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学第2章
交通工程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交通工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立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的一门技术科学。
2.交通规划:基于城市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人口、经济坨展等条件确定交通系统及其设施的构成;设施的规模和建设计划、政策等;指导设施的建设,对城质。
3.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第二章交通特性4.驾驶员所遇到的外界剌激信息:早显信息,突显信息,微弱信息,先兆信息,潜伏信息。
5.道路组成特性——横断面组成:主要是行车道、路肩、分隔带、爬坡车道和交速车道、紧急停车帶、错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另外还有边沟、扌当墙、盲沟等附属部分。
市规划提出反馈,具有宏观的性7.路网密度的定义:区域的道路&城市道路网唐度、间距的选取原则:①道路网密度、间距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要求相匹配;②道路网密度、间距与城市不同区域的性质、人口密度、就业密度相匹配。
9.公路网布局形式:三角形、棋盘形、并列形、放射形、扇形、树叉形、条形等。
10.城市道路网布局形式:棋盘形(方格形)、带形、放射形、放射环形、混合形等。
1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肖由式等。
12.城市的基本布局形态一般分为: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觉式和肖由式。
第三章交通调査与分析13.交通量:特定时刻(高峰、低峰)、单位时间内通过某地点或断面的交通实体数(人、车或物)。
14.设计交通量:第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30HV)。
15.行程车速(区间车速):车辆总长比该区域的总面积。
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程时间的比值;行驶车速:车辆行驶在道路某一区间的距离与行驶时间的比值。
注意区别!16.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车头空距: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
交通工程复习资料

交通⼯程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交通⼯程学:交通⼯程学是研究道路交通中⼈、车、路、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建⽴交通规划、设计、控制和管理的理论⽅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等,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效、快捷、舒适的⼀门技术科学。
(构成要素:⼈、车、路;⼿段:探讨、规律;建⽴:法律、法规;⽬的:安全、快捷、⾼效)2、交通⼯程发展:①步⾏时代;②马车时代;③汽车时代;④⾼速公路时代;⑤智能运输时代。
3、交通⼯程学科的建⽴与发展:①基础理论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初~40年代末);②交通规划理论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③交通管理技术形成阶段(20世纪70年代~90年代);④智能化交通系统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4、交通⼯程学科的外延(相关学科):①社会科学⽅⾯;②⾃然科学⽅⾯;③⼯程设计⽅⾯。
5、交通⼯程学的性质:是⼀门兼有⾃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
6、交通⼯程学科的特点:①系统性;②综合性;③交叉性或复合性;④社会性;⑤前瞻性;⑥动态性。
第⼆章交通特性分析1、驾驶⼈的交通特性:⑴驾驶⼈的职责和要求,⑵驾驶⼈的反应操作过程,⑶驾驶⼈的⽣理、⼼理特性:①视觉特性:视⼒、视野、⾊感;②反应特性;③驾驶⼈的⼼理特点和个性特点。
2、乘客的交通特性:①乘客的交通需求⼼理;②乘车反应;③社会影响。
3、道路交通特性:⑴道路⽹体系;⑵道路⽹布局;⑶道路⽹密度。
4、车辆交通特性:①设计车辆尺⼨;②动⼒性能:最⾼车速,加速度或加速时间,最⼤爬坡能⼒;③制动性能:制动距离或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制动时汽车的⽅向稳定性;④快速公交车辆特性。
5、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某⼀断⾯或某⼀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和⾏⼈交通量,⼀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两个⽅向的车辆数。
6、平均交通量(ADT)以辆/d为单位,表达式为:(1)年平均⽇交通量(AADT)(2)⽉平均⽇交通量(MADT)(3)周平均⽇交通量(WADT)7、交通量的时间分布:⑴⽉变化:⼀年内各⽉的交通量变化成为⽉变化;⽉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与⽉平均⽇交通量之⽐称为交通量的⽉变化系数(或称为⽉不均衡系数,⽉换算系数),公式:⑵周变化:指⼀周内各天的交通量变化,⼜称⽇变化;周变化系数:年平均⽇交通量除以某周⽇的平均交通量。
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交通工程-第二篇-交通安全设施(参考)-第2章-道路交通标志反光材料

[单选题]1.突起路标黄色的亮度因数要求()。
A.≥0.25B.≥0.35C.≥0.45D.≥0.55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GB/T24725-2009,表1:突起路标黄色的亮度因数要求≥0.45,白色的亮度因数要求≥0.75。
[单选题]2.观测角0.2°、水平入射角0°时,A1类白色突起路标的发光强度系数最小值为()。
A.380mcd.lx-1B.480mcd.lx-1C.580mcd.lx-1D.680mcd..lx-1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表2-7-1:观测角0.2°、水平入射角0°时,A1类白色突起路标的发光强度系数最小值为580mcd.lx-1。
[单选题]3.观测角0.2°、水平入射角0°时,A2类白色突起路标的发光强度系数最小值为()。
