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新加坡加速吸纳人才中马华人移民变身政经精英
变形记马新

变形记马新《变形记马新》一、引言马新,全名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关系紧密的地区。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位于马来亚地区,地理位置相近,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然而,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发展道路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也是马新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马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前景。
二、发展历程1. 马新关系的起源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他们都是英国殖民地时期。
在殖民统治下,两个地区的联系逐渐加强,但也伴随着一定的矛盾。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而新加坡则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直到1965年,新加坡才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国家。
2. 分离与合作的循环新加坡独立后,两国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有了很大的不同。
马来西亚选择了多元文化和民族和谐的发展模式,而新加坡则采取了强调精英统治和快速经济发展的模式。
这导致了两国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在经济、安全和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合作。
3. 经贸合作的重要性经济合作是马新关系的重要基石。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在贸易、投资和旅游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特别是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在过去几年里不断攀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马新之间也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领域,如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
4. 安全合作的挑战和机遇安全合作是马新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两国通过情报共享、军事交流等方式加强了安全合作。
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马新之间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安全挑战,如恐怖主义、贩毒等。
因此,深化安全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联合行动变得尤为重要。
三、现状分析1. 经济合作的前景马新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潜力巨大。
尽管存在一些竞争和争议,但双方都认识到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有机会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2. 安全合作的挑战和机遇安全合作是马新关系的一个重要议题。
两国之间的情报共享、军事交流等形式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新加坡税收管理的三大核心竞争力

诸 如预填服务 、免填服 务 、电子服务 、移动服 务 、小公司 信 ,作为 合作 伙伴 的纳税 人总 体上是遵 纪 守法 的。I ]  ̄ A S 简化服务 、 自 动涵盖服 务等一系列服务 ,帮助纳税人顺利 把全 体新加坡纳税人 比喻成一 个倒金字塔形状 ,自上而下
、
目标 宏伟 ,成 为世 界领 先税 务管 理机构
( 一 )简化 税 制 和 税 收 程 序
新加坡的税收制度来源于英国 ,具有税制简单 、税率
8 2 个 小时 ; 二是总税负率为 2 7 . 6 %,具 竞争 性 ; 三是纳税 较低 、处罚严厉等特点 。新加坡的纳税年度是从每年 的公 1日止 ( 一般称 为财政年度 , 人 履行 纳税 义务所需的付款次数只有 5次 。相比之下 ,全 历 4月 1日起至次年 的 3月 3 I R AS负责征 收管理 的税种主要包括 5大 球平均数据显示 ,一家中型企业纳税人遵照税法和税务机 以下简称财年 o 。 关 的要求履行纳税义务 的时 间长达 2 6 7 个小时 ,总税 负率 类 ,分别是所得税 、消费税 、财产税 、印花税和博彩税① 为4 4 7 %,而履行 纳税义 务所需的付款 次数更是 多达 2 7 . 2 [ RAS的税收管理程序非常简单 , 分为五步 : 税务 登记 、
