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三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检测:板块四专题十三第五节尺水兴波起波澜

合集下载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模拟测试卷(四)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模拟测试卷(四)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五)(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九寨沟的湖泊独具特色。

湖水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

雄浑的,碧波噌吰;平静的,水波澹澹。

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远山,近树,倒映湖中。

一湖之中,鹅黄、黛绿、赤褐、绛红、翠碧等色彩组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激溅起无数小水珠。

视角移动,色彩亦变,一步一态,变幻无穷。

有的湖泊,微波细浪,璀璨成花,远视俨如燃烧的海洋( )有的湖泊,湖底静伏着钙化礁堤.,朦胧中仿佛蛟龙游动。

整个沟内,奇湖错落,目不□接。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文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睱B.遐C.瑕D.暇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chéng tí B.chéng dīC.dèng dī D.dèng tí答案:B3.下列填入文中“()”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分号B.句号C.顿号D.逗号答案:A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昆明湖上面就是________的万寿山,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颐和园的全部风景。

②博鳌亚洲论坛会定址海南博鳌,让海南在国内外________。

③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突然________,成为人人都知道的人物。

A.声名大噪闻名遐迩声名鹊起B.闻名遐迩声名大噪声名鹊起C.声名鹊起声名大噪闻名遐迩D.声名大噪声名鹊起闻名遐迩解析: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可作定语,修饰名词。

声名大噪:由于名声高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强调知名度的程度高。

既可用来形容人,也可用来形容物(例如景区)。

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强调知名度提高的速度。

多用来形容人。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

2019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检测试卷(含答案)删除该段落,因为它没有明显的问题。

2.改写后的第一段: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并不想过多讨论“送去主义”,因为这样做显得过时。

相反,他想鼓励我们变得更加节俭,不仅要接受别人送给我们的东西,还要积极地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拿来主义”。

3.改写后的第二段:我们曾经被“送来”的东西吓到了。

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各种小东西——这些洋货让人感到恐惧。

但实际上,这是因为它们是“送来”的,而不是我们自己去获取的。

因此,我们需要开阔视野,发挥自己的智慧,积极地去获取我们需要的东西。

4.改写后的第三段:假设我们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先的努力(不管是通过欺骗、抢劫、合法继承还是嫁妆),得到了一所大房子。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去“拿来”。

但是,如果我们反对这所房子的前任主人,害怕自己的东西被污染,踌躇不前,那就太懦弱了;如果我们勃然大怒,放火把整个房子烧掉,那就太愚蠢了。

相反,我们应该像“拿来主义者”一样,占有并选择我们需要的东西。

我们可以吃鱼翅,但不必用它来招待贵宾;我们可以使用鸦片,但不必把它当众摔进马桶里,而是可以送到药房里治疗疾病。

当然,对于那些没有用处的东西,我们可以选择毁掉。

总之,我们需要积极地去获取我们需要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新的人,成为一个新的文艺。

褒禅山,又称华山。

唐代浮图慧褒在此建庐,最终葬于此地,故后人称之为“褒禅”。

现在的慧空禅院即为褒的墓地。

距离慧空禅院东边五里处,有一个叫做华阳洞的地方,因为它位于华山的阳面而得名。

距离洞口不到一百步的地方,有一块碑文倒在路旁,虽然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但仍可辨认出“花山”三个字。

现在华山下面的平地上,有一个泉眼涌出清泉,游客络绎不绝,这里被称为前洞。

从山上往下走五六里,会看到一个洞口,洞内非常寒冷,深不可测,即使是热爱探险的人也不能到达底部,这个洞被称为后洞。

浙江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检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教学质检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当年安昌老镇最著名饭店独有的糟(zo)熘菜系,都是手工“吊糟”,需要十来天的功夫,慢慢制作,缓慢发酵(jiào)。

这样做出来的卤水,那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B.新城区人才管理中心能改变固有的旧工作模式,不把过时的老经验奉为圭臬(niè),大力推行线上人才综合评价系统的使用,给广大应(yng)届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平台。

C.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表示:“我的故事,能跨越国境和障(zhàn)壁,打破各种壁垒,不能拘泥(ní)于形式,能否反映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

