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PPT

1、休闲生态度假村的经典之作——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1.2项目核心理念——销售绿色、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合一” 项目的发展目标是以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有机食品为本,以旅游度假为载体,建设集种 植养殖、生物能源、田园观光于一体的绿色环保休闲观光度假项目。
塑造“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 绿色环境:全球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破坏,人们回归大自然的迫切需求也不断提高,人 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其精神生活的品位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都市居民长期生活在喧闹的高楼 大厦之间,他们向往大自然的宁静、农家小院的田园风情,崇尚自然生态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因此项目充分抓住处于亚健康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将充满自然生态的农业与休闲体验旅游相 结合,打造充满绿色的生活体验。
1、休闲生态度假村的经典之作——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
(2)蟹岛前店后园布局 后园(生态农业园:成本中心) ①种植区 内容:种类齐全的北方农作物、高科技温室大棚 体验:农机站、农业场院、明渠、水车等观光项目。走进自然、接触有机农业、认识有机农 业、享用有机食品,还能够在这儿亲身体验“农民”的生活乐趣 ②养殖区 内容:各种家畜家禽,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体验:吃猪肉、见猪跑、体验乡村养殖、农产品加工等 ③再生能源区 内容:地热水系统、水循环系统、污水处理厂、沼气池构成园区的生态链的心脏与血管 体验:体验循环经济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例子

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例子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例子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下面是一些乡村旅游成功案例,展示了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1. 黄果树瀑布旅游区,贵州省位于贵州省的黄果树瀑布旅游区以其壮观的瀑布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游客。
当地政府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建设旅游设施,丰富旅游项目和提供精心策划的旅游活动,这个地区成功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到访。
乡村旅游活动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其奇特的石柱地貌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当地政府将这个自然资源转化为乡村旅游业的机会,通过打造多样化的旅游项目和富有特色的文化体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且鼓励他们发展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和民宿等业务。
农民们可以通过直接参与乡村旅游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3. 平遥古城,山西省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以其古老的建筑、独特的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而闻名。
当地政府通过修缮古城建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并发展了乡村旅游业。
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手工艺品销售、特色美食和文化活动的发展,为农民创造了新的经济机会。
许多农户开设了农家客栈和特色餐饮,增加了收入。
乡村旅游的繁荣使得平遥古城成为一个旅游热点,并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推动力。
总之,以上案例展示了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销售增长以及农民收入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
山间农家乐优秀案例

山间农家乐优秀案例山间农家乐是一种旅游形式,通过提供农家住宿、农田体验、乡土美食等服务,吸引游客体验农村生活。
下面是十个优秀的山间农家乐案例。
1. 案例一:云上农庄云上农庄位于云南大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农庄提供精致的农家住宿,客房设施齐全,设计充满乡土气息。
农庄还提供农田体验活动,如采摘水果、种植蔬菜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农耕活动。
2. 案例二:山居农家山居农家位于四川乐山,周围山清水秀。
农家主人热情好客,提供家庭式住宿,让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农家还提供自家种植的有机蔬菜,供客人品尝,让客人享受健康美食。
3. 案例三:竹屋农庄竹屋农庄位于浙江千岛湖,周围被茂密的竹林环绕。
农庄的住宿设施全部采用竹子打造,给人一种原始自然的感觉。
农庄还提供钓鱼、赏花等活动,让游客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4. 案例四:阳光农庄阳光农庄位于河北承德,气候宜人,阳光充足。
农庄拥有大片的果园和花海,游客可以在这里采摘水果、观赏花海,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农庄还提供农家餐饮服务,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肴。