服务理 念 、制度设 计 、机构设 置 、文化培 育 、员工 培养 、 务管理机 构 ; 第二 ,在 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 中成 为纳税 人
激励创新等方面均取得 了长足 的进步 ,形成 了其独具特色 的合 作伙伴 ; 第三 ,建设 既胜任 工作又 富有敬 业精 神的优
的税收管理核 心竞争力。
各 国 税 收纵 ■ l
l T A X S Y S T E MS l N DI F F E RE N T C OUN T RI E S
南洋俱乐部——新马华人在中国的第一个俱乐部

南洋俱乐部——新马华人在中国的第一个俱乐部作者:***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2021年第10期新加坡有幾个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华人俱乐部,包括怡和轩俱乐部、醉花林俱乐部、吾庐俱乐部等,这些都是富豪商贾所成立的联谊会所,被世人俗称为“百万富翁俱乐部”。
但很少人注意到约百年前,新马华人在北京也有个俱乐部——南洋俱乐部,这是东南亚华人在中国最早成立的华侨俱乐部,而且这个俱乐部的信托人不是百万富翁,而是一众新马知识分子。
谢昌林出资兴建北京的南洋俱乐部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确切年份待考证。
它成立的目的,除了给南洋华人提供一个联谊活动的场所外,主要是让南洋回国华侨、专业人士和学生,在北京有暂时落脚居住的地方。
它坐落在北京东城区遂安伯胡同29号,地点适中、交通便利。
南洋俱乐部主楼是一栋三层高的中国式建筑,长231英尺(约70.4米),宽74英尺(约22.5米),总共有大小卧房24间,房屋四周有一个庭院,环境幽美。
可惜这座四合院历经市区重建,原建筑和庭院现已不存在,只留下一张1933年众人在俱乐部前的合影照片,弥足珍贵。
有一位马来亚土生的名人梁宇皋(1888~1963),他的一生资历丰富,曾是马华公会的创党人之一,也先后担任过马六甲州长和马来亚政府的司法部长。
梁宇皋是1908年英女王奖学金得主,在英国伦敦大学完成法律学位后,回到马来亚怡保执业。
1933年他接受中国政府的聘请,到南京担任要职。
同年12月他和家眷到北京一游,就住宿在南洋俱乐部。
他写信给马来亚友人,介绍了南洋俱乐部的情况,赞誉俱乐部极为宽敞适用,布置完善,服务特别周到,并“断定马来亚在北平有此俱乐部,大足以自豪,盖此为海外华侨在国内所组织之第一俱乐部”。
这座南洋俱乐部的大宅院是谁出资兴建的呢?原来它与一位富商及两位土生华人知识分子有直接关系。
出资兴建的富商是谢昌林(1875~1948),他是第三代马来亚华人,他的祖父从福建漳州府海澄县石塘村(今厦门市海沧区)南来谋生,发迹后在马来亚开枝散叶。
Fitbit Inspire 3手冊版本1.3说明书

使用手冊版本 1.3目錄開始 (6)包裝盒內物品 (6)為智慧手環充電 (6)設定 Inspire 3 (8)在 Fitbit 應用程式中查看您的資料 (9)解鎖 Fitbit Premium (10)佩戴 Inspire 3 (11)整日佩戴和運動時的佩戴方式 (11)慣用手 (12)將 Inspire 3 佩戴在夾扣上 (12)夾扣位置 (13)佩戴與保養技巧 (14)更換錶帶 (14)移除錶帶 (14)安裝錶帶 (15)基本資訊 (16)導覽 Inspire 3 (16)基本導覽 (16)快速設定 (17)調整設定 (19)顯示設定 (19)靜音模式 (20)其他設定 (20)查看電池電量 (21)調整「螢幕常亮」 (21)關閉螢幕 (22)錶面和應用程式 (23)變更錶面 (23)開啟應用程式 (23)尋找手機 (24)2手機通知 (25)設定通知 (25)查看傳入通知 (25)管理通知 (26)關閉通知 (26)接聽或拒接來電 (27)回覆訊息 (Android 手機) (28)計時 (29)設定鬧鐘 (29)解除或休眠鬧鐘 (29)使用計時器和碼錶 (30)活動與健康 (31)查看統計資料 (31)追蹤每日活動目標 (31)選擇目標 (32)追蹤每小時的活動 (32)追蹤您的睡眠 (32)設定睡眠目標 (33)深入瞭解長期睡眠行為 (33)瞭解您的睡眠習慣 (33)管理壓力 (33)練習引導式呼吸 (33)查看壓力管理分數 (34)進階的健康指標 (34)運動和心臟健康 (35)自動追蹤您的運動 (35)使用運動應用程式追蹤與分析運動 (35)GPS 要求 (35)自訂運動設定 (37)查看您的運動摘要 (38)查看您的心率 (38)預設心率區間 (39)自訂心率區間 (40)賺取活動區間分鐘數 (40)3接收心率過高通知 (41)檢視您的日常準備分數 (42)檢視心肺健康分數 (42)分享您的活動 (42)更新、重新啟動和清除 (43)更新 Inspire 3 (43)重新啟動 Inspire 3 (43)清除 Inspire 3 (44)疑難排解 (45)找不到心率訊號 (45)沒有 GPS 訊號 (46)其他問題 (46)一般資訊和規格 (47)感應器與元件 (47)材質 (47)無線技術 (47)觸覺反饋 (47)電池 (47)記憶體 (47)顯示幕 (48)錶帶大小 (48)環境條件 (48)瞭解詳情 (48)退貨政策和保固 (48)Regulatory and Safety Notices (49)USA: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 statement (49)Canada: Industry Canada (IC) atement (50)European Union (EU) (51)Argentina (53)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53)Ghana (53)Indonesia (53)Israel (53)Japan (54)Kingdom of Saudi Arabia (54)4Malaysia (54)Mexico (54)Morocco (55)Nigeria (55)Oman (55)Paraguay (55)Philippines (56)Serbia (56)Singapore (56)South Korea (56)Taiwan (57)Thailand (60)United Arab Emirates (60)United Kingdom (61)About the Battery (61)IP Rating (62)Safety Statement (62)Regulatory Markings (62)56開始瞭解 Inspire 3—這款智慧手環能幫助您找到動力,做您喜歡的事,展現最好的自己。
