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病句辨析讲解:这些句子出了什么问题?
公务员考试病句分析16大规律详解

公务员考试病句分析16大规律详解病句类型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综观历年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笔者对一些典型的病句进行了比较分析,罗列了以下一些规律: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
(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行测:6招轻松搞定语病辨析题

行测:6招轻松搞定语病辨析题在行测语病辨析题目中,很多考生反映,找不出来。
所谓病句,实际上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这“毛病”是指违反了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逻辑。
如何高速、准确的找出语病,中公教育专家教大家6招。
一、成分残缺成分残缺是因缺少应有的成分造成句子结构不完整、表意不明确的一种语病。
【例】我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中公解析】谓语残缺。
本句缺少谓语,删去“为”,或者在最后加上“而奋斗”。
二、成分赘余成分赘余,实际上就是句子中出现了重复表达的内容。
常见的容易出现赘余的情形有:词语隐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义重复、虚词多余等。
【例】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中公解析】“诸”已含有“之于”的意思,其后不能再接“于”,可将“于”删去。
三、句式杂糅句式杂糅是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起,造成结构混乱、语义不清的语法错误。
【例】教师心态浮躁的背后,是整体学术氛围不纯的表现。
【中公解析】“背后是……”与“是……表现”两种句式杂糅,可去掉“的表现”。
四、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比较常见的语病,主要出现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主宾之间、修饰成分与中心词之间等。
【例】汉末之王充思想,是批评阴阳五行、天人感应及是古非今思想的代表人物。
【中公解析】主宾搭配不当。
本句的主语是“王充思想”,宾语是“代表人物”,“王充思想是代表人物”明显搭配不当。
五、歧义歧义是指一个句子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解释的现象。
【例】“有偿新闻”应当受到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中公解析】指代不明导致歧义。
“这”可以指“有偿新闻”,也可以指“有偿新闻受到批评”。
六、不合逻辑不合逻辑主要考查的是对事理逻辑的分析能力。
【例】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中公解析】主客倒置。
主体应该是“我”,可改为“我与报纸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掌握以上六种技巧,风云考场指日可待。
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题之“病句”病在哪里

行测答题技巧:言语理解题之“病句”病在哪里【导语】海南事业单位招聘/hainan/?wt.mc_id=bk15130。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类题目中的病句判断题,考生答题时除了凭借语感,更应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以及易错点。
在这里面,划分句子成分首当其冲成为最基础也是极其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给大家介绍能够快速找到病句的方法。
一、关注带介词的句子主要的介词有“经过”“由于”“通过”“使”“让”“为”等等。
这类句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缺少主语”。
【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这句话的问题就是缺少主语。
可以把“由于”去掉。
二、关注带本身具有否定意义的词比如防止、以防等。
【例】一名韩国官员透漏,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1997年那样的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防止”与“不要再次发生”出现逻辑错误。
三、关注并列的句子这类句子容易出现歧义。
【例】赵明下班从公司回到家里,看见哥哥赵青正和他的女朋友在客厅里聊天。
这里“他的女朋友”是赵明的还是他哥哥的,出现歧义。
四、关注带关联词的句子关联词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位置不当或者搭配不当。
【例】不但他会唱歌,而且还会跳舞。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不但”的位置是错误的,应该改为“他不但会唱歌”。
对于同一主语的句子来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对于不同主语的句子来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
五、关注带副词的句子主要的副词有“及其”“非常”“很”等。
这类句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修饰重复”。
【例】他从小就非常酷爱音乐,长大后成为一名著名的音乐家。
这句话的问题在于“非常”不能修饰“酷爱”,因为“酷爱”本身就表示“非常爱”。
六、关注带数字的句子一般来说,带数字的句子容易出现歧义、不合逻辑、重复等错误。
【例】5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演出活动。
这里“5个”可能修饰“学校”,也可能修饰“领导”,出现歧义。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技巧:病句题关键病句辨析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技巧:病句题关键病句辨析方法欢迎关注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2016辽宁事业单位大部分考试科目为职业能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一、语感觉察法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
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二、提取主干法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三、恰当使用便捷方法1.遇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首先考虑它是否有主语,因为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而人们在造句时往往会把本来应当做主语的词放到了介宾短语中,结果使句子失去了主语。
2.遇到有否定词的句子,首先看它有几个表否定的词,考虑是否把话说反了。
前面已经说过,现代汉语中可以用双重否定表肯定,但是三重否定仍然表否定。
>>>历年辽宁事业单位真题请查看:历年辽宁省各地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汇总<<<3.遇到有表示两方面意思的词语,首先看句子前后表意是否一致。
一般地说,一个句子的前(或后)半部分有了表达两方面意思的词,后(或前)半部分也应该有表达两方面意思的词语。
因此,只要你发现句子中有了表达两方面意思的词语,就要注意它前后是否一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要数出句子中表达两方面意思的词语是双数就可以了,而是要从相关词语的内涵上去考虑。
4.遇到有代词的句子,首先考虑它的代词指代是否恰当。
代词应当有明确的指代,因此只要看到句子中有了代词,特别是句子中的人物或事物又是多项时,我们首先就要迅速找出这个代词的指代对象,看看指代是否正确或者明确。
公务员行测病句辨析

