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学习.pptx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基本知识的培训.pptx

2
国际贸易的定义
• 国际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 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 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 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中国、美国、日本、 英国、澳大利亚、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3
出口贸易的前2、国际贸易的前期准备 3、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 4、国际贸易的主要环节 5、海外各地市场的特点 6、其他
27
• 美国市场的特点
海外市场分析-美国
– 市场容量大:消费能力强、消费意识强、劳动力成本高,
– 市场接纳性强: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市场的多样化 ;
– 市场法规健全、行业协会左右市场;
“上半月”、“下半月”理解为该月一日至十五日和 十六日至该月的最后一日,首尾两天均包括在内。 “月初”、“月中”或“月末”理解为该月一日至十 日、十一日至二十日、二十一日至该月最后一日,首 尾两天均包括在内。
24
主要环节四、结算
• 信用证的软条款:
文字:注意语序颠倒、文化的偏差带来的歧义,尤其是商品的描 述喜欢用偏词
4
出口贸易的操作流程
1、出口发盘
发盘是向一个(或几个)特定受盘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 两种情况下拟写发盘函:一是直接向客户发盘,二是在收到客户 询盘后作出答复。
2、出口还盘
价格是进出口双方都极为关注的交易条件。在出口方发盘后, 进口方往往会就价格进行还盘。这就牵涉到一个报价问题。
① 常用的贸易术语:出口报价中最常用的三种方式:FOB价格、 C&F价格和CIF价格,通常在客户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采用FOB 术语报价。 ② 出口报价要考虑到成本、合理利润、订货数量、客户类型、 出口退税和其它竞争对手价格等诸多因素。由研发、采购、生产 等相关部门核算出成本。相关管理部门确定每个产品的具有竞争 力的公开样品报价和大货报价。具体订单可以再商量价格或给予 折扣,但每个报价需经过业务部门领导的批准。
国际贸易的定义
• 国际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 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 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 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中国、美国、日本、 英国、澳大利亚、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3
出口贸易的前2、国际贸易的前期准备 3、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 4、国际贸易的主要环节 5、海外各地市场的特点 6、其他
27
• 美国市场的特点
海外市场分析-美国
– 市场容量大:消费能力强、消费意识强、劳动力成本高,
– 市场接纳性强:人口结构的多元化决定了市场的多样化 ;
– 市场法规健全、行业协会左右市场;
“上半月”、“下半月”理解为该月一日至十五日和 十六日至该月的最后一日,首尾两天均包括在内。 “月初”、“月中”或“月末”理解为该月一日至十 日、十一日至二十日、二十一日至该月最后一日,首 尾两天均包括在内。
24
主要环节四、结算
• 信用证的软条款:
文字:注意语序颠倒、文化的偏差带来的歧义,尤其是商品的描 述喜欢用偏词
4
出口贸易的操作流程
1、出口发盘
发盘是向一个(或几个)特定受盘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 两种情况下拟写发盘函:一是直接向客户发盘,二是在收到客户 询盘后作出答复。
2、出口还盘
价格是进出口双方都极为关注的交易条件。在出口方发盘后, 进口方往往会就价格进行还盘。这就牵涉到一个报价问题。
① 常用的贸易术语:出口报价中最常用的三种方式:FOB价格、 C&F价格和CIF价格,通常在客户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采用FOB 术语报价。 ② 出口报价要考虑到成本、合理利润、订货数量、客户类型、 出口退税和其它竞争对手价格等诸多因素。由研发、采购、生产 等相关部门核算出成本。相关管理部门确定每个产品的具有竞争 力的公开样品报价和大货报价。具体订单可以再商量价格或给予 折扣,但每个报价需经过业务部门领导的批准。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 97张)

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 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 技术差距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 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释在技术变化基础上的国际贸易 的起因和贸易模式,1961年,美国经济 学家波斯纳(Posner)提出了技术差距原 理率先给出了解释。该原理认为,大量 发生在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基于新 产品和采用新工艺生产的基础上的。
一种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需要很多不同的投入
成本,如研究与开发、资本和劳动投入、促销及原材料投 入等 随着技术的变化,产品像生物一样,从出生到衰落,完 成一次循环 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 性将发生变化 由于各个国家在各种投入上的不同,决定了基于技术动 态变化的各国间存在动态比较优势,因而决定了各个国家 间的贸易形态特征
与此同时,最早的技术发
明国也许已经开发了更新 的产品,采用了更新的工 艺和技术。于是新一轮的 技术差距又产生了。
图2-3
T0~ T1为需求滞后阶段,B国对A国的新产品没 有需求。 从T1开始,B国开始模仿A国的消费对新产品有 了需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A国的出口量、B 国的进口量不断扩大。 由于新技术通过各国途径扩散到B国,达到T2 , B国掌握新技术开始模仿生产新产品,反应差 距阶段结束,掌握差距阶段开始。此时,A国 的出口达到最大。 过了T2,B国生产规模扩大,A国出口量下降 到达 T3,B国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新产品成 本下降,开始出口。至此,技术差距消失,掌 握差距和模仿差距阶段结束。可见,A、B两国 贸易发生于T1~ T3,
技术差距理论的主要内容
