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粮食平安始终是国家和经济平安的底线[1]。
小麦是中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的开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平安和社会稳定[2]。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总产、单产和外销量均居全国首位。
但与兴旺国家相比,河南省小麦在产量、品质、种植效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小麦的种植效益和加工水平,带动河南省小麦产业高质量开展。
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我国粮食平安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高质量开展是转变农业开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所在。
1开展现状河南省位于华北地区,为大陆性季风气候。
河南省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分蘖期长、幼穗分化期长、籽粒灌浆期短的特点。
河南省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主,小麦和玉米轮作,对早熟性要求较高。
1.1总产实现稳定增长自2012年以来,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540万hm2以上,2018年到达574万hm2,占全国小麦面积的25%,稳居全国首位。
河南省是全国唯一一个连续6年小麦年产量逾3500万t的省份,2020年河南小麦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到达3753.13万t,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28.5%,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表1〕。
河南省小麦总产量从2012年的3223.07万t增长到2020年的3753.13万t,增长了16.8%,年均涨幅1.8%,实现了稳定增长。
1.2小麦单产水平持续提高随着一大批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以及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落实,河南省小麦单产水平快速提高。
2020年河南省小麦单产水平到达6.61t/hm2,居国内各小麦生产省份小麦单产的首位。
2021年修武县小麦高产示范田小麦产量到达了13.47t/hm2,较全国小麦单产纪录〔12.85t/hm2〕增加0.62t/hm2,刷新了全国小麦高产纪录。
1.3优良小麦品种选育取得重大进展河南省小麦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源于品种创新带来的单产提高,品种对小麦增产的奉献率达45%以上。
全球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趋势

全球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趋势一、国际情况近年来,世界粮食作物产量增长幅度正常,但落后于需求增长幅度,总体上产不足消,供需缺口依靠库存弥补. 2008年末,全球粮食库存量降至30 年来的最低点,仅只够消费53 d,这不仅直接带来了粮食安全隐患,而且也导致粮食价格飙升,仅2007年全球粮价就上涨了40%。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6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粮食危机,超过1亿人陷入饥荒, 30多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1.世界主要生产国的小麦产消格局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总耕地面积稳定,约为14. 15亿hm2 .在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等耕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中,约有1/3~3/4的耕地用于发展谷物生产,主要产麦国10% ~40%的耕地用于发展小麦生产.中国耕地面积约为1. 4亿hm2,其中57%用于发展谷物生产, 16%用于发展小麦生产. 就世界小麦收获面积而言,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稳定在2. 1亿~2. 3亿hm2之间, 21世纪最初几年的平均数和20世纪60年代基本相当.中国小麦生产和世界小麦发展趋势一致,所不同的是,中国小麦总产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后有所减少,不同年代的平均单产提高幅度更大,约是世界平均单产提高幅度的2倍.有关资料还表明,从1949—2007年,中国小麦生产取得长足进步,其中1997年前,小麦生产稳步向前发展,1998年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减少,总产呈下滑趋势, 2004年后由于国内粮食供求偏紧、粮食直补政策与免农业税等,播种面积有所恢复,到2007年约为2 298万hm2,单产和总产分别达到4 781 kg·hm-2和1.098 6亿t。
(世界小麦产消与贸易形势动态分析及小麦生产发展战略研究贺德先河南农业大学学报V o.l 43 No. 2 2009)全球小麦总产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年份万吨年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印度俄罗斯俄罗斯(中粮期货报告2009—国际小麦市场现状与展望)1.1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影响世界小麦消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
中国小麦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中国小麦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一、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其小麦产业在全球小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中国小麦产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产量稳定增长:近年来,中国小麦产量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种植面积的扩大。
此外,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也促进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2. 种植结构调整:随着消费者对优质小麦的需求增加,种植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提高了小麦的质量和竞争力。
