶的组成部分,参与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重要代谢过程。

铁还是叶绿素的合成所必需的。

当土壤中缺乏铁元素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黄化、白化等症状,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二、锌(Zn)锌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的生长发育、酶活性以及植物的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

锌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NA合成、激素合成等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土壤中锌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叶缘烧焦、叶片变形等症状。

三、锰(Mn)锰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氮代谢等重要代谢过程。

锰还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当土壤中锰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黄白斑点、叶片变形等症状。

四、铜(Cu)铜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重要过程。

铜还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对于植物的酶活性以及氮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当土壤中铜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叶缘干枯、叶片变黄等症状。

五、硼(B)硼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以及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硼还参与了植物的糖代谢、氮代谢以及钙吸收等重要代谢过程。

当土壤中硼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新生叶片会出现畸形、叶缘卷曲等症状。

六、氯(Cl)氯是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离子平衡等多个重要生理过程。

氯还是植物体内维持渗透平衡的关键离子。

当土壤中氯元素含量不足时,植物的叶片会出现叶黄、萎蔫等症状。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植物的影响缺锰症状和缺铁基本相似,叶脉之间出现失绿斑点,并逐渐形成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

缺硼嫩叶失绿,叶片肥厚皱缩,叶缘向上卷曲,根系不发达,顶芽和幼根生长点死亡,落花落果。

缺钙顶芽受损伤,并引起根尖坏死,嫩叶失绿,叶缘向上卷曲枯焦,叶尖常呈钩状。

缺硫叶色变成淡绿色,甚至变成白色,扩展到新叶,叶片细小,植株矮小,开花推迟,根部明显伸长。

缺锌植株节间明显萎缩僵化,叶变黄或变小,叶脉间出现黄斑,蔓延至新叶,幼叶硬而小,且黄白化。

缺钼幼叶黄绿色,叶片失绿凋谢,以致坏死。

缺铜叶尖发白,幼叶萎缩,出现白色叶斑。

造成缺素症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营养不足或失调;土壤过酸过碱,使土中某些营养元素失效;土壤理化性质不良等等,因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缺素症。

防治方法,要对症下药,分别采取如下措施:①根外追肥,根据症状表现,推断缺乏何种元素,即选用该元素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叶面喷洒。

②增施腐熟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③使用全元素复合肥。

④实行冬耕、晒土,促进土壤风化,发挥土壤潜在肥力。

(源自《中国花卉报》)鉴于镁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作用突出,所以缺镁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苹果在缺镁时果实不能正常成熟,果小,着色差,缺乏风味。

桃在缺镁情况下幼树不易过冬,大豆在缺镁时会提前成熟,产量不高,柑桔缺镁时植株往在秋末以后出现大量落叶和枯梢,影响柑桔的正常生长和翌年结果,降低果品质量和产量...................................... 所以研究缺镁时植物的生长状况不论从植物生理上,还是从经济收益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镁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意义1>植物体内镁的含量与分布植物体内镁的含量约0.05-0.7%,正常植物的成熟叶片中大约有10%勺镁结合在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中,75%勺镁结合在核糖体中,其余的15%呈游离态、或结合在各种酶或细胞的阳离子结合部位(如蛋白质的各种配位基团,有机酸,氨基酸和细胞壁自由空间的阳离子交换部位)上。

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及合理施用方法

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及合理施用方法

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及合理施用方法微量元素肥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肥料,用于供应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植物所需的元素,虽然其需求量很小,但却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保证作物充分吸收必要的微量元素,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以及合理施用方法。

一、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1.常见的微量元素肥料有以下几种:(1)硼肥:硼是植物生长和生殖发育的必需元素,对黄瓜、甜瓜、西瓜等果蔬类作物的花粉发育、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重要影响。

(2)锌肥:锌是植物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的必需元素,对植物的氮代谢、酶活性等都有重要影响。

锌肥适用于蔬菜、水果、粮食作物等。

(3)铜肥:铜是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储能、蛋白质、脂类合成等的必需元素。

铜肥适用于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

(4)锰肥:锰是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氮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必需元素。

锰肥适用于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

(5)镍肥:镍是植物咖啡碱合成的必需元素,适用于咖啡、可可、茶等作物。

二、合理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方法1.鉴别缺素病害: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特别是新梢、叶片和果实的症状来判断是否缺乏其中一种微量元素。

2.土壤检测: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土壤进行检测,确定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便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施肥。