技术差距的概念 产生于发达国家的新技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向其他国 家传播,就产生了技术差距。 两种形式:一是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此时,技术 差距表现为比较优势的差距) 另一种是技术进步创造出了新产品。(此时,技术差 距表现为新国在一段时间内垄断出口,这个时间段称为 “模仿差距”。) “模仿差距”由“反应差距”(从创新国生产到模仿国开始模 仿生产所需 要的时间)和“掌握差距”(从开始生产到达到创新国同一水 平所需的 时间)组成。 需求差距:一种新产品从出现到被外国消费者接受的这段时间 的间隔
05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x

右图中,MC1和AC1分别是一个玩具生产企业在没有 贸易时或行业扩大前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在均 衡时,竞争企业没有经济利润,平均成本(AC1)等于 (p1),企业最优生产量是q1。
图5-2 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
假设在最初的市场均衡点(S1=D1)上,中国的玩具 价格(P1)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从而没有玩具贸易。
2.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注:垄断企业不是给定不变的,而是企业产 量的函数pi(xi) • 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 • MR=pi(1-1/e),e是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 e>0,且e是需求量c的函数,de/dc<0(需求 量的增加,价格弹性下降)
• 设工资为W,企业成本w*li=w*(a+b*xi) 则,MC=b*w
现在该行业的规模扩大,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 行业的供给曲线移到S1`。但是,由于存在行业的规模经 济,供给曲线移动至S2,而且使得行业内每个企业的边 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右图中MC1和AC1分别移到 MC2和AC2),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进一步往 下移动,价格随之下跌,使得中国玩具在国际市场上拥有 竞争力,从而产生国际贸易。
(六)克鲁格曼模型: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下 的国际贸易 Paul krugman:第一个同时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 竞争分析国际贸易并建立理论模型的经济学家。
1.基本假设 • 企业内部规模经济 假设劳动为唯一投入,但与古典不同,成本函数 包含一个固定投入成本。 • 垄断竞争结构 同行业各个企业产品异质性。 • 基于上两个假设,建立PP-ZZ模型
由于开放贸易,玩具市场上包括了来自国外的需求, 需求曲线移至D2,玩具市场的最终价格为P2,在长期均 衡点上(AC2=P2),每个企业的生产量q2仍然等于q1。
图5-2 外部规模经济与贸易
假设在最初的市场均衡点(S1=D1)上,中国的玩具 价格(P1)在国际上没有竞争优势,从而没有玩具贸易。
2.垄断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均衡
注:垄断企业不是给定不变的,而是企业产 量的函数pi(xi) • 利润最大化条件:MC=MR • MR=pi(1-1/e),e是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 e>0,且e是需求量c的函数,de/dc<0(需求 量的增加,价格弹性下降)
• 设工资为W,企业成本w*li=w*(a+b*xi) 则,MC=b*w
现在该行业的规模扩大,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 行业的供给曲线移到S1`。但是,由于存在行业的规模经 济,供给曲线移动至S2,而且使得行业内每个企业的边 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右图中MC1和AC1分别移到 MC2和AC2),从而使得整个行业的供给曲线进一步往 下移动,价格随之下跌,使得中国玩具在国际市场上拥有 竞争力,从而产生国际贸易。
(六)克鲁格曼模型: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下 的国际贸易 Paul krugman:第一个同时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 竞争分析国际贸易并建立理论模型的经济学家。
1.基本假设 • 企业内部规模经济 假设劳动为唯一投入,但与古典不同,成本函数 包含一个固定投入成本。 • 垄断竞争结构 同行业各个企业产品异质性。 • 基于上两个假设,建立PP-ZZ模型
由于开放贸易,玩具市场上包括了来自国外的需求, 需求曲线移至D2,玩具市场的最终价格为P2,在长期均 衡点上(AC2=P2),每个企业的生产量q2仍然等于q1。
第第五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精选文档

中国生产1美元国内生产总 值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 法国和德国的7.7倍,美国的4倍 以上。
波音
二、人力技能要素(人力资本要素)
代表人物:舒尔茨 商品生产中的资本既包括物质资本也包括人力资本; 这种理论把劳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劳动,
另一类是技能劳动。 人力资本富裕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
实施“爱发谈话”制度
西 门
子
人
大力开发国际化经营人才
力
资
源
人才资源开发投资力度大
管
理
战
着力于团队精神培养
略
三、研究与开发要素
研究 开发
我国研究开发 (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 ) 经费支出由2019 年的128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003亿 元,占GDP的比重由1.07%提高到1.42 %,上升到世界第五位。
美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2.多种多样的在职培训和职业 教育:美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大 型跨国公司高度重视培训。如通 用汽车公司成立了全美最大的人 力资源开发中心,摩托罗拉建立 了自己的企业大学,惠普拥有自 己的商学院,IBM公司在美国本 土每年要进行130万人次的职业 培训和职业教育。
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
研究: 指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紧密相关的基
础与应用研究 开发:
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与试制
一个国家越重视研究与开发,投入资金越多, 其产品中知识与技术密集度就越高,在国际市 场竞争中的地位就越有利。
