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虚词、实词 整理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高中而1.连词:(1)转折关系。
“但、却”。
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修饰关系。
“位于状语和谓语之间”。
例:吾尝跂而望矣。
(3)假设关系。
“假如、如果,主谓之间”。
例:死而有知。
(4)并列关系。
“又、而且”。
例:蟹六跪而二螯。
(5)承接关系。
“于是、就”。
例:撞而破之。
(6)递进关系。
“并且、而且”。
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因果关系。
“因而、因此”。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目的关系。
“来、用来”。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代词: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
3.通假字:通“如”,译为“好像、如同”。
4.固定结构:(1)而已: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2)而后:才、方才。
(3)既而:不久、一会儿。
▲注意:判断“修饰关系”和“承接关系”时,看前后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否一致。
动作同时进行为修饰关系,动作有先后为承接关系。
何1.疑问代词:(1)作宾语,“什么、哪里”。
何+动词/介词构成动词/介词的宾语后置。
例:大王来何操?(2)作谓语,“为什么”。
后常与“哉、者、也”等连用,用于询问原因。
例: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之,何哉?(3)作定语,“什么”。
何+名词。
例:何人?何物?何时?何地?何事?(4)做主语,“什么”。
例:何谓阁子也?2.副词:(1)程度副词,“多么”。
何+形容词。
例:开国何茫然?(2)疑问副词,“怎么、为什么、何必”。
何+动词,位于句首。
例:何不按兵束甲。
3.固定结构:(1)何如:“怎么样、怎样”,等同于“奈何、若何”。
(2)无何:不久、没多久。
(3)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拿什么、凭借什么”。
(4)何乃:怎能。
(5)何之:等于“之何”,译为“到什么地方”,此处“之”作动词“到”。
乃1.副词:(1)承接关系,“就、于是、才”。
例:度我入军中,公乃入。
(2)转折关系,“却、竟然、反而”。
(全面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总结

(全面版)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总结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学生在研究文言文的过程中,实词虚词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对初中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实词实词是能够独立存在、有词义的词。
在文言文中,实词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四类。
名词名词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具体或抽象的概念。
在文言文中,名词通常具有复数形式、量词、和所属关系等特点。
一些常见的名词包括"人"、"物"、"天地"、"生物"等。
动词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
在文言文中,动词的时态和语气较多,常见的动词形式有表示肯定的"是",表示否定的"非",以及表示存在和动作的动词。
一些常见的动词包括"行"、"作"、"有"、"无"等。
形容词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性质和特征。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通常有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以及用于修饰名词的前缀。
一些常见的形容词包括"美"、"善"、"良"、"难"等。
副词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表示程度、方式、时间等。
在文言文中,副词有时以"之"结尾,表示程度或强调。
一些常见的副词包括"甚"、"必"、"故"、"已"等。
虚词虚词是功能词,它们在句子中起到连接、修饰、补充等作用,但通常没有具体的词义。
在文言文中,虚词主要包括介词、连词和助词三类。
介词介词用来表示位置、方向、时间、原因等关系。
在文言文中,介词常常用来引导短语或从句,作为名词或动词的补充。
一些常见的介词包括"于"、"以"、"从"、"因"等。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文言实词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锐不可当”)19.道:①道路。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

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文言文一、文言实词归纳:(基本篇目)二、通假字归纳:(1)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陈涉世家》(2)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陈涉世家》(3)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发起)——《陈涉世家》(4)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陈涉世家》(5)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上)——《木兰诗》(6)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木兰诗》(7)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核舟记》(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通“又”:还有)——《核舟记》(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通“拣”:挑选)——《核舟记》(10)虞山王毅叔远甫。
(“甫”通“父”:男子美称)(11)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放)——《核舟记》(12)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置放)——《愚公移山》(13)指通豫南。
(“指”通“直”:一直)——《愚公移山》(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愚公移山》(15)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愚公移山》(16)汤熨之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扁鹊见蔡桓公》(17)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通"旋":回转、掉转)——《扁鹊见蔡桓公》(18)火齐之所及也。
("齐"通"剂":药剂,汤药)——《扁鹊见蔡桓公》(19)必能裨补阙漏。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虚词实词整理一、实词。
1. 通假字。
- “故患有所不辟也”中“辟”通“避”,躲避。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辨别。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中“得”通“德”,感恩、感激;“与”通“欤”,语气词。
- “邹忌修八尺有余”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 “必能裨补阙漏”中“阙”通“缺”,缺点。
2. 古今异义。
- 【等死】古义:同样是死。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今义:等待死亡。
- 【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今义:常常。
