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呼吸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呼吸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戚晓云

呼吸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戚晓云

呼吸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康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戚晓云发布时间:2021-08-23T07:22:07.41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7月7期作者:戚晓云[导读] 但在长期控制上难以获得理想效果,故需要加强肺康复干预来巩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北京市中关村医院 100190【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患,具有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高等特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发现肺康复在控制此病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则为呼吸肌训练,能够延缓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等。

鉴于此,本文对COPD肺康复中年应用呼吸肌训练研究进展展开以下综述,为临床医学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肌训练;肺康复COPD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阻塞所诱发的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随病情发展会转变为呼吸衰竭、肺心病等严重疾病,直接对日常生活与生存质量带来极大威胁[1-2]。

目前关于此病的发生机制已经明确,与有害颗粒、气体等物质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临床在治疗上多以平喘解痉、抗感染及止咳祛痰等为主,能够缓解患者病情[3-4],但在长期控制上难以获得理想效果,故需要加强肺康复干预来巩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一、1.1 COPD肺康复的概念COPD肺康复的意义肺康复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开展系统性全面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与综合性治疗干预,其中包括了呼吸训练、营养支持、运动训练、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多个项目[5-6],目的在于提高患者身心健康,使其保持长期健康行为。

有研究将肺康复训练营养在COPD上,发现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受限症状,促进运动耐受性与生活质量提升,缩短住院时间[7]。

1.2 COPD肺康复的应用价值COPD在慢阻肺管理非药物干预中肺康复尤为关键,肺康复在用于运动能力减弱或活动后存在气促现象COPD患者中,能够得到较大的收益,可在医院或社区开展。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1],其体力渐进性丧失,严重影响患者劳动力和生命质量[2],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认知行为干预通过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消极心理,达到提高患者患病后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丛性和治疗效果的目的[3—4]。

我科将认知行为于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内四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50例,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2007年1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COPD诊治指南诊断标准[5];(2)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3)无精神和认知障碍、无沟通交流障碍;(4)排除老年性痴呆;(5)反复住院次数≥3次以上;(6)对参与该项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其中男104例,女46例,年龄64~83岁,平均年龄(71.1±6.8)岁,住院天数8~22d。

合并症情况:呼吸衰竭46例,肺源性心脏病39例。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76例,高中或大专54例,大学及以上20例。

职业类别:脑力劳动者46例,体力劳动者104例。

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是否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合并症情况、文化程度、职业类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干预由经过心理护理的主管护师完成。

干预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心理诊断阶段,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帮助患者解决对疾病的恐惧心理;第二阶段为领悟阶段,针对患者复杂心理特点,使患者认识到负性情绪的危害,运用理性的观点进行克制,使其认识到各种不良情绪的行为表现或症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使患者积极面对,并认真接受各种治疗;第三阶段为沟通阶段,主要针对患者疾病心理阴影及对未来生活担忧的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对错误观点进行强化攻克;第四阶段为再教育阶段,做好疾病知识宣教,告知患者临床护理的目的,如加强气道护理较为关键,保证呼吸道通畅,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注意及时更换呼吸机管道,定时做好痰培养,合理进行气道湿化,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健康诱导、心理暗示让患者把脱离呼吸机作为一种美好的期待,保证良好的心态,尽可能进行自主呼吸;第五阶段为加强护理巡视,对于因缺乏自信、某些护理操作、家属探视、病友死亡、睡眠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情绪者,应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和安抚,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肌功能锻炼在COPD患者康复期中的运用价值。

方法:80例COPD康复期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呼吸肌功能锻炼,锻炼1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指标。

结果:锻炼后,两组生理体征各指标均有较明显改善(P<0.05);锻炼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锻炼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

结论:呼吸肌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COPD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

【关键词】呼吸肌功能锻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临床症状;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且冬季患病率较高。

