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1)ppt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2)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 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随堂测试
参考答案: 1.(1)机遇 (2)遭遇 (3)际遇 2.(1)个体虽然消逝了,但生命却是永久的、不朽 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2)作者心怀正义和良知,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者, 即使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惜,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 慧和力量献给了全人类。他的人格崇高而伟大。因 此,他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
作者档案
罗素(1872—1970)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 作家。在哲学上,早期为新实在论者,在20世 纪初其提出逻辑原子主义和中立一元论学说。 在数学上,从事过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 在教育上,主张自由教育,认为教育的基本目 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 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获1950年诺贝 尔文学奖,主要著作有《哲学原理》《哲学问 题》《
开门见山,回答标题提出的问


什 么 而 活
具体阐述: (1)对爱情的渴望; (2)对知识的追求;

(3)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指出活着的意义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两篇课文,既充满理性的力量, 又有激动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 大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人格。他们用真挚的态度、 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看待生命和人生。人生的 意义和价值永远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希望同 学们都能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并用实际行动去践 行自己的人生追求。
文题解说
《我为什么要活着》提出议论的话题,告诉我们 文章主要围绕活着的原因来写。
生难字词
洗涤(dí) 卑微(bēi) 牛犊(dú) 炫耀 (xuàn) 疲倦(juàn) 繁殖(zhí) 蔓延 (màn) 消逝(shì) 飓风(jù) 【蔓延】像蔓草一样像周围扩展。 【消逝】消失。 【卑微】地位低下。 【俯瞰】俯视。 【炫耀】照耀,夸耀。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优质课件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优质课件
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 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a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华最愉快的 事件之一。”
同情苦难
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入了美好的理想世界,同情则把罗素 拉回现实,那么现实世界是怎样的?
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可以从语言的角度来品鉴句子, 也可以从作者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的三个观点 来谈。
品味语言:
“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的把 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像飓风一样”说明感情的无比强烈,“深深的苦海”指的是人生 的苦难,“濒临绝望的边缘”指的是作者渴望减轻这些苦难但是无 能为力,而且自己也深受其害。作者把自己的感情溶入形象的比 喻中,使的文章的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我为什么而活着》
【英】罗素
-.
我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介绍:
罗素(1827-1970),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数学 家,他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文化巨人,在哲学、数学、 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等科学领域都有很大 的建树。他一生写过70多本专著,给人类留下了丰富 的精神财富。被视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 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 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被公 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 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美国人,结婚时罗素已经80岁了,伊迪 丝照顾罗素直到他去世,这段婚姻带给晚年 的罗素很大幸福。
追求知识
罗素追求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具有怎样的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公开课ppt优质课件

数字支配万物
数字控制一切事物
真理

为什么要寻求它?
理想
ppt精品课件
关键词:不懂的词,不该
出现的词,褒词贬用,副
词,形容词,动词……
是什么?
作者向往的是什么?
为什么?

作者为什么向往它?
ppt精品课件
•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胡适
• 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 样做是对的。——哈维尔
无论如何
ppt精品课件
人们往往不理智,缺乏逻辑性并以自我为中心; 原谅他们吧,无论如何。 如果你善良,人们会指责你怀有自私和不良动机; 仍旧善良吧,无论如何。
如果你成功了,你会赢得一些假朋友和一些真敌人; 还是去成功吧,无论如何。
ppt精品课件
如果你诚实和坦率,人们会欺骗你; 仍然诚实和坦率吧,无论如何。 你花数年时间所营造的,有人会在一夜之间将其摧毁; 继续营造吧,无论如何。 如果你找到了安宁和幸福,他们会嫉妒你; 依旧欢乐吧,无论如何。 j í
仙境
神仙居住的地方
美好
作者为什么要寻 求美好的——定位关键词:对理解文章有价值的词 “仙境”是什么地方?是怎样的地方? 寻美 ——词语的本义;进一步思考的前提;
作者为什么要寻求美好的“仙境”?
理想
——原因的探究;深入思考、理解文本的过程
ppt精品课件
这个短语是什么 意思?作者寻求 的到底是什么?
ppt精品课件
你今天做的好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仍然去做好事吧,无论如何。 你将你拥有的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再多也不够; 继续将最好的奉献给世界吧,无论如何。
你瞧,归根到底,这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无论如何。

八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我为什么而活着

八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我为什么而活着

2.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 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 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 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关于心忧天下的名言警句
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胡作玄、赵慧琪译。有改动。
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可以说,罗素是一个具有强 烈社会关怀意识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内心充满正 义、良知、睿智、温情。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真实地 展示了罗( chén ) 俯瞰( kàn )
2.说说本文是按怎样的结构来表达观点的。



