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片及胸部CT的阅读内容及肺段定位

合集下载

胸部CT口诀:肺的分段

胸部CT口诀:肺的分段

CT肺段定位口诀: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基底干出现就看余下肺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 指气管层面,能显示两上肺,在偏下方层面,能看到左肺下叶背段
“对眼能看前后背” :
在支气管分叉层面(T4 以下)能看到两肺上叶前、后段及两肺下叶背段
" 双眼能看前和背", 双眼与对眼都是指左右主支气管,“对眼”指左右主支气管距离近,"两眼" 是气管分叉下方层面及肺动脉层面,左右支气管距离较远,此时断面图像上只能显示上叶前段和下叶背段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
嵴角指有中叶支气管与下叶支气管的夹角,内有右上
肺静脉的断面,此层面能看到右肺中叶,左上肺舌叶及两肺下叶背段
两下叶支气管分出基底段时能观
察中叶,舌叶及两肺下叶各基底
段,所以觉得此句应改为“基底
干出现就看中舌余下肺”
肺窗:
1、气管分叉平面
2、右上叶支气管平面
3、中间支气管平面
4、中叶支气管口平面
5、心室平面。

胸部CT分段定位

胸部CT分段定位

肺上叶:位于胸廓上部,包 括第2、3、4肋骨水平,主 要观察肺尖、肺门、肺叶等
结构。
肺中叶:位于胸廓中部,包 括第4、5、6肋骨水平,主 要观察肺叶、肺门、支气管
等结构。
肺下叶:位于胸廓下部,包 括第6、7、8肋骨水平,主 要观察肺叶、肺门、支气管
等结构。
膈上段:位于胸廓上部,包 括第1、2、3肋骨水平,主 要观察膈肌、胸膜、肺门等
结合临床症状进行定位
01
临床症状:咳嗽、胸痛、 呼吸困难等
03
定位方法:根据症状出现的 部位,结合CT图像进行定 位
02
结合症状:根据症状出现 的部位进行定位
04
注意事项:定位过程中,要 注意观察CT图像,避免遗 漏重要信息
谢谢
结构。
膈下段:位于胸廓下部,包 括第6、7、8肋骨水平,主 要观察膈肌、胸膜、肺门等
结构。
胸骨段:位于胸廓中部,包 括第4、5、6肋骨水平,主 要观察胸骨、胸膜、肺门等
结构。
胸椎段:位于胸廓中部,包 括第4、5、6肋骨水平,主 要观察胸椎、胸膜、肺门等
结构。
3
胸部CT分段定 位的注意事项
确保定位准确
确保患者 保持正确 的体位和
姿势
确保CT 扫描仪的 设置和参
数正确
确保扫描 过程中患 者保持稳 定和安静
确保扫描 图像的质 量和清晰

确保定位 标记的准 确性和可
靠性
确保定位 过程中与 患者的沟 通和指导
注意不同分段方法的差异
● 横断面分段法:根据横断面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肺部病变的诊断 ● 纵隔分段法:根据纵隔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纵隔病变的诊断 ● 胸壁分段法:根据胸壁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胸壁病变的诊断 ● 胸腔分段法:根据胸腔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胸腔病变的诊断 ● 胸膜分段法:根据胸膜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胸膜病变的诊断 ● 肺段分段法:根据肺段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肺段病变的诊断 ● 支气管分段法:根据支气管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支气管病变的诊断 ● 血管分段法:根据血管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血管病变的诊断 ● 淋巴结分段法:根据淋巴结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淋巴结病变的诊断 ● 胸骨分段法:根据胸骨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胸骨病变的诊断 ● 肋骨分段法:根据肋骨图像进行分段,适用于肋骨病变的诊断

胸片的读片方法范文

胸片的读片方法范文

胸片的读片方法范文胸片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诊断和评估胸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肺水肿等。

胸片读片是由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进行的,以下是胸片的读片方法和步骤。

1.仔细阅读胸片信息:在进行胸片读片之前,首先仔细阅读胸片上标注的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拍摄时的位置(前后位、俯卧位等)、日期和项目描述等,确保核对正确的胸片。

