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粮食平安始终是国家和经济平安的底线[1]。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平安和社会稳定[2]。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和外销量均居全国首位。

但与兴旺国家相比,河南省小麦在产量、品质、种植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小麦的种植效益和加工水平,带动河南省小麦产业高质量开展。

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高质量开展是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所在。

1开展现状河南省位于华北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河南省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分蘖期长、幼穗分化期长、籽粒灌浆期短的特点。

河南省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主,小麦和玉米轮作,对早熟性要求较高。

1.1总产实现稳定增长自2012年以来,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40万hm2以上,2018年到达574万hm2,占全国小麦面积的25%,稳居全国首位。

河南省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6年小麦年产量逾3500万t的省份,2020年河南小麦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到达3753.13万t,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5%,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表1〕。

河南省小麦总产量从2012年的3223.07万t增长到2020年的3753.13万t,增长了16.8%,年均涨幅1.8%,实现了稳定增长。

1.2小麦单产水平持续提高随着一大批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以及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落实,河南省小麦单产水平快速提高。

2020年河南省小麦单产水平到达6.61t/hm2,居国内各小麦生产省份小麦单产的首位。

2021年修武县小麦高产示范田小麦产量到达了13.47t/hm2,较全国小麦单产纪录〔12.85t/hm2〕增加0.62t/hm2,刷新了全国小麦高产纪录。

1.3优良小麦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河南省小麦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源于品种创新带来的单产提高,品种对小麦增产的奉献率达45%以上。

山东农业发展现状

山东农业发展现状

山东农业发展现状
山东农业发展现状: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等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为主。

近年来,山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产业结构优化:
山东农业在去年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强大支持。

同时,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精深加工产业,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二、农民收入增长:
山东积极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和农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加收入。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和农村旅游业,带动农民就业和创业。

农村电商和农产品直供模式的兴起,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来源。

三、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提升,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建设。

总体而言,山东农业发展现状良好,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农村人
口流失等。

山东将继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小麦产业布局:优良品种成为小麦生产关键

2023年小麦产业布局:优良品种成为小麦生产关键

2022年小麦产业布局:优良品种成为小麦生产关键网讯,我国小麦种植技术持续上升,2022年小麦产业进展稳定。

当下,我国小麦产业为适应消费升级需要,政策大力推动小麦产业经济高质量进展,提高小麦产品供应质量和流通效率,更好地满意人民对小麦产品需求。

以下对2022年小麦产业布局分析。

2022年中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911.4公斤/公顷,除了2022年小麦单产有所下降外,2022-2022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上呈现渐渐上涨的走势。

2022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小幅下降,单位面积产量达5810.6公斤/公顷,同比下降1.7%。

2022-2027年中国小麦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询问报告估计2022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将靠近6000公斤/公顷。

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从小麦的品质来看,一般春小麦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冬小麦,但是由于春小麦的容重和出粉率都低于冬小麦,因此冬小麦的种植范围更广泛。

小麦按皮色的不同,可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两种。

白皮小麦呈黄色或乳白色,皮薄,胚乳含量多,出粉率较高;红皮小麦呈深红色或红褐色,皮较厚,胚乳含量少,出粉率较低。

现从两大供需格局来分析2022年小麦产业布局。

1、我国小麦产量稳定且供应充分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国之一。

2022年,中国的小麦产量在欧盟之后排名其次,估量产量约为 1.369亿吨,而欧盟为1.384亿吨。

依据种植季节划分,小麦品种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一般为春播秋收模式,播种时间集中在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大约7月中下旬开头收获;冬小麦一般在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收割。

冬小麦约占中国小麦总产量的95%,超过 75%的作物产自华北平原五个省。

虽然大部分作物生长在华北平原,但中国西部和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和西南地区也生产冬小麦。