1.体会第1段这个比喻句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
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深深的苦海 比喻 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
2.第2段中“深渊”“仙境”分别喻指什么?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
另一版本译文好。该译文书面色彩较浓,句子较长,语气 较为舒缓,作者的思想感情仿佛是深思熟虑所得,更为沉稳 厚重。
2.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3.像罗素一样心忧天下、悲天悯人的人还有很多, 你想到了谁?
你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吗?
我为什么 而活着
总:三种感情(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爱情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 爱情解除孤寂
使人看到仙境的神秘缩影
人的心灵(人类)
分 追求知识 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自然) 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科学)
饥饿的儿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我为什么而活着ppt优质课件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崇 高 而 伟 大 的 么 而 活 着
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 摆脱孤寂 发现美好人生境界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崇 高 而 伟 大 的 情 怀
ppt精品课件
致伊迪丝
经历漫长的岁月 我寻求安宁 我找到狂喜, 我找到烦恼, 我找到疯狂, 我找到孤独, 我找到孤寂的痛苦, 它啮噬着我的心, 但安宁我从未得到!
到了垂暮之年,行将就木, 我认识了你! 认识了你, 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 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 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 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生命 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 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
ppt精品课件
再见
ppt精品课件
; / 搞笑段子 bgk839utb 莫艳艳为此十分的恨铁不成钢“我说晓寂妹子,你就不能大方一点、奔放一点、主动一点么?人家现在也是十分适婚的年纪,就算他不着急、难道他父母不着急么,难道他那么优秀的人 的身边就没有觊觎他的人么,我说,你这都是什么事,人家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你这近水楼台拱让月!你可真是既大方又蠢笨到无可救药!”莫艳艳觉得自己简直是操碎了心,奈何某 位姑娘总是羞涩得可以!
ppt精品课件
拓展练习:同题作文
• 成功的定义——探讨人生的价值
拿破仑说:成功在于征服,在于从士兵到将军的过程; 比尔•盖茨说:成功是让全世界的人都用我的视窗系统; 孙中山说:成功是能否做到天下为公; 史玉柱说:成功是对得起一代人的感情; 张朝阳说:成功在于能对这个世界施加一点自己的影响。 希特勒说:成功是自我强力意志的无限扩张; 胡长清说:成功是不断地占有,包括金钱和女人; 牟其中说:成功是空手道的最高境界的实施; 张子强说:成功是无偿分享富豪的劳动成果; 渔夫说:成功是捕完鱼后,坐在船头晒太阳; 教师说:成功是自己所教的孩子事业有成; 清洁工说:成功是每天早晨给人们带来一个干净的环境。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课件(共1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运用了形象的比喻,“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表明了这三种激情是 作者在漫长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 和痛苦、甚至绝望。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 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人生之于宇宙,是何其短暂的一瞬;人生之于岁月,是一个何其匆匆的 过客。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桃花 谢了春红,太匆匆。在这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又将做些什么呢?“我为什么 而活着?”这是一个拷问过无数智者心灵的命题。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这个 问题呢?在上这篇课文之前,请大家闭上你的眼睛,想想苍茫浩瀚的宇宙, 想想这流逝的青春,用心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而活着?
“同情心”让罗素更执着、更痛苦。从“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云霄,但是 同情心却总把我带回尘世”可以看出。
2、认真朗读第2段,说说寻求爱情的原因?
(1)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 生命中的其他一切。 (2)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 深不可测的深渊。 (3)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结构是——总——分——总。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 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 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读音释义
1、濒(bīn)临:接近;靠近。 2、俯瞰(fǔ kàn):俯视,从高处往下 看。 3、遏(è)制:制止;控制。 4、肆意:任意。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10页)

《我为什么而活着》ppt课件(10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指控反战宣传罪 而判刑六个月
50年代,抗议氢弹试验,发表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 宣言“
89岁高龄时因主持反战静坐示威,与妻子一起被判两个月 的监禁
他支持希腊与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
反对美国侵略越南战争
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70年逝世前还抗议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
我为什么而活?
渴望爱情 —— 追求美好的生活
活 着
追求知识 —— 掌握改造世界的方

同情苦难 —— 渴望拯救人类的苦难
渴望爱情:
他的一生有过四次婚姻。 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 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 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 我的心地将偏狭得多。”
追求知识:
他一生追求知识。出生不久父母去世,童年非常孤独。 书本与数学将他从孤独与绝望中拯救出来。他迷上了数学。
(这些感情如阵阵飓风,吹拂在我动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层痛苦的海 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2.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 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的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 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4.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 情心总是把我带回尘世。
饥饿的侵袭
孤独、惊恐的儿童
死 于 流 弹 的 平 民 Nhomakorabea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 他最执着最痛苦的?
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对于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有一 个人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答案――“我 觉得人为什么活着不能把它考虑大 了,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人又是 群居生活的,我们的生活内容很多, 只要每个人能够为我们的生活中任 何一片领域的进步而努力工作着, 无论最终他是否有成就,他的人生 都是有意义的。死只是终点,不是 目标,进步的过程才是我们每一个 普通人共同的人生目标。

