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是九年级政治第二课的第一框题,本框题主要让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体的关系,增强关爱集体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

(3)知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

(3)懂得关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在集体中团结他人。

2.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2)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

(3)发扬集体好作风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责任意识。

(2)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3)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1.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 如何关爱集体。

【教学难点】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

【教学方法】活动式、体验式、讲授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指导学生阅读材料《16岁意味着什么》:小刚16岁生日那天,很认真地问妈妈:“16岁意味着什么?”妈妈回答说:“它意味着责任。

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承担一些责任。

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能勇敢;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能无私;也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男子汉迈向成熟,就必须为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承担责任。

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你才会更加成熟。

”教师:小刚妈妈的回答给你什么启示?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必须为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只有学会承担责任,我们才能健康成长,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和过有意义的人生,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会承担责任?应该承担哪些责任?这就是第二课要学习的内容。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案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案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案一、使用目标:1、能够明确班级集体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集体关爱的概念和内涵。

2、能够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应该承担对集体的责任,以身作则,带头参与班级集体活动。

3、能够掌握一些实际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珍惜集体文化,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授课重点:1、概念的讲解2、班级关爱的反思3、班级关爱的实际方法和技巧三、授课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班级关爱的概念和内涵2、如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反思班级关爱的实际行动3、如何教授班级关爱的实际方法和技巧四、课前准备:1、准备白板、黑板、笔、讲义2、准备班级集体活动的真实案例3、准备让学生参考的一些班级集体管理的资料和经验五、授课内容:1、导入环节(5分钟)在班集体管理方面,我们通常关注的是学生的日常表现,如言语、动作、风度等。

这些方面的表现也许并不显著,但是它们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班级的发展。

那么,作为一个学生,你是否能够认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关心和维护班级集体呢?今天,我们将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2、讲解班级关爱的概念和内涵(10分钟)接着,我要和大家分享下班级关爱的概念和内涵。

班级关爱,就是帮助班级成员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

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精神文化素质、综合品德能力等多个方面。

班级关爱的核心是帮助班级成员互相关心、尊重、帮助、信任和支持。

班级关爱可以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

3、反思班级关爱的实际行动(30分钟)接下来,我们来反思一下我们在班级关爱方面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班级集体建设:是否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参加班级建设和管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2.班级关系:是否能够与班级成员谈心、关心他人、为他守密?3.班级卫生:是否爱惜班级的设施、环境,保持班级整洁卫生、养成好的卫生习惯?4.班级纪律:是否遵守班级纪律、班级规章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规劝或者举报?5.班级文化:是否珍爱班级文化,了解班级传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这个分组探讨,让学生真正反思和了解自己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和担当。

初中思想品德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

树立关爱集体,人人有责的意识。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学案,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和互相检测相关基础知识,并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教师作适当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是集体的一员难点:关爱集体,人人有责【教学准备】课件、课堂练习、学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小刚16岁生日那天,很认真地问妈妈:“16岁意味着什么?”妈妈回答说:“它意味着责任。

孩子,你长大了,要学会承担一些责任。

因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才能勇敢,才能无私,才会有不断前进的动力。

男子汉迈向成熟,就必须为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承担责任。

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你才会更加成熟。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妈妈的话的?(小组讨论后回答)小结: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讲授新课:(一)小组协作,自主学习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课文内容的自主学习,时间10分钟,根据问题提示,边学习边讨论,问题提示如下: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3.我们应该如何关爱班集体?(二)课堂讨论,解答疑问宣布小组进入竞赛状态,以抢答形式回答提示中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讨论一:请你来判断:我校九年级某班,有些同学:1.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很少有人愿意参加集体活动;2.上课时常有人讲话,影响老师教学;3.卫生打扫马虎;4.走在路队中爱讲话;5.晚自习时总爱大声说话;……………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然后再提问并讲解:1.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2.如何改变班级的这种状况?讨论二:1.为什么众人拾柴会火焰高?2.为什么会三个和尚却没水喝?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请部分学生发言(三)情感升华,争做好公民播放歌曲《团结就是力量》,燃起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怀,立志做一个对集体负责任的人。

教学设计4: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教学设计4: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二、设计思想【设计理念】从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益于集体等角度,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细微表现,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履行对集体责任的情况;观察哪些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利益同学的表现,在反思和比较中进行自我教育,增强关爱集体的责任【教材分析】本框主要从我是集体一员和关爱集体两个方面展开。

着重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体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激发学生自觉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既承接了学生前面对“责任”的认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学习,又为后面学习《承担关爱社会责任》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甚了解,从而自觉不自觉地逃避对集体的责任。

对集体要求多,却不愿履行对集体的责任。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是学生正确认识个体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好作风,在集体中团结他人。

提高学生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的能力。

【方法与途径】运用典型事例与比较法,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运用学生讨论与反思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关爱集体的良好习惯。

