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中的特殊给药法

合集下载

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本草纲目》知识点考点汇总

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本草纲目》知识点考点汇总

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本草纲目》知识点考点汇总2021年5月2日,《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节目走进医药学典籍《本草纲目》,通过讲述李时珍是如何不畏从医难、著书难和出书难,历经近三十年修撰巨著的动人故事,致敬以李时珍为代表的中华医者“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意志,传承中国传统科学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一、作者简介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与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李时珍也被誉为“药圣”。

二、《本草纲目》1.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早创造植物分类法,考订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2.纲目体系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方法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3.博物学著作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

4.进化论思想书中已有进化论思想,它关于动物的分类,是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顺序排列的。

李时珍已认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提出某些动物“毛协四时,色合五方”。

(动物的外态形色,都与时间,地域的变化不同相适应)【课后练习】1.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关于中医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心和胃分属人体的“五脏”和“六腑”B.“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中医诊察疾病基本方法的合称C.唐代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被后人誉为“药王”D.药圣”指汉代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答案】D。

A项正确,“五脏”是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

“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B项正确,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

C项正确,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著有《千金方》,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中治痫病六畜的药物

《本草纲目》中治痫病六畜的药物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由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编著。

其中收录了大量的药物知识,包括了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方剂。

在这些方剂中,关于治痫病六畜的药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治痫病,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疾病,也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详细记载了一些药物对痫病的治疗作用。

这些药物不仅来自于植物,还包括了动物和矿物等多种来源。

在传统中医治疗痫病的过程中,经验丰富的医生们往往会结合《本草纲目》中的药物知识,寻找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本草纲目》中,治痫病的药物主要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

内服的药物以安定神志、平肝息风为主,如资治通微风汤、柏子仁丸等;外用的药物则是通过贴敷、熏洗等方式来治疗。

这些药物多数来源自中药材,如川芎、天麻、地龙等,其中的药性和功效经过了千百年的实践检验。

除了中药材以外,《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一些动物、矿物药对痫病的治疗作用。

林蛇、鱼胆、云南白药等,都被认为有镇惊安神的功效。

这些珍贵的药物来源于动植物界,是中医治疗痫病的重要资源之一。

这些药物的运用也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疗效。

《本草纲目》中关于治痫病六畜的药物种类繁多,涉及的范围广泛,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我们也应该注意遵医嘱,慎用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治疗痫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为中医治疗痫病提供更多更好的药物资源。

《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医学宝库,其中关于治疗痫病的药物知识丰富多样。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传统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本草纲目》中关于治疗痫病的药物知识的重新探讨和应用也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痫病的治疗和诊断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传统中医药作为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治疗痫病的药物知识也需要与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相结合,以更好地发挥其疗效。

《本草纲目》与其中的化学知识

《本草纲目》与其中的化学知识

本草学到了明代,进⼊到⼀个新的发展阶段。

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2)的巨著《本草纲⽬》(1596年),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次历史性总结。

作者是在贫苦环境中长⼤的民间医⽣,对封建社会下苦难的劳动⼈民的疾苦有较深的体会,因⽽抛弃科举⼊仕的道路,长期深⼊民间向⼴⼤劳动群众学习,到深⼭⽼林采集药材,开辟药园栽培药物,经许多年刻苦钻研,终于写成《本草纲⽬》,把我国本草学推向了⼀个新的⾼峰。

《本草纲⽬》载药1892种,其中⽆机药竟达266种之多,在化学知识⽔平上较前⼤有提⾼。

在这之前,⽆机药⼀直列⼊“⽟⽯部”,从李⽒起,才按当时的化学知识开创性地将其归纳为四部七类:即⽕部、⽔部、⼟部和⾦⽯部,⾦⽯部下⼜有⾦、⽯、⽟、卤四类。

⽔部有各种液体及溶液43种。

⼟部有各种⼟质及煅烧过的泥⼟共61种。

⾦类包括⼀些⾦属及⾦属制品、合⾦及⾦属化合物,共28种。

⽟类有14种,主要是较纯的硅酸盐化合物。

⽯类有72种,包括硅酸盐、不溶于⽔的其他天然盐类。

卤类有20种,⼤部分是能溶于⽔的天然盐类。

这种分类法⽐起先前笼统地归为⼀类的分类法,显然是⼀⼤进步。

关于⽆机药的记载中,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些较为复杂的⼈造⽆机药物,如轻粉、黄矾等。