北部和西部地区种植了少量春小麦。

自2022年以来小麦的总体产量及单产稳步提升。

2022/23国内小麦供应相对充分,农业部门乐观克服去年秋季严峻汛情,努力把冬小麦面积稳定在3.36亿亩,而且加大了用种数量,确保出苗率,今春又在西北地区扩大春小麦种植面积,2022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

我国小麦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小麦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小麦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一、我国小麦供需情况小麦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小麦产量约占全世界小麦产量的18%。

而根据种植季节划分, 小麦品种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一般为春播秋收, 播种时间集中在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 大约7月中下旬开始收获;冬小麦一般在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收割,其中冬小麦约占小麦总产量的95%以上。

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和江苏是我国小麦五大主产区,2020年我国小麦产量约为1.34亿吨。

整体自给率较高,进口依赖度较低,2004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中国小麦种植面积逐步恢复,产量连年增加,国内供需形势由产不足需逐渐转为供需基本平衡、且略有结余。

小麦作为口粮具有刚性需求,近年来,由于中国人口持续增长,小麦总消费量长期以每年1%~2%的比例持续增长。

小麦的主要消费形式是从面粉向面条、面包、速冻食品等主食转化。

在小麦消费结构当中,食用消费占据小麦消费的主要地位,2019年我国75%的小麦用于直接食用消费(面粉),近年来随着替代能源的需求提升,工业领域对于玉米的需求逐渐增多支撑玉米价格,因此小麦的替代效用逐渐增强,而替代比例则由二者的价格差决定。

小麦-玉米价差与小麦饲用消费量呈现明显的反向相关,2020年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导致部分饲料厂商转向小麦。

而在工业用加工领域我国的小麦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精深加工转化率不高,因此工业消费主要集中在淀粉、谷朊粉、酿酒、工业酒精、麦芽糖、调味品等领域。

二、小麦产业链分析从小麦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对比来看,从小麦到面粉再到工业化食品,按照品类转化加工的复杂程度,行业毛利率逐步提升。

整个行业的天花板仍然较高,围绕消费者品牌意识提升和消费场景细分及专业化,企业成长和价值创造机会仍然显著。

另外,同一品类不同渠道利润水平差距很大。

零售渠道享受品牌红利但销售投入较高,餐饮渠道更注重性价比但较少市场投入,导致毛利率零售渠道高于餐饮渠道,而净利率餐饮渠道却高于零售渠道。

商丘小麦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商丘小麦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商丘小麦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商丘市是河南省重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其小麦产业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商丘小麦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文对商丘市小麦产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研和汇报。

首先,商丘市的小麦种植面积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显示,商丘市小麦种植面积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并且有所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商丘市政府对小麦种植的政策支持以及农民对小麦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

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为商丘市的小麦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商丘市小麦产量稳步增长。

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商丘市小麦产量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商丘市小麦的总产量在不断攀升,为商丘市的农业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也得益于商丘市农业部门对小麦生产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改进,以及对小麦种植的政策扶持。

再次,商丘市的小麦品质不断提升。

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商丘市的小麦品质在不断提升,口感和营养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一方面得益于商丘市农民的精耕细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商丘市政府对小麦品质的重视和支持。

优质的小麦品质为商丘市的小麦产业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最后,商丘市小麦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尽管商丘市的小麦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市场竞争激烈、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等。

因此,商丘市的小麦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和品质,拓展小麦的深加工产业,提高小麦的附加值,促进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商丘市的小麦产业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民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商丘市的小麦产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左云县:精深加工让“大同好粮”飘香

左云县:精深加工让“大同好粮”飘香

左云县:精深加工让“大同好粮”飘香大同市左云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其种植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品质上乘,被誉为“大同好粮”。

随着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高,左云县开始进行精深加工,将“大同好粮”制成更丰富多样的产品,让消费者享受到更高品质的食品。

一是发展小麦精深加工。

左云县是国家小麦深加工示范区,该县为农民提供小麦质量品种培育、免费磨盘、保底收购等扶持政策。

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工和研发,推出了大同蛋糕、小麦面包、小麦营养麦片等产品。