公务员行测病句辨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病句辨析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能够准确判断和修改病句,不仅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关键之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病句。
病句就是在语法、逻辑或修辞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句子表达不准确、不清晰、不通顺的句子。
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等。
语序不当是病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这句话中,“棉花的生产”应该改为“生产的棉花”,才符合正常的语序和逻辑。
再比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这里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如果”应放在“他”之前。
搭配不当也是容易出现的问题。
比如,“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不能“浮现”,应该是“形象”浮现在眼前。
还有“加快高考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
”“加快”与“规模”搭配不当,应把“规模”去掉。
成分残缺或赘余同样不容忽视。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这句话缺少主语,应该去掉“通过”或“使”。
而“目前这一代中年高、中级知识分子,大都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不少人担负着领导职务。
”其中“中坚和骨干”语义重复,应把“中坚”去掉。
结构混乱的病句也时有出现。
比如,“当上级宣布我们摄制组成立并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
”这句话把“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和“这种感觉是颇难形容的”两种句式杂糅到了一起,应该删去“是颇难形容的”。
表意不明的病句会让读者产生误解。
例如,“_____和_____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这里“_____和_____”指代不明,不知道具体是哪些地方。
不合逻辑的病句违背了客观事实和正常的思维规律。
像“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是“死难者”就不可能“幸免”,这就自相矛盾了。
那么,如何提高病句辨析的能力呢?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公务员考试行测病句识别八大要点

公务员考试行测病句识别八大要点一、留意句中的介词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如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
)③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剧组全体人员”“《西游记》”,是由于“经过”这个介词没有把“剧组全体人员”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应把“经过”调到“剧组全体人员”之前。
)④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⑤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
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
例如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②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③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奇缺”就是“非常缺少“的意思。
)三、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
公考精华行测之病句修改大总结