《本草纲⽬》还消除了先前存在的⼀物数名,和某些混合物因外形⽽被视为不同种类的现象。

对前⼈已有记载的药物,书中也都加上作者据⾃⼰的观察和实验⽽得出的新见解。

例如,在《⾦》的条⽬下,李时珍记录了⾦银合⾦、⾦铜合⾦的性质和⽤“试⾦⽯”鉴定合⾦中含⾦量的划痕试验法。

书中所载的⽆机药物性质及制备法,⽐起先前的记载更为详细⽽精密。

如前所述的轻粉制法,《本草纲⽬》除介绍了前⼈已记载的皂矾法外,还新介绍了⽩矾法,即加热⽩矾、⾦属汞及⾷盐的混合物使⽣成氯化亚汞的⽅法,其中详述了原料⽤量、反应时间等。

对硇砂等药的性质也作了更正确的说明。

看来这些都是经过作者实验后⽽写出的。

总之,李时珍把在他以前本草学中的化学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个新的认识⽔平。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之中草药实用图谱及药效介绍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之中草药实用图谱及药效介绍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之中草药实用图谱及药效介绍【本草纲目中药图谱大全】《本草纲目》中草药实用图谱及药效介绍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药物学著作,它系统地收集和总结了大量的中药药物,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和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本草纲目中药图谱是一种常见的书籍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药材的形态特征和用药方法,对中药的学习和应用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本草纲目中药图谱,以及其中的药效特点和临床应用。

1.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本草纲目中药图谱以图示为主,详细描绘了每种中药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采收加工等信息,让读者能够直观地了解药材的外观和质地。

图谱中通常还会标注药材的名称、归经属性、味、性、功效等内容,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掌握每种药材的基本属性。

2. 典型的本草纲目中药图谱(1) 《本草纲目》中的饮片图谱饮片是中药中最常用的制剂形式之一,其制备过程需要经过炮制等环节,从而改变药材的性能和功效。

《本草纲目》中的饮片图谱通过图片展示了不同药材在制备过程中的变化过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饮片的制作和应用。

(2) 《本草纲目》中的煎剂图谱煎剂是中药常见的服用形式,其制备过程需要将药材煎煮成药液,以便服用。

《本草纲目》中的煎剂图谱详细绘制了药材的煎制过程和相应的药液变化,让读者能够了解药物在煎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药材的煎剂应用方法。

(3) 《本草纲目》中的配伍图谱中药的配伍是中医药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不同药物的配伍可以起到相互增效、相互制约等作用。

《本草纲目》中的配伍图谱通过图示展示了一些经典的中药配伍,让读者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应用组合,为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3. 本草纲目中药图谱的药效介绍本草纲目中药图谱除了对药材的形态特征进行介绍外,通常还会简要描述药物的功效、临床应用和药理特点。

这些功效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每种药材的具体作用和用途,为临床运用提供指导。

《本草纲目》用药物焚烧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本草纲目》用药物焚烧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本草纲目》用药物焚烧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中提到了许多药物可以用于预防传染病。

他认为,通过燃烧药物,可以将药物挥发出来的烟雾或气味散布到空气中,起到杀灭传染病病菌的作用。

李时中在书中提到的一些药物,例如雄黄、蒜、葱、辣椒等,都有较强的杀菌和抑菌作用。

将这些药物磨成细粉,然后点燃,烟雾会释放出药物的有效成分。

这些烟雾可以通过室内或室外的熏烟方式进行散布,达到预防传染病的效果。

此外,在《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一些植物的燃烧方式。

例如,将薄荷燃烧后,可以发出清香的气味,能够驱散空气中的瘴气,预防疟疾的发生。

将檀香木燃烧,可以产生独特的香味,能杀菌消毒,对预防传染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除了药物焚烧,李时中还提到了许多其他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他强调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调理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他提倡经常洗手、保持居室的清洁、勤晒被褥等。

