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马诗优秀教案2(精品)
长春版四年级上册《马诗》教案设计2

8—2马诗
教学目标:
1.掌握一类生字,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
2.感悟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了解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生字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诗文,感悟诗意,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配乐范读,感受诗句。
二、默读,画出4个一类生字,强调“燕、络”的读音。
三、边讲读诗文,边学习生字。
(一)介绍诗题及作者。
(二)讲读第一、第二句。
1.解词: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
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2.指导朗读。
3.学习“燕、钩”。
(三)讲读第三、第四句。
1.解词: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
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诗意:我何时才能骑上头戴金络头的骏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自由地驰
骋在疆场上建功立业呢?
2.指导朗读。
3.学习“络、踏”。
四、总结:《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五、作业: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及拓展。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读一读,写一写。
四、作业:预习《群英降马》。
【教学设计】《马诗》(长春)

《马诗》教学设计本课是一首古诗,内容短小精悍,古代诗家咏“马”,当以唐朝的杜甫和李贺最为著名。
他们这方面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
在李贺的诗集中以《马诗》为题的组诗有二十三首,均为五言体。
此处特选出其中的第五首。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4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古诗大意,体会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体会诗中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
同学们见过马吗?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都是骑着战马,威武得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马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
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很了不起,7岁就成了全国有名的诗人,是个神童。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1、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会认字就读字,不会认的字先读读音节。
要把古诗多读几遍。
2、作者简介李贺,唐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李贺与李商隐、李白秉承“唐代三李”。
李贺是中唐时期浪漫主义的代表。
三、古诗翻译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
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四、再读古诗,深入理解感受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两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燕山月似钩”中的“钩”是一种弯刀武器,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年代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借马抒情。
“金络脑”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马》优秀教案第2课时(精品)

《马》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熟读文章,感悟文章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或成语的意义。
联系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或成语的意义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感受马所体现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课前准备教学准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马》,让我们跟着作者,深入到文中去读、去感、去想,看看他眼中的马又是怎样的呢?二、新课学习1.指名读第一段,并提问:(1)“六畜”分别指什么?(“六畜”分别指马、牛羊、鸡、狗、猪)(2)马为什么会成为“六畜”之首?(学生结合“它朴素、勤劳、扎实、耐苦。
”“中华民族以马为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这两句话谈,也可以将自己对马的印象与其他几畜的印象对比谈。
)生活中,你还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人与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2.从同学们的发言我们不难看出“马”的确堪称“六畜”之首,那么生活中马与人到底有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呢?(1)指读第二自然段。
(2)从哪里看出“在生活中,马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学生结合文中语句“‘牛马年,好种田’的躬耕劳作,赛马场上的啸啸搏击,千里草原上的纵马驰骋,马戏台上精湛的表演”以及生活实际具体展开谈自己的理解。
)(3)为什么说“这些都激荡着人们对马的深深的敬与爱”?“敬”马什么,“爱"马什么?(“敬”“爱”马的躬耕劳作,啸啸搏击,自由驰骋,精湛表演。
)过渡:生活中的马的确与人关系密不可分,那么艺术殿堂中的马又是怎样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2)艺术殿堂中都有哪些马的形象?(结合“马的诗,马的画,马的歌,马的传说”联系课外查的资料展开谈有哪些马的诗,马的画,马的歌,马的传说,结合“力大无比的项羽......那是一个充满中华神韵的马的世界”,具体谈艺术作品中马的形象。
小学语文长春版四年级上册《马诗》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四年级上册《马诗》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
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四年级上册《马诗》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
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他们可以通读古诗理解大意。
但是让现代的小学生知道马在古代战场的重要作用,进而感悟作者通过咏马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有一定的困难。
3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见过马吗?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可都是骑着战马,威武得很。
古代人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
马诗教案优秀

