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制度史一览表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表格)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表格)
后世的大部分农作物都已有了。
分工更细;手工业作坊中全部使用奴隶劳动
出现了奴隶市场
春秋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
铁犁牛耕时代;铁器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使用,如铁锄、铁斧、铁犁、铁铲等;开始使用牛耕,是农用动力的革命
春秋后期开始用木炭,用皮囊鼓风提高炉温,冶炼出生铁
战国
社会进步:封建制度下的农民,地位比奴隶有了一些提高,生产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提高
东汉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有利于经济的恢复;生产工具的改进;国家的统一安定
东汉政府重视兴修水利,明帝期间负责治理黄河;经七八年时间,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和垦田数增加,政府的田租和赋税收入也随之增加
南阳太守杜诗发明
,利用水利推拉风箱,鼓风冶铁
张超通西城后,西域各族从汉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
明朝
全国的统一,提供了安定的环境;明太祖吸取元亡教训,采取了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统治者重视对外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水稻产量提高,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江南发展双季稻,岭南发展三季稻;农作物品种引进,明前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明时棉花的栽培己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
清朝
国家的统一安定;清政府为了维护统治政策,奖励垦荒;更名田,地丁银
丝织业中心有苏州,南京、广州等地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了苏州;景德镇的制瓷业比以前扩大了规模;云南铜矿较多,广东的熔铁炉一天一炉出铁板最多达6000多斤
清朝前期,江南和广东地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多;南京的丝织工场,大的拥有织机五六百台。但是腐的封建制度阻碍着它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史之政治经济部分

中国古代史之政治经济部分

中国古代史之政治经济部分
一奴隶制(夏商周)都城?商(第一个文字记载)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相关内容
商鞅变法(中央集权雏形)都江堰的修筑
二、封建制
1、秦中央集权制度---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统一措施长城的修筑
2、汉休养生息三次对匈奴战争经济文化措施:改五铢钱(货币制度重要改革)尊儒西汉长安办太学(古代最高学府)汉武帝时期正式建立年号东汉郡国学(地方兴办官学)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佛教东传(白马寺)
3、三国时期人口南迁江南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统一国家建立
1 隋大运河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 唐民族政策羁縻州---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政治开明的特色文成公主进藏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3 经济重心难移:澶渊之盟岳飞机户景德镇的瓷器交子《清明上河图》
4 元跨欧亚的蒙古汗国《马可波罗行纪》民族分化政策行省或省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5 明清明内阁制度清南书房军机处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清设驻藏大臣伊犁将军改土归流文字狱闭关锁国。

02.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02.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1、古代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

周朝规定,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那时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

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2)封建社会:有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即国有土地、地主土地、自耕农土地。

占绝对支配地位的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

如东汉豪强地主,唐朝皇室、贵族的田庄,明朝后期藩王占有的土地。

2、井田制(1)西周实行。

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

(2)春秋瓦解。

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行,出现了许多井田以外的私田;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井田制瓦解。

(3)战国被废除。

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3、屯田制(1)背景:汉末饥荒之际,曹操总结汉朝西域屯田经验,在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以后大范围推广。

(2)内容:①统治者招募流亡农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并设官管理。

②屯田民享有土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获物。

(3)作用:屯田成为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它使流民与土地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4)魏、蜀、吴三国在边境、军镇和一些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也都实行过不同规模的屯田。