3.合理施肥剂: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肥料。

常用的微量元素肥料有硼肥、锌肥、铜肥、锰肥和镍肥。

4.施肥时机: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施肥时机。

一般来说,可以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期进行施肥,如结实期、花芽分化期等。

5.施肥方法:根据作物的具体情况选择施肥方法。

常用的施肥方法有基肥、追肥、叶面施肥和土壤添加剂。

对于硼肥,可以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补充。

6.施肥剂量: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的需求确定施肥剂量。

一般来说,施肥剂量要适当,过量施肥可能会导致作物生长异常或产生不良效果。

7.注意施肥顺序:根据不同肥料的性质和作物的需求,按照一定的顺序施肥。

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

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

植物体内的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植物体内微量元素是指植物所需元素中含量较少的一类元素,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微量元素有铁、锰、锌、铜、钼和镍等。

下面将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微量元素及其缺乏症状。

1.铁(Fe)铁是植物体内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参与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和氧化还原反应。

当植物缺乏铁时,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新生叶变黄,叶缘出现绿化,老叶呈现出翠绿色,叶脉仍为正常颜色。

2.锰(Mn)锰是植物体内另一个重要的微量元素,它主要参与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酶系统活性。

锰缺乏会引发以下症状:叶脉出现黄化条纹,叶片出现黄绿色或白色斑点,枝条上的叶子无法发展。

3.锌(Zn)锌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植物体内的酶活性和激素合成。

当植物缺锌时,会出现以下症状:新叶出现黄化或白斑,老叶呈现出黑斑,叶缘出现卷曲,叶片变小。

4.铜(Cu)铜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参与植物体内的电子传递和酶的活化过程。

当植物缺铜时,常见的症状包括:新叶变黄,幼嫩部位呈现白色或灰白色,叶片发生卷曲。

5.钼(Mo)钼是植物体内合成酶中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它在植物体内参与氮代谢和根瘤菌共生过程。

当植物缺乏钼时,常见的症状包括:新叶呈现黄绿色,老叶呈现橙红色或黄化,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

6.镍(Ni)镍是植物体内含量很少的微量元素,它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尿素酶的活化。

植物缺乏镍时,会出现以下症状:新叶呈现黄绿色,老叶呈现鲜黄色,叶片枯黄。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了植物体内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种反应。

通过观察植物的叶色、叶脉、叶片形态等变化,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植物是否缺乏特定的微量元素,进而采取相应的补充措施,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汤美巧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目前被世界公认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 7种元素。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由于它们大多数是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在作物体内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可替代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最低的只有
0.lmg/kg(0.lppm),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

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

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1 硼
3.1.1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
3BO
3
或B(OH)
3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

它不是植物体
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

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故而对作物受精有着神奇的影响。

3.1.2 缺硼症状
作物缺硼一个重要的症状是子叶不能正常发育,叶内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积累,影响新生组织的形成、生长和发育,井使叶片变厚、叶柄变租、裂化。

植物生长点和幼嫩植物缺硼可造成多种病症,因植物不同而异。

但最早的病症之一是根尖不能正常地延长,同时受抑制。

在植物体内含硼量最高的部位是花,因此缺硼常表现为甘蓝型油菜“花而不实”,花期延长,结实很差。

棉花出现“蕾而无花”、只现蕾不开花。

小麦出现“穗而不实”,结实少,子粒不饱满。

花生出现“存壳无仁”等现象。

果树缺硼时,结果率低、果实畸形,果肉有木栓化或干枯现象。

3.2 钼
3.2.1 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中钼以钼酸盐(MoO
42-)和硫化钼(MoS
2
)的形式存在。

植物对钼的需要
量低于其他任何矿质元素,至今仍未明了植物吸收钼的形式以及钼在植物细胞内的变化方式。

高等植物的硝酸还原酶和生物固氮作用的固氮酶都是含钼的蛋白,钼肥充足能大大提高固氮能力,提高蛋白质含量。

可见钼的生理功能突出表现在氮代谢方面。

钼还能促近光合作用的强度以及消除酸性土壤中活性铝在植物体内累积而产生的毒害作用。

3.2.2 缺钼症状
作物缺钼的共同表现是植株矮小,生长受抑制,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

豆科作物缺钼,根瘤发育不良,瘤小而少,固氮能力弱或不能固氮,由于豆科作物对钼有特殊的需要,故易发生缺钼现象,为此,钼肥应首先集中施用在豆科作物上。

缺钼在酸性土壤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缺钼要比粘质土壤常见。

随着土壤pH升高,钼的有效性增大。

3.3 铜
3.3.1 铜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铜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以Cu2+和Cu+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可以畅通无阻地催化植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代谢与合成,使植物抗寒、抗旱能力大为增强;铜还参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影响到作物对铁的利用,在叶绿体中含有较多的铜,因此铜与叶绿素形成有关;铜具有提高叶绿素稳定性的能力,避免叶绿素过早遭受破坏,这有利于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3.3.2 缺铜症状
缺铜时,叶绿素减少,叶片出现失绿现象,幼叶的叶尖因缺绿而黄化并干枯,最后叶片脱落;还会使繁殖器官的发育受到破坏。