- 【虽然】古义:即使这样。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 【长跪而谢之曰】古义:道歉。
“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今义:感谢。
-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今义:品质恶劣。
-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深切地憎恨。
3. 一词多义。
- 【因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 【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 【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做、干】“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 【为了】“乡为身死而不受”。
- 【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词类活用。
- 【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 【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 【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
-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 【攘除奸凶】“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二、虚词。
1. 之。
- 【助词,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同样为补充例句)。
- 【代词,代指人、事、物等】“愿陛下亲之信之”。
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实词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实词指的是有实际意义的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则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需要依附于实词来表示语法关系的词,如介词、连词、助词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归纳整理:
一、实词
1. 爱:喜爱、珍惜、吝啬
2. 安:安定、安全、舒适
3. 被:覆盖、遭受、穿着
4. 倍:加倍、背向、违背
5. 本:根基、原本、本原
6. 鄙:低微、轻视、边疆
7. 兵:军队、武器、战争
8. 病:疾病、困苦、弊病
9. 察:观察、考察、审查
10. 朝:朝廷、朝代、早晨
二、虚词
1. 之:代词,代替名词,如“之子于归”
2.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递进,如“人而不知”
3. 以:介词,表示手段、原因、标准等,如“以诗会友”
4. 也: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肯定、停顿,如“孔子者也”
5. 其:代词,代替名词,如“其人虽已没”
6. 者:助词,用于名词后,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学者”
7. 于:介词,表示在、比、从、向,如“于归”
8. 与:连词,表并列、参与,如“与民同乐”
9. 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表示被动、位置、范围,如“所见”
10. 则:连词,表条件、假设、推论,如“一则以喜”
这些实词和虚词是文言文中的基础词汇,掌握它们对于理解和翻译文言文至关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个词的具体用法和语境,以及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功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本文档总结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供同学们参考使用。
文言文实词- 实词是指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它能独立使用并在句子中担任某个成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实词:1. 名词:指事物的名称或代表事物的词语,如"人"、"山"、"水"等。
2.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变化等词语,如"行"、"走"、"坐"等。
3.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如"好"、"高"、"美"等。
4.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如"一"、"二"、"十"等。
5. 代词:代替名词或其他词语的词语,如"彼"、"尔"、"之"等。
文言文虚词- 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只起到连接、修饰等作用的词语。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虚词:1.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如"而"、"乃"、"若"等。
2. 介词: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等的词语,如"于"、"在"、"往"等。
3. 助词:用于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的词语,如"之"、"的"、"乎"等。
4. 着重词:用于对某一成分进行强调的词语,如"甚"、"至"、"实"等。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详细内容请参考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相关教材。
文言文实词虚词词汇总结完毕。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考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一、120个实词1、爱:义项:①喜爱,爱护;②怜惜,同情;③吝惜,舍不得。
例句:第一册: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触龙》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同上)第二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同上)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项脊》第三册: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愚溪诗序》第四册: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促织》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
《柳毅》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同上)第五册: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桓》第六册:(无)2、安:义项: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置(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
什么,什么地方;⑥怎么,哪里。
例句:第一册: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勾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既来之,则安之。
(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同上)项王曰:"沛公安在?" (同上)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第二册: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同上)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同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第三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第四册:毅谓夫曰:"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毅良久稍安,乃获自定。
