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道外北三道街保护探究
冰城哈尔滨-哈尔滨开埠之区——老道外

冰城哈尔滨-哈尔滨开埠之区——老道外
哈尔滨开埠之区——老道外
道外区是哈市的开埠区,是传统的商市、同记等民族商业最早都集中于此。
武百祥等民族资本家由于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在进行房屋建设时,让工匠们将西欧建筑艺术流派之一的巴洛克与中国古典的四合院融为一体,就有了今天立面为欧式风格、里面为四合院,并带有天桥和回廊、“中国身、穿洋装”的“中华巴洛克”建筑。
这种建筑风格是具有老道外历史文化的建筑,极具保护价值。
道外南二道街和南三道街是目前我市保存最完整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
前年,为了再现“中华巴洛克”建筑的风采,展现旧日哈市商埠的风土人情,道外区对南二道街建筑的立面进行了修复,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南二道街南端的“仁和永”丝绸庄的建筑风貌和内部格局完整地再现出来。
据记载,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仁和永”作为烟台一家丝绸商店在哈尔滨的分号,主营布匹丝绸,兼做西装向外地批发,生意兴隆。
据悉,道外区已决定将南二道街开发成民俗文化一条街。
哈尔滨历史街坊的保护及改造大盘点

哈尔滨历史街坊的保护及改造大盘点
李 景诗 王健 夫 孙 忠 波
( 尔滨市建筑 设计院) 哈
∞ 世纪 9 年 代 以来 ,哈尔滨 的城市 建设 得到 长足发 o 展 .大量 的新建 筑 和 历史 保护 建 筑 相继 螋 工 ,广 场 、绿 地 、休 闲区 、步行街 、道路 的大规模建设 ,公共 活动空间 得到极大扩展 .造就 了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的 、崭新 的城市风
帆门 ,有产于 l 0亿年 前 的灵壁 石 ,有 自行测量 方 位 和时
五 、“ 中华 巴洛 克” 街坊 的保 护及 改造
哈尔滨 “ 中华 巴洛克 街坊 位 于道 外 区 ,南 临 南勋
街 ,北界升平街 ,西起二道街 .东 至三 、四道 街 区域 ,市
政府 已将其辟为保护街坊 。该 处保护街坊 内的民俗 建筑多 为 中西方建筑文化融合 的 “ 中华 巴洛 克”风格 。据史 料记 载 .早 期哈尔滨道外 区为 中国居 民区,随着道外 民族 工商 业的繁荣与发展 ,西洋文化的影响 和渗透 .道外区 出现 了
三 、哈尔滨市 极 乐寺 地 区的保 护和 改造
极乐寺 、普照寺 是哈尔滨著 名的百年古刹 ,它 们位 于 南岗区东大直街 l 号 建 于 12 年 .占地面 积 5 50平方 94 70
米 ,院有 5座 大殿 :天 王 殿 、大雄 宝 殿 、三圣 殿 、藏 经
风光 .增 加人 与 自然的台谐和乐趣 。 索菲 亚教堂 的保 护和改造 ,体现 了政府对保 护历 史文
笔 者认 为 ,中央大街改造 基本是成 功 的 ,但 有两 点美 中不足 :一是 中央大 街与友谊路 干道连接处 .应将 友谊路 干道设地下干道通过 ,这样 ,保证 中央大街 与踌洪 纪念塔
哈尔滨市道外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初探

延伸 4m, 向南延伸 1 向北延 伸 8m 为建 设控 制地带 ( 图 国近代建筑的调查研究 , 9m, 见 更清楚 的看到它们在 中国历史长河 中的
5 。该炮楼是 日军侵华 的罪证之 一 , ) 史料 、 教育和警示价值较高 。 价值。我国的近代建筑逐渐引起社 会各层 的重视 , 然而如何能够 炮 楼分上 、 下三层 , 有 1 窗 口,7个 枪 眼。底 层 东面有 系统的对这一领域进行保护研究 , 中、 共 7个 1 是对我们 提出的进一步要求 。 门, 门前有 防弹墙。炮楼现长 6 8m、 5 9 高 9 6m、 . 宽 .5m、 . 壁厚 参考文献 : 0 5 原有楼顶 ,9 8年解放 时烧毁 。 .8m, 14 [ ] 杨 秉德 , 1 蔡 萌. 中国近代建筑 史话 [ . M] 北京: 机械 工业 出