【情感与评价】关注学生内心感受,采用学生自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树立集体归属感,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关爱集体是本节的重点;学生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理解是难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众人划桨开大船》光碟,制作“集体树”课件,观察、了解学生关心集体的情况。

学生准备:搜集班级中不关心集体学生的表现,班级中热爱集体的典型事例;制作卡片的彩纸和彩笔。

六、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欣赏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多媒体播放)师:听完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人多力量大生:团结就是力量生:我们要相互团结,关心集体师:我们班集体犹如一艘船,每一位学生就是舵手,要让这艘船乘风破浪、永远前行,就需要我们每个同学自觉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案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案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集体意识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担当集体成员的意识和责任感;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教学内容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集体意识的重要性;3.担当集体成员的意识和责任感;4.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担当集体成员的意识和责任感。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意识的重要性;2.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集体的态度和意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集体意识的重要性,以及作为集体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3.实践法: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min)通过展示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讲解(15 min)通过视频、PPT等形式,讲解集体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担当集体成员的意识和责任感。

3.小组讨论(20 min)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探讨集体意识的重要性,以及作为集体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4.实践活动(40 min)组织学生参与集体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重要性。

5.总结(10 min)通过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集体的态度和意识;2.小组讨论的过程和成果;3.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表现和反馈。

七、教学后记本次教学尝试了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重要性,培养其担当集体成员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效果良好,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仍需加强。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彼此关爱。

水平目标养成关爱社会的实践水平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关爱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形成“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的责任意识,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

教学重点树立关爱社会的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活动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学过程3.各组交流。

4.教师指导、归纳。

依据学生的学习思路,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归纳成“既要承担社会责任,有又在协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结语做为一个公民,我们要做到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做一些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公民的事。

板书设计附录一:日本殖民者的经济掠夺日本占领台湾后,在“工业日本,农业台湾”政策主导下,对台湾人民实行了敲骨吸髓的经济掠夺,增强日本的经济实力,为其侵略扩张作准备。

日本殖民者刚刚确立在台湾的统治之时,就立即下令展开森林、土地的调查工作,实行所谓“丈地归官”及“土地所有权申报”。

凡是无主土地及手续证明不完备的全部收归官有,并对私人土地课以重税。

这样一来,收成不好的土地则入不敷出,所有者也就不敢申请所有权。

全台土地面积370.7万甲,归日本政府及日本财阀所有的就达264.3万甲,占土地总面积的68.5%。

台湾的地向来缺乏明确的主人,日本殖民者便无耻地宣布收归官有,这样,97%的林地就变成了日本殖民者的私有财产。

为垄断高额的商业利润,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实行专卖制度,不但食盐、烟、酒、火柴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而且还把在日本国内禁止吸食的鸦片在台湾实行专卖,毒害台湾人民。

当时,台湾的樟脑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日本殖民者也实行专卖。

仅仅依靠对鸦片和樟脑的专卖,他们就攫取了高额利润。

而因专卖增加的负担则分摊到台湾人民的身上。

为了搜刮台湾人民,台湾总督府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向台湾人民征收80种以上的苛捐杂税。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知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②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积极维护集体利益③关心集体,团结他人,树立“我是集体一员”的归属感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九年级思品第一单元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的第一框,第一课学生认识了自己责任与角色后,在本课中要认识自己具体责任,而本框则是对集体责任的具体认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对之后社会责任的认识起到一个铺垫作用,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责任意识,做个负责任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体和个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教学难点:关心关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对自己的责任有了一定的体会和理解,但是对自己具体责任还欠缺认识,对如何做一个有责任的人不能全面把握,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地方,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对于个体与集体,对集体的责任需要在本课中有一个具体的了解,首先树立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讲授法、谈话法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ppt展示故事:蚂蚁抱团冲出火灾求生提问:故事中是什么力量让蚂蚁获得了重生?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悟?学生思考并回答:团结的力量、求生的欲望···团结就是力量,牺牲精神···教师展示课题: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提问:谁来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学生思考并回答:我们每个人(二)模块一:我是集体一员教师提问:你们班是不是一个集体,你跟集体有怎么样的联系(或者关系)?学生全体回答:是!学生(单个)思考并回答:我是我们班一员,我们班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组成的教师提问:你们班能离开你们而存在么?学生思考并回答:不能,那就只是一个名称了教师:ppt展示集体个与个体的关系示意图:集体个体教师:ppt展示雷锋同志的一句话:”理解集体和个体的关系: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拥有无穷的力量,集体和个人相互依存教师ppt展示关系示意图: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提问是否两者也存在这样的关系?教师ppt展示两个不同班级的情况,提问班集体会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对个体的影响?学生同桌讨论并展示回答:镜头一中的班级会越来越差,学生成绩也会受到影响镜头二中的班级会越来越积极向上,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教师提问:从中,你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并回答:也是有联系的,相互影响教师小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第一课对责任的含义、来源、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等问题进行一般性的探究之后,从“个人与集体”角度进一步具体展开,意在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血肉相连的关系,引导学生懂得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学生分析】一些学生对责任心、责任感、责任没有正确认识,看重个人得失,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能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具有关爱集体的的实践能力、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设置、自学思考、互动学习、小组讨论等手段掌握本节课知识,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践行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集体的力量,懂得“我是集体一员”的归属感;关爱集体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