植物需铜量很微,植物一般不会缺铜。

3.4锌
3.4.1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锌以Zn2+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在氮素代谢中,锌能很好地改变植物体内有机氮和无机氮的比例,大大提高抗干旱、抗低温的能力,促进枝叶健康生长;锌参与叶绿素生成、防止叶绿素的降解和形成碳水化合物;锌主要参与生长素的合成,是某些酶(如谷氨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活化剂;色氨酸合成需要锌,而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IAA)的前体。

现在已经知道锌是80种以上酶的成分,例如乙醇脱氢酶、Cu-Zn超氧物歧化酶、碳酸酐酶和RNA聚合酶。

3.4.2 缺锌症状
果树缺锌在我国南北方均有所见,除叶片失绿外,在枝条尖端常出现小叶和簇生现象,称为“小叶病”。

严重时枝条死亡,产量下降。

在北方常见有苹果树和桃树缺锌,而南方柑桔缺锌现象较普遍。

此外,梨、李、杏、樱桃、葡萄等也可能发生缺锌。

水稻缺锌表现为“稻缩苗”,玉米缺锌,叶片出现沿中脉的失绿带与红色斑状褪色现象。

土壤含锌从每亩几十克到几公斤。

细质地土壤通常比砂质土壤含锌高。

随着土壤pH升高,锌对植物生长的有效性降低。

3.5铁
3.5.1铁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植物从土壤中主要吸收氧化态的铁。

土壤中有三价铁也有二价铁,一般认为二价铁是植物吸收的主要形式。

铁在植物中的含量虽然不多,通常为干物重的千分之几。

但铁有二个重要功能:一是某些酶和许多传递电子蛋白的重要组成,二是调节叶绿体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

另外铁是氧化还原体系中的血红蛋白(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和铁硫蛋白的组分。

还是许多重要氧化酶如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分。

铁又是固氮酶中铁蛋白和钼铁蛋白的金属成分,在生物固氮中起作用。

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有影响,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但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的一些酶需要Fe2+的参与。

铁对
叶绿体蛋白如基粒中的结构蛋白的合成起重要作用。

3.5.2 缺铁症状
铁进入植物体后即处于固定状态,不易转移,老叶子中的铁不能向新生组织中转移,因而它不能被再度利用,因此缺铁时,下部叶片常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呈现失绿症。

一般认为植物内金属间(例如Mo,Cu,Mn)的不平衡容易引起缺铁。

其他引起缺铁的原因有:(1)土壤磷过多。

(2)土壤pH高、石灰多、冷凉和重碳酸盐含量高的综合结果。

3.6锰
3.6.1锰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中的锰以三种氧化态存在(Mn2+、Mn3+、Mn4+),此外还以螯合状态存在。

但主要以Mn2+的状态被植物吸收。

锰对植物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能参与
光分解,提高植物的呼吸强度,促进碳水化合物的水解;调节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促进氨基酸合成肽键,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早期生长;还能加速萌发和成熟,增加磷和钙的有效性。

3.6.2 缺锰症状
缺锰症状首先出现在幼叶上,缺乏时叶肉失绿,严重时失绿小片扩大,表现为叶脉间黄化,有时出现一系列的黑褐色斑点而停止生长。

在高有机质土壤和锰含量较低的中性到碱性pH土壤中最常发生。

缺锰的水稻叶片(水培)叶脉间断失绿,出现棕褐色小斑点,严重时斑点连成条状,扩大成斑块。

3.7氯
3.7.1氯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氯以Cl-的形式被植物吸收,是一种奇妙的矿质养分。

氯的生理作用首先是在光合作用中促进水的裂解方面。

根需要氯,叶片的细胞分裂也需要氯。

氯还是渗透调节的活跃溶质,通过调节气孔的开闭来间接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

氯有助于钾、钙、镁离子的运输,并通过帮助调节气孔保卫细胞的活动而帮助控制膨压,从而控制了损失水。

氯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很高,以Cl-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并大部分以此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

在植物界已发现有130多种含痕量氯的化合物,大多数植物吸收氯的量比实际需要多10~100倍。

3.7.2 氯的不良症状
大多数植物均可从雨水或灌溉水中获得所需要的氯。

因此,作物缺氯症难于出现。

但氯离子对很多作物有着某种不良的反应。

如烟草施用大量含氯的肥料会降低其燃烧性,薯类作物会减少其淀粉的含量等。

这些现象也是很有趣的。

﹝参考文献﹞
【1】刘桂兰.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现代农村科技》.2009年03期【2】刘忠新.刘莉梅.浅议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与其生理功能.2007.12 【3】资阳市农业局.微量元素的功能及应用.2009.01
【4】李兆林.王建国.许艳丽.李春杰.刘兴龙.微量元素组合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产量和品质影响.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