5. 案例五:百果农庄百果农庄位于湖南岳阳,周围有丰富的果树种植园。
农庄提供果园参观和采摘活动,让游客亲自体验采摘新鲜水果的乐趣。
农庄还开设果树种植课堂,让游客学习果树种植知识。
6. 案例六:渔家乐农庄渔家乐农庄位于江苏太湖,周围环绕着湖泊和渔场。
农庄提供丰富的湖鲜美食,游客可以亲自体验捕鱼和烹饪的乐趣。
农庄还提供湖泊游船服务,让游客欣赏太湖美景。
7. 案例七:花海农庄花海农庄位于山东青岛,拥有绚丽多彩的花海。
农庄定期举办花卉展览和花艺培训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农庄还提供农业科普课程,让游客了解农业知识。
8. 案例八:茶园农庄茶园农庄位于福建武夷山,周围是茂密的茶园。
农庄提供茶叶采摘和制作体验,让游客了解茶叶的生产过程。
农庄还开设茶艺课堂,让游客学习茶道知识。
9. 案例九:红砖农庄红砖农庄位于江西庐山,建筑风格独特,由红砖打造而成。
亲子乡村旅游项目成功案例

亲子乡村旅游项目成功案例
亲子乡村旅游项目成功案例如下:
一个成功的亲子乡村旅游项目案例——浙江丽水「田园综合体」。
该项目整合乡村资源,打造亲子采摘、农耕体验、乡村民宿等多元素旅游产品,深受亲子家庭喜爱。
游客可体验农耕文化、品尝绿色美食,还能参与亲子活动,如手工DIY、户外拓展等。
项目成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
以下是另一个成功的亲子乡村旅游项目案例——成都都江堰「拾光山丘」。
该项目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特色,打造了一处集亲子游乐、自然教育、农耕体验、乡村民宿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拾光山丘」设有儿童乐园、农耕体验区、花卉观赏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提供丰富的亲子活动。
游客可以在此体验采摘水果、蔬菜,参与亲子烘焙、手工制作等活动。
此外,该项目还积极举办各类亲子主题活动,如亲子运动会、户外拓展等,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
通过这些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亲子乡村旅游项目在整合乡村资源、推动经济发展、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同时,
项目应注重创新和差异化,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乡村休闲旅游样板案例

乡村休闲旅游样板案例
乡村休闲旅游样板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 莫干山乡村旅游:莫干山乡村旅游景区位于浙江省德清县,以避暑胜地著称。
景区内有很多民宿、农家乐和度假村,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菜,还可以进行漂流、攀岩等户外活动。
2. 袁家村乡村旅游:袁家村位于陕西省礼泉县,是一个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
这里有许多古建筑、传统手工艺品和美食,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品尝地道的农家饭,还可以进行果园采摘等农家活动。
3. 塔川乡村旅游:塔川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是一个以山水田园风光为主的景区。
这里有美丽的梯田、古朴的民居和浓郁的民俗文化,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自然风光、体验农家生活,还可以进行徒步、摄影等活动。
4. 丹巴藏寨:丹巴藏寨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是一个保存完好的藏族传统村落。
这里有独特的藏式建筑、浓郁的藏族文化和美食,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藏族风情、体验藏族文化,还可以进行篝火晚会等民俗活动。
这些乡村休闲旅游样板案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体验农耕文化等活动的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环境、乡村文化的向往,乡村旅游在过去几年逐渐兴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以下是一些乡村旅游成功经典案例。
1.丹霞山:丹霞山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是中国东南地区最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之一、丹霞山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索。
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通过打造独特的民俗旅游、生态旅游等项目,将丹霞山打造成为一座融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乡村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2.大观园:江苏苏州的大观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维多利亚式庄园”。
大观园通过保护和修复传统园林建筑、植物等资源,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手工艺品的展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大观园也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开展农事体验、传统文化表演等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3.九寨沟:四川九寨沟是中国最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九寨沟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当地政府和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开发,通过开展藏民风情展示、特色美食体验等活动,将九寨沟打造成为一座集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乡村生活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4.十八洞村:位于浙江丽水的十八洞村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典范之一、通过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挖掘乡村文化和民俗艺术,十八洞村成功打造了一个融历史文化、农耕生活和艺术创作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这里的茶艺表演、民族舞蹈、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5.西递、宏村:安徽黄山市的西递和宏村是中国乡村旅游的代表之一、这两个古村落以其独特的明清建筑风格和传统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