*4、均田制(1)背景:485年,北魏统治者采纳汉族谋臣建议,在不触动官僚地主土地利益的前提下,颁布均田令,推行均田制。

(2)内容: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

奴婢和耕牛也相应受田。

②土地不得买卖。

③官吏在任时可按级别在官府所在地就近受田。

④受田农民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法律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亩收税,这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二、社会经济发展(一)农业1、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人们已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原始社会禅让制原始农业(水稻,粟,刀耕火种,养蚕缫丝织绸,耒耜,;早期铜器;彩陶(蛋壳黑陶)原始艺术奴隶制社会开始夏(前2070—1600)禹—家天下(世袭制),地方分侯和伯(分封制起源)大禹治水(水利工程),青铜出现《夏小正》商(前1600—1046)殷(安阳)宗法制,神权王权相结合井田制,集体耕作,陶到瓷的过渡开始,青铜器大力发展,商业初步发展甲骨文,金文形成,(后母戊鼎,四羊方尊),“殷历”西周(前1046—770)镐京(西安)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礼乐制、世官制,等级制流通骨贝铜贝,井田制,青铜作为礼制象征(商周时期青铜业繁荣),商人形成,工商食官,冶铁诗经开始形成东周(前770—256)洛邑(洛阳)春秋(前770—475)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土地私有人工冶铁,私田出现左传,国语,诗经公元前475、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战国(前475—221)商鞅变法,重农抑商,中央集权制,郡县制,世官制都江堰、郑国渠,小农经济,淬火工艺和炼钢有所发展,铁犁牛耕,富商和商业中心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司南,石氏星表,诗经,楚辞,《人物御龙图》(走向成熟)秦(前221—206)咸阳(西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察举制,征匈奴,南越,修直道驰道,修长城(郡—县)商品买卖明码标价,灵渠颁布秦律,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小篆形成,隶书出现,汉(前202—后220)西汉(前202—后29)长安(西安)中外朝制,刺史制度,察举制,郡国并行,推恩令,附易之法(州—郡—县)耦犁,二牛一人,犁壁,耧车,鼓风冶铁,丝绸之路,盐铁官营董仲舒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纸,汜胜之书,黄帝内经(奠基),汉赋东汉(25—22)洛阳杜诗水排,陶到瓷过渡完成水排,青瓷,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计算为中的数学体系形成),伤寒杂病论(临床),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220—589)西晋:长安(西安)东晋:建康(南京)北魏:平城(大同)—洛阳南朝:建康(南京)三省制形成,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均田制,租调制,草市形成,第一次人口南迁白瓷,灌钢法,翻车,齐民要术(黄河),书法进入自觉阶段(篆隶楷),楷书(王羲之,钟繇),草书(张旭,怀素),兰亭集序,女史简图(人物画),洛神赋图(顾恺之),三教并立隋(581—618)新庆(长安)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形成,高转筒车,京杭运河,立井水车雕版印刷术唐(618—907)长安(西安)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道—州—县),科举制完善,提高进士科地位,对外兼收并蓄,“贞观之治”曲辕犁,渠堰使,柜坊,飞钱,广州成为对外贸易港口,安史之乱第二次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海上丝绸之路,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筒车,南青北白,唐三彩,唐诗,坊市设置,出现夜市,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三教并行,火药应用于军事,科考以诗赋为主,唐传奇五代十国(907—979)儒学进一步被削弱宋(960—1127)北宋(960—1127)东京(开封)中书门下,设立“参知政事”(行政),三司(财政),枢密院(军政)(路—州—县),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戽斗、翻车;水转翻车,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坊市界限被打破),经济中心南移,交子,程理学,陆九渊心学,雕版印刷书的黄金时期,活字印刷术,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宋词,宋话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风俗画)南宋(1127—1276)临安(杭州)南方正式成为经济中心,景德镇瓷都,朱理学,科考(四书五经)元(1276—1368)大都(北京)行省制度(即行中书省),土司制,(省—路—府—州—县)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郭守敬革新浑仪,造出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的农书,王祯木活字、转轮排字盘,元曲,青花瓷,文人画,花楼机明(1368—1644)南京—北京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八股取士,(省—府—县)风力水车,会馆、商帮(晋商和徽商),商业区繁荣,海禁政策,“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王阳明心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火药武器先进与世界;铜活字,明小说,郑和下西洋,文人画,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清(1644—1912)京师(北京)康熙平三藩,收台湾,尼布楚条约,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密折制,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省—道—府—县)闭关锁国,广州一口通商,粉彩瓷器,文人画,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道光时京剧形成,同光十三绝,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红楼梦,郑板桥《墨梅图》(写意画)本版权所有者:刘陈2015年12.19.1.14。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
一、经济制度的演变
原始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奴隶制、封建制、资产阶级私有制)----公有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的局面)。

经济制度:
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公有制,春秋末期瓦解。

2、封建地主所有制
3、土地国有制。

二、生产工具的进步:
石器时代(旧、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铁器。

翻车(三国,马钧,灌溉工具)---筒车(唐)
曲辕犁。

三、经济措施:
1、战国时代:秦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农耕(商鞅变法)。

都江堰(战国,李冰)
2、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兴修水利工程。

3、西汉:休养生息政策。

特点:(1)轻徭薄赋;(2)与民休息;(3)无为而治。

文景之治:(重农抑商)
4、东汉:曹操:屯田制。

四、经济成就:
农业、手工业、商业
农业成就:
西汉:藕犁法(三人二牛)----犁耕法(一人二牛)西汉强盛的表现:
唐朝:开元盛世:忆昔
唐代生产工具的进步(筒车、曲辕犁)
宋:苏湖熟,天下足。