移民双通道计划让移民新加坡更便捷

移民双通道计划让移民新加坡更便捷原标题 [移民双通道计划让移民新加坡更便捷] ---镭驰投资王道先生访谈录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新加坡一直是中国人热衷的移民目的地国家。
中国与新加坡建交20年来,已经有60万华人移民新加坡。
如今,华人已经成为新加坡的族群,占总人口的76%。
很多事业有成的中国企业家海外移民首选新加坡。
但蜂拥而来的中国大陆移民也造成了新加坡政府的移民门槛一升再升,目前新加坡以投资移民、申请者公司营业额要求两大申请门槛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投资移民申请条件的国家。
即使如此,从2011年底开始,新加坡政府移民审批部门对来自中国的投资移民申请的审核时间大大延长,审批急剧下降,以至于很多移民中介放弃新加坡移民,转而从事欧洲小国如塞浦路斯等的移民业务。
镭驰(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由新加坡企业家协会主席、新加坡创业合作社主席、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行干事、新加坡瑞奇康奈集团总经理游迪翔先生与中国企业家创业投资俱乐部(CEVIC)理事长、上海玖尊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道先生合作成立的、专注于新加坡移民及商务服务的专业顾问公司。
依托新加坡母公司丰富的新加坡资源及多年来专业移民操作经验,镭驰投资在新加坡移民业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除了能够提供针对高端人群的投资移民、针对中小企业家的创业移民,镭驰投资还可提供针对优秀技术人才的技术移民及创业者的自雇移民等全系列的新加坡移民服务,是国内极少能够完善提供全系列新加坡移民服务的专业顾问公司。
同时,镭驰投资还能为客户提供从新加坡留学、新加坡房产投资、新加坡实业投资、新加坡商务休闲考察、新加坡全套安家服务等全系列服务。
镭驰投资及其新加坡母公司已累计帮助几千位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东南亚的企业家移民新加坡,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新加坡移民专家。
面对目前中国企业家投资移民新加坡遇到的困境,镭驰投资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在国内推出了“新加坡移民双通道”计划,该计划针对那些基本上符合新加坡投资移民资质的中高端企业家,客户只要跟镭驰投资签约一次,在只需承担一项移民服务收费的前提下,却能同时获得两项移民服务,即投资移民跟创业移民两项移民服务的同时办理。
试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试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大海中,新加坡犹如一艘巨轮,承载着国家发展的梦想。
而我国,这艘巨轮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本文将分析新加坡人力开发措施,并探讨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提供有益参考。
首先,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采取了科学的人才引进政策。
这一政策,犹如一把利剑,斩断了束缚人才流动的枷锁。
新加坡政府通过设立各种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为新加坡的发展贡献力量。
这种政策,不仅为新加坡带来了高素质人才,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新加坡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
这一措施,犹如一座灯塔,照亮了本土人才成长的道路。
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种培养,不仅为新加坡培养了大批本土人才,也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再次,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采取了灵活的用工制度。
这一制度,犹如一张弹性网,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和岗位的需求。
新加坡政府通过改革用工制度,打破传统束缚,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灵活用工。