此外,他还提到了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的注意事项,以及针灸、按摩、运动等方法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总的来说,李时中在《本草纲目》中提出的药物焚烧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一种传统的中医预防疾病的方法。

这些方法的有效性虽然缺乏科学的证明,但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有效的方法,药物焚烧在防控传染病中的地位已经较为边缘化。

但《本草纲目》作为一部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医学著作,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医药学的发展
和中医药的传统理论仍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以珍视和研究。

第2节 服药法

第2节 服药法

第二节服药法服药方法是否恰当,对疗效亦有一定的影响。

其中包括服药时间`服用方法以及药后调护。

1.服药时间《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2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

”一般说来,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临卧服2对胃肠有刺激的,亦应食后服。

急性重病则不拘时服,慢性病应按时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

十枣汤服在平旦,鸡鸣散眼在五更。

这些服药时间对提高疗效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服用方法服用汤剂,一般一日1剂,分2~3次温服。

根据病情需要,有的一日只服1次,有的可以一日数服,有的又可煎汤代茶服,甚至一日连服2剂。

李杲说:“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

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 另外,尚有热服、冷服。

通常是治疗热证可以寒药冷服,治疗寒证可以热药热服,这样可以辅助药力。

但若病情严重时,又应寒药热服,热药冷眼,以防邪药格拒。

《素问·五常政大论》曾有“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以及“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

热而行之”的记载,后者即是常法,前者则是反佐服法。

对于服药呕吐者,宜加入少量姜汁,或先服姜汁,然后服药,亦可采取冷服,小量频服的方法。

对于昏迷或口噤的病人,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法给药。

使用峻烈药与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慎匆过量,以免发生中毒和损伤正气。

<神农本草经》说:“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

”总之,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的特点来决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3.药后调护服药后的调养与护理是用法的内容之一,它不仅直接影响着药效,而且关系到病体的康复。

〈伤寒论》在桂枝汤的用法中说:“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染蛰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本草纲目》酒方

《本草纲目》酒方

《本草纲目》酒方初探【关键词】《本草纲目》;酒方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明代杰出医药学家。

《本草纲目》是一部宏大的医药学巨著,其内容翔实,方剂众多,蕴藏了丰富的养生调补酒方。

随着药物副作用的出现,药源性疾病的增多,中医药日益受到人们的注重,它以方法简单、疗效确实、副作用少而被人们普遍接受。

因此,研究、挖掘《本草纲目》中的养生调补酒方,可更好地为为人类健康服务。

《本草纲目》中有大量的酒疗方,并列专章介绍,以阐明药酒对养生治病的重要意义。

在谷部“酒”中,分别介绍了各种酒的治疗作用,并收载了酒方69个,如米酒: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解马肉、桐油毒。

……愈疟酒:治诸疟疾,频频温饮。

屠苏酒:此华佗之方也,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

在各药条目的附方中也附有药酒配方200余种。

如草部中甘草:各种痈疽。

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

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

又如草部中麻黄:伤寒黄疸。

用麻黄一把,去节,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见效。

此方名“麻黄醇酒汤”。

《本草纲目》中的酒疗方,一般分为以下几种使用方法:1内服法内服法包括直接饮用法、泡服药酒法、酒送药物法等。

1.1直接饮用法直接饮用法如米酒、烧酒、葡萄酒等。

如“惊怖卒死:温酒灌之即醒”。

1.2泡服药酒法即将酒与其他药物,或食物同泡,或同煮饮服。

如豆豉(浸酒,治膝挛不遂,骨痛)。

如红蓝花(噎膈拒食,同血竭,浸酒服)。

如逡巡酒:补虚益气,祛一切风痹湿气,久服益寿耐老,好颜色。

造法:三月三日收桃花三两三钱,五月五日收马兰花五两五钱,六月六日收脂麻花六两六钱,九月九日收黄甘菊花九两九钱,阴干,十二月八日取腊水三斗,待春分取桃仁四十九枚,好者,去皮尖,白麴十斤整,同前花和作麴,纸包四十九日,用糯米饭一升,白水一瓶,麴一丸,麫一块,密封良久,成矣,如淡加麴一块。