引进农作物品种:占城稻。

明清:(1)湖广熟,天下足
(2)棉花的种植:棉布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

(3)烟草与甘薯的引进(美洲)。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

4)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5)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 6)商业资本购买地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探究六: 封建统治者是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 能否彻底解决?
统治者的措施 均田、限田,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
时间: ①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
② 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 多年。隋唐内容稍作调整。
原始社会土地实 行公有制,你如 何理解这种土地 的公有制呢?
氏族公有 集体耕种 平均分配
生产力低下
探究一: 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与分 封制的关系、性质。
材料一:以沟洫将耕地分割成面积大致相等的方块田,故称“井田”。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 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5、影响(1)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2)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科学的进步 (3)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殖民侵略
四 资本主义萌芽
四、资本主义萌芽
1、产生条件或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时间: 明清时期 3.地区和行业 江南(苏州、杭州)纺织业(棉纺织业) 4、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早期的手工工场 机房: 早期的雇佣工人 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机工: 5、实质: 雇佣关系 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 6、特点: 受传统经济的压抑,其发展往往夭折、中断。 7、缓慢发展原因:
7.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 自给自足;农民极 土地买卖制度 资金技术 国内端贫困,无力购 和高额地租吸 市场买商品,缺乏国 内市场。 引商业资本买 田置地,影响 国家重农抑商 了资本积累。 政策,农民被 国际 局限在土地上 劳动力 市场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交易时间:古代市场的开 市和闭市时间
交易方式:古代市场的买 卖方式和交易习惯
交易规则:古代市场的交 易规范和法律制度
商税与关税制度
商税制度:中国古代对商业活动征收的税种,包括营业税、交易税等 关税制度:中国古代对进出口贸易征收的税种,包括进口税、出口税等 商税与关税制度的演变:随着朝代的更迭,商税与关税制度也不断调整和完善 商税与关税制度的影响: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国际贸易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商业伦理与义利观
商业伦理:诚信为本,公平交易 义利观:义大于利,注重社会责任 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 道家思想: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 图等
主张:政府应减少干预,让市场 自由调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核心观点:自由市场、私有财产、 自由贸易
中国古代的经 济制度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农业经济制度 02 商业与贸易制度 03 手工业经济制度 04 金融经济制度 05 经济思想与经济伦理
01
农业经济制度
土地制度
井田制:古代 中国的土地制 度,以井字形 划分土地,实
行集体耕作
均田制:北魏 时期实行的土 地制度,按人 口分配土地, 鼓励农业生产
05
经济思想与经济伦理
重农主义思想

重农主义思想的起源:战 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孟子提出
核心观点:农业是国家的 根本,农民是国家的基石
影响:重农主义思想在中 国古代经济制度中占据重 要地位,影响了历代统治 者的经济政策
与其他经济思想的关系 :与重商主义、重工主 义等经济思想并存,共 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经济 制度的理论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发展方向与展望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01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营造各 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的体制环境。
0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激发 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03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 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 指导。
科学发展观推动了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使其更加符合经济社 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03
CATALOGUE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经济结构调整
01
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 效率和竞争力。
公平竞争环境
如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民营 企业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突破 关键技术,推动科技进步 。
人才培养与引进
如何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 才,为创新驱动提供智力 支持。
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鼓励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02
03
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正面临由传统制 造业向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转型的压力。
区域协调发展
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间差距,是当前 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乡发展不平衡
中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 距,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发展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市场化改革
完善市场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 ,. ,
勺) 仁
甘权 从国
,荣, 叨r; 集 商
di .范自)
健 子产.玄A . 子 $ 井 川 栩崩
欣,封建引 良相

叮 77 1 年 蔺
一 蔺 247
教材从先秦时期的经济制度, 林林总总, 演绎到社会主义经济
年)
佃翻形成 时违 h.玫所
W 形成
r w
1 I8 _YI 'L 4**I 1
私代 不 ! 廿大 金肠货币形 . 服农抑商 封 建 侧俐 铁践. 牛拼 水 丹 坡涌理 . 门类 态 多样 . 黄 阶 于战 1峭. ,商品涟通 利. ,产力发 . 门. 月 ,月 , 侧 n 刁门 月J ‘, 月月 , ,口 齐备. 突七的 金流姆 t飞 斤追. 城,If 展 齐. 竹仲之
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 , 通过对上述几方面进行客观迫溯和辩证
秦汉时期 !万 体吠 悦t , 自拼农小 I I 钱 . 见 吸 ,于 蔺2‘ ‘一
公元 195 11 ) 上地 所 有 叭 . 、盐 钦 翻. 少 也地 寸 径. 1 A佼印 主 卜地 所
了别 多 块 月 于 1 叼家 上 地
I(; 投
侧 理 确 ,c
涣涣大中国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长河源源流淌的印证 。 抚珠