这种制度,不仅提高了企业用工的灵活性,也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注重终身学习。
这一理念,犹如一座桥梁,连接了教育与就业的环节。
新加坡政府通过推动终身学习,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种终身学习,不仅提高了国民素质,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并非一帆风顺。
它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人力开发政策,提高人力开发效果。
总之,新加坡在人力开发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国家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这些措施,犹如一艘巨轮的船帆,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事业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4年东京、新加坡吸引外籍人才政策经验和空间规划实践》范文

《东京、新加坡吸引外籍人才政策经验和空间规划实践》篇一东京与新加坡吸引外籍人才政策经验及空间规划实践的探讨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东京和新加坡作为亚洲的两个国际大都市,其吸引外籍人才的政策经验和空间规划实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就东京和新加坡在吸引外籍人才方面的政策经验以及空间规划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二、东京的外籍人才政策经验1. 开放的移民政策东京政府一直秉持开放的移民政策,为外籍人才提供宽松的移民环境。
政府积极引进各类高技能、高素质的外籍人才,包括留学生、企业家、研究人员等。
同时,政府还为外籍人才提供便利的居留许可和永久居留权申请流程。
2. 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东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多元化的文化氛围,能够容纳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才。
政府积极推动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外籍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东京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为外籍人才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
同时,政府还提供外籍人才在东京生活所需的各项信息咨询服务。
三、新加坡吸引外籍人才政策经验1. 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新加坡政府采用严格的“精英甄选制度”,从全球范围内选拔高技能、高素质的外籍人才。
政府通过严格的评估标准,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 全面的教育医疗保障新加坡政府为外籍人才提供全面的教育医疗保障,包括免费或低成本的医疗保健服务、优质的教育资源等。
这些保障措施使得外籍人才能够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心地工作和生活。
3.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新加坡拥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了外籍人才的权益和利益。
政府对外籍人才的劳动权益、居住权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外籍人才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东京与新加坡的空间规划实践1. 合理的城市布局东京和新加坡在空间规划上注重合理布局,形成了多中心、多功能的城市结构。
移民知识-新加坡移民永居申请变政! 精品

新加坡移民永居申请变政!
新加坡创业移民,一人申请,三代移居新加坡。
家属准证和长期社访准证的标准宣布2019年1月1日执行新标准。
移民与关卡局又宣布申请将采取新政策!
1线上申请新模式
目前申请,需要提前预约递交材料的日期和时间,然后带着全套资料去柜台递交资料。
现宣布,自今年12月18起,申请新加坡的程序将有大变化,申请者可通过线上递交资料,无需再预约时间亲自递交申请文件。
将于今年12月18日在官网上推出永久居民电子系统简称-系统,申请人可通过系统输入相关资料,以及提交所需文件的电子扫描副本。
12月18日,-系统启用后,所有申请都必须通过新系统提交,柜台将不再受理。
今年12月18日之前的预约申请不受影响,可如期携带资料在柜台递交。
2申请费涨价了
目前申请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待申请通过后付100新币换入境许可。
从今年12月18日起,申请者在提交申请时就需付100新元手续费,申请通过后则另付20新元换取入境准证。
简单来说,从申请到申请通过拿到准证一共需要支付120新元。
换言之,只要递交了申请就需要付费。
新加坡短短几天时间就连续变政,说明对于外国人的申请趋于严格化,想要申请新加坡移民,就要抓紧时间了,不要等到政策更严格再来申请,就真的连钱受罪的机会都没有啦!