2.观察胸廓:胸片读片的第一步是观察胸廓。

正常的胸廓应该对称,两侧应保持一致,如出现胸廓形态改变、变窄或扁平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胸廓畸形或胸廓内有积液或肿块的存在。

3.区分胸膜和肺组织:胸片上肺组织呈淡白色,胸膜呈透明或稍暗色。

观察胸膜与肺组织的分界线是否清晰,如若模糊或有实质性结节,可能表示存在胸腔积液、结核球、恶性肿瘤等。

4.观察肺纹理:正常肺纹理应呈放射状排列,主支气管向两侧递减。

观察肺纹理是否增多、增粗或不对称,这些表现可能提示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栓塞、肺水肿等。

5.观察肺野密度:胸片上肺部的密度可以帮助评估病变的性质。

通常情况下,气体呈黑色,血管呈暗灰色,肺组织呈淡白色。

观察肺部密度是否均匀,如出现片状阴影或结节,可能是肿瘤、炎性病变等。

6.观察膈肌和纵隔:膈肌是胸壁和腹腔之间的重要分界线。

观察膈肌是否对称,如若有升高或降低,可能提示肺部疾病、胸腔积液等。

同时,还要观察纵隔是否偏移、增宽,如若出现纵隔增宽和形态异常,可能表示纵隔病变,如肿瘤、炎症等。

7.观察肋间隙:正常情况下,肋间隙均匀,宽度一致。

观察肋间隙是否增宽或变窄,这些变化可能是胸腔积液、肺大泡、胸腔积液等引起的。

8.观察胸腔积液和肺内结节:胸腔积液和肺内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的胸片发现。

胸腔积液通常为一侧或两侧胸腔内液体积聚集,观察积液程度和分布情况。

而肺内结节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观察结节的大小、形态和边界。

9.评估心脏和大血管:胸片还可以评估心脏和大血管的形态和位置。

观察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病变,如心脏增大、心脏肥厚、心包积液等。

《胸部ct阅片》ppt课件

《胸部ct阅片》ppt课件
29
4R/L、5、6组淋巴结
图22-4R、6组淋巴结
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下,升 主动脉、主动脉弓前方及两 侧的淋巴结-为升主动脉旁组 (6组)
图25-7组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3cm范围以 内的淋巴结-为隆突下组 (7组 )
32
Sub-carinal Para-esophageal
7区.隆突下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与肺 内下叶支气管、动脉无关。在右侧向下延伸 至中间段支气管,左侧延伸至下叶上界。 8区.食管旁淋巴结 位于隆突下延伸至横膈。
如何描述病变
从CT上看
肺叶及肺段
肺段
右肺
上叶 S1:尖段 S2:后段 S3:前段 中叶 S4:外段 S5:内段 下叶 S6:背段 S7:内基底段 S8:前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左肺
上叶 S1+2:尖后段 S3:前段
S4:舌叶上段 S5:舌叶下段 下叶 S6:背段 S7+8:前内基底段 S9:外基底段 S10:后基底段
25
3区:血管前(3A)与气管后(3P)淋巴结, 位于血管前或食管后椎体前。
2626
3A/P组淋巴结
27
Lower Para-tracheal
4R ( L )区:右(左)侧下气 管旁。上界:主动脉弓上缘, 下界:右(左)上叶支气管。
Sub-aortic Para-aortic
5区,主动脉弓下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内,主动脉 弓下或主肺动脉窗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或主动脉、左 肺动脉外侧,并且接近左肺动脉第一分支。 6区 .主动脉旁淋巴结,位于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无 名动脉的前方或外侧。
1.
7. 隆突下 8. 食道旁 9. 肺韧带
N1淋巴结: 主动脉淋巴结: 10. 肺门 5. 主动脉下(包括奇静