其中,小麦面包采用精制小麦粉,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营养的口味。

二是发展玉米精深加工。

左云县的黄色玉米质量上乘,有“黄金玉米”之称。

县政府着力推进玉米深加工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玉米资源,开发出多种产品,如玉米面包、玉米淀粉、玉米油等。

其中,玉米面包不仅口感独特,还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满足了人们对于健康、美味食品的需求。

三是发展大豆精深加工。

左云县大豆种植面积较大,且品质优良。

通过综合开发大豆,该县生产了豆腐、豆浆等系列产品。

同时,借助现代科技,研发出了豆腐干、豆腐花等新型豆制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健康美食的需求。

在加强“大同好粮”精深加工的同时,左云县注重产品品牌建设。

该县通过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大同好粮”成为名符其实的品牌。

这不仅推进了该县农产品的产销,也促进了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的来说,左云县通过精深加工将“大同好粮”品质升级,扩大了销售市场,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高品质食品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左云县:精深加工让“大同好粮”飘香

左云县:精深加工让“大同好粮”飘香

左云县:精深加工让“大同好粮”飘香左云县是山西省大同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山西北部,素有“大同好粮”之称。

左云县地势平缓,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盛产小麦、玉米、绿豆等农作物。

近年来,左云县通过精深加工,让当地的农产品更好地飘香四方。

本文将从左云县的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发展成果和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介绍。

左云县的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左云县始终坚持走产业强县之路,以农业产业化、产业带动经济的方式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在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方面,左云县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小麦精深加工方面,左云县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面粉加工厂和面条加工厂,引进了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面粉生产线和面条生产线。

这些企业通过精细加工和包装,生产出香味浓郁、口感鲜美的面粉和面条,畅销全国各地。

左云县还利用小麦作为原料,开发出一系列的麦芽制品,如麦芽糖、麦芽饮料等,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玉米精深加工方面,左云县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建设了玉米深加工厂。

这些工厂通过先进的玉米加工设备,生产出玉米油、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等系列产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工等领域,有效提高了玉米的综合利用率,也为当地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在绿豆精深加工方面,左云县通过建设绿豆加工厂,采用现代化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绿豆粉、绿豆面、绿豆粥等一系列绿豆产品。

这些产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左云县还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拓展,通过参加各类展销会、建立网络销售平台等方式,将当地的农产品推向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经济效益。

左云县的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产值方面,左云县的精深加工产业年产值达到数十亿元,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左云县的面粉、玉米油、绿豆粉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国外,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引言2一、中国小麦生产现状 (2)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2)1.2 生产结构 (2)1.3 生产成本与收益 (2)二、中国小麦市场现状 (2)2.1 市场价格 (2)2.2 市场需求 (2)三、全球小麦生产与市场 (3)3.1 主要生产国 (3)3.2 主要进口国 (3)3.3 主要出口国 (3)四、中国小麦政策环境 (3)4.1 产业政策 (3)4.2 技术环境 (3)五、中国小麦消费与结存 (3)5.1 消费情况 (4)5.2 结存状况 (4)六、全球小麦贸易与市场动态 (4)6.1 贸易格局 (4)6.2 价格波动 (4)七、中国小麦进口情况 (4)7.1 进口量与来源 (4)7.2 进口渠道 (4)八、未来展望 (5)8.1 国内小麦市场 (5)8.2 全球小麦市场 (5)结论 (5)引言小麦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和消费状况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生产、市场、消费、政策、国际贸易等方面,对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国小麦生产现状1.1 种植面积与产量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5440.8万亩,同比增长约0.46%。

尽管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单位面积产量为385.4千克/亩,同比下降约1.28%,总产量为13659万吨,同比减少约0.82%。

这表明尽管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产量的提升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1.2 生产结构中国小麦生产结构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为辅。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春小麦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这种生产结构的形成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资源密切相关。

