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使用

合集下载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一、虚词的定义与分类虚词是指在语法上没有具体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或衔接其他词语的作用。

它们常常用来构建句子结构、表达关系和进行修辞。

虚词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包括汉语、英语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虚词的用法和举例。

1. 虚词的分类根据不同功能和用途,虚词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虚词分类:(1)连词:如“和”、“或”、“但”等,在句子中起连接上下文及并列或转折关系的作用。

(2)介词:如“在”、“向”、“对于”等,主要用来表示位置、时间、方式等概念,并与其他成分搭配使用。

(3)助动词:如“is”、“am”、“will”等,在动词前面加以辅助时态、语气和否定等方面的意义。

(4)情态动词:如“can”、“may”、“should”等,表示情态、可能性或推测性操作。

(5)代词:如“我”、“你”、“他们”,表示代替名词或名次短语的意思。

二、虚词用法的主要特点虚词的用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1. 操作灵活性虚词的使用较为灵活,可以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的需要进行增加、更换或省略。

这样的操作能够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精炼、流畅。

2. 指示导向性虚词在句子中往往起到指示或引导作用,帮助读者理解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运用虚词,可以准确表达句子之间逻辑关系。

3. 强调语气某些虚词在句子中起到强调某种意义或情感态度的作用。

通过这种手法,可以使句子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虚词举例及运用分析1. 连词举例(1)并列连词“和”:例如:“我喜欢吃水果和蔬菜。

”该连词连接了两个并列的名词短语,并表示它们属于同一类别。

它对于构建复杂但平衡的句式结构非常有用。

(2)转折连词“但”:例如:“他很聪明,但懒散。

”该连词引导了一个转折关系的句子部分,将前后两个相对矛盾的观点进行对比。

这样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富有层次感和逻辑性。

2. 介词举例(1)时间介词“在”:例如:“我通常在晚上九点读书。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

不仅 而且”表示递进关系, 而此分句间实际是并列关系, 而此分句间实际是并列关系, 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 ②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雪,天亮后不但没故 使用“不是……而是 较为恰当。 而是” 使用“不是……而是”较为恰当。
不仅是等速 ③科技进步表明:人类的发展不仅是等速 科技进步表明:人类的发展不仅是 度运动,而且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 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 度运动,而且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 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不管收费惊人 收费惊人, ④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不管收费惊人, 许多家长依旧趋之若骛。 尽管工作怎样忙, 尽管工作怎样忙 许多家长依旧趋之若骛。\尽管工作怎样忙, 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12
“在”改“从” 。 “从” 表示 起于, ……做起点 之意, 做起点” “起于,拿……做起点”之意, 表示时间、处所、 “在” 表示时间、处所、范围 等。
“报刊杂志”非现代化的传 报刊杂志” 播媒体“ 无着落。 播媒体“更”无着落。 和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报刊杂志相比, ⑤和靠文字传递信息的报刊杂志相比,电
9
虚词误用类型举例
位置不当 误判关系 词意不清 搭配不当 不合逻辑 滥用虚词1 滥用虚词1 漏用虚词 虚词误用
①从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 大量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 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②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③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 由于游泳技术的提高, 游泳技术的提高 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众性游泳活动提供了条件。 ④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种种不爱惜人民币的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对 错误做法, 错误做法,以及随意将人民币放大后销售的违 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法行为,尚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⑤这所大学非常有名,吸引了来自于一百多个 这所大学非常有名,吸引了来自于 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介词滥用 ,造成成分残缺,形成语病。 造成成分残缺,形成语病。

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虚词也叫无义助词,它们并不能独立构成一句,但是对句子形式和语义的表达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虚词也叫无义助词,是指没有语义,只起连接或缓冲作用的助词或构词成分,包括:定冠词、不定冠词、代词、副词、介词和连词等。

首先,定冠词。

定冠词可以用来指某个特定的人或物,比如“the apple”表示的是一个特定的苹果。

定冠词也可以引导名词性短语,来指代某个特定的人或物,比如“the man in the room”表示的是这个房间里的某个特别的人。

定冠词还可以用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情况。

比如“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表示的就是英语的重要性。

其次是不定冠词,不定冠词指的是a和an。

它们指的是某一类中的任意一个,比如“a ball”就是指任意一个球,而不指特定的一个。

这两个不同的冠词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a表示的是元音音素前的单词,而an表示的是辅音音素前的单词。

接下来是代词,代词可以用来替代名词,比如“he”表示的就是他,“she”表示的就是她,“it”表示的就是它。

代词有主格和宾格之分,比如“I”表示的就是主格,“me”表示的就是宾格,使用时要注意区分。

还有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以及整句的词,比如“quickly”表示的就是速度快。