胸片阅读 必看

胸片阅读 必看
初步诊断
肺气肿改变。
胸腔积液
游离性胸腔积液(大,中,小)、局限性胸腔积液
少量胸腔积液
种类和检查方法
胸部后前位片
影像学表现
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肋间隙 未见明显增宽或狭窄。双侧横膈位 置未见明显异常。右侧肋膈角消失, 左侧肋膈角未见明显异常。纵隔心 影居中,心影未见明显增大。双侧 肺门影形态正常。双侧肺纹理扩散。
初步诊断
左下肺野肿块,周围型肺癌首先考虑 伴左侧胸膜反应,建议胸部增强CT进 一步检查。
周围型肺癌
种类和检查方法
胸部后前位片
影像学表现
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肋间隙 未见明显增宽和狭窄。横膈位置未 见明显异常。纵隔心影居中,心影 未见明显增大。双侧肺门形态可。 右上肺野见一团块状病灶,病灶周 边见多发小增殖灶,左中上肺见散 在细小钙化增殖灶。
初步诊断 肺野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 左肺门区小钙化灶。
肺炎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阻塞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
种类和检查方法
胸部后前位片
影像学表现 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肋间隙 未见明显增宽或狭窄。横膈及肋膈 角未见明显异常。纵隔心影居中, 心影未见明显增大。左侧肺门形态 正常。右上肺野见大片致密影,下 缘清晰锐利,支气管充气征阳性。 右下肺纹理增多增粗。左侧肺野未 见明显异常密度影。
心影主动脉
肺门 肺纹理
肺野 胸膜
中央型肺癌、90%以上的气胸、I型肺结核
气胸和胸腔积液(肺纹理聚拢),肺炎(病灶外围肺纹理增粗扩散模 糊)、支气管扩张症(蜂窝状肺纹理) 肺癌(肿块),肺结核(多形性病变),肺炎(渗出),气胸(存在 肺压缩边缘,边缘外围无肺纹理结构)
胸腔积液、气胸、肺癌、结核、肺炎

胸片的读片方法及技巧总结

胸片的读片方法及技巧总结

胸片的读片方法及技巧总结一张胸片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不按照一定的读片方法与技巧,很可能就会出现误诊以及漏诊的情况。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学习胸片的阅读方法与技巧。

正位胸片的读片法首先观察胸部软组织影像,其次依次为骨骼、纵隔、肺野、肺门、肺纹理与横膈。

(一)胸部软组织影像1.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皮肤是围成人体外表的一种致密组织,在胸片上一线条状阴影。

皮下组织由脂肪组成,密度较淡,胸片表现为深灰色。

肌肉密度介于皮肤与脂肪之间,肌肉的健壮影响胸片的清楚度,通过皮下组织的厚薄可以判定其营养状况。

前部有胸大肌可使中肺野密度增高,胸锁乳突肌可使肺尖部密度降低。

2.胸部乳房及乳头:乳房与乳头的大小因人而异,一般阴影于双肺野下部呈局限性密度增高或半弧状增高阴影。

乳头较大的可呈结节状阴影,男性也可出现,勿诊断为病变。

3.胸膜的水平裂及肺尖反折伴随线:水平裂是右肺上叶与中叶之间的胸膜,在正位胸片上看为自肺门水平发出的一条细线条阴影至肺外带出消失,在侧位上看为自肺门水平发出的一条细线条阴影至胸骨。

斜裂是右肺中叶与下叶或左肺上叶与下叶之间的胸膜,一般在正位胸片上看不到,或在肺下叶看到一短而细与肺纹理走行方向不同的一条细线,侧位胸片上是位于前胸壁后2~3cm处向上斜行达肺门处或稍向上一些位置而终止。