3. 加工和贸易发展:中国的小麦加工和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小麦制品如面粉、面包、饼干等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小麦加工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贸易国,小麦出口量逐年增加。
二、发展趋势1. 优质化、绿色化趋势: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优质、绿色的小麦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
种植者将更加注重使用环保、安全的农业投入品,提高小麦品质。
2. 数字化、智能化趋势: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小麦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智能化种植、精准施肥、病虫害监测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产业融合趋势:小麦产业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如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等。
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小麦产业将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4. 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之一,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中国小麦产业将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中国小麦产业在产量稳定增长、种植结构调整、加工和贸易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小麦产业将向优质化、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中国小麦产业也将继续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自身竞争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小麦生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小麦生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小麦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全球粮食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小麦生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也愈加重要。
本文将从小麦生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麦生产的现状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小麦产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近年来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市场的需求,小麦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攀升。
目前,我国每年小麦的总产量已经突破1亿吨,占据了全球小麦市场的一席之地。
2.品种不断丰富我国是一个小麦品种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全国各地都有各自适宜的小麦品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小麦品种也在不断升级换代。
目前,我国的小麦品种已经发展到了第十代,在品种的稳定性、抗逆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升。
3.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生产已经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机械化播种、化肥施用、农药防治、机械化收割等为主要内容的小麦生产体系,农业机械化、化肥、农药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小麦生产的未来发展1.品种改良众所周知,品种是农作物生产中最基本的要素。
未来,我国的小麦品种将不断提高品种稳定性和抗病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2.科技创新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也越来越重要。
在小麦生产中,科技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未来,小麦生产将进一步加强科学管理、智能化生产,提高小麦的品质和增加产量。
3.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流失和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农业结构调整也变得越来越必要。
未来,小麦生产也将与现代化农业相结合,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品牌化。
小麦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小麦生产也将不断发展。
在未来,小麦生产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023年小麦市场行情走势份分析模板

小麦供应增加
Increase in wheat supply
1. 小麦产量增加: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小麦的全球 产量不断增加。以美国为例,近年来,小麦的种植 面积逐渐扩大,同时种植技术不断改善,农民也广 泛采用化肥和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导致小麦的产 量稳步增长。据统计,去年美国的小麦产量比前一 年增加了10%。 2. 小麦进口量增加:尽管小麦产量增加,但由于需 求的持续增长,小麦进口量也在增加。以中国为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消费市场之一,而国内的小 麦产量却满足不了持续增长的需求。因此,中国不 得不大量进口小麦。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 的小麦进口量比前一年增加了15%。
小麦价格波动
小麦价格
受供求关系影响
小麦价格波动对 农民和消费者的 影响不容忽视
天气状况
全球气候变化 小麦减产率 季节性波动
供需矛盾突出
关于市场,小麦市场行情走势分析 供需矛盾突出
1. 需求增长放缓,供应增加导致价格下跌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小麦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率仅为0.5%,而小麦产量则同比增加了4.1%。这导致小麦市场供应过剩,价格呈现下跌趋势。