这些副词可以提供关于时间、地点、程度等方面的细节信息,比如“yesterday”表示的就是昨天,“here”表示的就是这里,“very”表示的就是非常。

此外,还有介词,介词是一类词语,用来连接名词、代词、动词或介词短语,形成一个短语,比如“in the room”表示的就是在房间里,“on the table”表示的就是在桌子上。

介词往往会跟随一个名词或代词,以表示具体的意义,比如“in the morning”表示的就是在早晨。

最后,还有连词,连接短语、从句或句子,把它们连成一个整体,而且有着不同的功能,比如“and”可以表示并列关系,“but”可以表示转折关系,“because”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词典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词典

虚词的用法和举例现代汉语词典一、了解虚词在现代汉语中,虚词是不具有独立意义、无法单独使用,仅能与实词结合使用来构成句子或短语的一类词语。

虚词通常起到连接、修饰、情态或补充等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虚词的用法以及提供一些常用虚词的举例说明。

二、介绍虚词分类和示例2.1 虚助词:是指可以辅助动作或表示状态等含义的虚词。

例如:“着”、“了”、“过”等。

2.1.1 “着”“着”是最常见的一个虚助词之一,它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者存在某种状态。

“着”在口语中频繁使用,在书面语中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1)表示持续性动作:例如,“他坐在书桌前写字着。

”(2)表明结果状态:例如,“雪花飘落下来,覆盖住了整个大地。

”这里“覆盖住了整个大地”就是一个结果状态。

2.1.2 “了”“了”通常表示动作已经完成了或者有某种变化,“了”在句子中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表示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他昨天来了。

”这里“来了”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已经完成。

(2)表示变化的结果:“天气好了。

”这里“好了”表示天气发生了变化,之前是坏天气,现在变好了。

2.1.3 “过”“过”通常表示经历某个动作或状态并且已经结束。

“过”在句子中使用时常见的场景包括:(1)表示曾经实施过:例如,“我去过北京。

”这里“去过”表示曾经有一次去北京的经历。

(2)用于疑问句中,询问是否曾有某种体验:“你吃过火锅吗?”这里“吃过”表示询问对方是否曾经尝试吃火锅。

2.2 虚词介词虚词介词是一类表达位置、方向、时间、方式等关系的虚词。

以下是几个常见虚词介词及其用法:2.2.1 “在”“在”主要用来表达处于一定空间位置或者正进行某种活动的状态。

例如,“书籍放在桌子上。

”这里“在桌子上”表达书籍存在并放置于桌子上的位置。

2.2.2 “向”“向”表示朝着某个方向或目标进行动作。

例如,“他向前跑去。

”这里“向前”表示他往前跑的方向。

2.3 虚词连词虚词连词是一类用于连接句子、短语或词与非句子成为完整句子的虚词。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一、虚词的概念与分类在文言文中,虚词是指除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外的一类词类,主要包括助词、语气助词、介词、连词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语义和结构的作用,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思想和情感。

1. 助词:助于动态或静态动作动态化,使句子具有更加丰富的含义。

2. 语气助词:用来表示说话人的情感色彩和语气。

3. 介词:用来表示空间、方向、方式等关系。

4. 连词:连接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起到衔接、转折等作用。

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与意义1. 助词①能:表示“可能”的意思,有可能会发生某事情。

例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离骚》)在这个句子里,“能”表示可以根据天候条件而导致海上航行困难。

②得:表示能够完成某种动作或者达到某种状态。

例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花底·登鹳雀楼》)这句诗中,“得”表示通过在楼上观赏风景能够了解雨中花落的情况。

2. 语气助词①啊:表示感慨、援引事实或确认等。

例如:“燕于飞也,时哉乎!舍昆仑之巅而下者三万六千岁矣!”(《拟刘琨书》)这段话中,“啊”表示对燕子的神奇飞行做出感慨。

②哉:用于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达一种思考或对事物的震惊、赞美等情感。

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世说新语·任诞篇》)这段话里,“哉”表示对生死的思考,深化了此言论。

3. 介词①於:表示时间、方位、动作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轼《浪淘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句词中,“於”表示向、往的意思。

②乎:表示疑问,常用在句末,表达对事物的怀疑或询问。

例如:“今聪者听之若座中人出言也;愚者听之若隔室中人出言也。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这段话里,“乎”表示对前面所说的情况进行确认或呼应。

4. 连词①而:连接并列成分、转折、衔接等。

例如:“秣陵虽好,吾不能老骥美焉。

”(刘禹锡《陋室铭》)这句话中,“而”表示内容上存在一种递进与反差的关系。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