《本草纲目》的读书笔记

《本草纲目》的读书笔记

《本草纲目》的读书笔记《本草纲目》的读书笔记《本草纲目》的读书笔记1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圣李时珍历经三十余年写成的。

翻开书,我第一眼就看到《本草纲目》这本书条理清晰。

全书共436页,__多字,分草部,菜部,果部,谷部,木部,禽部,虫部等好多种啊!他没有采用《神农本草经》的分类方法,而是另辟蹊径,正名为纲,纲下列木,纲目清晰。

书内对所记录的药材的形态,功能,方剂都有记载,而且每一味药都附有插图。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连*常炒菜用的葱,都可以用来治感冒这本书里有大白菜,红色的萝卜,好吃的莴苣,大大的`冬瓜等等等等,有我认识的、有我不知道的,有*常饭桌上就能看到的、有藏在山中不易被发现。

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治病救人啊!我很好奇,李时珍是怎样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采集到那么多的药材并画出它们的呢?看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身背药篓、脚穿草鞋;披着蓑衣、拄着拐杖,穿梭在名山大川之间孤独而坚毅的身影;看到了李时珍顶着烈日的炙烤和蚊虫的叮咬,仍然不停的脚步。

那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

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

官府严禁他人采摘。

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来试试看,有什么功效。

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摘了一颗。

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飞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

从这几件事上,不难发现李时珍坚定的信念,对医学热爱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许多的医学知识,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也希望这本书里的知识能流传的世界各地,给人们带来幸福。

我还要学*时珍对医学的热爱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把它用在学习上!《本草纲目》的读书笔记2在这两个月里,我看了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它的名字叫《本草纲目》。

这本书里没有故事,没有主人公,也没有结局。

它只有可以救治人的秘方。

你想不到吧!《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 里 选 几 个 典 型 的
子 从 口鼻 、 肤 进 入 体 内 皮
而取 得 药效 。 几 年 中 国 前
生命 垂 危 。医生 取 来猪 脬
( 猪 的 膀 胱 , 主 要 用 于 即 下 焦 病 的 治 疗 , 是 取 类 这 从 之 义 )并 将 其 吹 满 气 , 同 时 取 鸟 的 较 粗 硬 的 羽

方 法 。 中我 们 不 难 发 现 从 中 医 的 给 药 方 法 其 实 是
倒会 收到较好 的疗效 。 李
新 奇而 多变的。 清 朝 徐 大 椿 曾说 :
“ 虽 中病 ,而 服 之 不得 方
时 珍 在 他 的 《 草 纲 目》 本
中 就 总 结 了 明 代 以 前 近
这味 药可 以治疗 的病症 ,
以 及 对 此 病 症 相 关 的 配
伍 , 时 还 不厌 其 烦 地 介 同
绍 了 配 方 的 制 作 及 服 用
北京 ・ 沃
害 , 不 可 不 知 也 。” 果 此 如 处 方 药物 对 路 , 不 能 奏 却
效 ,很 重 要 的 原 因 就 是
年 ” 诗 句 , 说 就 是 信 了 这 位 气 功 师 ( 维 的 据 蒋
( 功 )极 少 言 外 功 , 来 从 习 练 太 极 拳 ( 外 内 , 后 如
乔 ) “ 朝 食 、 以 二 百 岁 ” 理 论 。 当 时 , 功 )0 中体 会 到 , 外 功 与 静 坐 法 并 不 矛 盾 , 的 废 可 的 北 2年 习
特 定部 位 等 等 。这 些 治 疗 并不都是 针 对外科 疾病 , 有 很 大 部 分 其 实 是 用 于
内 科 或 其 他 科 疾 病 的 治
有 些 病 吃 药 并 不 一
定 能有很好 的效果 , 而采
用 其 他 的 给 药 方 法 可 能
疗, 而且 能 够取 得 很 好 的
维普资讯
20: 月第 6 07  ̄6 期