临床针对此类患者主要以改善慢性气道阻塞为治疗依据,达到减轻和延缓病情进行性加重,降低病死率等治疗目的[1]。

据相关报道显示[2],康复训练有利于COPD患者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将呼吸训练运用于COPD康复期患者,取得较好效果,具体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0例COPD患者被纳入研究对象,均来自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到黔江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有关COPD的诊断标准。

按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40~69岁,平均(52.52±4.26)岁;病程0.5~8年,平均(5.13±0.35)年。

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9~68岁,平均(53.07±4.32)岁;病程0.6~9天,平均(5.32±0.42)年。

两组患者行不、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常规的内科临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具体如下:1.2.1缩唇呼吸训练患者先保持经鼻吸气,再通过适当缩唇保持吹口哨状缓慢呼气5s左右,每日练习2次,每次15min 。

吸气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康复效果评价

吸气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康复效果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MT) as a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oderate to sev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Methods Fifty COPD patients in stable stage hospitalized 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u Jiang District, Suzhou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includ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MT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haled bronchodilators or glucocorticoids, whereas those in IMT group took in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addition to inhaling bronchodilators or glucocorticoid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Values of 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PImax),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6MWD),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score were analyzed. The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within twelve months was also recorded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12-month fellow-up, it was found that PImax was decreased[(80.12 ± 17.94) cmH2O vs. (78.28 ± 17.98) cmH2O, P<0.05)], 6MWD was shortened[(283.96 ± 22.67) m vs. (278.12 ± 21.12) m, P<0.05]and FEV1 was decreased[(1.32 ± 0.25) L vs. (1.27 ± 0.24) L, P<0.05]in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Imax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IMT group[(78.28±17.98) cmH2O vs. (95.48±19.36) cmH2O, P<0.05], 6MWD was also increased[(278.12 ± 21.12) m vs. (320.32 ± 28.71) m, P<0.05)]. While the CAT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patients of IMT group (15.36±5.20 vs. 11.76±2.79, P<0.05). The hospitalizations caused by acute exacerb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1.40±0.91 vs. 0.68±0.63, 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pulmonary function (P>0.05). Conclusion Long-term IMT can improve the activity tole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OPD patients, and reduce hospitalizations, bring benefits to the survival of COPD patients.

呼吸功能训练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功能训练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功能训练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方法:选取本科室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慢阻肺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8例)采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护理干预。

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PaO 2、SaO 2水平高于对照组,其PaCO 2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慢阻肺;呼吸功能训练;护理干预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主要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和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其主要变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胸闷等,且在患有此类疾病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进而严重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而通过研究表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现将具体实施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室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6例慢阻肺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18例),观察组(18例)。

对照组(18例)女性7例,男性11例,年龄最小61岁,最大89岁,平均(75.54±8.83)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1年,平均(7.6±2.8)年,其中1例患者合并重症肺炎,1例合并肺部感染,观察组(18例)女性5例,男性13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7岁,平均(76.63±8.2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平均(7.3±2.4)年。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医学诊断为慢阻肺患者②有正常的认知能力和沟通能力③所有资料完整正确。