㈢知识积累 虚词误用
• 3、重复赘余 • ①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 不再互相拥挤。(“互相”表意上与“拥挤”重复, 应去掉这个副词) • ②其实,细究起来,“华厦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 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 稳定范畴。(“并非”是一个副词组合,表示略带反 驳意味的强化否定,相当于“并不是”。它与后面的 “是”重复,应去掉“是”才行) • ③岳飞戎马一生,是一位抗金英雄,可最后终于被奸 臣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在风波亭。(“终于”与 “最后”重复,去掉这个副词)
㈡经典案例
• 【案例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是( ) A •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 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 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 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 那是音乐、绘画 书籍。 • A、迷醉 不止 不管 还是 • B、陶醉 不只 不管 还是 • C、迷醉 不只 如果 或者 • D、陶醉 不止 如果 或者
正确使用虚词
一正确使用虚词


⑴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 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 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 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如: 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 竟然、居然等。
㈡经典案例
• 【案例3】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 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 • 语言的形式 ① 是美的,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 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③ 语言 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 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 ⑤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 回事,⑥ 这间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 声音来表现的。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

四、古今比较法
(通过与现代汉语比较来判断虚词用法)
有的虚词沿用下来,古今用法相同, 有的虚词沿用下来,古今用法相同,如《与妻书》中“使吾勇 与妻书》 于就死也” 于就死也”的“于”,与现代汉语“善于”“敢于”用法一样。有 与现代汉语“善于”“敢于”用法一样。 ”“敢于 的虚词用法发生了变化, 的虚词用法发生了变化,如“也”,在文言文中作语气助词用,有 在文言文中作语气助词用, 两种情况:①用在句末,表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等语气。如 两种情况: 用在句末,表判断、肯定、疑问、感叹等语气。 《寡人之于国也》中“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庄 寡人之于国也》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暴见孟子》 暴见孟子》中“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②用在句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中,表停顿,用以舒缓语气。如《季氏将伐颛臾》中“丘也闻有国 表停顿,用以舒缓语气。 季氏将伐颛臾》 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现代汉语中“ 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现代汉语中“也” 则作副词用,表同样、并行等意义。有的虚词作用则完全消失, 则作副词用,表同样、并行等意义。有的虚词作用则完全消失,如 起提顿作用的“ 起提顿作用的“者”,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之”等。 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的“
②如果“以”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以” 如果“ 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 起连接作用,是连词。 游褒禅山记》 起连接作用,是连词。《游褒禅山记》中“余 与四人拥火以入”“险以远,则至者少” 与四人拥火以入”“险以远,则至者少” 。 ”“险以远 ③如果“以”后面是表示事因的词语或短语, 如果“ 后面是表示事因的词语或短语, “以”作连词,可译为“因为”。如《陈情表》 陈情表》 作连词,可译为“因为” 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游褒禅山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游褒禅山记》 中“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一、什么是虚词及其作用虚词,又称虚助词或灵活虚词,是指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表示一种语法关系或修饰其他成分的词类。

它们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18个常见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二、介词1. 关于“在”字“在”字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介词之一。

“在”字可以表示位置、状态、时间等多种含义。

例如,“我在屋里”表示位置,“我在学习”表示状态,“我要在六点起床”表示时间。

2. 关于“对于”字“对于”字主要表示观点、态度或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关系。

“对于你来说,这个问题难吗?”表达了提问者想了解对方观点和看法的意图。

3. 关于“因为”字“因为”字主要引导原因状语从句,在句子中说明产生某种结果的原因。

“因为下雨,所以他没有去跑步。

”这个句子中,“因为下雨”的部分解释了“没有去跑步”的原因。

三、连词1. 关于“并且”字“并且”字主要起到衔接的作用,表示两个或多个事物同时存在或同一时间发生。

“她既漂亮,而且聪明。

”这个句子中,“并且”的作用是将两个描述女性优点的形容词进行衔接。

2. 关于“或者”字“或者”字主要表示选择关系,表达在几种可能性中选取一种进行。

例如,“下雨了,我们可以选择去看电影或者待在家里读书。

”四、助词1. 关于“了”字“了”字起到标志动作已经完成的意义,可以表示过去或将来的动作。

“他昨天买了新房子。

”这个句子中,“了”字表示这个动作已经在过去完成。

2. 关于“得”的用法与意义“得”字可以表示程度、结果等含义。

例如,“他跑得很快”表示跑步的程度很高,“你做错了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五、副词1. 关于“很”的用法与意义“很”是一个常见副词,它表示程度,修饰形容词、副词等。