《柳毅》第五册:(无)第六册: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报任安》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同上)3、被:义项:①被子;②覆盖;③施及,加于……之上;④蒙受,遭受;⑤介词,表示被动;⑥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词语虚词整理(1——6册)1 故①原因1、问其故。
《两小儿辩日》原因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之而入胡《塞翁失马》原因3、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原因,缘故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缘故②旧的,原来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旧,原来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矣《论语十则》旧知识③所以1、故是有物外之趣。
《童趣》所以2、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山市》所以3、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所以4、故渔者歌日;巴东三狭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山峡》所以5、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则》所以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二则》所以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则》所以8、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所以9、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所以10、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所以11、吾视其乱,望其旗痱,故逐之《曹刿论战》所以1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所以1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所以1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所以1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所以16、故虽有如马,辱于奴隶人之人《马说》所以17、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所以④因为1、是故谋闭而不兴。
《大道之行也》因为2、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因此⑤故意1、光故数言欲之。
《陈涉世家》故意2及①到1、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到2、及日中则如盘,及其日中如探汤。
《两小儿辩日》到3、及郡下。
《两小儿辩日》到②比1、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比3乃①于是,就1、蒙乃始就学。
《孙叔权学》于是,就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于是,就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于是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于是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就6、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公输》于是7、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陈涉世家》于是8、乃行卜《陈涉世家》于是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于是10、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陈涉世家》于是,就1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陈涉世家》于是12、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于是,就13、乃入见《曹刿论战》于是,就14、乃下令。
《邹忌》于是,就②才1、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送东阳马生序》才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才3、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才4、由是先主遂亮,凡三往,乃见。
《隆中对》才5、羽飞乃止。
《隆中对》才③竟然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④应该,是1、吾闻二世少子时,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应该4其①代词:1、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这2、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这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他们4、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他5、太守既遣人随其往他6、其两膝相比者他们指苏东坡和鲁直7、而竖其左膝代佛印8、其人视端容寂他们9、其船背稍夷这10、则题名其上船11、其色墨它12、其色丹它1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刻舟记》它14、故人不独亲其亲自己的15、不独子其子自己的16、货恶其弃于地也它1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大道之行也》它18、其间千二百里这19、飞速其间《山峡》它20、方其远出海门《观潮》指21、问其姓氏《湖心厅看雪》他22、及其日中则如探扬,《俩小儿辩日》它23、屠乃奔其下《狼》代词,指柴草堆24、一狼洞其中这25、意将遂入以政其作也他26、帝感其诚愚公27、屠自后断其股《狼》狼28、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自己29、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诗30、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31、文利其然也以此为32、其受之天也代词,方仲永3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代词,方仲永34、彼其受之天也代词,方仲永35、如此其贤也代词,方仲永36、其夫呓语《口技》她的37、亲旧知其如此《五柳先生传》他,代五柳先生38、食马者不其能千里也《马说》它,代指千里马39、安求其能千里也它,代指千里马40、策之不以其道它,代指千里马41、食之不能尽其材它,代指千里马4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代指千里马43、门人弟子填其空他,代先达44、或遇其他,代先达45、俟其欣悦他,代先达46、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他们47、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它代小石潭48、不可知其源它代小石潭49、以其境过清它代小石潭50、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它,代岳阳楼5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它,代岳阳楼52、其西南诸峰它代徐洲城53、醉能同其乐《醉翁亭记》代词代