眨 业. Ih 掀业.铸 奎

找业
所fi 侧 ) .
i+ F体制 对M :} 一 黄巾名义.
屯川 劫成
分对别,实
行郁从侧
汉 上地 艘
A 剧烈
三 C1 两 抒 X } 川翻 . 四刹 . 西R' 毛, L 点让gp . 造恤 不波通 . 布 济 . 鼓肠 少 中 佑 .翻 . 们 立 $ 南北朝厦 公 西 斤 : 亩川 的 眼 Il l 制 业.仗织1卜南 e 为 交 换 业1Z族内迁 朝 曲 心 发 .
IL Ih 铁 业 、以 I 商 N. 径 济迅 拓 发展 年之 久 发展迅 速
泊’ 妞 ‘ 性 乍
有翻城本格 of"
盐业 . 舫月 业 t
变 .地 吴 法“
起变法” 、分 商段 变u; '
1P 29 )
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纵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 无疑是农 业土地制度 、 赋税制度 、 工商业制度、 对外经济交往、 经济管理制 度、 金融货币、 财政制度等的历史演变过程。 如果我们能够运用马
才‘ 毛口 月口 石 全 才. 』
翻 . 肉秋 变
法, 筑万叭 。 IE城忿又一 育 文 以之0 " . 武
帝大玻甸奴 宜,IV书断什
分析, 可以拭去历史的尘埃, 从历史学的角度, 纵向研究中国古往 今来的经济脉络及内在联系, 把中国经济社会变革的历史及其因 果关系淋漓尽致地呈现, 抚今追昔, 古为今用。 为了有效突破本课程教学难点, 针对函授学员的实际情况进 行教学, 我深人研究教材后, 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浓缩 为农业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工商业制度、 对外经济交往、 经济管理 制度、 金融货币、 财政制度等发展演变的脉络. 以这几颗珍珠串成
雠个lqit币制度建地成被缸f上接第19页本制度联系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
中国
包头
职大 学报
2006 年 第 4 期
中国经济制度史一览表
何艳春
( 个旧市成人教育中.“ , 云南省 个旧市 661000)
摘 要:从土地制度、 斌税制度、 工商业制度、 对外经济交往、 经济管理制度、 金融货币、 时政制度、 社会变革等方面, 用表 格清晰明了 地反映从先秦时期至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经济制度史的发展演变。 关健词: 中国经济制度; 历史; 演变 中圈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 1440(2006)04- -0129-- 02
分配9l 家 1
雇 长刘使 川
夏朝
世纪一
IY P 比门Fra bibliotek上 川 地1 有
助帆公川
私介 官介 手 炼 I 业III 现 住 f于 的
商业叨 芽 邵落之问 交 确 贝币
叮公 几 _一井川叫 前 II
学, 它的任务是研究在备种社会经济形态下经济制度怎样为政治 服务, 为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服务, 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 探讨其发展的规律;通过教学加深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即
同 I.
间 1飞
青侧时代二 咭 毋魂的 翻 脚 、商业发达 . 幼盯 . 欣 造业 吸商海I I 之 I
发展
会 1眨纪 )
q奋 日
I q周 V
h 前 II
世纪一
同 I'.
M I'.
, !’ 百 之你,货 币 发展
, I I f ” . 而 天端 贝 . 侧 左月 . #I4 I 。 场 贝 、钢块货 i .份
封 迩 上地 土 地税. 户 翻于: 采矿业 扭
幼筑 币 幼 耽农 抑 1K布I I 使 I 翻 f 圆形方 商 . 汉抑商 西坡 制铁业 . 体圈 J 兀 ‘ 欢 乍 业 I': 几侧钱 勺’ . 1 暇 尔 , , 摘 翻业 铁 套 !理从衡 汉 扣 侧 It 化 眨 迪 艘 汉: 点住 竹 Ii 榨 f 于 书断h .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辩证 统一关系的理解。 在中国历史上经济制度的变迁中生产力总是最 活跃的因素, 生产关系只有不断去适应它, 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 经济基础总是变革在先, 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
变化。
侧 . 夏17 曲铸
世纪 ) 先 秦 奴 商朝 曲 时 隶 咬 I! 成纪 一 期 社
《 中国经济制度史》 是行政学院在函 授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开
设的课程, 这是一门崭新的课程, 迄今为止, 无论高校或是成人教 育学院, 鲜有此门课程的成熟教学。 因为本课程教材新, 相关教学 辅导资料少, 教与学均有较大难度。 加之本课程介于历史学与经济
学之间的特殊学科性质, 即用历史学的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纵向
中国经济侧度史一览襄
.r
朝 代
土地制度 从税制度 工商业创度 货币制度 金胜财政 对外贸易
平均分用
杜会空革
前期 犬然资目 .
1 170 部落妞体 万 甸 原
始 会
〕) 甸
占有
社 后期 公有私拼.
II 年
自然分配
研究, 所以学科跨度大. 相关知识体系复杂, 所需教学对象双边教 育者与受教育者都要具备较强的相关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知 识。 而且, 经济制度史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又不同于历史学或经济
会 li t

1 蔺晚 和 月 钾 倪的 皿 ‘
」闷冶铁 心 .
范 践 币 扶待小农径 川
仁崎商 业 ‘
, 96 年一公 J , c 5盼 q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