霉 与
疗效 。这 些方 法 用药 少 ,
汤 的 热 气 熏 蒸 , 药 的 分 使
证 ,腹 胀 如 鼓 好 几 个 月 ,
简便 易行 ,奇 妙 快 捷 , 疗
效 显 著 , 今 天 的 临 床 用 对 药 也 有 很 大 的借 鉴 作 用 。
身 , 又不 默 守 陈规 , 如 , 早期 注 重静 坐 法 但 比 他
蒋 维 乔在 我 国近 代 气 功 史上 , 论 是理 论 无 上还 是 实践 上都 是很 有 贡 献 的人 , 国 内外 均 在
( 辑 编 李 国坤 )
中 医研 究 院 作 学 术 报 告 。蒋 以 静 坐 法 毕 其 终 享有很 高 的声 誉 。
使 用 这 种 方 法 去 抢 救 病
毛 管 接 在 猪 脬 口上 , 毛 羽 管的 另一端插入 尿 道 口,
挤 压 猪 脬 把 气 吹 入 尿 道
作 也 确 实如 此 。 药物 加 将
人 , 此 “ 熏 蒸 治 中风大 尿 而 病 愈 。 很 像 现 在 西 医的 导 这 尿 法 , 然 那 时 的设 备 根 当 本 无 法 与 现 在 先 进 的 医
中 医科 学 院 中 药 所 研 制
了一 种 透 皮 吸 收 的 剂 型 ,
例 子 给 大 家作 些 简 单 的 介绍 。
熏蒸 , 名 思 义就是 顾
用 热 气 熏 的 意 思 , 际操 实
不 知 现 在 是 否 已 经 用 于
临 床 。 而 在 一 千 多 年 以
前 , 们 的祖 先 已经 开 始 我
维普资讯
.露留 焉i 鲁 目 j
20 ̄6E 07 第6 J 期
《 草 纲 目》 从 第 五 本 卷 开 始 , 是 单 味 药 的 介 便
绍 , 中绝 大 多数 药味 后 其
面都 有 附 方 这 一 项 。 这 在 里 李 时珍 详 细 地 记 述 了
京大 学等 名 校也 都设 有 “ 坐 会 ”还 聘 蒋亲 临 而且 互 有 帮助 , 是 提 出 了 “ 与静 兼修 , 不 静 , 于 动 是
指 导 。在 其 影 响 下 , 习 静 坐 法 的 人 与 日俱 增 , 练
可偏 废 ” 主 张 , 对后 学很 有指 导 意义 。 蒋 的 这 在 也 专 门 对 蒋 的 气 功 学 术 进 行 了 研 讨 并 组 织 了
下 去 的 , 药 的 方 式 有 很 用 于病 变部 位 外 , 有 上 给 还 多 。 医 生 来 讲 选 择 什 么 病 施 下 、 病 施 上 、 病 对 下 左
样 的 给 药 方 式进 行 治 疗 ,
是 提 高 临床 疗 效 很 重要 的一种手段 。
施 右 、 病 施 左 以 及 施 于 右
此风 还传 播至 南洋 一带 。 对气 功 学 的普及 和 的影 响 下 , 世 纪 5 年 代 中期 , 国一 些报 刊 蒋 上 0 我 推广做 出了不 可磨 灭 的贡献 。 解 放 后 , 又 陆 续 推 出 了 《 是 子 静 坐 卫 学 习 。他 还 应 上 海 卫 生 局 之 邀 , 持 气 功 训 练 蒋 因 主 生 实 验 谈 》 《 国 的 呼 吸 习静 养 生 法 — — 气 功 班 , 担 任 上 海 气 功 疗 养 所 顾 问 。 、中 并 防治 法》 《 问禅》 气 功 专 著 。在 他逝 世 前 及 世 等 两 年 , 还 以 《 谈 气 功 疗 法 》 题 , 北 京 的 他 谈 为 在
“ 不得 法 ” 用 。古 代 的 中 医
4 0种 外 治 用 药 的 方 法 , 如
涂、 、 、 、 、 、 敷 塞 吹 熏 洗 熨
其 法 , 特 无 功 , 而 有 非 反
在 用 药 方 法 上是 非 常讲
究的 。
药 物 治 病 不 都 是 吃
等 等 , 很 详 细地 讲 述 了 并 外治 用 药的部位 , 直接 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