例如,“她很漂亮”,其中“很漂亮”表示了漂亮的程度。

2. 关于“还”的用法与意义“还”字可以表示程度、时间上的限制。

“我还有一些事情要做”表示现在还没有完成,还需要继续做下去。

六、助动词1. 关于“能”字“能”字表示可能性和能力,“他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表示他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 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因为”、“由 于”等。 《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 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在”、 “从”。
• 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 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 领”。《战国策· 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 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 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连>
• 1.表并列关系。 《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 • 2.表相承关系。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3.表示递进关系。 《劝学》:“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 • 4.表转折关系。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⒌表修饰关系。 《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 ⒍表假设关系。 《信陵君窃符救赵》:“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 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王昌龄
•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 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 耕,年近而立,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 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 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 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 刺史闾丘晓所杀。 •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 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杜牧
•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 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 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 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 刺史等职。 •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 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 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 • 《清明》《泊秦淮》《山行》《阿房宫赋》

• ①<动>到……去。 《为学》:“吾欲之南海。” • ②<代>指示代词,“这个”、“这”、 “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 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③<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 “它”、“它们”、“他们”等。 《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之。”
• ④<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 《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⑤<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 “您”。《汉书· 蒯通传》:“窃闵公之将 死,故吊之。”
•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 没有实义。 《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
• ⑿<助>用在“前”、“后”、“内”、 “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 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 《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 “在”、“到”、“从”等。 《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出师 表》:“受任于败军之际。”
•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 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 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 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 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 情恋,乃凄然愍之,即赦免罪。
•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 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东 方朔说:“皇上残忍且固执任性,别人求 情,反而死的更快。你临刑时,千万不要 说话,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我会想办 法激将他。”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 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 回顾武帝。东方朔在武帝旁边说:“你还 不赶快离开!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 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为什么还要 回头看!”武帝虽然固执任性,心肠刚硬, 但是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 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 过。
• 本故事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 为古代笔记本小说集,主要记录了西京长 安的轶闻,大多不可考证。故事原型出自 《史记》,救乳母的故事非东方朔,而是 当时受宠的倡优郭舍人。

• <名>颊毛;胡须。《周礼· 考工记》:“深 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 <代>通“尔”你,你的。《记王忠肃公翱 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 侍母。” • <动>通“如”。好像《察今》:“军惊而 坏都舍。”
• ⑥<副>仅仅;只。 《垓下之战》:“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 ⑦<副>又。 《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 之会。” • ⑧<副>甚至。 《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⑨<连>于是;就。 《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唐) 王之涣
• ⒎表因果关系。 《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⒏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 《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 耶。”
• <助>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 《论语· 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 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口技》: “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记》: “已而主题的文学形式。20 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 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 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 1985年韩少功率先在一篇纲领性的论文《文学的"根 "》中声明:"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 的文化土壤中",他提出应该"在立足现实的同时又对 现实世界进行超越,去揭示一些决定民族发展和人 类生存的迷。"
• ⑿<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 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 ⒀<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 “而”“来”“用来”等。《师说》: “作《师说》以贻之。”
• ⒁<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 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 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 ⒂<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 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 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 岂有意哉!” • ⒃<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 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⒄<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 “无以,则王乎?” • ⒅<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 者,以义耳。”
• 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引起各方争 论,2000年,由《亚洲周刊》邀两岸三地专家评 为“中国二十世纪小说百部经典”之一,排名第 22位。 • 1980年、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 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 2007年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杰出作家 奖”;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 文学奖等。作品分别以十多种外国文字共三十多 种在境外出版。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昆德拉著)、《惶然录》(佩索阿箸)等数种 出版。
•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 于”、“因为”。 《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 “向”等。 《捕蛇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
•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 “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 等字和它相应。《伶官传序》:“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⑥<词缀>用在动词前,无义。 《诗经· 葛覃》:“黄鸟于飞。”
韩少功
• 韩少功,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 • 早期代表作品有《月兰》、《西望茅草地》。 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的主将,发表《文学的 根》,提出“寻根”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 了这一主张。这一时期代表作有《爸爸爸》、 《女女女》、《归去来》等,表现了向民族历史 文化深层汲取力量的趋向,饱含深厚的文化哲学 意蕴。 • 韩少功“天涯体”散文在当代独树一帜,《性而 上的迷失》、《完美的假定》、《革命后记》等 作品既有形式美感,又以思想见长。
• 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 “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 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
• ⑩<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 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 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 入。”
• ⑾<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 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 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
•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 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 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 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 精美的酒杯盛着甘醇的葡萄美酒,将要喝的时候 琵琶声响了起来,韵律使人心潮澎湃。开怀畅饮 吧,就算是醉倒沙场,诸位也请不要见笑,自古 征战沙场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