2. 小麦价格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市场增长势头强劲。2019年,全球小 麦平均价格为每吨261.7美元,较2018年同期上涨了9.3%。其中,中 国小麦价格更是直线上涨,2019年小麦平均价格为每吨425美元,同 比增长了20%以上。
1. 小麦市场走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气候变化是重 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 频发,导致小麦产量波动较大。例如,2018年欧洲 小麦产量下降15%以上,而美国小麦产量则创历史新 高。因此,小麦市场投资需谨慎,需密切关注市场动 态。
TEAM
PLAN
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各大洲的大部分地区。
小麦生产对于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麦生产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小麦生产现状小麦种植区域小麦是一种适应性强的作物,可以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
当前全球最主要的小麦种植地区包括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
这些地区的小麦产量占据全球的相当大比例。
小麦产量和消费情况全球小麦产量在近年来持续增长。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全球小麦产量从2000年的6.775亿吨增长到了2019年的7.846亿吨。
小麦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全球人口对小麦的需求也在增加。
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世界人口将继续增长,对小麦的需求也将继续上升。
小麦贸易小麦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
许多国家需要依靠进口满足本国的小麦需求。
主要的小麦出口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而主要的小麦进口国则包括中国、印度和埃及等。
小麦贸易对于全球粮食市场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技术革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麦生产也在不断发展。
种植者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率和产量。
例如,使用新的育种方法培育出了抗病虫害、耐旱等特性的小麦品种,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小麦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等因素可能导致小麦产量下降。
然而,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究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并开发更适应气候变化的小麦品种。
可持续农业的推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的认识不断增强,小麦生产也越来越注重可持续性。
农业实践包括有机农业、精细化管理和耕作方式的改进等,有助于提高小麦生产的效率同时减少环境影响。
全球市场的需求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对多样化饮食的需求增加,小麦制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增加。
例如,小麦面粉和面包是许多人日常饮食的主要成分之一。
因此,小麦生产需要适应全球市场的需求变化。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现状专题研究引言2一、中国小麦生产现状 (2)1.1 种植面积与产量 (2)1.2 生产结构 (2)1.3 生产成本与收益 (2)二、中国小麦市场现状 (2)2.1 市场价格 (2)2.2 市场需求 (2)三、全球小麦生产与市场 (3)3.1 主要生产国 (3)3.2 主要进口国 (3)3.3 主要出口国 (3)四、中国小麦政策环境 (3)4.1 产业政策 (3)4.2 技术环境 (3)五、中国小麦消费与结存 (3)5.1 消费情况 (4)5.2 结存状况 (4)六、全球小麦贸易与市场动态 (4)6.1 贸易格局 (4)6.2 价格波动 (4)七、中国小麦进口情况 (4)7.1 进口量与来源 (4)7.2 进口渠道 (4)八、未来展望 (5)8.1 国内小麦市场 (5)8.2 全球小麦市场 (5)结论 (5)引言小麦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和消费状况对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生产、市场、消费、政策、国际贸易等方面,对2024年国内外小麦行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国小麦生产现状1.1 种植面积与产量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中国小麦种植面积为35440.8万亩,同比增长约0.46%。
尽管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单位面积产量为385.4千克/亩,同比下降约1.28%,总产量为13659万吨,同比减少约0.82%。
这表明尽管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产量的提升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1.2 生产结构中国小麦生产结构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为辅。
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春小麦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这种生产结构的形成与各地的气候条件和农业资源密切相关。
1.3 生产成本与收益随着粮食生产成本和劳动力价格的持续上涨,小麦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国家通过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来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价格涨幅与种植成本提升相匹配。
202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的提高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关键作用。
小麦产业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小麦产业在政策扶持、科技进步、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报告将从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小麦产业进行总结。