再 创 老城 区 的辉 煌 , 该 区 亟 待解 决 的一 个 问题 。 是
管线 , 区基本没有现 代生活 所有 的各 种市政 设施 , 街 还缺少各种 绿化和生活保 障设 施等 , 给居 民生活带 来很大不 便 , 居 民生 活 使 环境 质量恶化 。街道上 水泥 电线 杆林立 , 沿街店面 色彩 混乱 , 原
面积 5 0余万平方米 的街 区 , 被哈尔滨市规划局划定为“ 哈尔滨道 他们 的记忆 , 他们与街区本身有着同样 的气质。因此 , 如何对待大 外传统商市风貌历史文化街区 ” 。在这个街区内 ,5 个 中国传统 杂 院和外迁人 口成为历史街 区保护与更新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27 院落坐落于斑驳 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立面身后 , 这就是全 中国现 阶 1 2 环 境 和 基 础 设 施 问题 . 段保 留面积最大的“ 中华 巴洛克 ” 建筑历史街 区。这些老建筑 , 不 大多数历史街 区由于年久 失修和使 用不 当造成街 区内的物 仅承载了哈尔滨特定 的建筑文化 , 更记录 了哈尔滨 开埠 之初 老道 质环境恶 化 ; 道的路面破 旧; 街 建筑 物破损严重 出现危 、 漏现象 ; 外商贾云集 的历史风貌 , 是不可多得 的历史和 文化旅 游资源。随 基础设施 严重落后 ; 口密集 , 人 院落内乱搭 乱建 , 多数房屋质量较 着“ 中华 巴洛克” 历史风貌街 区改造进程 的加 快 , 如何将旅游 发展 差 , 的甚至有 墙体 出现 开裂 等危 险状 况。 由于 维护 资金 的缺 有 与城市现代化建设及老城 区改造 协调起来 , 高其 再利用 价值 , 乏 , 提 保护工作 的滞后 , 再加 上历史街 区的街道 本身难 以铺设各种
时光·哈尔滨老电影院

时光·哈尔滨老电影院作者:文/关放图/赵刚张磊张博关放来源:《黑龙江画报》 2020年第7期文/关放图/赵刚张磊张博关放哈尔滨老电影院,伴随着冰城老一辈儿人走过许多快乐的日子。
在那个娱乐生活匮乏的年代,一到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最好的娱乐方式就是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然而,时光流逝,这些老电影院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今天,让我们穿越历史,一起走近冰城文化底蕴十足的老电影院,回味曾经的观影时光。
手拿着一张张代表童年欢乐的小纸票,汪女士露出了兴奋的神情。
“小时候,我就盼着妈妈单位分的电影票。
平日里排队都难买的电影票,在节日里变成了职工福利,我们都分外珍惜。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汪女士回忆说:“分得的电影票不会印电影名,却在背面用红字标清时间场次和座位号。
由于是职工电影票,所以电影院里几乎都是熟人。
人们借着看电影的机会,互相打招呼,道节日问候。
”她幽默地说:“过去影院里都是连成排的硬座板凳,只要一个人抖腿,全排的人都跟着抖。
在观众席后靠人工转动的放映机,时不时就要停顿更换胶片。
但即使电影院的环境、放映设备再不尽如人意,大家观影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向往更是带动了电影院的发展。
有着25年电影院工作经历的姜红回忆说:“那时候无论放什么电影都有人看,下午4点就能把一天的票卖完。
影院天天连轴放映,午夜电影也是场场爆满。
”20世纪80年代,电影院逐渐成为情侣们约会的场所。
来观影的青年人入场前在茶座区喝罐健力宝,吃些点心,聊聊天,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奢侈,不亚于如今在观影前吃一顿大餐。
“我上高中时,班上的同学都开始迷港片。
在街上,周润发、成龙、刘德华这些港台影星的海报处处可见。