《我为什么而活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我为什么而活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 上册
《散文两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 主讲人: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2.了 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3.启迪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 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 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 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 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20世纪初, 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 的“类型论”。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 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意思是说 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 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 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 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初读感知
3、思考: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 由或三个目标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 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 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精读品味
通过再次阅读,谈谈你对以下句子的理解。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 濒临绝望的边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 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 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为表彰他 “捍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 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最具天才的预言
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写道:“中国人民日常生 活中除了有点懒散和缺乏激情外,大凡聪明能干而又多心 多疑。但是,这只是他们性格中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 中国人又很会狂热激动,而且常常是一种集体的狂热激动。 正是中国人性格中的这种因素使他们变的不可捉摸,甚至 对中国人的将来也难以预料。你可以想象他们中一部分人 会变成积极的布尔什维克者、勇敢无畏的抗日救国者、狂 热的基督徒或狂热地献身于某个最终宣称自己为绝对统治 者的领袖。”
罗素的这些言论都写 于1925年以前,他能 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 思 、 列宁主义的态 度,预料到中国可能 会发生的抗日战争, 预料到没有外 国人奴 役的、以毛泽东为代 表的中国命运主宰者 的诞生!
知识的挖掘者
1、作为数学家,他发表了《数学原理》,提出了 “罗素悖论” 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2、作为哲学家,他发表了《西方哲学史》。此外,还有《人类知 识的范围与界限》、《怀疑论》、《权威与个人》、《我的哲学 思想的发展》。1950年由于他“多产而重要的哲学著作而获得了 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3、作为文学家,他的小说集《郊外的撒旦》和《伟大人物的梦魇》 被评价为具有18世纪讽刺作品的格调。1967年至1969年间,罗素 先后出版了三大卷自传。 4、此外,他还写下了众多著作,如《社会重建原理》、《神秘 主义与逻辑》、《心的分析》、《婚姻与道德》、《教育与社会 秩序》。
阅读课文,思考:
罗素为何而生,为什么?
渴望爱情
我为什么而活着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关于罗素的爱情:

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 性,经历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他始终是真 诚的,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 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 的心将褊狭得多。”
经历漫长的岁月 我寻求安宁 我找到狂喜, 我找到烦恼, 我找到疯狂, 我找到孤独, 我找到孤寂的痛苦, 它啮噬着我的心, 但安宁我从未得到!
我 为 什 么 而 活 着
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追求知识(罗素的学术成就)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 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 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 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到了垂暮之年, 行将就木, 我认识了你! 认识了你, 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 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 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 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什么是生命 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 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
我 为 什 么 而பைடு நூலகம்活 着
带来狂喜
渴望爱情
摆脱孤寂
体会美好人生境界 (见到天堂 的缩影)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 “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 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谈谈你的理解。
• 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 总是把我带回尘世。”那么现实世界怎样?罗素面对 现实又是何感受? • 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 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 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饥饿的侵袭
饥饿中的孩子
我好饿
尼日尔饥荒
孤独、惊恐的儿童
父亲被杀后的伊拉克女孩
孤 苦 无 依 的 老 人
除夕之夜,睡在深圳街头的老人
死 于 流 弹 的 平 民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 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 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 核签名运动。 •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 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 苦的?
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 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 深不可测的深渊。”谈谈你的理解。
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 感觉。其意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辛身经历过可怕孤 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 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 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 这孤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和平的使者
崇高而伟大的情怀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我为什么而活着
同情苦难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 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 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 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 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 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于水火 之中。
一些国家关于知识的名言
知识比金钱宝贵,比刀剑锋利,比枪炮威力大— —俄罗斯 知识上的“聋”,会导致精神上的“哑”——丹 麦 知识的用处就是夜行人的火把 ——沙特阿拉 伯 知识可羡,胜于财富——英国 知识能使你增加一双眼睛——叙利亚
我 为 什 么 而 活 着
饥饿中的孩子 同情苦难 被压迫被折磨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保卫和平的战士
1954年12月,因美国试验了第一颗氢弹,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 表了《人类面临的危险》讲话。1955年,他发起了有名的诺贝尔 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签名运动,并筹备了世界各国科学家 讨论废除核武器问题的会议。 1958年,他组织了核裁军运动。 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 国防部门静坐示威,结果被判处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他卖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罗素提出强烈抗议。 他作为一名国际和平战士,成了西方许多国家左派学生和群众中 的一面旗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