”D.《三国演义》的其中一回讲了一个典型的“韬晦(huì)”故事。

暂时投奔(bn)曹操的刘备,暗中参加了董承等人除掉曹操的计划,为了蒙弊曹操,刘备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现在网上的知识分享平台鱼龙混杂,”一位网友说:“它们在‘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的同时,也在分享着有失真实的故事。

”【乙】显然分享知识的网络业态正遭遇几近相同的困境: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让这些平台越来越像路边的电线杆;日益沉重的营利压力让收费发布成为不可言说的潜规则;内容生产的随意化,让知识分享和使用链条上的很多人大失所望。

在众筹与共享并驾齐驱的时代浪潮中,平台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真实性不应背道而行。

知识的田野没有边界,生长其中的作物却需要甄别。

【丙】每个人都应遵守规则和承担责任,用客观、理性的观念培育知识的植株,做一个独具慧眼、恪尽职守的劳作者。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龙混杂B.几近C.营利D.甄别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14个国家的驻华使领馆官员来到舟山,领略了“诗画浙江”的海岛风情:在“南海观音”前,他们被东方佛教文化所吸引;在普济禅寺,又叹服于杰出的古代建筑工艺。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学业水平考试(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庆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传统中,和谐世界是诗人们从来追求的境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村,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

在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是“气”,万物都是禀赋了“道”而成了自然本性“德”,又禀赋了“气”而成了形态和形体之“形”。

《老子·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种以自然为法的精神影响了历代的中国诗人,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在许多优秀诗人的笔下,成为他们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种境界的追求和创作实践,在中华优秀的诗歌长河中,形成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的流派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范成大的“信步随芳草,迷途问小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这些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基因,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理想和生命追求。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诗歌鉴赏.doc

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诗歌鉴赏.doc

专题十诗歌鉴赏1.(2017年1月·广东学考·T16~17)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宋〕苏轼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手法精妙,韵味无穷。

B.颔联讲究对仗,如“风花”对“云月”,“误入”对“长临”。

C.颈联的“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鸦鹊的活泼欢乐。

D.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

解析: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

错误。

作者是“待听”。

答案:D(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句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

”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

”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

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强烈印象,起笔不凡。

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孙思顺杨载天涯相遇两相知,对榻清谈玉屑①霏。

芳草漫随愁共长,青春不与客同归。

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栊燕子飞。

南浦②他年重到日,湖山应识谢玄晖③。

注:①玉屑:喻美好文辞。

②南浦:地名,古诗词中常借指送别之地。

③谢玄晖:谢朓,字玄晖,南朝颇有才华的大诗人,以山水诗名世。

(1)与“芳草漫随愁共长”中“芳草”所营造之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018-2019年河北语文高三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河北语文高三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

2018-2019年河北语文高三水平会考真题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虚伪嘘寒问暖殷墟面面相觑B.劲拔大相径庭痉挛不胫而走C.铺垫嗷嗷待哺苗圃匍匐前进D.树梢稍纵即逝捎带花里胡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都读jìng A面面相觑qù(其余都读xū) C读音依次为:pū bǔ pǔ pú D花里胡哨shào (其余读shāo)。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销售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一时成为国产手机的众矢之的,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家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

B.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C.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D.江西三清山素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所到之处,但见奇峰林立,深谷清幽,果然名正言顺。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

众矢之的:许多支箭所射的靶子,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所以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攸长彷徨凄婉迷茫篱墙颓圮B.葱茏绿州急不暇择揠苗助长C.烟霭诧异沸反盈天走投无路D.辖制通宵性情孤僻哀声叹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攸—悠。

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

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精品

宝山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1分)(2)位卑则足羞,。

(《师说》)(2分)(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标准化”生活是否就完美①新型智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使得现实生活与社交网络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任何原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都成为值得与朋友们分享或供他们评头论足的新鲜事。

正如物联网软件公司创始人安迪霍布斯鲍姆所认为的那样,新型智能科技使得人们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享受实时的社交阏络体验。

配套K12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模拟测试卷(一)

配套K122018-2019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模拟测试卷(一)

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卷(一)(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本大题11小题,共26分(1~10题每题2分,11题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庄严的南湖书院,书香弥漫,静谧安然。

