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基础
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它是国家之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国际贸易的基础包括国际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和国际贸易组织。
首先,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来交换其他国家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分工和贸易使国家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力,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
绝对优势理论则认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基于某些产品或服务在某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绝对的优势。
这些理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学解释,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其次,国际贸易的基础还包括贸易规则。
贸易规则是为了保护贸易自由和公平竞争而制定的。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贸易规则制定和执行机构。
WTO的目标是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通过制定规则和解决贸易争端来维护国际贸易秩序。
贸易规则的存在保障了国际贸易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使各国能够在开放和公平的环境下进行交易。
最后,国际贸易的基础还包括国际贸易组织。
国际贸易组织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而设立的国际组织。
除了WTO,还有其他一些国际贸易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
这些组织提供了贷款、技术支持和政策建议等服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入国际贸易体系并从中受益。
国际贸易组织的存在和作用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和深化,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总之,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和国际贸易组织。
这些基础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法律保障和组织协调。
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国际贸易才能实现各国之间的互利合作,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基础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支持,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

表1.5 国际贸易后各国产量分配
小 麦
布
美国
120
150
中国
120
150
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 工之后, 工之后,两国的总 产出都会有所增加。 产出都会有所增加。 增加情况如表1.6所 增加情况如表 所 示。进行国际分工 后,世界布的产量 增加到300, 由200增加到 增加到 , 增加了100单位。 单位。 增加了 单位
二、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 (一)大卫·李嘉图模型的基本假设:
• 1×2×2模式:一种资源、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 • 固定的要素禀赋水平、资源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 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的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 动。 • 商品的相对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相对劳动投入量,而且生产成本 是不变的,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 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异,技术水平是不变的; • 进行贸易的国家国际收支处于完全平衡状态, 出口价值等于 进口价值; • 自由贸易,不存在贸易限制; • 完美市场:商品和要素市场完全自由竞争; • 不考虑运输成本; • 不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
(二)生产和贸易模式
•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 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 有互利贸易,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 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即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 对大的商品(即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取其轻。
一、基本概念
• 所谓比较优势 所谓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指,一国在 )是指, 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 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 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 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 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 比较优势还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 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 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 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比。用公式表示则可写成: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一、概述
国际贸易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对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背后的规律和原理的理论体系。
二、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经典之作,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国际贸易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贸易的互利互惠。