A.279mcd.lx-1B.379mcd.lx-1C.479mcd.lx-1D.579mcd.lx-1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表2-7-1:观测角0.2°、水平入射角0°时,A2类白色突起路标的发光强度系数最小值为279mcd.lx-1。
[单选题]4.突起路标白色逆反射器的颜色系数为()。
A.0.5B.0.6C.0.8D.1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表2-7-2,突起路标逆反射器颜色系数中白色1.0、黄色0.6、红色0.2、绿色0.3、蓝色0.1。
[单选题]5.突起路标黄色逆反射器的颜色系数为()。
A.0.5B.0.6C.0.8D.1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表2-7-2,突起路标逆反射器颜色系数中白色1.0、黄色0.6、红色0.2、绿色0.3、蓝色0.1。
[单选题]6.突起路标红色逆反射器的颜色系数为()。
A.0.1B.0.2C.0.3D.0.5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表2-7-2,突起路标逆反射器颜色系数中白色1.0、黄色0.6、红色0.2、绿色0.3、蓝色0.1。
[单选题]7.太阳能突起路标的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应不小于()。
交通安全工程第2章-交通安全基本原理

第2章 交通安全基本原理
7/40
非工作储备系统(冷储备)
➢ 考虑n=2时的储备系统,一台部件工作,另一台部件备用。假 定备用期间部件不失效并且开关是理想的,根据复合事件概率 的计算方法,可得系统的可靠度为
第2章 交通安全基本原理
8/40
复杂系统
➢ 有些系统中,各单元之间并不能简单归纳为前述哪一 类系统模型,它是一种网络结构的可靠性问题,这类 系统即复杂系统。
➢ 视频案例2:一只羊引发的交通惨案.
第2章 交通安全基本原理
17/40
事故顺序的五个因素 ➢遗传及社会环境。这种因素是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
➢人的缺点。这些缺点既包括诸如鲁莽、固执、过激、神经 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陷,也包括诸如缺乏安全生产 知识和技能等的后天不足。
➢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海因里希认为,人的 不安全行为是由于人的缺点产生的,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 因。
3. 经济的目标
经济的目标,是确保企业的财政状况,持续保证 职业安全健康,避免造成与事故相关的损失。
第2章 交通安全基本原理
图2-12 人失误的一般模型
21/40
五.轨迹交叉理论
1.基本思想
伤害事故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事件概括起来 为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发展过 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并形成各自的运动轨迹。当人、物系 列轨迹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发生接触(交叉)时,会产生能量失控的现 象。能量“逆流”于人体时,伤害事故就发生了。
因此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消除系统中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 免事故的发生。
第2章 交通安全基本原理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交通工程学》习题解(2-5章)

第二章 交通特性2-1下表为某高速公路观测交通量,试计算: (1)小时交通量;(2)5min 高峰流率;(3)15min 高峰流率;(4)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解:⑴ 小时交通量:hQ /2493195190210195201205220219232217208201辆=+++++++++++= ⑵5min 高峰流率:h Q /27845602325辆=⨯= ⑶ 15min 高峰流率:h Q /26841560)220219232(15辆=⨯++= ⑷ 15min 高峰小时系数: 929.04671249315=⨯=PHF2-2某公路需进行拓宽改造,经调查预测在规划年内平均日交通量为50000辆(小汽车)/d ,设计小时系数K=17.86x -1.3-0.082,x 为设计小时时位(x 取30),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小时,试问该道路需要几车道。
解:已知:%26.131326.0082.03086.17082.086.1730,/h 1500C ,/d 50000AADT 3.13.11==-⨯=-====--x K x 辆辆设计小时交通量:h K AADT DHV /66301326.050000100辆=⨯=⨯= 车道数:42.4150066301===C DHV n 该道路需修6车道。
注:此题5.0=D K 。
如果6.0=D K ,3.5=n 。
2-3在一条24小时Km 长的公路段起点断面上,在6min 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量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 ,试求Q ,h t ,h s ,K 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t 。
解: 1000606100=⨯=Q 辆/h 车头时距:6.31000/3600/3600===Q h t s/辆 车头间距:206.36.3206.3=⨯==t d h V h m/辆 车流密度:5020/1000/1000===s h K 辆/km第一辆车通过时间:2.12024===V S t h 2-4对长为100m 的路段进行现场观测,获得如下表中所示的数据,试求平均行驶时间t ,区间平均车速s V ,时间平均车速t V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件 第2章 系统工程与运输系统工程

2.1.4 系统工程方法论
• 硬系统方法论 (Hard System Methodology , HSM)
• 软系统方法论(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SSM)
2.1.4 系统工程方法论
• 系统工程活动矩阵
2.1.5 系统工程的技术内容
• 运筹学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数量经济学 • 技术经济学 • 计算机科学 • 管理科学