二、小麦产业现状1. 产量稳步增长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稳步增长,2019年全国小麦总产量达到13145万吨,同比增长0.6%。
其中,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2. 种植面积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相对稳定,2019年全国小麦种植面积约为2.7亿亩。
主产区集中在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南地区。
3. 精品小麦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精品小麦发展迅速,优质小麦面积逐年扩大,品质不断提高。
其中,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弱筋小麦等品种在市场上受到消费者青睐。
4. 产业链逐步完善小麦产业链逐步完善,从种子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到出口等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其中,面粉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5.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麦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我国小麦消费量逐年上升,2019年全国小麦消费量约为1.2亿吨。
三、小麦产业存在的问题1. 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并存虽然我国小麦产量稳步增长,但部分产区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同时,部分消费者对高品质小麦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2. 种植结构不合理我国小麦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地区种植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此外,部分产区小麦品种单一,抗病性、抗逆性较差。
3. 加工技术水平不高我国小麦加工技术水平相对落后,部分企业生产设备老化,产品品质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加工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4. 市场监管不到位小麦市场监管存在一定漏洞,部分企业存在违规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等现象,损害消费者利益。
5. 国际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多变,我国小麦产业面临国际竞争压力加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我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2、赤霉、根腐和穗发芽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影响
六、小麦生产定位与发展趋势
4、建立品质快速检测和大面积生产品质监测体系, 实施配麦销售
建立品质快速检测体系和大面积生产品质监测体系,是我省优质强筋小麦小 麦新品种选育及其原粮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加速黑龙江省优质强筋麦原 粮从产品向商品转化进程,以现有蛋白质含量(近红外法)、全粉面筋、微 量SDS沉淀值等优质强筋小麦快速检测方法为基础,参照国际应用较多的籽粒 硬度测定方法,发展与完善我省优质强筋春小麦育种与生产中的籽粒蛋白质
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趋 势
报告提纲
1、小麦起源与分类
2、世界小麦的分布及产量
3、中国小麦的分布
4、小麦的用途
5、我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6、我省小麦生产定位与发展趋势 7、强筋麦品种品质类型变化与生态条件关系 8、发展潜力与途径
一、小麦起源与分类
1、小麦起源 我国小麦多属普通小麦( Triticum aestivum),异源六倍体,由 A、 B 、D 染色体组组成。普通小麦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一般认为,北从 土耳其斯坦通过新疆、蒙古,南经印度通过云南、四川传入我国。 2、小麦分类 菲尔德曼(Moshe Feldman 1976年)将小麦属内归并为8个主
五、黑龙江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4、大豆田长残留除草剂对下茬危害极端严重
由于大豆多年重茬种植,导致普施特和虎威等长残留除草剂对下 茬危害极端严重;适宜当地种植且经济效益较高,但对上述除草剂敏 感的马铃薯和甜菜等作物根本不能种植。反应相对迟钝的春小麦苗 期危害严重,黄化苗普遍发生,个别地块可减产30%以上。当地合
小麦杆锈小种分离与鉴定
赤霉病抗性田间鉴定
根腐病离体鉴定
穗发芽抗性鉴定
籽粒休眠期鉴定
五、黑龙江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3、原有合理豆麦轮作体系遭到严重破坏
20世纪80年代中期,黑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曾达3400万亩。1996年以来, 由于政策导向等原因,在黑龙江省北纬47°以北克山等30个县(市)原 “豆麦”产地区现种植大豆达4000余万亩,小麦种植面积不足600万亩, 原有合理“豆麦轮作体系”不复存在。个别地块大豆重茬已达10年以上。 大豆胞囊线虫、根腐和菌核等大豆病害普遍严重发生;土壤生态环境遭 到严重破坏,近乎变成一片“毒土”。
趋势启示我们:在市场经济中,产品不等于商品。优质强筋小麦作为商品进入市 场流通,必须符合商品标准和具有市场需求。综上分析,黑龙江省发展优质强筋
小麦生产市场优势明显,而推广种植高产质差小麦品种只有死路一条。
六、小麦生产定位与发展趋势
2、扩大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实现小麦和大豆生产双赢
由于黑龙江省具有适宜生产优质强筋小麦的各种比较优势。为提高 “种麦”比较效益 ,需进一步加大龙麦33、龙辐麦18和克丰12等一批优 质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推广力度。尤其是龙麦33小麦新品种集优质、高 产与多抗为一体,在黑龙江省北部和内蒙东四盟地区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龙麦26淀粉特性分析结果 品 种 名 称 龙麦26 新克旱9 Eradu
(澳,面条麦)
总淀粉 含量% 75.14 22.79 19.16
支链淀粉 含量% 56.44 54.64 57.33
支链淀粉 /直链淀 粉 2.95 2.39 2.99
六、小麦生产定位与发展趋势
五、我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1、小麦苗期干旱和后期多雨常制约我省小麦生产的发展
◆黑龙江省属于半干旱雨养农业地区。全年降雨量在380-530毫米之间,