IBM研究实验室的全球研究人员3000多人,其中博 士近200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5名,一些研究发明对 世界高科技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RISC技术, 大型并行处理技术、磁存储技术、关系数据库、高 温超导、语音识别技术等。2019年公司仅在美国就 获得专利1866项,平均每天达5.12项。全球设有7个 研究中心(实验室):美国3个,中国、日本、以色 列、瑞士各1个。IBM中国研究中心是IBM在发展中国 家设立的第一个研究中心,现有员工30多名,研究领域 主要为中文语音识别、数字图书馆、热点视屏(Hot Video)、并行系统技术、网络技术等。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82页PPT

求的收入弹性”,即需求变动的百分率与 收入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η=对A需求变动的百分率/收入变动的百分 率 η>1,表示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收入增 加的比率;
η<1,表示对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低于收入 增加的比率;
η<0,表示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A的 需求量反而减少。
经济学家根据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的值, 即根据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将商 品分为“奢侈品”( η>1 ),“必需品” (1 > η>0 )和“劣等品”( η<0 )。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运输成本等原因导致的大宗产品交叉型
产业内贸易经济合作政策使然(引进外 资银行,同时又在国外建立分行)
转口贸易
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扭曲(如倾销)
季节性原因(如欧盟国家间的“削峰填 谷”而形成的电力进出口)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产业内贸易诱因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异质性:水平差异(与消费者偏好有关)、垂直
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 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 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们共同丰富 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2产业内贸易
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界定
产业内贸易现象: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 如何定义产业内贸易
格鲁拜尔和劳埃德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公式是迄 今为止使用最多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法:
IITj=1-IXj-MjI/(Xj+Mj) 其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和某一类商
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式子上的两条竖线表示对x 和M的差取绝对值 通过这个公式得到的指标在0到1之间变动 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 贸易)时,IITj=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 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IITj= 1
η<1,表示对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低于收入 增加的比率;
η<0,表示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A的 需求量反而减少。
经济学家根据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的值, 即根据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将商 品分为“奢侈品”( η>1 ),“必需品” (1 > η>0 )和“劣等品”( η<0 )。
——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运输成本等原因导致的大宗产品交叉型
产业内贸易经济合作政策使然(引进外 资银行,同时又在国外建立分行)
转口贸易
政府干预下的价格扭曲(如倾销)
季节性原因(如欧盟国家间的“削峰填 谷”而形成的电力进出口)
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产业内贸易诱因 ——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国际产品异质性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基础 异质性:水平差异(与消费者偏好有关)、垂直
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 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而后者以规模报 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之上。
因此,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们共同丰富 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2产业内贸易
一、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和界定
产业内贸易现象:一国即出口又进口某种产业产品 如何定义产业内贸易
格鲁拜尔和劳埃德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公式是迄 今为止使用最多的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方法:
IITj=1-IXj-MjI/(Xj+Mj) 其中:X和M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和某一类商
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式子上的两条竖线表示对x 和M的差取绝对值 通过这个公式得到的指标在0到1之间变动 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 贸易)时,IITj=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 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IITj= 1
Intl Trade 5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

➢单个的公司不可能提供足够大的服务需求市场 来维持众多供应商的生存。.