制造和服务,以及以“充分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为目的的各种组织管理活 动 • 系统工程的总目标是“综合最优化”
2.1.1 系统工程的概念
系统工程的典型事例 • 都江堰工程 • 皇宫修复工程 • 泰勒的科学劳动组织 • 阿波罗登月计划
2.1.2 系统工程的本质与特点
系统工程的本质 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相比,其区别在于: • 系统概念的不同 • 研究对象的不同 • 研究方法的不同
标体系的制定、常用的运输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 运输系统决策:讨论运输系统决策的意义、决策问题的分类以及运输系统常用的决策方法。 • 运输系统模拟:讨论运输系统模拟的意义、运输系统模拟的主要方法及其在运输系统中的应
用。
谢谢观看!
2.2 运输系统工程
2.2.1 运输系统工程的含义 2.2.2 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
2.2.1 运输系统工程的含义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将运输系统中的人员、运 输工具、运输线路(航线)、运输基础设施、运输信息等作为一个整体,从系统的观点 出发,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交通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 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
第二章 系统工程与运输系统工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交通工程》课后习题长安大学交通工程系二零一五年五月第一章绪论1. 简述交通工程学的定义、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
2. 简述我国交通现状及交通工程学科所面临的任务。
3. 简述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范围、重点及这门学科的重要作用。
4. 从我国目前的交通现状和国外交通的发展进程老看,你认为我国交通的发展方向如何?当前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第二章交通特性分析1. 交通特性包含哪几方面?为什么要进行分析?意义如何?分析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交通特性对建立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研究、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各有什么影响?在交通工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3. 驾驶员在交通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及职责是什么?驾驶员的交通行为及心理特性如何?4. 确定合理路网密度的原则是什么?5. 路网布局有哪几种典型的形式,其特点如何?适用原则是什么?6. 交通量的类型、定义及表示方法是什么?交通量有哪些特性?研究这些特性有什么意义?7. 什么叫高峰小时系数?如何计算确定?有何用途?8. 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9. 什么叫设计小时系数?如如何确定?有什么意义及用途?10.交叉口延误有哪些?如何调查?11.何谓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有何用途?它们之间有何联系?12.行车速度有什么特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速度指标在交通工程中有什么作用?13.交通密度的定义是什么?有何表示?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14.某双向两车道乡间公路,2002年3月20日测得三月份星期一平均日交通量为15800辆/日,月变系数为0.96,星期一的日变系数为0.97,第30位小时系数为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需______a、不需扩建b、至少修建4车道c、至少修建3车道d、至少修建5车道15.2000年3月20日(星期二)在某道路上观测到日交通量为1500辆/日,由历年观测资料知:K三月=1.58,K日=0.97,求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2
66
三、道路交通特性
路网密度与间距
⑴选取应遵循的原则:①与不同等级道路的功能、 要求相匹配;②与城市不同区域的性质、人口密 度等匹配。
⑵计算公式: 公路网的合理密度:r0
n
Qid i 1
AF
道路网间距:L
t
v 1 7.2a
b1vs
/3.6
பைடு நூலகம்
1vs /v
2020/4/22
77
➢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WADT
1 7
7 i1
Qi
2020/4/22
12 12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月变化 :一年内各月交通量的变化称为月变
化。年平均日交通量与月平均日交通量之比,称
为交通量的月变化系数(或称月不均衡系数,月
换算系数),以K月表示 。
K月
AADT MADT
2020/4/22
第二章 交通特性分析
2020/4/22
11
第一节交通要素特性
2020/4/22
22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人是道路交通系统中特殊的要素,其他要素都 是围绕“人”进行设计和运作的,因而,“以人为本” 是交通工程的一个重要原则。道路交通系统中 “人” 包括车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员、乘客和行 人。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机动车驾驶员的特性。
)
t
一般 t=5min或t=6min或 t=10min,最常用t=15min
2020/4/22
15 15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如: t=15(min)
高峰小时交通量 PF1H 54( 高 峰 小1时 5m中 i交 n 高 通峰 量 )
t=10(min) 高峰小时交通量
PF1H 06( 高 峰 小1时 0m中 i交 n 高 通峰 量
2020/4/22
10 10