三、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在没有贸易障碍情况下,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并通过贸易进行互换,可以实现贸易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四、产品周期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是美国学者雷蒙德·弗农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指出,某些新产品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不同,不同阶段可能存在着不同的贸易政策和发展机会。
五、收获尼克松主义
收获尼克松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主张通过国际竞争促进国内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各国经济体系的改革和提升。
六、结论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对于解释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其核心概念
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产品周期和国际竞争。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国际贸易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各国贸易合作与发展。
以上是关于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对国际贸易理论有更深
入的了解提供一定的帮助。
感谢阅读!。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知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贸易政策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都具有关键意义。
一、重商主义理论重商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早期阶段。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贸易顺差来积累金银财富,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主要取决于其拥有的金银数量。
重商主义者主张政府积极干预经济,采取措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
他们通过征收高额关税、实施贸易禁令等手段来保护本国的产业,以减少进口,增加出口,从而实现贸易顺差。
然而,重商主义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
它只关注了货币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经济利益。
而且,长期的贸易保护可能导致其他国家的报复,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
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认为,各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生产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生产劣势的产品。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的劳动投入比另一个国家少,那么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强调了专业化分工和自由交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各国的福利。
但绝对优势理论也有其局限性。
它无法解释当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时,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益。
三、比较优势理论为了弥补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它在两种商品生产上的劣势程度不同,就仍能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来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它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广泛的依据。
比如,假设 A 国生产 1 单位的 X 商品需要 6 个单位的劳动,生产 1 单位的 Y 商品需要 4 个单位的劳动;B 国生产 1 单位的 X 商品需要 12 个单位的劳动,生产 1 单位的 Y 商品需要 8 个单位的劳动。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ppt51张)

P
e w
E
S
P
P P
e
e w
Sx Ew
P
P
Sf
e w
P
D O
e f
Dm O
P
e f
Ef Df
Q Q
p
e
Q
c
Q
Q
e w
Q
O
Q
c f
Q
e f
Q
p f
Q
本国市场
国际市场
外国市场
自由贸易的福利效应 本国的福利:消费者剩余增加a+b+d,生产者剩余减少a, 净福利增加b+d。 外国的福利:消费者剩余减少f+h,生产者增加f+h+m, 净福利增加m。 世界的福利:世界福利净增加b+d+m。
章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第一节 供给、需求与贸易
需求、需求规律 需求:给定收入和偏好等不变,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按 照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规律:给定收入和偏好等不变,商品价格越低,消 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 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间的差额。 P
生产和贸易模式
绝对优势度量: (1)用劳动生产率(Qj/L)来衡量,其中Qj 为产量,L为劳动投入;(2)用生产成本(aLj=L /Qj )来衡量。
(假设各国劳动力资源相同,均为100人)
中国和美国生产可能性 中国和美国劳动生产率( Qj/L )
大米(吨) 小麦(吨) 中国 美国 100 80 50 100
P Pe
P
e w
c a e
E b d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的原则和规律的学科,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规则。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是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中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较低的机会成本。
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各国在不同产品或服务上的生产成本也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应该专门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贸易来获得其他国家的产品或服务。
这样,各国可以在贸易中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是贸易的绝对成本。