通过保护古建筑、开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和展示等活动,西递和宏村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乡村旅游 市场细分案例

乡村旅游市场细分案例一、生态观光型案例:江西省婺源县婺源县以山水生态景观为主打特色,将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了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品。
通过推广生态观光线路,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自然风光,体验乡村风情。
二、休闲度假型案例:浙江省莫干山莫千山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特色,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打造了多种休闲度假产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农家乐、民宿、温泉等设施,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舒适。
三、文化体验型案例:山西省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以传统文化为主要特色,将古代建筑、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中。
游客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古代文化,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感受乡村民俗风情。
四、农业科技型案例:上海市崇明岛崇明岛以现代农业科技为主要特色,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现代农业园区,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科技农业的魅力。
五、科普教育型案例:四川省雅安市雅安市以自然科普教育为主要特色,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广科普教育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场所,了解自然生态和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六、民俗风情型案例: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市以白族民俗风情为主要特色,将白族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中。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观白族民居、品尝白族美食、参与白族民俗活动等,深入了解白族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
七、健康养生型案例:海南省三亚市三亚市以健康养生为主要特色,依托热带气候和丰富自然资源,打造健康养生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享受温泉、沙滩、瑜伽等设施和服务,达到放松身心、养生保健的目的。
八、户外探险型案例: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州以户外探险为主要特色,依托峡谷、溶洞等自然资源,打造户外探险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与徒步、攀岩、漂流等户外活动,挑战自我,体验探险的刺激和乐趣。
九、研学旅行型案例: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汤泉街道山水华门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展的“乐享老年农耕生活体验之旅”活动“农耕课堂”体验“插秧”。
休闲农业村庄特色案例

休闲农业村庄特色案例
1. 福建九龙村:这个位于福建泉州的村庄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发展休闲农业。
村庄拥有大片的茶园和果园,提供茶叶采摘和水果采摘等体验活动,同时还提供民宿服务,让游客可以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2. 浙江奇园:这个位于浙江宁波的村庄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了一个拥有多个主题园区的休闲农业村庄。
村庄里拥有花果山、水果乐园、农耕体验和农家乐等项目,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种植、采摘等农事活动的乐趣。
3. 江苏周庄:这个位于江苏苏州的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休闲农业为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村庄里有许多农田和荷花池塘,游客可以进行田园体验,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养殖等活动中。
4. 广西阳朔:这个位于广西桂林的村庄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农田景观闻名。
村庄附近有大片的田园和竹林,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稻田耕种、鱼塘钓鱼等活动,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
5. 四川都江堰:这个位于四川成都的村庄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农田景观而闻名。