新加坡创业移民,快速、简单、安全的移民方式。
25万人民币,一家三代移居新加坡
申请条件
公司要求
1国内公司成立至少3年,员工人数20人以上
2近期一年的营业额至少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工管理)新加坡加速吸纳人才中马华人移民变身政经精英新加坡加速吸纳人才中马华人移民变身政经精英http://2007-4-5来源:无忧国会议员、卫生部长、电视台主播、国家队乒乓球主将、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人选……新加坡的政治、经济、社会精英,越来越多大马和中国的华人移民,充分展现新加坡求才若渴及成功的人才战略。
新加坡最近公布新的国家发展方略,是从当前的四百五十万人口增加至六百五十万人,因而加速吸纳大量外来精英。
香港《亚洲周刊》近日刊发报道说,新加坡为了于全球化的战场上争得壹席之地,将主要战略放于人才培养和竞争上。
近月,新加坡政府公布至二零三零年的国家发展蓝图,以六百五十万人口的规模来发展,要和纽约、伦敦等国际大均会见齐。
然而,以新加坡目前四百五十万的人口,加上出生率屡屡见低的情况下,要建构国际大均会,最关键的就是招揽外来移民,尤其以具竞争力的华人精英为主。
四十七岁的李美花是新加坡的新贵,她于二零零六年新加坡选举中代表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上阵,成功当选国会议员。
生于马来西亚中部马六甲的李美花,也许从未想过,她会放弃了故乡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的公民,且选上九十四位国会议员之壹。
从壹九六五年建国至今,新加坡壹直是移民的国家,而大马华人更是新加坡移民的“传统来源”。
李美花于马国的老家是个小乡村,但贫穷阻挡不了她勤奋求学的决心。
壹九八零年,她考进马国最著名的国立大学——马来亚大学,但大学分配给她的不是她所喜爱的工程系,修读壹个月后,她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录取进入工程系,她毅然离开马大,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壹生。
李美花对亚洲周刊说,她当年是受到爸爸的鼓励而作此决定:“我爸爸当时认为,新加坡的体制是根据成绩和表现作为个人能力评定的准绳,我到了新加坡将会有更好的发挥空间。
”大学毕业后,李美花继续留于新加坡工作、结婚及组织家庭,随后入籍。
李美花且不是唯壹来自马国却被新加坡吸纳的政治精英,现任卫生部长许文远、国会议员伍碧虹同样于马国出生,且于新加坡留学及工作后成为新加坡公民。
于目前新加坡四百五十万人口中,近三成人口是外来移民。
新加坡对移民人口的需要非常清晰,为了维持种族比例,马国华人、中国人及印度人将是新加坡吸引的主要外来人才。
《联合早报》高级执行编辑严孟达认为,马国华人基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较容易融入新加坡社会。
“对于马国人才,新加坡人基本上不会特别意识到他们是‘外国人’。
”他认为,除非马国政府通过行政措施阻止华人把子女送到新加坡读书,否则新加坡对马国华人人才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除了种族比例,于人才专业分布上,新加坡城市也有仔细考量。
掌管人口政策的内政部长黄根成表示,新加坡吸引的人才不壹定要拥有博士学位,他们能够是拥有特定技能的人才,如飞机维修员。
为了接触最广层面、遍布世界各地的各类人才,新加坡政府设立网站“联系新加坡”(.sg),让全球的人才得以从网际世界中了解新加坡的情况。
新加坡政府对吸引马国人才非常积极,除了欢迎马国人才前往工作,甚至派员到马国中小学,提高奖学金吸引马国学生到新加坡求学。
座落于马国南部柔佛州的宽柔中学是马国著名的民办华文中学之壹,该校办学严谨,创校以来壹直是柔佛州华裔子弟求学的第壹选择。
宽柔中学不仅赢得马国华人社会的尊重,也引起只有壹水之隔、求才若渴的新加坡政府的注意。
二零零七年,新加坡仅有的俩所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南洋理工学院从宽柔录取了近二百名优秀生,该校精英班的学生几乎壹个不漏的被这俩所大学吸走。