4、科研目标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做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教学,以学生的合作探索为主,各个环节都强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目标。

【重难点】重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难点:关爱集体,人人有责【教法】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是:(1)归纳法;(2)讨论法;(3)情境教学法【学法】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1、深入学生,了解本班好的方面及存在问题,为开展教学奠定前提。

2、搜集、整理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课前收集班级关爱集体的事例。

【教学流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课—————个人和集体的关系1、播放Flash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并请学生在慷慨激昂的旋律中思考:这支歌给予我们哪些启示?2、学生畅谈,教师总结:一支竹蒿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与利益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由两目组成,第一目“我是集体的一员”主要讲个体与集体、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二目主要讲关爱集体的表现。

三: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已具备一定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点的能力。

能发现知识的逻辑思路及结构。

针对学生集体意识淡薄,利用身边的事例着重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设计意图:
通过目标任务、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自主形成观念突破教学重点。

结合现实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突破教学难点。

形成知识体系,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

五: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确定目标任务
六: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弄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关爱集体。

八:教学方法、手段: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己举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以及美妙的歌曲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中的一首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一起唱
(教师提问):(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什么?(2)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
(1)歌词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这些歌词说明了学会负责任,在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二)讲授新课
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 、我是集体的一员
(为什么毕业20年后能感觉到当初集体的温暖)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的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什么影响)
(2)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过渡: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你遇到到过这种类似的现象吗?假如让这种现象延续下去,我们的班级将会……
(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
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2、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过渡:如何关爱集体?学生自己例举班中关爱集体的事例或自己了解的关爱集体的事例。

从中引导学生归纳出关爱集体的表现: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学生表演短剧)
(三)思考:
1、为什么众人拾柴火焰高?
2、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有水喝?
(读故事,唱歌曲)
(方法:阅读—讨论—发言—归纳)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从而能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

关爱集体,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师生一起唱《爱的奉献》,升华主题。

(五)巩固新课:
先放一遍板书,老师一边问学生一边回答讲过的知识点。

师生一起唱《爱的奉献》,体会其中的歌词说明的道理。

学生谈感受(说感言)
(六)感情升华:以世界艾滋病日提示下节课内容—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
师生一起唱《爱的奉献》。

{七):板书设计:
第一框承当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我是集体的一员
1 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2 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
二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2如何关爱集体?
(八)课后作业
(1)单项选择题
1.下面哪种行为不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A.只要自己认为对集体有利的事,就要顶住压力坚持到底B.在集体遇到困难时,自己尽心尽力帮助解决C.主动与他人合作,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D.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不让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而受到影响2.下星期一学校有外事活动,某国家教育代表团要参观上午的学生活动,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升旗仪式上严格遵守纪律,满怀深情地高唱国歌,遵守升旗仪式的有关规定,显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老师的做法是()A.弄虚作假B.临时抱佛脚C.崇洋媚外D.爱国的表现3.下面关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不正确的观点是()A.可以承担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B.可以帮助他人
C.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D.可以因此获得一些殊荣
(2)是非判断题
1.班级进行班干部民主选举,在收上来的选票中竟有人写上了萨达姆。

老师组织同学们就此事进行讨论。

小刚认为,选谁是选举人的权利,集体应充分尊重每个人的选择。

小刚说得对。

()
2.真正对国家负责其实只是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能挺身
而出,为国家分忧,与国家共渡难关。

()
3.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因此,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
十:课后反思:
1、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2、本地区学生身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学生缺乏良好家庭教育,对纪律比较放任自由,对学习目的不明确,显得比较缺乏责任感。

3、本校学生学习理解能力较弱,对于抽象内容较难理解,对史实资料了解较少,因此应从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举例和发表见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内容不宜拓展太多,以免适得其反,使学生逐渐形成社会责任感。

4、在教学活动和中能紧密围绕课标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合理,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主体,切实提高学生能力,不同学生有所收获。

利用现实事例贴近学生生活,起到了巩固教学效果得作用,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扩大了知识面。

在目标任务部分应更多考虑学生能力和完成情况
5、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走下讲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要深入课堂,时时监控,最好不要袖手旁观,要和学生“打成
一片”,参与他们的讨论。

当学生讨论时,或者旁听,或者进一步提出问题,或者指导,或者答疑,或者与他们争辩,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非常准确地把握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困惑,可以马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下一步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

总之,我们要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理念,大胆尝试,不断摸索,让教学真正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我们的政治课堂充实又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