书院正门有一副遒劲.有力的楹联( )“细嚼梅花读汉赋,漫研竹露裁唐诗。

”历经悠远的岁月,隽.永的联句仍似甘霖点点,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徽州学子在这里开启人生的智慧,幼小的生命被书墨之香慢慢滋养,如一颗颗莲子,绽放成一朵朵璀璨的莲花。

饱读诗书、□古通今的学子们走出徽州,展翅高飞,擎天地日月,度人世沧桑。

1.“遒劲.”“隽.永”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jìn jùn B.jìn juànC.jìng juàn D.jìng jùn答案:C2.文中“□”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 )A.搏 B.溥 C.缚 D.博答案:D3.文中“( )”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B.: C.无标点 D.,答案:B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正是初夏时节,阳光有些摇摆,它穿行于山野巷陌间,________出对盛夏的一丝憧憬。

远山与青青田园构成富有层次感的画卷。

绿,由高及低,错落有致。

远山是梦里的黛绿,禾苗是青翠欲滴的新鲜。

溪畔的马鞭草、向日葵、矢车菊、金盏菊尽情绽放,________绚烂。

乡村戏台边,怒放的蔷薇________着一种自由和热烈的气氛,没有人可以阻挡它倾诉。

A.透露随意渲染B.透露肆意浸染C.流露肆意渲染D.流露随意浸染解析:透露:显露。

流露:是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

随意:任凭自己的意思。

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渲染:指对事物铺张、夸大。

浸染:逐渐沾染。

答案:C5.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危难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为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三考前作文第五节尺水兴波起波澜——记叙文(含小说)的曲折技巧【考查角度】在语文考场中,议论类文章几乎一统天下,相似的立意,相同的结构,使阅卷老师大增“审美疲劳”。

写记叙类文章的少,写得好的记叙类文章更是鲜见。

在为数极少的记叙类文章中,多是叙事简单、平铺直叙、无重点、无亮点的文章,而真正写得好的少之又少。

记叙类文章可以写得“好看”一点的方法有很多,如构思奇特、选材独特、描写细腻、感悟深刻等,其中一个重要的而且极易掌握的是叙事曲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山无起伏,便是顽山”,写记叙类文章尤其讲究有张有弛、有动有静、跌宕起伏、尺水兴波,这样的文章才会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才能在考场上摆脱平庸,获得高分。

【佳作悟法】双 赢苏觉看到李明的第一眼,就无因地敌视他,他相信李明也是如此。

作为应试的“唯二”幸存者,他们也理应相互敌视,因为这个公司只招一名员工。

苏觉刻苦求学,颇有悟性,他也自视优秀。

但几个月来不断被诸多公司拒绝,使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救命稻草,他必须胜过李明。

但李明出身丹青世家,且功底深厚。

最后的对决已经到来,这次设计的主题是“爱”。

爱?苏觉不屑去想:“我是个孤儿,何谈爱?”不过,他可以用暖色渲染出温暖与爱意,想到这里,他抬头挑衅地看了李明一眼,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苏觉转身进了工作室,一天时间,还真有点紧迫呢。

苏觉画完后已是黄昏时分,他摸摸肚子,准备先去吃饭。

把画布遮好,风吹起一角,只能看到橙黄的暖色调,很温暖。

他走出去,看到李明还坐在那里,悠闲自得,好像他的画也完好杀青了。

李明对苏觉笑了笑,苏觉莫名其妙地望着李明的背影,他突然想到那个胖经理说过的话:“听过‘山羊过独木桥’的故事吗?你们现在就站在独木桥两边,狭路相逢,胜者可只有一个。