肺尖部的第一、二肋下缘伴随的线条状阴影为肺尖部胸膜帽的阴影。

此三条线阴影增粗或不规则为胸膜病变的表现。

(二)胸部骨骼影像胸部骨骼前有胸骨,前上方有锁骨,后有胸椎,自后向前构成胸骨支架的12条肋骨,肋骨前端为肋软骨,与胸骨相连。

正常情况下,看不到肋软骨,但可以清楚看到骨骼的外形、骨皮质、骨髓质及骨纹理等。

如发现骨质破坏,常见为骨癌或转移癌、骨结核。

骨骼的断裂,常见于外伤性骨折。

成年后肋软骨逐渐钙化,尤其是第一、二软骨头钙化,有时片状或空洞形阴影,勿以为肺内疾病。

另外,肋骨有正常变异,应仔细辨别。

(三)纵隔阴影纵隔阴影位于胸腔的中部,两肺之间,为软组织的阴影,主要器官有心脏、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食管及淋巴等。

如何读懂胸部CT

如何读懂胸部CT

• 四、肺部正常CT解剖 • 支气管是最恒定的解剖标志,其管腔内有 气体对比,容易识别,借此可用以观察整 个肺实质,下面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层面加 以分析。
• (二)肺叶和肺段 • 肺叶由叶间裂定位,在CT上,斜裂与扫描层面呈 斜交或近乎垂直,故显示为为致密细线或窄条状 无血管区,由后上向前下走行,偶尔由于心脏博 动呈双边影。右侧水平裂呈横向走行,与扫描层 面平行,故在CT图像上表现为少血管区,称右肺 窗。 • 肺段的定位要根据肺段支气管、肺段动脉的分支 走行来判定,肺段分为右肺上叶三段、中叶二段、 下叶五段,左肺上、下叶各分为四段,CT肺叶、 肺段定位较普通X线更加准确。
谢 谢!
右颈总动脉 右头臂 左
右锁骨下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左颈总动脉 食管
• 纵膈淋巴结(CT上识别正常淋巴结的能力 与纵膈内所含脂肪的多少有关,在纵膈内 低密度脂肪的衬托下淋巴结呈圆型或卵圆 型软组织密度影,应注意勿将血管断面误 认为淋巴结)、纵膈血管变异(纵膈血管 变异可改变纵膈X线表现,CT是一种无创 性检查,可取代血管造影,识别血管异常 和变异,常见的血管变异有右位主动脉弓、 永存左上腔静脉、双主动脉弓、奇静脉扩 张等)。
如何阅读胸部CT片
一、胸部CT技术参数应用 胸部CT扫描一般取仰卧位,于憋气状态下进行扫 描,常规从肺尖扫至肋膈角。胸部由含气的肺组 织、软组织及骨骼组成,观察这些不同密度的组 织需选择不同的窗宽与窗位,一般观察纵膈和胸 部软组织窗宽为400~500HU,窗位为0~50HU, 观察肺,窗宽为1000~2000HU,窗位为-600~800HU。连续横断面扫描可以重建成冠状位、矢 状位及三维重建,这对于观察复杂解剖部位有极 大的帮助,图像重建的质量取决于横断面扫描的 厚度,层厚越薄,间隔越小,图像质量越好。

如何阅读胸部CT片

如何阅读胸部CT片

如何阅读胸部CT片现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设备不断地更新换代,检查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

在做手术之前进行胸部CT等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怎么样阅读胸部CT片呢?一、拍胸部CT片有什么作用?(一)胸壁通过检查可以看到胸片上显示不了的石棉肺伴胸膜变厚的情况。

如果胸腔里面有积液,看到了胸膜小结节或者肿块,就有可能是转移瘤或间皮瘤等。

依据胸膜肿块的CT值,可以分辨出包裹性积液、局限性间皮瘤以及胸膜外脂肪瘤等情况。

进行胸部CT可以清楚地看到肋骨骨折和肋骨的破坏等情况。

(二)肺脏非常有利于诊断周围型肺癌。

如果出现了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和肺段支气管狭窄或者截断的情况的时候,就有可能是中央型肺癌。

如果是分辨率比较高的CT,可以显示出一般胸片无法显示的弥漫性肺间质性病变,可以很好地进行早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纵隔可以看到胸片上看不到的增大的淋巴结,根据肿块的相关数值和位置,有利于对纵隔的肿块进行定性和诊断。