”汪女士回忆道。
当港片热潮以录像带的方式风靡时,与之相应的是城市遍地开花的私人录像厅。
花两三块钱去街边的小录像厅看港产武打片,成了当时年轻人热衷的消遣方式。
面对录像厅的冲击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VCD家用影碟机等新观影途径的兴起,老影院渐渐开始冷清,哈尔滨电影院、和平电影院等老牌影院的命运出现了不可预知的“悬念”。
谈旧城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发展——以哈尔滨道外传统街坊的保护为例

2合理更 新 : . 在保 证风貌 建筑外观不 变的前 提下 , 建筑的 内部 对 设 施进行改造 . 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3完善设施 : . 增加和完善市政设施 . 改善人居环境 质量。 4处理好经济效益 、 .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的统一 。 ( ) 护 规 划 内 容 二 保 1沿 街 建 筑 整修 . () 1 传统建筑立面修缮 : 对南二道街两侧 3 幢传统建筑 的I 街立 l I 缶 面按“ 修旧如原貌” 的原则进行 修补 , 清洗 、 粉刷 、 油饰。 修补——对 临街立面破损 的墙体 , 门窗等按原样式 . 选用相近材 料进 行 修 补 恢 复 。
清洗——清除 洗刷临街立 面后来装修时 被附加上 的各种 装饰材
料。 粉 刷— — 对 已 褪 色 的 传 统 建 筑 临 街 立 面 . 灰 色 基 调 重 新 进 行 粉 接
刷。
2 . 一层商服 门面在装修 时被 附加了各种现代装饰材 料 , 破坏 了建 筑原有风格 ; 治街牌匾大小 、 色彩 、 风格不统 一 , 悬挂方式不 同. 不能体 现老街的传统氛围。 3沿街建 筑清水砖墙 的表面 , . 被粉刷成 各种颜 色的涂料 , 破坏 了 建筑原有风格 ; 清水砖墙 表面不 清沽。 4 . 门窗大多破 旧 。 现有 且被 各种材料包 裹 . 只有 少数 能见到原有 痕迹 。有许多门窗在维修 时. 随意改变原有材料 、 被 式样 , 颜色 。 5院落大 门破旧不堪 , . 有的院落已没有大 门。 6建筑外墙上雨水管锈蚀 , . 缺损严 重, 排水功能丧失 。 7各种线路凌乱的挂在外墙上 , . 既影响美观 叉存在许 多隐患 。 8市政基础 没施不完善 , . 缺少有线 电视 、 电信 、 道煤 气 、 管 暖气 , 给 排水系统不完善 . 室内无排水设施 . 居民沿街乱 泼污水 。 9狭 窄 的 街 道 电 杆林 立 , 响 人行 道 的通 畅 。 . 影 () 7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1. 0建筑 门前 台阶的材质 、 规格不规范 。 与街 道环境不协 调。 五、 保护工程实施的具体做法 1. 电 、 讯 杆 线 影 响 街 道 景 观 . 少 路 灯 . 灯 形 式 与 老 街 风 1 供 通 缺 路 立面修缮方面主要做法 : 貌不协调 。 1清理建筑 立面上的私搭乱建等影 响立 面形象的部分 , . 包括私措 1. 2道路断面不合理 . 破损较 重 . 路面排水不畅 , 人行 步道板 、 道边 阳台 、 影响景观的店面装饰 、 牌匾 、 电线等。 石 破 损 严 重 。局 部 凹 凸 , 的 路 段 人 行 道 宽 度 不 足 05米 。 有 . 2 . 接原样用近似建筑材料 , 恢复建筑立面上残缺部分。包括新砌 、 1. 街 垃 圾 成 堆 , 3沿 车辆 杂 物 占 道 严 重 , 道 秩 序 混 乱 。 街 墙面挖补 、 灰等。 抹 l. 4新建建筑在体量 、 风格 、 色彩上与传统建筑不协 调。 3 .灰 色 清 水 砖 墙 上 的 红 砖 墙 部 分 ,小 面积 的 通 过 挖 补 更 换 成 灰 l. 少 绿 化 。 5缺 砖, 大面积的抹灰后再用切割的方法 , 作出砖墙质感 。 l. 少 休 闲 空 间 。 6缺 4对 影 响 街 道 景 观 的 沿 街 围 墙 、 . 门垛 等 用 灰 砖 重 新 修 建 。 