大量厂商集中在一起联合起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 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
✓ 硅谷的半导体产业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
2020/5/14
School of Business SDU Weihai
7
外部经济理论
• 共同劳务市场
29
垄断竞争与贸易
表 1:1993年美国工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2020/5/14
School of Business SDU Weihai
30
垄断竞争和贸易
• 产业内贸易为何重要
➢产业内贸易使国家可以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 利。
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的案例研究表明,通过 创建两国整合市场所获得收益是可以持续的。
图6-10 揭示了一个国家在贸易前后福利水平是如 何降低的。
2020/5/14
School of Business SDU Weihai
22
外部经济与贸易
图 6-10: 外部经济和因贸易受到的损失
价格, 成本 (每只手表)
C0
1
P1
ACSWISS
P2
2 ACTHAI
DTHAI DWORLD
2020/5/14
New Trade Theory
梁俊伟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2020/5/14
School of Business SDU
1
Weihai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 Trade Facts
➢Intra-Industry Trade more than InterIndustry Trade after WWII.
大量厂商集中在一起联合起来提供一个足够大的市 场使各种各样的专业化供应商得以生存。
✓ 硅谷的半导体产业充分体现了这一现象。
2020/5/14
School of Business SDU Weihai
7
外部经济理论
• 共同劳务市场
29
垄断竞争与贸易
表 1:1993年美国工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2020/5/14
School of Business SDU Weihai
30
垄断竞争和贸易
• 产业内贸易为何重要
➢产业内贸易使国家可以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 利。
1964年北美汽车贸易协定的案例研究表明,通过 创建两国整合市场所获得收益是可以持续的。
图6-10 揭示了一个国家在贸易前后福利水平是如 何降低的。
2020/5/14
School of Business SDU Weihai
22
外部经济与贸易
图 6-10: 外部经济和因贸易受到的损失
价格, 成本 (每只手表)
C0
1
P1
ACSWISS
P2
2 ACTHAI
DTHAI DWORLD
2020/5/14
New Trade Theory
梁俊伟 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
2020/5/14
School of Business SDU
1
Weihai
Background Introduction
• Trade Facts
➢Intra-Industry Trade more than InterIndustry Trade after WWII.
当代国际贸易基本理论PPT课件( 58页)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古典贸易理论已经过时。(充分就业的前提被打 破)
◆批判了“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忽视 了贸易顺差、逆差调节均衡的过程对一国国民收 入和就业产生的影响)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投资乘数在国际方面的应 用。为证明新增加投资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好处,凯 恩斯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
凯恩斯的主要著作有:《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货币改革论》 (1923)、《货币论》(1930)、《劝说集》(1932)、《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1936)等。
(一)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学说产生的 历史背景
1.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2.国际经济制度和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主要缺陷
李斯特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 对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 也是混乱的,他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 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是错误的,歪曲 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性。
第二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学说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 学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简称《通论》,该书于 1936年出版。
1.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
所谓比较利益,是指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 模式里,贸易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而贸易另 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优势,通过贸易双方获得的利 益。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 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 可能获得利益;而另一个国家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 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 得更大利益。
(单位) 年)
年)
1
◆古典贸易理论已经过时。(充分就业的前提被打 破)
◆批判了“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忽视 了贸易顺差、逆差调节均衡的过程对一国国民收 入和就业产生的影响)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是凯恩斯投资乘数在国际方面的应 用。为证明新增加投资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好处,凯 恩斯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