马诗教案优秀教案标题:马诗教案优秀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马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马诗的艺术特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马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马诗。
2. 分析马诗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3.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马诗。
教学难点:1. 理解和解读马诗中的意象和象征。
2. 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艺术特点的马诗。
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马诗教材,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学生用具:笔、纸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马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马的印象和认识,激发学生的思考。
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马诗,如唐代的马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分析选取的马诗作品,解读其中的意象、象征和艺术特点。
理解与欣赏(20分钟):1. 分发马诗教材,让学生阅读选取的马诗,并思考其中的意境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讨论马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帮助他们理解马诗的深层含义。
3.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对马诗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与表达(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马的素材,如图片、词语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自己的马诗,并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马诗作品。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马诗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2.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和创作。
3.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讨论,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拓展活动:1. 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览,了解更多关于马的艺术表现形式。
2. 组织学生进行马诗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马诗》优秀教案

《马诗》优秀教案马诗【学习目标】1、学习《马诗》,借助工具书与教师的引导理解诗意。
2、借助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李贺积极进取、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的志向和怀才不遇之苦。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匹怎样的骏马?(生诵读《房兵曹胡马》)2、导入新课:如果说杜甫笔下的马是雄健俊美的,那么诗人李贺笔下的马又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心目中的骏马。
(板书课题《马诗》)3、简介诗人李贺。
(生介绍,师适当补充)二、预习检测:1、多音字燕似2、词语理解。
月似钩:金络脑:走:三.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自学生字词,把诗句流畅地读下来。
四.小组内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句大意,能复述诗歌大体意思。
精读赏析,品悟诗情1、生根据理解,补充句子。
(一望无际)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新月(像金钩),一望无垠的大漠沙石仿佛(雪一样晶莹洁白),我是一匹(珍贵)的骏马,我多么希望(受重用)。
2、赏析句子:(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a、这是一幅(辽阔雄浑)的战场夜色图。
学生诵读诗句,体会苍凉雄奇的疆场夜色。
C、师小结: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a、这匹骏马的愿望是什么?联系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从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表达了诗人期盼能被当成良马,立功疆场的远大抱负。
诉说盼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抱负。
b、交流体会:同房兵曹的胡马一样,是骏马都渴望()。
同年轻时的杜甫一样,诗人李贺也渴望()。
C、师小结: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
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引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五、拓展训练1、试着背诵这首古诗。
关于马诗教学设计

关于马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0课《马诗》。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熟练地背诵课文,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马的视频,让学生观察马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马的速度快、力量大等特点。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讲解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驰骋”、“嘶鸣”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4.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练习,如“马儿跑得快,像()一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马诗速度快、力量大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课后朗读课文,并尽量背诵。
2. 请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的动物朋友》。
答案:我的动物朋友我有一只可爱的动物朋友,它叫小狗。
小狗跑得快,像马一样。
每次看到它,我都会感到很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都比较顺利,但在对课文词语的理解上还需要加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对课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动物的诗歌,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以此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处理《马诗》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相对简单,但是其中包含了许多形容马的词语和形象的描绘,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些词语和描绘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马诗》教案设计

长春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马诗》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⑴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⑶通过朗诵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抵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重点:⑴会认“漠、燕、钩、何、脑、踏”5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诵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抵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⑴老师启发谈话:《马诗》是一组以马诗为习题材的组诗,共有二十三首,名为咏马,实则咏人。
这首诗为组诗中的第五首,诗人借咏马来抒写自己的情怀。
⑵板书课习题,生齐读课习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老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自己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相互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诗句)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诗中一、二句展现出边陲战场的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图画,这是一幅任凭千里马奔驰飞腾的“画卷”。
平沙如雪的沙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诵背诵,领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背诵。
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攒。
你还搜集了哪些和马有关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听吧!板书设计:马诗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篇二教学目的:⑴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⑵理解诗句意思,领会马的精神‘⑶有感情地朗诵诗句,并背诵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诗》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内容短小精悍,古代诗家咏“马”,当以唐朝的杜甫和李贺最为著名。
他们这方面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也高。
在李贺的诗集中以《马诗》为题的组诗有二十三首,均为五言体。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马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2、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马》这篇课文,马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诗《马诗》,相信对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教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一个多音字“燕”。
词语:燕山月似钩金络脑踏清秋
2、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品读第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
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描绘了战场环境。
燕:多音字,本课读yān,指地名:燕山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塞外茫茫沙漠在月光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
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
5、品读三、四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
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
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四、小结: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
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写景
何当金络脑,抒情杀敌报国
快走踏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