”苏觉回来的时候,已经月上中天了。

他着魔般地又进了那个工作室,李明已经走了。

他先是惊(警)醒地望了望四周,做贼似的向李明那幅画走去。

那黑色的遮布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他,他慢慢地揭开一角,之后是一幅完整的画。

他望着那幅画,陷入沉思。

总以为有点违背爱的主题。

冥思苦想之后,他踌躇满志地添上了几笔。

然后迅速逃走,连门都忘记关了,更不用说查看一下自己的画。

第二天,是公布结果的时候了,苏觉有些心不在焉。

当听到自己和李明都被破格录取之时,他惊讶地跳了起来,李明更是惊讶万分。

他俩颤着声音问胖经理为何有如此结局。

胖经理领着他们进入了工作室。

抓起画布,他们都沉默了。

苏觉的画上多了一只猫,更像家了,也更完整了;李明画的虎上落了一只蝴蝶,更温馨,更有意境了。

原来,李明知道苏觉应聘屡屡失败,决定放弃竞争,因而画了一只与“爱”这一主题相距甚远的老虎。

在苏觉出去后,他掀开苏觉的画,发现虽色调温馨,但只有静物,又给苏觉的画添上了一只小猫。

苏觉回来后,看了李明的画,知道李明无意与自己竞争,顿觉惭愧万分,灵感一现,便在李明画的虎身上,添了一只蝴蝶。

点评:这篇微型小说构思巧妙,主旨鲜明。

除了在两个人物安排上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对比衬托外,情节跌宕起伏,张弛有致,也是一大亮点。

这一亮点的成功源于两种“曲笔”技巧:悬念法和欲扬先抑法。

方法一、设一个突转情节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向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用此方法构思情节,在结构上形成了奇峰突起、江河陡转之势。

平时不少同学写记叙文经常用“急转法”,用得很不成功,因为“转”得极不自然,令人难以信服。

其实,这种技巧使用起来特别要注意的是:看似出人意料,实则合乎情理,在“转”之前必须要用好伏笔、铺垫。

方法二、设一点误会就是利用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惑。

由于巧置误会,悬念层叠,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请看下面的例文:错觉今天第五节是体育课。

第四节一下课,我便把饭盒放进食堂,计算着体育课可以提前几分钟下,以便买份好菜。

体育课果然提前了几分钟结束。

刚解散,我便一溜烟地跑到食堂,从成排的饭盒中拿出那个方形的,跑到窗口买了份排骨。

当我走出食堂时,才看到一群群学生冲向食堂,食堂里转眼便排起了一条条长龙。

我得意地大嚼着排骨,看着那排成的长龙,心中十分得意。

当我向空中吐出第四块骨头,并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时,发现食堂门口有个女孩看着我。

那不是隔壁班上那个姓沈的么?反正挺漂亮,平时常听同学们提起她。

我也看了她几眼,但终究觉得不好意思,便跑到运动场上,避开她的目光。

我坐在运动场上,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刚才那个女孩。

短头发、大眼睛,可我和她根本不认识,她怎么总看着我?我抬起头,却看见她也到运动场来了,就坐在对面的看台上,仍旧看着我笑。

我越发不自在了,想不出她为什么总看着我。

难道她……这不可能,我又黑又瘦,一头鸡窝似的乱发,穿着一身旧运动衣,踩着一双已有一周没洗的脏球鞋。

实在没有哪一点儿值得她看的。

我赶紧几口扒完饭,站起身准备回教室。

这时她也站起来,笑着跑了过来。

她笑的时候更漂亮了,一对小酒窝,风中飘逸的黑发……我有些呆了,看着她,想不出事情的原因,便转身想走。

“哎!等一等!”她喊出声来。

声音甜甜的,像一串银铃。

啊!她跟我讲话了,这可是条新闻,下午我又可以向同学吹牛了。

我转过身,看着她白皙的脸,全身感到不自在,麻木地挤出一张笑脸问:“有什么事吗?”这一刻我觉得全身在发烧,猜想着她要说什么,但怎么也想不出。

终于,她跑过来了。

“没什么。

”她又开口了,那声音使我有些陶醉。

她又低头抿嘴笑了一下说:“我只想问问你吃完饭没有。

因为——因为你用的是我的饭盒!”点评: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靠误会制造喜剧效果的佳作。

因为想买份好菜,“我”便把饭盒提前放进食堂;又因为急着打菜,“我”才没有仔细辨认饭盒。

这一连串原因导致了此后事件的发生,是整个误会的起因。

当“我”吃完饭,想回教室时,女孩竟跑过来,主动与“我”搭话。

至此,误会达到极致。

当女孩澄清误会,期盼与现实间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真实地再现了青春少年的朦胧情感。