l. 少 果 皮 箱 。 7缺 5对与传统 建筑 内格不协调 的一般形式 的建筑立面 , 相邻 的传 . 按 1. 少 磁 卡 电 话 。 8缺 统建筑形式进行改造。 l. 少 报 廊 。 9缺 6 . 用打磨 的方法 。 清除清水砖墙 上的涂 料饰 面及被污 染的清水砖 2. O垃圾收集方式落后 , 垃圾点清运不及时 , 造成 垃圾 四溢 。金城 墙 墙 面 , 重 新 用 混 合 沙 浆 沟 缝 。 并 商场南侧的废品收购站严重污染环境。 7统一制做 、 . 安装突 出建筑立面部分的烟囱。 四 、 程 保 护 规 划 工 8, 一制做 、 . 统 安装沿街建筑立面部分的雨水管。 ( ) 护 规划 原则 一 保 9统一油饰沿街建筑立面上的 门窗 。 . 1修旧如原貌 : . 从整体上保 护南 二、 三道街 的传统风 貌 . 以充分再 l. O对沿街建筑门楣上的老字号痕迹予以保留 、 整修 、 复。 恢 现南 = 道街 传 统 风 貌 , 可能 恢 复 和 保 护 风 貌 区 独 特 的 环 境 风 貌 和传 尽 街 道 空 间 的 主要 做 法 : 【i 第 ” 4页 ) 1转
哈尔滨历史街区保护街区背景

哈尔滨市道外传统商市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老城区道外区的中部,总面积为53. 11 hm2 ,规划区内由1 条主街(靖宇大街) 和10 条辅街构成。
主街为东西走向,西起景阳街,东至十道街,总长1 029 m。
哈尔滨糗事之:老道外四大怪——新闻人老道外第一怪:汽车没有三轮快。
老道外第二怪,教师硬将学生“拽”。
老道外第三怪:住店自己带铺盖。
老道外第四怪:居民人人是“公害”。
老道外第一怪:汽车没有三轮快。
“老道外”,特指合区前的道外区,从地域上即指南至八区广场,北至北江沿,东至二十道街和港务局,西至滨洲铁路这块地界。
老道外在哈尔滨辖区内,这是个非常特殊的区域。
它虽然地域狭窄,人口不多,但却具有悠久的历史,算得上是哈尔滨的“滥觞之地”,亦可谓是哈尔滨的“活化石”。
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各类批发市场众多,特别是小商品批发点星罗棋布,应有尽有,是黑龙江省城乡贸易的主要集散地。
老道外,区域交通流量大,交通一直十分拥堵。
该区域旧时就以棚户遍地、街道狭窄、行人拥挤而闻名。
那条不足十米宽、只有两车道的靖宇街一直是老道外人的骄傲,心目中的“通衢大道”,号称“靖宇大街”。
实际上在这条“大街”上行车,车速永远别想超过5迈。
其它的小街小巷那狭窄逼仄、交通拥挤之窘况也就不言而喻了……近些年,随着城市开发速度的加快,老道外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居民楼增高了,街道扩展了,马路拓宽了……但不变的是:交通拥挤,交通堵塞,交通缓慢,交通无序……多少年来,老道外的交通状况就是一团糟。
是马路不够宽敞吗?显然不是!因为在老道外,双向6车道、8车道的大马路纵横交错,比比皆是。
然而,什么好车到了老道外这里都得变成“蜗牛”:走一步,刹车踩三踩;挪一步,肝胆颤三颤。
平均时速只能在10迈以内,有时干脆就是在原地“挪行,不如“牛车”。
各类机动车司机在这里只能望“车”兴叹,徒呼奈何。
而与之相反,那各式各样的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却是左穿右插,恣意而为。
在长长的车流之中,如蛇在林,如鱼在渊,速度要超过汽车的二、三倍以上。
哈尔滨的“活化石”

哈尔滨的“活化石”道外区民间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个系列近100个种类2016年7月底的一天,天刚见亮,位于哈尔滨北三道街的李氏熏酱的伙计已经在店门口支上了大铁锅开始熏肉。
不远处,一家熟食店也点着了烤炉,挂在上面的一圈圈洗净的鸭子肥腴诱人。
不久后,胡同里、大院内叫喊的起床声、倒泔水声、嬉闹声远近响起,老道外热闹起来,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作为哈尔滨的开埠区,道外区历史上曾是东北三省最著名的国际商埠之一。