凯恩斯的主要著作有:《凡尔塞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货币改革论》 (1923)、《货币论》(1930)、《劝说集》(1932)、《就业、利息和货 币通论》(1936)等。
(一)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学说产生的 历史背景
1.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
2.国际经济制度和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
主要缺陷
李斯特对生产力概念的理解是错误的, 对影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因素的分析 也是混乱的,他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 经济发展阶段的基础是错误的,歪曲 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性。
第二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凯恩斯主义超保护贸易学说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 学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 其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 论》,简称《通论》,该书于 1936年出版。
1.比较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
所谓比较利益,是指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 模式里,贸易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而贸易另 一方两种商品都处于优势,通过贸易双方获得的利 益。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的各个行业的生产 都缺乏效率,没有低成本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仍 可能获得利益;而另一个国家各个行业的生产都有 效率,成本比国外同行也都低,通过国际贸易可获 得更大利益。
(单位) 年)
年)
1
对外经济贸易当代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海默的垄断优势 跨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动 排除纷争或者竞争,建立垄断市
理论
力机制why
场
企业具有“企业特殊优势”
国际生产的内部 企业内部化生产原因 化理论(巴克利、 国际生产方式选择:出 卡森、拉格曼) 口、对外直接投资、许
可证生产how
避免不完全市场带来的不确定 性 ,防止技术优势流失,利用
企业内部价格划拨等手段逃避税 收等(内部化的边际成本、边际 收益)
图8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
图10 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区域分布
图11 中国实际利 用外资的省区分布
1994年 2002年
人均GDP水平 (人民币/元)
管理与知识型产业
北京、上海、广州
等大城市
15,000
化
北京、上海、天津
技术密集型产业
级
北京、上海、广州 广州、深圳、大连、
高
等大城市
沈阳、长春、南京、
理论
差异越大,贸易量越大 不同行业产品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现实
行业内贸易 发达国家之间贸易
产业领先地位 不断转移
IIT(index of intra-industrial trade) ——行业内贸易指数
XM IIT1
XM
X——一个行业(同类产品)的出口价值(定义宽泛程度) M——一个行业(同类产品)的进口价值
1999 81.1
发展中 国家
印度
62.3 巴西
85.4 墨西哥
97.7 土耳其
91.9 泰国
86.0 韩国
92.8 阿根廷
86.7 新加坡
85.5 平均
1970
22.3 19.1 29.7 16.5 5.2 19.4 22.1 44.2 2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产品生产阶段
特点与比较优势
技术创新国家(比如 其他发达国 发展中国
美国)
家或地区
家
新产品、新技术的
开发阶段,产
新产品创新阶 段
量小,成本高 ,是技术密集 型产品,依靠
在国内生产和销售, 收入弹性高
对外少量出口,
技术比较优势
竞争
少量进口
无进口
生产日益扩大,并
产品成长、成 熟阶段
达到适度规模 ,是资金密集 型产品,依靠
大量进口
★ 大量出口,技术扩散 ,竞争加剧
模仿生产直 至不再进
少量进口
规模比较优势
口
竞争
★ 产品衰退阶段
产品高度标准化, 生产成本下降 ,开始转变为 劳动密集型产 品,依靠价格 优势竞争
垄断优势丧失,品牌 竞争让位于价格竞 争。
根据比较成本原则, 停产,从国外进口 ,产品生产周期在 创新国结束
大量出口, 大量进口
加拿大、巴西要求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0.5克
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中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荷兰、法国、瑞典等国家要求,食品中反式脂
肪酸的含量必须控制5%以下。
12
拜耳技术 1899年拜耳获得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
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 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
1897年研发的二乙酰吗啡——海洛因。
人力资本要素 (Human Capital )
信息要素
3
一、技术差距理论
主要观点
国际贸易与技术差距是相联系的。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 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在技术上处于领先优势,于 是出口某类高技术领先产品,导致了该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 。
随着贸易的扩大,技术可能通过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 外投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播,被其他国家引进和模仿,于 是与其他国家技术差距缩小,贸易量下降。
第3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 技术差距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 不断上升
二、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贸易的比重迅速上升 三、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贸易的主要形式
2
国际贸易新要素
技术要素 研究与开发要素 (Facto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4
请思考如下问题:
◆技术创新国的产品技术创新由谁来实现?现实 中的全球技术、产业转移的主力是谁?
◆创新国的企业将新产品推向国外的目的是为推 动全球技术传播吗?