1.3 生产成本与收益随着粮食生产成本和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小麦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国家通过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来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价格涨幅与种植成本提升相匹配。

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关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概况
石冬梅;李渐鹏;邱斌;闫永恒;张统武;王新春;徐志祥;徐同成
【摘要】综述了小麦谷朊粉加工、小麦淀粉生产酒精工艺、小麦淀粉制糖、麦麸和麦胚加工等方面开发应用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小麦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
【年(卷),期】2016(022)005
【总页数】3页(P41-43)
【关键词】小麦;谷朊粉;小麦淀粉;麦麸;精深加工
【作者】石冬梅;李渐鹏;邱斌;闫永恒;张统武;王新春;徐志祥;徐同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经管站,山东滨州256206;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经管站,山东滨州256206;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00;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小麦产量不断增收。

小麦精深加工利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但是在小麦精深加工过程存在很多问题,如高附加值的研究较少,具体组分及功能性的研究不足,技术发展限制等。

因此,本文综述了小麦谷朊粉、小麦淀粉、麦麸麦胚加工现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小麦精深加工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谷朊粉又叫活性面筋粉,是小麦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1]。

谷朊粉中的蛋白质
不仅含量非常高,而且蛋白质氨基酸构成非常齐全。

此外,谷朊粉还含有少量脂肪、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2]。

谷朊粉初期主要用作饲料,现在活性面筋粉的营养价
值愈来愈受到重视,有利于小麦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生产谷朊粉的方法主要有马丁法、巴特法、改良的马丁法、三相卧螺法等加工方法。

目前马丁法在国内应用最广泛,巴特法和三相卧螺法工艺都不够成熟。

谷朊粉除了主要应用于食品领域外,还应用在涂料、塑料、薄膜、造纸、医药及酿酒等行业。

麦面筋蛋白应用在面制品中,不仅可以明显提高面团持水性,而且还能增加面团的弹性,显著的提升面制品品质[3]。

谷朊粉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可保持
肉制品水分、增加重量[4]。

研究发现,谷朊粉利用生物酶法制备的生物活性肽具
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Andreani L等[5]利用小麦面筋和面筋/聚乙烯酮乙二醇化合
物密封囊包制得的胶囊的封装效率高,并且添加聚乙二醇增加多孔微球,影响了模型药物的体外释放。

小麦谷朊粉通过美拉德反应后生成香味物质,因此谷朊粉酿造的酒香气浓烈芬芳、饱满丰润、甘甜如饴。

此外谷朊粉膜的制备也增加了谷朊粉的利用价值。

小麦谷朊粉应用不够广泛,并且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产业上;小麦谷朊粉应用过程中还受到技术发展限制,如小麦蛋白分离技术还不够成熟等。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拓宽谷朊粉的应用领域,通过物理、化学改性等方法,生产出性能更多的产品;其次,注重基础研究,在谷朊粉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研究谷朊粉的
理化性质,具体到每个物质组分,认识好组分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小麦淀粉由22%~24%直链淀粉和76%~78%的支链淀粉组成[6]。

近年来,利
用小麦淀粉生产食用酒精的研究越来越多[7,8]。

王丽红等[9]研究了利用小麦淀
粉清液生产酒精,优化了工艺条件;小麦面粉洗掉面筋,浓缩得到的小麦淀粉液浓度为22%,每100mL的液体添加糖化酶0.09g和2 500 000单位的青霉素V钾片。

将超级酒精活性干酵母在40℃复水15min,35℃活化后,2‰接种量于淀粉清液,35℃条件下发酵。

酒精度可以达到15.0%vol以上,并可有效解决小麦蒸煮发酵过程中存在的过滤难问题。

王海明[10]通过小麦淀粉生产试验,表明小麦淀粉完全可以作为啤酒生产的可替代淀粉原料,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可以通过选择低戊聚糖的A淀粉,配合淀粉喷射液化、制糖工艺来解决,啤酒的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口感等与玉米淀粉相比,无明显差异。