一百多年前,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的移民“闯关东”涌入哈尔滨。
彼时,道里区、南岗区还是沙俄的“国中之国”,处于中东铁路附属地以外的道外区,则开始成为老百姓的聚居地,变得日益热闹和拥挤,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老道外文化。
历史变迁,岁月流转。
而今,几经浮沉的老道外,开始再度转身。
中西合璧的“圈楼”走在哈尔滨老道外,历史的印记在老照片一样的街景里跳跃:中西结合的建筑、陈旧的木质窗楣、胡同拐角随意停放的独轮车,以及不时响在耳畔的商铺吆喝声……让人感受到与在钢筋水泥灌注的城市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在老道外,全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正坐落此间。
历经百年沧桑,这些建筑默默记录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背景、故事和城市文化的个性。
巴洛克一词源自欧洲,意为“不规则的珍珠”,中华巴洛克即西方巴洛克艺术与中国建筑艺术的奇妙结合。
道外区文体局副局长胡燕翔告诉《?t望东方周刊》,中华巴洛克建筑最能彰显老道外独特的民俗魅力。
它在外立面上保留了兴起于17世纪的西方巴洛克建筑的精美造型和追求新颖奇特的艺术效果,同时又在平面布局上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四合院风格,并大量应用字匾、铜钱、蝙蝠、牡丹、石榴、仙鹤等中国元素进行装饰。
这些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10至30年代。
当时,掘到第一桶金的民族资本家仿效洋人,在道外建起自己的“小洋楼”。
哈尔滨中华巴洛克民俗文化节上,民间艺人为游人们展示满族绣工胡燕翔说,19世纪末,中东铁路修建和松花江通航,使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哈尔滨道外区旅游景点

哈尔滨道外区旅游景点
1. 嘿,朋友们,一定要去道外中华巴洛克呀!那可是咱哈尔滨的瑰宝!你看那一片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就像岁月老人在轻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上次去啊,就仿佛穿越回了过去,那感觉,妙不可言!走在那些古旧的街道上,你难道不想感受一下时光的魅力吗?
2. 道外靖宇街可不能错过呀!这可是大名鼎鼎的地方。
想象一下,你走在这条街上,两边都是充满特色的店铺,那热闹劲儿,别提多带劲了!咱去那儿逛一逛,说不定能淘到不少宝贝呢,这难道不吸引人吗?
3. 哇塞,道外还有一个东正教堂呢!那庄严又神圣的模样,真让人敬畏。
它就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静静伫立在那里。
你去看看,保证会被它的气势所震撼,不相信你就亲自去感受感受!
4. 到道外旅游,北七道街夜市也绝对要去体验体验呀!那儿的烟火气,哎呀妈呀,可浓了!各种小吃琳琅满目,那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
咱在那可以尽情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难道你不想去尝尝吗?
5. 还有道外的道台府啊,那可是历史的见证者呢!站在它面前,你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
这里有着说不完的故事,等着你去聆听,你还不赶紧去听听?
6. 哎呀呀,道外的天恒山也很棒呀!去爬爬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多惬意呀!就像给自己的身心放了个假,这种放松的机会可不能错过呀,对吧?