◆来自技术先进国家的新技术给承接产品生命周 期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
1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现实意义
它对国际贸易有着很大的影响。引导企业通过产品的生命 周期的把握,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
当技术引进国能生产出满足国内需求数量的产品时,两国间 的国际贸易就会终止,技术差距最终消失。
4
基本概念
模仿滞后:创新国从制造出新产品——模仿国能完全仿制 这种产品
由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阶段所构成 反应滞后:创新国生产——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
需求滞后(反应滞后的初级阶段)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其他国家消费 者产生需求开始进口
丹麦
市场上任何含反式脂肪酸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止;而从2003年12
月31日起,这个规定更拓展到加工食品油脂。这一规定对丹麦本国
和外国生产的产品都有效。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公布的规章指出:自2006年1月1 日起,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反式脂肪 酸的含量;从2007年7月1日起,纽约所有的餐饮业停止含有反式 脂肪酸的烹饪油和起酥油;从2008年 7月1日起,全纽约市所有餐 饮业完全封杀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13
多年来拜耳公司始终努力走在创新的最前沿,专注于 以高科技开发利用自然的基因资源,以此丰富传统植物育 种手段,源源不断地为全球的种植者、消费者研发新性能 的品种。
利用细胞生物学、毒理病理学,以小分子育种和种子 技术为42个国家提供28种蔬菜2500多个品种的种子及技 术服务,满足了全球需求。
拜耳作物的科学家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根据市场需求 成功研发出了很多新产品;切得再薄也不流汁且口味不变 的西红柿,终结了湿漉漉的三明治所带来的困扰;达到最 佳口感和成熟度的时候会变色的柠檬;口味温和且贮藏寿 命更长的洋葱;固定在2公斤份量的甜瓜等等。
掌握滞后:模仿国开始生产——模仿国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技 术水平并停止进口
5
模型论证
生产 消费 出口
创新国出口
O
T0
T1
需求滞后
反应滞后
T2
T3
掌握滞后
模仿滞后
创新国生产
T
模仿国出口
模仿国:__时开始进口,__时开始自行生产,__时达到自给自足,__之后开始出口。 创新国:__时开始出口,__时出口开始减少,__之后不再向模仿国出口。
它对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 新、模仿引进、扩大生产和跨国经营时,要把握时机,利 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
它反映出企业在当代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 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
16
产品生命周期与全球产业转移
6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贸易国家的分类:
技术创新国家;工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产品创新阶段(O-A )The Phase of Introduction 产品成长、成熟阶段(A-D)The Phase of Maturation 产品衰退(标准化)阶段(D之后)The Phase of Standardization
技术进一 ,并开
步扩散
始模仿
生产
8
净出口
创新国
T0T4
发展中国家 时间
净进口
图5.2 产品生命周期与贸易方向变动
9
10
氢化油技术 德国最大产业集团——拜耳(一家在医药保健、作物
营养、高科技材料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
11
2003年丹麦率先规定:从当年6月1日起,
波浪式转移
技术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产业
产业
劳动密集型
产业
服务产业
17
生命周期理论——周期模糊化
跨国经营日益全球化,跨国公司的一些产品东 道国就地生产、销售,已无这样完整的一个梯 度转移过程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的 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n
产品生产阶段
特点与比较优势
技术创新国家(比如 其他发达国 发展中国
美国)
家或地区
家
新产品、新技术的
开发阶段,产
新产品创新阶 段
量小,成本高 ,是技术密集 型产品,依靠
在国内生产和销售, 收入弹性高
对外少量出口,
技术比较优势
竞争
少量进口
无进口
生产日益扩大,并
产品成长、成 熟阶段
达到适度规模 ,是资金密集 型产品,依靠
大量进口
★ 大量出口,技术扩散 ,竞争加剧
模仿生产直 至不再进
少量进口
规模比较优势
口
竞争
★ 产品衰退阶段
产品高度标准化, 生产成本下降 ,开始转变为 劳动密集型产 品,依靠价格 优势竞争
垄断优势丧失,品牌 竞争让位于价格竞 争。
根据比较成本原则, 停产,从国外进口 ,产品生产周期在 创新国结束
大量出口, 大量进口
加拿大、巴西要求反式脂肪酸含量超过0.5克
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中表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荷兰、法国、瑞典等国家要求,食品中反式脂
肪酸的含量必须控制5%以下。
12
拜耳技术 1899年拜耳获得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
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 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
1897年研发的二乙酰吗啡——海洛因。
人力资本要素 (Human Capital )
信息要素
3
一、技术差距理论
主要观点
国际贸易与技术差距是相联系的。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 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在技术上处于领先优势,于 是出口某类高技术领先产品,导致了该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 。
随着贸易的扩大,技术可能通过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 外投资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传播,被其他国家引进和模仿,于 是与其他国家技术差距缩小,贸易量下降。
第3章 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学习要点: • 技术差距理论 •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产业内贸易理论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一、知识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总量中的比重 不断上升
二、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贸易的比重迅速上升 三、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贸易的主要形式
2
国际贸易新要素
技术要素 研究与开发要素 (Facto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4
请思考如下问题:
◆技术创新国的产品技术创新由谁来实现?现实 中的全球技术、产业转移的主力是谁?