宾客54、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代扶苏55、未知其死也《陈涉世家》代扶苏56、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代吴广57、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他的58、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当地的59、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代他们60、以彰其咎代他们61、舍其文轩《鱼我所欲也》他62、舍其锦绣他63、必先苦其心志他64、此之谓失其本心他的65、请循其本它的66、其乡人曰《曹刿论战》他的,指曹刿67、下视其辙齐师6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他,代古仁人69、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代古仁人70、其必曰他71、吾视其辙乱齐师72、望其旗靡齐师73、谓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谏》他的,指邹忌74、而复问其妾曰他的,指邹忌75、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指愚公76、惧其不已也愚公②其中1、不能指其一端其中2、不能名其一处也其中3、公问其故其中4、其一犬坐于前《狼》其中③副词,表语气1、其言兹荇人之俦乎难道2、其真无马耶难道3、其真不知马也恐怕4、其喜洋洋者矣大概5、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加重语气的助词6、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5且①况且1、且为众人《伤仲永》况且2、且秦灭韩亡魏《唐雎》况且②犹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犹6然①……的样子1、怡然自得。
~~~~的样子《童趣》2、不觉呀然一惊。
~~~~的样子《童趣》3、尘气莽莽然。
~~~~的样子《山市》4、则黯然飘渺。
~~~~的样子《山市》5、公欣然曰:~~~~的样子《咏雪》6、泯然众人矣。
~~~~的样子《伤仲永》7、满坐寂然。
~~~~的样子《口技》8、豁然开朗。
~~~~的样子《桃花源记》9、并怡然自乐。
~~~~的样子《桃花源记》10、屋舍俨然。
~~~~的样子《桃花源记》11、欣然规往。
~~~~的样子《桃花源记》12、若听茶声然。
~~~~的样子《刻舟记》13、便欣然忘食~~~~的样子《记承天寺夜游》14、烨然若神人。
~~~~的样子《五柳先生传》15、欣然起行。
~~~~的样子《送东阳马生序》16、怡然不动。
~~~~的样子《小石潭记》17、满目萧然。
~~~~的样子《岳阳楼记》18、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样子《醉翁亭记》19、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的样子《醉翁亭记》20、杂然而前陈者。
~~~~的样子《醉翁亭记》21、颓然乎其间者;~~~~的样子《醉翁亭记》22、晶晶然。
~~~~的样子《满井游记》23、娟然。
~~~~的样子《满井游记》24、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的样子《满井游记》25、悠然自得:~~~~的样子《满井游记》26、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的样子《满井游记》27、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唐雎不辱使命28、杂然相许。
~~~~的样子《愚公移山》29、环堵萧然:……的样子《五柳先生传》②但是然而1、然数年恒不一见。
但是《山市》2、然则北通巫峡。
但是《岳阳楼记》3、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但是《出事表》4、然胡不已乎。
但是《公输》5、然臣之弟子:但是《公输》6、然而不胜者:但是《孟子》③竟然1、居然城郭矣。
竟然《山市》④这样1、虽然:这样《公输》2、夫利其然也。
这样《伤仲永》3、虽然:这样《唐雎不辱使命》4、谓为信然:这样《隆中对》5、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样《论语十则》⑤是,对的1、吴广以为然:是的《陈涉世家》7若①如,像1、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像《山市》2、未若柳絮因风起。
如,像《咏雪》3、孰若孤?《孙叔劝学》4、仿佛若有光。
好像《桃花源记》5、若啸呼状。
好像《口技》6、若听茶声然。
好像《口技》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如《送东阳马生序》8、盖余之勤且艰若之。
《送东阳马生序》9、若夫淫雨霏霏。
像那《岳阳楼记》10、非若是也。
像《唐雎不辱使命》11、曾不若孀妻弱子。
如《愚公移山》12、此为何若人?样《愚公移山》13、至若春和景明。
到了《岳阳楼记》②如果1、若士必怒。
如果《唐雎不辱使命》2、若跨有荆、益。
如果《出事表》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如果《出事表》4、若无兴德之言。
如果《公输》③你1、若为拥耕。
你《陈涉世家》8为①介词为了1、不必为已。
《大道之行也》2、为宫事之美。
为了《鱼我所与也》3、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鱼我所与也》②介词被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被《童趣》2、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被《观潮》3、士卒多为用者。
被《陈涉世家》4、贤能为之用。
被《隆中对》③介词替,给,向1、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论语十则》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桃花源记》3、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桃花源记》4、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替《公输》5、为天下唱。
向《陈涉世家》④因为1、项为之强。
因为《童趣》2、为之怡然称快。
因为《童趣》⑤做作为1、以丛草为林。
作为《童趣》2、以虫蚁为兽。
作为《童趣》3、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作为《童趣》4、子墨子解带为城。
作为《公输》5、以牒为械。
作为《公输》6、可以为师矣。
当《论语十则》7、人以为已任。
作为《山市》8、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作为《伤仲永》9、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桃花源记》10、为宫室,器血,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做,这里指雕刻《核舟记》11、中轩敞者为舱。
作为《核舟记》12、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13、全石以为底。
作为《小石谭记》14、酿泉为酒。
来《醉翁亭记》15、项燕为楚将。
作为《陈涉世家》16、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陈涉世家》17、功宜为王。
《陈涉世家》18、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19、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20、为坛而盟。
建造《陈涉世家》21、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建造《公输》2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替,建造《公输》23、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鱼我所与也》24、以弱为强者。
变成《隆中对》⑥认为1、或以为死。
认为《陈涉世家》2、吴广以为然。
认为《陈涉世家》3、谓为信然。
认为《隆中对》4、愚以为宫中之事。
认为《出师表》5、自以为大有所益。
认为《口技》6、以为妙绝。
认为《夸父逐日》7、自以为不知。
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⑦是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