公考精华行测之病句修改大总结公共考试中,行测部分是考察考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其中,病句修改题目一直是考生们头疼的难题。
因此,本文将对公考精华行测中的病句修改题目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这一部分内容。
一、病句概述病句是指在语法、表达、逻辑或修辞等方面存在错误的句子。
病句修改题目通常要求考生将错误的部分改正成正确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句子语法正确、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在行测中,病句修改题目能够考察考生对语言规范和语句表达的熟悉程度,因此备考时需加以重视。
二、常见错误类型1. 主谓不一致:主语和谓语之间在数上不一致,例如:The book in the shelf is damaged.(应改为:The books on the shelf are damaged.)2. 并列结构不一致:出现“不仅...而且...”、“既...又...”等结构时,其中的并列成分在语法形式或意义上不一致,例如:I like swimming, but also like to play tennis.(应改为:I not only like swimming but also like playing tennis.)3. 介词错误:介词的搭配使用不当,例如:I am interested at painting.(应改为:I am interested in painting.)4. 动词时态错误:句子中的动词时态与标志词不一致,例如:Yesterday, she buy a new dress. (应改为:Yesterday, she bought a new dress.)5. 词性不符:用词的性质与上下文不搭配,例如:I find my keys in the table.(应改为:I find my keys on the table.)6. 句子成分缺失:句子中存在漏掉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成分,例如: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yesterday.(应改为: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yesterday.)7. 虚词错误:虚词(如:a, an, the, and, but等)的使用不当,例如:I want apple.(应改为:I want an apple.)三、病句修改技巧1. 理解上下文:通读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语境,对于病句的修改有很大帮助。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辨析常见的提示信息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辨析常见的提示信息很多考生不喜欢做病句辨析类题目,为大家提供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辨析常见的提示信息,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做好病句辨析题!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病句辨析常见的提示信息每当行测考试出到病句辨析的时候,很多考生就会头疼了,这些类型看似都明白,关键是混在一起的时候就晕了,根本看不出来哪些是病句哪些是正确的句子。
我们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指代不明、不合逻辑等,最常见的代表形式就是句中出现代词、数量词、关联词、介宾短语时,这个句子往往就是个病句了,下面就来帮助大家分析总结一下病句常常出现的具体形式以及提示信息。
1、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也就是说当句中出现了很多个修饰词时,那就有可能出现几个修饰词顺序混乱的情况。
例如: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有效的”、“改正错误的、提高思想水平的”两个定语,就有可能是语序不当,所以需要把“有效的”调至“方法”前)2、出现了并列的短语,这些并列短语可能是以顿号来衔接,也有可能是以并列的短语形式、句子形式来呈现,那么就可能会出现不合的错误。
例如: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这个句子中出现了顿号连接的几个名词作并列成分,我们就需要考虑这几个并列成分能不能并列、搭配的问题,也就是几个并列成分是否合逻辑,很明显,“报刊”包括“杂志”,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所以这几个事物就是不合逻辑的错误。
)3、出现了数量短语或代词,可能是表意不明成分赘余、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例如:①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千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
(句中出现了“三个”这个数量词,我们就会有两种理解,主语是“来自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还是“一个学校的三个学生会干部”,犯了表意不明确的错误)②小王回到家,看到爸爸在和她的朋友聊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化学习中心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行测病句辨析讲解:这些句子出了什么问题?
汉语做为世界最为古老,至今仍然使用着的语言,她自身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公职考试中申论考察着考生的文字功底,行测考试也都是在掌握题目的基础上进行的解答。
在一些省份的考试中,对语言本身的考察也有相应的题目——病句辨析。
在病句辨析题目中有一种特殊的提问方式——“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歧义句”指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或多种可能性的句子,到底如何分辨这些句子呢?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讲解:
1、对象不明
【例】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这句话中放弃是动词,后面的对象可以是美丽,也可以是美丽的女人,由此造成了表意不明。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这个例句中批评的人可以指作者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指这篇文章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
2、词性不同
【例】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可以发挥得更好。
此句中出现了“和”这个虚词,可以当做介词也可以当做连词,当词性不同时就造成了歧义,可以理解成我说服老师,让我和你一起去,也可以是我说服老师,让老师和你一起去。
3、停顿不同
【例】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这样的句子从结构、词性、词义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读出来,断句位置不同,就能造成表意不同,可以是把它留个晚上(早上、中午、晚上)这个时间段上来的人,也可能是留给比自己上来晚(迟)的人。
4、指代不明
【例】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汉语中有指代词,来指示代替前文出现过的内容,如果前文出现了多个并列但对立的成分,就容易造成指代不明。
例句中经济学家对“此”指代前文的“嘴上说说”还是“采取果断措施”不明确,造成了歧义。
5、多音字
【例】他还欠款50万。
“还”是一个多音字,可以读“hái”,表示仍旧、依然,也可以读“huán”,表示交还、归还。
书写出来没有区别,但是读出来就会造成歧义。
综上,在分析歧义句时要对词义、词性、读音等方面综合考察才能准确判断出句子存在的问题。
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对病句辨析题目中的歧义句要多练习、多总结,增强自己的语感,方能在考试中快速判断。