还可以用来帮助分辨出脂肪性、囊性、实性的肿块,在增强扫描的情况下还可以检查出肺动脉瘤和主动脉瘤。

二、如何阅读胸部CT片(一)胸部CT技术参数的应用进行胸部CT扫描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患者都是平躺的姿势,在憋着气的情况下来进行扫描,一般是从肺尖的位置扫描到肋膈角的位置。

胸部是由包含有气体的肺组织、软组织和骨骼一同构成的。

对这些密度不一样的组织进行观察要用不一样的窗宽和窗位。

对于横断面进行连续性的扫描能够重建出冠状位、矢状位等三维重建图像。

这十分有利于观察比较复杂的解剖的地方。

扫描的厚度会直接影响到图像重建的质量,扫描的层厚越薄,间隔越小,重建图像的质量就越高。

(二)使用造影剂增强扫描胸部有非常多的气体,通常情况下都是软组织会出现疾病,和含有气体的肺组织有很大的密度上的区别。

纵膈里面有非常多的密度很低的脂肪,所以纵膈内的结构可以看得非常清楚,通常情况下不会使用造影来进行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段位置判定 胸部CT
※肺段位置判定 胸部CT
※肺段位置判定 胸部CT
※肺段位置判定 胸部CT
※肺段位置判定 胸部CT
※胸部CT肺段位置记忆口诀: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嵴角出现能看中舌背,基底干出现看中 舌余下肺。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独眼能看双上肺,左下还留一点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对眼能看前后背,双眼能看前和背
一张胸片或者CT应该包含的解剖结构: 三、肺 肺段:由单独的支气管和血管 供应的肺组织,肺段之间 无胸膜分割。 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 脏层胸膜包裹分割开相对 独立的肺组织。 因此根据支气管和血管供应解 剖的不同,左右肺结构不 同,右肺分为三叶十个肺 段,左肺分为两叶八个肺 段。
一张胸片或者CT应该包含的解剖结构: 三、纵膈 位于胸骨之后,胸椎之前,两 肺之间,上为胸廓入口, 下为横膈。包括心脏、大 血管、气管、食管、主支 气管、淋巴组织、胸腺、 神经及脂肪等。
一张胸片或者CT应该包含的解剖结构: 一、胸廓 1、胸壁软组织 胸廓肌群(胸大 肌、胸小肌、肩带肌、脊柱伸肌 群、后胸壁肌群、胸锁乳突肌、 肋间肌、背阔肌、大圆肌等)、 乳房及其脂肪等。 2、骨性胸廓 由肋骨、胸骨、胸 椎、肩胛骨和锁骨组成。 3、胸膜 衬于胸壁内面的称为壁 层胸膜;衬于肺表面的称为脏层 胸膜;两层胸膜之间的腔隙称为 胸腔。
正常X胸 片
一张胸片或者CT应该包含的解剖结构: 二、气管、支气管 气管:起于环状软骨下缘,止 于隆突,长约11-13CM。 隆突:气管分叉的下壁形成的 突起,相当于5-6胸椎平面 。 支气管:1、气管在隆突层面 分为左右主支气管2、右主 支气管及往下分为上中下 三支肺叶支气管,往下分 为十个肺段支气管3、左主 支气管往下分为上下肺叶 支气管,继之分为八个肺 段支气管。
四、横膈 为分隔胸、腹腔的腱性隔 膜,由中心腱和周围的肌 性部分组成。 右侧膈顶较左侧高1-2cm ,一般相当于第六前肋间 隙水平。
阅读胸片和胸部CT内容顺序
根据解剖结构:
胸廓→气管→肺→纵膈→横膈
肺段:
※ 胸片
正常左侧位胸片
※肺段位置判定 胸部CT
※肺段位置判定 胸部CT
一张胸片或者CT应该包含的解剖结构:
纵隔胸片的六分区法: 在侧位片上,从胸骨柄体 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画一 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 下为下纵隔。 以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 前缘的连线作为前、中纵 隔的分界,在以食道前壁 及心脏后缘连线作为中、 后纵隔得分界。分为前、 中、后三区,共六区。
一张胸片或者CT应该包含的解剖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