一、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时刻在变化,在表达方式上通常取某一时 间段内的平均值作为该时间段的代表交通量。如 果以辆/d为单位,平均交通量表达式为:
平均交通 n1i量 n1Qi
按平均值所取的时间段的长度计,常用的平均交通 量有:
➢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三、道路交通特性
道路结构 道路线形 道路网布局 典型公路网布局:三角形、并列形、放射形、树 叉形; 典型城市道路网布局:棋盘形、带形、放射形、 放射环形。
2020/4/22
88
第二节交通量特性
2020/4/22
99
一、交通量的定义
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 通过道路某一地 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按交通 类型分, 有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和行人 交通量,一般不加说明则指机动车交通量,且指来往 两个方向的车辆数。
视力、视野、色感 ②驾驶员的反应特性
反应特性 制动反应时间 停车距离
2020/4/22
55
二、汽车的交通特性
车辆的设计外廓尺寸 车辆尺寸与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有密切关系。在 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9)和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1990)中都规定 了机动车辆外廓尺寸界限。 动力性能 最高车速 加速度(加速时间) 最大爬坡能力 制动性能 制动距离 制动性能稳定性 方向稳定性
2020/4/22
18 18
四、设计小时交通量
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 ➢ 所谓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就是将一年中测得的
8700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按序排列,排在第 30位的那个小时交通量。 ➢ 研究表明,第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之比的K值十分稳定。 ➢ 据国外观测,按道路类别及所在地区不同K值分 布在12%~18%范围内。
城市中短时间的高峰交通量造成交通阻塞。
2020/4/22
16 16
三、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主要包括: ➢ 交通量的城乡分布 ➢ 交通量的路段分布 ➢ 交通量的方向分布 ➢ 交通量在车道上的分布
2020/4/22
17 17
四、设计小时交通量
含义及作用: 交通量具有随时间变化和出现高峰小时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道路设施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这 个特点。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绝 大多数小时车流能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阻塞, 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 定必须选择适当的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 量。 ➢ 根据美国的研究、认为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 为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最合适的。
14 14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时变化:一天24小时中,每个小时的交通量亦在 不断变化。
➢ 一天24小时中,流量最大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 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 高峰小时系数:就是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
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的交通量之
比。
高峰小时交通量
PHtF (
高
峰
小t时 时段 内的
交通 60量
2020/4/22
33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 驾驶员的信息处理过程
减 速 度
危 险 信 息 出 现
脚
制动力最大 车辆停止
移
动
脚从
至
油门
制
踏板
动
开始
踏
移动
板
时间
信息感知分析 动作时间
判断时间(0.4s) 制动反应时间
制动器 作用时间
制动持续 时间
停车距离
2020/4/22
44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 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 ①驾驶员的视觉特性
2020/4/22
19 19
四、设计小时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计算(不考虑方向不均衡性)
DH AV A kDn T D C 单 HW V W 1 n 式中:DHV—设计小时交通量(辆/h);
K —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N — 车道数; C单— 每一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辆/h); AADT — 规划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 周平均日交通量(WADT)。
2020/4/22
11 11
一、交通量的定义
➢ 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 3 D 16 3 i 1 56 T Q 5 i或:闰 AA 年 3 D 1 6 6 3 i 16 T Q i6
➢ 月平均日交通量(MADT):
MADT
1 k
k i1
Qi
k:为当月的天数。
(辆/d); W —路幅宽度(m); W1 —一条车道宽度(m)。
13 13
二、交通量的时间分布
周变化:交通量的周变化是指一周内各天的交通 量变化,因此,也称周日变化。 ➢ 周变系数定义为:年平均日交通量除以某周日的 平均交通量。
年平均日交通量 K周日 某周日平均交通量
➢ 某周日的平均日交通量等于全年所有该周日的交 通量除以全年该周日的总天数。
202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