呼吸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训练配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高达 1 0 0 . 0 0 %。为此 , 基层 医院可推广使用健康教育 +家庭 支
持 的护理模 式 , 帮助糖尿病患者改 善预 后。
参 考 文 献
[ 1 ] 薛春杰 . 循证健康教 育在健康教育 干预实践 中的研究进展 [ J ] . 继 续医学教育 , 2 0 1 5 , ( 1 1 ): 1 6 7—1 6 8 . [ 2 ] 王亚茹. 糖 尿病 患者 的健康 教育 干预 [ J ] . 大家 健康 ( 学 术版 ) ,
加强运动 指导 , 提醒患者控制体质量 , 降低 对胰 岛素的敏感性 , 缓解焦虑 。本研究结果 显示 , 两组患者 血糖控制 指标均较 干预
干 预前 1 1 0 6±1 . 5 4 9 . 1 5±2 . O l 6 . 9 8± 2 . 2 8 7 . 2 4± 2 . 1 5 4 9 . 2 8± 6 . 9 2 研 究组 3 5 干 预后 1 1 . 3 1 ±3 . 2 4 9 2 7±2 . 2 5 6 . 3 5±1 . 8 8 6 . 1 5± 2 . 2 6 4 8 . 5 3± 8 . 0 4
2 . 2 各项 指标 控制情 况
干预 前 , 两组 F B G、 H b A1 C 、 2 h P G、
B M I比较 , 差异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干预后 , 两 组上 述指 标均低 于干 预前 , 且研 究组 下降 程度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差 异有 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见 表 2 。
糖 尿 病 患 者 提供 必 要 的上 门 随访 , 并 给 予 周 到 的护 理 干 预 , 能 够
2 结 果
2 . 1 知识掌握和满意度情况 知识掌握程度: 研究组 3 4例掌握 ,

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COPD患者常常面临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持续性咳嗽和咳痰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和康复过程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抑郁情绪,导致患者对疾病的态度消极,治疗依从性差,严重影响了康复效果。

二、认知行为干预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认知行为干预(CBI)是一种将认知和行为治疗结合起来的心理干预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和慢性疾病的治疗中。

在COPD患者中,认知行为干预主要包括认知重塑、行为调整和心理支持等内容。

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和接受自己的疾病状态,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1. 改善患者的认知状态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疾病状态,清楚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法,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和决心。

通过认知重塑和心理支持,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能力得到提升,消极情绪得到缓解,心理压力得到减轻,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状态。

2.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认知行为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状态,还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和促进康复。

通过行为调整和心理支持,患者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善,积极性和配合度得到提升,治疗依从性得到增强,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参与到康复治疗过程中来。

3. 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个体化干预在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点进行个体化干预。

针对不同的患者,需量身定制相应的认知重塑和行为调整方案,以及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状态。

2. 家庭支持在认知行为干预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患者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

适当地加强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注和照顾,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生活照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并进展性的肺部疾病,以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为主要表现。

这种疾病导致呼吸肌功能的损伤,从而影响了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呼吸肌训练在COPD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旨在总结最近的临床研究结果,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的最佳证据。

呼吸肌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运动方法来锻炼肺部和呼吸肌肉的功能。

一般来说,这种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深呼吸、正压呼吸等。

首先,腹式呼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肌训练方法。

通过放松胸部,腹部肌肉用力向上推,使膈肌下降,从而使肺部充分膨胀,增强患者的呼吸能力。

临床研究显示,腹式呼吸训练可以显著减轻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腹式呼吸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肺活量和气体交换功能,减少呼吸肌疲劳。

其次,深呼吸也是一种常用的呼吸肌训练方法。

深呼吸可以通过增加肺部的通气量和肺泡的通气比例,进而增加血氧饱和度和缓解呼吸困扰。

研究发现,深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降低呼吸频率,提高肺顺应性,增加肺泡表面积和弹性,改善患者的呼吸耐力和生活质量。

最后,正压呼吸是另一种常用的呼吸肌训练方法。

通过应用外部正压力,例如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或呼气末正压支持(Pressure Support)等,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肺通气。

研究发现,正压呼吸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吸气力量和肺通气量,减少呼气气流限制,延长呼气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肌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腹式呼吸、深呼吸和正压呼吸等训练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目前研究数量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些训练方法的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2月护理与康复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呼吸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罗瑜(陕西省旬阳县中医院,陕西安康,725700)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呼吸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COPD 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予以内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A 组(n=32)行认知行为干预,B 组(n=32)给予呼吸肌训练,C 组(n=32)给予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呼吸肌训练。

比较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C 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6.88%,A 组为81.25%,B 组为65.62%,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干预后,C 组患者FEV 1/FVC 、PEF 、MVV 及6MWT 水平均优于A 、B 组(P <0.05),而A 、B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