孙建祥[11]改进了小麦淀粉生产酒精工艺,创新性的添加尿素作为氮源,同时采用间歇发酵,出酒率高,品质优良。

小麦B淀粉中戊聚糖含量明显高于A淀粉,这造成淀粉糖化液黏度远远大于其淀
粉水解液的黏度,导致过滤的困难。

周中凯[12]等研究发现在糖化过程中加入多糖改性剂于淀粉液化液中,可有效的除去非淀粉质多糖。

此外在小麦淀粉制糖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除粘酶、助滤酶可以有效的改善分离效果[13]。

马晓东[14]等研究小麦B淀粉糖化工艺,实验提出了采用离心分离方法除去液化液中的蛋白质等杂质。

小麦淀粉应用过程中存在戊聚糖过滤困难,糊化醪升温困难,蛋白质分离不完全,发酵时存在发酵液黏度较大、发酵泡沫多、装料困难等难题,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小麦淀粉应用[15,16]。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下面措施:使用戊聚糖酶,可
以有效的降解戊聚糖,缓解过滤困难的问题[17,18];使用喷射液化技术,使淀
粉醪跳过升温段,通过蒸汽喷射瞬间达到100℃以上,同时实现淀粉的糊化和液化;通过小麦生料发酵酒精技术,摒除蒸煮环节,可有效地解决发酵液黏度高、泡
沫多问题;使用特定的蛋白酶,降解小麦面粉中的蛋白质,从而更高效地分离出纯净的淀粉[19,20]。

小麦精深加工还包括麦麸、麦胚加工利用,主要用来制备麸皮蛋白、麸皮多糖、麸皮膳食纤维、低聚糖、β-淀粉酶、麸皮抗氧化物、麦胚制品等。

麦麸蛋白质含量较高,其质量分数在11%~17 %,此外,麦麸中细胞壁多糖含量更高,其质量分数为55%。

麦麸中膳食纤维含量也非常高[21],小麦麸皮膳食纤
维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预防胆结石;减少体内有害金属离子,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22];有利于肠道的功能,利于肠道消化,预防肠癌发生;还可以预防动脉硬化[23]。

小麦麸皮中的膳食纤维应用在面粉中,可改良面粉的粉质特性、提高吸水率、增加面团的稳定特性[24]。

麦麸中主要的抗氧化物是阿魏酸、香草酸、香豆酸,它们主要分布在谷物外层[25],是天然的抗氧化剂[26]。

小麦胚芽加工形式主要包括:小麦胚芽油、全脂麦胚、脱脂干燥麦胚等[27]。

此外利用小麦胚芽还可以制成麦胚蛋白饮料,清凉可口,味道甜美[28,29]。

小麦麦麸麦胚是小麦面粉厂的主要加工副产物,目前大部分麸皮用作饲料,精深加工及再利用的较少;麦麸麦胚的一些加工利用形式规模小,并且有些研究还处于试验阶段,没有达到大量工业化生产的程度。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要改变人们的观念,麸皮中含有较丰富的淀粉酶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因此,麸皮不仅仅可以用作饲料,而且麦麸还可以进行精深加工利用,分离提纯出有益物质,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理论践行于实践,政府企业都高度重视麦胚麦胚的精深加工,尽快转化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目前,我国小麦精深加工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小麦谷朊粉、小麦淀粉加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小麦麦麸麦胚加工也初具规模,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小麦精深加工过程中技术相对落后、规模小,并且产业化发展缓慢。

因此,未来促进我国小麦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不断加大科技投入,
深刻研究物质与功能对应性,开发研究出节能、高效的小麦精深加工工艺及设备,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的精深加工程度;二是政府制定更多小麦精深加工相关行业政策,鼓励扶持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使小麦精深加工产业更具规模,搞好小麦加工产业链的建设;三是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上创新更需要实践创新,同时不断完善质量评估体系,这样我国的小麦精深加工业才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