世界上不同国家所生产的同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贸易的存在。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中各国特化生产的原因,即各国根据资源禀赋和技术水平的不同,选择生产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或服务。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现象。
为了弥补其不足,国际贸易理论还发展出了其他重要的理论模型。
其中之一是互利贸易理论。
互利贸易理论认为,通过贸易可以使各参与国的福利都得到提高。
即使某个国家在所有产品或服务上都有绝对优势,仍然可以通过贸易来获得更多的收益。
例如,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农产品和工业产品都拥有绝对优势,但如果它专门生产农产品,而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它仍然可以通过获得额外的收益。
此外,还有关键因素贸易理论。
关键因素贸易理论认为,贸易的模式取决于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
当一个国家拥有某种关键因素(如劳动力、土地或资本)的生产成本较低时,它将专门生产需要该因素的产品或服务。
其他国家则会专门生产与其关键因素禀赋无关的产品或服务。
通过贸易,各国可以相互交换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外,国际贸易理论还探讨了其他贸易模式,如产品寡头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等。
总之,国际贸易理论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国际贸易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比较优势理论、互利贸易理论和关键因素贸易理论等都是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重要理论模型。
国际贸易的基础

14
3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检验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证检验,当推迈克道格尔(G.D.A.Mac Dugall) 1951年所作的研究。他利用美国和英国1937年的数据,考察了各行业 的出口绩效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他的假设检验可以表述为:美国劳动生产率(根据工资差异加以调整 后的)高于英国的行业,其出口也将高于英国这些行业的出口。根据 迈克道格尔的估计,1937年美国的平均工资水平是英国的两倍。 因此,他认为如果美国某些行业的劳动生产率超过英国对应行业劳动 生产率两倍以上,那么,美国就应该在这些行业上有比较优势。迈克 道格尔用美、英两国各行业对世界其它国家的出口之比作为判断比较 优势的标准,结果见表2-5。
假定A国用10蒲式耳小麦来交换B国的1码布匹,那么交换后两国两种 产品的消费情况如表3:
表3 比较优势分析(交换后两国的消费情况) A国 B国
小麦(蒲式耳) 布匹(码)
20 1
10 1.5
交换后,A国在布匹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消费10蒲式耳的 小麦,而B国在小麦消费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消费0.5码的布匹, 两国都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好处。
15
表4 迈克道格尔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检验结果
行业或产品 收音机 生铁 汽车 玻璃容器 罐头 满足假 设检验 的产品 机械 纸 卷烟 油毡 纺织品 美国劳动生产 率与英国劳动 生产率的比值 3.5 3.6 3.1 2.4 5.2 2.7 2.2 1.7 1.9 1.8 美国出口与 英国出口的 比值 8 5 4.3 4 3.5 1.5 1 0.5 0.33 0.33 电灯 不满 足假 设检 验的 产品 饼干 5.4 3.1 0.94 0.23 行业或产品 棉制品 人造丝 美国劳动生 产率与英国 劳动生产率 的比值 1.5 1.4 2 1.1 1.3 1.2 1.4 美国出口 与英国出 口的比值 0.11 0.09 0.06 0.09 0.04 0.03 0.004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教程知识框架图2012.11

第一章国际 第一节贸易概述 常用的基本概念1、含义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考点)。
1)萌芽阶段(18c中叶)(2)形成阶段(18c60年代—19c60年代)2、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3)发展阶段(19c中叶—二战)4)深化阶段(二战后)一、国际分工垂直型分工3、国际分工的类型(常考)水平型分工,主要的分工形式混合型分工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影响国际分工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因素(常考)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上层建筑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5、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地理方向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影响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影响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二、世界市场1、世界市场多边贸易支付体系的形成形成的标志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概念p10)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价值规律作用加强,形成了国际价值规律2、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容量迅速扩大的基本特征世界市场的垄断性不断加强世界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世界市场的国际协调与管理逐步发展世界市场的投机日益加剧世界市场上存在着复杂性与风险性3、当代世界世界市场在动荡中不断扩大市场运行世界市场在全方位开放的同时,集团化趋势在发展机制的世界市场有很大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已开始介入基本特征世界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与很强的垄断并存世界市场上的替代性与相关性并存1、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国际价值定义国际价格定义影响国际价格因素(常考)贸易条件影响国际价格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因素(常考)国际供求关系及其变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世界市场上的垄断力量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三、国际贸易国际通用货币币值的变动商品的品质及包装商品销售中的各种因素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所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非经济因素2、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定义根据竞争状况的分类定义调拨价格垄断价格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3、对外贸易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4、国际贸易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商业风险运输风险价格风险外汇风险政治和军事风险5、国际服务贸易过境交付定义(1)形式境外消费商业存在(2)特点自然人流动(3)迅速发展的原因61)定义标的物的无形性国际技术转让定义两种转让形式商业性:国际技术贸易非商业性:技术援助2)方式使用权的转让,所有权不转移3)从技术引进的角度看国际技术贸易的作用4)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的异同(p20-21)(2)具体的方式:许可贸易技术服务(协助)国际合作生产国际工程承包其中,许可贸易又可按授权范围分为:独占许可排他性许可普通许可从属许可互换许可(交叉许可)第二章贸易第一节有关贸易术语Incoterms® 