并存在时空分布不均和年内季节分配不均的现象。年降水量80%集中在 夏季,而冬、春两季不足全年降水量的15%。5-6月出现干旱、半干旱年 的机率为80%以上。小麦苗期干旱和后期多雨一直严重地威胁着黑龙江 省小麦生产的发展,并常制约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潜力的发挥。
4A
4A
Wx-B1 Wx-B1
模式图
材料名称 新克旱9 龙麦20 龙麦26
eradu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1.02W177 (缺失Wx-A1) 2. 02W8 (缺失Wx-A1) 3. 02-W11 4. Haitog (缺失 Wx-B1) 5.龙辐麦10 6.低分子量蛋白Marker 7.龙00-00819 8.龙麦30 9. 龙麦29 10. 龙麦26 (缺失Wx-B1) 11.荷兰小麦(缺失Wx-A1) 12.白火麦(缺 失Wx-D1) 13.02W117-2 (缺失Wx-A1)
现全国小麦年产量为2000亿斤左右,黑龙江省小麦年总产为20-30亿斤是时先吃 饱后吃好,现在是先吃好后吃饱。 2009年我国小麦年总产虽达2300亿斤左右, 可基本满足我国“口粮安全”生产需求,但目前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产需缺口达
600亿斤以上。黑龙江省小麦生产前车之鉴和小麦种植面积从大→小→大的变化
专用面包麦生产的生态资源优势,并具有大型国营农场群规模化生产和 能够保证小麦质量相对稳定均一等特点,是我国建设“硬红春”优质强
筋小麦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的最佳地区。2002年国家农业部已将黑龙江
省的大兴安岭沿麓地区,确定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优势产业带之
一。
六、小麦生产定位与发展趋势
◆从我国粮食安全角度看,主要是口粮安全,也就是水稻和小麦的总供给量问题。
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约占世界春小麦总面积的90%。
小麦总产量前四位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
三、中国小麦的分布
中国现小麦种植面积为3.6-3.7亿亩。主要包括以下麦区:
1、黄淮海冬麦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山
西中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 2、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 江苏南部和安徽南部。 3、西北冬春麦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 蒙古西部。 4、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
◆ 目前,黑龙江省小麦主要病害赤霉、根腐和穗发芽等常对小麦产量和品
质具有一定影响,特别穗发芽对小麦品质影响巨大。 ◆小麦杆锈病害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通过推广抗杆锈品种得到有效 控制,但针对UG99新杆锈病致病小种有可能侵入东北春麦区的危险, 需加强与小麦植保工作者的紧密合作,加强Ug99小麦秆锈病的动态监测 和田间监控。
力争在3-5年内将黑龙江省小麦面积恢复到 1000万亩左右,恢复豆-麦-薯
等合理轮作体系,保证我国粮食和食用油安全。
六、小麦生产定位与发展趋势
3、推广优质强筋小麦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实行规模化生产
◆ 在优质强筋小麦高效生产配套技术体系研究方面,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
等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开展了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生产, 专品种规模化种植,并对强筋面包麦生产进行了氮素后移及增施钾肥等优质强筋 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理大豆-小麦-马铃薯(甜菜)等合理轮作体系难以建立,小麦和
大豆安全生产遭到严重威胁。
前茬大豆使用虎威对后茬小麦的影响
小麦除草剂药药害盆栽试验
前茬大豆使用普施特对后茬小麦的影响
五、黑龙江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5、高产质差品种种植面积有扩大趋势 2010年高产质差品种克旱16种植面积百万亩以上。目前在 北安农管局已出现该品种原粮积压现象。为避免再走1996年 因当地小麦高产质差,最终导致国务院实施将东北小麦退出 保护价收购政策那条“死路”,黑龙江省必须加大优质强筋
四、小麦的用途
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1/3以上人口以小麦为 主要粮食。 由于小麦的独特之处——含有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水 和后能洗出面筋,可制成数百种食品。主要包括面包、馒头、饺
子、面条以及饼干糕点各类食品
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对加工食品有重要意义,小麦籽粒的品质,因 需求的不同,划分标准也不同。
(近红外)、硬度、全粉面筋、面筋指数、全粉SDS沉淀值方法等品质快速检
测体系 ,并对优质强筋小麦原粮进行大面积生产品质监测。这对于我省今后 按照国际惯例实行“配麦销售”、“以质论价”和大幅度提高我省优质强筋 小麦原粮商品价值等方面意义重大。
类型 染色体缺失 或相应片段 缺失Wx蛋白
B
正常
正常
B
B
4A Wx-B1
◆为充分发挥我省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生产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以优质强筋小麦
品种为核心技术,以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氮素后移、增施硫、钾肥等相应配套 生产技术。尤其对于严重影响小麦加工品质的2、4D除草剂应该慎用,建立和推 广优质强筋小麦亩产350-400公斤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实行规模化生产,将小麦 从产品迅速转化为商品,提高种麦效益。
1、 制粉品质主要指标
粒形
籽粒硬度 容重。
2、 主要品质数量和质量指标
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
(Zeleny;SDS)(ml) ;面团稳定时间 (min);最大抗延阻力(EU) ;延伸性(CM)
上述品质指标用途及内在联系
根据以上指标把小麦分成强筋、中筋和弱筋
表1-1 1998年国家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 (GB/T17320-1998) 指 项 目 强筋 容重,(g/L) 籽 粒 蛋白质含量,(%)(干基) ≧14.0 ≧13.0 ﹤13.0 ≧770 中筋 ≧770 弱筋 ≧770 标
五、黑龙江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
7、企业加工活力不足
黑龙江省现虽有“九三丰缘麦业集团”等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经济 效益突出一些面粉龙头企业,但多数面粉企业仍存在着机制僵化、 创新与开发意识淡薄,产品市场不稳定,企业加工活力和原料明 显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