使用误会法要注意设置的“误会”环节真实、自然、令人信服。

方法三、设一点悬念“悬念”是欣赏文艺作品时,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很想知道又无从推知的关切和期待心理。

悬念法就是设置一个个悬而未决的矛盾,使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这种方法用若干似离题实切题的材料腾挪跌宕,一开始就制造悬念,吊人胃口。

用好悬念法,不但可以吸引读者的目光,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好奇,而且能有效地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叙述中,涉及足以引起读者期待的问题,又故意不说穿,以激发读者的猜测与渴望,这便是悬念的妙用,也是读者的兴趣所在。

如柳小倩写的《石榴花开》。

文章开头:石榴花开了,层层开满枝头……暮色中,我拿着几朵刚盛开的石榴花如约来到了云的墓前……用实物“石榴花”和事件“如约来到了云的墓前”设置悬念,接着作者叙述与云相识、相知的过程,释除悬念:一天突然收到云的信,叫我去医院看她。

我匆忙赶到医院,在血液病房里找到了她。

她躺在白色的病床上,整个人显得非常憔悴苍白,见了我似乎想挣扎着起来。

然而事实上,她早已奄奄一息。

我见势,急忙把她扶起来。

我没有太多话,因为我不想她太累。

许久,她要我帮她照顾她的石榴树,她说她很遗憾没能和我终身为友,但愿能变成来年后的第一个石榴。

我噙着泪,默默地为她祈祷,祝愿她一切都会好起来……我精心照顾着云的石榴树,看着它开出第一朵、第二朵花……并看着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结出一个个火红的石榴。

我想我已经完全了解云了,如果云活着,也会这样认为。

至此,读者猛然醒悟:云是喜欢那石榴般火红的生活,然而她却偏偏带着石榴花般的梦如流星似的离开了人世;她对生活炽烈的爱,对生命将逝的沉着平静,和她那石榴花般灿烂的笑容,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运用悬念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置悬念要巧妙,以引起阅读期待。

2.要对悬念加以必要的强化,以激发阅读兴趣。

3.消释悬念要巧妙,以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

方法四、来一点对比对比法可使人辨真伪,明是非,识好坏,促人冷静地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要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

小小说《捎》就是运用这一方法的典型例证:他要出国的消息不胫而走。

回到家里,屋里早坐满了人。

弟弟兴奋地说:“哥,给我捎台收录机!”妹妹是那么激动:“哥,给我捎一套高级化妆品!”他问丈母娘:“妈,您捎什么?”丈母娘嘴都快咧到耳朵根底下,道:“不捎别的,捎台洗衣机就行!”当他问自己的母亲要捎点儿什么时,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不管咋着,把你捎回来就中!”文章起笔处看似平静,却为后面的陡转做了充分的铺垫,结尾处母亲的回答增强了文章的情感震撼力。

方法五、用一点抑扬抑扬手法有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

运用抑扬手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

这种明抑实扬、欲扬先抑的表现形式,可使作品含蓄而奔放,能让人产生柳暗花明的情致。

请看下面的例文:威 胁[俄]契诃夫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

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如果不把马还给我,那么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

”威胁生效了。

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不过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

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高兴。

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因为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

如果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欲抑先扬法)方法六、加点虚写记叙文中的虚写,承担着搭建叙事框架、推动情节发展、正面塑造人物等重要功用,属于文章的主体。

虚写,就是要用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如由真实的“桥”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眼前苍老的母亲回忆起年轻时的母亲,等等。

使用虚写,可以让思路拓宽、行文自由,还便于挖掘、求深求新。

总之,要想熟练掌握曲折技巧,必须注意以下四点:1.留心生活,用心体察,传之奇事,书之巧妙。

2.跳出尘世,立身方外,大胆想象,突破日常局限。

3.才之能通,必先晓术,综合运用,方显波澜。

4.反映事物曲折,体现人物复杂,不故求离奇。

【即时迁移】一、按要求续写下列故事情节。

只借一美元一位亿万富豪走进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先生,您有什么事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打量着来者,一边热情地问道。

“我想借点钱!”富豪回答。

“可以,您想借多少呢?”“一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