村庄里有着古老的灌溉工程和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游客可以参观这些景点,并在村庄里体验农田耕种、品尝当地美食等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袁家村·源于美食,不只是美食一、乡村旅游缘起袁家村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距西安西北约80公里。
改革开放前,袁家村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经济条件严重落后,曾10年间连换35任队长、7年间村民没有分过1分钱。
改革开放初期,袁家村按照企业股份制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率先办起了水泥厂、硅铁厂等村办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初步实现了全村共同富裕的目标。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加大,一些耗能高、产能低、污染大的企业先后被关闭叫停。
面对新形势,袁家村邀请专家学者,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2007年,袁家村确立了依托大唐陵园区位优势,打造休闲农业名村的发展思路,30万元买点子,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好点子,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反响。
最终经过与专家学者探讨研究,确立了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的发展目标。
随后,袁家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不断改造提升发展环境。
投资1600万元,建成融关中作坊、关中民俗、关中小吃、关中杂耍等于一体的康庄北街,形成了著名的休闲品牌关中印象体验地,让游客充分感受关中地区百年来的农耕文化;装修了村史馆和保宁寺,耸立了毛泽东塑像、华国锋书法碑等文化设施,让群众忆苦思甜,不忘历史;先后建设了档次较高的戏楼、文化健身活动广场、占地20亩的生态停车场;同时硬化通村公路4.6公里,安装路灯200多盏,购买古槐、松树、草皮等植被,对村内外进行全面绿化、美化。
通过改造提升,使一个焕然一新的关中印象体验地呈现在游客面前。
与此同时,袁家村成立了休闲农业协会,入会会员达到全覆盖。
协会从规划设计、经营场所、接待设施、内部制度、礼仪培训、服务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休闲农家经营户的统一管理。
使休闲农家在特色化经营中逐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在,袁家村人称“关中第一村”,是一座活着的关中风俗博物馆。
2014年在CCTV“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活动”中列入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名单。
人称陕西丽江,被国家认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二、乡村旅游现状今天的袁家村,集景观、商贸、旅游、居住、休闲为一体,经济迅猛发展,村民生活安逸滋润,文化氛围浓厚,虽然只有62户,286人,却带动三千多人就业,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
据媒体的报道称,袁家村目前日营业额200多万元,年收入超过10亿元。
据统计,2015年10月3日,“十一”黄金周第三天,袁家村当日接待游客18万人次,同比增长3.1%,居陕西所有监控景区游客接待量之首位。
这意味着,在陕西,乡村旅游的游客数量首次超过了兵马俑这样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而历史文化旅游,一直是陕西旅游市场对外主打宣传的卖点。
袁家村目前每年接待人数达到400万以上,相当于一座重点规模城市的人口数量,其强大影响力由此可见。
2007年国庆,袁家村关中民俗体验地(康庄)正式建成开放,这正好迎合了都市人回归田园、品农家风味的饮食追求,吸引了西安、咸阳和附近县城的居民纷纷前来,踏青赏花,尝地道美食,当年接待游客10万人。
如今,袁家村开办农家乐62户,占全村100%;从事乡村旅游的人数3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的100%。
连续3年,袁家村年均接待游客300万人,年均旅游总收入达2.2亿元,人均收入5万元。
三、乡村旅游特色1.以美食为“发家”源头(1)注重美味“造城”之初,袁家村书记郭占武就希望袁家村成为距离最近的西安700多万人的大餐桌。
而在一开始,由于位置偏远,根本没有人愿意前来做生意。
于是,村委会所有成员分片包干,到周围的村镇寻找最地道的小吃品种,挖掘最民间的厨师,挑选最本土的原料,坚决不要大酒店和厨师培训学校出来的厨师。
最地道的民间厨师都召集到袁家村后,却面临一个巨大的现实:没人气,做出的东西卖不出去!于是袁家村村委会决定,这些民间厨师只管做,村里给发工资。
厨师们做出来的东西,首先是在整个民俗街流通,整个街区的店家只能用当地生产的各种产品,多出的东西发给村民,再送给西安乃至陕西省相关部门和企业。
最终,袁家村地道的特色小吃打响了知名度,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2)注重安全袁家村所有食品经营户所需的原料,如面粉、烙面、油、醋、辣子、粉条、豆腐、醪糟等,一律由村上作坊统一供应。
坚决杜绝私自从村外采购食品,违反者一律取消经营资格。
如大米、红薯、大豆等一般都有固定的协作种植基地或供应公司,统一采购,统一检验,统一入库,统一保管,做到有协议、有票据、有检测报告,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
“就连筷子,也做到根据各经营户经营规模有偿发放一定的数量,强制更换新筷子,如发现餐具不消毒的,停业三天。
2.以特色文化体验为招牌与陕西历史名镇青木川、华阳古镇不同的是,袁家村的“古街”没有历史遗留古迹,而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虽然少了原汁原味,历史积淀,但青砖灰瓦,土色土香,满足了人们怀古思幽之情怀,如能持续经营数十年上百年,就会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古街。
正因为后天建造,能够突破古街古镇已有格局局限,充分按照现在商业需求意愿设计房子大小、高低、内部布局,展示各种历史遗存,突出关中民间生活形态和传统特色作坊:像已经基本失传、难以见到的传统油坊、布坊、醋坊、酒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坊等等,在这里应有尽有,每家一个特色,几乎没有重样的。