过去几年,该校每年均有逾百名学生被吸引到新加坡深造。
壹般估计,到新加坡留学的马国学生,约七成选择留于新加坡工作、组织家庭,最后变成新加坡的人才。
柔佛不少华族家长也为了让孩子接受高素质教育,不惜花费及舟车劳苦,让孩子从小就每天跨越长堤到新加坡接受教育,新加坡新传媒主播董素华就是其中壹人。
董素华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于新加坡念书,她追述那段日子每天清晨六时就得出门,通过俩国拥挤的关卡才能抵达学校。
她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均于新加坡完成,大部分时间均是于新加坡度过,她自嘲:“了解新加坡多过了解马来西亚。
”她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入新传媒,虽然当时仍保留马国国籍,但公司仍是给她充分的机会,且支持她于二零零四年及二零零六年赢得新加坡广播业最高荣耀—红星大奖(最佳新闻播报及时事主持)。
董素华的另壹半是新加坡公民。
她于壹九九八年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四年后入籍新加坡。
她对选择成为新加坡公民的解释是:“我的生活重心、家庭、工作均于新加坡。
”拥有新加坡护照让她更方便出国公干,享有更大的便利。
其实,新加坡从壹九六五年建国至今,从未停止从马国吸引人才,而近五年来前往马国搜罗人才更见积极。
新加坡政府于马国吸引人才是多管齐下,壹方面通过提供“亚细安(东盟)奖学金”吸引优秀生前往该国深造,近年也于马国各主要城市网罗优学秀生。
居住于马国中部雪兰莪州加影的林玉桦于政府办理的国民中学求学,她于高级教育文凭考试中考获全A优秀的成绩,且是该校成绩最佳的学生。
她信心满满向政府申请奖学金出国深造,结果却让她失望。
她于吉隆坡举行的教育展中了解各国求学情况时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展览厅,该大学代表于了解她的成绩后当场献议给她奖学金前往新加坡深造。
林玉桦感到不解:“我于马国申请奖学金却拿不到,可是我不用申请新加坡却愿意给我奖学金。
”优秀生被拒大学门外林玉桦的情况且不偶然,只是于这俩年阿均拉政府采取较包容的政策才渐有改善,但仍有不少华裔优秀生无法获得政府奖学金及被拒于大学门外。
于壹方面缺乏深造机会,另壹方面则积极拉拢的情况下,无数马国华裔学生走向新加坡完成求学梦想,其中以学术资格不受马国政府承认的私立华文中学(独中)最普遍。
周建平是吉隆坡尊孔华文中学的学生,他于高中毕业后和同学壹道以高中统壹考试成绩参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入学试,结果成功被录取。
他表示:“我很希望能留于马国求学,可是我的文凭不被马国政府承认,只好以最接近的新加坡作为选择。
”新加坡不仅希望大马华人前往念书,更希望他们毕业后能于该国工作、居住,最后入籍成为新加坡公民。
为了达到这项目标,新加坡也把吸引人才的眼光放得更远,该国进壹步派出代表到马国壹些华文小学及中学,挑选优秀的小学生及初级中学学生到新加坡留学,让这些学生于更年少的阶段接触新加坡文化,加强这些学生对新加坡的认同感。
陈晓薇今年十三岁,她于新加坡中学念书。
每个假期,她均孤身壹人乘坐长途巴士回返吉隆坡。
陈妈妈表示:“我也不舍得孩子那么小就离开家。
可是难得新加坡政府提供奖学金让她到当地求学,新加坡的教育素质也很高,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我多么不舍也要让她过去。
”英语教学吸引大马人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以英文为教学媒介语,马国则是以马来文为主要教学媒介语,这成为壹些家长把孩子送往新加坡求学的原因之壹。
新加坡自壹九六五年脱离马国独立后,四十二年来俩国发展距离越来越远,教育体制也出现差距,导致壹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就送到新加坡求学,其中以和新加坡相邻的新山最明显。
每天清晨,天仍未亮,新山通往新加坡的长堤,挤满了到新加坡工作和念书的人流车流。