◆创新国的企业将新产品推向国外的目的是为推 动全球技术传播吗?
◆来自技术先进国家的新技术给承接产品生命周 期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
15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现实意义
它对国际贸易有着很大的影响。引导企业通过产品的生命 周期的把握,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
当技术引进国能生产出满足国内需求数量的产品时,两国间 的国际贸易就会终止,技术差距最终消失。
4
基本概念
模仿滞后:创新国从制造出新产品——模仿国能完全仿制 这种产品
由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阶段所构成 反应滞后:创新国生产——模仿国决定自行生产
需求滞后(反应滞后的初级阶段)创新国出现新产品——其他国家消费 者产生需求开始进口
丹麦
市场上任何含反式脂肪酸超过2%的油脂都被禁止;而从2003年12
月31日起,这个规定更拓展到加工食品油脂。这一规定对丹麦本国
和外国生产的产品都有效。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公布的规章指出:自2006年1月1 日起,食品营养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反式脂肪 酸的含量;从2007年7月1日起,纽约所有的餐饮业停止含有反式 脂肪酸的烹饪油和起酥油;从2008年 7月1日起,全纽约市所有餐 饮业完全封杀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
13
多年来拜耳公司始终努力走在创新的最前沿,专注于 以高科技开发利用自然的基因资源,以此丰富传统植物育 种手段,源源不断地为全球的种植者、消费者研发新性能 的品种。
利用细胞生物学、毒理病理学,以小分子育种和种子 技术为42个国家提供28种蔬菜2500多个品种的种子及技 术服务,满足了全球需求。
拜耳作物的科学家们,在短短的时间里根据市场需求 成功研发出了很多新产品;切得再薄也不流汁且口味不变 的西红柿,终结了湿漉漉的三明治所带来的困扰;达到最 佳口感和成熟度的时候会变色的柠檬;口味温和且贮藏寿 命更长的洋葱;固定在2公斤份量的甜瓜等等。
掌握滞后:模仿国开始生产——模仿国达到创新国的同一技 术水平并停止进口
5
模型论证
生产 消费 出口
创新国出口
O
T0
T1
需求滞后
反应滞后
T2
T3
掌握滞后
模仿滞后
创新国生产
T
模仿国出口
模仿国:__时开始进口,__时开始自行生产,__时达到自给自足,__之后开始出口。 创新国:__时开始出口,__时出口开始减少,__之后不再向模仿国出口。
它对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揭示出比较优势是不断在转移的,每一国在进行产品创 新、模仿引进、扩大生产和跨国经营时,要把握时机,利 用不同阶段的有利条件,长久保持比较优势;
它反映出企业在当代国际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 创新能力和模仿能力。
16
产品生命周期与全球产业转移
6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贸易国家的分类:
技术创新国家;工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新产品创新阶段(O-A )The Phase of Introduction 产品成长、成熟阶段(A-D)The Phase of Maturation 产品衰退(标准化)阶段(D之后)The Phase of Standardization
技术进一 ,并开
步扩散
始模仿
生产
8
净出口
创新国
T0T4
发展中国家 时间
净进口
图5.2 产品生命周期与贸易方向变动
9
10
氢化油技术 德国最大产业集团——拜耳(一家在医药保健、作物
营养、高科技材料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全球性企业)。
11
2003年丹麦率先规定:从当年6月1日起,
波浪式转移
技术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产业
产业
劳动密集型
产业
服务产业
17
生命周期理论——周期模糊化
跨国经营日益全球化,跨国公司的一些产品东 道国就地生产、销售,已无这样完整的一个梯 度转移过程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品的 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