7. 最后呀,别忘了道外还有一个古梨园呢!里面有好多古老的梨树,那景色美不胜收。
在那里散散步,仿佛整个人都被自然包围了,这感觉多好哇,你还不快来感受一下?我觉得呀,哈尔滨道外区的这些旅游景点真的都太有魅力啦,每一个都值得一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道外北三道街保护探究
兴平市机关幼儿园闫粉
摘要: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却少有50年以上的建筑,大拆大建消耗的不仅是稀缺的自然资源,历史建筑所承载的文脉也逐渐模糊。
哈尔滨市道外区北三道街有着百年的历史建筑群,但各个建筑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建筑功能部分缺失,院落空间都充斥着杂物,这些历史建筑正在走向“死亡”,我们该如何拯救它。
关键词:巴洛克道外北三道街保护探究
溯源——追寻北三道街历史
百年历史的北三道街,呈现着老道外的沧桑,残留着老道外的影子,散发着老道外的味道,别样的市井风情。
北三道街长不足500米,两侧的特色小吃一家挨着一家。
世事更迭,这里仍保留着老道外的“小吃街”,虽然没有优雅的环境,也没有高档的服务、新颖的菜品,正是这种古朴的民风,一种让人回忆的味道,成为北三道街吸引人的关键,也成为一种独特的饮食风情。
但遗憾的是,面对餐饮市场的残酷竞争,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小店都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这条街上的小吃越来越少。
而今由于北三道街历史建筑的自然老化,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除底层商铺还在正常使用外,建筑的二层三层已鲜有使用,若再不拯救,这些小店将不复存在。
究其根本,总结成因如下:
原真性: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第二十三条规定:“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第二十八条规定:“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
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
但是中华巴洛克街区二期改造工程中,在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所有院落中的建筑均被拆除,并拆除13座临街建筑,尚存临街建筑除部分保护建筑拆剩四框外,均只保留为一堵墙。
而道外北三道街,道路都是坑坑洼洼,建筑破破烂烂,行人熙熙攘攘,小餐馆里食客络绎不绝,这里的原真性得以传承。
舒适性: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街区作为原有的商业步行街,街区中百年老字号餐饮店品牌的提升,使得许多慕名而来的食客将小汽车直接停放在了街区中,加上周边完全没有停车场,基本上南头道街基本被小汽车占领了大半的路面空间,使得舒适性大大降低。
而北三道街街道虽被商家的街摊占了一部分,街道空间相对紧凑,美食与市场的吸引,就形成了繁荣的景象。
亲民性:由于修缮保护后街区自身发展,商业性的开发使得街区中的底层商铺都提升了档次,使得原本最普通的平民经常光顾的场所迈不过金钱这道门槛;另外多层基本都用来做娱乐休闲的场所和宾馆住宿,这样就可以将“中华巴洛克”看做是一个建筑展馆,而不再是平民的生活风貌了。
保护模式探究
当前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模式一般分为就是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
静态保护理念在于历史街区需要严格反映城市的历史面貌与生活,甚至认为历史街区所有居民都应该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这种保护方式对历史文化建筑的
伤害较小,但是它忽略了历史文化街区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忽视了历史文化街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忽视了它与整个城市的有机联系,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孤立,剥夺了民主自主选择生活的权利,违背了当地居民想要改善生活的意愿。
动态保护理念就是改造更新,新建为主的大规模更新模式这是一种“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历史风貌街区开发模式,不能称得上保护。
它是开发商对经济利益过分追求的体现,这种开发模式在我国改革开发之后开始在全国的城市里蔓延。
在市场体制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成为一种房地产开发行为。
旧城改造隐藏的大量利润和政府的“急功近利”更促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大规模的改造。
这种大拆大建的开发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不仅破坏了许多历史建筑,同时也给历史地段的原有居民造成了伤害。
盲目急切的改造行为造成了许多错误的开发项目大规模高速的更新方式带来的经济浪费、社会问题、历史文化的破坏都是不容忽视的,任何历史文化街区都需要杜绝这种开发方式。
我认为北三道街应该将微型静态保护与动态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一部分保持原貌,一部分微型改造,为保持街区原有风貌和街区活力,优化街区功能。
残存的北三道街,动静结合的保护模式,不仅能保留原有风貌还能激发街区的活力,是理想的更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