除了大马华人,中国精英也是新加坡国家发展方略主要的吸纳对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新加坡和中国建交后,新加坡对中国移民开放门户,允许中国人到新加坡留学和工作,中国人才成为狮城的主要外来人才之壹。
新加坡《联合早报》助理编辑主任周兆呈于壹九九八年来到新加坡进入国立大学修读硕士学位,隔年进入《联合早报》工作迄今。
老家于中国江苏省的周兆呈去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他和同样是来自中国的太太育有壹名孩子,目前壹家三口皆是新加坡永久居民。
周兆呈对亚洲周刊说,当年他是要到国外深造,考虑到新加坡华人多,跟中国人的关系也密切,因此选择居留新加坡。
目前,于新加坡留学的中国学生,从小学到博士生各个阶段的学生总数约达三万人,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就读且获奖学金的中国学生,则分别有三千余人和俩千六百多人。
由于领取大学奖学金需要于新加坡工作六年,因此,这批学生将成为未来新加坡移民的主力军。
新加坡吸引的中国人才主要是企业、高科技、体育及华文人才。
由于新加坡华文水平不高,为了和中国接轨,新加坡希望其公民能掌握华语文,因此从中国输入大量华语文的人才,周兆呈的太太陈颖拥有徐州师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她目前于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担任中文系讲师,负责培训小学华文教师及华文媒体人才。
由于缺乏华文人才,新加坡的媒体,广播及艺人界吸引不少来自中国的人才,优频道前任主播张海杰为新加坡人所熟悉的名字,当前著名艺人郭亮均具有中国背景。
体育壹直是新加坡最弱的壹环,狮城政府近年来致力于提高体育水平,希望成为区域体育强国,但人口总量不足是它的致命伤。
为弥补本身不足,新加坡吸引不少来自中国的体育人才,于国际体坛为新加坡扬名的前任国家乒乓队主力井浚泓,以及当前主力李佳薇均是新加坡从中国挖掘的人才。
中国的高科技人才为致力发展生物科技、生命科学及研发工作的新加坡提供不少精英,新加坡的区域金融中心也吸引不少中国企业进驻新加坡,以新加坡作为筹集资金开拓中国市场的据点,于这方面最成功的应是新加坡仁恒置地集团的董事局主席钟声坚。
上海移民名列富豪榜已经入籍新加坡的钟声坚于新加坡的富豪榜上有名,他以新加坡为总部,积极开拓中国房地产,目前其产业计划遍布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珠海、成均、贵阳等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以及西部地区。
根据美国商业杂志《福布斯》(Forbes)公布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榜,从上海移居新加坡的仁恒置地主席兼总裁钟声坚,以十七亿美元的身家,首次上榜,排于全球的第五百八十三位。
马国财经分析机构资本投资董事经理陈鼎武表示,马国华人流失到新加坡是马国的损失:“如果这些华人精英均能留于马国服务,马国的国力将不是今天这种局面,甚至能够和新加坡相提且论。
”除非马国政府修改政策,马国华人被新加坡吸引过去似乎是无法避免的事,这于壹方面对马国华人是个好事,华人有个能够深造发挥所长的草原,不致于于种种限制的不利情况下衰败下去;不过对马国,那是壹个让人伤痛的损失。
吸引外国移民除了是新加坡国家人口政策的主要成分之壹,也是维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成长的要素。
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以美国作为例子,方案显示,美国移民人数较多的州属,就业机会比国家平均水平高。
美国国家科学院于壹九九七年也向国会提呈方案,指外来移民为美国经济带来壹百亿美元的净收益。
移民也为美国带来更高的生育率,根据美国移民研究中心的估计,于二零零二年,美国的新生婴儿里有二成三是由移民妈妈所生。
掌管国家人口政策的黄根成表示,美国的经验让新加坡了解到,人力是新加坡的重要及唯壹的资源,可是,新加坡没有足够的婴儿,也没有足够的本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