袁家村还注重游客参与性,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可以亲自参与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在此过程中切身体会到农家生活的乐趣,同时通过个性化的创意,将传统与现代、民俗与时尚、乡村与都市摩擦融合,形成内涵丰富、文化特色鲜明的民居景观。
3.拓展产业链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在产业链拓展上,目前袁家村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产品产业化,以酸奶为主导产品的产业链已经在袁家村兴建起来,或者将更多的特色景区美食,实现集中加工,设立专卖店,或是网上销售。
例如:张三芝麻糕、张飞牛肉、雷氏擂茶,这些都是景区产品产业化的代表。
这样的发展必定会受到空间的局限,脱离景区,产品的附加值大大减少。
当民俗小吃街模式被遍地移植时,袁家村早早发现其产业单一、体验性不强的弊端,开始布局客栈、酒吧、艺术街区等业态,甚至还把民俗商业街的运营复制到了西安市区,整体产业链开始不断延伸。
马嵬驿·低成本高回报的民营奇迹一、乡村旅游缘起马嵬驿地处咸阳、礼泉、兴平三地交界处,虽然黄土深厚,风调雨顺,但交通闭塞,发展缓慢,别说开发旅游项目,就连种地的农民都不愿要这块地。
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的创始人王永鑫却看中了它。
这个在兴平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当年从农村上学入伍,回来后,王永鑫经营招商企业“西北民航酒店”,扭亏为盈,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口碑,相继开办了5个酒店,收效良好。
王永鑫在看到“兴平大唐贵妃园”规划后,想到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联想到马嵬坡深厚的历史故事背景,浓厚的文化资源,于是应马嵬镇政府之邀,作为招商企业入驻马嵬。
王永鑫倾尽所有,将自己上千万的现金和资产变现,建设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
在短短一年内,马嵬驿就初具规模。
2013年国庆节,园区尚未完工,就接待游客达30万人之多。
二、乡村旅游现状马嵬驿项目总投资5180万元,流转土地600亩,以古驿站文化为核心,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让到访者体验“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景区集马嵬古丝路驿站文化展示、文化商贸、原生态餐饮、民俗文化体验、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新概念历史文化园区。
园区建筑依据古马嵬驿驿站原貌而建,自然地势错落有致、古朴素雅,建设有民俗作坊街、民俗小吃街、民俗文化展示街、汉唐文化街及黄土源文化5条展示古街,以及马嵬驿文化广场、百果园、雕塑艺术馆、驿栅城、珍禽园、垂钓园、茶楼、戏楼等13个配套景点。
2013年,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开业迎宾,大受好评。
2014年五一期间,马嵬驿接待人数超过26万人次,2014年十一长假,马嵬驿接待游客达百万人次,成为陕西省内旅游景区接待量之最。
2015年2月19日,农历大年初一,马嵬驿民俗文化村当日游客接待量达30万。
游客返程时,104省道堵车达数公里。
现在,马嵬驿还搭建了自己的官方网站,有自己的官方微信号,甚至有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并开始在重泉古镇复制马嵬驿模式,打造“马嵬驿·重泉古镇”。
三、乡村旅游特色马嵬驿是纯粹依托成熟的商业模式创造出来的人工旅游产品的奇迹,它由私人老板投资2000万,从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穷山沟里”飞出来,对于先天条件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它的成功模式=商业运营+文化民俗背景+旅游产品。
1.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相传马嵬本为东晋一名武官,因他在此筑城而命名地名。
唐时马嵬驿是西行的第一驿站,合理利用自然的台塬地势、沟壑地形,李家坡村民原来的窑洞院落,以黄山宫道教文化为底蕴,以杨贵妃爱情的故事为依托,用泥塑的形式叙述了多个历史故事:东晋名将马嵬筑城建镇;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个驿站;唐中宗李显送金城公主出嫁吐蕃王赞普,送至马嵬驿,设殿帐于百倾泊畔饯别;“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中,爆发的“马嵬兵变”,杨贵妃自缢身亡。
李家村位于关天经济区西宝线上,交通发达,区域位置良好,有悠久的旅游文化,加之李家村的沟塬天然形成,废弃多年,土地成本不大,便于打造。
2.免票勾起人们旅游和精神回归的欲望。
现在国内旅游景区门票普遍较高,免票的诱惑,使得马嵬驿虽然圈起了围墙,但基本是一个开放式的以古驿站文化为主的民俗主题公园,规模不算大,但农耕文化、民俗体验,时刻召唤着人们的精神回归。
3.适应市场,包装产品,快速推进。
马嵬驿由私人投资,其开发者有胆量和魄力,积极包装集旅游观光、民俗体验、餐饮文化、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产品,内容丰富化、形式多元化。
景区核心是关中民俗文化,主要依托的是特色建筑和特色餐饮,适应了目前的旅游市场。
要说能“火起来”,还应该与领导团队的执行力、积极快速推进有关。
而中式婚礼民俗广场、农村动物园、直升机观光这些项目正在根据游客需求建设,不断完善,只要能吸引游客的,让游客高兴的,市场调研后马嵬驿都在积极建造。
4.“精细化霸道管理”在马嵬驿入口的雕塑上,刻着一句话,“精细化霸道管理”。
马嵬驿进行自发的商会管理,实行内部自律,对食材统一采购,对入驻的餐饮门店进行筛选,有严格的进入和退出机制,确保特色、地道,诚信经营,童叟无欺。
马嵬驿对商户运营管理细节上把控极为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食物原材料统一供应,与餐饮有关店员一律戴口罩,食物外形、餐饮人员指甲服装都有具体标准……如果达不到要求,轻则处罚,重则停业整顿。
马嵬驿曾发起过一场抹布运动:商会派人到各个店面突击检查,如果哪家店的抹布拧出黑水当场罚款一万元不带二话。
而每隔一段时间,马嵬驿民俗文化体验园都要对商户末位进行淘汰,清退经营管理跟不上的商户,整合没有活力的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