干预后,C 组呼吸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及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A 、B 组(P <0.05),而A 、B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

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呼吸肌训练应用于COPD 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行为干预;呼吸肌训练中图分类号:R563.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9)05-0187-03Application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LUO Yu(Xuny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Ankang 7257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 Ninety-six patients with COPD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All patients received routine medical nursing.On this basis,the group A (n=32)received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the group B (n=32)received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and the group C (n=32)received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of the group C was 96.88%,that of the group A was 81.25%,and that of the group B was 65.62%,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levels of FEV 1/FVC,PEF,MVV and 6MWT in the group C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A and B (P <0.05),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 A and group B (P >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respiratory symptoms,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disease impact in the group C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the A and B (P <0.05),whil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roup A and B (P >0.05).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OP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respiratory muscle trainingDOI :10.19347/ki.2096-1413.201905078作者简介:罗瑜(1981-),女,汉族,陕西旬阳人,主管护师,学士。

研究方向:内科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易反复感染、死亡率高的特点。

经调查显示,COPD 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8.2%,且在全球死亡原因中排第4位,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

稳定期COPD 患者临床症状均已得到控制,但其肺功能仍有恶化趋势。

有研究发现,治疗过程中加强呼吸肌训练,能有效提升患者呼吸肌运动功能及耐力,进而改善预后[2]。

但在实际临床中,部分患者由于对疾病、呼吸肌训练了解不足,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不高,影响临床效果。

为此,本研究将认知行为干预和呼吸肌训练应用于COPD 患者的护理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 、B 、C 三组,每组32例,且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分级、文化程度差异不明显(P >0.05,表1)。

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

患者均符合COPD 的诊断标准;病情处于稳定期,且肺功能分级为Ⅲ或Ⅳ级。

排除认知功能障碍、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合并肺结核、恶性肿瘤者。

1.2方法三组患者均给予祛痰药、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治疗,并行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在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主诉及躯体症状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同时进行口头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

在此基础上,给予A 组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

责任护士充分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既往病史,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其对COPD 的认187--表1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32)组别Ⅳ级初中以上A 组13293P0.458B 组10302χ2/F 1.563C 组12275性别(n )男180.688190.74716年龄(x ⎺±s ,岁)病程(x ⎺±s ,年女Ⅲ级1471.72±9.736.91±1.89191371.19±8.467.41±1.79221672.84±7.337.84±2.13200.312 1.8680.6300.7330.1600.7302.3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C 组呼吸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及疾病影响评分均低于A 、B 组(P <0.05),而A 、B 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

见表4。

3讨论COPD 是一种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疾病,可发展为肺心病或呼吸衰竭,且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病死率高的特点。

目前,临床对此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在常规治疗过程若相关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疗效。

相关文献报道,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表2三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n=32,n/%)组别良好一般差依从率A 组14/43.7512/37.506/18.7581.25Z 8.261―P0.016―B 组9/28.1212/37.5011/34.3865.62C 组17/53.1214/43.751/3.1296.88表猿三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及6MWT 结果比较(n=32,x ⎺±s )组别6MWT (m )F 11.0560.38132.557P0.0000.6840.000A 组25.09±2.36*369.41±18.14390.38±24.39*B 组23.58±3.61*365.72±16.72397.56±19.60*C 组29.61±3.14*#Δ366.59±18.07430.19±18.66*#ΔFEV /FVC (%)0.6610.51946.23±3.3845.44±3.6546.39±3.60PEF (L/s )MVV (L/min )54.46±5.61* 3.19±0.34 3.85±0.17*19.85±2.7256.46±2.93*3.23±0.44 3.91±0.14*20.24±2.5968.76±4.03*#Δ3.26±0.334.16±0.27*#Δ20.40±3.87102.1040.92862.4300.4150.0000.3960.0000.661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0.05;与A 组干预后比较,#P <0.05;与B 组干预后比较,ΔP <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