2010术语的国际惯例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CIF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修订本第二节Incoterms® 一、分类适用任何/多种EXW2010概述运输方式的术语FCACPTCIPDATDAPDDP适用海运及内河FAS水运的术语FOBCFRCIF二、国际贸易1、在买卖合同中写入Icoterms®2010术语的使用2、选择合适的国际贸易术语3、尽可能对地点和港口做出详细说明4、国际贸易术语是买卖合同的一项内容三、Incoterms®2010与Incoterms®2000的对比分析四、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术语的关系五、电子讯息六、链式销售第三节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第一节1、概念 要点:买卖关系 经销2、分类 一般经销独家经销(包销) 利弊分析3、独家经关于独家经销专卖权的规定销协议独家经销时间的条款独家经销地区的条款独家经销的商品(品名、规格等)条款最低购买的商品数量与金额有关独家经销商的提供市场情报、宣传推广、售后服务、出口商品商标权与专利权保护等事项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理论基础1、出口与进口是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
对运进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是进口,对运出商品和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
2、出口额大于进出口额叫做“贸易顺差”或“贸易盈余”,亦称“出超”,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叫做“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
出口—进口〉顺差出口—进口〈逆差3、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分为货物贸易(commodity trade)与服务贸易(servicetrade)。
顾名思义,货物贸易就是以有形的货物为标的物进行的贸易。
4、商品生产国(出口国)与商品消费国(进口国)之间直接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叫做直接贸易(direct trade),对生产国来讲是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讲是直接进口。
5、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upon foreign trade),也叫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公式:[(进口额+出口额)/国民生关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100% 6、对外贸易条件表示一国每进口一单位商品需用多少单位出口商品进行交换(或每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的进口商品)的比率。
7、净贸易条件是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公式为:N=(Px/Pm)*100式中N-----净贸易条件Px-----出口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8、国际贸易的主要风险(1)、信用风险(2)、商业风险抵押(3)、运输风险抵押(4)价格风险抵押(5)、外汇风险抵押(6)、政治和军事风险9、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形式: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10、国际技术贸易指不同国家的企业、经济组织或个人之间,按照一般商业条件,向对方出售或从对方购买软件技术使用权的一种国际贸易行为。
第二章1、贸易术语(trade terms),又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price terms)等,它使用的是一个简短的概念(shorthand expression)和英文缩写字母来表明商口的价格构成。
好处:既可节省交易磋商的时间和费用,又可简化交易磋商和买卖合同的内容,有利于交易的达成和贸易的发展。
2、贸易术语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务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中现行的贸易术语及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以便在对外贸易业务中正确选择和使用。
3、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如买卖双方在合同中明确表示采用某项惯例时,则该项惯例对买卖双方都有约束力。
4、国际贸易术语惯例(1)《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应用范围出最广(2)《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3)《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改订本》5、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是一套同三个字母组成的,反映货物买卖合同中商业实务的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主要描述了货物由卖方交付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成本和风险。
6、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或多种运输方式的术语书P30页适用于海运及内河水运的术语书P31页7、电子讯息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往的版本曾经规定诸多文件可用电子数据信息替代。
8、EXW述语下,卖方承担最小责任。
而DPP述语下卖方承担最大责任。
“工厂交货”是指当卖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交货地点,(如工厂、车间或仓库等)将货物交由买方处置时,即完成交货。
9、FCA(FREE CARRIER货交承运人)10、CPT(CARRIAGE PAID TO运费付至)在使用CPT、CIP、CFR或CIF术语时,当卖方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时,而不是当货物到达目的地时,即完成交货。
由于风险转移和费用转移的地点不同,该术语有两关健点。
11、DAT(DELIVERED A T TERMINAL运输终端交货)12、DAP(DELIVERED A T PLACE日的地交货)如适用时,DAP要求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
如时双方希望办理进口清关、支付所有进口关税,并办理所有进口海关手续,则应当使用DDP术语。
13、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税后交货)“完税后交货”是指当卖方在指定目的地将仍处于抵达的运输工具上,但己完成进口清关,且已作好卸载准备的货物交同买方处置时,即为交货。
14、FAS(FREE ALONGSIDE SHIP船边交货)15、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船上交货”是指卖方以在指定装运港将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或通过取得已交付至船上货物的方式交货。
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在货物交到船上时转移,同时买方承担自那时起的一切费用。
16、CFR(COST AND FRETGHT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成本加运费”是指卖方在船上交货或以取得已经这样交付的货物方式交货。
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在货物交到船上时转移。
卖方必须签订合同,并支付必要的成本加运费,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港。
17、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是指卖方在船上交货或以取得已经这样交付的货物方式交货。
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在货物交到船上时转移。
卖方必须签订合同,并支付必要的成本加运费,以将货物运至指定的目的地。
第三章1、经销(distributorship)是指出口商通过与国外经销商订立经销协议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利用国外经销商的销售渠道在国外市场推销自己的商品,取得其在国外市场的份额,扩大产品出口。
2、经销的概念:一种是一般经销,另一种是独家经销。
一般经销方式下,经销商享有经销权却不享有独家专营权,也就是出口供货商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可以确定多家经销商来经销同类商品。
3、独家经销(sole distribution)亦称包销(exclusive sales)在独家经销方式下,出口商与独家经销商的关系是买卖关系。
4、独家代理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不是买卖关系,而是委托代理关系。
5、寄售(consignment)是指出口商先将待售商品运到国外,委托当地代销商按照寄售协议约定的条件和办法代为销售的一种贸易方式。
6、拍卖的形式有“买主叫价拍卖”、“卖主叫价拍卖”和“招标式拍卖”三种。
“买主叫价拍卖”也称为增价拍卖,或称“英格兰式拍卖”“卖主叫价拍卖”也称减价拍卖,或称“荷兰式拍卖”“招标式拍卖”也称为密封递价拍卖。
7、招标人一般不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厂商的投标,因此,即使是联合投标,投标名义人出中能是一个。
8、套期保值(hedging)是将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结合起来进行的一种市场行为,即在买进(或卖出)实物的同时或前后,在期货交易所卖出(或买进)相等数量的期货合同作为保值,其目的在于通过期货交易转移现货交易的价格风险。
9、常见对等贸易的种类:易货贸易、互购方式、回购方式10、加工贸易货物是指加工贸易项下的进口料件、加工成品以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等。
11、料件保税的特征;我国海关现行的法规规定海关对进口料件实施保税监管,即对其进口料件实施海关监管下的暂缓缴纳各种进口税费的制度。
料件的保税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强出口成本的竞争力。
12、来料加工项下外商提借进口用于加工装配返销出口产品的料件可以全额保税13、进料加工对口合同进口料件全额保税第四章1、合同的约首是指合同的首部,一般包括合同名称,合同编号、缔约双方的名称和地址、签约时间、签约地点以及合同序言等内容。
2、合同的约尾是指合同的尾部,通常注明合同的份数、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双方当事人签字等项内容。
3、以实物表示商品品质,主要有看货成交和凭样品买卖两种。
看货买卖这种方法多用于寄售、拍卖和展卖业务中,凭样品买卖是指以买方提供的样品作为交货品质依据的交易。
在合同中一般规定“品质以买方样品为准”卖方往往要根据买方提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样品买方确认,这种经确认后的样品称为“对等样品”,对等样品改变了交易的性质,即由凭买方样品买卖变成了凭卖方样品买卖,使卖方处于较有利的地位。
4、我国出口商品,除照顾对方国家贸易习惯约定采用公制,英制或美制计量单位外,应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5、在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公制(米制the Metric System)6、公量一般用于经济价值较高,而含水成分受环境影响较大且很不稳定的商品,如羊毛、生丝、棉花等。
公量=[商品实际重量/(1+实际回潮率)]*(1+公定回潮率)7、溢短装(more or less clause)在合同中规定卖方交货的数量可按照一定的机动幅度多交或少交若干数量,上下5%的幅度。
溢短装条款由卖方决定为多。
但在买方派船装运的情况下,为适应船只的运载能力,出可规定由买方决定。
在特殊情况下,某些散装货可由船方选择。
8、为了便于计算集装箱数量,可以以20ft的集装箱作为换算标准(twenty-foot epuivalent unit,TEU),并以此作为集装箱船载箱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集装箱保有量的计量单位。
9、二维条码图形符号在书129页10、RFID技术使用的优点在书130页,了解一下。
11、运输标志又称唛头,它通常是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字母,数字及简单的文字组成。
12、指示性标志是提示人们在装卸、运输和保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一般都是以简单醒目的图形和文字在包装上标出。
在书132页。
13、警告性标志(warning mark)又称危险品标志,凡在运输包装内装有爆炸品,易燃品,有毒物品,腐蚀性物品,氧化剂和放射性物品等危险货物时,都必段在运输包装上标明用于各种危险品的标志,以示警告等。
在134页注意一下。
14、进出口合同中的价格条款,一般包括商品的单价(unit price)和总值或总金额(totalamount)两项基本内容。
单价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包括计量单位、单位价格金额、计价货币和贸易术语四项内容。
15、佣金分为明佣和暗佣两种。
佣金=含佣价*佣金率净价=含佣价-佣金=含佣价*(1-佣金率)16、折扣(discount)是卖方给予买方的价格减让,从性质上看,它是一种优惠。
折实价=原价*(1-折扣率)17、海洋运输按照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两种方式。
18、“四固定”。
即船公司按固定航线、固定停靠港口、固定的航行时间表(sailing schedule)航行,按相对固定的运费率计收运费。
19、“W”表示按货物的重量计收,“M”表示按货物的体积来计收。
“W/M”表示按货物的重量或体积。
20、定程租船:在定程租船方式下,船方必须按租船合同规定的航程完成货物运输任务,并负责船舶的经营管理及其在航行中的各项费用开支;租船人则应支付双方约定的运费,程租船的运费一般按装运货物的数量计算,出有按航次包租总金额计算的,至于货物在港口的装卸费用,究竟由船方还是租方负担,应在租船合同中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